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7日 星期六

妙法蓮華經今解第三冊








目 錄
方便品第二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妙法蓮華經今解
悟顯法師 講述
方便品第二
第六講
請掀開《妙法蓮華經》,看第五十七頁,經文第四行:
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
這是昨天講到的,不光釋迦牟尼佛如是,乃至過去佛如是,未來佛如是,現在十方諸佛亦復如是。這裡世尊再加強,一樣叫著舍利弗的名字,他說:「我今亦復如是。」能夠知道眾生有種種欲,眾生有種種希求,以及他心裡所好樂的「深心所著」,那麼「隨其本性」隨著他的好樂,隨著眾生他的根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他用善巧觀機,看是什麼樣時節因緣為他說法,他就會開悟,這個是釋迦牟尼佛慈悲教化眾生的手段。那麼,下面講的:
舍利弗。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
都是為了令眾生得一切種智。所以世尊的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都是希望眾生得一切種智,了解一佛乘。也只有明了佛知佛見,你才能夠得一切種智。這是昨天講到的,這個很重要。如果知見不正,你修行不會有正確的果報。所以學佛人知見要正確,知見正了你才會修;知見不正沒有辦法修行。所以《涅槃經》裡面講的:「於乘緩者乃名為緩,於戒緩者不名為緩。」。也就是說你事相上做不好,戒相上做不好,這個還不是最嚴重的。但是你如果對於佛法教乘,你不了解,你對於一乘了義你不了解,那這個問題就非常地大,所以說「乃名為緩」,你在菩提道,進步就緩慢。所以祖師教我們「戒乘俱急」。也要持戒,也要了解一佛乘。那麼這個戒,不是只有包括戒律,包括你修行的方法,都可以統攝在這個「戒」字當中。要如理如法地修,不能盲修瞎練,不可以用揣測的、用猜想的。像禪宗,不可以用起懷疑的。從前祖師教人參話頭,是把疑給斷掉,把你的這些貪瞋癡慢疑給斷掉。現在人參話頭,他是在那裡打妄想,在這裡想這個話頭是什麼道理,越想知見越多。從前祖師講佛學的問答,是除你知見的,除見用的。現在人佛學問答,你越讓他問,他知見越多、問題越多,都是妄想太多。所以禪宗講的話頭,讓你提起疑情,這個疑情,是此疑能除你的情見。你的心,因為全身心融入在這個話頭裡面,所以身心頓銷,自身與法界打成一片,是這樣參的;不是參了許多知見、許多覺受。所以用的方式,修行的方式要正確,念佛亦復如是,持咒亦復如是。念佛,尤其淨土法門,你不要刻意去求見佛、見光,到時候你就見妖魔鬼怪,你就會在這個上面出問題。不是念佛法門有問題,是你的心態不對。念佛平平常常這樣念下去,什麼都不見,這是最好的現象。有的人念佛,常常見光、見佛,你剛開始會有一些這個感應,之後越少越好。如果有人常常在那裡見佛、見光,見這些……等等的,喜歡口說炫耀於人,這個就有問題了,他可能受到影響、受到干擾,越念佛心地越清淨,佛是無相啊!你的煩惱越來越少,這個才是好現象。
那麼剛開始學佛,你念佛的時候會有一些瑞相,這給你一點感應。你不要貪著、好樂,《楞嚴經》講的:「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所以你看現在有些人念佛,念一念,念個幾年,他以為他有神通了,他能知道一些事情,實際上那都是鬼來附身。這些鬼附身的話,我跟你講,不管你初學、不管你老修,統統不要信。不管他講的對或錯,都不要信,一概否定。為什麼?因為你信了,你就被他轉了,有很多人就是這樣子被轉。或是有的念佛念一念,他以為他自己開悟了,對這經典好像很能說,滔滔不絕,這個你都要注意,他是控制不住的,那你仔細一聽,跟實相的道理完全就相違背。你就知道,他那個是邪慧;或是現代話講,外靈來附身。說鬼附身有點恐怖,外靈附身。所以這些人講的這些話,你都不要相信。他剛開始一定講什麼孝順……等等的這些,先搏取你的信任,而後從中獲取恭敬利養。所以釋迦牟尼佛講,外道的神通都是為了貪著名聞利養,釋迦牟尼佛一句話就道破。所以佛限制他的弟子,告訴他的弟子,不可以現神通,這個是佛制定下來。所以你看這個齋僧大會,賓頭盧頗羅墮尊者,他就是因為隨意去顯現神通,所以世尊叫他不准入滅,受後世的供養,所以你就知道,這個公案就是在告訴我們,不要去相信這些神通、這些預言。因為現在這種東西,在佛門裡面很多,這個就是妖魔鬼怪進到佛門裡面來,你就要小心。你學佛,在佛法上有問題,你找不到人問,沒有關係,這問題且擱置,求佛力加持,心誠則靈;還有一個,業障消了,問題自然就通達,你不要去問鬼神。所以講的要有佛知佛見,你才能得到一切種智。這一切種智,就是知道一切法,空有一如,唯是一心,這個就叫一切種智。這空有就代表一切的能所,男女相,能所相,一切的這些對待、對立,全部打破。所以釋迦牟尼佛也是以一佛乘教化眾生,沒有二乘,沒有三乘。要知道,一切佛法當中,這些二乘、三乘都是權接方便。甚至黃檗禪師告訴我們,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等覺以下都是權接方便,都是方便法,唯有見性一法是真實法。這祖師大德有佛知佛見啊!這些三賢十聖,全部都是方便法,講得完全正確。所以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三,沒有二乘,沒有三乘。所以佛法只有一乘而已,這是法華會上開權顯實,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事實真相,直指眾生就有佛性,一切眾生皆能成佛,所以叫成佛的法華。而且這成佛,不是經三大阿僧祇劫,他是頓成!所以後面,龍女直接示現,直接成就。頓成的,不是一般通途經教,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才成就圓滿菩提。所以看《法華經》,自己對於一乘了義,就要發心,要來學習,這是頓超之法。所以釋迦牟尼佛跟一切諸佛如來,都是同心同願,都是給與眾生一乘了義,絕對不用二乘佛法、三乘佛法教化眾生。再看下面: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
這十方世界當中沒有二乘,沒有二乘佛法。講這個話一堆人不信,不信這個話,你就不信釋迦牟尼佛;講這個話,也有一些出家人不信,那你就不是佛陀弟子。後面講到的,非阿羅漢,非辟支佛。你連阿羅漢的果位都還沒有,連阿羅漢都不算佛弟子了,何況你一個凡夫。所以你現在要能夠轉得過來。這「十方世界當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這個話,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再來看,下面:
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
這是諸佛如來出於五濁惡世當中。「劫濁」就是這個世間混亂,「煩惱濁」就是所謂的五鈍使。這五鈍使貪瞋癡慢疑,這很重的煩惱,眾生都有這個煩惱。那麼「眾生濁」就是形象醜陋,這裡的眾生形貌醜陋,沒有勝相,沒有清淨的相,這「眾生濁」形貌醜陋,行為醜陋,因為從貪瞋癡透露出來的行為。「見濁」就是五利使。這五利使: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身見就執身是我。邊見就是執斷、執常,執著斷見或是常見。所謂斷見就是認為人死以後,就什麼都沒有,斷見,它撥無因果;常見就認為人死以後還是做人,畜生死後還是做畜生,也是一種撥無因果,這是所謂的邊見。那麼邪見呢?就是像現在人講的,的的確確地完全否定因果。他也不管你死後,也不管你是斷、是常,他就認為沒有因果,人就是趕快享樂,就是那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那一型人,趕快享樂,殺生吃肉、吃喝嫖賭全部來。見取見就是對於前面三種錯誤的見解,以為是究竟的,叫見取見;他認為前三種,認為這個身是我,認為斷見或常見,或認為他邪見是完全正確的,他認為所有的人,都應該是這樣子,見取見,這是講的五利使,都是知見的錯誤。還有最後一個,戒禁取見,戒禁取見就是非因計因,這個方式不能成佛,你以為可以。就像那些學《弟子規》的這些人,這個方式不能成佛;聽說還有早課在誦《弟子規》的,這個是不會成佛的。那是世間情見啊。
那你以為這樣會成佛,就跟外道持牛戒、持狗戒一樣。外道他有禪定,他打坐,他定功很深,他看到這個牛死了以後升天。那他不曉得這牛是怎麼存心,他就看到牛吃草,他就學牛吃草的樣子;看到牛叫,他就學牛叫;那持狗戒,亦復如是,就學狗的樣子,非因計因。把不能成就的,當作可以成就;把不能圓成佛道的,當作可以圓成佛道。
就像二乘,它不算究竟法,你以為它是究竟法,你用它,用這個二乘心要來學大乘,沒有辦法學。用心根本不對,這就是非因計因,就是戒禁取見。那這些見解,它是互相交雜的,為什麼說互相交雜呢?都是執為究竟,以為自己這樣子是可以達到究竟;前面不管你是身見、邊見、邪見,跟後面這個所謂的非因計因,都有絕對的關係。所以這些錯誤的見解在你生活當中,再加上貪瞋癡慢疑,懷疑佛法,懷疑自己不能成就、不能成佛,這個都是墮在這裡的煩惱濁跟眾生濁當中。你要知道為什麼我們特別講,有些道場,其實那個也不算道場,早課在念這個什麼《弟子規》、《論語》,這個是錯的。佛在《楞嚴經》上跟我們講,這《楞嚴經》是照妖鏡,他說末法的道場一定要誦楞嚴咒,能夠使道場清淨,這些妖魔鬼怪不來,這有它的原因。祖師制定這個早晚課,他有他的原因;不是隨便你喜歡讀什麼、看什麼,都是依佛經在制定的。讀誦楞嚴咒、讀誦大悲咒、讀誦十小咒,消眾生的這些業,幫助你能夠深入佛慧,能夠不要好樂小乘、不要好樂人天,楞嚴咒它有這個功能;而且聽聞大乘佛法能夠心不驚怖,能夠坦然地接受,楞嚴咒它有這樣的功德。你把它改成其他經咒,你的道場一定混亂。所以你仔細去看,凡是沒按照《禪門日誦》的,基本上這個道場都是亂七八糟,跟世尊講得一模一樣;縱然誦《禪門日誦》,都還不一定能夠完完全全地平靜,你看這眾生的業障有多重?何況你不誦!那你說你誦《弟子規》,這個絕對是亂七八糟,波旬子孫。所以釋迦牟尼佛他有智慧,他看得很遠,這楞嚴咒是照妖鏡!為什麼這些人不喜歡誦楞嚴咒?因為他就是妖魔鬼怪!你不愛誦,你就是妖魔鬼怪,誦了你就全身不對。這楞嚴咒能除一切惡咒,能破一切邪見。你誦了覺得不舒服,覺得這個咒如何如何,你就是妖魔鬼怪。有人說《楞嚴經》是偽經,這些人就是妖魔鬼怪。你不用去想說他如何,你就很清楚地就知道這是妖魔鬼怪。凡是末法,特別是現在,毀謗《楞嚴》的,那肯定是妖魔鬼怪;毀謗大乘的,肯定是妖魔鬼怪。你不用去看什麼《揀魔辨異錄》,我這裡直接教你揀別。《揀魔辨異錄》還很長,這雍正皇帝他的著述,破除當時候學禪人的邪見,《揀魔辨異錄》。那在現代教你判斷,很好判斷啊,凡是否定《楞嚴經》、否定大乘的,都是妖魔鬼怪,不用跟他學,供養他沒有功德只有罪業,你供養他、你護持他是毀壞正法,都是五濁惡世的眾生。所以你要出離五濁惡世,你必須得學一乘了義學大乘佛法、一乘佛法才有超拔的力量,其他的沒有!所以祖師依照佛的教誡制定早課、晚課,你自己喜歡讀《金剛經》,讀《普門品》,或讀這個四十八願,這你自己可以去增加,早課還是這樣,不要去改。去改,你的道場一定混亂,晚課亦復如是。那相反過來,你不可以認為,有按照《禪門日誦》的就等於是正知正見,我只能說它比較不容易亂,比較不容易,你還是要去依經典去看,因為末世很難講,但是道場要清淨,一定是誦楞嚴咒,這是世尊說的。我知道有一些學淨土的,他不喜歡楞嚴咒,他認為只要阿彌陀佛就好,其他經咒都是繞遠路,這個用心不對,用心不對,這一點一定要跟大家提醒。
你的道場要清淨,尤其是在家人,你家宅要安寧,你要按照《禪門日誦》,你來誦持早晚課。你的家就是你的道場,你要你的家宅安寧,無水難、火難、風難,家庭要和諧,這個禪門的早晚課一定要做,這是幫助末法的學人來修道。世尊在《楞嚴經》上講,他講這個楞嚴咒,就是希望能夠幫助末法想要修學大乘的人,能夠遠離這些障礙;而且,楞嚴咒能夠阻擋你的冤親債主來找你,非常有效。這些冤親債主,你無始來冤恨宿殃,不敢來惱害你,而且有金剛藏王菩薩護持,不是一位,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這些都是大菩薩,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在這個末法當中,慈悲擁護眾生,護持你,護持你修行的地方,你修行的地方如果是你家,你不是住道場,你是在家人,他們一樣是護持。甚至講到:「若諸魔王及魔眷屬,欲來侵擾是善人者,我以寶杵殞碎其首,猶如微塵,恆令此人所作如願。」縱然是魔王大自在天要來擾亂你,他也有能力以寶杵,把他的腦袋敲碎了。「殞碎其首」讓他腦袋碎如微塵,他絕對不敢來侵犯。你沒時間誦,再告訴你,你放楞嚴咒,能誦最好。
我知道有的人要說他沒時間,現代人沒什麼道心,叫他要誦咒,他就說他沒時間,放楞嚴咒也可以,一樣的作用,身上帶持楞嚴咒,十二由旬內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一由旬四十里啊,都是你修行的清淨的地方,這些亂七八糟的,不敢靠近。或帶身上、或放在家裡,一切這些諸毒、下符的、魘蠱毒藥、金毒銀毒,這些都不能危害。不用等到逢凶化吉,根本不會逢凶,有佛菩薩在加持你,有這些金剛護法神在護持。他們講的,即使是魔王,他福報這麼大,大自在天,管理這個娑婆世界,他要來擾亂你,他也能把他腦袋給打碎,更不要說一般的小鬼、小神。所以你看到有的道場裡面搞鬼神附身,我給你保證他沒念楞嚴咒;不是咒沒效,他的心不對。你道場真正如法的道場,鬼神怎麼敢來你面前附身隨便說話呢,你腦袋想一想你就知道了。這些金剛藏王菩薩這麼兇,他也有神通,他是大菩薩再來,這些鬼起什麼心、動什麼念,他都知道,他敢來惱害道場,他一定把他給粉碎了,碎屍萬段,都擁護道場。所以你反過來看,現在有些道場有鬼神附身的這些通靈的在裡面,這個道場肯定不如法,不然這些鬼神附身的,他沒有辦法在裡面,因為有金剛藏王菩薩,所以《楞嚴經》真真實實的照妖鏡。這裡講的這個五利使,就是所謂的「見濁」。下面講的「命濁」,就是眾生的壽命短促,壽命短促,這裡的眾生壽命會越來越短,不會越來越長,世尊講的這裡的眾生的壽命會越來越短,每隔一百年往下遞減,每隔一百年。所以世尊在的時候,那個時候你看周朝那個時候,很多人都是一百歲;現在三千年過去了,人的壽命是剩大概七十歲、八十歲;當然其中有些地區,他人的福報不一啊,有些人長命、有些人短命,這個又另當別論。但是大體來說他是每隔這個一百年往下遞減一歲,所以三千年過去,減三十歲是對的,世尊講得完全正確。釋迦牟尼佛可以算是最先知道地球是圓的了,他看這個閻浮提如觀掌中菴摩羅果,菴摩羅果是圓的。他知道閻浮提的眾生,在《起世經》說到:南面有洲。名閻浮提。其地縱廣。七千由旬。北闊南狹。如婆羅門車。其中人面。還似地形。閻浮提這個世界北邊比較闊,南邊比較窄,這在經典裡面都有記載,在還沒有地圖以前,世尊就看得一清二楚了。他知道這裡的人他的形狀臉形,都是方方正正的,大體來說是方形的。所以佛有大神通,能夠知見整個法界,能夠知道整個法界啊。那個時候的人科技不發達也沒有衛星,根本搞不清楚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甚至認為那座山翻過去,大概就會掉到這個世界外面去,所以都不敢出山。所以釋迦牟尼佛他的這個佛眼,比現代望遠鏡看得更清楚。望遠鏡是站在一點往外看,佛的眼睛是他身心融入法界,法界藏身釋迦牟尼佛,法界藏身阿彌陀佛,諸佛如來是法界藏身,整個法界就是他的身心,所以他一清二楚,這裡講的眾生有五濁。下面看的,
如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這個就是解釋為什麼會有三乘,破除大家的疑惑。「眾生垢重」在這個劫濁亂的時候,眾生業障重。「慳貪嫉妒」你看看現在的人是不是這樣?慳貪嫉妒。那麼「成就諸不善根」。若遇善法,須臾即退;若遇惡緣,這個惡念,念念增長。他們行善就如同畫水一樣,什麼叫畫水啊?在水上作畫,這個畫不可能停留在水面上。這裡的眾生做善事就像畫水一樣,很多他的善心發一下馬上就退掉了。發心要學佛,馬上就退掉;發心要流通法寶,馬上就退心了,只要一個不如意,他就退心了,所以講的這裡的眾生業障重,「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諸佛如來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這是方便度眾生,所以佛的方便法,開三乘,開三乘,接引眾生。下面講的,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
這裡就講到重點,如果你不知道佛法裡面,所謂的二乘跟三乘法只是世尊的方便,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乘法,沒有二乘、沒有三乘,你不曉得這個道理,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你非佛弟子,佛不承認你。也就是說你出家人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你穿著這個袈裟,你是偽作沙門,因為你不是佛弟子。所以你看到現在有些他說他是佛學博士啊、碩士啊……等等的這些出家人,他在那裡毀謗大乘,這個人就是偽作沙門的人,不管他是男眾、不管她是女眾,世尊不承認他是佛弟子,因為他毀謗大乘,他不曉得二乘、三乘只是佛的方便,你要學習的是一佛乘。我這裡講得很清楚,你一定要把這觀念你要搞懂。你去看看現在很多自以為有學識的人,都是偽作沙門的。那些講大乘非佛說的那些出家人,或是呢,他讓你認為大乘非佛說,用一些暗示的、用一些什麼客觀分析的、用一些什麼跳脫從前思維的……等等的,讓你對於佛法、對大乘佛法有一絲毫的退心,這些都不是佛弟子,嘴巴都是在打大妄語,都是大邪見,菩薩戒十條大戒他每一條都犯,必墮惡道。為什麼?因為他根本戒破了,什麼叫根本戒?光明金剛寶戒啊!他沒有學大乘的心,沒有想成菩薩,他只想學二乘,只認為那個是究竟,那就是退菩薩願,所以十條全破。如果這個願還在,你不小心殺死了眾生,把蟑螂踩死了、螞蟻踩死,都還可以懺悔,還可以念咒為牠迴向,都還有救,你也不是故殺。那如果你退心了,你在那裡毀謗大乘,這個都不是佛陀的弟子,他穿著一天的袈裟就是偽作沙門一天。所以我們之前講的,包括有一些女眾她反對八敬法的,或是他還披著袈裟反對八敬法,這個都是偽作沙門,將來都是下地獄,隨其業報。如果他的口再宣揚,墮拔舌地獄、耕舌地獄;偽作沙門墮這個袈裟地獄……等等的;斷眾生法身慧命,墮阿鼻地獄。這斷眾生法身慧命,這個罪最重。這些人就是心非沙門偽作沙門,其實都是墮阿鼻地獄,只是我們就他某一部分特別講他的罪報。所以你自己要小心,你聽了世尊這樣講,你要能夠迴光返照。
你從前如果是毀謗大乘,你現在聽聞了,我們這裡告訴你的,你要趕快回頭;或是你有朋友他是毀謗大乘,你要趕快跟他講,說你不可以這樣說,你不懂,你不了知如來的境界深廣,你要制止他。他會給你很多理由,你跟他說你那個都不是理由,你淫欲有沒有斷?我們只問這個就好了;你有沒有證阿羅漢?沒有,未證阿羅漢不可信汝意。如果阿羅漢不知道這個道理,佛也說你不是阿羅漢、不是辟支佛,何況你是在家人,或是一個未成就的出家人。你只是看看書,看看一些考古學,查查幾行字,你就要來批評佛法,沒有任何修證。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這裡給予大眾嚴重警告,這是警告啊!他說你不是我的弟子,所以你要是這種人,你還說你是佛教徒,不光你是偽作沙門。這沙門,狹義的是指出家人;廣義的呢,就是你偽作佛教徒、假佛弟子,非佛弟子。假佛弟子,不光是偽作沙門,你是偽作佛弟子,因為釋迦牟尼佛講「非佛弟子」,那佛弟子有七眾,包括在家,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還有優婆塞、優婆夷,這七眾。這些都算是,你要能信入大乘都算是如來的弟子;如果不信,「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所以你要知道,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沒有二乘、沒有三乘,那些都只是佛的方便。看你業障重,給你一些簡單的方式,並不是究竟法,所以你現在要懂得回頭。你不要聽了我們講經,你生氣了,你還繼續迷下去。不要跟自己的道業過不去,你跟我過不去沒關係,你不要跟你自己道業過不去,你回頭就好了。我們不是要把人家貶到地獄去,那是閻羅王的事業,那不是我的事業。我們發心是希望眾生都來學正法,都來修學大乘,希望正法可以久住,不是要把你踢到這個地獄裡面去。所以你從前做錯了,你趕快回頭就好,中峰國師講:「一念回光而易往。」你一念回頭,痛改前非,那你一樣能夠成就,馬上加入佛弟子的行列,出家人馬上入於僧數當中,你就算是這個佛教這個僧團的一份子,不然你就排除在僧數之外,你就屬於濫廁僧倫,濫廁僧倫啊!所以這裡講的這個非常地重要。你自己要趕快醒過來,還有你身邊的這些出家人,還有還沒醒的,你身邊的這些同事、朋友、學佛人、同參,還沒醒的趕快提醒他,你要毀謗大乘不信大乘的,非佛弟子。那這個道理再推廣,像現在有些搞世間法,學《弟子規》這些,根本就是非佛弟子。如果他們聽到你的話,聽到我們講經能夠回頭,馬上轉變,那才算是佛弟子,不然都不算。為什麼呢?因為連阿羅漢都不是啊,那那些學世間法,根本不會是。有證果的人尚且不是了,何況是沒有修證的,所以這裡很重要,希望大家能夠知道。再看下面:
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
這裡世尊講,舍利弗,是諸比丘或是比丘尼,「自謂」就是自己說自己是得阿羅漢,「是最後身」這一生結束了,就不會再來輪迴了,得的是「究竟涅槃」。這些人沒有發願,沒有願心「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是如來的果位。他們以為他們這樣就夠了,證阿羅漢就夠了。這叫什麼?得少為足。所以說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就是得少為足。就像這些學佛進來佛門又退回去的這些人,他覺得說我只要把人做好,他就能夠成就了。這個比阿羅漢還增上慢,你們聽得懂嗎?比阿羅漢還要增上慢,阿羅漢是已經出了三界了,他證得究竟涅槃了,他覺得這樣夠了;你連貪瞋癡還沒斷、淫欲也沒除,你覺得你把人做好了,你只是不邪淫你這樣就夠了,就能成佛了。那你不比阿羅漢還更增上慢嗎?慢心比阿羅漢更大,阿羅漢尚且被佛喝斥,何況是你。所以經要會看,不是佛在罵阿羅漢,你就想那個是阿羅漢的事情,你連阿羅漢都還不是,你還覺得說你自己把五戒做好了、什麼《弟子規》做好、《了凡四訓》看懂了,你就能夠懂佛法,你就能成佛了,你這大增上慢,你就以為你自己是什麼人間的菩薩了。我們且不要說你能像阿羅漢入定幾個月,只問你淫欲心斷了沒有?阿羅漢淫欲心絕對斷掉了。即使淫欲心斷了,都還不算出三界啊!
