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上冊-7)



釋教三字經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釋迦佛生......

下一句:
睹明星。成正覺。
太子以寂定力摒退了魔王的威脅與誘惑後,加緊用功。當等到天快亮,晨光微露,東方現出魚肚白時,太子仰頭觀天,當看到天上寥落的晨星,忽然大悟。此時徹悟了實相,緣生性空的正理,也悟到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說了一句:「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無不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接著講到八相成道中的第七相、轉法輪相。轉法輪相含攝了世尊五十年講經說法的範圍。
這五十年的說法,分成了五個時期。
這五個時期是:
一、華嚴時。
二、阿含時。
三、方等時。
四、般若時。
五、法華時。
先大略介紹這五時,再進入正文:
一、華嚴時
第一時說法是華嚴時。猶如太陽剛出時,只照高山,就像我們所說的須彌山。這是佛初成道三七日,為大菩薩講說的大法,說《大方廣佛華嚴經》,轉根本無上法輪,度大菩薩。
《華嚴經》是佛的稱性極談,小乘根基的人接受不了。所以,教下的大菩薩把第一時說法比喻為生的牛奶。
生的牛奶大人能吃,小孩不能吃。因為小孩的消化能力弱,喝了生牛奶要拉肚子。
雖然牛奶是寶貴的東西,能滋養人的生命,猶如佛說的法能滋養我們的慧命,但小根性人接受不了,就如小孩喝生牛奶要拉肚子一樣。
所以佛看到小根性人不能接受大乘法,由是因緣,佛在鹿野苑等處,於十二年中,為小根性人說小乘《阿含經》,這就是
二、阿含時
第二時說法是阿含時。這個時候,像太陽可以照射到比較低的山了。
這時候佛講說四諦法(也就是苦、集、滅、道)、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等教理,用來度聲聞乘、緣覺乘人。
「阿含」就是中國人所說的「無比」,是「無可比擬」的意思,就是說世間上的一切法再寶貝也比不上佛法。
因為世上任何寶貝只能暫用一時,都是虛幻不實的。而佛法是無上之寶。
眾生聽到、受持後,照它修行,就能超出生死輪迴,所以佛法是無上的大寶貝。
教下菩薩把這時期的法比喻作「酪」,把小孩不能吃的生牛奶製成乳酪,小孩就能吃了,吃下去不會拉肚子。
三、方等時
第三時說法是方等時。「方」就是方便、方正、廣大,「等」就是平等、均等、等持。
意思是說:佛說法並不是真實有法給人,而是看眾生有什麼病,就開什麼藥。正是應病與藥而已,是方便手法。
所以佛說了八萬四千法門,法法皆平等,無有高下。
這是佛繼阿含時後,於八年當中,引小乘入大乘,為大乘初門菩薩講《維摩詰經》等。這時猶如太陽照到高原了,就像陽光照到較高的青康藏高原一樣。
這時說法就比之前的酪更進一步,由酪成為酥了。
但這時的酥是「生酥」,味道還不太好。接下來這一時就很重要了!也是大家熟知的
四、般若時
第四時說法是般若時。
「般若」是梵文,是古印度語。它的意思很豐富,基本上中國沒有能包含「般若」所含廣義的詞語來取代它,所以列於「尊重不翻」的範圍。
直接用音譯。字是中國字,音是梵音。
中國在翻譯經文的時候,玄奘法師訂有五種不翻之規定,因翻譯後也無法明白本意,所以就音譯。
這裡簡單說一下是哪五種不翻:
(一) 秘密不翻。如:「陀羅尼」,也就是咒語。就是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一切法都包括了,含攝無量無邊的意義。所以,一切咒語都不翻。
(二) 多義不翻。如《藥師經》的文中有「薄伽梵」,因薄伽梵有六種義,通常就曉得薄伽梵是指佛,代表佛名。
(三) 此方所無不翻。就是我們這裡沒有這個詞。如「閻浮提」、「迦陵頻伽」。迦陵頻伽就是《阿彌陀經》裡所講的一種鳥,它的叫聲非常好聽。
(四)順古不翻。已經延用已久,成了習慣語。
(五) 尊重不翻。表示無上莊重的意思,如:「阿羅漢」、「菩提」等,都是出於尊重而不翻譯。
因為「佛性」是無形無相、無法表達、不可名狀的,不能用名詞來表達、無法用形相來形容。
所以般若時的說教用二權一實,即兩種權巧、一種實法。「權」就是善巧方便。
兩種權巧:
一種是隨著眾生的根基而說義理;一種是要把佛的智慧本懷善巧地、暢所欲言地宣抒出來,就是用眾生容易理解的東西來比喻不易理解的東西,而善巧方便地說教。
「實」就是真實說法,說真實佛法,說一乘法,直指我們的佛性、真如實相、諸法空理。
華嚴時屬實法,法華涅槃時屬實法。
阿含時、方等時屬權法。
般若時是權實並用,所以般若時說法有承前啟後的作用。又因為般若為佛法之心髓、成佛之指南,因此佛在一代時教的五時說法中,都沒有離開般若,故般若法既通前又通後。
這個時候猶如太陽高升,廣照平原大地。教下比喻為「熟酥」,就是這「酥」由生轉熟了,味道更好了,這是對大菩薩說的。
接下來是
五、法華涅槃時
第五時說法是法華涅槃時。這個時候佛的法運將要圓滿,就像日落西山,佛將要圓寂涅槃了。
教下比喻作是「醍醐」。醍醐上味,是奶味中最好最好的。
為什麼比作是醍醐上味呢?因為佛在最後八年中,說《妙法蓮華經》等法,純實無權,不講權法,唯有一乘法。
佛在法華會上,為說「諸法實相」之理,會三乘歸一佛乘。不管在會的人根性如何,不問他們能否接受,稱性極談,暢宣本懷,說真實佛法。
當下就有五千小根人退席了。
法華勝會之後,佛在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於一晝夜說《大般涅槃經》後,就涅槃圓寂了。
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分三期:
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
若是在這世間,有人說法、有人修行、有人證果,三種都具足就叫正法。如果只有教、有行,沒有證果,那就叫像法。若只有教,沒有人要修行,也沒有人證果,那就是末法;若連「教」都沒有,則叫滅法。

這就是世尊的五時說法。......7


更多法喜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