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3日 星期三

修行解脫之道─拜願開示 (十一)-電子書

 


 電子書下載

目 錄

楞嚴咒的功德  

看看自己如何起心動念

離經一字 即同魔說  

真正的冤親債主

地藏菩薩是如何救度他的母親  

做超度法會的感應  

業力

自性本定  

輪迴心學佛不能成就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生死心念佛  

如何八風吹不動  

 

修行解脫之道─拜願開示

悟顯法師講述 

楞嚴咒的功德

我們來到佛門裡面,跟釋迦牟尼佛學佛,很重要的,大家要明白佛教的宗旨。世尊出世,《法華經》講:「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那什麼叫大事呢?就是要明心見性。無論你修學哪一個宗派,你依止哪一個法門、哪一個和尚,所說的、所做的不能背離我們剛才講的這四個字,這四個字是最重要的。所有的說法、做法都必須要讓眾生能夠識得自己的本來面目,不從外得。念佛也是一樣,知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所以天下的叢林道場,所有的學佛人、出家人都是為了「明心見性」在學佛,不是為了求平安,懺悔一點業障而來學的。

我們要消的是無始無明,學佛是要除掉無始無明,了知這無明沒有來處,沒有去處,所以故名「無始」。這無始不是有個開始,無明沒有來,沒有去,所以龍樹菩薩講:「一切法無生。」這無生就是沒有來,沒有去,沒有生就沒有滅,這就是無明的根本。《楞嚴經》講:「迷本無根。性畢竟空。」所以你要了知煩惱空寂,自性本自清淨,這也就是修學的二種決定義─識得無始生死根本,識得無始涅槃元清淨體,這個很重要。

依止佛法、依止道場,這個道場你不要看是鋼筋水泥蓋的,道場是依法而建立的,依佛法而建,有佛法這個場才有道。如果這個道場沒有佛法,弄個世間法,弄個《弟子規》、《群書治要》……之類的,這個不是道場。我們講經開示當中已經講了很多遍,道場要教你修行、教你斷煩惱、教你見得佛性,就是見性的意思,這個才叫道場,這道場才有道。

道場不要分門派,每一個人修學的根器不一樣,所以佛開八萬四千法門。在大乘就有八個宗派,裡面各個宗派又有不同的修行方法。你只要找到適合你自己的用功方式,能夠得力,這樣就好,不要去批評,不要去詆毀別的法門,這個很重要。還有現在的學佛人,很多都省略了早晚課。早課要念楞嚴神咒,念大悲咒、十小咒,這個不能缺。晚課或是念《彌陀經》,或是拜八十八佛,消你無始劫以來的重業,也就是說你要按照《禪門日誦》的方式去做課。因為現代人業障重,很多的經咒對他有好處,他不肯念、不肯看,嫌太長,所以都沒有遇到正法,或是遇到了大乘佛法不能深信、不能接受。所以你看有的道場,他為什麼學到後來迷惑顛倒,去搞世間事情,就是因為沒有讀楞嚴咒。你要讀楞嚴咒,佛在經上講,他說我這個楞嚴咒就是保護末法想要學佛、學大乘的人,保護他的善根,讓他在修學的過程當中沒有這些天魔,沒有這些陰魔的擾亂,又能夠消你無始劫來的重業,包括過去生謗佛、謗法、破塔、破僧,盜十方僧物種種的過失,它都能消。或是你過去出家犯四棄罪、八棄罪,它都能消,乃至現生它都能消,這一生你有犯戒,你持楞嚴神咒,它都能消。所以功德殊勝,不可稱量。

在現代,眾生的業障很重,所以念一遍,說實話不夠,要念三遍。你念三遍,自然就有三遍的功德。這個不是夾雜,這個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歷代祖師大德制定下來的經咒。這些祖師都是開悟見性的祖師,傳到末代,把這個方式傳給我們,我們不能捨棄掉。你把它捨棄了,你看看你就沒有遇到正法了。道場到後來,整個道風、學風都壞掉了。你對於大乘為什麼沒有辦法深信,還說大乘不行,要學小乘、學人天作基礎,倒過來說這個戒律不行,持戒沒有根,要學《弟子規》那才有根,那就是沒有念楞嚴神咒。所以早在幾千年前,這些祖師大德就看到了,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他就知道了,而且你持楞嚴神咒,有八萬四千金剛藏王菩薩護持你。這金剛藏王菩薩統統都是十地的菩薩、法雲地菩薩,久成菩提,不取涅槃,都是倒駕慈航來的。幫助眾生在修學的菩提道上沒有障礙,沒有這些妖魔鬼怪來擾亂你。如果有這些問題,你持楞嚴神咒,他必然會出來護持你修行。所以到現代,很多的道場,它的學風、道風沒有建立起來,甚至也發好心要修行了,但是對於佛法的宗旨不明了,修學的方法錯誤,自己想一套,想說愛讀什麼經就讀什麼經,有讀過了、有交代過了,這樣就好。實際上,祖師大德制定下來的《禪門日誦》,你要去讀誦。

晚課,拜八十八佛求哀懺悔。這八十八佛也能夠消你過去無始劫以來所有的業障;楞嚴神咒還可以把你的這一生,有冤親債主要找你的,你持楞嚴神咒,俗話講,不看僧面看佛面,它會把你這生該受的業報先暫停起來,讓你能夠安心修學。所以這個楞嚴神咒,還有八十八佛,一定要去持誦、禮拜。那麼,晚課也可以念《彌陀經》、持往生咒,任何一個法門統統適用,迴向求生淨土,一生成辦,九品可階。這個是幫助你能夠帶業往生,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不會再受輪迴之苦。

我講這個早晚課是非常客觀的,不帶任何主觀的見解,因為這是諸佛如來、諸大菩薩,還有歷代祖師大德所傳下來的方法。希望你們能夠遵守他們的教誡,你修行、你遇到大乘佛法,你必然能深信不疑,你不會起懷疑心,因為你有持誦楞嚴神咒。你要知道佛告訴我們這個咒有這個功德,那就絕對有,你不用懷疑。懷疑呢,是你的業障、是你的問題,你念下去,你就知道了。你不要興謗、不要懷疑,否則自失大利,到後來修行沒有成就,那真的是沒有人可以幫助你、沒有人可以救你。所以除了念佛之外,早課持楞嚴神咒,晚課禮拜八十八佛,這個很重要。在這裡提醒大家,希望你們能夠做到。

看看自己如何起心動念

《法華經》講:「佛種從緣起。」我們眾生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顛倒而不能證得,所以需要藉由佛法的熏習。你熏習佛法,你心中本性具足的德能就會顯現出來,所以說「佛種從緣起」。那麼熏習佛法,你要熏習了義法,熏習一乘了義。熏習一乘了義最好的環境是來道場,在道場裡面共修、聽經、讀經都不會受到障礙,所以很容易有功夫、很容易成就。

佛在經典上講,我們眾生心有八個作用,也就是唯識宗講的八識。這個八識沒有善沒有惡,圓圓滿滿是真如本性的作用,只是眾生不了佛性,動念、作意,這個作意就是遍行心所法,什麼叫「心所法」呢?就是受八識所驅使的,所以叫「心所有法,為心所使」,一般人講的心路、心行、心跡,「跡」是足跡的跡,都是指心所法,因為你的第八阿賴耶識當中含藏著無量劫來習氣種子,平時的時候,它就在那裡蠱動熏發,我們現在講隨時待命,看你好樂什麼。你有所好樂,它在那裡蠱動,所以一接觸到緣,你就動念、作意,引心趣境,「引心」就帶著你的煩惱習氣起現行去接觸境緣。所以我們修行、念佛、持咒、持戒種種的都是要把作意給斷掉,一般人講的意識。這個意識不是指第六意識,就是講的遍行心所當中的作意。所以你作意以後,我們現代人講動念,就會向外攀緣、接觸境緣,觸就是接觸,意、觸、受、想、思這五個,作意動念以後就會接觸;接觸境界就產生好樂;好樂就是受,這個你喜歡不能放捨了、不願意放下就接受;接受以後想念不止,想;思就是遷流不停一直維持著。這麼微細的一個心的動向,不是一般禪定或是觀照可以看到的,這只有如來他可以看到,或是八地以上的菩薩才能看到你的心的微細流注生滅。這在唯識宗講的「微細流注」,就是指這個遍行心所法。

所以我們修行要看你緣的是什麼,如果你引心趣境,緣的是世間法,所得到的作用就是變成一個世間人;你來道場用功、修行,你所緣的是佛法,是佛法當中的一乘了義,你念的是阿彌陀佛,口裡念佛,心裡面想佛,你自然就熏習成佛。熏習成佛,所以透過佛號可以把動念、作意給斷掉。我這個說法有沒有矛盾呢?實際上沒有,你去看《起信論》裡面就說到這第八意識有覺跟迷的作用,依於不覺而有生滅,生滅當中它還含有覺,覺的作用在裡面,你這樣子熏習起來,你能夠斷除無明、能夠成就佛道。所以為什麼我們要熏習佛法、要熏習一乘了義、要來道場共修,這樣子才能夠成就。

如果你不熏習佛法,你無量劫來的習氣種子,就在你的阿賴耶識裡面竄動,你心要好樂世間,又熏習世間法,你的別境心所就帶著你的心往世間去,那你就變成一個凡夫,不是修行人,也不是諸佛如來。所以要看你緣的是什麼樣的一個境界?你緣的是生滅、是變異的,或是緣的是世間,那你成就是一個世間人,甚至你如果在這當中起貪瞋癡,這貪瞋癡是很重的,很粗重的煩惱,非常地明顯,那你就下三惡道。所以心一開始心無初相,初就最初,就不動念,這八識本來就是清淨的,也就是指你的真心本性本來清淨。

這個八識在經典上講就像一心,心是什麼?天空上的月亮,月亮顯現在江面上,八條江,往各各地方流去,但是它的根本是同一個月,錯就錯在哪裡?動念。凡夫就是因為動念,所以他變成凡夫。我們現在凡夫一樣會動念,但是你執持名號;同樣是作意,但是你念佛熏習佛法,自然能返本還源,能夠成就無上佛道,所以熏習佛法非常地重要。