一般的禪定他是降伏住,他也算是一種伏斷。你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他是算是伏斷。為什麼說伏斷?他還有微細的我愛,不能除滅啊!這個微細我愛就是他的淫欲心啊!所以不要再相信什麼人間的菩薩啊!你就看他淫欲心斷了沒有,不然都是偽作沙門、偽作菩薩。所以世間人很傲慢,得少為足,他覺得我這樣就夠了、我這樣就行了。學佛法不可以用小確幸的心理。這講一些世間話,你比較聽得懂。就是得少為足,以為這樣就好了,我這樣就可以成佛,我這樣就是佛了,人做好了就是作佛了,這是大增上慢。還有出家人教人家這樣做,教人家增上慢的,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看經文,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是增上慢人,都是得少為足,都是認為自己這樣就可以了、這樣就好了,不願意發無上菩提心,不願意開如來的智慧,把自己本性的智慧打開來,他以為他沒有煩惱他就夠了。圓教八地菩薩,如果沒有佛點化,他也會有這個問題啊。因為他的境界比阿羅漢更高,要不是有這些諸佛如來,在他定中給他提醒,他也會住這個無生法忍。佛會告訴他說你所證的頂多跟阿羅漢一樣而已,你應當要發心。一般的阿羅漢,他的境界還沒有辦法到達像圓教八地菩薩一樣,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這裡就先提醒他了,你要發心志求無上菩提。那大菩薩,八地以上的,八地的菩薩,有諸佛會提醒他,說你還有九地、十地,還有寂滅忍還沒有證入,你應當發心志求,不是只有無生法忍,所以他一聽他就醒過來了,他能馬上發心馬上轉。阿羅漢根器稍微鈍一點,舍利弗先轉,後面四大弟子,再來五百弟子,那傳到現在,就一大堆人轉不過來,很多凡夫他轉不過來。所以你要知道,不願意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是增上慢人。他說為什麼呢?「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果。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如果有人真的證阿羅漢,你不信一乘了義,你這個阿羅漢無有是處,都只是化城而已啊!後面就有〈化城喻品〉,不光阿羅漢是化城,菩薩種種階位都是化城,都是權接方便,唯有見性才是真實啊,明心見性這個才是真正的成佛啊!所以說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這些都是外道法。這祖師大慈大悲,告訴我們學佛的宗旨在哪裡,不惜把這些種種名相、枝葉給你掃掉,讓你知道在佛法當中要以什麼為主。所以說釋迦牟尼佛講的佛法什麼宗旨?「佛語心為宗」。佛語就是一切的經教,一切經教就是談論我們眾生本來的常住真心,所以叫「佛語心為宗」。什麼是法門?一切法門裡面「無門為法門」。這無門,無心為門,無門為法門,把你的這些妄想心都除掉。所謂如來說法,是為除一切心,如果眾生沒有這些種種的妄想、顛倒,那何用一切法。經云:我說一切法,對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正是此意,所以說「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這句話白話翻下來,就是佛告訴我們,佛法是以心為宗旨。那特別分析起來,這「語」就包含一切的經教、一切的名言,都是以心為宗。所以佛法,不管你是什麼樣的宗派,都是以證入這個常住真心為主要的,證入一心,這是佛教的宗旨。外面有些人告訴你啊,哎呀,這樣就是佛法,那樣就是佛法,怎麼樣就是佛法,亂七八糟講一大堆,什麼佛學概論……等等的。你就用《楞伽經》這一句話去看看,他這個人對佛法到底通不通透。他們的這些,有的說這個佛法就是什麼人做好、佛法就是愛心、佛法就是慈悲、佛法就是什麼善、就是大愛啊……等等的,這個相信大家都聽過,這些都不是佛說。佛說我佛法裡面什麼為宗?佛法就是「以心為宗」。這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什麼是佛法。所以你不要聽那些人亂講,我們看到就當笑話看一看,又是一個瞎子摸象。瞎子摸象以為他摸到鼻子了,有的摸到鼻子、有的摸到左腿、有的摸到右腿,有的摸錯了,被大象一腳踩死了,也有的從橫看,以為是嶺,以為是山嶺;側看以為是高峰,不知道啊,「全身已在含元殿。更把長安問向誰。」佛就講我們眾生的心,以心為宗啊。眾生就是不識自己的廬山真面目,不識自己的真面目,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所以在那裡向外馳求,一下看成嶺,一下看成峰。這蘇東坡也是很厲害,很會口頭禪。為什麼說他口頭禪?他沒有任何修行,過去生他也是學禪的沒有錯,口頭禪特別厲害,碰到佛印禪師他就不行了。真正有修證的大德和尚來,蘇東坡的口頭禪,八風吹不動,一屁就打過江啊!你們看他有一首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這個詩詞寫得真好,拿去給佛印禪師印證,說看他有沒有開悟?佛印禪師在他的句子下面給他寫個「屁」,叫他的書僮拿回去給你家先生看。蘇東坡氣得要命,說備船過江去,找佛印禪師理論,出家人怎麼會講這種話呢?佛印禪師說你不是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屁就打過江,所以就知道蘇東坡不是真才實學啊。又有人講:古人不學蘇東坡,今人不學梁啟超,這些都是嘴皮子佛法的人。
所以學佛要找到修行的宗旨、關鍵,「佛語心為宗」。你不用去管人家說佛法就是慈悲,戒律就是怎麼樣……就是守法?沒有、沒有,都不是那樣講,佛法「佛語心為宗」,戒律是以「無心為宗」,「無門為法門」。一切法門都以無門為宗旨,這釋迦牟尼佛親口講的,幫我們定義什麼是佛法,什麼是佛教修行的法門,定義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不管你是念佛的、你是持戒的。因為有人說持戒就等於是守法律,守世間法律。可是戒律裡面講到起心動念的因果,世間法律不講起心動念,你起個惡心,你只要沒有犯到法律,他不會追究你啊。所以怎麼能夠說戒律就等於守世間法律。所以還是釋迦牟尼佛定義得最清楚,無論你修學任何法門,以無門為宗旨。這個無門不是否定各宗的修行,是各宗修行到最後都是無心,這無門就無心,無心方能入,這個一定要懂。
下面講的:
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
那這裡有一個但書,說「除佛滅度以後。現前無佛。」釋迦牟尼佛滅度以後,現前無佛,他這個阿羅漢他不知道,沒有佛告訴他,但是有《法華經》存在,所以你必須得信。《法華經》就是世尊的真身舍利,這話我們講經也是依《法華經》講的,《法華經》後面講到,這部《法華》就是世尊的全身舍利,所以你家裡都供一本《法華經》,就等於是供養佛陀的舍利,你最好用這些珍寶、寶物,把它供養起來,這個就是佛陀的舍利,真身舍利,不是虛假的。你供養《法華經》,等於供養佛陀一樣,這是如來的全身舍利,比那個佛指,佛指只有一小截,佛牙一小截。很多地方請了佛指、佛牙,後來都變質;不是佛指、佛牙變質,裡面的東西都變質,道場學風、道風都變質,都是拿那個佛指、佛牙來賺錢蓋廟,用廟在養廟。弄成觀光,用廟在養廟,做法會、租場地、辦活動,就是像神棍一樣地騙錢,只是這個神棍形象做得比較好而已,場地打掃得稍微乾淨一點,價格收費大眾普遍還算認為還算合理,沒有一下子貪太多錢,但是他積少成多,這個就跟神棍一樣,你問他什麼是佛法啊?佛法就是講愛啊!你來拜佛就能賺大錢,都講一些這種俗人愛聽的吉祥話。俗人嘛,聽騙不聽勸。跟你講說佛法,「佛語心為宗」,你不相信;跟你說佛就是來保佑你賺錢的,大家都信啦!那是騙術,欺騙眾生的。所以這些欺騙眾生神棍,你看他年紀大了,眼睛都瞎掉,看不到;有些嘴巴都口歪眼斜的,都不說如實語,現世的惡報,現世就瞎眼,臨終就很難走,不好走。所以凡事都有他的因緣果報,都有他的報應。所以說這裡講的「除佛滅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真正能看《法華經》的,能夠解《法華經》的「是人難得」,這佛陀給大家讚歎。你們能來聽、能來讀,這個人「是人難得」。因為你不讀,你絕對不知道這個道理,不知道佛法中只有一乘法。你不讀經,你絕對不會清楚,你不看古德的註解,你也搞不懂《法華經》是在講什麼?我們講經也都是看祖師大德的這些註解來講,不是自己胡說八道的,都是有憑有據的,依一實相印而說的。所以這裡讚歎佛滅度後,這個《法華經》是一乘經典,「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能夠受持、能夠解義的,你要解一乘這個很難得。我說的解義,我們這裡講的解義,是真正解它的義趣,不是穿鑿附會喔。因為有些外道他也能夠拿《法華經》出來講,穿鑿附會,也有這些妖魔鬼怪在講《楞嚴經》,一聽就知道妖魔鬼怪。你常看祖師的你就能辨別了,這個話是實話。有些人覺得我沒有智慧,我不知道哪一個人是正法、哪一個是正知正見?你先看祖師的,看完以後你就知道了,多看、常常看、天天看,看不多沒關係,天天熏習,積功累德,積少成多。你積少成多,慢慢你就看得懂,你就知道了,哪一些人是妖魔鬼怪,在你面前張牙舞爪,你自己心裡面就很清楚,你就不會被他迷惑了,不會人家講個附身的,說他是佛,你就迷惑了,或哪一個人說誰是佛、誰是大德、誰是祖師,你就迷惑顛倒了。現在的祖師都是用封的,跟古德不一樣。古德是講修證的,你修證,和尚來印證;現在的祖師,都是你推我是祖師,我再推你是祖師,咱們大家都是祖師啦,講的話大家都得聽,都是這樣,都講好的。你到我的地方,你讚歎我是祖師;我也改天下個拜帖去你的道場參訪、參學,也說你是祖師,那這樣咱們兩家都是祖師啦;要有第三家,我們再去那裡也說他是祖師,他也說我們是祖師。現在人搶著做祖師,搶著做大德,搶著做善知識,講經都一直講,你們要聽善知識的,那個善知識是誰,他一直暗示就是自己的和尚,這樣……等等的,又教弟子要對和尚要忠誠,才算是老實。好為人師,現在很多這一種,那你自己小心一點,不要上當。你看祖師大德的著作就不會有事,出家人也應該看祖師大德的,不要嫌煩,你不要想說你看不懂,今天叫你算功德箱的鈔票,你都不會算錯,你看祖師的,你沒耐性,那你說不過去;在家人也一樣,叫你看銀行有多少利息,基金賺了多少錢、股票賺了多少錢,你的投資債券賺了多少錢,你都看得懂啊,你看經怎麼不願意看,就是還是貪著這個世間。我不是說賺錢就等於貪著世間,修行人你賺錢護持正法,讓正法可以維持,這修自己的福慧,讓自己的這個身體有飯可以吃,作為自己的道糧;你不能說賺錢等於貪財,這是不對的。但是如果修行人你不用功,反過來看,你就等於是你是好樂世間、貪著世間,被世間法給轉了,這個要注意。所以這裡講的,能夠讀誦大乘經典,能夠解義,這「是人難得」。下面:
若遇餘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
如果遇到其他的諸佛來這裡示現,那麼這些阿羅漢便能決了。所以說雖然有這部《法華經》,釋迦牟尼佛在這裡暗示了,有些阿羅漢不一定看得懂,一般人也不一定看得懂,所以我講的你要去看祖師大德的,所謂「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這《華嚴經》講的,就像寶藏藏在一個暗室裡面,沒有開燈,你進到這個暗室,也是漆黑一片。眾生就是被無明封固在這個肉身的暗室裡面,唯有佛法的光明能照耀,使眾生知道身中就有不生滅性,所以說必然要有佛來說法,必然要有祖師大德來講法,你才能夠明了眾生都有佛性。所以一般的阿羅漢他自己看,未必能懂,所以這裡說「若遇餘佛」,阿羅漢他有神通,他到別的地方去碰到別的諸佛,他能夠知道,所以佛佛道同,「於此法中便得決了。」或是有諸佛來這裡示現,諸佛有時候他不是示現人,他有神通,佛有神通,知道這個阿羅漢時節因緣到了,他直接出現跟他說法,只有他們兩個,這個現場即時講經,他這個阿羅漢可能看到一尊佛來跟他講,來度化他,就像南嶽慧思大禪師,他還沒學菩薩戒以前,他持一般的聲聞戒,持得很嚴謹,但是呢,有一天他就作夢,夢到菩薩來告訴他,說你持了聲聞戒沒有用,你要受持大乘菩薩戒,所以他發願受持菩薩戒,感四十二位僧人,來為他灌頂受菩薩戒。這個就是他時節因緣到了,他有大乘根器,佛菩薩會示現,所以這裡講「若遇餘佛」,「便得決了」因為阿羅漢的境界,跟我們一般凡夫的境界是不同的,你不能夠說我們見不到佛,就等於他見不到,他會有他的因緣。那眾生也是一樣,也是會有他的善根因緣哪,有時候佛菩薩就加持你,讓你就不想要學世間法,不想學《弟子規》、不想要學這些小乘、不想學《論語》……等等的,你就知道佛法是究竟的,這個是佛力冥冥中加持你;或是你自己善根很猛利也有的,一聽就知道這個法講得不對,所以佛菩薩處處都在幫助眾生,只要你有心想學佛、想覺悟,他會幫助你學到正法,這是肯定的。再看下面:
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唯一佛乘。
他叫著舍利弗,同樣叫著與會的大眾,以及末世的大眾,「汝等」等就是包括後面的,乃至盡未來際,「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要信解佛所說的這真實語,前面一直講的要能信解,「信解佛語」,佛講的就是以心為宗,以一乘佛知見為宗旨,所以《不退轉法輪經》裡面說的,法界即是一切眾生心界。是名菩薩摩訶薩信行。知道眾生心跟佛完全沒有差別,你要能夠信了這層道理,知道心即是眾生,眾生即是心,名為信行,名為信行,就是你能信入佛法。這《不退轉法輪經》裡面講的,信眾生界即是心界,眾生即心,眾生即佛,這個就是一乘了義。所以勸我們當信佛語,要信解受持,不光要信,要能解、要能接受、要能銘記不忘,還有一個,要能夠如法修學,所以叫「信解受持」。這個都是這一句話裡面的意思,信解受持佛所說的話,他說:「諸佛如來。言無虛妄。」諸佛如來不會打妄語。這裡講諸佛如來,不光指釋迦牟尼佛,指前面講的過去佛、未來佛、以及現在十方諸佛;就前面經文講的,這些就是他這裡總結的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絕對不會打妄語騙你,不會給你說一句假話。要知道佛法無有餘乘,唯一佛乘。只有一乘法,沒有二乘、沒有三乘,這個一定要懂得,你不要心裡懷疑,半信半疑的。有的人聽了我們講《法華》,或是看了《法華經》,他會覺得是不是講得太誇張了,其實沒有任何誇張。我們講經沒有任何誇大,所以當信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唯一佛乘,沒有其他的二乘、三乘,無有餘乘,唯一佛乘,這一段道理一定要懂得。那麼後面,這個是世尊重新宣說他所要說的,當然這個裡面,有重頌也有孤起頌,它是合併在一起的。重頌就是重複前面的內容;孤起頌就是還有其他前面長行裡面並沒有講到的,他再把他補進來,就等於是另外一個完整的篇章。所以這個是有重頌也有孤起頌,方便我們眾生來受持,因為這裡如果再加那些細節顯得繁瑣,所以就用偈頌的方式來呈現,這是教學的一個善巧。那麼我們看經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優婆塞我慢。優婆夷不信。如是四眾等。其數有五千。不自見其過。於戒有缺漏。護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眾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斯人鮮福德。不堪受是法。此眾無枝葉。唯有諸貞實。舍利弗善聽。
這個是偈頌裡面講的,比丘、比丘尼心裡懷著增上慢,認為自己好像懂得一些佛法,以為自己有看過幾本大乘的經典,有打過幾年的坐,閉過一點關,這都是增上慢,不管你是比丘還是比丘尼,你是優婆塞、優婆夷,都一樣,你只要不信大乘都是增上慢人;你不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是增上慢人,所以不要做增上慢。還有認為你學小乘法、你學人天乘這樣就夠了,這些人是慢中之慢,增上慢又增上慢。因為阿羅漢有修證,前面講的,阿羅漢他有修證,他煩惱斷除了住最後身,他覺得他自己這樣可以了,佛都還說他增上慢,那你連阿羅漢都不如,你不是比阿羅漢更增上慢,實在是太無知了。所以大眾聽聞,一定要棄捨小乘,棄捨之前人天乘的這些愛見分別,全部都把它放下,發心學習一佛乘,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要求人天福報。人天福報沒有用,不能了生脫死,你不要看這些什麼《孝經》,什麼四書五經,這些都沒有用,為什麼沒有用?不夠現實,生死現前的時候,這些東西沒有辦法幫助你了脫生死,我跟你講的是實話。你看這些東西,沒有辦法幫助你了脫生死,你有錢也了脫不了生死,你沒辦法超出三界,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所以世間法,一切的這些世間的言論統統都是分別,不能幫你了生死,那些都沒有用,二乘法亦復如是,不能圓成佛道。我們不但要了生死,還要圓成佛道,所以棄捨人天、棄捨小乘,你不要送你的孩子去讀那些世間書,你以為他能夠學佛,你現在送他去讀經班,我看那裡面讀經班內容,都不是讀佛經,讀一些四書五經。你真的希望你小孩學佛,讓他讀佛經,讀《心經》、讀《彌陀經》、讀《金剛經》開般若智慧,你讀那些四書五經,它沒有用啊!我敢跟你講那個是沒有用,不能了生脫死,就現實層面來講,那個確實是沒有用,不能了生脫死。你也許會覺得我讓他做人,但是你為什麼不讓他作佛呢?作佛就要看佛經,想要成佛,就要學一乘。所以不要當個增上慢人,自以為自己的知見都是對的,就是落到了所謂的見取見當中,這個都是所謂的見濁你的看法、你的想法,你在這個世間的認知,這個都是見濁,要用佛知佛見來把它消除,你放下身心世界,你才能夠契入佛境界。你這見濁,對境就引發煩惱濁,就起煩惱;煩惱濁,煩惱現前又引發見濁,就是在這當中輪轉。你起了一個煩惱,後面的煩惱又隨之出現;你起了一種邪見,其他的邪見跟著又出現,所以只是越來越糟糕而已,唯有佛法可以救你,所以心裡不要懷增上慢。那麼這些比丘比丘尼懷著增上慢,「優婆塞我慢。優婆夷不信。」優婆塞、優婆夷,我慢不信,認為自己很懂,認為自己的知見比佛菩薩還厲害,認為自己學佛比佛還圓融、比佛更會度眾生,當然也包括比丘、比丘尼在內,就是指的這些學佛人。他以為他用這些接眾的方式,這樣能接引他來學佛,什麼喝茶、按摩、種田、有機,統統來,他以為他這個叫接眾,他以為他自己比佛菩薩還厲害,出來講經隨便翻幾頁書,胡謅一點世間的道理,他也說他叫開示、也說他叫講經。都是講世間話,都不能了脫生死,那些都是我慢,都是非因計因,也都是邪見,都是見取見,都墮斷、常二見,都以身為實有。所以起一種妄見,其他的四種邪見全部具足,它必然具足。所以這裡講的「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你不要懷著增上慢,你不要我慢、你不要不信,你不要以你的學歷來看、以你的什麼出身來看、以你的財富來看、以你的世間的這些經歷來看,這些都是我慢。把這個我慢放下,不要這麼我慢,你就能夠信了,你就能夠諦信。那麼這裡講的「如是四眾等。其數有五千。」有五千也不算少數,這五千到後來越來就越多,你不要做這些人,不要當這些人,不要當這些不信佛的人。這些人佛說他們「不自見其過」,不知道自己有問題,不知道自己的知見有問題、不知道自己學的法有問題,不知道自己還不行,這釋迦牟尼佛講的,這些人是「不自見其過。於戒有缺漏。」這戒是什麼?光明金剛寶戒啊!你看這些比丘、比丘尼在佛陀時代,其實他們持戒持得很好啊,為什麼佛還說他們於戒有缺漏?肯定是「光明金剛寶戒」,因為他們不明心性,所以佛說「於戒有缺漏」。然後又不斷「護惜其瑕疵」,只是著相持戒而已,以為把戒相做好了,他就能夠成佛了,不知道只是護持「瑕疵」而已,只得一些人天的果報而已。所以為什麼說持戒不能只持戒相,要明了戒體,沒有戒體怎麼會有戒相?所以現在傳戒,什麼是戒體?一大堆傳戒的不知道什麼叫戒體啊!他只有講戒相,說戒相很重要。就像你去這個金子店,你要跟他打金子,他說我沒有金子,我只有模子,那怎麼成像呢?就像你要造一尊金佛像,你只有佛像的模子,沒有金子。戒體就是金子,沒有金子,只有模子,你持戒就是裝模作樣,模樣,模子跟樣子,只有那個樣子跟模子,並沒有實質。所以「護惜其瑕疵」,他不知道他每天在護戒、每天在持戒都在護持「瑕疵」而已。瑕疵就是玉裡面有斑點,稱為瑕疵,「護惜其瑕疵」。這些人都不堪受佛法,所以我們自己要懂得怎麼學、懂得怎麼持戒。

