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九十一)


諸位同修,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二頁,經文第二品的部分。德遵普賢第二,那麼上一次講到了普賢十大願王的第六個,第七個講了一點點,這個第七個是請佛住世。那麼佛是三界導師,是諸法之王,為什麼你們看到有些,這個稱密宗的上師稱法王啊,這個法王的意思呢,就是他於一切法當中都得自在,王就是自在的意思,那麼佛呢也是於一切法當中得自在,他得的是真正的解脫自在,那麼所以尊稱佛為法王,法王。那麼這個名詞到現在是用來尊稱的喔,尊稱,就跟稱大師是一樣的,都是尊稱佛的。那麼佛是三界的導師,是佛教的教主,那麼這個如果有諸佛如來要滅度,做為佛弟子的都要去勸請,請佛住世,請佛留下來講經說法。那麼講到佛,實際上涵蓋著三寶,佛是主啊,說法之主,所說的呢是法,那麼傳承的呢是出家眾,也就是佛法僧三寶,所以請佛住世呢,就是請三寶住世,所以包括了所有這些能教化眾生的大善知識,乃至能夠利益眾生的正法,你都要幫忙流通,幫助保存,用你的力量去保存它,用財力,甚至有的用軍隊去保護佛法,這在歷史上都看過,像這個佛陀的舍利,歷代多少都有受到這個一些異教的破壞,那麼很多的歷代的住持,保護佛陀的舍利,不惜用火焚身,所以呢這個就是請佛住世。看到有人要破壞佛法,破壞佛教的形像,破壞這個正法,那麼做為佛弟子的,你就應當拿出你的力量,運用你的關係去護持正法,你不能想說,哎呀!我修自己就好了,我們自己清淨就好了,這個呢都是錯誤的,那叫自私自利,不是真正學大乘的行人,很多人他認為自己學大乘,但是大乘呢是肯捨身為人,包括捨棄自己的名聞利養,一般大眾所認為的名利是世間的名利,佛門講的名利,不只是世間的名利你要捨,包括人家讚歎你,說你有修,說你清高,這叫清名,你也要捨,全部都要捨,這個才是不為名聞利養。所以修行人的好樂,好樂的是清名啊,世間人好樂的是世間的名利啊,所以你要懂得用善巧方便來維護正法,維護啊!這是婉轉的來護持,使正法可以久住,像佛經的保存,佛像的保存,甚至這個講經人才的護持,以及培養,這些都是請佛住世,所以不要想得太狹窄了,請佛住世是普賢菩薩的事情,不關我的事,那你就搞錯了,因為在《普賢行願品》上講的,這個如果有諸佛要示現滅度,普賢菩薩就會勸請他,請佛住世,繼續教化眾生。但是在我們凡夫怎麼修請佛住世呢?你流通正法、護持正法,保護佛菩薩的形像以及經教,甚至僧團,這都是請佛住世。所以聽經、看經你們要會看,經典裡面含的意思很深很廣,沒有辦法在簡短的文字裡面一一敘述,那麼有智慧的人,你就應當去曉得它衍生出來的意思,那麼去做、去落實。那麼最重要的請佛住世呢,就是你自己要修行,請佛住世。你自己不修,佛法住世沒有用,沒有人學,就像共修,能來參加的都儘量來參加。其實有時候在選擇佛法跟世間法,就這麼一念之間,輪迴跟出離也是這一念,那麼你平常有很多機會選擇佛法跟世間法,在抉擇的時候,可是通常凡夫,沒有功夫的人,都選擇世間法這一邊,所以就造就了輪迴的習性,隨順欲望的習性,是你自己養成的,輪迴是自己造成的,閻羅王不能判你輪迴,他可以判你上天堂,可以判你下地獄,但是他沒有辦法判你繼續輪迴,閻王的能力也很有限。輪迴是誰判的?是自己判的,怎麼判呢?你可以持戒,但是也可以懈怠,你就選擇懈怠。就像吃素跟吃葷,有些人為了人情,他就選擇吃葷,吃葷就沒有辦法持戒啊,沒有辦法這個修行哪,吃葷的那就損害物命,傷害眾生,那就是選擇輪迴。早起,早上起來跟繼續偷懶、懈怠、昏沉,你早上確實是起得來的,可是呢習性拉著你,再睡一下吧!再睡一下,再睡一下,現在鬧鐘都有貪睡的功能,幫助你貪睡,幫助你耽誤事情,貪睡的功能,貼心的設計,手機都有這個功能,那個功能不要打開,對你沒有好處,它就是助長你的習氣,那是誰把功能打開呢?