我們剛才講的「遍行心所」,你如果能善用,能夠知道它變化的一個過程,你就懂得要中止你的妄念,這個叫「已生惡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生,未生惡令不生。」剛好符合這四個原則、這四個綱領。所以修行你要會善用,你不要看到唯識宗的名詞、名相就開始心有八個識,背這個「八個兄弟一個胎,一個伶俐一個呆,五個門前做買賣,一個在家把帳開。」開了帳都不關你自己了生死的大事,你背這個名相沒有用。所以六祖慧能大師講:「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不管你的第五識、第八識、第六識、第七識是果上轉還是因上轉,這些都只是名相而已,並沒有實際的作用、沒有實際的幫助,但是你要能於轉處不留情,「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你就得到了「首楞嚴大定」,也就是見自本心。所以要會修行,不要只在名相上。

你看到這個第八識,八識這心王有六位的心所法,裡面有遍行別境、善、惡等等的心所法,心不相應行法等等這些,你不要只記這個,你要知道怎麼用,怎麼來修行、來成就、來幫助我們成就無上佛道,來了知萬法唯識,這唯識跟唯心是一樣的,識是指心的作用,識是了別;心能現,識能變,變是指它作用能轉變、能辨別都是一樣的意思。所以你要知道什麼是唯識,不要著在名相上。希望你們能夠把握有限的生命來熏習佛法,不要讓此生空過,要知道這一個身一旦斷了氣,那就是三塗六道輪迴莫知能返啊!你後悔莫及啊!所以你要知道要懂得警覺,要警惕自己要提起道心,要來用功不要懈怠。

離經一字 即同魔說

大多數的人都曉得,你生病的時候不要再吹風,不要再接觸對你病情沒有幫助的飲食,乃至藥物,可是卻不曉得,自己法身生病了。有一些人認為,現在的眾生業障深重,學佛要先學世間法來作為基礎,或是用世法來接眾。但是你要曉得,你現在帶有深重的煩惱習氣,那這個世間法呢?就是汙染,就像細菌、病毒一樣,會損害你的法身、損害你的慧命。如果你沒有正確的醫療常識,反而去接觸這些不該接觸的境緣,甚至認為要先接觸這些細菌、病毒,才會把你的病治好,這種想法,佛不認同。

你看現代人的根器,絕對沒有舍利弗、目犍連、摩訶迦葉這些大阿羅漢的根器這麼好。這麼好的根器,釋迦牟尼佛要求他們住阿蘭若,「阿蘭若」就是無喧雜處,也就是不接觸這些世間人事、典籍等世間法,甚至還沒受大戒,佛就制定不准看外道典籍,或是天文、或是地理、或是算命、咒書、兵書等等,這在《學佛行儀》裡面、《沙彌律儀》裡面都有講到,你做得到,才來受比丘戒。所以你看這麼好的根器的人,佛都還是這樣要求他,深怕他有一點受到汙染,所以禁止弟子去看這些世間書,何況是現代人,業障習氣特別重,那更不能看,更不能接觸。

你看像舍利弗,他七天就通達佛法,都還需要這樣的一個環境保護。現代人業障習氣這麼重,就好像一個人重病,要住進加護病房一樣,要更加嚴密地照顧、嚴密地保護,所以不能以世法當基礎。你不能說現代人根器不好,你就提倡世間法,他不能接受佛法,你就給他病毒,那這個不是大醫王的藥方,你是蒙古大夫、你是鄉野郎中,你不是真正的正牌醫師。所以你要看釋迦牟尼佛怎麼度眾生。佛說他從來不用小乘法度眾生,何況是人天,所以我們剛講的這個比喻你就很清楚了,我們要熏習佛法、熏習大乘佛法。「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些世間法就是你的妄想執著,所以你沒辦法見性。

《華嚴經》後面有講到:「若離妄想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所以你要離開這些世緣,離開妄想,離開你對境生心的這個執著。你的真心本性的智慧─「一切智」,一切智就是佛智,佛的智慧通達一切諸法實相,徹照三千大千世界,無法不通、無法不曉,叫做「一切智」。「自然智」呢?就是說這個無法不通、無法不曉的智慧不是別人給的,不是玉皇大帝給你的,也不是你父母給你的,也不是老師教的,是你本性具足的,自然而然的智慧。當你把妄想執著斷掉了,那一切智、自然智馬上就現前,即得現前。所以你要熏習的是佛法。

釋迦牟尼佛給眾生開方便,什麼方便呢?就是教你佛法,只有佛法是出三界的方便。經典,什麼叫「經典」?「經」就是道路的意思,通往成佛的道路,所以叫「經」,這古德的著述裡面都有說過。所以你要學佛、你要成道,你要看佛經,這佛經就是方便,捨此之外,更無方便,沒有其他的方便了。其他的好像跟佛教講得很像,那個叫「邪方便」,你以為你有學到,其實你是學錯了、走偏了。所以學佛人要有正知正見,知道一切眾生皆能成佛,你們每一個都能成佛,那就看你熏習什麼?你熏習佛法、熏習經典、熏習經咒,你就成就無上菩提。你要是熏習世間法,甚至認為說業障重,需要看這些東西,那你就變成了凡夫,變成了眾生。這個是可想而知的,不然釋迦牟尼佛何必制戒呢?何必制定戒律告訴你不准看、不准接觸、不准學習?佛制不可以改呀!

所以你就知道,佛沒有用世間法接引眾生,這個是在經典上可以查得到的,有所憑據的、有所依據的。祖師大德講:「離經一字。即同魔說。」離開了經典,離開了經典的義趣,那等於就是魔說法,你是要學佛的,不是要學魔的。如果學佛則隨順佛陀教誨,依教奉行;如果你要成就世間人,在世間當一個很圓融的人、很圓滑的人,世間人講的很圓融、很圓滑,那你就去學世間法、學世間的典籍。所以這個觀念我們要清楚,你不要再認為,什麼業障深重,要先看世間書、學《弟子規》等等的,這些是沒有必要的,完全沒有必要。

你要知道眾生的根器都能成佛,沒有必要去看那些東西,那些東西不是佛法,那是世間法。華嚴的祖師告訴我們,世間法不是佛法,所以要清楚,佛法是什麼?是出世間法。出世間法它的根在哪裡?建立在佛性之上,這是出世間的根。出世間就是要你明心見性,你依性德而起修,怎麼依呢?你先明了自己具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叫「開悟」。那麼要做到開悟的第一步,你可以透過禪宗─直指人心,或是透過教下─藉教悟宗,你開悟以後再起修,能夠圓成佛道。淨土宗呢?它也有個方便,雖然不明了,但是你能解悟,解悟、念佛、稱名,帶業往生,所以統統都是要明心見性才行啊,解悟以後你透過念佛業障消了,就真的開悟、證悟了,從這裡起修,你絕對成佛。你要是依生滅作根本,佛在《涅槃經》講,世間人就認為孝順父母,這個是佛法的基礎。他說:你父母會生會死,會生會死的怎麼能作為佛法的基礎啊?在《涅槃經》講得一清二楚,所以要看經典。這是釋迦牟尼佛真實的教誨,不光一尊佛這麼說,十方諸佛都是這麼說的。所以佛度眾生唯一的方便就是用佛法,他不跟你講人情,釋迦牟尼佛教訓學生很不客氣的,常常罵人,但是罵下去他業障就消了,心轉得過來,自然開悟、自然見性。所以雖然在形象上好像是說了髒話,說了罵人的惡口,但是他這個惡口能夠成就眾生的佛道,所以也不算是惡口,也不算是髒話,這是淨語、是愛語。所以你們要能夠接受,要能夠把自己的我見放下,把自己的我慢、我愛,統統都放下,放下身心世界。

那麼,接受佛陀的教誨,要依法不依人,不要依自己的意思,也不要依現代人的意思,或是依哪一個法師、哪一個大德,甚至是祖師個人的意思,你不要依,要依法不依人;法者法性,要依經不依論,依照經典,不依照論典。經是佛說,論是菩薩造,祖師大德都可以造論,裡面的方法隨著時代會有所變遷,或是攝機的不同,接引眾生一時的權巧,並不是人人都適用。所以祖師教我們要依經不依論,這個是可以依止的,我們應當去做。

希望你們大家能夠明白,釋迦牟尼佛沒有用世間法接引眾生,就好像一個人生病了,他不能再接觸這些有毒的環境,不能再跟細菌、病毒接觸一樣;眾生法身慧命生病了,你要依照佛法的熏習,你不能再熏習世間法。熏習世間法就好像吃毒藥一樣,剛開始你好像有點效用,但是後來呢?你的病情會越來越劣,甚至加速死亡,什麼叫加速死亡呢?就是你的法身慧命斷掉了,你沒有菩提心了,你不想修行了。這世間法你接觸只會增長你的愛欲而已,你一接觸到,這眾生無始劫來的習氣,就被勾引出來,就被帶出來。你好不容易來學佛,你不要再做這些對你修道沒有任何幫助的事情。你要相信佛陀講的話,不要依你自己的意思。

真正的冤親債主

快要到農曆七月了,七月大家都會去參加法會,法會是非常殊勝的,不管你是參加三時繫念或是水陸法會等等的這些法會,都非常地殊勝。參加法會無外乎是希望能夠跟自己的冤親債主解冤釋結,同時懺悔無始劫來的惡業,進而能夠開明心地,能夠明心見性。這個都是我們要了解做法會的一個意義。

大家都想要跟冤親債主解冤釋結,可是你曉不曉得什麼是你的冤親債主?一般人不曉得,他只會想到是無形的。我告訴你,除了無形的,沒有形相的,這些是你的冤親債主以外,有形的也是,你的家親眷屬,我們佛門叫「活冤親」,活冤親這個用詞用得很好。你要修行,他就來障礙,又哭又鬧;哭鬧沒有用,他就開始來軟的─對你好,讓你貪戀這個世間出不去;不然就是在你臨終的時候障礙你,在旁邊講一些:「唉呀!你不能死啊,你死了我們怎麼辦啊?」講一些愛情愛別的話,你要知道這些都是你的「活冤親」,甚至有人要幫你助念,他還把他趕走,諸如此類的障道因緣,都是冤親債主,他不希望你成就,不希望你成道,所以你們自己要小心、要注意。