第七講
請掀開《妙法蓮華經》,看第五十九頁,經文倒數第四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優婆塞我慢。優婆夷不信。如是四眾等。其數有五千。不自見其過。於戒有缺漏。護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眾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斯人鮮福德。不堪受是法。此眾無枝葉。唯有諸貞實。舍利弗善聽。
到這裡是一小段。那麼這裡的偈頌,就是世尊在重頌之前所說的內容,並且在偈頌裡面加入了孤起頌,就是提到前面長行的經文裡面,沒有講到的部分,所以希望大眾能夠多熏修,不厭其煩地熏習,把自己這些小乘的知見、世間的這些知見,把它放下。這是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希望大家能夠明了,佛法就是一佛乘,所以「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他說:「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這是講在佛弟子當中,心裡呢,有很多人自以為是,或認為他世間的成就很高,或是認為學小乘就可以了,學小乘就究竟。像你們現在看到有些人,他說他的上座部、小乘法才是究竟法;釋迦牟尼佛沒有這麼講,大迦葉也沒這麼講。上座部的發起是大迦葉尊者,大迦葉都說學《法華經》,學一乘才是究竟。那凡夫呢得少為足,以為只要五戒十善,他就能成佛了,以為這樣就算是人成了,以為人成就等於佛成了。實際上,這些都是世間心、世間的愛欲放不下,都是增上慢人。而且凡夫比阿羅漢更為增上慢。因為阿羅漢他得了第九次第定,就是他把煩惱給斷盡了,所以他確實在佛法修證當中,他是有阿羅漢果。可是凡夫,什麼果位都沒有,連淫欲也沒斷,他就以為持個五戒,做點好事,他就等於是成佛了;或是只是在家孝順父母,他就等於是成佛了。這些都是增上慢人,都是得少為足,以為這樣子,他就算是究竟圓滿了。所以這個就是佛講的增上慢。那麼套到現在來看,有很多比丘、比丘尼也是懷著增上慢,聽聞大乘不信,講的都是世間法、世間事;菩薩戒講成五戒,講成是人間的這種善法,這個都是增上慢人,都是業障重。釋迦牟尼佛說這些人都是罪根深重。然後開個廟,到處給人家寫牌位,牌位上面還講價收錢,一支牌位幾百萬、幾千萬都有。那能夠去付錢,繳個幾百萬、幾千萬的,他就做個什麼功德主啊,其他的呢就做什麼壇主,分內壇、外壇,統統都是不如法,都是跟人家「惡求多求。」那不叫化緣,那叫「惡求多求。」你想想你自己有什麼功德?釋迦牟尼佛功德這麼大,超度眾生沒給眾生收一毛錢啊,所以為什麼說這些比丘、比丘尼都是增上慢人,我們之前講過,這些人都是佛教的神棍啊!你不要看他什麼長老、長老尼,裡面都是要錢的,都是神棍、都是增上慢人,業障深重;你給他錢,還求不到佛法,他只教你把世間法做好了,這個更是業障深重,更是增上慢人。你講他,他還生氣,他還自以為是,面有瞋色,說你怎麼可以講我?我出家多久啦?我懂得很多啊!
就算你懂得再多你有修證嗎?你證什麼果位啊?你真正懂了,釋迦牟尼佛講你必然弘揚大乘,所以這些人都是增上慢人。你碰到你就小心,你不要護持他。道場做法會可以,讓人家寫牌位,讓人家隨喜。但是在隨喜當中,你不可以想說:我開放給人家隨喜,這樣錢比較多,這個你用心就不對了。或是呢,我有聽過,他說隨喜,隨喜最低價位是兩千塊;或是要寫牌位,他說隨喜,你要有銀行的、或是郵局的劃撥證明,就是要給錢了以後,他才幫你寫牌位,他說隨喜,這就變相收錢,暗示你要給錢,這都「惡求多求。」這些人都是業障重,都是增上慢人;有一些收錢的還是在家人,那你業障就更重。道場你在做法會,出家人本著的心,是利益眾生的心,希望眾生可以離苦得樂,不是希望眾生的錢,希望眾生可以聽聞正法,不希望從眾生那裡獲得一點恭敬,這個才是出家基本的存心。所以我說我們不反對你做法會,但是用心要正確,你不要跟人家開價,這個用心。你跟人家開價,你心就開始不清淨,你就會想到說:我這一場做下來可以收多少錢,我再扣除我的鮮花、水果、佈置、電費、水費,你就開始算成本了,做起生意來了。所以有些世間人說:現在有一些山頭的這些住持,都像執行長。講這個話很丟臉啊,你出家人被人家講這個話,你是很糟糕的,修行人不像修行人,人家認為你像是一個企業的執行長,這個就是業障深重,都是增上慢。你在那裡,你是學不到佛法的,所以自己要回頭,不是要把你貶到地獄去,自己要回頭,知道錯了就改過來,依佛所說、依佛所教。但是很多人,這些人是執迷不悟。
像在佛門裡面提倡《弟子規》這一件事情,搞《群書治要》這個事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佛教徒不能接受,大家不敢講、不願意講,所以這些妖魔鬼怪就越來越熾盛。佛門裡面不可以搞附身,不可以搞鬼神,不可以做這些不如法的事情,不可以拿信眾的錢去印這些世間的書。這些話講出來,這些事情講出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佛教徒不能接受,百分之二十的是初學。他不懂,從前沒有接觸過佛法,一進來佛門是這樣,他就以為是這個樣子,這害了這些初學,要是這些初學聽到了正法,他就能轉過來。大家來佛門是要求解脫,要修道,不是要搞生死輪迴,不是要用小乘,也不是要用人天乘。你要知道這些人就是增上慢人,用做作的方式在那裡提倡孝道,這些都是不如法,自己都要放下,都是釋迦牟尼佛所喝斥的。「優婆塞我慢。優婆夷不信。」這是講的這些學佛人我慢,又不信正法。為什麼不信呢?你跟他說你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你必然能夠成佛;他就告訴你:你可能萬一去不了的話,怎麼辦?這個就是不信啊。他勾起你的疑惑,讓你的疑惑的業出現,障礙你的善根。他不信諸佛經法、不信生死善惡,在佛門裡面搞小團體;你不要看,不是只有一個道場裡面不可以分小團體,各個道場之間,都不可以分別,只要它是正法,都隨喜讚歎。所以這些人他是不信佛法,你跟他講說你要放下,求生淨土,他沒有辦法接受,他說:萬一我去不了?那這個就是你對淨土懷疑啊、你對佛法懷疑,你對釋迦牟尼佛懷疑,你對阿彌陀佛懷疑啊。這些人就是不信佛法,所以他認為說他要去學個什麼《弟子規》來保人身。誰說學《弟子規》可以保人身的?沒有經典這樣講,學《弟子規》沒有用,不能了生死,那個不切實際,那個消不了業障,還會增長業障,龍天善神不會護持你;你以為你得到護持,那個魔力攝持。你看經典裡面,小乘都不讓你碰、都不讓你學。祖師講:「寧起狐狼野干之心。不起聲聞辟支佛意。」那你還起世間意,還覺得這樣可以,那就是我慢,「非因計因」。什麼叫非因計因呢?很簡單的,你現在肚子餓了,你去煮沙,希望把沙煮成飯,不可能啊;你去蒸石頭,想把石頭蒸成地瓜,不可能啊;再講一個,你把吃汽油的引擎加水進去,你看這個引擎會不會壞掉?這引擎是吃汽油的,汽油引擎,你給它加水進去,這個引擎絕對沒辦法動。在佛門裡面,你修行過程當中,你要到菩提路,你要到無上佛果,你行這條菩提路要到無上佛果,你在佛法當中,你給它摻了這個《弟子規》、這些外道邪見的這些水進來,你修行的這個引擎一定壞掉,沒有辦法前進,整個報銷。這樣子以喻合法,你就很清楚了。所以為什麼說舉這個引擎的比喻?你修行的動力,就完全被這些世間法給破壞掉了。引擎它是有動力的。所以你修行、你學佛,你一心學佛,你不用《弟子規》,不用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如果摻進來在佛門裡,就像引擎摻了水一樣,汽油引擎摻了水一樣,不光沒辦法前進,還整個引擎壞掉,整個佛法衰敗。我舉這個比喻你要懂,不光你自己沒有辦法前進至佛果,你自己修行的動力,全部被破壞掉,沒有引擎泡過水還能走的,所以你要知道,這個就是我們常講的「非因計因」。沒有辦法成就,你認為可以成就,你把這個東西加進來了,你的世間心一定起來。為什麼?眾生有世間種種恩愛貪欲,讓你住阿蘭若都還想著妻妾恩愛,那何況去接觸這些東西呢?很多人學了《弟子規》,學了這些東西,佛都不念、佛都不學了,叫他出離生死,這個道心全部沒有了,很嚴重!所以這種東西是破壞佛教,還有道場在念,你念《弟子規》這種道場,就是魔道場,沒有護法善神護持你。人家念楞嚴神咒、你念楞嚴神咒,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不可數不可數,八萬四千那由他。「那由他」是億啊。恆河沙這麼多,數不清數不清的金剛藏王菩薩護持你。不光這些菩薩護持你,密跡金剛護持你,這些金剛藏王菩薩就是密跡金剛。外現金剛相,內密菩薩行,叫密跡金剛。他們都是大菩薩,包括這世間的這些鬼王、鬼帥,連惡鬼王他都護持你;風師、雨師、雲師,並電伯等年歲巡官,全都護持你,沒有人不護持你。所以我說你道場早晚課,你去誦這些世間東西,你怎麼會有護法善神護持道場?不可能有的,只有妖魔鬼怪。你念楞嚴咒,「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這些冤親債主、這些小鬼神要來惱害你,他不敢靠近,十由旬。一由旬四十里啊。他不敢靠近你。所以不要心裡懷著增上慢,以為自己比佛還厲害,以為自己懂得什麼佛法。要知道佛教是出離法,釋迦牟尼佛到法華會上,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告訴你要學一乘了義,這是開權顯實,大慈大悲啊!那麼經文講:「如是四眾等。其數有五千。」這些人有五千人這麼多,都是不能信受的。所以你不要再加入這些人裡面,如果你曾經是這些人,你趕快回頭,因為你過去生,也都是這樣子,你這一生遇到佛法,你為什麼不修行,為什麼不放下?為什麼你要這麼在意你的家庭、你的這些恩愛?沒有那麼嚴重啊,自己要懂得,要放下。你現在不放下,什麼時候才放下?有的人說我等我小孩大以後,我自然就放下。在媽媽眼裡面,小孩永遠都是小孩。都放不下。你現在不慢慢地使它淡化,不使你自己的這個愛欲心淡化,你怎麼能夠真正解脫?現在佛門裡面很多放不下的。道場也教居士不要放下,什麼家庭要顧好,他沒有教居士放下啊;然後再配上這個什麼他們講的:幸福人生、幸福家庭。這個就是《楞嚴經》裡面講的:我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你修行要成菩提,「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就是講的這個啊。你道場不教人家斷除這些愛欲,你讓眾生落愛見坑,必然失菩提路。所以我不曉得你們去供養這些道場,有什麼功德?並沒有功德。他不教你放下,反而搞一些什麼幸福家庭的講座,萬一先生外遇,他教你要打扮啊,看看能不能讓先生再回心轉意,這些都是讓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釋迦牟尼佛說這些都是妖魔鬼怪。《楞嚴經》裡面,真的是照妖鏡,你去看一看就知道了。凡是道場不教出離法的,都是魔窟啊!所以你碰到這些地方你要小心,你要有智慧眼,要能明辨。他不教你修行,不教你出三界,一定就落愛見坑,失菩提路。人間佛教就是如此啊,教你什麼佛化婚禮,這些都是讓你墮愛見坑當中,失菩提路。你不要看著他剃頭,披了個袈裟。袈裟一件幾百塊錢就有啦,便宜得很啊。袈裟之所以尊貴,是因為他弘揚正法,它代表著佛法一乘了義的象徵。所以你拜出家人,出家人穿袈裟,你拜佛、拜法、拜三寶的形象這有功德。所以現在很多這些什麼佛化婚禮、佛化家庭,佛化家庭就是教你來出家,教你放下,這才受佛化,不是合會淫欲。這些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裡面都有講到,末法中,多此魔民,都是在辦這些,這個什麼佛化婚禮啊,搞這些人間佛教,搞這些愛來愛去、愛情愛別的,說佛法就是愛啊。這些都是讓眾生墮愛見坑,失菩提路,絕對不能出三界,佛說你報終必沉生死苦海。釋迦牟尼佛講:「如我此說。名為佛說。」只要跟佛說的相反的,不管他是誰,再有名氣,都是波旬說。講這個四種清淨明誨,裡面真的就是一面真真實實的照妖鏡。出家人他不教你吃素,還告訴你,受了戒,沒關係你去煮葷腥。〈清淨明誨章〉裡面講的:你如果殺生,你吃眾生肉,你是魔王,你是大羅剎。所以我說那些戒師,傳戒叫羅剎戒師,是有經典依據,我不是亂罵。你如果不教人家吃素,不教人家斷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是大羅剎。又說:「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如果出家人不教人家斷殺業,不教人家吃素,不教人家放生,這個是波旬子孫。他說末法的時候就有這些人,你看有多少?這些人不是只有破戒啊,釋迦牟尼佛講得比我更真切,直接告訴我們,你看清楚了,這個就是妖魔鬼怪。你千萬不要跟他學,不然你一定墮落,你還來這個世間,你還要酬償業報。
四種清淨明誨,就是〈清淨明誨章〉裡面講到的。所以我們眾生要依佛經,《楞嚴經》裡面都講得一清二楚。我們從小就看《楞嚴》,再加上念佛的胎教,自己也念佛,也修行用功,所以不會被這些擾亂,不會讓眾生墮在愛見坑當中。你一定要明信佛語。這些人「其數有五千。」「不自見其過。」他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於戒有缺漏。」對光明金剛寶戒根本不了解,只持戒相,戒相好像持得很圓滿,那為什麼會有缺漏呢?就不明了光明金剛寶戒;法華會上五千退席的大眾亦復如是。他們就是學這些小乘,學人天乘,基本上都是小乘,他沒有辦法信入一佛乘,他對於光明金剛寶戒,對於心性他不懂,所以「於戒有缺漏。」只是著在戒相上,「護惜其瑕疵。」一直保護著自己這個有問題的地方。你叫他要放下;他說我放下了,我家裡怎麼辦?這就「護惜其瑕疵。」你跟他講大乘戒,他就說他自己接受不了,他就說那個會偏空、墮空,他不敢學,這「護惜其瑕疵。」一直在保護自己錯誤的地方。這些人戒相做得再好,也是於光明金剛寶戒中有大瑕疵、大問題。所以世尊直接給我們講出來,你不要做這樣的人,不要做這樣的學佛人。
你自己要發心,要學大乘,受戒依止「光明金剛寶戒」。光明金剛寶戒就是眾生的本源心地,是眾生的佛性種子,本來就具有,一受永受,從來不會退失、從來不會毀壞;除非你退菩薩願、退菩薩心,或是起增上慢,就是起小乘心,那你就會迷失。所以說這些大眾,包括現在的這些人,你就知道,他們「護惜其瑕疵。」「於戒有缺漏。」又不斷地保護自己沒有做好的地方,一直在掩過飾非,為自己的錯誤找很多的理由、找很多的藉口,都是「護惜瑕疵」。所以你有錯,你要改,你要回頭,不要給自己上太多妝,不要不敢面對自己的問題。你如果大乘心還沒發,你要知道,這是你缺的,你要發出來;如果你世間業未捨,你要懂得要把它捨掉。對於家庭,對於你的小孩,對於這些種種人事,你不要那麼在意。當然我這樣講一講,你聽了現在是點頭,可是一碰到事情,你就又在意了,所以不是聽一遍兩遍就可以了。眾生習氣你必須得熏修佛法,必須得念佛,你才會放下。其實你太在意,根本就沒有你想像這麼嚴重,都只是自己的妄想而已。在那邊一直打妄想,沒有這樣就可能會如何,所以眾生自己打妄想自己受苦,很可憐。所以不要護惜瑕疵,不要學這些二乘人,一直保護自己有問題的地方,不願意打開自己的心,來學習大乘佛法。所以此類人,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於戒有缺漏。」你看現在很多律宗的,他只持戒相,不了戒體,這些都是「於戒有缺漏。」而且是大缺漏,為什麼﹖因為他持了戒,出不了三界,頂多就是人天福報而已。
他們學了這些世間法《弟子規》,以這個當作戒律,那更出不了三界。我有聽過有的出家人講:《弟子規》是戒律的基礎。我們覺得很奇怪啊,「沙非飯本」,你煮沙怎麼可能成飯。「世間所言論。一切是分別。未曾有一法。得入於法性。」怎麼會是戒律的基礎呢,這個話誰講的?《弟子規》,三藏裡面判屬何藏?連小乘也不是。那今天有人拿那個給我看,我看他這個道場說他八宗都在弘。我看一看他流通的法寶,一看《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是八宗哪一個宗啊?什麼《文昌帝君陰騭文》。文昌帝君也沒說他是佛教的;《弟子規》李毓秀他也沒說他是佛法啊,那你說你八宗都在弘,這算哪一宗?所以妖魔鬼怪自己的言論都自語相違、互相矛盾。你不能夠說只要是善法,我們都推廣,那對想要有錢的人來說,這些教他怎麼理財的,這個對他來說是善書啊;想要減肥的,看怎麼樣能夠減肥,這教減肥的書對他來說是善書;喜歡美容、喜歡打扮的,在教化妝的對他來說是善書,這都是個人的喜好。學佛依止佛教,不要去學這些外道法。下面講的:「是小智已出。」這些人不光過去已出,現在也已出。你不要看著他,說他這個是掛著佛教的招牌,以為他是出家相,他講的就一定對,這就是你著相。