是你自己,你自己要啟動這樣的功能,你要是有決心、有魄力,你懂得、你知道我要修行,我不要貪睡,那你這是隨順佛法,這就是「請佛住世」,佛陀的教法在你心中運用,這才叫做住世,住世就是什麼?把佛法落實到你的生活上、世間上,就是住世啊,這「請佛住世」啊,我們剛剛在講的是保護形象啊,保護佛教的形象、保護佛陀的正法,那麼你能夠落實佛法這是真正的「請佛住世」,佛-這個佛就代表佛法的意思,那麼才能真正的使法輪常轉啊,所以這個普賢十願,這是圓滿的,就像今天的這個月亮一樣,今天是中秋節-圓滿的,隨選一願都能含攝其他的願行,重重無盡啊,真的像《華嚴經》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華嚴》的,這菩薩的心量,所以「請佛住世」大家要做這樣的一個理解,那麼才是真正的做到,所以你在你煩惱跟正念當中你要去做抉擇,平常沒有時間用功,週六、週日能夠用功的時候,你要做出抉擇,所以這一生當中有這麼多次數的抉擇,但是大多數的人都選擇了懈怠,在家裡偷懶、繼續這個昏沈等等的,或是找很多的理由來成就自己的這個業習,那麼輪迴就是這麼產生的,所以你選擇的是你的習氣啊,那麼選擇久了,你就會覺得我的想法是這樣子的、我的觀念是這樣子的,所以為什麼稱之為凡夫,為什麼你沒有辦法自己這個超脫-叫無法自拔,拔就是超脫的意思,你陷在你的習氣裡面、陷在你的煩惱裡面,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你無量劫來選擇煩惱的次數非常的多,所以你們聽到我們這裡這樣講,你自己就要反省、你自己就要覺悟,每一個人都曉得念佛的好處、學佛的好處,你問他,他也跟你說的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可是當他習氣現前的時候,他就忘光光了,全部都忘記了,該怎麼樣發脾氣還是發脾氣,該怎麼樣輪迴還是怎麼輪迴,說實話有些同修在家裡確實沒事,確實沒有事啊,但是呢他心裡面亂,他就覺得他好多事喔,這個也做一點那個也做一點,那是心亂,不是真的事多。不然呢就給自己一個理由,好不容易小孩在家,所以要陪他,可是你的小孩心裡是這樣想,好不容易我放假,你最好不在,小孩是這樣想的,所以你是什麼?以為孩子想跟你在一起,不是,他希望你不在,那你就「恆順眾生」吧,後面要講的「恆順眾生」啊,成就自己的道業,你修行修好了,你小孩就照顧好了,這個話很少人敢這樣說,為什麼?到佛門裡面來,很多出家人都講:你要把家庭照顧好,佛才學得好,這個我不認同,你把心修好了你家庭就好了,佛念好了小孩自然就照顧到了,這個話很少法師、出家眾敢這樣說,為什麼?怕信徒跑掉啊。我們這裡不跟你收費,三不政策啊,不收錢、不暗示你要給錢,這三條,所以呢我們不怕居士離開,你來這裡就是要學佛法,你用清淨心來學佛,我們用清淨的法給你,不講人情的,沒有人例外的,大家都是守著佛陀的教誡,我們這裡也不會變相收費啊、暗示你要給錢,統統沒有,所以你的心是清淨的,我們的心也是清浄的,所以我們敢講真話,你把佛念好、修行做好,你家庭自然就好了,為什麼?你放下了。家庭為什麼不圓滿?是因為你放不下,你執著太重、罣礙太重;小朋友也是,功課不好、人際關係不好,什麼原因呢?執著太重啊!煩惱重啊!你要學佛你有智慧,將來要做什麼都一帆風順,你不用想說你將來你要做什麼行業,才能發大財、賺大錢,這個你不用想,因緣、善緣自然成就,這個是真的。所以你放心的學、用功的學、認真的學,這個佛法是能幫助眾生,能夠給予眾生真實的利益,你心裡面的得失心去掉,有沒有考第一名那無所謂啊!人家超過你,你還覺得很好,為什麼?