有些人講說那我出家了,可能就沒事了,出家那問題才多呢!曾經有一個老和尚,我不要講是誰,臨終病重,他的徒弟非常地多,每一個徒弟都希望師父能長久住世,所以都請來不同的醫生,有西醫的、中醫的,都是名醫,各有技巧,怎麼處理呢?折磨他了,又吃藥又灌湯的,所以搞得他的正念都沒有了,糊里糊塗地死去了。你能說這個徒弟不孝嗎?不盡責嗎?他也很盡責,但是障道,活冤親。所以你不要想說你出家沒事,你要是徒弟沒有教好,徒眾沒有管好,你臨終的時候,他也會希望你長久住世,該打針的,就把你送去打針,該開刀的,他會把你送去開刀,有的甚至會幫你做電擊,在你臨終的時候,狠狠地折磨你,讓你喪失正念。一般這種狀況在佛門發生的不是很多,多數都是在在家人身上,而為什麼在家人業障比較重,不好修行,就是如此。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俗事之外,再來就是這些家親眷屬愛情愛別,還有自己無始劫以來的殺生惡業,殺害眾生生命,吃眾生肉。所以我勸你們每一個人都要吃素食,你不要想說:「哎呀!我方便啊。」現在佛門把下流當作方便,把禍害當作慈悲,所以很多人都告訴你可以開緣,這個開緣不能開,尤其是殺生的這個大戒,你一開,那要殺眾生,殺無量命,你還不完。這些被你殺的,都會變成你的冤親債主,你做再多的法會,再多的超度,都沒有辦法跟他解冤釋結。所以為什麼佛陀制定一切的佛弟子都應當吃素食,不應當吃肉,無論你是在家出家,統統都一樣。

現在的社會,不管有沒有學佛,我認為站在學佛的立場來看,站在世間人環保的立場來看,都應當素食,因為殺害眾生,畢竟不是一件好事情。你殺生是破壞生態、破壞環境,你把你居住環境的生態給破壞掉,那麼受到影響的將會是你自己。你看天災人禍,甚至刀兵、戰爭,都是從殺業當中而來的,所以你想要跟冤親債主解冤釋結,能夠不造新殃,你就是要吃素,沒有什麼理由,而且不光你自己要吃,你還要要求你的家親眷屬要吃,要配合你吃素,你不能想說:「沒關係!我修自己就好。」你還煮葷腥給他們吃,那你吃得不乾淨。有些法師會告訴你說:「恆順眾生。」你恆順了你的兒子,恆順了你的先生,那這些被殺的,難道不是眾生嗎?普賢菩薩恆順眾生,可沒有侷限於人道。所以你要搞清楚這些出家人教你恆順眾生,他只教你恆順你愛欲的人,恆順你的先生,恆順你的家親眷屬,他沒有想說這些被你吃的,被他們吃的這些雞、鴨、魚等等的這些眾生,都是眾生。所以你要搞清楚,不可以把下流當作方便,把禍害當慈悲。

對於我們修行的人,除了這些外在的冤親債主以外,還有一個根本的,就是你自己的煩惱習氣。煩惱習氣才是你真正的冤親債主,你要用佛法把它化解,不要讓它增長,要跟它解冤釋結,它無始劫以來纏縛著你,讓你在三界六道輪迴當中,沒有一天有出頭之日,從來沒有出去過。所以中峰國師講,貪瞋癡慢,根本無明煩惱,從古到今,欺凡壓聖,沒有一物不受其淪溺者,統統都受它影響。所以這個是你最大的敵人,最大的冤親債主,你要用佛法、用皈戒,用這個三皈五戒、菩薩戒等等的這些戒律來約束它、轉化它,用佛號來轉變它,起觀來化空它,我們常講的三際托空,「過去不可得。現在不可得。未來不可得。」這一念心當體即空,即空之時即是真性,把它化空,這樣就好了。化空,你聽我講化空,你不要著空,很多著有的人,一聽到空他就認為斷滅。佛在經上講,修行人,尤其是末法眾生的通病,跟你講大乘實相,你就認為是斷滅,心著有故。所以,要用佛法,用大乘法,把你的煩惱習氣給除掉;透過佛號、透過拜佛、透過讀經、透過聽經,消除你的業障,軟化你的煩惱習氣,不要讓它這麼堅固、這麼強烈,讓它在發動的時候,由大而變小,由小變無,久而久之,你的煩惱習氣自然就消滅了,到最後連無煩惱的念頭也沒有了。所謂《心經》講的:「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你就成就無上佛道,這就得到了般若智慧。

所以修行你要會修,在行持上,你要吃素、持戒,這是根,這是本。在教理上,你要通達實相,要能夠明心見性,從這裡起修,這叫「稱性起修」。你不要想說我是凡夫,要明心見性不可能,誰說不可能?佛都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若離妄想分別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怎麼會不可能呢?所以釋迦牟尼佛知道,眾生本來是佛,現在給你佛法,你依著修、照著做,絕對能成佛。眾生不是本來是眾生,本來是佛,所以你用佛法修行,絕對可以成就,你要有信心,尤其是修學淨土,第一個要「信自」。什麼叫「信自」呢?信自心是佛,你不要看你現在剛念佛,念了一支香,打了很多妄想,控制不了,那個妄想是假的,那不是真的,如虛空華本無所有,你不必去把這個虛空華給除滅掉,你只要把你的眼睛治好,這虛空華自然就沒有了;你只要把你心地法眼開明,則不會見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狂華亂相,這個非常清楚。所以永嘉大師講的:「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就是這個意思。你不要在煩惱上再更加煩惱,以心除心,以法除法,這個不對。所以教你,直下念佛,直下觀心,當下跳脫出來,那煩惱本空,六塵非有,你就能夠知道真心本性,心如虛空,也無虛空之量,到這個境界,你就不與萬法為侶,你就不受萬法的束縛,那是真正的解脫,真正的超度。所以你們要懂得,七月份要到了,什麼叫超度法會?就是你好好修行,把你的煩惱給除掉,這個才是真正的超度。

地藏菩薩是如何救度他的母親

《地藏經》裡面說到婆羅門女、光目女這二位尊者她們的故事,現代人叫「故事」,佛門叫「公案」。這兩位都是地藏菩薩的前身。前身她的母親,因為不信三寶、造諸惡業、心懷邪見,乃至恣情食啖魚鱉,而且多食其子,也就是說吃葷腥吃得特別多,特別喜歡吃魚類,又吃牠的魚卵,吃得特別多,這是光目女的媽媽;婆羅門女的媽媽,也是心裡面邪見,毀謗三寶。那麼這兩位死了以後,都墮在大地獄中受極大苦。所以,她們向「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及「清淨蓮華目如來」求救。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教婆羅門女端坐念實相,教她端坐念覺華定自在。覺華就是心地之花,能夠見自心地之花,自然不受種種惡相的逼迫,自得心開,故名「定自在」,所以叫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光目女是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得淨法眼如蓮華目,照見一切。雖然見一切色相,見無所見,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所以她們都有三昧之力,能夠超拔家親眷屬。

有一些同修會誤以為她們是世間的孝順來救度其母親,實際上世間人的孝道並不能救父母出離三界,也不能出離惡道,因為如果孝順能救其母親出惡道的話,不孝之人必然能讓父母墮惡道,這個邏輯你要聽得懂;如果孝順能救父母的話,能救父母出惡道,那不孝之兒女,也能害父母墮惡道。三界的升沉,升就是升天,沉就是沉墜,三界的升沉,全部都是自己業力所變現的,所以你在《地藏經》裡面看到,為什麼會現地獄現象呢?有兩種原因,第一種就是業力,需要自身的業力;第二種就是願力,像地藏菩薩一樣的願力。所謂「非此二事終不能到」。你要下三惡道去,那一定要有這兩個主要因素,一個是願力,一個是業力。那大部分的眾生都是業力而去的,只有有功夫的人他是願力。所以你要看經典,你要看仔細,不可以斷章取義,認為婆羅門女、光目女,她是行世間人的孝道,來救她的父母;實際上不是,甚至她在念佛、在用功的時候,也沒有一絲毫的情見、情欲心,夾雜在她用功修行當中;也不會以世間愛戀之心來用功,因為想見自己的母親,用愛戀之心在用功,如果是的話,她不能得三昧,沒有辦法得到斷煩惱的功德。那麼,她怎麼超度家親眷屬呢?她為她的母親設供,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供養清淨蓮華目如來,為其母親供佛、造福,也就是說你要救你的父母親出惡道,你要為他供養三寶、供養諸佛如來。然後自己修行、自己用功,才能夠超拔。不光你的父母親超拔了,當時候所有墮在地獄的眾生,同時超拔。所以你看《地藏經》裡面講得很清楚,但是後面的學人,他只看到世間情欲,看到的是愛欲,甚至有的漫畫、有的動畫,在畫光目女、婆羅門女的時候,畫她們用功都還帶著情見、帶著情欲心在用功。實際上像這種動畫是太世情了,世間人的情見。所以你們在看的時候,就要注意了。

一個修行人用功能夠得三昧,能夠有大成就,他不會有這些執著,只是憐憫眾生,希望自己的父母不要墮在惡道。所以地藏菩薩是怎麼救度他過去生的這些冤親債主、父母親?他是靠修行用功、靠的是供養諸佛如來,設齋供養,乃至供僧、印送經典、印送佛法,以此功德來做迴向。那麼迴向這個功德就非常地大,可以幫助過去生的父母親脫離惡道,甚至給他們種下遠因,什麼叫遠因呢?因為你為他們供佛、印經、布施供養三寶,他們就跟佛法結了緣,也種了善根,將來有機會遇到佛法,就不會再邪見了,能夠信受奉行、能夠深信因果、能夠發菩提心。所以你做世間的好事,確實不如供養三寶、不如印送大乘經典,在佛法當中修大福報,這個要清楚。

以上是跟你們講:地藏菩薩過去生做婆羅門女、做光目女的時候,她是怎麼超度她的父母。你不要用世間人的情見來看,認為她是行一般世間的孝道。如果說行孝道能救母親出離惡道的話,那她的母親未落惡道之時,她也都很孝順,為什麼她的母親會入惡道呢?所以我們在講的這個因果、這個邏輯,你要聽得懂,不是你帶著情見失去理智地思考,去那邊胡亂定義。