釋迦牟尼佛講:「是小智已出。」這些人不算佛法裡面的,不算出家人;祖師大德也告訴我們,出家的人如果不能明了心性,你不是出家人。祖師大德的標準很嚴,那我們稍微不要這麼嚴,至少你要肯學一乘了義,那是往祖師的目標走;這是對的,至少你要肯學、願意學,學不懂那是每個人業障厚薄不同,這個就沒有關係,至少你肯學。所以搞世間法這些,從過去到現在,釋迦牟尼佛都把他排除在佛教外面,所以叫「是小智已出。」出哪裡呢?出於佛門中,出到佛門外,意思就是滾出佛門。釋迦牟尼佛也很生氣,「眾中之糟糠。」佛法大眾裡面的糟糠。糟糠是什麼?酒渣。那這些人是什麼?講白一點,是人的話,做酒的叫酒渣;那在佛門裡面,他是人,是人的話就叫人渣,「眾中之糟糠。」釋迦牟尼佛罵人,他是不留情面的。所以我說你看了經典,你就知道悟顯法師你講的話太客氣了。你真的看得懂佛經,你就知道釋迦牟尼佛喝斥,就是現在人講的用羞辱式的,羞辱你,「眾中之糟糠。」佛法裡面的廢物。經文講到,我們才這樣講,我們平常不會這樣講,世尊這樣講,我們就依法而說,所以你不信大乘,佛就說你是糟糠,你是廢物沒有用,「佛威德故去。」釋迦牟尼佛也沒有辦法度你,佛沒有辦法救你,講這些人法華會上退席,「眾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所以有一些人他想來聽《法華經》,他沒有辦法來,他就會突然有什麼事情,這佛不讓他來聽。這些人是世間人,不願意學,不讓你來聽,所以你沒有辦法來聽《法華》,沒有辦法聽聞大乘,你都要生大懺悔心、大慚愧心,「眾中之糟糠。」你不要做糟糠,不要做佛教的廢物;如果你曾經是廢物,現在趕快廢物利用,要回過頭來啊。所以你看到經文自己就要警醒,自己就要注意,要做佛門裡面有用的人,能夠助佛轉輪,不要做佛門裡面的糟糠,不要做破壞佛教的這些糟糠。糟糠講白了就是廢物,對佛法沒有幫助,對眾生沒有幫助,對於成就道業也沒有幫助,那你不是廢物,更是何物?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講的,你喜歡小乘,不願意學大乘,喜歡人天乘,不願意放下的。佛說你是廢物,「眾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沒有辦法學,不堪受法。所以後面講的:「斯人鮮福德。不堪受是法。」這些人福報不夠,業障太重。福報不夠,叫他來聽經、叫他來修行,他就突然想到我有什麼事,我有這個事,我有那個事。釋迦牟尼佛講你福報不夠。所以你要懂得能參加法華盛會,能聽《法華經》,都是具足善根福德因緣。所以你要去推廣,讓大家都能聽,讓大家都能學;不光自己有福,還希望自己的福,可以分享給大家。你不要想說我自己有福就好,我聽到了,現在講要懂得分享,要把正法分享出去,你自己修更大的福,也讓有緣能學正法的眾生,能夠得遇正法,能夠得遇一乘了義,開發出自性本具的福德智慧。所以你就曉得,這一些人講不聽,執迷不悟。釋迦牟尼佛講:這些人排除在佛門外。
「斯人鮮福德。不堪受是法。」佛沒有辦法救度你,因為你不信佛。我跟你講說你念佛老實念,你就還要擔心、害怕,說你可能不能往生;你懷疑阿彌陀佛、懷疑釋迦牟尼佛、懷疑極樂世界,你還想保個人身,你這個就是懷疑啊。「當知疑惑。於諸菩薩為大損害。為失大利。」你疑惑,你對於佛經疑惑、你對於淨土疑惑,你這是得到莫大的損害。你疑惑不信,那沒有辦法學。所以很多人他學淨土,連自己在懷疑淨土,自己都不知道。三時繫念還是照做,天天做,有人還發心要做好幾百場的,天天都在做,天天懷疑淨土。為什麼呢?跟你講白了,他做這個就是要來賺錢的嘛,天天做,天天收益,就是貪瞋癡;叫他求生淨土,叫他放下,他說我可能去不了;還有出家人認為說自己可能去不了,要保個人身。就有這種人,我們都碰過,也看過,這些人福報不夠,釋迦牟尼佛把你排除在佛門外,「佛威德故去。」「斯人鮮福德。不堪受是法。」,那麼能夠聽受的,就是真正有善根,對於佛法是堅固深信的,所謂「此眾無枝葉。唯有諸貞實。」你能聽聞大乘,你聽聞一乘了義,聽聞《法華經》,釋迦牟尼佛讚歎你,說這個人非常地希有,不是一般的善根,是對於佛法真正願意信受,你才能聽得到。那你現在坐在這裡,或是你在螢幕前面,你自己就要想到,我自己有沒有真正信受;還是聽了以後不當一回事,還是只是聽聞而已,沒有做轉變,自己都要懂得去檢點,這才叫做真正對於佛法有堅固深信。所以說「此眾無枝葉。唯有諸貞實。」貞實者就是對於佛法能深信、不退心的,我們稱為「貞實。」這個貞實,就是世間人講的忠貞不二。那麼參與法華盛會的,世尊也是這樣讚歎,像舍利弗、大迦葉這些人;那些退席的,釋迦牟尼佛說這些人沒有智慧,「是小智已出。」沒有智慧,智慧不夠,業障重,前面講的罪根深重,他不能夠信受如來的大智大慧。所以叫著「舍利弗善聽。」大家要仔細聽,「舍利弗善聽。」要聞思修。下面講的:
諸佛所得法。無量方便力。而為眾生說。眾生心所念。種種所行道。若干諸欲性。先世善惡業。佛悉知是已。以諸緣譬喻。言辭方便力。令一切歡喜。或說修多羅。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說於因緣。譬喻並祇夜。優波提舍經。鈍根樂小法。貪著於生死。於諸無量佛。不行深妙道。眾苦所惱亂。為是說涅槃。
這裡講的,叫著舍利弗善聽,他說:「諸佛所得法。無量方便力。而為眾生說。」諸佛所得法,本來不可說,所以前面止舍利弗,不須復說,如來境界不可思議。就像有人可以乘石筏渡海、能夠以藕絲懸須彌、能夠負須彌山及四天下而行走,這些都是不思議境界;以蚊腳為梯登至梵宮,這個都是在《佛藏經》裡面講的,如來的不思議境界,這一般人做不到。以蚊子的腳做梯子,蚊子的腳這麼細怎麼做梯子。所以這些都是比喻,顯示如來的境界不可思議。或是吐一口口水,一唾而劫火消滅,一吹而世界皆成,這些都是不思議境界,出《佛藏經》裡面。所以《佛藏經》告訴我們,如來的不思議境界,沒有辦法用言語去思量,藕絲懸須彌。什麼叫藕絲?那個蓮藕的那個絲線,那個非常容易斷掉。它可以懸須彌山;用石頭做成的船,可以渡海,這些都是不思議境界;蚊子的腳做成的梯子登至梵宮。梵宮比忉利天宮還高。你吐一口口水,把這個劫火,世界壞時有劫火燒燃,燒至初禪,初禪天,你吐一口口水,這個大火全部消滅,這個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舉這些事相上的不可思議,讓我們明白佛境界不可思議,讓我們知道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就像祖師常講的,石女能生兒,你把石頭刻成一個女眾的樣子,它還能生出兒子來,石女生兒;泥牛能夠水上行。所以永明大師講:「化人問幻士,谷響答泉聲。欲達吾宗旨,泥牛水上行。」想要了解永明的宗旨,那泥牛要在水上行走,就是不可說,不可以言語道,不可以思量會,這個不思議境界。就像有一首禪宗的偈頌講的:「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這是心境一如,不思議的境界;或是高峰妙禪師的,退後原來是向前,都是不思議境界。泥牛不可能水上行;空手不可能把鋤頭,沒有手的人怎麼去拿鋤頭啊;步行,同時在步行,還騎著水牛;人從橋上走過去,橋在流,水不流,這下一講,大家都開不得口,做不得思惟,這就對了。所以寶誌公講的:「只這如今誰動口。」真如自性「不見頭。又無手。世界壞時渠不朽。未了之人聽一言。只這如今誰動口。」
問問看這話誰說的,不可以言語道,不可以思量會,這個就是不思議境界。這個沒有辦法說,所以如來以「無量方便力。」給你說這個種種諸法,讓你就是要明了如來不思議的境界,所以「無量方便力。而為眾生說。」釋迦牟尼佛講,眾生心裡面想什麼?「眾生心所念。種種所行道。」他在做什麼,這一生做什麼,過去生做什麼,無量劫來做什麼,他都知道。「若干諸欲性。」到底有哪幾大類的眾生,他都曉得,乃至眾生的「先世善惡業。」你過去生造的這些善業、惡業,他都曉得。所以以前有一個人要來找佛出家,那佛就要這個五百阿羅漢去看他過去生有沒有佛緣,這五百阿羅漢看了他五百世。阿羅漢能知過去五百世,這人五百世前都沒有遇過佛法,所以他跟世尊講說這個人沒有善根、沒有佛緣。那已經到了佛前了,必然有因緣,只是阿羅漢不知道而已,釋迦牟尼佛有宿命通能知無量劫,他說他無量劫前,在山上砍柴是個樵夫,被老虎追跑到山上,跑到樹上去,驚慌之下爬到樹上去,念了「南無佛」,就這個善根,現在在佛法裡面出家,之後必然證果。所以世尊的智慧,阿羅漢不能及,凡夫不能及。有些人遇到我們出家人,叫他來學佛,他說師父我可能還沒有佛緣,你都已經遇到出家人了,怎麼會沒有佛緣呢?我們是沒有知過去無量劫的宿命,不然我一定告訴你,搞不好你就是追樵夫的那隻老虎啊,他念了一聲南無佛,你跟著聽到了;還是你就是那棵樹旁;樹上的那些生物,你都聽到了,怎麼會沒有緣呢?所以你要把握現在學佛的因緣,遇到佛法你都能成就,遇到世間法就沒辦法了,遇到佛法都能解脫。「佛悉知是已。」佛都知道眾生是什麼因緣,所以呢,「以善巧方便譬喻,於無所說方便而說。」所以「以諸緣譬喻。言辭方便力。令一切歡喜。」令大眾能夠跟佛結緣。那什麼叫諸緣譬喻、言辭方便力呢?他就舉了九部法,這九部法就是佛經裡面的內容。你看佛經裡面,「或說修多羅。」修多羅就是長行。前面的一行一行的這些文字就是長行「修多羅」。或說「伽陀及本事。」伽陀就是孤起頌;本事就是講弟子過去生的因緣。「本生未曾有。」本生就是佛自說自己過去生的因緣;未曾有就講這個不思議法,未曾有法。「亦說於因緣。」就是講佛法成就的這些因緣,佛說法教化因緣。「譬喻」講比喻,「並祇夜。」祇夜就是重頌。伽陀是孤起;祇夜是重頌;乃至講「優波提舍」就論議,跟你分析,論議,就像《楞嚴經》裡面有告訴你:五陰六入本如來藏。為什麼?它一一跟你分析,讓你清楚,這個就是論議,這就是「優波提舍經」。所以佛善知方便,他知道這個眾生的因緣,所以能夠告訴眾生,你過去生跟佛法是什麼因緣,所以叫「亦說於因緣。」前面他講說他能夠講弟子的過去,講自身的過去,也能講眾生過去接觸佛法的因緣,所以叫「亦說於因緣。」用種種的文體來呈現,或是孤起頌、或是重頌、或是修多羅,這個都是九部法。但是呢,「鈍根樂小法。」這鈍根就是根器很鈍的、還有樂小法。也可以說鈍根的人樂小法;也可以說鈍根是一種、樂小法是一種。為什麼呢?因為有的學大乘他也是鈍根。但是你學了佛它會轉,鈍的,他會轉成中根的,中根會轉成上根、會轉成利智的,他會轉。有的鈍根,他怎麼解沒辦法解,對大乘他沒辦法解。就像富樓那尊者,他解大乘他很難;阿難都懂了,他還不能了解,那在大乘來看,他就算是鈍根。樂小法呢,喜歡小乘、喜歡人天乘,得少為足。所以你叫他要出離,他覺得他可能出不去,那我就學個《弟子規》吧!我就懂個因果吧!講經不能講大乘,那我就講個《了凡四訓》。現在講《了凡四訓》還在升座的,憑什麼升座啊?那個都偽作沙門。從來祖師大德哪一個升座講世間法的?沒有啊!你看吉藏大師一生講《法華經》講三百遍;華嚴的清涼國師,講五十遍《華嚴經》。祖師講經升座都是在講佛法,怎麼會有講小乘的?怎麼會有講人天乘?講人天乘那個不能升座啊!這個法座是拿來講佛法,不是拿來講世間法。為什麼對於這個法座,又頂禮、又拜、又恭敬?講法的位子啊!我們精舍的這些人在碰這些法座,全部都要帶上手套。為什麼要恭敬?這個就是對法的恭敬。為什麼要拜法?對法的恭敬。所以「鈍根樂小法。」這可以說是有兩種人,也可以說根器鈍的好樂小乘;那單指的就是好樂小乘的,又根器鈍、樂小法的。所以你們就知道,不要做個樂小法者,不要做個鈍根的人。你要熏習大乘,你的智慧就會打開,一定會打開,你按照佛講的去做,按照我們教你的去做。我們教你的,就是經典上講的,教你的方式去念佛用功,絕對可以把你的根器從小根轉成大根。根器是會轉的,不是永遠是停頓,那就變成墮於常見當中,認為鈍根永遠都是鈍根。沒有這個事,眾生根器會轉變。
那「鈍根樂小法。」這些人「貪著於生死。」所以我說學《弟子規》那些東西都是生死啊!你跟他講要出離,他沒有辦法發心;你跟他講什麼家庭幸福和樂,他都很喜歡,都是貪著於生死法中。出家人如果再講這些東西,就是讓眾生墮愛見坑,失菩提路,就是末法中的魔王,妖魔鬼怪,「廣行貪淫。為善知識。」「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每個人都講說按照他的那種方式能夠成就,你看他那方式,什麼方式?都是讓你起愛見分別,起愛見分別。所以為什麼講佛經,魔不能說?他不反對你五戒十善,但是他很怕你出三界。所以你看這些搞人間佛教,他有沒有講五戒十善?有啊,他說佛化婚禮裡面要五戒十善,夫妻要懂得要守,他講五戒十善;你講要出離、講要斷欲,他就不說了。為什麼?因為魔王他自己,他認為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都是他在控制的,你出去你就脫了他的掌控了,他管的人就少了,現在人講的人口外移,他就害怕了。所以他在他的能力所及的範圍,他就要開始控制了,他對佛也很恭敬。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他也對佛很恭敬,因為釋迦牟尼佛福報比他更大,他奈何佛不得,魔王沒辦法去擾亂釋迦牟尼佛,所以只好在佛的會下,可是佛一入滅了,他就起來作怪了。所以釋迦牟尼佛講的這一乘了義心性之法,魔不能說。所以你就曉得,不是做一點善事、講一點孝順、講一點五戒十善,它就等於是佛法,要知道沒教出離的,都是妖魔鬼怪。所以你眼睛要看清楚,要有智慧眼去看,什麼是該學的。你也知道不是說放下就放下,但是不能沒這個心願,不能沒有這個正知正見。正是因為放不下,才要放;正是因為難行,才要行,其實也沒那麼難。你多念佛業障消,多禮佛、多讀經業障消,自然就轉過來了,不用刻意轉,自然就轉過來、自然就放下了。就像你從前小時候,很喜歡一種玩具,任何人不可以碰,碰了你就生氣。你現在那個喜歡去哪裡了?你是不是慢慢長大了成熟了,那個之前的執著就放下了。你現在就像從前的你一樣,「貪著於生死」當中,只要透過佛法的熏習,有佛法的知見,熏習成熟了,自然就放下了;沒這麼難,你越覺得明心見性很難,就越沒辦法明心見性。但是要明心見性,你要依經教,達摩大師講:「藉教悟宗。」因為現在禪宗,可以說是你要遇到大德很難,每個都爭做禪師,現在出來廣告都說他自己是禪師,禪師不是隨便叫的。你對外有沒有著相、心裡還動不動,不是會教幾個七支坐法、調幾個息、弄幾個安般守意,你就能當禪師,那個是小乘。你懂不懂得什麼叫泥牛水上行?懂不懂得什麼叫橋流水不流?這什麼境界啊?所以不是爭做禪師。現在很多人喜歡當禪師,喜歡出來說自己是善知識,好為人師、貢高我慢。這些都是「貪著於生死。」好樂小法。
所以你在外面你看有一些在教禪修的,你要注意,很多都是小乘,還有根本連小乘都不是,連小乘都不是那更多。小乘法它不會騙你說我這個是大乘,他不會,不然他打妄語;他就告訴你這是小乘經典,《阿含經》裡面講的。他們的人是在事相戒他是守得很好,他不會騙你,他不會穿鑿附會說我這個經典也有般若,我這經典也有所謂的淨土法門,那個絕對是妄語!小乘經典沒有淨土法門,我們淨土法門也不是從小乘來的;極樂世界小乘種不生,怎麼會小乘法裡面有淨土法門,腦筋想一想就知道了嘛,太簡單了。我們講一句俗話,不用腦筋想用膝蓋想,小乘種不生,怎麼會說淨土法門是從小乘出來的,膝蓋想就會了,根本不用想。所以這些人「貪著於生死。」「於諸無量佛。不行深妙道。」在佛法他遇過很多佛,累世以來不願意求大乘、不願意真正來修行。深妙道就是大乘深妙的修行方式。他不願意做、他覺得不可能,怎麼可能即生成佛;怎麼可能惡業凡夫,十念、一念就帶業往生。他就想到萬一我還出不去呢?他想說萬一阿彌陀佛忘記我了呢?他把佛當俗人,因為他自己心很俗,他就怕說萬一出不了三界呢?哪有什麼萬一出不了三界。你只要老實念佛、發願求生,你絕對出得去啊,哪有出不去。《觀經》講的:「五逆十惡、具諸不善都能往生」。只要你肯念佛、你肯回心、你肯懺悔都能往生。所以沒有辦法去相信、沒有辦法去行於深妙的道法,所以叫「不行深妙道。」所以為「眾苦所惱亂。」我們就講三苦就好了,苦苦、壞苦、行苦三苦;或是講八苦惱亂,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這個八個苦交雜起來就是眾苦了。因為你生老病死當中一定有五陰熾盛,一定有所謂的怨憎會、一定有所謂的愛別離、一定有求不得,它是交雜在一起的。這生老病死就是人的人生,我們講人道來說的話就是人生,人生當中一定有所謂的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還有五陰熾盛,這是「眾苦所惱亂。」所以佛才為這些人說涅槃,說涅槃,說小乘的涅槃,所以僅得涅槃除糞之價,就是講的這小乘的這偏真涅槃,所以叫「為是說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不是真正佛的無餘涅槃,為他們說小乘的涅槃。再看下面:
我設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說汝等。當得成佛道。所以未曾說。說時未至故。今正是其時。決定說大乘。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