你還能再進步啊,還能跟他學啊,超過我們的人太多了,你心不要生嫉妒,保持一顆肯學的心,那你就會不斷的提升,不能自滿,所以這個都是佛法裡面教的,那你這個肯學的心,我們世間人講的謙虛,佛法講的空寂啊,世間的謙虛還有我啊,佛法講的叫空寂,你心空了,你學東西很快啊,如鏡現相-如同鏡子照物啊,顯現物相,「胡來胡現,漢來漢現」,學什麼都容易、學什麼都快,而且不會生煩惱,這都是學佛的功德啊,佛法在這個世間,佛法住世可以給予眾生真實的利益啊,所以你們不要想說,哎呀!放假要在家裡陪小孩,他不需要你陪,你把他帶來道場,讓他有善根接觸佛法,跟你一樣,培養他的善根、培養他的福德,你不用想說你來積陰德給他,他不一定用得上,你讓他親自來道場,你的小孩不會變壞,道場沒有惡友,沒有這些不善的人,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每一個人都是有上進心的,想往善法上增進的、想往這個菩提道增進,這就「諸上善人」啊,是不是來道場的人每一個人品性都很好、習氣都沒有了,不是啊,但是大家都想改,大家都想增進,就有一股影響的力量,這就是共修的力量,依眾靠眾,你自己有習氣可是因為怕影響別人,不敢表現出來,那這習氣就放下了,所以帶你的小孩到道場來,那你被父母帶來,你也不要不甘願,來久了你就知道好處了,真正的好處,不是眼前的。有些好處都是眼前的;像吸毒啊,很快樂,好處;你們會有些人覺得很好,但是呢後患無窮。這世間的東西,都只能都是讓你的心更散亂而已,對你的學業、對你的這個善業,不會有幫助。你不會因為熏習世間法,變成一個善人,變成一個好人,相反的,你熏習佛法、你深信因果、你知道你要修福,要講求因果,知道這最基本的概念:造惡必然受惡報,造善必然有善報。你想有錢,你從小就知道要修財布施;你想健康你就知道要吃素,要施無畏;你想得聰明智慧,你就知道你要用你的智慧以及這個能力去幫助別人;甚至我們講的流通佛法,得出世間上上智,你從小就曉得,你讓你的小孩、讓你的孫子,從小就知道這個正確的概念,你不用替他操心。有些人活到老擔心小孩到老,你看他一輩子都活在痛苦當中,但是小孩子學佛,你可以完全放下,完全不用擔心。那如果自己的小孩善根不夠呢,怎麼辦呢?你自己先學,不要想說有的媽媽情很重、業很深,我要先讓我的小孩來學佛,我自己再學。你先學,先學,你學佛、念佛,你的業轉變,業力轉變了,你的小孩就會受你影響。所以佛法,它為什麼能解決這世間的問題?能根本解決,為什麼?「請佛住世」裡面就含著這個道理啊!為什麼它能解決世間任何的問題?世間任何的問題,不離一個字「業」,就這個字。男女的業、父母的業、兒女的業、家親眷屬的業,你沒有離開,所以呢有好、有壞、有喜歡、不喜歡、有討厭等等的差別;有得、有失,得到了歡喜了,失去了難過了;得到了怕失去了,得中有失,失去了想得到,失中有得,這個統統都是不離開這個業。那業怎麼轉?業要怎麼轉?「請轉法輪」怎麼轉?用佛法來轉。所以世間法不能轉啊!連了凡四訓也沒辦法轉,了凡能轉,我告訴你們,那個秘密在哪裡?做善倒其次,是他念準提神咒,準提神咒可以轉。心裡面念準提,外行善法,他業轉過來了,這是準提菩薩的願力啊!如果沒有菩薩的願力加持,世間人要轉他的業,不可能在一生當中看到,非常的困難,所以了凡先生的業怎麼轉的?還是佛法教他轉的。所以用世間法行不行?很難啊!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所以為什麼我們沒有教你學《弟子規》、學這個《感應篇》,為什麼?它不能轉啊!這能轉都是因為佛法的關係。尤其是搭配這個持咒、念佛、讀經,從你心裡面轉,你心轉了,心是業之根啊。你的心在動念,就造業了;你的心不動念不執著了,這業就不生,不生你這個業就消掉了。所以佛法在世間,可以利益眾生,就是因為世間法不離開「業」這個字,那唯有佛能轉業,佛法可以轉業。所以佛講經說法為什麼尊貴?尊貴在這裡!不但你世間業可以轉,還能夠成就無上菩提,能成佛、能脫離你輪迴的業。