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5日 星期六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上冊-8)




釋教三字經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釋迦佛生......

接下來,第一時,華嚴時。文上說:
啟大教。說華嚴。
世尊出現世間,唯一的目標,是為了度眾生成佛。
所以《法華經》上說: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為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
因此,人天乘和聲聞、緣覺的小乘佛教,皆是不得已應機而說的方便之談。是所謂的「隨他意語」。「意」是意思。
《華嚴經》是成佛的教法。尊稱華嚴宗為「一乘圓頓」,是「隨自意語」,是世尊將自己所證的圓融不可思議境界,直暢本懷,和盤托出。
在會的聽眾,都是些圓頓大根的眾生,也就是十住位以上,已分證法身真理的菩薩。
因此,文上說它是「啟大教。說華嚴。」
《華嚴經》的名字叫《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世尊成佛後,於三七日中演說的一乘圓頓根本法輪。
說經的處所,天上、人間,共有七處。在這七個地方,集會了九次,所以才說「七處九會,演大華嚴」。
佛滅度後,經文殊師利等諸大菩薩結集,後收藏在龍宮。
在佛滅度後,七、八百年後,有龍樹菩薩出世,他讀遍了五印度所有的典籍,想另立教門,自為教主。
經菩薩的指示,叫他前往龍宮深造,因為龍宮裡收藏了更深、更多的寶典。龍樹菩薩進入龍宮,讀熟了十萬偈的下本華嚴。
他出了龍宮後背出來,於是人世間始有華嚴這一部經。
在東晉的時候有一位沙門,叫支法領,親往印度求得三萬六千偈。
由印度高僧佛陀跋陀羅譯成六十卷、三十四品,但只有七處八會。
大周武則天雖然是一位女皇帝,但深信佛法,知道六十華嚴的處會不全,因而遣人訪求。使者在于闐國得到四萬五千偈的華嚴梵本,又請得高僧實叉難陀一同來到中國,在東都大遍空寺,譯成八十卷、三十九品、七處九會。到這時,《華嚴經》才算較為完整。
唐朝德宗皇帝貞元年間,南印度烏荼國王,因德宗的生辰,手書華嚴梵本,以充貢品。德宗詔請印度三藏般若法師,譯成四十卷。
對晉經、唐經而言,是為新經。然而這只是前二經最後一品的〈入法界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