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8日 星期日

如何面對障道因緣│拜願開示15-10




修行解脫之道─拜願開示(十五)


如何面對障道因緣

悟顯法師 開示:

古大德說:「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就是在告誡學佛人,告誡這些後學的子孫,對於這個世間你要放下,要觀空,念佛亦復如是。

我們淨土宗教你念佛,就是把你對於世間的情見、愛欲、執著等等的這些妄想,全部用一句佛號來轉化,所謂「攝萬念於一念當中」,最後連這一念也化掉,那就心、佛打成一片,得到了一心不亂。所以古德說的,希望後面的學佛人要空諸所有。這世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要看得開、要放得下;你的家人、朋友的這些眼神、眼光,你也要把它放下。


 


學佛難免會有一些障礙,這些障礙我們要懺悔自己過去生的業障,過去生障礙別人學佛,嘲笑別人修行,這一生自己想修行,就被人家障礙。所以開心地來受報,不要起煩惱。但是受報的時候不能退道心,不能真正受影響,不然你的這些冤親債主會造很重的業。就像釋迦牟尼佛過去生,他的媽媽障礙他出家,幸好釋迦牟尼佛具正知正見,沒有讓她障礙成功。所以他母親的惡報減輕,只是五百世墮畜生道而已;如果她真的障礙成功,那就不只這些果報。

我們學佛要懂得善巧方便來迴避這些障道因緣,甚至有時候要堅強起來,不可以放任這些因緣來干擾你。干擾你吃素、干擾你用功,要適時拒絕;告訴他你是學佛人,你要學習佛法、要修行;你有學戒律,不方便吃葷的等等的這些,你都可以直接告訴這些世間人。有一些善根不錯的,他反過來還會護持你,甚至看到你這麼用功,他也想修行;看到你從煩惱當中解脫了,他也想從煩惱當中解脫,這就是自利利他,你在度化眾生。

度化眾生,自己要先不退,不要被眾生度走了,你才有能力化他。所以自己世間的情見、世間的意念、想法要放下,道心要能夠堅固,慎勿實諸所無。其實這兩句話,歸根結底都是相同的。「實諸所無」,什麼叫「實諸所無」呢?世間本來是幻化的,本來是空的;可是你誤認以為是實有,誤認一期的因緣果報以為是實有,所以妄見有家親眷屬、情愛之相,這妄見不是真的。

你在這個世間生活,要知道緣起性空,只是因緣假合而已,你就演演戲,心裡不要掛著,不要當真;「慎勿實諸所無」,不要把虛妄的當作是真實的,把夢幻泡影當作是真的。你能如是用心,你就能夠從六道輪迴當中解脫出來。所以古德告訴我們要「空諸所有,不要實諸所無」,更不可以口雖說空,行在有中。嘴巴說要出三界,有的人還出了家,但是世間心總是放不下、世間事總是放不下,所以在道場辦了那些都是搞世間法的,以為這樣可以接眾,實際上都是自己世間心沒有死掉,偷心不死,這就是口雖說空,也現出家相,但是做的是世間事,弄的這些世間法,這就是現在為什麼佛教衰敗的原因。

這一首偈頌是古大德對我們猶如甘露灌頂的開示,大家一定要能夠謹記,能夠憶持不忘。對於娑婆世界,你要能夠看得開,不要被境界轉。任何的障礙不退心,任何的境界不為所動。有任何的煩惱,一句佛號直接念下去,不必管它,煩惱自然消除;你念下去之後業障消了,智慧自然就打開。這個智慧不是世智辯聰,是般若離相的智慧;念佛可以開發般若智慧,你對於境界你就不黏著了,你就不著相了。不著相,你在這個世間就自在了。

淨土宗講「現實」,現在就得受用,命終之後蒙佛接引,如壯士屈伸臂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以後,花開見佛,直接證入無生法忍,永不退轉、永不輪迴,直至一生補處,圓滿無上菩提,所以你這一生過得是幸福的、是美滿的。