所以為什麼佛教要讓它常常這個—佛陀的教法,這個佛弟子要努力的護持啊!要幫助佛法弘揚、幫助正法宣揚。這正法、宣揚正法,不是出家人的事情啊,是大家的事情,多少人想要消滅佛法,所以你看他們都穿插著、夾雜著世間法,這帶到佛門裡面來,穿鑿附會啊,把無上甚深微妙法,解成世間法,說學佛就是孝順,說學佛就是把人做好,那壞人就不能學佛了?佛說:「佛是無緣大慈,什麼人都度啊。」不光人度、畜生也度,畜生-沒有把人做好,鬼也度,地獄的也度,所以你看做超度法會這冥陽兩利啊。為什麼寺院要叩鐘?希望這個地獄道的眾生,這無間地獄的眾生這苦能夠暫停!所以這些人不了解正法,穿鑿世間法,真的是把無上甚深微妙法,解成世間法,那就是他世間心太重了。所以每一個佛弟子,你都有責任啊,你們都受了三皈,都是這個拜釋迦牟尼佛做老師,那麼你自己本身,你有錢的,你要懂得出錢護持正法,不要吝嗇;你有能力的,你要付出你的能力、付出你的技術,來幫助佛法,幫助正法的道場,不是指我們道場,正法的道場,你都要去隨分隨力的護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要想著自私自利啊,我自己好就好,我有佛法聽就可以了,其他的不管,你們就隨緣去吧!這個觀念是錯誤的,這不是大乘,這是小乘。失慈悲心,失去了慈悲心、失去了利益眾生的心,小乘啊。佛喝斥小乘,即使地獄的眾生都成佛,你們也不會成佛啊。為什麼?你沒有利生的心!那你要利益眾生,你就要先了解佛法,這個就很重要了,所以「請佛住世」這個佛,包括三寶,佛、法、僧,法呢?包含大小乘,僧也是,聖賢僧跟凡夫僧都是,都一樣。你不要看這個出家人有沒有修,那是你在分別,你平等心護持,平等心供養,這樣就可以了。不要在佛門裡面想:「我捐的錢,看可不可以拿一張、這個可以抵稅的單子,想到的還是自己啊。」如果這個地方有你就拿,不拿也無所謂,既然是捐出去了嘛,那就放下了。有很多人說,哎呀!我去哪裡捐了多少錢,捐出去以後,心裡沒放下,還要去人家道場裡面管事情,沒有捐啊!捐就是既然捐了,就是放下,就護持了。 

所以你要看看你自己有沒有捐啊?捐就是放下,已經布施出去就不再是你的了,你也不管了,這是放下。所以很多人以為自己有在修福做功德,去道場捐錢,道場法師來給你恭敬,其他居士來恭敬你,什麼都聽你的,你完蛋了,你這福全部沒有了,還有罪業,還有罪業。可是呢這些法師不敢講你,不敢講你,但是你有沒有果報?有,絕對的有,所以你自己要覺察。所以說捐款,你不要再想說,哎呀,看能不能拿一張回來報稅啊,這個觀念是錯誤的,你在捐-幫助眾生的同時你還是自私自利,你還想著自己,看能不能給國家的錢稍微少一點,還夾雜著這種染心在裡面。如果這個道場有,那你就拿,沒有也沒有關係,你就是很自在的,完全放下的做。甚至呢我們有時候在捐、在布施,我們還特別要求他,你不要再寄這個收據給我,為什麼?節省其他常住的開銷,你都是護持,不用寄,你還要寄,還執著嘛。我拿著這個收據回去跪在佛前這功德化掉-有相,有相,你做就直接就做了,他造業是他的事情,你心裡面做的是好事,業是在哪裡結算?在心裡面結。那當然你要捐款前要考慮清楚這個地方如不如法,如法他能夠如理運用,那你捐給他,如果裡面有一點小問題你也不要太在意了,有時候是誤會啊。所以護持正法,你清淨心在做,不要再想說要拿一張單子回來報税,沒有必要。能夠幫助這個常住三寶,節省它的人事、開銷,你最好不用再拿收據,你這樣做你的心是清淨的,你在捐這個錢是放下的,不是執著的,那麼相對於你的收入就會來得順暢,這是因果啊。為什有人賺錢賺得這麼辛苦,雖然賺到了,但是非常的辛苦,那就是他在布施的時候捨不下,這個心放不下、放不掉,去想想說他有沒有好好用我的錢啊,有沒有這個我們剛講的可以扣稅啊,所以這眾生在賺錢的時候為什麼賺的很辛苦就是這樣,還有的更慘的,不肯布施的,再怎麼辛苦都賺不到,所以你看這佛法,可以解決你生活上的所有的問題,你要請佛法住世,你要落實佛法,這請佛住世啊。