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他說這些人眾苦惱亂,沒有辦法去行於諸佛甚深的行法,所以為他說小乘涅槃,所以他說:「我設是方便。令得入佛慧。」他開講小乘法、方便法要接引讓他來學大乘,到最後開權顯實說我佛法中只有大乘,沒有小乘。為什麼講小乘?是因為你根本「貪著於生死」當中,你沒有辦法直接學大乘。所以當初對這些弟子,是使用小乘的方式接引,實際上佛不是要講小乘,就是要用大乘法來接引眾生。那現在大家都已經熏習這麼久了,佛法也傳來幾千年了,就應該知道佛法就是大乘法;之前只是釋迦牟尼佛,在佛教剛創立的時候,給他講的這些方便,現在我們就應當直接學大乘。所以他說「我設是方便。令得入佛慧。」雖然教你們這些方便法,但是「未曾說汝等。當得成佛道。」這是沒錯的!小乘它只到阿羅漢,沒有辦法成佛。所以釋迦牟尼佛說從來沒有說你們這些小乘人可以成佛,也沒給你們授過記,肯定沒有。因為法華會上,後面有五百弟子授記,已經授過就不用再授。他為什麼到法華會上把他們授記?之前沒授,所以說「未曾說汝等。當得成佛道。」「所以未曾說。說時未至故。」佛為什麼沒有講呢?為什麼沒講眾生即佛呢?你們不信,眾生聽了也不信。雖然會講佛法,還有不信佛法的,所以「說時未至」。你不要到了法華會上還是「說時未至」,那就是你失於大利了。你自己要能信受,信眾生界即是心界,這個叫明信佛智,叫信行,能信大乘,這是《不退轉法輪經》裡面講的。所以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沒有對這些小乘人授記?沒有對這些人講過大乘?「說時未至」。什麼叫「說時未至」?你不肯接受,講了以後你就嚇到了,就像前面的五千退席的。我們現在講也很多人嚇到,法師你怎麼敢去說不要學《弟子規》啊!都嚇到,甚至害怕不學怎麼行。你被魔力攝持了,我告訴你。祖師大德、釋迦牟尼佛都沒有學這個東西,照樣成佛,而且成得比這個更快。你看龍女牠學《法華》,直接頓成,不歷次第,龍女會不會想說我來保個龍身,保個畜生身,萬一更糟糕,來生沒有投做龍王的女兒,從來沒這樣想啊。所以龍女獻珠,即往他方世界成佛去了,即刻前往。舍利弗也嚇一跳,哪有這麼快的,不是要三大阿僧祇嗎?要無量劫嗎?怎麼會一念頓成?所以說「成佛的法華」,你學一乘了義就頓成佛。學淨土也是,一句阿彌陀佛直證阿鞞跋致,皆是一生補處諸大菩薩,必補佛位、必紹佛種,必紹佛位;就是你不相信,所以佛才給你講那些小乘。那麼「今正是其時。」現在時節因緣成就了,就是你肯信了,願意接受就是時節因緣成就的時候,更無餘時。你現在相信就是「今正是其時。」你明天相信就是「今正是其時。」我給你講的時候,你相信了就是「今正是其時。」所以「決定說大乘。」大乘是決定法,決定成就之法,絕對不虛妄。所以必然給大乘法,讓你來修行、讓你來成佛,所以說「決定說大乘。」眾生只要能接受,佛馬上就說大乘,讓他能夠成佛。所以這裡講的,也是我們常引用的經文,「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上講,他講的這些小乘、這些經典,全部都是方便,目的是要你來學大乘;不是你學了大乘法以後,退心回去學小乘叫打基礎,那個不是啊!你要聽清楚。因為有些人會講,我這是打基礎。佛就叫你迴小向大,表示小乘不能作為大乘的基礎;如果可以他幹嘛叫你迴小向大,叫你要頓捨小乘。有一些人說,你看祖師他也是這樣先學次第。誰說祖師先學次第?不是這樣子來的。所以為什麼說這裡的人樂小法?因為一句話就可以讓你退心了,讓你去學到這個不了義法。只要說你沒有基礎,你要先打個基礎;問題是小乘就不是大乘的基礎。
小乘佛法就像那個鐵皮屋一樣;人天乘的《弟子規》就像茅草屋一樣;大乘佛法就像豪宅,那個地基不會一樣。現在要給你豪宅住,你說不行,我要先住茅草屋,再來換個鐵皮屋,然後我再來住到豪宅裡面。你不是腦筋有問題嗎?直下領納就可以了。現在要送一台勞斯萊斯給你開,你說不要,我要先坐一般的,再來坐豪華進口車,最後我才要來坐這個名貴轎車;你直接坐就可以了。講房子、講車子,大家就懂了。要給你好東西,你不敢用,我要等,等到它壞掉才要用;請你吃好飯、好菜,你不要,你要先吃那個酸掉的,你覺得那個才有基礎,一樣的意思。你沒有辦法直下接受大乘,所以講的直下承擔。現在人叫你做事情,做世間事都叫你直下承擔;那個是我們佛教的用詞,你不要亂用。他是想要叫你乖乖聽他的話,我講的話你要直下承擔,他不是要叫你學佛,我們佛法是教你要能承擔大乘。所以剛才給你講的,就像這個豪宅一樣,佛法一乘了義就像豪宅,直接要送給你;你就像長者的兒子一樣,長者家的兒子,他要把他富可敵國的家業全部給你,可是你不願意,你說我要先去挑糞,從基礎幹起,釋迦牟尼佛做爸爸的也沒辦法,為了得近其子,只好即脫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更著粗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跟著你一起來挑糞,右手執持除糞之器,還要狀有所畏,裝得跟你一樣,示現劣應身。你看這佛多慈悲,你不願意接受,說個九部法,目的是要你入大乘。長者為什麼跟著他兒子去除糞,不是長者需要除糞,目的是要讓他來繼承家業,讓他來知道說我是你爸爸。所以跟他一起除糞的時候,他以他年長的身分,他說反正我也沒兒子,打個小妄語說我也沒兒子,我就把你當兒子一樣,慢慢叫久了習慣了,後來才公開真相。所以眾生就是這麼愚鈍,不知道佛跟你講這些小乘法、講人天乘,目的要給你學大乘。一講了你就著,所以說眾生處處著,碰到什麼就著什麼、碰到什麼就黏什麼,這種事情古人他也很清楚。特別是女眾,從小就黏爸爸,長大就黏先生,還沒先生的時候就先黏男朋友,生兒子就黏兒子。所以眾生很容易就執著,那佛這裡開權顯實,直接跟我們講實話,「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
所以講這部經是要你來入大乘,講這些小乘也是要讓你入大乘。所以你說《佛藏經》講的:「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目的是要你入大乘,不是要叫你只學小乘。不一定要先學小乘。所以遇緣不同,你現在遇到大乘佛法,你直接學就可以了,直接發心、直接學,就像學淨土一樣;越早發心學,業障越容易消,這是事實,不是分別。越早學佛,用功越容易得力,所以你趕快學,不要耽誤自己的命光,人生短短幾十年,一晃眼過去了,你還有多少時光可以耽擱,你還有多少命光可以讓你耽誤。你要等你的小孩,你要等到他什麼時候?自己要回頭,不要貪著於生死當中,不要好樂於小法,要懂得這佛經講的入大乘,是佛教的根本,就是要你來學大乘。下面講:
有佛子心淨。柔軟亦利根。無量諸佛所。而行深妙道。為此諸佛子。說是大乘經。我記如是人。來世成佛道。以深心念佛。修持淨戒故。此等聞得佛。大喜充遍身。佛知彼心行。故為說大乘。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
「聲聞若菩薩」聽佛說法皆能成佛,你看到前面講的:「有佛子心淨。」就講的我們來參加法華盛會的這些大眾,包括現在你在聽《法華經》的,「有佛子心淨。柔軟亦利根。」他的心柔軟,願意學大乘。為什麼他柔軟?他不堅固了,不再執著小乘了、不再執著人天乘了,他柔軟、利根,佛讚歎你,你算是利根的。「無量諸佛所。而行深妙道。」你過去生親近無量無邊諸佛,就像阿闍世王,他能夠深信淨土,他是過去生供養四百億佛。供養一尊佛都不簡單,供養四百億尊,得值佛世,就是「值遇佛世」,他遇到佛出世了。所以你要知道你能聽聞《法華》,能夠以柔軟心來聽聞、來接受,佛讚歎你根器很利,過去生在「無量諸佛所」能夠種諸善根,「而行深妙道」。所以佛說「為此諸佛子。說是大乘經。」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有善根的,只是他沒有因緣接觸到正法、沒有因緣接觸到大乘。所以要把大乘佛法,透過各種不同的媒介弘揚出去,要去流通法寶、流通正法,要想辦法讓正法久住、讓正法廣傳;還有很多人都有善根,不是只有你們而已,你自己學了佛,還要去弘護正法。你沒辦法講經,你就分享正法,分享我們講的這些正知正見,讓有緣的人可以聽聞,你就把祖師大德的這些法寶,都拿去推廣。推廣的時候會有一些障礙,沒有關係,越挫越勇,障礙越多越要做,不用害怕。你要知道你是幫釋迦牟尼佛做事情,佛會加持你、佛會護持你,不光佛護持你,一切諸佛都護持,這部經是大乘經,所以也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不是只有《彌陀經》才是,《法華經》也是,所以諸佛如來會護持。那麼釋迦牟尼佛為這些諸佛子「說是大乘經。」所以還很多人沒聽到大乘,趕快讓他知道,讓佛親口對他說,讓他能夠讀誦大乘,「為此諸佛子。說是大乘經。」「我記如是人。來世成佛道。」這些人包括當時候參與法華的,乃至我們末世的這些弟子,釋迦牟尼佛都給你授記一定成佛。這也是先總說而已,後面有一一地授記,所以說「我記如是人。來世成佛道。」來世就是說將來必定成佛。他說「以深心念佛。修持淨戒故。」因為他能深心念佛,能夠修持淨戒,這淨戒就光明金剛寶戒,就是大乘法才能成佛,不是人天的小戒。這個淨戒一定是光明金剛寶戒,就是菩薩戒,菩薩戒,那麼自己又能深心念佛。這念佛就是覺了自己這一念心本來是佛故名念佛,不光只是持名、持咒、觀想、觀像乃至觀照、參究……等等的,都算是念佛,與佛性相應,所以叫「以深心念佛。」這深心就不是一般的所謂凡夫心,凡夫心是愛見、分別,不是學那種《弟子規》的心,也不是小乘心。小乘心是偏空,它墮在空裡面。這裡講深心,深心就是大乘心。知道眾生皆有佛性,這個就是深心,所以「以深心念佛。」從性起修,全修即性,「以深心念佛。修持淨戒故。」那麼「此等聞得佛。大喜充遍身。」所以我說你真正想學佛,你有善根的,你聽到我們講經你會歡喜,因為是大乘法;如果你不如法的,你聽到我講經,你會害怕你不敢聽。所以其實基本上,你去送我們的法寶很簡單,幾乎都可以驗證得出來,只要他不願意接受,基本上這裡就是邪見。因為他很害怕,我們都把他們騙錢的伎倆,怎麼樣損害眾生的這些方式,我們都給它講出來,他沒有辦法獲利、沒有辦法騙眾生,所以他不希望我們的法在他能夠欺騙的範圍裡面流通。所以你就可以知道,真正想修行的,聽聞大乘很歡喜、很想學,有善根的人很想學。那沒有善根的,他聽到大乘佛法、聽到正法,他就害怕;或邪見的、行為不對的,他就害怕非常恐怖。為什麼?他怕他自己被人家看出來。實際上如果我們講的,你真的是這樣不如法,你趕快回頭就好了,改過來就好了,沒有這麼嚴重,我們不是要你拆雲板關門。拆雲板就是寺院打烊了,寺院都有雲板。不是要拆你的雲板,不是要關你的山門,是希望你能學習正法。我們不是要針對哪一個山,哪一個山頭、哪一個法師,是希望這些邪見不要在佛教裡面,這個是我們的目的,我們希望的就是四個字「正法久住」。大家給釋迦牟尼佛打工,助佛法廣傳,這個很重要。所以這裡講:「此等聞得佛。大喜充遍身。」知道學大乘一定會成佛,一定得佛授記,所以身心歡喜,「大喜充遍身」。那麼與會的人亦復如是,也是深心念佛、也是修持淨戒,這些人聞到世尊,聽聞到世尊授記,能聽《法華》者,必然能成佛,所以非常歡喜。「佛知彼心行。故為說大乘。」佛知道這些人的心行,所以為他說大乘佛法。那麼這裡就講到重點,「聲聞若菩薩。」不管是聲聞、不管是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你是聲聞的、你是一般的凡夫,乃至菩薩,聞佛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
後面講的:「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所以為什麼可以肯定,你聽聞《法華經》必然能夠成就,能夠成就無上道,不是只有指聲聞跟菩薩。聲聞、菩薩怎麼來的呢?凡夫修成的;蝴蝶怎麼來呢?毛毛蟲而來的。這是就世間的這個生物的一個演變,我們來講,當然蝴蝶跟毛毛蟲,這是兩段的神識不同,在佛經上有講,牠不是同一個生命,牠是兩段,所以這個毛毛蟲牠做繭了以後,牠就死亡了,神識就走了,然後另外的神識再進來,兩段的神識。當然這是引用了道證法師他的說法,毛毛蟲變蝴蝶。但實際上你要搞清楚,不然人家拿經典一來講,你就變成邪見了。牠是兩段的生死,不是一段,不是把自己一個神識包在裡面,牠是兩段,這佛在經上他有講,牠是分兩段,所以要知道。這裡說的:「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你聽懂一句了,都絕對成佛,為什麼?「食少金剛。決定不消。」《華嚴經》講:「食少金剛。決定不消。」這金剛就是很堅固的鐵,鐵裡面最堅固的,也可以說是物質裡面最堅固的物質。你吞下去,你的胃是沒有辦法消化的。佛法就跟這個金剛種子一樣,不隨著妄想生滅變化而散失,不管你在六道裡面如何升沉、如何的輪迴,聽聞了正法,聞佛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絕對成佛,沒有任何地懷疑。所以希望大眾要能生喜歡心,能知道「自知當作佛」,知道自己絕對可以成佛,知道眾生都有佛性,自己也有佛性,跟佛無二無別,一定能夠成就。

第八講
請掀開《妙法蓮華經》,看第六十一頁,經文倒數第二行: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說佛智慧故。
這個是世尊告訴參加法華盛會的大眾,也就是告訴我們:十方諸佛土當中,只有一乘法,沒有二乘,沒有三乘。這一句經文,祖師常常引用,可見它的重要性,就是要我們學佛人,學一乘了義,一乘了義就能夠讓你頓脫生死。你看像淨土法門,它就是一乘了義,可以頓脫生死。你學小乘,那個沒有辦法頓脫。念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這個慈悲能力,都是依常住真心而起作用,所以能夠現三十二應身,三十二應入國土身,能夠現十四種施無畏力,福備眾生。都是以無作妙力,這無作妙力就是他證得,從耳門圓照三昧得圓通法門,明心見性以後起的作用,都是依一乘佛之見地而修行。所以觀世音菩薩能隨機感赴。《華嚴.觀自在章》講的:「或在危厄多憂怖。日夜六時稱我名。我時現住彼人前。為作最勝歸依處。」你碰到苦惱死厄的時候,〈普門品〉講的:「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能夠做你的依靠。這個都是心性感應之極致。《華嚴.觀自在章》講的,你在危厄多憂怖的時候,或是碰到危險厄難,或是這些世間的事情,憂愁惶怖的時候,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只要日夜六時,以前是六時,晝三時夜三時,現在是二十四小時,日夜六時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觀世音菩薩在你稱名之時,「我時現住彼人前。為作最勝歸依處。」能夠做你最殊勝的依止。因為觀世音菩薩已經圓照法界,已經了脫生死,而且明心見性,把粗重的煩惱都斷掉了,示現在等覺菩薩;他過去是正法明如來啊。你稱名,稱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觀世音菩薩給你做最殊勝的依靠。為什麼能做最殊勝呢?因為觀世音菩薩是依一乘佛之見地修行而成就的。
所以觀世音菩薩一樣,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你心想觀世音菩薩的時候,是心即是大慈大悲圓融無礙。所以為什麼說能夠念觀世音菩薩,馬上就給你加持、馬上就給你感應,念大悲咒亦復如是。就是因為他是依一乘了義,不是依二乘,二乘他沒有這個能力。有的羅漢雖然有神通,但是他沒有發心,羅漢再怎麼分身,他也就同時能現五百個分身,而且這五百個分身,是同一個人,是同樣都是算是人道的,他沒有辦法同時現畜生道,同時現鬼道,同時現國土,現山河大地,他沒有辦法。所以,有些人發生船難了,發生了災難了,他念觀世音菩薩,在海上突然漂來一塊木頭,那個很多都是觀世音菩薩化身的,這個就是依一乘了義修行得到的成果。所以後面《法華經.普門品》就展示觀世音菩薩,他修證的功德。
所以說「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乘法」。你不要再去想要先學小乘,不用,直接學一乘就好,更不要想說你要學什麼人天乘。我們之前講的《弟子規》這些,那個沒有辦法幫助你了生死。你碰到苦難的時候,你學《弟子規》,它沒有辦法救你苦難。你要面臨生死之際,你只有念佛、念觀世音菩薩,才能夠解脫。你生重病,你念那些世間書沒有用,你只有念藥師佛、讀《藥師經》、念觀世音菩薩、念大悲咒,這個病才會好。所以觀世音菩薩講的,〈觀自在章〉講的:「彼當生我淨佛剎。與我同修菩薩行。由我大悲觀自在。令其一切皆成就。」所以有時候你念觀世音菩薩,你看到這個人念觀世音菩薩,他不一定是活下來;可是,觀世音菩薩說:你稱我的名號,我接引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觀世音菩薩住西方極樂世界。「與我同修菩薩行。」跟他一起修行。他教你大悲觀自在的智慧力,讓你一切皆成就。所謂一切皆成就,就是成佛,這個都是一乘了義。所以絕對比你讀世間的這些東西,比你學小乘都來得殊勝。觀世音菩薩的感應,這個不用再講了,太多了。一本《觀音靈感錄》,那個只是有記錄的,還有很多沒記錄的,沒有被記錄下來的,有古代的、有近代的。所以你就知道,「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沒有二乘,沒有三乘。你就不要再去欣求小乘法以及人天乘的這些東西。下面講的:「除佛方便說。」這裡講釋迦牟尼佛講二乘是方便接引這些,當初還沒有發大心的人。當初的這些人,方便說二乘破外道,讓他能夠放下這個世間的恩愛貪欲,然後能夠懂得想要修行。真正想修行的,他就給你一乘了義。所以二乘、三乘是佛方便,不是究竟。所以世尊講:沒有二乘、沒有三乘。「十方佛土當中,唯有一乘法」。你現在看到二乘、三乘,只是佛自己設的權巧方便,目的是要你學一乘了義。所以後面講:「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說佛智慧故。」以這些善巧方便,前面講的九部法,或是修多羅、伽陀、本事、本生、未曾有、也說因緣、譬喻並祇夜、優波提舍經,這些都是方便接引,要眾生圓悟一心而已。所以說引導於眾生,說佛智慧故,是要說如來他的大智大慧,也就是眾生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眾生一旦了達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一切行持、一切行法,自然轉為大乘,小乘也轉為大乘。所以為什麼菩薩戒裡面一樣有不殺生,可是菩薩戒的不殺生,它是講的:你要了解「光明金剛寶戒」,要知道「無作戒體」,也就是要先明了自己的佛性,然後依性起修,這個才能達到究竟;不然都是「於戒有缺漏。」而且不是小缺漏,大缺漏,沒有根本。所以說菩薩戒是一切戒的根本。佛在經上講的:五戒是作為你受菩薩戒、受出家戒的一個階漸,階漸目的是要你去受菩薩戒。不是說菩薩戒是建立在這個五戒上,因為你無法發心直接受菩薩戒,所以佛才講五戒接引你。但是五戒只有注重戒相,甚至它還可以揀擇受。有一些人他就揀擇受,他說我做生意啊,我不能不打妄語,受五戒的時候,不妄語戒他就不發願,這個就是揀擇受戒;菩薩戒不行,你一揀擇受,那就有問題。因為心性是圓滿的,無分限故,不可以讓你揀擇,你一揀擇你的心就不誠了,就帶著分別。你揀擇不殺生,表示你要殺生;你揀擇不偷盜,其他戒都受,不偷盜不受,那表示你要偷盜;你揀擇掉了不妄語,那表示你要打妄語;你揀擇掉了不淫欲,表示你要淫欲、要邪淫,所以佛教我們平等受持。要知道,有戒可犯是菩薩,無戒可犯是外道。所以為什麼說出家人殊勝?出家,你不要看他沒修,我知道現在很多在家人,學佛好像學得不錯,但是心裡都有一種傲慢,覺得說出家人沒修。我告訴你,出家人再沒修,也比你殊勝。破戒比丘,猶勝外道種姓;比丘如是,比丘尼亦復如是,所以你不可以看輕出家人。玄奘大師跟唐太宗講,他說:你求雨,為什麼要去求泥龍呢?泥塑的龍像。不是這隻泥塑的龍來給你降雨啊。但是它就是你真誠心、恭敬心的一個表現,所以你祈雨須禱泥龍;凡僧雖不能降福,修福須敬凡僧,要恭敬三寶,因為他是代表佛陀的正法。所以在家居士要懂,再怎麼沒修,那個出家的相,就是比你的殊勝,那個不一樣,你不可以傲慢,這個是基本的。那麼這裡講的:「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說佛智慧故。」佛說這些二乘、這些三乘,目的是要引導你去了解真如實相,也就是如來的智慧。這個如來,不是指別人,就是眾生本具的智慧。佛是已證,眾生是本具,眾生未證,還沒有證得。所以學佛你要知道,你現在看到這些,什麼二乘法這些,都不是世尊要教導眾生的。你再看下去:
