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修問:「法師,什麼叫做『默擯』」?所謂「默擯」,「默」是沉默的「默」,「擯」是擯除的意思。 世尊在入滅前交代,如果遇到惡性的比丘,或是行為不良的學佛人,應該要怎麼樣對待。佛弟子生在末法,會遇到很多的特殊狀況,做為學佛人應該要怎樣使用佛陀教的方法?「默」對自己來說,就是不要起心動念,不要見人家的過失。這是在自修上,不要講人家的是非;還有,就是心不要隨它轉,自己的六根不要受他人不好的行為影響,這是「默」在自修上的意思。如果是為利益眾生,那就要「擯」。「擯」是念擯(ㄅㄧㄣˋ),擯就是擯除他,請他離開,或是你自己離開,不再跟他學。所以「擯」在使用起來就要很善巧。譬如說,有學佛的同修受到邪知邪見的汙染,你為了要幫助他,你就要使用「擯」,就是摒除他的邪見,要把正知正見告訴他,使他心中沒有這些邪念,或是錯誤的知見、錯誤的做法。 所以在末法,如果會使用「默擯」,真的可以幫助很多眾生。那如果不會使用,只知道「語默」,或是只知道「擯」,這兩個,你只會用一種,那是沒有辦法幫助眾生的。所以,「擯」主要是用在利益眾生分上。像從前在佛教的道場,就有這些規矩。如果是惡性重大的人,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只要他影響大眾,或是破壞學風、道風,常住就會請他離開道場。譬如說,這道場是修淨土宗的,你偏到裡面跟人家講「修淨土不好」;這是破壞道場的學風、道風。這道場管學風、道風的糾察,就會請這破壞大眾修行的人離開;或是有惡性重大的人,在道場喝酒、吃肉;或是偷常住錢財的出家人或是在家人,道場都會請他離開。以前道場也有一些出家人,是負責保安的工作,就會將你「亂棒打出」,就是用棍子把你轟出山門,再也不歡迎你。他不但將你趕出山門,同時通告其他附近的寺院,不要讓你掛單,不讓你再去別的道場,擾亂其他大眾的修學。以前的道場是這樣,現在也有,是由佛教會公布他的身分證字號,以及其餘的資料,讓大家知道他這個人行為不檢點,破壞佛門。這是在佛教裡護教的機制。 佛弟子見到有人毀謗三寶,障礙正法流通,或是有邪知邪見染汙佛門,都可以使用這些方法。你可以善言開導他,或是為佛教做澄清。像現在很多世間人,常常毀謗佛法,或是謗大乘,或是謗小乘,或是小乘謗大乘,或是外道謗佛法……等等,諸如此類的,或是其他的宗派互相毀謗。那你做為佛弟子,就要有正知正見,要勸他不要毀謗,要替三寶維護形象。這都是使用摒除的方法,是摒除眾生心中的邪見、邪念、邪思。所以這些方式你會用,就能夠幫助佛教,幫助眾生得聞正法。在從前禪宗很多公案,古德也都是使用這種方式。他自己有修證,但是看到人家毀謗正法,或是知見錯誤,他都是用「棒」或用「喝」來處理,這都是所謂「默擯」的方法,都能幫助眾生。 像世親菩薩有「鞭屍之德」,外道邪論與如意論師對辯,如意論師嚼舌自盡。後來世親菩薩為如意論師平反,世親菩薩把外道的屍體拖出來鞭屍。陳那比丘有「吼石之能」,陳那是賢劫千佛之一,陳那菩薩破外道邪論。「迦毗羅」外道立了外道論,陳那菩薩做「三支比量」破外道邪論。二者都是破斥外道。而在中國有法朗大師,用「三論宗」破小乘邪說,所以小乘沒能在中國落實生根。中國不是因為有儒家的關係,所以不用小乘,而是因為法朗大師造論破小乘,為大乘佛法在中國奠定穩固的基礎。一般人比較不知道法朗大師,或許有人看過吉藏大師的《無量壽經嘉祥疏》或是《中觀論疏》。吉藏大師就是跟法朗大師學習的,都是「三論宗」的祖師。祖師大德會破斥邪說。甚至,如果有人毀謗三寶,他也會為三寶做澄清,護持佛教。所以,佛弟子自己就要有智慧,要有觀察辨別的能力。見有人毀謗三寶,或是破壞正法、障礙正法,你都要用你所學到的正知正見護持正法,使正法久住。這是佛教我們用「默擯」的方式來維護佛教。會使用的話,這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不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認為:「反正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就是一萬兩千年,修我的清淨心就好,不用刻意去維護,時間到佛法也就滅掉了」。這觀念是不對的。佛弟子看到有人毀謗正法,不能事不關己,要懂得護法、護教,這才是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自己在佛門裡得利益,感受到佛的慈悲力及佛教化的力量,你就會希望後面的人,或是你的子孫、其他的學人,都能夠聽聞正法,懂得護教,那代表你在佛門裡面,是有得到受益的。如果沒有,就要發心為正法久住;不能認為這是你們佛教的事情,跟自己不相干,要知道自己已經受三皈,是三寶弟子。甚至有的已經受了「菩薩戒」,有不謗三寶戒,這是大戒,非常重要。菩薩戒講:「聞惡人謗三寶,如三百鉾刺心」。寧以萬石弩自射身,也不敢起一念毀謗三寶的心,這都是佛教導菩薩及想要學佛、成道的弟子。如果犯了,那是菩薩「十波羅夷」罪,「波羅夷」翻作中文叫「斷頭」。「斷頭」意思是說:你這行為就不是菩薩,更不是「三寶弟子」了。所以,凡是佛弟子,要有智慧判斷。如果沒有智慧,就求佛菩薩加持,求龍天善神加持你,這都是為正法久住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