第八個是常隨佛學,常常跟隨這個善知識學習,你看這個目犍連、舍利弗、大迦葉,這些都是證果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只要佛有講經他天天參加,沒有一堂缺席的,他不光他自己親自參加,沒有辦法去的地方呢?分身去,那我知道同修沒有辦法分身,心意到就好了,但是普賢菩薩有能力,他能分身,那他聽的經就多了,他能夠分身供養如來啊。你們不能分身,你們只會分心啊,一下聽聽這個,一下聽聽那個,那就糟糕了,這邊也不通那邊也不解的,還拿來問我,講的我也聽不懂啊。所以這個常隨佛學,常常跟佛學習,不是學「佛學」啊!學「佛學」不能了生死,「佛學」是這個「世間法」,不是佛法,佛法是覺悟,覺-你學佛以後你的心覺不覺?你不要想說我每天有持咒、每天有念佛、有做早課晚課、我有來聽經,可是呢你有沒有真正學到佛?你心有沒有開始要覺悟?這個很重要,學佛的重點你要抓到啊,不然就像《圓覺經》講的「雖勤精進,增益諸病」啊,天天毛病習氣在增長,你看了很多書,整本《大藏經》你都會背了,歷代數十種版本的《大藏經》你都看過了也沒有用啊,你算不算常隨佛學呢?不算,你的心沒有覺悟,你沒有想要離相,你沒有想要離開煩惱習氣,該貪吃的時候還是貪吃,貪睡的時候還是貪睡,錢財照貪,名利照貪,欲望還是伏不住,這個沒有常隨佛學,你的心還是迷、還是昏,處於昏迷的狀態,而且昏迷指數非常的高,醫學裡面講的昏迷指數。有時候你看那個人昏在那裡-他清醒的;倒過來,人雖然活著,好像能控制自己的四肢,但是他心在昏迷,隨順這個世間的欲望,追逐不捨,這昏迷啊,被欲望束縛住了。所以常隨佛學,這佛是覺悟,那佛不在了,依法而學,這跟著善知識學,這僧就是善知識啊,善知識不一定是出家人,像這個有很多的都是在家的善知識。善知識不一定是男眾,女眾也有,出家也不一定是男眾,所以是要跟善知識學。善-什麼叫善知識呢?善於觀機,知道你的毛病,叫善知識,他能夠知道你的根器,知道你的毛病而且他有方法可以對付你,對治你的問題,這個是善知識。善知識不是那一種跟你講好話,說你很有修,你每天來都很精進這種,這個不是,有時候是鼓勵你,你也不可以自滿。所以這個善知識你們要會選擇,會選擇。如果你沒有遇到,那你就依祖師,依祖師的開示去做,把我放下,這個很重要-把我放下,不是學了祖師的東西,我執我見很重,把祖師的知見變成我見,把祖師的道氣變成我慢,祖師很有道氣啊,印光大師講啊「頭上沒有一片瓦,腳下不踏一片地」啊,沒有房子沒有地產啊,道氣啊。但是傲慢的人拿來用,變成傲慢了,他也說他學印光祖師啊-傲慢,所以不要把祖師的道氣變成自己的傲慢,不要把這個祖師的知見變成我見,什麼叫祖師的知見?他的知見能打掉你的煩惱習氣,可是呢你看的都是自己喜歡的,自己的習氣呢一點都不改,那當你在跟人家談論、跟人家往來的時候,你用的、引的也是祖師,但是呢是你自己的我見,你帶著煩惱習氣在解祖師的知見,這是我見。怎麼把祖師的知見變成自己的正知正見呢?就是用祖師的話來除自己的業習,這樣祖師的知見才會變成你的正知正見,不是只有記取而已啊。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也啊,記問之學啊,所以你常隨佛學這個意思你要懂啊,很多人他也覺得他自己在跟祖師學,在跟哪一個大德學,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為什麼呢?講這句話的時候是人家看到他過失,他就勸人,哎呀!你是真正修道人,我不是,你不要見我的過啊,怕自己被講到了面子掛不住啊,所以就拿六祖的話來叫別人不要看他的過失,那當你這句話生起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自己有這樣多過失可以讓人家看,你自己是修道人。