諸佛出於世。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此事為不可。
這一段話,你的疑惑就應該要完全解除,你心裡面的這些錯誤的知見就應該要放下,你看到世尊話講到如此真切。他說:「諸佛出於世。」只有這一件事情是事實,所有二乘、三乘法都不是真實的佛法。所以為什麼我們講小乘不是佛說呢?「餘二則非真。」其餘二乘、三乘,都不是如來的真實法,不是如來的真實說。所以說「諸佛出於世。」這個諸佛就是前面講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包括過去、現在、未來,十方。過去的十方,現在的十方,未來的十方,一切的諸佛如來,包括釋迦牟尼佛,他們都是講一乘佛法。所以說「唯此一事實。」唯有一乘法是真實的佛法。「餘二則非真。」其他都是假的。所以為什麼舍利弗請佛說法,世尊制止了他三次?而且還是先制止,制止以後舍利弗才請。因為是法不可思議啊!「言辭相寂滅。」沒有辦法用言語說。告訴你了,你也不敢相信。告訴你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乘法,其他二乘、三乘都不是真實的佛法,「餘二則非真。」那何況你學什麼人天乘,那些都是墮愛見坑,失菩提路。世尊在《楞嚴經》講,教你人天乘的這些,在人間在那邊愛來愛去,愛欲來愛欲去的,都是魔王,波旬眷屬。「廣行貪淫。為善知識。」這貪淫不是只有男女,家親眷屬裡面,貪著愛戀不捨。你愛你的兒子、愛你的女兒,你這個貪愛心不放下,你的心不清淨,你三界出不去。你那一念貪愛心,你沒放下,你三界出不去。那現在佛門教人天乘,都是在教貪愛,都是令眾生墮愛見坑當中,失菩提路。所以世尊在〈清淨明誨章〉裡面講:「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如果這一念愛欲心不除,「淫心不除。塵不可出。」你修學佛法、念佛持戒,本來就可以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但是如果你這一念愛見、愛欲心,愛見分別心不除,你絕對出不了三界,「塵不可出。」所以,不要再去學什麼《弟子規》這些東西增長愛欲,聽到釋迦牟尼佛跟你講真話,你自己就要相信。那一些道場不如法的,你就不要再待,損自己的道。道業要是受損了,對自己的傷害是最大的,你這一生不能成就,遇到佛法還空過。現在末法的這些道場,說實話,挺悲哀的,到道場學不到佛法,反而都是學世間法去了。就像廣欽老和尚講的,廣欽老和尚也很不喜歡他的學生,去讀什麼佛學院,他說那裡面,都沒在教佛法,都是教一些世間法,出來就想管人,想做大住持、做大當家。不知道自己的「我相」這麼重,修行要從除「我相」開始。你以為念個什麼管理,你出來就是可以管道場啦?廣欽老和尚講得對,完全正確。修行從除「我相」,不是從那些學位、那些管人的方式開始學;那個管不了道場,只會把道場弄得亂七八糟,佛法都變質了。那些管理方式,拿來管道場只有罪業。而且釋迦牟尼佛在《仁王般若經》講的,不可以用世間的這些方法、觀念去管理道場,否則把你踢出佛門。他把你排除在佛門之外,他不算你是個出家人。世尊在《仁王般若經》講得很嚴重,也同時交代這些國王:你們都是佛陀弟子,你不可以用你的個性、你的習氣去制定法律,去為難這些出家人,或是障礙別人不讓人家出家。我想順治皇帝大概就是看了《仁王般若經》,所以把出家的限制給它取消了,這是我的猜測。當然從前的制度,也有它的好處,它會考你對佛法、對於心性到底懂不懂,你對於佛教,有沒有基本的了解。那現在的話,如果再恢復舊制的話,我想沒有必要。因為呢都是那些世間人在出題目,沒有修行,都出一些知見,背一背佛學名相,玩弄名詞,那個沒有用。所以這裡講世尊告訴我們的:「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而且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釋迦牟尼佛絕對不用小乘法教化眾生,這個話講得非常地真實。所以你說要先學小乘,你講這個話,跟釋迦牟尼佛唱反調。釋迦牟尼佛是法王啊,真正的法王啊!你現在看到現在外面那些,有一些說他自己是法王的,那個不是真的;密宗的正傳,這個例外。有一些假的,說他自己是法王。對密宗的上師尊稱法王的,是弟子對他的尊稱、對和尚的尊稱;但是世尊是真正的諸法中王。所以你的一言一行,你不要跟釋迦牟尼佛唱反調;還有說要學人天乘,那是完全唱反調,根本就是在對抗佛法。穿著袈裟,跟佛頂著幹。佛教你這樣做,你就偏偏要跟他唱反調,那個就是現世的提婆達多,調達惡友,讓你墮愛見坑,失菩提路。這些人就包括現在的這些附佛外道,還有一些提倡人間佛教、《弟子規》這些人,都是在跟佛唱反調,這些人將來一定有惡報,我跟你說實話。你不要看他現在穿著袈裟,將來一定有惡報,而且很嚴重,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你會看得到的;所以你最好小心,如果你親近這種地方,你將來也會有惡報。你碰到災難不會逢凶化吉,因為你是在跟釋迦牟尼佛唱反調。佛說的,他絕不以小乘幫助眾生,怎麼會用人天乘呢?甚至佛講的,「佛自住大乘。」他說他自己是住大乘法,自己學的是大乘法。「如其所得法。」佛在大乘裡面有修有證,得到圓滿的佛果,所以叫「如其所得法。」成就了「定慧力莊嚴。」這個「定慧力莊嚴。」有定、有慧以及莊嚴的身相。所以說「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
釋迦牟尼佛說他以大乘來度化眾生,「以此度眾生。自證無上道。」所以他度眾生都是用大乘,沒有小乘、沒有人天乘。清涼國師他說:小乘法跟大乘法算佛法,人天乘不算佛法;釋迦牟尼佛講得更確實,小乘跟人天乘都不算是佛法,只有大乘才是佛法。世尊親口在《法華經》上告訴我們的,這經文你要看得懂,不要只有尋枝摘葉,要深解義趣。所以世尊修學大乘,「以此度眾生。自證無上道。」
下面講的:「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此事為不可。」大乘佛法能平等普度一切眾生,不管你什麼樣的根器、什麼樣的業障,你再重的業障,只要遇到大乘佛法,一定能消掉,而且能頓脫。你看,不管你是什麼人,你念觀世音菩薩,他馬上就來幫助你。「稱名應念得加持。弓矢鋒刃無傷害。」馬上稱名,馬上加持,他平等普度啊。觀世音菩薩會不會想說你業障很重?你念佛、念觀世音菩薩,馬上加持。乃至這些五逆、十惡,具諸不善的念阿彌陀佛,十念一念皆得往生,所以能平等普度一切眾生。祖師告訴我們,佛法就跟水一樣,什麼人喝了,什麼人解渴。所以說大乘平等法,「似天普覆,如地普擎」。如同天一樣,覆蓋著一切眾生;如地,平等地承載著一切萬事萬物,這個就是大乘平等法。所以世尊講,如果他以小乘來教化的話,乃至於一人,不要說這麼多人,哪怕是用小乘法教化一個人,他說我就墮在慳貪裡面,而且是大慳貪。釋迦牟尼佛是大施主,《無量壽經》講的:「復為大施主。普濟諸窮苦。」他是用什麼普濟諸窮苦的?用的是大乘、用的是一乘了義。「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釋迦牟尼佛是用大乘法來幫助眾生。所以說的大乘平等法,他絕對不會用小乘來教化眾生,乃至一個眾生,他都不會用小乘法來教化。所以你要記得,佛絕對不用小乘法來教化眾生,乃至一人。他說如果他用小乘法來教化眾生,哪怕是只有一個人,他也墮在慳貪裡面,「此事為不可。」他絕對不做,諸佛如來語無虛妄。前面不是講「於佛所說法。當生大信力。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所以釋迦牟尼佛從來不用小乘法教化眾生,也絕對不用人天乘教化你。人天乘比小乘法還差勁!小乘法尚且不用,怎麼會用人天乘!所以唯有大乘。講了這個話是事實,所以說「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包括其他的說法都不是真的,就是《楞嚴經》講的「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同樣的道理,「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跟《楞嚴經》講的「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如果哪一個人告訴你,佛是用小乘法在教化眾生、用人天乘在教化眾生,這個人一定是妖魔鬼怪。《法華經》講的「唯此一事實。」其他的說法都是假的,唯有一乘法是事實。所以你不要中傷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絕對不會用小乘法來教化眾生,不然他就墮慳貪。佛是大施主,不慳貪之人。所以相對的,你在流通佛法也要流通大乘,不然你就墮慳貪。慳貪是餓鬼道,慳貪佛法。你用小乘、你用人天乘流通,你絕對是墮在這個不饒益處,你就墮慳貪裡面。所以自己要發心,自己要發心就是流通大乘、修學大乘。釋迦牟尼佛他這裡講的,不會用小乘法教化一個人,如果他用,他就墮在慳貪裡面;何況是你們是凡夫!你要是墮在慳貪裡面,那你肯定是下惡道。釋迦牟尼佛不墮慳貪中,所以流通大乘這一點很重要,一定要記住。不要只知道說世尊流通大乘,你自己也要流通大乘,不然你也是墮慳貪,而且你這個慳貪障礙你,讓你成不了佛,流通二乘是成不了佛。流通人天乘,你在佛法拿十方的錢,做這些令眾生墮愛見坑、失菩提路的事情,你絕對下三惡道。我們之前講過,你不要說你還一切眾生,你還釋迦牟尼佛就好,你還不起!因為你現在收到的這些供養,十方來的供養,都是佛的福報。今天要沒有釋迦牟尼佛,你要是把這個你出家的形象拿掉,如果你是個老人,你就是一個老頭子而已;你是一個年紀大的女人,你就是一個老女人而已,人家為什麼要供養你!是因為看到這一身袈裟。那你穿著這個袈裟,要對得起這袈裟;受菩薩戒的同修要對得起縵衣,對得起你受的大乘菩薩戒,不可以墮慳貪當中。不然,一種慳貪是墮惡道,一種慳貪是讓你成不了佛,都是不能成就。所以看經要深解義趣,不能只想到說,這是釋迦牟尼佛,你也要想到自己也要流通大乘,把大乘佛法結緣出去。如果你不會講大乘,你就把我們講經的東西流通出去,把正法介紹給大家、讓大家都知道,這個就是流通大乘,因為我們是講大乘的,這個很重要。再看下面:
若人信歸佛。如來不欺誑。亦無貪嫉意。斷諸法中惡。故佛於十方。而獨無所畏。我以相嚴身。光明照世間。無量眾所尊。為說實相印。
這裡講的「若人信歸佛。」就是說,你們要來相信如來所說,如來絕對不打妄語。因為講到這裡,一定有很多人覺得釋迦牟尼佛說假話,甚至有一些小乘的、外道的、人天乘的,他們都要說這個《法華經》是假的,只要不符合他的想法、看法,他就說它是假的。這些人我舉過一個比喻,自己不識得真正的美金,拿到假鈔,還以為自己的是真鈔,認為人家的都是假的。你看他可不可憐!十方法界一切眾生、一切的這些大菩薩,都知道諸佛國中只有一乘法,只有這些少數人不知道。現在釋迦牟尼佛示現劣應身來教化你,你還要跟佛唱反調,你還要倒過來謗佛,這就佛門的壞學生。老師要幫助他,他不願意,他還要說老師找他麻煩,說老師在貶低他,這個就是壞學生。現在有些人他就說你們大乘都在貶低我們小乘。你看他不懂得要上進,人家提攜你、提拔你,你說你在貶低我!所以這個就是佛門的壞學生。所以你要做佛門的乖學生、做佛門的好學生,聽佛的話,做佛陀的弟子、做彌陀的弟子,不要做外道邪見人的弟子,這個一定要能夠回過頭來。「若人信歸佛。」如來是不會欺誑,也沒有貪嫉意。什麼叫「亦無貪嫉意」?如來不會用二乘法教化眾生,因為只要用二乘、人天乘都是屬於慳貪,這對到前面的經文,你就懂了,所以說「亦無貪嫉意。」世尊說他「斷諸法中惡。」他的一切煩惱習氣全部除斷。所以「故佛於十方。」世尊於十方。「而獨無所畏。」成就十力、四無所畏,圓滿成佛。他說「我以相嚴身。」所以世尊一開始講《法華經》的時候放光現瑞,照東方萬八千佛土,「我以相嚴身。光明照世間。無量眾所尊。為說實相印。」他放光現瑞為大眾所尊敬,所以他今天把一乘實相印給你給講出來,一乘實相印給你講出來。下面講:
舍利弗當知。我本立誓願。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化一切眾生。皆令入佛道。
釋迦牟尼佛說他從因地發願,從來的這個誓願,就是希望令一切的眾生跟佛完全無二無別,也就是都能成佛,都能成佛。佛是希望眾生成佛,不是只希望眾生做點好事、做點善事!所以你不要以為佛教就是做善事、就是講孝道,你不要搞錯了!釋迦牟尼佛說我希望眾生都能成佛,這是他講的。所以佛教不是只有在做善事,在搞一些孝道洗腳、抓背,那個不是啊!扶老人過馬路,不是啊。那個扶老人過馬路有些都做秀,扶好幾遍!扶過去又扶過來,人家都不想走了、他還要扶。佛法不是做秀,佛法是實修,實際修行。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他的佛法教眾生,就是希望大家都成佛,所以說「我本立誓願。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他說「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他今天講《法華經》是暢佛本懷,乘佛的心願。暢佛本懷「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化一切眾生。皆令入佛道。」你們這些聽到的這些眾生,包括末世聽到《法華經》都必定成佛,絕對成佛。所以你應當「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這個是絕對的,絕對成佛,沒有一個例外的。不光這裡的眾生,乃至來參加聽聞《法華經》這些天龍八部、諸天善神各各都成佛。釋迦牟尼佛講經絕對不打妄語,佛就是希望眾生成就無上菩提,沒有別的,沒有別的想頭,只有希望眾生成佛。所以他今天非常地歡喜,他說「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讓眾生知道佛法中只有一乘,沒有二乘,希望眾生都能入佛知見地,而且這個佛知見地,一乘佛之知見是眾生本具。所以世尊今天能夠暢所欲言,隨自意說,他非常地歡喜,「化一切眾生。皆令入佛道。」下面講的:
若我遇眾生。盡教以佛道。無智者錯亂。迷惑不受教。
這個就講現在的這些附佛外道、人間佛教,搞《弟子規》、《感應篇》這些人,「無智者錯亂。迷惑不受教。」就是講不聽,就是喜歡跟佛唱反調。釋迦牟尼佛說若我遇到眾生,如果他遇到眾生,都是教一乘了義、都是教大乘。「盡教以佛道。」佛道者就是一乘,「盡教以佛道。」但是這些人「無智者錯亂。」搞不清楚,以為佛法從人天乘開始打基礎、從小乘開始打基礎,「無智者錯亂。」世尊怎麼解釋他也不聽,「迷惑不受教。」後面釋迦牟尼佛要罵人了!世尊大慈大悲,就是希望眾生成佛,還是有一堆人不信、還是有一堆人要來毀謗佛,罪業深重啊!所以世尊下面講的:
我知此眾生。未曾修善本。堅著於五欲。癡愛故生惱。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輪迴六趣中。備受諸苦毒。
釋迦牟尼佛把你看得透透的,這些人就是好樂世間、貪著世間,所以要弄什麼佛化婚禮,搞這些人情佛事。釋迦牟尼佛講:「我知此眾生。未曾修善本。」沒有善根!沒有善根還罪根深重,業障重。這世尊為什麼還要這樣罵你呢?如果真的世尊放棄了這些人,他就不罵了!為什麼他還罵?希望把你罵醒。所以不管是讚歎你、不管是罵你,都是在救度眾生,希望你能夠回過頭來,能夠修學大乘佛法,不要再迷惑顛倒。所以我們講《法華經》講〈方便品〉,不是要針對哪一個山頭、不是要針對哪一個法師,也不是要拆你的雲板、關你的山門,是希望你能夠聽佛的話,能夠回過頭來修學大乘。世尊亦復如是,所以他才把這些人再教訓一頓,他不是要把他們永遠放棄。要是永遠放棄,他說都不說,他也不會罵他業障重啊!所以你如果曾經迷惑顛倒,你現在趕快回頭都來得及。