你們到了七月份都會參加法會,參加法會要懂得用功,不是說法會不能做,法會可以做,但是你要懂得用功,要修行把功德迴向。迴向自己,懺悔無始劫來的業障,毀謗三寶、謗大乘經、撥無因果等等的這些惡業,再迴向給你累劫的冤親債主,能夠解冤釋結;迴向給你現世的冤親債主,也能夠解冤釋結。誰是你的冤親債主呢?你的家親眷屬。冤親債主,你們一般聽到、想到的,就是跟你有仇的、跟你有怨的,實際上還有跟你有親的,所以叫「冤親」,都是來討債的,有的跟你討錢、有的跟你討功德、有的跟你討感情的,世間人講感情債,你也要還。你希望這些冤親債主都能遠離、都能放下、都能解冤釋結,就是要迴向給他們,希望大家能夠同成佛道。你不要想說迴向冤親債主,就是跟你有冤的能夠化解,跟你有親的能夠綁在一起,這個就是世間人在迴向欠缺的地方。因為一般的人都覺得:我家庭很美滿、先生對我很好、太太對我很好。但是你要知道這就是「軟冤家」,這就是你的冤親。冤當中有親、親當中有冤。《無量壽經》講的:「或時心諍。有所恚怒。後世轉劇。至成大怨。」所以你自己要清楚,修行的人不光要化冤為親,也要能夠把至親情愛捨掉,這才叫解冤釋結。對於家親眷屬不在意、不執著、不再做任何的罣礙,這才叫真正的放下,這才叫超度。超度的時候,做法會的時候要懂得用功,不要散心雜話,不然你的冤親債主不會原諒你,所以你看做了這麼多場都沒有用,為什麼呢?因為你都是散亂心、你都是散心雜話,所以你累劫的冤親債主,沒有辦法跟你解冤釋結。

佛門最主要的還是講經、還是修行,這個法會只是附帶而做的,不能做為主要。就像佛法的核心、修行的宗旨,在於明心見性,不是在於世間人講的孝親尊師。可以用孝親尊師接引他來學佛,但是你不能說孝親尊師就是佛法。如果是的話,那麼這個佛法是變易性,它會變化的,是輪迴性、是生滅性;這個是世間的、是會變的,不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為什麼呢?眾生會輪迴啊!父會變成子、子會變成父。你看永明延壽大師講的:「兒孫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親鍋內煮。」這世間的倫理它會變的,連世間人他都知道,一個人具有五倫十義,你是父親,你也是人家的兒子;你是人家的兒子,也是人家的父親,這就是世間人的五倫十義,在你身上同時具有好幾種身分。所以你要知道這個身分是假的,不是真的實有,不要在這裡在意、執著。當你示現這個身分的時候,你把這個身分的事情有做就好。我不要說你把它做好,說你做好了你又要執著了,就是怕你們執著。所以把這事情有做就好,得過且過,心裡面萬緣放下,不要再執著,這才是一個學佛人的樣子。

做超度法會的感應

道場在做法會,難免會有一些感應的事蹟出現。在佛法當中,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四眾弟子,這些感應的瑞相,或是見佛、或是見菩薩、或是聞到異香,甚至你見到這些冤親債主都超度了,或是有鬼神附身等等的這些異相或是瑞相,那都不要覺得有什麼特別的,這是很平常的事情。

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講:「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如果你好樂這些境界,貪著這樣的一個覺受,甚至認為有這樣的一個現象,你就比人家殊勝、比人家有修,那是不可取的、是不行的。

其實不要說做法會,真正修行人碰到這些瑞相,那是比做法會更多。你看《楞嚴經》講的五十種陰魔,這五十種展開來可以是五百種、五千種,千奇百怪啊!那麼世尊告訴我們,你不要在這上面生貪著心,認為很特殊、很特別,甚至有的道場拿這些瑞相來招攬徒眾。為什麼呢?因為他知道你們心裡面好樂。告訴你來這裡做法會,有什麼樣的瑞相,有多少個人見到了佛菩薩,多少個人見到了這些殊勝的光明等等的,甚至有的還說這個鬼神會來附身,會來講一些有的沒有的話,這些統統都是現代人講的:「行銷的技倆」,不管是真的或是假的,在佛法當中不提倡這些東西。

從古到今祖師大德碰過這些瑞相不曉得有多少,沒有一個有修有行的祖師是把它掛在口中的,甚至拿來招攬信眾。你看像慧遠大師,淨土宗第一代祖師,一生當中見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只有一次,有三次啊!善導大師著《觀經四帖疏》,晚上夢見極樂世界的菩薩,來教導他要怎麼寫;法照大師還沒遇見三祖承遠大師的時候,就夢見承遠大師站在阿彌陀佛的旁邊;法照大師自己也見過五台山的大聖竹林寺。淨土宗歷代祖師在修行上都有大成就,但是從來不把這些神通感應掛在嘴上,也不會在這上面生起貪著的心。這是講我們淨宗的,其他宗派的,像三國時代,孫權的一個臣子,聽見供養佛陀舍利有很大的功德,他就向康僧鎧大師求教,求說希望能夠得到舍利讓他來供養,康僧鎧大師就教他如法祈求,就從這個祈求當中生出了十幾顆舍利,無中生有;而康僧鎧大師,也展現出感應舍利給孫權,讓他開開眼界,他禮佛禮了二十一天,瓶中出現佛陀的舍利,這些諸如此類的瑞相、異相,祖師大德從來不覺得有什麼可以高人一等的;像唯識宗的窺基大師著《彌勒上生經疏》,筆下出二十七顆舍利,諸如此類的瑞相;蓮池大師念佛可以求雨;閻羅王皈依永明延壽大師。這些統統都是有修有證的,但是祖師大德從來不提倡這些事情,為什麼呢?因為眾生貪著。還有,你如果提倡了,會失去佛法的宗旨,也是佛所喝斥的。怎麼知道的呢?現在七月份到了,大家都知道有齋僧大會,為什麼有齋僧大會呢?賓頭盧頗羅墮尊者當初就是應用神通,去取放在屋頂上的七寶缽,回來被釋迦牟尼佛喝斥,要求他不准入滅,他說:你隨意地展現神通,那你跟外道有什麼兩樣?佛法是教你明心見性,佛法是教你了脫生死,是把你的煩惱給除掉,不是像外道搞鬼神、顯神通,這不是佛法的宗旨。所以無論是東土的祖師,或是西天的祖師,這些祖師各各都有大成就,但是從來不提倡這些所謂的瑞相,更不會用這來招攬信眾,顯示自己有修有行,這是很不好的事情。

佛門要清淨,佛法要弘揚,要能夠順利,就不能夠去好這些神通,好這些瑞相、異相,不然你的心走不到菩提正道上,你反而整天好奇務怪,所以南懷謹居士講:「神通跟神經是兄弟,你好神通好到後來,你就發神經,你就神經出問題了。」所以要知道這是千古以來的教訓。從古到今有多少人好樂這些神通、好樂這些瑞相,最後都發瘋了!甚至不能控制自己,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言語、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就像《楞嚴經》講的,被這個陰魔所干擾,「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就像宰相被抄家一樣,沒有人敢再與他接觸,也沒有人可以救得了他。所以我們佛弟子要有正知正見,要知道學佛是幹什麼的。念佛是要求生淨土,除了西方極樂世界,其他這些路上的花花草草,一切不管。即使你在念佛的時候,見到了佛,見到了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也不要覺得奇怪,也不用向人說,更不用向人炫耀。你只要知道,這是你的心清淨所變現出來的一個虛妄境界,你不要著為實有。如果你著為實有,天天在那裡好求,你的心就亂了,你得不到一心不亂。那麼魔王也有這些的邪方便,天天現這些瑞相、異相給你看,為什麼?他知道你好樂,他不希望你出三界,他只希望你著相,所以你就受騙上當了。

為什麼我跟大家講,你學佛一定要看大乘經教。你看大乘經教,你就不會著在事相上,你就不會只是念佛而已,自己知見不正都不曉得。很多同修他不曉得,以為自己念佛就好,就能了生死,可是他在生活當中,還有很多的緣、很多的人事,在這當中,他的知見不正,他不能覺察,念佛到底念得好不好?念得清不清淨?他也不知道。你叫他要看經、要讀經,他卻看報紙、看股票,他很樂意,可是要看經典,他就說:「哎呀!我眼睛花了,我看不到了。」這就是自己給自己做障礙。所以一定要讀經,一定要熏習佛法,念佛跟經教互相配合,相輔相成,你在末法時期,要出離三界六道輪迴,才有多幾分希望、多幾分把握。不然你以為你自己念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你知不知道念佛有幾種方法?怎麼樣是得力,怎麼樣是不得力?怎麼樣是走偏了?怎麼樣是走在正途上?你不曉得。你以為你自己放下了,你以為你什麼都不管了,沒想到我執越來越重、我見越來越重。我什麼都不要,「我」不能不要,這個一般人不曉得。身外之物可捨,身內的妄我不肯捨,這都是念佛的問題,你沒有透過經教,你沒有透過佛法的熏習,沒有釋迦牟尼佛告訴你,你永遠都不會知道。我是說實話,你沒有釋迦牟尼佛教導,你永遠都不會覺察自己有什麼過失。所以一定要聽經,一定要熏習大乘佛法,是大乘佛法,不是小乘,也不是人天,人天是屬於非乘,連三界都出不去。大乘,小乘,還有一個非乘;非乘就是不能夠幫助你出三界的,所以你們學要學了義、要學正法。

這大乘佛法非常地殊勝,你看像淨土宗,一念頓超,而且這一念頓超,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眾生,下至阿鼻地獄,上至等覺菩薩,所有的眾生念阿彌陀佛,都能夠一生成佛、一生補處,這麼殊勝、這麼難得的利益,這種大乘了義經典,你不讀、你不看、你不學,你說你還要再夾雜這些有的沒有的來浪費時間、浪費你的精神,這是非常不恰當。所以我們的同修,你學佛要有成就,你要聽祖師大德的話,你要聽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上教導你的:「皈依佛,不皈依外道天神;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不皈依外道徒眾。」什麼是外道徒眾呢?教你去學外道法的,告訴你:「哎呀!你沒有基礎啊!」講一些嚇唬你的話,這都是外道徒眾。叫你在本修的法門之外,還要夾雜世間法,這個就是外道;佛法雜外道義,這個就叫做外道,所以你們要清楚怎麼辨別。

