《大集月藏經》講的「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這一段經文是蕅益大師引用出來的,大師直接取《大集月藏經》裡面這一段經文的義趣來告訴我們,同時也是佛說的,這末法修行的人非常地多,想要在人生當中求得解脫、離煩惱的人不算少數,各有各的方式,各有各用功的方法,但是末法眾生自身業障習氣重,外緣又不好,熏習的力量不夠,所以罕一得道。雖然用功,但是成就的少,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唯有依靠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才能出離生死。
這一段經文,也是確立我們修行淨土的決定心以及道心。學禪的人怕的是腳跟不穩,對於道理沒參透;學淨土的人害怕的就是信心不足,沒有信就沒有願,念佛念起來也不是很踏實。所以大家要深信淨土,看到佛在經上這樣講,你就應該要懂得萬緣放下,把你的心收攝回來,依止在淨土法門,深入學習淨宗的經典,把自己過去所學的歸零,不再起許多知見,就是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是我們學淨土的人心裡要有的。不是說不用懂道理,也不是說不用聽經,而是你要歸心在淨土法門。
世尊講的末法有種種不同的修行,但是他勸我們還是用淨土的方式,才會比較容易出離生死。所以說「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我們淨宗的學人看到,就更應該發心念佛,加強念佛,把自己的佛號提起來,自己的功課要加功用行,不能每一次都是低空飛過。要知道念「阿彌陀佛」才是我們修行的一條正路,在《無量壽經》裡面講的念「阿彌陀佛」,念佛是正行,《觀經》也是這樣講,善導大師也是這樣講,歷代祖師大德都是這樣勸的。所以淨土宗的學人念「阿彌陀佛」一定要好好念,你不要覺得很煩,越是沒有耐心,你越要念;越是容易忘記,越要提起來,什麼都可以忘記,連自己的姓名都可以忘記,你的身分證都可以忘記,這佛號不能忘記,這樣才有出路,不然你一生從年輕到老,無論你富貴、無論你貧賤,最後仍舊是生老病死,這生老病死在這個世間沒有人可以免除,即使有再好的醫藥,也免不了生老病死,這個是真的,所以唯有念佛求無上醫王。真正的好醫生,不是只有治病,是能治生死病,「阿彌陀佛」稱為無上醫王,他能治生死,能夠用這句「阿彌陀佛」名號接引眾生,讓眾生念佛成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使眾生能夠圓證諸佛法身,能夠圓修一切妙行,就是靠這句「南無阿彌陀佛」。
念佛的時候心要皈依,不想別的,也不昏沉,也不掉舉,掉舉就是胡思亂想。全心全意地歸向阿彌陀佛,這樣來念,這看似簡單容易,講起來很簡單,但是你真正去用功,你就知道你這麼散亂了這麼長一段時間,想要收攝回來,那須要費一番工夫。淨土宗雖然是易行道,所謂易行是大家容易學,但是要斷除煩惱、降伏煩惱,那必須得自己用功,自己提起來。所以學淨土的人你要安心在念佛上面,不可以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不可以嫌煩嫌累,因為這是你出離生死、出離六道輪迴唯一的一條路,這是釋迦牟尼佛講的,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希望大家在持名念佛上面加功用行,多念阿彌陀佛,就少打妄想,妄想少了,正念就現前,心地就清淨,業障就消除,你在一切境緣當中,你就做得了主,你就心不隨境轉,心不起煩惱。你面對世間事,你越容易起煩惱,表示你對這個世間執著很重,什麼事情都可以影響你,讓你哭、讓你笑、讓你歡喜、讓你悲傷,這就表示你對這個世間執著貪染地非常嚴重,而且你不知道你自己執著,這執著平常不會出現,它就表現在你的喜怒哀樂當中,你越執著,心情越容易大起大落。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靠阿彌陀佛來降伏我們眾生的煩惱,記住是降伏煩惱。有的人說那我這個煩惱降伏了,是不是沒有喜怒哀樂,一般人不懂,以為心地清淨就跟木頭一樣,其實不是的,念佛也是一樣的,你真正念到心地清淨,該笑的時候笑、該哭的時候哭,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只是你這時候哭,這時候笑,不是為了你自己個人情感的問題,或是你個人執著的問題,你是可以度眾生的,因為你離煩惱,這個是真正清淨,真正大自在,善用你的六根,善用你的這個能力,所以念佛念到後來,跟禪宗參禪到後來,其實是完全相同,所謂殊途同歸,但是就根器來說,我們還是念「阿彌陀佛」,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指的一條路。
我們自己修學,也勸人家修學。有些人他的緣是在別的宗派,他能堅持也很好,我們不勉強他,他覺得那樣得力也行,為什麼要再加上這一句呢?因為有一些淨土的學人,自己念佛念得很殊勝、很法喜,但是看到人家沒有跟他一起念,或是修學別的宗派,他就覺得哎呀!那個人家不能成就啊!諸如此類的,這種錯誤的心態都顯現出來。這個就是高下心,有高下心,你的心就不清淨,你能度他,勸他念佛,那很好;他願意跟著你,願意跟著佛,跟著淨宗的祖師大德來修學,沒有問題;那麼不願意,他有他自己的方式,反正只要是如法,總是會有成功的一天。我們還是回到正題來,想想世尊在經典上講的這一句話,勸我們念「阿彌陀佛」,唯依靠念佛,所謂「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大家要了生死,就念「阿彌陀佛」,這是最要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