釋迦牟尼佛講,他知道這些眾生「未曾修善本。堅著於五欲。」貪著於世間的五欲六麈當中,財、色、名、食、睡。所以他認為拜佛就是來求發財,拜佛陀舍利就是要求事業順利;搞個佛化婚禮,就希望兩個人百年好合,將無常認為是真常!這些都「堅著於五欲。」「癡愛故生惱。」他不知道他這個癡愛能夠給他造成無量的煩惱,他就是不願意聽、不願意放下,托名為說:我幫助世界、幫助眾生,給他善法,接引他。其實都是自己的癡愛在作怪,自己心裡面的癡愛在作怪、在作祟,「癡愛故生惱。」不是真正隨順佛知佛見。這些人從來在提倡這些世間法都是世間的習氣,都是他自己世間的習氣,只是找一個很好的由頭、很好的理由,說他是在幫助眾生、接引眾生,都是自己心中的癡愛,不光令自己在生煩惱,也令眾生墮愛見坑、失菩提路,令眾生生煩惱。因為眾生有無始劫來的愛欲、貪瞋癡,熏習佛法尚且未必能速即除斷,沒有辦法馬上就明心見性,你還給他看那些世間的東西,勾起他心中無始劫來的恩愛貪欲的業習種子,他怎麼會成就?就像一個人已經中毒了,你不給他解毒,你還給他服毒,你說這個人不死才怪。眾生有五欲的這個宿疾,你現在不教他離欲、不教他斷欲,還反而給他這些東西,讓他欲望更熾盛,他怎麼能夠出離,所以說「癡愛故生惱。」不光提倡的人自己是世間心,自己在生煩惱;眾生看了,依著他教的、依著他學的,也都是在生煩惱。而且生了煩惱自己還不知道,以為自己天天都在修行。《圓覺經》講得沒有錯,「雖勤精進。增益諸病。」都只是增長自己的癡愛心,「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圓覺經》是一乘了義的經典,所以自己要懂得回頭,不要再迷惑下去。下面講「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你不要以為你學這些東西,你能成佛、你能得個人身。我告訴你,你世間的愛欲心起來了、你放不下,這個愛欲心很重,會拖著你的神識往下墜。這個《楞嚴經》裡面就講到了,「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情多想少他就往下沉,「純情即沉」這眾生情欲非常重,沉阿鼻獄。這個情欲雖然有,但是輕的「輕為羽族,重為毛群」,都是墮三惡道,所以說「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你以為你提倡這些東西,實際上是在幫助眾生墮落,你是在害死他。所以為什麼魔王都喜歡提倡一些世間法,表面是五戒十善,裡面是勾起你的貪愛,讓你「墜墮三惡道。」永遠受他控制、永遠受他魔力攝持。所以他就以他的魔力、用他的福報,來贊助這些魔王集團、贊助他底下的……這些。所以你看到這好像有很多人,在學什麼《弟子規》、……什麼,那個都是被魔力攝持了!很多人在搞這個人間佛教,這個都是被魔力攝持。其實真正的佛教裡面,沒有人可以接受這些搞世間法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不能接受。我說的佛教是含十方法界,你不要只看到這個南閻浮提,這地方人太少了,十方國土中。那為什麼還留百分之二十呢?就是有一些人,有善根想學的,搞錯了。真正學佛人、真正想要修行的人,不會想要搞這些世間法。所以不是只有算這個地球上,我是算十方法界,說百分之八十還算少的。菩薩比眾生還多,沒有人可以接受你這麼亂搞,所以釋迦牟尼佛嚴厲喝斥,希望末世的眾生,不要墮在惡道當中。所以為什麼世尊無論是罵你、無論是讚歎你,都是大慈大悲。他希望眾生能夠出離、能夠回頭,他不是要把你踢到三惡道去,你自己要覺悟。所以這裡講「墜墮三惡道。輪迴六趣中。備受諸苦毒。」在六道輪迴當中,受盡了種種的苦難。所以你要知道你現在遇到的苦難,就是因為貪、瞋、癡,對於這世間貪著、對於五欲貪著,所以感招的苦難。你要解決這些苦難,五欲要放下、癡愛要放下。這癡愛不光只是男女,包括你對你的兒子、對你的女兒、對你的事業……種種的,發生的這些癡愛、造種種業,你自己都要放下,心裡要放下;那學生一樣,包括學業都一樣;包括同學……等等的,凡是起貪瞋癡的都要放下。心裡上放下,事相上書照念、工作照做。我講得很清楚!書照念、工作照做,家裡面該做什麼還是照做,心裡面一定要放下,不然你就受六道輪迴。下面講的:
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長。薄德少福人。眾苦所逼迫。
這些人墮落在六道當中,「受胎之微形。」受胎就是所謂胎、卵、溼、化,四生這樣遞相輪轉。所以你以為你現在的太太、妳現在的先生,他過去生就是妳的先生嗎?不一定啊,可能是別人的先生;來生不一定是你的家親眷屬,也許是別人的家親眷屬。所以寒山大師講的:「六道輪迴苦,孫兒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親鍋內煮。」他是輪迴的,轉生受身改形易道!都是講的「受胎之微形。」改變他的形貌。「世世常增長。」這個輪迴的事情,生生世世都一直在那裡輪迴。你的惡業、你貪瞋,不斷地都在增長,不會放下。所以為什麼說一定要熏習大乘。永明延壽大師講的:「寧起狐狼野干之心,終不起聲聞辟支佛意。」正是此意,不然你一定在這裡生死輪迴。你縱然學佛,你學二乘,你學得不圓滿,沒有辦法圓滿成佛。二乘法不圓滿,不能圓滿成佛,「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長。」「薄德少福人。眾苦所逼迫。」這些人福報很薄,「薄德少福人。」為「眾苦所逼迫。」這些貪、瞋、癡,乃至招感來的湯塗、火塗、刀塗,你受這些苦難逼迫,受八苦所逼迫,都是因為你沒有熏習大乘的緣故。所以很多人學佛,學了淨土了,我們在看,他學很久為什麼煩惱都伏不住、斷不了,他也很認真,因為他沒有真正學到心性之法,他只在事相上在那裡做工夫,合掌、恭敬、講一些謙虛話,或是只有在事相上持戒;再看看他、考核考核他,他的這些世間意放不下,你叫他說要放下、不要煮葷腥、你要吃素,他沒有辦法。他還是覺得他的家庭很重要,家庭擺第一,這個就是。所以他學了幾十年他放不下;再往細部去看,唉呀,原來他都在學《弟子規》、《了凡四訓》,多少人學了這個,他不學佛了。所以他這個長時期學佛,煩惱都還是煩惱,因為他只從事相上在那裡看,看善、惡。我們跟同修講,袁了凡就是一個人,他以為他自己能轉變什麼命運、做什麼好事,天下做好事的人多著呢,袁了凡命運怎麼轉?持準提神咒。他連他自己怎麼轉變命運他都搞不清楚,還以為是他自己多能改、多能修;要不是有準提神咒,消他宿世的惡業,他怎麼能夠轉過來。所以你看世間人,連佛菩薩恩德都尚且不識,還我相這麼重,覺得自己能夠改變什麼?多少人像他一樣做好事,不也沒轉嗎?所以道理要清楚,一個人命運怎麼轉?是因為他業障消了。了凡他是因為他持準提神咒,所以到底是誰幫了他,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寫一本《了凡四訓》說他自己多能轉,從小善做成大善,你要清楚,真正轉變他命運的是佛法、是準提神咒,連得世間的福報都是準提神咒,這在這個咒語的解釋裡面都有講到,你要求世間的這些,準提神咒可以幫你。所以雲谷禪師教他的是對的,但是他自己搞錯了,他以為是他自己能夠去做什麼轉變,其實是準提神咒消他的業,不是做做世間善事,你業就能消,沒那麼簡單。一個人要消業障,你「必假佛力」,必然需要這個神咒超拔的力量,你業才能夠轉過來,所以學佛人要有正知正見。那麼你貪著世間、貪著這些五欲六塵放不下,世尊告訴我們,你就會墮三塗,就會受六道輪迴,就會受到「眾苦所逼迫。」這個一定要清楚。而且這一類人是「薄德少福人。」就世尊講的:「斯人鮮福德。不堪受是法。」說你薄德少福,是希望你能夠回頭、能夠積福,積集大乘無生之福,積集大乘的福慧。不是只是罵你說福報不夠,佛說你福報不夠,是希望你能夠修大乘的福。所以要去流通大乘、要讚歎大乘,勸人家修學大乘,你這個業才能消。所以你看經典你要懂得,世尊喝斥,同時希望你轉變。下面看:
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
世尊講這些世間人,教他來學佛,沒有辦法學,入於邪見稠林當中,邪見就如同茂密的森林一樣,所以叫「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起有見或無見,那麼「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這有見、無見包括,也就是我們之前講過「斷見」跟「常見」。認為人死以後繼續做人,這是常;認為人死以後什麼都沒有了,要及時享樂,這個是斷見。這墮在斷常當中,那麼依止此斷常二見,「具足六十二。」,這六十二見,從過去、現在、未來搭配五陰,每五陰當中具有四種邪見,再加根本的斷常二見,所以有六十二見。這四種是哪四種呢?第一個就是「色大我小。我在色中。」,認為色、一切色法很大,我很小,所以他寄居在這個色身裡面;再來第二個是「我大色小。色在我中。」這有的是外道,他認為他的這個靈、心靈很大,比色還大,包容法界,那這個色在我中;還有的認為即色是我;有的認為離色才是我,所以起種種邪見。你去檢點看看你自己是不是都有這些邪見,這邪見只要一個,你有一個,其他就相待成立。因為眾生不是墮這邊,就是另外一邊;有了這邊的邪見,他就會有對待的邪見出現。就像為什麼你知道黑,為什麼你曉得這是黑,因為你看過是白,你心裡面有一個跟它相對等的。所以說眾生這個世界怎麼來?「相待成搖」啊!一切對待能所而成立,釋迦牟尼佛一句話就把這世界怎麼來的一次講完。那這相待成搖怎麼相待?「覺明空昧」,就一念無明,一念無明妄生能所二相,這無明就是對於真如自性不能覺了,起一念迷惑,而無明又沒有根本,所以稱「無始無明」。不是說無明沒有開始,你說無明沒有開始,這無明就變成一個實物,變成無因,不知道它從哪來。說「無始無明」,就告訴你這個無明它本空,它是幻化的,所謂無所從來,無所從去,不是二乘人以為的無因生。你說無因的話,那就又錯了,墮到這個二乘以及外道見裡面去了。那實際上呢,怎麼會迷的呢?佛在經典上比喻,就像你迷路一樣,你說這個迷從何而來,既不是路讓你迷,也不是你本來迷路,所以說這個迷,這個一念迷情,原來說畢竟是空。不可能是從覺心而生,因為覺不生迷、悟不生迷。迷、悟是對待的,迷是迷,悟是悟,悟不會生迷,既然悟了決不生迷。所以舉了一個比喻,就像你迷路一樣,所以說為無所從來,無所從去。你這一念迷情是「當體即空」,沒有東西,無所從來,無所從去,說為「無生」,沒有東西生它;但是你說真的沒有東西生它嗎?實際上是你對於心性不明了,這個東西幻生的。所以你不可以墮在這個無始當中,你墮在無始,以為沒有個開始。這小乘講的無始無明,它就墮在這個有個無明沒有開始,而作實無明。這個道理很微細,自己去體會,大乘講的無始無明,是告訴你無明本空,不是有個無明找不到它開始,這差一點就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所以這裡講的六十二種邪見,「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下面看:
深著虛妄法。堅受不可捨。我慢自矜高。諂曲心不實。
所以有這些邪見,你就會「堅受虛妄法。」剛才前面講的,認為色是我;認為離色有我;認為我在色中,認為這個「色大我小。我在色中。」認為「我大色小。色在我中。」就是這樣子,眾生就是這樣迷惑顛倒的,這就是邪見,與真如本性不相應,所以「深著虛妄法。堅受不可捨。」就是放不下,不願意捨,然後「我慢自矜高。」認為自己的看法絕對正確,所以叫「見取見」;見取見就是認為邊見、邪見,還有身見它是對的,絕對正確,叫「見取見」。那你就會「我慢自矜高。」認為說自己有什麼學識、有什麼看法、我的想法什麼等等的,不願意放下,覺得說放下不知道怎麼辦,這些都算「我慢自矜高。」對人呢?只是隨便應付應付,「諂曲心不實。」「諂曲心不實。」不是真實心,學佛也沒有真實心在學。所以你看你要是貪著這些世間法,你裡面的業習全部都會出現,就是世尊這裡講的這個樣子。所以很多學佛人他做表面,表面恭敬,到佛堂來稱末學,回家就稱老子;女眾一樣,到佛堂來稱末學,回家就稱老娘,這我慢習氣會出現,所以「諂曲心不實。」學佛不能只學表面,心裡要與真如實際相應,這個才叫謙虛。「知法本空」是謙虛啊!不是只是說一些客套話、逢迎巴結的話,那些話都不是真實語啊!心裡要與真如實際相應,才叫做真實,才叫做謙虛,才叫做「離諂曲」,離開諂曲,不然都算「諂曲心不實。」縱然你現在做不到,也要往這個目標去努力,至少你的用心是對的。下面看:
於千萬億劫。不聞佛名字。亦不聞正法。如是人難度。
世尊感嘆哪,這些人怎麼跟他講都沒辦法,度不了啊!「於千萬億劫。」因為業障重,「不聞佛名字。」聽到也等於沒聽到,甚至還要毀謗。我們佛法在他面前,他不願意學,他說:「學那個有什麼用?也賺不了錢,不現實。」這個都是他心裡面的邪見,以及他貪著五欲,所以他沒辦法學佛;你叫他來學佛,他就跟你講佛法不離世間法,這些都邪見。他也會引用佛教的這些用詞,說「佛法不離世間法」。他還是覺得世間法比較重要,你看就知道,他就是「堅著於五欲。」「我慢自矜高。諂曲心不實。」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那我們自己反省看是不是這樣子,學佛不是應付場面,所以這些人「於千萬億劫。不聞佛名字。」聽到是等於沒聽到,教他念佛,他覺得不要,念佛是教我去死;教他讀經,他說那個經典那麼難,我又看不懂,又不知道它的意思,所以他就有種種的理由,「不聞佛名字。」聽到也等於沒聽到。或是更可憐的是,進來佛門裡面還「不聞佛名字。」教他念佛放下,他說不可能,他說我萬一要是沒修好,那怎麼辦?我先學個《弟子規》,我保個人身。這個就是「不聞佛名字。」還有……等等的,他覺得學大乘沒有基礎,我先學個小乘,先調個息吧,這些也都是「不聞佛名字。」為什麼?都是法華會上退席。法華者代表「一乘」,於大乘法中退席,都是「不聞佛名字。亦不聞正法。」也聽聞不到正法,「如是人難度。」釋迦牟尼佛講這些人真的很難度,很難度啊!現在就有這些人,在沒有佛教以前,也有這些人;有了佛教以後,還是有這些人,所以世尊感嘆這些人難度,度不了。你被佛說你難度,自己要趕快想一想,自己度自己吧!迷時師度,覺悟了以後,你能反省覺悟,悟了自度。依止大乘,就是自性自度,所以世尊感嘆「如是人難度。」下面看:
是故舍利弗。我為設方便。說諸盡苦道。示之以涅槃。
這是講他當時候在教化眾生,所以他叫「是故舍利弗。」有這些狀況,他設方便法為這些人說這世間有種種苦,讓你知道有苦,你要懂得苦從哪來,講這個苦的因素,這苦從貪瞋癡來、從散亂而來,所以你要知苦、要斷集、修道證滅,得到一個叫涅槃,所以叫「示之以涅槃。」它這個涅槃是二乘的有餘涅槃,不是真的無餘涅槃,你看這個經文下面就很清楚。下面講:
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
這個是世尊告訴我們,他雖然跟二乘講涅槃,可是二乘的涅槃不是真的,所以說「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雖然說諸法寂滅相,但是它是本自寂滅,不用你來修證,所以說「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二乘所得到的涅槃,它是滅煩惱取涅槃,有取有捨,能所對待,所以不是真正的涅槃,屬有餘。這裡講「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那二乘呢?它墮在這個空當中,知法唯滅,只有空相,它墮在涅槃坑。大乘經講的:「墮涅槃坑,失菩提路。」或叫「墮無為坑」,一樣的意思,這個就是二乘人不曉得真正的無餘涅槃,所以墮在有餘當中,墮於空中,所以以為諸法都是寂滅的,他不知道諸法唯心,法法唯心;他不知道諸法從本來都是寂滅相,不待你滅,本自寂滅。所以說無明本空,不待你去把它空掉,它本來就空。所以跟你講個無始,是告訴你這無明沒有根,沒有個來處,沒有個去處。不是說有個無明,沒有開始,那就錯了。所以剛才方便說有個開始,這是破除你認為無有個開始,你墮空,我們就說有;你墮有、著有,我們說空;空、有俱不墮了,空有對待了,給你說中道,都是方便說法。所以小乘人認為的無始無明,他認為就是還是有個無明,只是找不到開始;大乘講無始,是跟我們講的「無明本空」,你找不到它的來處,找不到它的去處。所以說就像你迷路一樣,你怎麼迷的?是路讓你迷,那每一個人走到這條路都應該迷路,為什麼本地人不迷?那悟不生迷,所以說「此迷無本。性畢竟空。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覺迷迷滅。覺不生迷。」,告訴我們這無明的根本,到底是怎麼回事,《楞嚴經》講得很清楚、《圓覺經》講得很清楚,一切大乘經典裡面都有講到,所以「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你依一乘寂滅場地而修行,來世必定成佛,所以叫做「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下面講的:
我有方便力。開示三乘法。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今此諸大眾。皆應除疑惑。諸佛語無異。唯一無二乘。
他說:「我有方便力。」世尊講的:「我有方便力。開示三乘法。」一切的諸佛世尊都講的是一乘法,一乘道。他說今此諸大眾,也包括叫著我們,叫著末世的這些聽聞《法華經》的、末世的這些佛陀的弟子,所以講「今此諸大眾。皆應除疑惑。」你心裡面的懷疑都應該放下,你心裡面的執著都應該放下,你認為要先學小乘才後學大乘,這個錯誤觀念要放下;你認為要先學人天,不然保不了人身,這種錯誤觀念也要放下。「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諸佛語無異。唯一無二乘。」只有一乘法,沒有二乘,所以我們才說的:「小乘不是佛說的。」釋迦牟尼佛說:「根本沒有二乘」。我們講非佛說,其實還棋差一著,還差釋迦牟尼佛很多。釋迦牟尼佛說:「根本沒有二乘」。我們講非佛說,很接近,但是世尊講得痛快,慶快直捷,根本沒有二乘。他是教主啊!「唯一無二乘。」下面看:
過去無數劫。無量滅度佛。百千萬億種。其數不可量。如是諸世尊。種種緣譬喻。無數方便力。演說諸法相。是諸世尊等。皆說一乘法。化無量眾生。令入於佛道。
下面講的,「過去無數劫。」無量滅度的佛,這些佛都已經滅度了,有無量無邊,「有百千萬億種。其數不可量。」這「種」要是按《華嚴經》來講,是世界種,就是這個蓮花臺藏世界外面還有很多世界結合起來的,稱為「世界種」,它比這個蓮花臺藏世界還要大,所以這裡講「百千萬億種。」百千萬億個世界,「其數不可量。」每一個世界有一尊佛,教化這個世界的眾生。「如是諸世尊。種種緣譬喻。」以種種因緣、譬喻、方便言辭、無數的方便力,或是放光,或是現瑞,或是這個舉比喻,或是直接跟你直示心性,都是要讓你了解諸法實相,所以叫「演說諸法相。」所以世尊不管說什麼,就是要讓你明心見性而已,你學佛要知道。佛講的:「是諸世尊等。皆說一乘法。化無量眾生。令入於佛道。」所以佛,不光此間的佛,釋迦牟尼佛希望眾生入佛道,過去諸佛也是一樣,也是遇到眾生,「盡教以佛道。」過去諸佛如是,現在諸佛如是,未來諸佛亦復如是,所以一定要清楚。下面看:
又諸大聖主。知一切世間。天人群生類。深心之所欲。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
這裡「又諸大聖主。」這是講的大聖主,就是這些諸佛如來。「知一切世間。」知道一切世間的天、人以及種種的眾生,他們心裡面所好樂的、心裡面的煩惱習氣,他都知道,所以「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所以你看在香積佛國,那邊是以寶香來說法,國名眾香,佛名香積,所以說香積佛國。以香來說法,能出種種無量的妙香以及種種的香飯,它來說法。眾生所欲不同,他都能夠方便教化,都能夠幫助眾生,所以「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用其他的方便法來助顯。這裡的眾生是耳根利,所以佛說法;到光音天去,佛就放光,或是不說,他直接用這個心念讓你感知,都是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包括禪宗的揚眉瞬目、棒喝交馳,統統都是助顯第一義;淨土宗的這個念佛,或是高聲念,或是快念、追頂念,或是小聲念、或是金剛持、或是默念,都是助顯第一義之法;禪宗的亦復如是。禪宗五個宗派都是助顯第一義之法,天台、華嚴都是一樣的,密宗、律宗都是助顯第一義,都是異方便,「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下面講:
