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5日 星期二

菩薩戒四十八輕戒-46 說法不如法戒

 


第四十六、說法不如法戒
若佛子。常行教化。起大悲心。入檀越貴人家。一切眾中。不得立為白衣說法。應在白衣眾前高座上坐。法師比丘不得地立為四眾說法。若說法時。法師高座。香華供養。四眾聽者下坐。如孝順父母。敬順師教。如事火婆羅門。其說法者。若不如法說。犯輕垢罪。




說法要如法,不可以不如法,也就是所說之法要「稱性」。

在這一條戒中有密義。若你去為人家講經說法,你要起大悲心,要常行教化、念念不退心,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退心。縱然這些邪說熾盛,你也不退心,學大乘的人要有這樣的願。人家不學,我們學;人家夾雜,我們不夾雜;人家背大向小,我們絕對不背大向小;人家迷信、人家當粉絲,我們不當粉絲。我們只信釋迦牟尼佛,只信阿彌陀佛,我們信祖師大德。所謂祖師大德是古來有修有證,不是指今人,這裡都跟你講得很清楚。現代的人教你要依善知識,然後就暗指要你來依靠自己。這裡為你講清楚:所謂善知識就是古大德;淨土宗有淨土宗的善知識,禪宗有禪宗的善知識,各宗派都有各宗派的祖師大德,這些都是善知識,大家都可以依止。看你要修什麼法,你是什麼緣,你就跟那位祖師學,這都沒有問題。所以菩薩戒教大家要常行教化、念念不退,要起大悲心。如果你入於檀越貴人家,或是有人請你去說法、請你去講經,那你要知道:不可以為惡人、為不信佛法的人講經說戒,更不可以去為外道說戒。因為他根本就不是來學佛,他是來壞亂正法,找你麻煩的,所以沒有必要為他說。不要好名聞、好利養、貪利弟子,這些都不可以;不可心中希望自己徒眾很多,希望能夠有大山頭、蓋大廟賺大錢,都不可以有這些念頭。「入檀越貴人家。一切眾中。不得立為白衣說法。」前提須是那些人真的想學佛。「白衣」是在家居士。出家人去居士豪貴之家,或進入大眾中,為在家人說法,不可以站著講。像現在有些出家人是站著講,白衣坐著聽,這是錯誤的。在菩薩戒裡有說到講經的禮儀:講經法師「應在白衣眾前高座、上座」。也就是:講經法師一定是坐著,而且座位一定比大眾來得高,以彰顯佛法的殊勝,這是世尊教導末世要禮請法師講經說法的居士,講經時應注意的禮儀規矩。所以你們居士要禮請和尚講經、請法師講經,你就要懂規矩、要會,出家人自己也要會,因為居士會來問你該怎麼做。絕對不可以讓法師比丘站著為大眾講法,這是不對的。出家法師也應當要求高座,不然就不說,否則這講座就不如法。

「若說法時。法師高座。香華供養。」講經說法時,法師要高座,要燃香、散花供養,這是表示對於佛法至誠恭敬,能信、能受。「四眾聽者下坐。如孝順父母。敬順師教。如事火婆羅門。」四眾弟子聽法者應當下坐,如同子女孝順父母、尊敬師長一樣,這法師甚至比你父母還要尊貴,因為出家人能夠如法為眾生說法,確實能生眾生法身慧命,能夠讓你開明心性,確實比生此肉身的父母還要來得重要。

父母生的是你這肉身,而法師、和尚能生「法身」讓你永脫輪迴。所以要「如孝順父母」,甚至要比對你的父母都還要恭敬,這個才如法。要「敬順師教」是因和尚教你如法的事情。為什麼要加「如法」兩個字?因為有些和尚講得不如法,如果你只懂得敬順師教,而不知要如法,那你師父教你去學世間法,教你去做世間事,這是不對的。如果你師父教你去做世間事情、破壞正法,你大可不必聽他的,也絕不算是背師叛道,而是你和尚先背師叛道。所以和尚教的不如法,你可以不聽、不做,這不算是違背師教,因為他的行為教導不如法,跟釋迦牟尼佛講的不一樣。所以講「敬順師教」,必須是你和尚教你的是如法的,你才敬順師教,若不如法,則不可以。

「如事火婆羅門。」事火婆羅門在中國很難體會得到,因為比較少見到有拜火教。在印度當時候大家都知道拜火教,「如事火婆羅門」在對火這樣恭敬的禮拜,如事火婆羅門。那麼「其說法者。若不如法說。犯輕垢罪。」說法者如果不如法而說、不依經而說,犯菩薩惡作罪。講一些世間話,迎合大眾口味,讓你起世間意、起世間欲望、起執著的,都是不如法。所謂「法」者即是佛心,即是真心本性,要合於真心本性方名「如法」,否則就是說法不如法。