最後還是提醒大家,你不要喜歡這些神通、不要喜歡這些瑞相,不然你就受騙上當了。誰騙你的呢?說實話,沒有人想要騙你,是你自己騙自己,你自己好樂,所以你就受騙了。不是別人騙了,是你自己騙了,因為一切現象本自虛妄,無論見佛、見魔,自己心裡面把它化空即可,不要耽著在這個境界上,這個很重要。做法會的時候也是一樣,你不要好奇務怪,要好好用功、禮懺,唱誦梵唄,把這個戒定慧的功德,迴向給你的冤親債主,希望他這一生能夠超脫惡道、永脫輪迴,這就是真正的超度。

業力

這眾生的業力,佛在經上講:「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這就是一個業力發展的現象。眾生起心動念,對境生心,生起想念,隨自己的妄想所轉,掉到了自心所幻現的虛妄境界當中,沒有辦法解脫,所以在三界當中輪迴,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幸好有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歷代祖師大德傳佛法到中國來,中國也有祖師受持佛法有大成就,讓我們知道自己都是生死凡夫,心隨業所轉、隨境所遷,被境界帶著走。

祖師大德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是指「真心本性」,因為真心本性具足萬法,《楞嚴經》講:「循業發現。」真心具萬法,所以眾生迷失了,就循著眾生的業,現十法界、現六道輪迴,所謂「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於中風動空澄。日明雲暗。眾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這是《楞嚴經》告訴我們,什麼是眾生。因為你起心動念,不明了真心本性,故有無明,起一念能照萬法之心,有萬法為我所照,這個是白話,祖師講叫「照境之心」,境是境界的境,導致了這十法界的現象,所以你要修行,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要用般若智慧、不生不滅的智慧,與如來藏真心本性相應,那麼「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你的真心本性從來沒有受到汙染,沒有任何的染汙,你只是把自性當中本來沒有的把它去掉。就好像你擦鏡子,只是把鏡上的灰塵去掉,並不是把鏡子給抹滅掉。所以這是佛教修行,所謂你要從業力當中能夠抽拔回來,以及業力輪轉的一個現象,這個大家要懂得,你就知道怎麼修。所以不講大乘經,釋迦牟尼佛說佛法就會衰敗。

大乘佛法是佛教的根基,是眾生出離生死的舟航,不可以沒有,也不能不懂。你學佛要有成就,對於大乘所說的道理你要懂得。像有同修來問我,他說現在外面有一些在講「吸引力法則」,他問我,這個跟佛教講的好像很像,他說這個是不是佛法?我看了一下,這「吸引力法則」就是「循業流轉」,自己心裡面打一個妄想,然後循著自己的業起念、造作,就是我們之前講的—遍行心所法,作意、觸、受、想、思。這作意就是動念,一動念帶起阿賴耶識無量劫來的種子在那裡發動,對於自己所好樂的、所希求的,不斷地堅固妄想下去,然後去造作,有愛、有取、有有,在這一念妄心當中不斷地震盪,所以導致了輪迴的現象。可是大家不曉得,你把這世間人講的這世間話,所謂的「吸引力法則」,你把它當作是佛法,你把它跟「一切法從心想生」混到一起去了。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不是你這個循業流轉的心,這個心自己都做不了主,怎麼想?譬如說你們念佛,叫你們不要打妄想,你控制不住、做不了主啊!要是用這個生滅心來想,那沒有辦法生出來,所以你要搞清楚。

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什麼是心?真心本性。六祖慧能大師講:「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當中,你不用造作,自然萬法具足;「何期自性,本不生滅。」就告訴我們這個真心本性,具攝一切法。所以眾生迷失了真心本性、真如佛性,循著無明的業緣,就循業發現,發現出六道輪迴,乃至裡面愛、取、有、貪、瞋、癡種種心裡的這些思想行為,就是現在世間人講的「吸引力法則」。

你要明心見性、要解脫,你不是用世間的輪迴心在那裡造作。所以佛說要先開般若智慧,明了真心本性,而後起修再來斷煩惱,就是《楞嚴經》講的:「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了知真心本性本自清淨,「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這兩段經文,跟我之前講的是合在一起的,非常地重要。 

凡夫怎麼輪迴的?諸佛如來怎麼成就的?佛說:「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真的像永嘉大師講的,你要明白了,那真的是「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知道「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所以不是用世間人的想法,什麼吸引力法則,那個叫「業力」啊!在佛門唯識宗講,叫「爾焰」,「爾焰」是什麼?就是分別。你們常常罵人的話,那叫智障─智慧的障礙。這個智障,罵人的話,還出自於佛門,你用這種想法是障礙你本性的德能,不能開發,你只是循業流轉而已。所以很多的法師─出家人,不要稱他法師,他不是依佛法,那就不稱法師;很多的出家人搞不懂,以為佛教講的是心理學、講的是哲學,甚至有的講的是文學,實際上都只是見相生心而已,所以就用了這世俗人講的「吸引力法則」,還在法堂上胡說八道,欺誑白衣,這就是欺誑白衣啊!騙你們、騙在家人,乃至騙自己的徒弟、騙出家人,搞得大家沒有辦法修行。

你要知道外道有很多說法跟佛法很像;世間人也有很多說法,他的用詞跟佛教很像,但是有一個東西他絕對不知道,就是「真心本性」。所以他用的心是什麼?生滅妄心;佛教我們眾生用的是什麼?用真如心、用般若智慧,這跟世間人、跟外道,那是大大地不同。所以你要有智慧,你要能夠揀別什麼是佛法、什麼是世間法、什麼是外道法。不然你學了佛還是變外道,心外求法;學了佛變成世俗人,那你就會覺得很奇怪,我怎麼學了都沒有成就?因為你不依祖師大德,你不看經典,你不看祖師大德的著作,甚至你的業障讓你覺得「哎呀!我可能會看錯。」那你沒有辦法看;你的下劣心讓你沒有辦法去閱讀,這些都是業障,你必須得去克服。

所以我在這裡要跟你們講,這世間人講的這些話,所謂「吸引力法則」不是佛法,我們可以肯定的。《華嚴經》講:「世間所言論。一切是分別。未曾有一法。得入於法性。」釋迦牟尼佛一出世就告訴我們,你們要看經典,你才懂,包括這些現在所謂的《感應篇》、《弟子規》……這些都是世間法,一切是分別。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告訴我們,不要搞迷信,不要依人不依法,依人不依法的下場,就是三塗六道輪迴,你如果覺得帶情義,你要跟著這些外道去輪迴,那你就等著接受輪迴的果報。相反地,我們依佛法,絕對出三界、絕對成就無上菩提。希望你們能夠揀別,這個一定要清楚。

自性本定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核心,你們要能夠去體會「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所以阿彌陀佛只有一個用心,希望所有輪迴六道的眾生,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證明淨土法門是特別照顧這些業障深重,而且無力斷惑的眾生。

法藏比丘發這樣的一個大願,他說的輪迴諸趣一切的眾生,他希望每一位眾生都往生西方淨土,而且是快速往生;他的用心—常運慈心,常運這個慈悲心,拔諸有情,就是救拔這些輪迴的眾生。所以你不要害怕自己不能往生,絕對沒有這回事。如果人家跟你講,你還要再打什麼樣的基礎,你自己心裡面就要有數了。阿彌陀佛絕對地接引眾生,不會捨棄任何一個凡夫,即使你是下了阿鼻地獄,造了這麼重的罪,他也願意接引你;只要你一念迴心,必然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這麼殊勝、這麼難得的淨土法門,你碰到了,你要在這上面建立良好的基礎。淨土宗的基礎就是「信、願、行」。信,就是相信你自心本來成佛,這個是信的基礎,你自己本來成佛,你要做到這一點,你對於經教就要了解;再來,相信阿彌陀佛接引眾生的這個願,絕對不是虛假的,絕對地真實。所以你自己的心,要在這上面用功,心心念念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法華經》講的:「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只有這件事情是真的,你要把它當作是一回事,其他的你不要在意、不要掛在心上。

你的家親眷屬、這世間的是非得失,人家說你好、說你壞,你全部把它拋諸腦後,你要知道我自己行得如法這樣就可以。你不用管人家怎麼看你、怎麼批評你,當眾羞辱你,那個也沒有關係。所以這些世間事全部都是罣礙,你都要把它放下。家親眷屬要放下,你的事業、你的財產、你的名利全部都要放下。什麼叫做你的名利呢?就是人家讚歎你、恭敬你,你會生歡喜心,這個時候名利心就上來了,這個就是名利。你不要想說:我只是升斗小民,哪有什麼名利可得,有!你有無始劫來帶的傲慢習氣,喜歡人家讚歎、喜歡人家恭敬,人家一讚歎你,你就得意忘形,這個就是名利心起來,你要能夠把它放下,這一生你就做這一件事情—念佛求生淨土。當然我們說念佛求生淨土,是一個很大很大的方向跟方針,至於什麼是念佛?怎麼求生?這都在《無量壽經》當中會跟大家說。

念佛就修行的方法上,分為四種:就有憶、念、觀、參。憶就是心裡憶想;念就是嘴巴上念;觀就是觀想佛像;參就是參究這個念佛的是誰,這四種念佛。那麼在教理上分為好幾種,這「實相念佛」,也就是說這「理持」;還有一個「事持」,就是我們講的持名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事持的人若能達理,這個事持也變成理持,所以理事不二。這個交參起來就有好幾種,這是指念佛求往生。

往生在境界上,凡夫認為娑婆是染,西方是淨,所以有欣有厭,欣慕極樂,厭離娑婆,這是凡夫求生淨土;二乘的心,他知道這個世間是苦的,極樂是樂的,那苦跟樂都是空,一總著空,用這種心態,放下這個世間求生淨土,但是它這個淨土,不是西方淨土,是二乘所住的偏真涅槃,它也算是一種淨土,在第四禪天的淨居天,也就是經教上講的五不還天,那裡是一個同居的淨土,這是一般二乘人所安住的;菩薩他就能夠知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念佛即是念一切眾生心,念眾生心即是念一切諸佛,這三個沒有差別。你能這樣用心、這樣用功,這是菩薩求生淨土,全部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看你要求生哪一種?