所以話是拿來除習氣的、除自己毛病的,不是來叫人家做的,不是來保護這個「虛妄的我」的-這個妄我。所以你看又回到第七個,這個剛才講的正念跟習氣就一念之間,祖師的話是好話是對的,但是呢你用在保護這個我執上面,保護這面子上面,那這個正念就轉成邪念,轉成習氣了。相反的用在對治自己毛病上面,那這個話就變成正念了,所以在哪裡呢?學道在人,在一念之間啊,這個要懂得,你不能把祖師的道氣變成自己的傲慢,我不管你、我不理你,實際上是你沒有慈悲心,不能包容眾生,這個學佛的問題啊。有些人、有些道場、有些法師,他看眾生有習氣,惹到他了、他不高興了、不順他的意了,他就學祖師,你給我出去、你給我離開,他沒有想到他在講這個話的時候,這個我有沒有放下-我,他心裡想的是祖師,可是他表現的是我啊-我執我相。你要知道眾生有他的善根,偶爾不小心犯,你要懂得包容,你要懂得善巧接引,不是把人趕走啊,把人趕走就能成佛,那可以啊,你看很多禪宗祖師他就把人趕走,那個人成就啊,可以啊。遠道而來拜山,一路從山下拜上來,一棒子打回去,叫他離開、叫他走,說這裡沒有你的緣,你不要來我這裡參,叫他走,不走拿棒子,護寺啊。以前道場出家人,就是現在的保安-護寺啊,拿亂棒把他打出啊,轟出去,轟出去,不讓他進殿,不讓他進道場,這麼一轟開悟了,那可以啊。你把他趕出去,他沒有地方學了,去學邪知邪見,那你這叫斷人法身慧命,你還覺得你自己有道氣、有學風,還覺得自己學得好像祖師,你這在丟佛教的臉,所以這常隨佛學你要懂得。所以在這個以前-虛老在打禪七,有一些監香的,學祖師拿著香板亂打人,搞了大家精神緊繃沒有辦法入道,沒有辦法修道,這虛老就開示,你們在禪堂、在念佛堂,不要拿著香板要到處亂打,人家大德是有明眼的功夫-是個明眼人,他看到這個學人火候到了,這麼一板子拍下去會開悟的。你那一板子打下去是嚇到他,把他之前的火全部都給弄熄了,所以同樣的動作,沒有智慧的人做,幫不了眾生,所以這個虛老就喝斥他。如果在昏沈的那提醒一下可以啊,不是拿著棒子胡亂開打,那這個不對,還覺得我在學臨濟禪師的棒,「臨濟的棒,德山的喝」啊,這非常有名啊,德山禪師,人稱周金剛,就是註《金剛經青龍疏》的人。所以你們在看這個常隨佛學要懂得,要學覺悟不要學迷惑、不要學文字。再來是第九個恆順眾生,恆順眾生,眾生怎麼恆順呢?小孩不乖,恆順他不寫功課,修恆順眾生,你現在順他,你將來就苦了,他將來也苦。恆順眾生是什麼?眾生有功德你恆順他。你們放緃小孩那個是放緃,那不叫恆順。有的道場講規矩,居士來不能接受,他就說這個道場不慈悲啊,不能恆順眾生,恆順眾生這還叫道場嗎?就變成眾生了嘛,恆順眾生這地方就變世間隨順習氣的場所了,就不是恆順眾生,就不能恆順。所以這個眾生怎麼來恆順,要有高度的智慧,普賢行是稱性的,從性起用啊,高度的智慧-恆順眾生,你順他可以幫助他道業增長那恆順,幫助他善法增長、幫助他利益眾生,這叫恆順。還要隨順眾生的根器來教化、來調伏,還要隨順眾生現在的日常生活習性,來使他接觸佛法,像現在就適合用網路弘法,大家都會上網路,這就叫恆順眾生。不是眾生來這裡不守規矩,跟你抱怨兩句,你就好啊恆順你吧!沒辦法你也有出一點錢啊,這個就是眾生在恆順眾生,不是菩薩恆順眾生,所以要清楚啊。那你們自己呢不要恆順自己啊,恆順自己的欲望習氣就是恆順眾生,不想來道場、不想念佛、不想共修,想要懈怠想要跟這個同學、朋友在一起,講講是非,談論談論這就開始啦-恆順眾生,你就變成眾生了,所以這個你要懂得怎麼恆順。有些人說:法師,我是去度他,你是去造口業啊!