為什麼講這段文它有密意?所謂:菩薩比丘不得「地立」為白衣說法,不得立於「有」地來說空,不得立於「空」來說有;說法不可住著,應談大乘如實「空義」、談大乘如實「不空義」、談大乘如實「空不空義」三個。不可以住「有」說空,以「空」為有,這都算是「立地說法」,在經教上是這樣講。再講白話一點:出家人講經不可以讓人有所住著,這不算大乘法師。還要教導人離文字相,離心緣相,離名字相,一切諸相悉皆離卻,到「離無所離」方名實相。所謂「無所離」,不是真的離到什麼東西都沒有,須「無所」,方名真離,所以說「得無所離,即除諸幻」。知道一切法即心自性就無所離了,如果不知道一切法即心自性,那還有所離。像二乘、像權教的菩薩,還有「所」可離。所以講:不得地立為白衣說,不得立「有」說空、立「空」說有,或是「捨空、有」而說中,這樣講經都是不圓滿。意思就是要出家人說法要講大乘、一乘之法,所以告訴你「不得立為白衣說法」。現代很多人講經說法都不如法,他教你起念、教你造作、教你著相。有些小乘人,教你體會這色身的感受,在那裡打妄想、攀緣;教你認取你的思想,教你去體會你的感覺,又是怎麼樣找到自我等等。這都是「立地」為白衣說法。所謂「白衣者」真正意思是不懂佛法、不解心性的人。若解心性,即使是在家形象,也算是出家人,就叫「緇衣」。緇衣就是黑色的衣服,白衣就是指在家人。

祖師大德講:得見佛性者,方名出家兒。你真正明心見性了,才算出家人,不然都不算,都算白衣。絕不能為這些不懂佛法的人講住著之法、取相之法。那麼,念佛算不算取相呢?念佛是教你離相,雖手段不同,但是目的一樣,也就是這一條戒所要教導的。包括講經的人、聽經的人,聽經的人要聽離相之法,講經的人要講離相之法。所以教你不得「立於世俗之地」或「立於有地」,或「立於外道地、立於人地、立於天地……」;或講一些人乘、天乘的,都不可以。乃至立於「聲聞地」,講聲聞乘的也不可以;或立於權教的、方便漸次的,也不可以。應當開解圓融無礙之法,講說一乘,才算是真正做到「不立地」為白衣說,才算是真正的出家人,才是如法說法,不然一切皆不如法。

這條說法不如法戒,是你要真正明了「光明金剛寶戒」,懂了,你就知道這一層的意思。佛教你如法,「法者」就是剛才講的真心本性,離過絕非。所以,不得住於空說有,住有說空,乃至住於亦有亦空,非有非空,住著在四句百非裡,這些都是說法不如法,說法不圓融,眾生聽了只會更執著。現在有些不懂佛法的人會說:「佛教是心理學」,這就是說法不如法。或說「佛教是哲學」,還開佛教哲學課程,這都是說法不如法。當然,那些大學教授他也沒有在學佛,也不是在說法,他就只研究哲學,所以他看佛法只有哲學的程度,只能看到這個層次,也就是第六意識,他自己打妄想,變現出這些文字的意思罷了。

佛法不是哲學,哲學是妄想境界。釋迦牟尼佛講的佛法是現量境界,所說的是聖言量,都是他親證的,而不是猜想的。就像《華嚴經》。有人開華嚴哲學,那都是他自己在打妄想,說華嚴的思想、華嚴的哲學、天台思想、淨土善導大師的思想……,那些都他自己在打妄想。《華嚴經》宣說的是諸法實相,《法華經》宣說的也是諸法實相,事實真相就是如此,祖師是親證的境界,他不是去推算、不是比量的。「比量」就是:「見煙知火」,你看到煙,知道可能著火了;或是「觀葉知秋」,看到樹葉枯黃,知道秋天可能要到來了。這都是比量而知的,他是猜測、推算,這是世間法,這樣講法都是不如法。《華嚴經》乃至一切大乘經,講的都是一切法的事實真相,是釋迦牟尼佛親自證到,他不是落思量,而是離言絕慮,唯證乃知的境界。

只有你修證了,才能夠知道佛所說的完全沒有錯。也就是憨山大師講的:等你修行到翻身觸破太虛空的時候,你才知道。這是佛法。佛法不是哲學,不是世間的科學。現在有人叫一些博士出來講科學的佛法,科學在佛法裡面只佔一小部分而已,佛法真正的價值在於明心見性。所以達摩祖師講:「夫道者。以寂滅為體。修者。以離相為宗。」什麼是「道」?道就是我們的真心,真心是寂滅,寂滅就是無念,若眾生無念無求,就是見道的時候。所以你在那邊推想,在那裡猜測、去思考,絕對沒有辦法親證佛經的境界。所以我們可以肯定,你認為佛法講的唯識是心理學,認為佛經是哲學,說「天台的哲學」、「天台的心理學」,這些都是不如法的。你們聽經絕對不能去聽這些人講,乃至是出家人這樣講,統統都是不如法,你不要看他穿著袈裟,佛說這種人說法不如法,與畜生無異,無解作師,木頭無異,「是斷佛種性,障道因緣」,你學那些,會斷佛種性。若是你從前學的,就一切都放下,不要再想,因為那些都障道。出家人講經要如法,在「眾前高座」,就顯示一乘法的殊勝,「聽者下坐」,「下坐」就代表虛心肯學。心裡面從前的世間意,一切都要清空、都要放下,你的想法、你的看法都要放下,包括你的學識、你的學歷、你的經歷,都要放下,不得有一毫傲慢心,你心空,再來領納佛法甘露,才能夠真正得受用。眾生都是法器,所謂法器,就像七寶缽器,只是這個法器帶著學歷,帶著自己的社會經驗,如同這缽器當中有種種的垢穢,只要你把這些放下,你就是盛甘露的法器,你就能夠領納佛陀的正法,你受戒就能得無作戒體,因為心空!心空不是無心,而是心裡徹底離開了名聞利養、貢高我慢……這些妄想,這樣就能得法,所以講經要如法宣說大乘,不然都是犯菩薩惡作,這點很重要,聽經的人也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