我講的菩薩,這個範圍涵蓋也是很大,只是大略上說說而已。菩薩有分通教的、有分別教的;在修行方法上有頓、有漸,所以都叫求生淨土,你要能夠搞懂。但是西方極樂世界,不管你是圓教的根器,你是圓人,還是圓教的菩薩,他都普遍地接引,乃至你是鈍根的凡夫,他也普遍接引,甚至你是鈍根二乘人,鈍根的阿羅漢,只要你發心迴向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定接引你往生淨土,沒有任何的差別、沒有任何的分別,這是我們修學淨土的人要知道的,所以說:「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這十法界當中的眾生,沒有成佛都是輪迴,乃至等覺菩薩也是輪迴的眾生。

阿彌陀佛講:希望眾生能夠速生西方極樂世界。所受的安樂,不是世間五欲六塵,也不是天人所受的禪定之樂,也不是大阿羅漢漏盡之樂,也不是菩薩安住但中中道之樂,都不是,唯受如來果地上寂滅之樂,所謂「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這個樂是自性本具的。《楞嚴經》講,首楞嚴大定是自性本定。

這自性不在外、不向佛求,就是你本來安住的寂滅常定。《圓覺經》講的:「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這個是《圓覺經》上告訴我們的境界。所以往生西方淨土,非但不受世間輪迴之苦,也不受凡夫、二乘乃至菩薩的這些種種會變異的樂受,唯受寂滅之樂,這個是西方極樂世界殊勝難得之處。所以蕅益大師讚歎:「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就是你自己要用你自己的想法去猜測,因為你沒有這個境界、沒有這個程度,所以你沒有辦法去理解,到底受的是什麼樣的快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好像你自己喝水,這個水溫到底是多少?是冷還是熱?再怎麼形容都不如你自己這麼喝上一口。極樂世界的寂滅之樂,不管經教上再怎麼形容,論典上再怎麼形容,都不如你自己親到一回。輪迴了這麼久,這一生就是要做這件事情─要往生西方,要求出輪迴。

這世間事你做得再好都是假的,你不要那麼執著,你不要那麼在意,你不要想把你的家庭搞好,你不要想把事業搞好,那個搞不好的。你再怎麼好都有缺陷,再怎麼好都有罣礙,罣礙不捨,你的欲心、你的欲望,永遠不會滿足;不滿足,你就不願意求出輪迴,你只是嘴巴上附和而已!所以一聽到人家說可以搞《弟子規》、可以搞什麼救世界、可以幫助什麼眾生,這話是講得很好聽,但是你有沒有發現,你自己的輪迴心起現行了。你的輪迴觀念在那裡隱隱作動。你的意識心,第六意識開始在那裡攀緣、在那裡分別,帶引你去輪迴。這個第六意識很厲害─「動身發語獨為最」,你講話、感受外境全部靠它;「引滿能招業力牽」,眾生就是被這第六意識帶著走,帶著去輪迴的啊!所以你要知道這個世間是假的,你不要太執著。

我這裡講十句叫你放下,世間法只要講一句叫你執著,你執著的這個輪迴性馬上就起來了。所以你要多熏習佛法,多看祖師大德的著作、開示,讓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所對的都是佛境界,那你在這裡安住的是淨土、安住的是阿蘭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有分。

你不要看這些世間書、看電視、看網路,那些都是障道因緣。所以你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這一向之心,這一向之心就是所謂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只有這件事情要做,其他的全部隨他去、全部都不在意,那麼你修行才有功夫、才會有成就,你的信心才能不動搖。希望你們能夠體會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接引眾生的大慈大悲之心,趕緊發願與佛同心同德,接受他的接引,接引你永脫輪迴一生成佛。希望你們能夠發願、能夠善自護念,祝福你們道業能夠成就。

輪迴心學佛不能成就

《圓覺經》上,佛告訴我們說:「金剛藏當知。如來寂滅性。未曾有終始。若以輪迴心。思惟即旋復。但至輪迴際。不能入佛海。」這一段話很重要,這是告訴我們真如佛性,「如來寂滅性」就是真如佛性。真如佛性無始無終,無始無終,故名寂滅。它不隨煩惱而生,不隨煩惱生而滅,不隨煩惱滅而生,所以無始無終,故說「未曾有終始」,叫做寂滅。它滅除了生滅,不隨生滅,不會因為你煩惱生起來了,這佛性就消失了;也不會因為煩惱滅除了,這佛性它又出生了。所以佛性不生不滅,是眾生本具,是諸佛本來的果德,所以一切眾生皆能成佛,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所以說「如來寂滅性。未曾有終始。」但是凡夫「若以輪迴心」─你用輪迴心,用輪迴見;「思惟即旋復」在那裡想─我是不是業障很重?我是不是不能成佛?或是我是不是不能得戒、不能受戒等等的這些都是輪迴心、下劣心。

不信自心是佛,認為佛性有所對待,要把煩惱消除了,它才會顯現,這個都是輪迴心。那麼更粗一點的貪、瞋、癡、慢、疑這五鈍使,那就不必說了,這在見思煩惱當中屬於思煩惱,非常地粗重。所以也不是把這些煩惱消除了,你就能夠佛性現前,為什麼呢?因為它本自清淨,本來現前,就如同天上的太陽,只是被烏雲遮住了,雖然被烏雲遮住了,太陽光還是照亮大地,沒有分別;像天空的月亮,我們十五,看到的是滿月,其他的地方看到的是半月,無論是半月還是滿月,它的月體從來不變,也就是無論你是凡夫還是菩薩,月亮還是月亮,不會因為你煩惱加重,佛性就消失,它就不見了;也不會因為煩惱減輕了,佛性就完全顯現,實際上它亙古亙今而常在,它沒有隨時間、空間而變化,也沒有隨著煩惱而變化,所以這個就是我們眾生的真心本性。

若你用輪迴心,用世間能所相待,我要修斷煩惱,我有煩惱可斷,我業障很重,你的這個「我」都沒放下,你要怎麼見性,你沒辦法見到,所以不可以用輪迴心、輪迴見去想、去猜測。用輪迴心你沒有辦法,輪迴心思惟旋復,「旋復」就是什麼?想要轉凡成聖,那你沒有辦法。佛說即使你用這個心用得非常地久,「但至輪迴際」,這是比喻作你長劫的這樣子思惟,仍舊不能入佛海啊!所以這一點修行,大家要注意,你的存心很重要。後面講:「譬如銷金礦。金非銷故有。雖復本來金。終以銷成就。」一切眾生就如同金礦一樣,但是你現在雜有煩惱,這個礦石裡面有雜質,你還不是純金,可是你不能說這個金礦裡面沒有金,所以只要藉由修行,你把雜質去掉,這個金性自然顯現,自然明白。那跟我們剛才講的:「不除妄想不求真」這樣的一個觀念,有沒有衝突?完全沒有衝突,為什麼?因為即使在礦之金,雖然有雜質,仍舊金性不改,這個金是本來就具有的,所以只要把煩惱消除,這是救我們眾生,「救」就是幫助,救度我們眾生,以防我們認為,佛性本自不生不滅,本自清淨,而放棄修行。所以這告訴我們「雖復本來金。終以銷成就。」你雖然是真金,雖然是金礦,但是仍舊是不離斷除煩惱。但是實際上,有沒有煩惱給你斷?在礦之金這個金性,有沒有雜質?沒有,確實沒有。但是它跟雜質在一起,它叫礦,礦中有金。所以所謂「生滅與不生不滅和合」,這《大乘起信論》講:「生滅與不生不滅和合,成阿賴耶識,非一非異。」你不能說阿賴耶識是絕對地生滅,你也不能說阿賴耶識是不生不滅,因為它生滅與不生不滅和合,就如同金礦,有礦有金一樣。所以修行從根本修,從你第八意識上轉,從這個根上去轉,那你就能夠轉凡成聖,你就能夠直下見性。

大乘佛法都是從根上去轉,從第八意識上面去做轉變,為什麼?你一返照,一返照你就能夠識得這個根中,《楞嚴經》講:「根中有不生滅性。」所以修行是這麼修的。一旦成為真金,那就「不復重為礦」,你一旦成佛就不會再墮為眾生。所以我們修行成佛,你要知道,很重要的一個觀念,這個真如佛性不是你修證得來的,是你本自具足的。雖然本自具足,仍舊不離修行,修是什麼呢?修斷你本無,開顯你本有,這些煩惱、業障,在你心中本來沒有,只是你迷失本性,妄見有煩惱,有生有滅、有來有去、有對待、有好醜,這個是虛妄相想啊!虛妄的現象,不是真的,所以你不要當作是實有。當你起煩惱,你可以把我今天跟你說的這個觀門,把它提起來,提起來以後,煩惱就化空了,煩惱化空,你就能不隨煩惱,這個很容易。那麼再來念佛,你的佛號就越念越純,這個是我們教大家修行的方法。

修行最開始的觀念很重要,你不要認為你的業障很重,這個是錯誤的想法。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釋迦牟尼佛講的,所以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若離妄想分別,則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眾生本來成佛,你只要把妄想分別除掉了、離開了,那一切智、自然智,你的真心本性就會現前。即使你再迷惑、再顛倒,它仍舊不失,仍舊不生不滅,如同太陽,如同月亮一樣,這個觀念要很清楚。你清楚了這樣的一個觀念,你也不能認為,那我本自清淨,不用修了,你仍舊是在礦之金。你雖悟得礦中有金,仍舊需要藉由修行的銷鍊,把你的雜質給除掉,把你的真金之性顯現出來,這樣的一個修行才是正確的。

所以不要不了解修行的方法,不知道門路,你就隨便妄立次第,隨便給自己在修行菩提道上,隨便規劃,隨便巧立次第,到時候不能成就,那是你的問題,不是釋迦牟尼佛沒有講;不是世尊講錯,是你不看經典。所以我勸大家,你要看大乘經教,你才懂得怎麼修行大乘佛法,這才是大乘佛法的基礎,絕對不是世間人所能想像的。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最重要的是教我們要修行,出離三界六道輪迴,進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你要能夠專心做這一件事情,唯有出家這一條路才是最為殊勝的。