這些人要障你的道,都會告訴你,你不盡責任,你很自私,只顧著自己要修行;實際上講這話的人才是自私的人,因為修行人不是自私的。自私的人只有自己的愛欲、只有自己在意的事情、只有自己的家親眷屬是最重要的,這就是自私的現象,甚至自私到最後只有自己的感受,沒有眾生。修行人修行不是為自己,你看早上要很早起來,晚上要做晚課,甚至還有慧命香,自己平常要念念提起正念、要觀照、念佛,絕不放逸,這怎麼會是自私的行為。所以世間人邪知邪見,你不要受其蠱惑;修行人絕對是大公無私,「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不是壞的他也包容,而是善惡他能揀別,因為他有智慧。

「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修行人不為自己,不是自私的,所以你不要被世間人幾句話給迷惑住。只有世間愛欲重的人、情欲重的人,這是自私的。縱然他好像有出來做一點公益,好像有幫助一些眾生,愛護這些動物,可是他嘴裡吃著葷食,心裡想的是看我能不能從這些好事當中獲得福報,讓我更有錢、讓我更有名、讓我的家人更好,子孫公侯萬代,千秋萬世;他心裡想的是這些,這是帶著欲望,帶著自私自利的心在修福,這就是世間人自私的現象。雖然好像做很多好事,但是未必是真正無私的心。

反觀修行人對治煩惱習氣,從自己業障深重處痛切下手,在自己最難轉圜之處,努力去轉,難行能行,而後用這一分功德利益大眾,普勸一切眾生同成菩提,同入佛道,永脫輪迴。不求世間轉輪王位、天王位,乃至摩醯首羅天王位,不著世間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這就是大公無私的現象,修行人的樣子。

所以,你不要把這個世間當作是實有的,不管他們怎麼說、怎麼看,你自己有正知正見。有正知正見,你就能夠不為所動,在佛號上、在念佛上、修行上你就念得牢靠;你讀經就讀得穩當,你就會從經典得到利益,得到法喜。如果你被他障礙,受他影響,你每天雖然念,心裡很苦啊!雖然念佛,煩惱沒有辦法解脫。要知道這是現在很多學佛人轉不過來的地方,因為這些世間人就是用人情在套你,綁住你、束縛你。《華嚴經》說的:「女人能張愛欲網。羅捕一切諸愚夫。」相反地,男人也能張愛欲網,一樣是羅捕一切諸凡夫,不是只有講女眾,是說張愛欲網的就稱為女,是名字上稱為女。你要看是女人張愛欲,還是男人張愛欲,重點是張愛欲網,你不要被他網到了,不要被他捕獲了,那你就在三界裡面任人宰割,痛苦不堪。所以龐蘊居士講的,勸導大眾一定要「空諸所有」,不要「實諸所無」,對世間要放下,不要口雖說空,行在有中;用世間法,用儒家要來作為學佛的基礎,這就是口雖說空,行在有中,自欺欺人。

現在很多出家人都自欺欺人,自己騙自己,以為拿著世間法,就能成道。你看釋迦牟尼佛對於這個世間都通達,可是他知道這解決不了生死。釋迦牟尼佛十二歲通達世間法,印度的典籍他都會,即使是百歲的這些長老與他相互對辯,也沒有辦法贏得了他的學識;但是他知道這些東西都是糟粕而已,都是要放下的。

反觀歷代祖師,都是棄儒從佛,知道佛法真正殊勝。所以不要口雖說空,行在有中,把這虛妄當作是實有,用這些生滅法要來證不生不滅,這是無有是處;用生滅心尚且證不到,何況用心外之法、心所緣之法。這儒家、這世間種種的都是心外之法,你心外求法,都是外道,因為本性當中沒有這些善惡、對待、能所、業因果報等,這都是當體即空,有即非有,你要能夠了解。

聽了我這樣講,你不要撥無因果,要懂得「有即非有」,因果的相不失,業緣相不失,但是正在運作的當下如幻如化。所以不要實諸所無,就是這個道理,也不要口雖說空,行在有中,這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希望大家能夠善思念之,能夠把自己錯誤的觀念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