去講是非,自己都沒有定力,你還天天想要度人,我看看能找我的同事來學佛,找我的朋友來學佛,我們是去度他、跟他講佛法,是啊沒錯,你去剛開始講佛法,後來呢,你佛法只講十分鐘也都不到,一般人佛法沒辦法像我們講這麼久,十分鐘而已,十分鐘很長啊,然後呢就變成世間法了,世間法講一個下午,最後呢你就變成世間人了,你就開始覺得學佛沒有用,你看那個誰過的還是比我幸福,先生對她這麼好,你看那個誰賺的錢還是比我多,他懂得怎麼樣這個把錢變多,你就變成世間人了,回去以後呢你沒有叫他皈依三寶,反而你皈依金銀財寶啊,那就麻煩哪,你自己善根就斷掉了,就被轉了,一個下午就轉了,所以你的恆順眾生你要懂得。有些是婆婆媽媽喜歡講是非,聚在一起就是講是非,你以為你是去講法,講法要升座啊,他們也不願意,所以要知道,要善巧方便的幫助眾生,調伏習氣,調伏自己的毛病,像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有毛病有問題啊,你要善巧方便調伏。現代人都習慣晚睡,我問說你幾點睡啊,比以前早啊!幾點?十二點,你以前幾點啊?兩、三點啊!根本不用睡啊!那你就要調整,這個就要學《弟子規》,你就要調整,「居有常,業無變」,這就要做,不要想說,悟顯法師你這裡沒有提倡啊!沒有提倡並不代表你不用具足,還是要具足啊,只是說怕你們起世間心,看那個東西去起世間心,起世間心最壞,這「心」可善可惡,隨順世情就是輪迴,所以我們不提倡,並不是說裡面的東西不好,裡面的東西你還是要做,話講得很清楚,你們不要再誤會。所以這個你有毛病,你有習氣,你要慢慢改,慢慢轉,把它轉過來,恢復正常。有的喜歡講話,跟同事聊天講話,愛講話,控制不了啊,嘴巴都控制不了,還想斷無明,不容易啊!那你就要開始轉,先少話,先把自己的心定下來。話多,心散亂,大家都還沒有到不亂的境界,話要少,所以你要方便調伏自己的問題,用種種的方法,所以你熏習佛法的時間要加長,很重要啊!佛法熏習時間長,愈長愈好,常常聽、常常看、常常念。現在手機都很方便,裝幾本電子書,祖師大德的著作,開始就帶出去了。沒有的話,現在手機都能無線上網,到我們精舍網站馬上下載幾本,就可以放在手機上看啊,這個都是方便大家隨時隨地聽到正法,這熏習啊。在公司中午休息的時候,不要聽音樂,手機可以上網聽經,趕快連到我們的講經頻道,你就可以聽經,這個時候就是熏習的時候,就是建立正知正見的時候,這是利用時間聽經。上廁所不要胡思亂想,心裡面要默念佛號,不要散亂,這些都是你們的時間,這是恆順眾生,方便調伏。現在學佛人,跟你們講要調伏別人還太早了,先調伏自己啊,要是教你們怎麼調伏別人,你就去調伏別人,大家都起煩惱啦,所以你要先調伏自己。佛十種名號有一個叫調御丈夫,善調自己的習氣,調整自己的錯誤的毛病習氣,這個很重要。那麼才來第十個普皆迴向,普皆迴向,第十個,這普賢行十個圓滿。迴向是什麼?把這些功德迴向菩提,迴向西方極樂世界,迴向無上佛道,迴,就是收回的意思,迴己所學,向菩提向無上佛道,所以這個普賢菩薩他的偈頌,最後一首偈:「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所以他把這個十大願王,前面九個到後面第十個,迴向淨土,這個大家都會念啊,「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迴向哪裡?「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無量光佛是誰?就是阿彌陀佛,就是他,不會錯啦!你們讀《無量壽經》,你就知道,亦號無量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有十二個名號,都是阿彌陀佛的功德,佛的功德,佛的名號就代表他的功德,不是像你們取綽號啊,他的綽號也叫無量光,也叫無量壽,不是,那是他的功德,跟綽號不一樣,綽號是隨便叫的,這個是跟世間法不一樣。