現在有一些居士,他自己放不下、看不破,就吵著他要成立所謂世間人講的佛化家庭。實際上這個在佛教裡面,是嚴重不如法的行為。出家人如果參與這一件事情,那你在受戒的時候應該很清楚你犯了什麼戒。這個是大戒,不能犯的,僅次於四棄罪的戒律,你犯的是十三僧殘罪啊!為人家說媒、證婚,這都是出家人所不應為的。

你們學佛要看破放下。對於家庭、對於兒女,你要放下;對於你的先生、對於你的太太,你也要能夠捨得下,心裡要不罣礙,才是隨順佛陀的教誨。你不能因為你自己放不下就影響別人,把你的放不下擴大,跟人家說你可以做這種不如法的事情。你看像釋迦牟尼佛,他就給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現。他也有家庭、他也有小孩,但是他能夠為了修行,捨家棄欲,出家修道,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所以佛就是教導我們要放下,把你執著的放下、把你貪愛的放下、把你罣礙的放下。

現代的人放不下,他以為這種事情是可以做的。實際上,那是你自己煩惱習氣太重,你的業障太重,你對於世間、你對於情欲、對於感情,你放不下,你就用這種藉口來毀壞佛法;而有一些出家人不學無知,被你所轉,去幫你做這種不如法的事,這將來會有他應有的罪報。

你看祖師大德都是放下這些貪愛,放下他所執著的,來出家、來行道。所以為什麼說出家的功德非常地殊勝,沒有人可以比啊!出家縱然破戒,仍舊勝過在家持戒,這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事實。出家人破戒還是勝過在家人持戒,破戒比丘猶勝外道種姓。《瓔珞經》講的:「有戒可犯名菩薩,無戒可犯名外道。」出家跟在家,那是在家人沒有辦法跟出家人比,俗事太多,業障太重。所以你們看到人家出家,你要歡喜護持;你看到你先生要出家、看到你太太要出家,你不能障礙;看到你小孩要出家,你要成就他修行的因緣,你不能障礙他,包括他現在在修行,你也不要障礙他,你不要拿世間那一套孝道來約束他,加上佛門近幾年來提倡《弟子規》的事情,這個邪說,很多人就拿著孝順父母、恭敬師長,來約束自己的小孩,讓他不能修行成道,這是非常不對的。所以我們必須跟你說明,你不要用世間的這些情愛在束縛人。

出家的時候大家都唱過一首偈:「棄恩入無為,真實報恩者。」放棄這世間所有的恩愛情欲,你才是真正的報恩。所以我很歡喜人家出家,我也勸人出家,這個是佛陀的心願。釋迦牟尼佛看到眾生執著,看到他的兄弟姐妹執著,像難陀尊者他很貪愛他的家庭,世尊循循善誘告訴他,你要放下,你要出家;看到眾生很執著,想要結婚,趕快去度化他。世尊問他說:「你很喜歡你的老婆是不是?」他說:「對呀!」世尊又說:「那我問你,你覺得你老婆眼睛值幾個錢?耳朵值幾個錢?鼻子值幾個錢?手腳各值幾個錢?」世尊這樣跟他一分析,這個人當場開悟,證阿羅漢果。所以釋迦牟尼佛都是教導眾生出家行道,絕對不會遷就你,絕對不會順著你個人世間的欲望。他看到你有這樣的一個業障,一下子勸你不聽,他慢慢勸;或現神通,或說因緣,或說道理,循循善誘眾生出家行道。所以你不要想說,你有家庭、有兒女還沒長大。釋迦牟尼佛出家的時候,羅睺羅也還沒長大;是你放不下,不是誰沒有長大。虛雲老和尚也有兩個老婆,蓮池大師也有兩個老婆,弘一大師也有兩個老婆,這些祖師大德都是放下,放下身心世界,給我們作表率。所以你要能夠發心,要能夠出家。這出家是好事情,龍天讚歎,十方諸佛護念。你不要想說:「我出家可能會下地獄。」我告訴你在家下地獄比較容易,出家還有菩薩戒的功德威神力,縱然破戒這個罪障也非常地輕,這是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的。所以你不要害怕,這出家是非常好的。

你不要因為自己的貪愛,放不下這個世間,種種的顧慮思前慮後,沒有辦法轉得開來,掉在自己的執著裡面,掉在自己的恩愛裡面,這個恩愛的情欲,《楞嚴經》上所謂「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佛告訴我們:「如世巧幻師。幻作諸男女。」這就像幻師一樣,無明大幻師,幻現世間男女之相。你要看得破它是虛假的,不要在這當中認為是實有的,在這裡執著、貪戀。你心念轉過來,你就能夠出家行道,你就能夠萬緣放下。所以我是很讚歎,我也勸人家出家,希望你們不要因為自己的執著,放不下、看不破,那就是你的問題了。

佛教裡面不提倡什麼佛化家庭,根本沒有這回事。真正的佛化家庭是僧團,不是世間男女的家庭,這才是受佛化。佛教化眾生,他發心出家行道,這是受佛化。你世間男女沾一點學佛的味道、沾一點學佛的邊,受個三皈、受個五戒,你就說你們這叫佛化家庭,放不下就是放不下,看不破就是看不破,你要面對你的煩惱習氣,但是煩惱習氣都是大家不願意面對的真相。所以修行要看自己,要看自己最執著的、最罣礙的,要把它看清楚、看明白。所以不要再世間意,出家人講說要成立佛化家庭,這個是破戒的事情,破戒的事情不能再做啊,而你們不要受他的蠱惑,認為這件事是可行的。他說他很講究現實,提倡的是人乘;我告訴你,人乘不是佛法。

佛法分五乘─聲聞、菩薩、還有佛乘,這才是佛法;人乘、天乘是佛講的世間法,世間法不是佛法。你要出離三界、出離六道輪迴,你用人乘、你用天乘,不能出離;你要用佛乘才能出離,因為佛乘是最極了義,修行淨土法門就是佛乘。你老實念佛,萬緣放下,雖然身現在家相,但是心是出家。

在《淨土聖賢錄》裡面有一個大居士,他也是禪宗的大德,大慧宗杲大禪師的皈依徒弟,他在宋朝,也就是岳飛的那個時代,他是四川省的安撫史,總攬四川軍政大權,是中央委派的官員,皇帝直屬管轄。他平常的時候就是修行,就是用功,就是推廣佛法,臨終的時候自在往生,這就是我們最好的表率。雖然身現在家相,但是做的是出家的事情。他有一首偈子講得非常好,在佛門裡面非常有名。他說「公餘之時喜坐禪」就是工作之餘喜歡修行、喜歡用功。坐禪你不要想說,他是修禪的,他就是喜歡用功。「少會將脇到床前」,長坐不臥,很少在那裡打瞌睡、睡覺。「雖然現出宰官相」,雖然他是在朝廷當官的,但是「長老化名天下傳」,這個就是馮揖居士。他是有大成就的,是真正的修行人,雖然是在家相,但是做的是出家的事情。所以你們沒有因緣出家的,也不要覺得氣餒,你一樣可以做得很好,做出家人的事情,不要去搞什麼佛化家庭,這個不如法。出家人不要去給人家證婚,你不要當個光頭俗漢,那你這個袈裟不值得,你是作賤如來的袈裟。

大家要有正知正見。你心中的情愛一定要放下,不要有絲毫的執著,對於兒女、對於你的家親眷屬,統統都要放下;對於你的財產、你的名聲都要放下。萬緣放下,學法藏比丘、學阿彌陀佛,到佛門裡面來,真正的修行,成就無上佛道。

生死心念佛

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種族,沒有國家、沒有界限,人生下來有一件事情你一定會做,那就是「死亡」,這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會。

「無常」從一生下來,就是每個人身上的隨身物品,天天都在作用,天天都在使用它。你的新陳代謝,種種的變化,這些都是無常的現象,而無常的結果就是死亡,到後來就是一口氣不來,三界六道輪迴。所以,學佛的人對於這件事情,你要看得開,要看清楚。生在這個世間就是會有愛別離苦,你熟悉的人會離開,你自己也會離開你熟悉的人,面對這樣的問題,你用世間法沒有辦法解決。關心是沒有效果的,愛語也只是虛妄的而已。很多人會講一些關心的話、安慰的話,這些都無濟於事,唯有念佛可以超出無常,超出死亡。

念佛你要發勇猛心、要發精進心,盡此一生,絕對不退轉。這一念心不要有絲毫鬆懈,如果鬆懈了,那就叫退道心,被境界轉了。所以,我們學佛的人不避諱生死這件事情,我們面對它,會知道它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夏蓮居老居士講:「本來無生死,生死由心現。」生死從心所現,什麼心現的呢?貪愛心現的。在末法你把貪愛心轉成念佛的心,一心一意執持名號,發願往生,在念念當中,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不敢有一念的怠慢,你這一生絕對往生淨土。只有淨土才是眾生的歸宿,才是眾生的依靠,不然,最後都是三界六道輪迴。

什麼叫三界?三界的意思就是三種界限。第一個欲界,就是欲望重的,沒有修禪定的,所以生在欲界;第二個,有修禪定的,但是未忘記色身的,所以生在色界;第三種,有修禪定,對於色身比較不執著的,仍有微細我愛未除,所以生在無色界。這三界就是三種界限,不管你修什麼,修禪定,你世間做得再好,仍舊是在這三界當中出不去。

佛在經典上講:「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而念佛我們不講高深的,就是指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不搞旁門左道,唯此一念,直下念去,一切生死自然拋諸腦後,一切順逆境界與你這一句佛號相接觸的時候,自然化為烏有。「如太阿劍。橫按當軒。如大火輪。星騰焰熾。」所有眾生、所有的境界、種種分別妄想,在這一句佛號的當下全部消亡。所以「萬物攖之則燎。觸之則傷。」就這麼用功「直至一心不亂。能所兩忘。」此是最究竟之說。所以你要看清楚,你現在的年紀距離死亡還有多久,做一個完整的計算。你不要再在意,你也不要再執著。這個世間,你在意,你沒有辦法帶走;你執著,只會給你帶來更大的麻煩,尤其是三惡道,三惡道從哪來的呢?就是你極重的貪欲心、極重的瞋恨心。這「貪欲」跟「瞋恨」是一體兩面,貪得到了生歡喜;貪不到了就生瞋恨。你看現在很多情殺的,這些人他就是貪不到起瞋恨,所以是一體兩面的,這一種都是三界六道輪迴。所說的情不光是指男女之情,你對於小孩的執著、對於孫子的執著、對於家庭的執著,這都是情。他聽你的話,你就高興了;他不聽你的話,你就生氣了,想要尋求一些方法,拿這些孝順、孝悌忠信來掩飾自己的貪愛,這些都是不能往生,沒有辦法了脫生死,出不了三界。所以,所說的孝悌忠信也變成了惡法,為什麼?就是障礙你往生淨土。

