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2025年9月23日 農曆八月初二
【秋分】修淨土要讀淨宗的經典
悟顯法師 開示
諸位同修大家好。
今天來跟大家講講讀經的一個重要性,我們修學淨土法門最重要的哪三部經典?一個是《無量壽經》,一個是《阿彌陀經》,再來就是《觀經》。到近代,印光大師再增補了兩本經進去,就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還有一本就是《普賢行願品》,如果還要再講淨土宗的經典,就是「五經一論」,如果說還有沒有缺的?我個人的看法就是《華嚴經》的〈吉祥雲比丘章〉你可以讀,裡面講二十一種念佛法門,在念佛甚深的境界上,他講得很清楚,所以門門都是念佛法門,〈吉祥雲比丘章〉這也可以算是我們淨宗的經典之一,也談到念佛,而且是在《華嚴經》裡面出現的,我們依《華嚴》也是有憑有據。
原則上我們淨土宗最重要的三部經就是《無量壽經》、《彌陀經》,還有《觀經》這三部,後面都是增加的,後面主要是印光大師增加的,所以總共為淨土五經一論,本來是三經一論,一論就是《往生論》。在我們印刷的《彌陀經》本子後面,有「優婆提舍願生偈」這個就是《往生論》,這是淨土宗學人一定要讀的。
讀經能夠開智慧,能夠修戒、定、慧,這三學也可以在這當中一次完成。你讀經老老實實地讀,不要自己增減,不要在那裡亂讀,一下讀前面,一下讀後面,按規矩來讀,這你就有戒;在裡面不打妄想,你就有定;每一句你念得很清楚,心不墮昏沉,也不墮在妄想當中,又能夠明了其中的道理,這個就有慧,要有慧力那也需要一段時間,所以你每天都這樣讀這樣做,它裡面有什麼功德呢?至少我跟你保證,你對極樂世界會非常清楚,這個就是功德,為什麼?因為當你需要的時候,尤其在念佛,特別是在危難之時,什麼危難?就是臨終生死關頭的時候,你可以想得起阿彌陀佛,你可以想得起西方極樂世界,你要想得起來,心中有佛,發願求生淨土,你就成功了。
相反地,我看現在有的學淨土的,淨土的經典都不讀,《無量壽經》你也沒看過,你也沒讀過,會集本你也沒看過,那你怎麼說你是在修學淨土?這已經是最簡單的方法了。你總不能像一些附佛外道那樣子吧,什麼都不念,就念一個經題,我講經裡面講過,碰過附佛外道的,他還叫我說只要讀經題就好,胡說八道一大堆歪理,斷章取義,你要是只讀經題就好,釋迦牟尼佛講經題就好了,你幹嘛講內容?既然經題就有這麼大功德,所以他這個就是斷章取義。
外道所說就是邪見,邪見的多,正知正見的少,尤其是在關鍵核心的地方,給你改成邪見,給你加入了世間意,這就是外道,讓你以為不用讀經、不用放下,還是一樣貪瞋癡也能成就。這樣是不是順應了很多人這種僥倖的心理,但是實際上行不行呢?實際上不行的,不能成功的,為什麼?因果不相符,種善因得善果,你的心有正知正見,心有阿彌陀佛,你平常讀經又念佛又聽經,這個叫什麼?你有正確的因,眾生佛性本來是佛,從來不失,自己就是正因佛性,就原原本本的存在,你的緣因跟了因只要做得好,熏習得對,慧解能夠解得正,這真如自性一定會開發出來,你一定能明心見性,一定能夠了生脫死,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相反地,你要是也不讀經、也不念佛、也沒有正知正見,你雖然有正因佛性也沒有用,為什麼?佛種從緣起,佛種就是什麼?眾生的佛性,佛性人人本有,從緣起的熏習的緣,看你有沒有了解佛法,有了解佛法,你有沒有修學佛法來斷除煩惱,如果都沒有,你只是有正因佛性,知道自己本身是佛,那又如何,你不修跟不聞是一樣的,你不修行跟沒有聽到佛法是一樣的,聽了不修,也等於沒聽進去。
所以有些人學佛不知道要讀經,這是很可悲的事情。你生在末法又能遇到佛法,不幸中的大幸,你還不懂得把握時間來讀誦大乘經典。你看淨土宗的經典都很短,不管你是《無量壽經》、《彌陀經》。《無量壽經》讀快一點也就是四十分鐘;《彌陀經》那就更簡單了,三分鐘、五分鐘;《觀經》也就是二十來分鐘,都很好讀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更簡單,比我們念的《般若心經》還短,這個《圓通章》我們講過裡面的內容,經文你要是能把它讀起來,念佛的原理你就知道;《往生論》那也是很短的,一部小小的論,都已經這麼簡單那麼好受持了,你為什麼不選擇一部來讀呢?我還給你選。
我們淨宗的大德有時候都不讓你選的,就是叫你讀《無量壽經》,像《無量壽經》要讀上三千部,每天讀一部要讀十年,像我的一些師兄他們一天讀兩三部,我聽過讀最多的,我一個師兄是這樣子,一天半個小時不到讀一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用背的,一天應該可以讀到二十多部《無量壽經》,他就是從早到晚都在背。所以經是這樣讀的,很熟,他了解淨土,信手拈來。