所以你將你所學的東西,所修的那些功德,無邊勝福,為什麼福是無邊呢?稱性!無邊,心量廣大是無邊,你用這個勝福來迴向佛道,那你自然就成佛啊。所以每天學佛的人,你都要迴向,你不要想說哎呀我修淨土,我是老修,這個淨土法門是不迴向法門,你還是迴向好了,修淨土是不迴向法門,什麼叫不迴向法門?你念佛,你的因果就是決定往生淨土,這一點沒錯,可是還有其他的,你都要迴向,包括你今天所做的種種過失,你都要懺悔,這迴向才圓滿,因為迴向就含著前面的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這個隨喜功德等等,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所以它是這個整體的,不是只有單獨的,如果是大乘權教的六度萬行,它這就是單獨的,個個獨立的,持戒是屬於持戒,布施是屬於布施的,那麼忍辱是忍辱。而普賢行不是,普賢行是通的,那它是通的。所以為什麼說用圓教的知見來行一切法,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圓人行法無法不圓,一樣的道理,那你要做個圓人,圓人不是世間圓融,是你知見圓融,一法能含一切法,知見圓融,「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這是圓人,這是《華嚴經》講的圓人。大心凡夫啊,你們具不具備大心凡夫的條件?我看是具備的,所以你們不要沒有信心,大心凡夫第一個大而化之,很簡單的事情不會留在心裡面記仇,心量廣大,肯利益眾生,有正義感,這大心凡夫的基礎。對於這個世間沒有那麼貪著,對於正確的道理、正確的義理你有追求的心,這都是大心凡夫的基礎,很多人聽經聽到大心凡夫,不知道什麼是大心,我今天跟你們講出來,這個就是大心,大而化之,事情不計較,大心,心量大,你在世間是這樣的人。如果不是,趕快跟上就可以了,也不用擔心說,哎呀!我不是,怎麼辦呢?不是就趕快轉過來就行了,這佛法在你轉念哪,念頭轉了你境界就轉了,不在於它的限定,因為眾生的根器是會轉變,所以淨宗它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什麼叫三根普被,它能夠幫你從下根轉成中根,再轉成上根,這才叫普被啊,不是下根永遠是下根哪,有人學佛學幾十年,他都還認為哎呀我是下根,不是啊,有時候謙虛,謙虛但是你自己要知道自己的根器,你的道業有沒有提升,道力有沒有增長,它會幫你從下根,很執著這下根轉成中根,比較沒有那麼執著,中根啊!上根呢?就是他會完全不執著,這上根,一聞千悟,這上等根器。所以三根普被是要這樣解的,你不能想說我念佛永遠就是下根,誰說下根才念佛,那念佛法門不殊勝啊!念佛法門是可以幫助你從下至上,從愚鈍到這個明理,從沒有智慧到有智慧,這是佛法的力量,這才叫超度眾生,這是真正的超度啊,不是你作一場法會,把他送到天上去,送到人道上,這超度,沒有啊!智慧沒開啊,你要是能做一場法會讓他即身成佛,那可以!這是真正超度,這是真正的法會,受持正法,講說正法的聚會,這個是超度啊,所以大家要知道。那麼普賢行十大願王,就大概的簡略的這樣介紹,實際上裡面的義趣還是很深很廣,你們可以去看清涼國師的,《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書鈔》,裡面講得很清楚,那如果嫌他的《別行書鈔》還不夠,你看他的《四十華嚴》的註解,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清涼國師的《四十華嚴》的註解,這華嚴宗的祖師可以做為我們的依止,你要了解普賢行的話,好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