佛在經上講的,什麼是善法?你好樂大乘是善法,你習學小乘這是惡法,是不善法,何況是對於世間的貪戀,那是不善當中的最不善。所以我們眾生、我們學佛人,一定要看清楚這個世間的現象,一定要發心了脫生死。這個死不是你有錢、有名可以解決的,不是科技發達、物質發達所能解決的,只有念佛,只有透過修行才能夠解脫,這你都要去發心。

那麼,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你不明心、不見性的關係,見相生心,迷己逐物,著色身為實有,所以在六道裡面升沉匍匐,向無脫法中自做繫縛,都是自業所招啊!而這是你對於事實真相能夠明了,都是自心所現,自心取自心相,不是有人害你,也沒有人判你罪。所以,學佛要自己回頭,第一個要自覺,覺悟是靠自己、回頭是靠自己。靠別人沒有辦法,你靠阿彌陀佛,他不能幫你覺悟;你靠祖師大德,他也不能幫你成就。所以,回頭你要自己覺悟才行,而覺悟你不能向外求,我們要有高度的覺性,要有長遠的道心,知道這個生死如影隨形,隨時可能發生;它不會分年齡、不會分貴賤,隨時都可能發生,甚至你現在身上新陳代謝、起心動念、生住異滅,都是生死的現象。所以,你在這個世間,你看這麼多了,接觸這麼多了,你就要能夠覺悟,要趕緊放下,心中不要沾染一點塵埃,因為本來無一物,那你就不要到處惹塵埃了,應該要一心修行、一心精進,這才是學佛的目的。

學佛的目的不在於別的,不是要求名聞利養,不是要跟諸佛如來討價還價,是要了脫生死。那麼,這一件事情你向諸佛如來求,他一定可以幫助你,而且一定做得到。世間的名利隨個人的福德、業力有所不同,但是出離生死,想要成就佛道,這是每個人都可以的。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只要離開了妄想、分別、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這是釋迦如來一出世就告訴我們的。所以,我們應當要發無上菩提心,想要了脫生死,要把這個「死」給看透,看透了以後,你對於世間,你就不會罣礙了。人家想要引起你執著、引起你罣礙,你馬上就能覺察了。所以,我今天在這裡跟大家講,學佛人不避諱死亡的問題,而是你能夠面對它、處理它,而且把它處理得非常好,這叫做了脫生死。希望你們能夠體會、能夠去理解,並且能夠實際去修行。

如何八風吹不動

做為一個學佛人,凡事都要以佛法為優先,這一個觀念很重要。可是接受的人不多,總是帶著人情、帶著情見。你會覺得你是一個先生或是一個太太,或是你是學生,種種的職業,就應該做好這個職業該做的事情。那你應該要迴光返照,不能讓這個錯誤的觀念相續下去,總是沒有辦法解脫,你做得再好,你沒有道心。所以我們強調的,學佛的人你凡事要以佛法為優先,以修行為最主要的,要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要時時刻刻地用功。你不要管人家笑話你,你不要管人家怎麼看你,那都是你的「我相」在作祟─人家會笑話你,人家會找你麻煩。

在這個世間就是有八種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這八種境界風,在考驗著學佛人。為什麼會說是考驗呢?因為你沒有學佛的時候,你是隨波逐流,這個風吹到你,你就隨著境界生起煩惱,碰到順心的,你就高興;碰到不順心的,你就瞋恨,總是在貪瞋癡慢當中,在這上面打轉,出不了煩惱。

學了佛以後,這個風還是存在,只是你能夠遇緣不動,逢緣不動,遇到了這樣的境界,你也不起煩惱,你也很自在。你要想到,為什麼修行會有障礙?為什麼我們業障很重?這都是你過去生障礙人家修行、障礙人家學佛,甚至是你這一生,年輕的時候不懂事,隨便譏笑修行人,而導致你現在在修行,有人要找你麻煩,有人要找你問題。所以我們學佛的人,不管什麽樣的境界,要懂得懺悔自己的業障,你不要管人家怎麼看你,一心一意修行用功,隨遇而安,碰到什麽樣的境界,你都不要在意。你不要碰到好的,你貪著;碰到壞的,瞋恨想要遠離,這都是心隨境轉。為什麽我們講的,學佛的人你要以佛法為優先,在順境的時候,你要能夠以佛法為優先;在逆境的時候,也要以修行為優先,佛法講的就是修行。那麽,常此以往,你就有道心,你就能夠有道力修行,面對境界,你就不害怕,你就不會隨著境界走了。那麽,之後人家再怎麼對你,因為你業障消了,心轉了,你也不會有任何的煩惱,也不會有任何的罣礙。所以這就是我們所要跟大家說明的。

你要有道心,凡事要以修行擺在第一,你不要去搞世間事,你家裡做得再好,你都是輪迴;你先生對你再好,你責任盡得再圓滿,你都出不了三界,這個要清楚。這都是你無始劫以來的業,帶來這個世間,你要把它消掉都來不及了,你還天天在造作,天天在與世間的這些家親眷屬相應,那你不能成就。所以為什麽說,你要來道場,要來道場修行,就是能夠脫離你世間的業緣。世間人在一起,就是業緣的聚會,把業緣轉成淨緣,清淨的淨,讓這一生的染業轉成淨業,時時刻刻不要忘記自己是一個修行人、修道人,把這件事情掛在心上,不要疏忽了、不要忘記了、不要怠慢修行,不可以生懈怠想,要起精進想,久而久之,你的業障就消了,境界就轉了,不管你碰到什麽樣的境緣,你都能歡喜自在。我說的這個「歡喜自在」不是只有表面上的歡喜,是你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從這個一塵不染當中,透出來的法喜充滿,這跟世間人有得有失的這種歡喜心不一樣,那個不能跟法喜相比。

所以,我們學佛要懂得以佛教為優先,因為能夠做到這樣子的人,真的太少了,講出來大概百分之八十的人沒有辦法接受,甚至還會罵,悟顯法師你這是什麽觀念啊,你不是叫我們廢棄人倫嗎?這樣子我們怎麼在世間繼續輪迴呢!那一定是招來大眾的唾罵。但是你看釋迦牟尼佛他怎麼做,他就是出家,他沒有罣礙,他放得下。你不要想說,你還有兒子,還有女兒,要盡一點世間的這種感覺;釋迦牟尼佛沒有罣礙,他也有小孩,他小孩一出生,他給他取個名字叫「羅睺羅」,羅睺羅翻作中文很明白地告訴他的家人就是「障礙」的意思,他就是來障礙他修道的、障礙他修行的。所以你要看破、你要放下,把你的罣礙全部放下,像釋迦牟尼佛一樣。

雖然你沒有因緣現出家相,但是你的心是出家的,絕對不被業力所綁,絕對不被業力所束縛。一家四口就好像這四面網一樣,你自己不要把自己關在裡面,你要退出,對自己要網開一面,不要在這三界當中,在愛見網當中,被它給纏住了,束縛住了,你自己都還沒辦法覺察,還覺得很快樂,還覺得你很盡本分,將來還想用這個盡本分的功德來求生淨土!我們看了都覺得你非常可笑,你這叫癡心妄想,又要貪著娑婆世界,又要先生對你好,又要小孩對你孝順,將來還想要往生淨土。我告訴你這世間真的沒有這種事情,你自己要趕緊捨棄、趕緊放下。我講這個話不是要你搞個離婚,對你家庭不理不睬的,是你要把心裡面這些罣礙把它丟乾淨,不然這個問題遲早會纏縛著你,也就是說這個麻煩,早晚會找上你,等到你臨終,要斷氣的時候,你對於這個世間多少的恩愛牽掛,那只有你自己一個人享受去了,你這一生的恩愛牽掛一定拉著你,把你鎖在三界當中,讓你出不去,你沒有辦法超出三界,即使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再來,他的手伸得再長,不光一隻手拉你,用千隻手、萬隻手拉你,要接引你,你都不能去,為什麼?你的這個愛欲心、貪著心,把你綁在這個娑婆世界。所以南唐李後主講的「剪不斷,理還亂」,什麽心啊?就是你的愛欲心,多如牛毛,非常地多,數也數不清。西方淨土的阿彌陀佛來,即使要接引你,你也不能往生,什麽原因呢?就是你現在沒有放下,所以從什麽時候開始放呢?現在就要放,這是講家庭的。

如果你事業順利,那也是趕快要放下,要知道不要用你這一生的辛苦,換來無間的地獄。有人有了名、有了錢、有了權勢,總是我執深重,想要做什麽事情,他都能做,但是在這當中他去造了無邊的罪業;如果是事業一般般的,那你也是趕緊放下,因為你要知道,這個無常隨時到來,隨時隨地你這個事業都可能灰飛煙滅。你要想到來生,來生的時候,絕對沒有像你現在這麽好,因為這個世間是越轉越劣,你來生能不能遇到佛法,那是個未知數啊!還能不能過這樣的受用,那真的是很難說。所以,大眾應當要覺悟,要有這一層的覺悟,要勇猛精進,老實念佛,不要夾雜。夾雜世間法,存在你的心中;夾雜世間事,罣礙在你的心中,那這是你自己綁住了你自己,你出不去。

這一點希望你們能夠注意,凡事要以佛法修行為優先,你不要以世間事為優先。很多人都會告訴你,把世間事做好了,你才能夠把佛學好,他講這種話,我們可以跟你肯定,那個是波旬子孫,波旬子孫他很喜歡你把世間事情弄好,為什麼呢?你把世間事情弄好了,你就不會想出三界了,因為這個魔王他有一點點的禪定,一點點不是很深,可是他覺得六欲天以下的都是他統領的,你要出三界,他就要來障礙你;他看到你修行,他就不高興,可是你要是搞世間事,做世間的善法,他很歡喜,因為都還是跳不開他管轄的範圍。所以你要清楚,在佛門一定是教你出離,絕對不教你搞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