以前是先讀經後聽經,不然你在聽經你不知道在聽什麼經,為什麼?因為講經的這些法師對經典也是熟悉的,他對佛門的道理是熟悉的,你要聽他講經,你自己對於你所要聽的內容都要熟悉,自己都要先看,為什麼?以前沒有什麼錄影或是音聲檔,都沒有。以前就是現場的,頂多他的侍者記錄下來這個和尚今天在開堂說法講了些什麼,不然聽過了就是聽過了,所以你自己要先讀經,你自己學人不讀經,你去聽經,你不知道你聽什麼經,這個是可想而知的。
現在的科技就是很方便,手機都能錄像,現在的手機錄像有的還做得比專業機還好,能夠把法師講的經錄下來,讓大家重複熏習,可是你經還是得讀,因為你不讀就沒有跟佛菩薩相應,不光要念佛,我們常講的大乘經典要讀,學淨土最重要的就是「淨土五經」你要讀,甚至再要求到你《無量壽經》一定要讀,《無量壽經》我剛才講的讀三千遍,讀三千遍你才了解,基本了解這極樂世界大概是什麼樣子,每天讀一部,每天這樣做,持續多久?持續十年,你也可以一天讀兩部,最寬鬆的標準,至少講上一句,你對得出下一句,那你算是比較熟了,這已經是很寬鬆的標準,你即使不讀到三千的話,所以標準有很多,看你要執行哪一個標準,標準越嚴越好,這個就是你對於淨土宗基本的一個信心,基本的一個道力,你修行有道,道要有力,有力才能斷煩惱,不然煩惱來了一下子就退心了,為什麼會退心?沒有根本,沒有根本就是什麼?戒定慧沒有,基本的對於淨土宗的理論事實你都一無所知,所以才會被人家騙,你看有的人就被騙了,被騙就去學外道,花了好多冤枉錢被騙了,為什麼?經沒有讀,淨土沒有真信切願,所以是很可悲。
遇到佛法、遇到正法,你不讀經,那是你自己入寶山空手而歸,你明明到佛門裡面,佛門是一座大寶山,來這裡讓你去讀經你就不讀,那你就空手而歸,什麼都沒得到,什麼都沒學到,這個不叫「無智亦無得」,你不要搞錯了,「無智亦無得」是真功夫,你那個是無知,沒有智慧,對於佛法基本的都不了解,這個都做不到,你要達到無智亦無得,要談到無相般若的功夫、這個境界,差太遠了!
為什麼你連念阿彌陀佛什麼原因?什麼道理?阿彌陀佛以前是做什麼的?極樂世界怎麼來的?你都搞不清楚,極樂世界跟這裡的差距差別,你也搞不清楚,你連一點概念都沒有。我碰過一些老居士,雖然沒有像我們這樣研究經教,可是他就是有讀經,他讀經他有正知正見,他知道經典上講了什麼,反正不管因緣怎麼變,我就是按照經典上面這樣去用功,他就有成就,這就是他基本的根有了,讀佛經你才有學佛的根,你不要聽外面胡說八道,什麼學《弟子規》才有學佛的根,那亂講,連李毓秀都沒這麼說,後面的出家人胡說八道,亂講一通,鬼使神差,沒有正知正見的人就上當,有正知正見的人就不會上當,他就知道說我讀過《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說怎麼樣才能往生淨土,他很清楚,所以不管人家怎麼講,他就不會動搖,這就是對淨土有信心。信、進、念、定、慧,這五根五力,有根以後才能發力,就像樹有根一樣,它才能長得茁壯,菩提樹要是沒有根,怎麼可能成就菩提?
所以讀經的重要,你們一定要清楚,《無量壽經》一定要讀、《彌陀經》一定要讀,就是把它讀熟,你看善導大師以前讀多少《無量壽經》、讀多少的《彌陀經》,你去看善導大師的傳記,看祖師怎麼用功的,你不能像他一樣,你至少每天一部是沒有問題的,就跟你每天要吃飯一樣,每天要上廁所一樣。我今天要吃飯,今天我就是得用功,我就是得讀經。《無量壽經》也很簡單,尤其像現在我們用的會集本,這個裡面含有五種原譯的內容,你讀一部這五種就全部讀到了,而且它這個經還是當代有修有證的高僧大德印證的,有慧明和尚印證,慧明和尚是開悟的人,你看黃念祖老居士、夏蓮居老居士都是密宗的大德,都有能力坐脫立亡,都有能力坐化的,你看都是自在往生的。
所以現在人的福報其實相當好,但是硬體是有了,自己的發心不夠,嫌累嫌煩這就沒有辦法了。做事情要有點耐性,做事情要有點耐心,你按照我們祖師大德教的方式去做,你學佛才有根本,這是非常要緊的。
我發現有些學淨宗的學人,他對於《無量壽經》,對於「淨土五經一論」一無所知,一無所知這個是不行的,所以你們看看自己的問題,不要偷懶懈怠,想說存在這種僥倖的心理,存僥倖的心理來修學佛法,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頂多得個人身而已,你要求出三界不可能,你沒有辦法得到完整佛法的利益,你只能得到部分的一個人天小果,就像你得到黃金拿去換成了落葉一樣,一樣沒有用。世間再大富大貴終究不免生死輪迴,再有錢也沒有用,再有名也沒有用,你死了以後名頭是別人的,死了以後錢財是子孫分,有時候還不是子孫分,還是你的仇人把你分走了,很多都是這樣,「前人財產後人收,更有收人在後頭」,虛妄短暫的人生,我們把它用來念佛,把它用來讀經,用在佛法上,希望大家能夠有點覺醒,稍微警覺一下,自己學淨土,淨土的經都不會讀,這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