若有眾生類。值諸過去佛。若聞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精進禪智等。種種修福慧。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
這個是講的,「若有眾生類。」能夠值遇過去諸佛,聞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然後能夠修「精進禪智等。」就修六波羅蜜,然後又能廣行種種福慧,「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這些都是助顯第一義之法。所謂「皆已成佛道。」你看後面的「或是小低頭」、「或復但合掌」或是「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都是種成佛的善根。甚至念佛的時候,都是即是成佛,為什麼?天台家講的「六即佛」,理即佛,就是講的大家本來都是佛,稱為「理即」,道理上說大家本來都是佛;那你現在見到佛了,又給佛合掌,又識得佛的名相,那就是「名字即佛」;如果你繼續深入能夠依佛所說,能夠修行依佛所教,就是「觀行即」;再深入能斷煩惱,就是「相似即」;能見性,能證法身,就是「分證即」;最後煩惱除盡,成就圓滿的佛果就是「究竟即佛」。所以無論你修什麼,一一皆成佛果,所以說「皆已成佛道。」重點是什麼?你能夠悟入一乘,能夠明信佛語,這是憨山大師講的。所以乃至後面這些小善、少善根力皆能助發你成道,這是憨山大師把這個經文的密義講給我們講出來,他說學人不要只看文字,要懂得裡面的義趣。你要真正能明信佛語,能夠識了眾生的本性,那無一行非是佛行。所以《圓覺經》講的,淫怒癡與戒定慧,皆是梵行;菩薩與外道所修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就是這樣的一個工夫。我們按照經文這樣子講下去,你先抓到重點,後面如是體會即可,按部就班來講,「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下面講:
諸佛滅度已。若人善軟心。如是諸眾生。皆已成佛道。
佛滅度以後,如果這個人善心柔軟能夠接受佛所說,「如是諸眾生。皆已成佛道。」再看下面:
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玻璃。硨磲與瑪瑙。玫瑰琉璃珠。清淨廣嚴飾。莊校於諸塔。或有起石廟。栴檀及沉水。木並餘材。磚瓦泥土等。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
這是佛陀滅度以後,你能供養佛陀的舍利,起塔來供養,起萬億種塔;或是以金銀、玻璃、硨磲、瑪瑙。硨磲就是大貝殼,也就是俗稱的「貝殼王」。這個以硨磲、瑪瑙乃至玫瑰,玫瑰就「玫瑰石」,就紅色的玉石。「玫瑰琉璃珠。」琉璃,以這些上妙珍寶「清淨廣嚴飾。」用清淨心來供養;「莊校於諸塔。」這個都是成就無量的功德,都必然成佛。「或有起石廟。栴檀及沉水。」用栴檀香、沉水香。「木櫁並餘材。」木櫁就是香木,能夠發出香氣的木頭。「磚瓦泥土等。」或是於曠野中能「積土成佛廟。」「積土成佛廟。」這裡是講蓋廟,你用什麼樣的建材來蓋廟,或是石頭、或是栴檀、或是沉水、或是香木,乃至磚瓦泥土或是在曠野當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小孩玩遊戲的時候,「聚沙為佛塔。」這個都是種善根,種成佛的善根。「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都能作為成佛的遠因,後面講的你只要漸漸積功德,必然能夠成佛。所以造像、蓋廟都有功德,不會說蓋廟你把這個錢埋在地底下,這個說法是錯誤的。蓋的廟要如法這個才對,不是說不蓋廟是正確的,這個現在有這種邪說,說你這個蓋廟都把錢埋在地底下,這個說法不對。佛經上講:蓋廟是有功德的,都能夠幫助你成佛,蓋大道場都是有功德的,這是事實,你功不唐捐,所以你不用怕,錢不會埋在地底下的,這個他所成就的功德無量無邊。所以蓋廟有很大的功德,重點是廟裡面要如法,那功德就無量無邊。這裡再看到後面:
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刻雕成眾相。皆已成佛道。或以七寶成。鉐赤白銅。白鑞及鉛錫。鐵木及與泥。或以膠漆布。嚴飾作佛像。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
這是若人能為佛故,能為佛教建立佛的形像、建立菩薩的形像,雕刻成像,這些皆能作為成佛的資糧,都能夠「助顯第一義。」所以不是只有念佛就好,還要方便隨緣能夠護持正法,能夠護持正知正見的道場,蓋廟然後能夠造佛的形像,讓眾生能夠見佛得安穩,這些都是修行的助修。他說或以七寶而成就,前面的講的七寶,金、銀、琉璃、玻璃、赤珠、瑪瑙這些或是鍮鉐,這個字念鍮(音同偷),就是黃銅,鍮鉐,黃銅礦,或是白銅、或是「白鑞及鉛錫。」這鉛錫做的這個佛像。乃至鐵木,鐵的、木頭或是鉛做的、錫做的、鐵做的、木做的,以及泥塑的。你看那個敦煌石窟那個就是泥塑的。泥塑的佛像,「或以膠漆布。」在這個《優婆塞戒經》裡面,是禁止膠漆布,禁止使用膠來做這個佛像,乃至畫。但是這一部經是可以的,這一部經,因為它用的是樹、樹膠。在樹裡面這個流出來這些膠質,它可以拿來做膠漆布、做佛像、來畫佛像。那為什麼呢?因為古代這個膠漆布它有臭味,所以蕅益大師講的,在《優婆塞戒經》裡面它是禁止的。那你從樹裡面提煉出來的這個膠,這個是可以的,沒有問題,有些橡膠樹等等的,它做的這個佛像是可以的,這個要懂。那你在造佛像的時候,不可以用人所討厭的東西、人所棄賤踐的東西,包括一些這個雌黃石,有雄黃石跟雌黃石,雌黃石它的味道是不好聞的,人家看了討厭,都不可以拿來做這個佛像;乃至會發臭的東西,都不可以拿來。所以你供養三寶,就是要用好的、大眾喜歡的,不可以用這個你自己不要的,這個不是真誠心、不是恭敬心在護持正法。那你如果真誠、恭敬,無論大小、無論多少,這個都是作為成佛的遠因,所以說「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皆已成佛道。所以我跟大眾講,你拿到道場,不管是哪一個道場,拿去供養道場的東西,要拿好的,供養三寶要用好的東西、供養大眾要好的東西;你不可以用你吃剩的,或是快過期的,或是叫常住幫你挑那些爛菜、黃掉的菜,或是用那些舊米。你要想到你這些東西,你自己都不敢吃,自己都嫌麻煩,你拿去供佛怎麼會有功德。所以我們道場一樣的,你東西送來我們會看,如果不適合用的,我們不會使用。為什麼?我們自己都不敢吃了,我們怎麼敢拿來給佛吃,那我豈不是造罪業?我如果把你的這個東西拿給佛吃,你也造罪業。所以為了避免你的罪業,我們要求你拿到道場的東西,一定要是好的、要是新鮮的;不可以是快要過期的、或是淘汰的、或是你吃過剩的。有人就拿吃過剩的去供養出家人,很多;還有一些賣菜的菜販,那個菜賣不出去的,他把它整理整理,有些都黃掉了、爛掉了,他就拿去到道場、寺院門口放,他以為他這樣在修福。
佛門三寶有尊貴的形象,你恭敬都有無量的福報,你用這種輕蔑的心,你想說出家人你們會惜福,這些東西你們出家人都可以吃,你就這樣子作踐出家人、作踐三寶,你會有惡報。
出家人修福、惜福是他自己的德行。你供養三寶,是你修你的福慧,不是拿差的東西去供養,叫人家來惜你不要的福,你沒有那麼大的福報,你一定要記住,我講的這個話,你還要跟其他人講,因為現在很多人他不懂,尤其很多在家人他不懂,胡作非為,還以為自己有在修福;不但福沒修到,還有惡報。因為他是用這個作踐的心、用這種輕蔑的心、褻瀆的心,在那裡拿東西給出家人吃。你要知道出家人的形象無比尊貴,出家人的德行無比高超,超過這些世間凡夫太多了;他們都懂得要出家、要修道、要離欲,世間人很多都不懂。所以自己要懂得,福田在哪裡,不要看到福田了,不會修、不懂得怎麼修?出家人是一切眾生的福田,三寶是一切眾生的福田。你拿東西到道場要用自己的誠心誠意,我沒有說你一定非得買貴的東西,但是這個東西一定是要有品質的,一定是要好的東西,不可以是快要過期的,或是人家淘汰的舊的貨、舊的米、舊的油,這些都不行。

第九講
請掀開《妙法蓮華經》,看第六十六頁,經文第四行:
彩畫作佛像。百福莊嚴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戲。若草木及筆。或以指爪甲。而畫作佛像。如是諸人等。漸漸積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但化諸菩薩。度脫無量眾。
這個是接著前面的,講的造像都是種善根福德因緣,都能作為成佛的遠因。如果明了心性,一一無非皆是菩提妙行,所以這樣道理你就能貫通得起來。或是你彩畫用手畫,前面是泥塑木雕,這裡是手畫佛像,手畫如來的百福莊嚴相。自己畫,或是請人畫,這些皆已成佛道。按照戒經上講,造像,要聽清楚,造佛像,不可以造半身,造佛像就是要按照經典上所教的來造。不是拍照,拍照有時候為了取景方便,讓佛像看起來更莊嚴,這個像有比較淺的景深,看起來更能攝受眾生,所以這個就方便善巧,不是褻瀆,這就另當別論。但是造佛的形像,一定是要全身的像。所以你看現在有些藝術品,它是半個佛頭,那個是錯誤的。那是當時候,我們中國受到列強侵略,他帶不走整尊的,把佛的手砍走了,把佛的頭砍走,這個都有罪業。所以你不要把一個佛的頭部,當作是藝術品,當作是佛像,那個是不行的。如果家裡有這些,要趕快把它處理好。因為佛的像,它這裡講,要百福莊嚴,全身的像,經典裡面都有講到。所以講的造像,是製造的造,不是拍照的照。教你製造佛像,或是站,或是坐,都是要全身的,不可以造半身,不可以製造半身的佛像,這個要清楚。不是拍照,拍照是攝影,有時候為了使畫面更能感動眾生,這個又例外,這個另當別論,這個道理要懂。因為以前沒有所謂的數位相機,或是數位攝影機等等的……那在製造佛像的時候,他是製造全身的。那現在有了數位相機,或是攝影的技術,那你要知道,它所要表達的是希望眾生能看到這個佛像,更能夠攝受。不是褻瀆佛像,這個要清楚。看戒、看經,不要死在戒條底下。下面講的:
「乃至童子戲。若草木及筆。或以指爪甲。而畫作佛像。」小孩子在玩、在遊戲,用草或是樹枝、或是用筆、或是用手指頭,指爪甲而畫作佛像。那麼如是諸人等,漸漸能積功德,又能夠具足大悲心,這些人都已種了成佛的種子。你畫佛像,你的心會慈悲,心會柔軟,這個都是造像的功德。在《造像功德經》裡面講的,造像有十四種功德。那麼詳細的,你可以去看《造像功德經》。道證法師畫的這幅像,就是按照這個佛經上所畫的,所以非常地如法,也是非常地恭敬虔誠,他也確實念佛往生淨土,這個是令人值得佩服的事情。
所以造像一定有他的福報,也能利益一切眾生,最後功德一定能還歸自身。所以能夠在佛門裡面修福、蓋廟、蓋寺院,這個都功不唐捐。蓋寺院,你不要想說,這個寺廟,錢埋在地底下。這是不會住持道場的人講的,不會帶道場的人講的。重點是這個寺廟蓋了要能夠如法,不是場子的問題,是裡面住持以及這些監院、首座的問題,在領導的問題。所以一間道場它之所以有功德,是因為它如法,所以包括前面講的蓋廟,包括這裡講的造像,都有它的功德,佛說這些人皆已成佛道。這個已成佛,我們用天台宗講的「六即佛」。理即佛,眾生本來就都是如來,那現在見佛的像,聞佛的名字,就算是名字即佛。你如果能漸漸積功德,就像這裡講漸漸積功德,你就能夠起觀行,證相似,證分證,證究竟。所以都是如來,所以說皆已成佛道。下面講的:「但化諸菩薩。度脫無量眾。」這裡講的造像能夠度化這些大眾,包括能夠幫助菩薩,幫助無量的眾生,都跟佛結緣,跟佛結法緣。那你自身也功德無量,必然三業清淨,你的臉相,你的身形也會莊嚴,這是必然的,你造佛像。那麼這一段我們先講到這裡。再來看下面:
若人於塔廟。寶像及畫像。以華香旛蓋。敬心而供養。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眾。入無餘涅槃。如薪盡火滅。
這裡是講於塔廟當中,若人於塔廟,看到佛的寶像及畫像,以華香旛蓋,來敬心供佛,恭敬心至誠來供佛。或請人作樂,擊鼓吹角貝,「角」是長角,「貝」是貝螺,來歌讚佛德,以音樂來供佛。或是簫笛琴箜篌,箜篌是大型的管弦樂器,很大型的,中國古代的一種弦樂器。乃至用琵琶,或是鐃、銅、鈸,「鈸」是銅做的。「鐃」跟「鈸」非常地像,形狀是中間是凹陷進去,旁邊是平的。這個你們上去網絡上查,應該就很清楚了。下面講的:「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以這些絲竹、管弦來奏樂供佛。「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就是包括你唱讚,唱「讚佛偈」,唱「三寶讚」等等的,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縱然你不會全部,甚至只是用念的,都是為成佛種下不思議的種子。那麼這裡講的:「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心散亂,也沒有收攝,沒有至誠恭敬,你以一花供養於畫像,那麼因為他散亂心,所以功德不大,但是漸見無數佛。每一尊佛,他都如此,會有人禮拜,見佛禮拜,或復合掌,乃至一舉手,跟佛打個招呼,經過寺廟門口,手那麼一舉,雖然很輕浮、很隨便,但是一舉手,「或是小低頭」,或是給佛點個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眾」這是講的這些人,在佛門裡面只要見到佛像,都有無量的功德。他慢慢地他會懂得要學佛,懂得要來修行。所以,少善根力,皆成菩提佛種,你也要以善方便廣度眾生。所以為什麼我們會傳三皈,傳三皈是讓你註冊學佛,但是我們只是辦理註冊,上課你還是得自己來報到,為什麼呢?還是要求要吃素食,還是要吃素。佛說:不吃素的非佛弟子。這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教主的規定,我不能改佛制,我不能違背佛說,我們只是給你辦理個註冊,讓你受三皈,跟佛結個緣。
佛教不能因為要結緣,就去變質;不能因為要接眾,就去把佛法戒律破壞,那你這叫自毀其宗。你不能為了讓居士可以跟佛結緣,你要跟他化緣,要他的錢,你就對他隨意開緣,對他胡說八道。只想要他歡喜,只想要能把他的錢放到功德箱裡面,你以為這樣是在修福,這不是的,你自己是在造罪業。所以,佛法還是有它的正傳,不可破壞,不可以用結緣、利益眾生、幫助眾生這幾個字來為所欲為,這個要清楚。你想說你希望眾生來受戒,那眾生他說他沒辦法吃素,若要吃素他不能受,不能受就不要受啦,無所謂。為什麼?因為是他的發心,受戒不是勉強,也不能用戒律去遷就眾生,這樣就是改戒,你是毀壞佛戒,你的果報一定在三塗,我講三塗是很客氣了,你去看看戒經上怎麼講?釋迦牟尼佛對於這些毀戒的,去更改戒律的,罵得很嚴重。戒律只有佛能制,你不可以改,也不可以去曲解,或是讓眾生對於戒律產生誤解,或是做起來有絲毫的偏頗,你不可以使用這種模糊的方式,用模糊,讓眾生對於這條戒、行持感到模糊,你這個都是無解作師,罪報非常地重。你是在斷眾生的善根,造無邊的罪業,所以,佛門講的接眾,是讓他來學佛,不是把佛教這些戒律都破壞掉,也不是把佛法、道場的規矩都破壞掉,也不是把經典亂講,這個都不叫接眾,這個叫破壞佛教,你接不到任何眾生的。所以像你們來受三皈,我會方便傳三皈依給你,但是你還是要按照佛經上講的去做,講的要吃素,講的要受戒,你才是真佛弟子。不然你只是辦一個註冊,但是上課那一天沒有去,沒有去報到,那就不能算是入學啊。那看你哪一天想要到佛門來入學,那你就真正自己轉過來,縱然吃素有困難,你還是要往這個方向去努力。人生要有目標啊,不是只有賺錢、不是只有養家。人生要有目標,要有道德的目標,要有修行的目標,不可以只有財富目標,或是家庭的和樂而已,自己人生要有道德的目標。所以還沒做到的,自己要去做,都是要往佛門裡面,往佛陀制的戒上去努力,制的這些教誨去努力,往佛教裡面來,不要離開佛教。你背離佛經,就是離開佛教,所以這裡講到的,要跟大家提醒,不要想說:看看能不能到佛門裡面找個法師,問他一些東西看可不可以開緣。你這樣子是在毀壞正法,毀壞佛陀的教誡。你自己心裡都知道,不行吃肉,不行殺生,你不用再來問,也沒有三淨肉給你吃,這世間沒有一塊肉是清淨的。小乘講的「觀身不淨」,你先觀自己的身,自己的身九孔常流不淨物,那難道畜生的身,它的九孔難道是清淨的嗎?畜生的果報比人還差,更是不淨,那你還想要吃畜生的肉,所以世間沒有肉是清淨的,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楞伽經》講的:世間沒有三淨肉,沒有一塊肉是清淨的。所以你要知道,連小乘,你用小乘的「九想觀」,小乘的「不淨觀」你去觀察,你就知道,世間沒有一塊肉是清淨的。所以三淨肉根本就沒有,也不能吃。所以佛制一定是不能吃肉的,你不要自己信心動搖,對佛經你搞不清楚。你不用講梁武帝,梁武帝也是佛教他的,他自己都在佛前發願,他是依經典發願他要吃素,不是他自己個人獨創,包括整個印度,其實都是素食,印度是素食。他們吃素的人口比我們台灣還要多,他們把素食列為高尚的飲食,只有旃陀羅種姓,就是他們講的那種社會低層人士,或是做一些不淨業的,他才去吃葷腥。甚至在印度裡面,有很多省份是不吃蛋奶的,不吃奶蛋的,那更不用說吃肉了?他們省長是規定的,不可以吃,幼稚園也不可以吃奶蛋。有的社區,你如果吃肉,他法院可以強制執行叫你搬家。因為他們這個社區都是素食的,不希望聞到葷腥的味道,不願意聞二手葷腥味,覺得很臭,他叫你搬家。現在的印度如此,古代那是更嚴格,何況佛陀時代。所以,佛陀時代那時候修行人都是吃素的。因為婆羅門他是高級種姓,他們不管是不是佛教,印度本地的宗教信仰,他就認為,你吃葷腥,身上的臭味會得罪天神,所以絕對不可以吃,這一生的果報不好,來生的果報也不好。所以普遍印度的人,他都知道。像我們精舍最近知道有一家蛋糕店,它是印度人開的,它裡面就是沒有奶蛋,那就可想而知啦,我們講的是事實。釋迦牟尼佛是提倡素食的,也是素食推廣的先驅,所以一定要聽佛的教誡,其他的都是邪說。跟佛講的不一樣,教你吃葷腥,說吃葷腥叫開緣,這個都是波旬說。我說你傳戒,你是羅剎戒師,這個已經替你美化了。
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講的,你只要教人吃肉,你根本就是魔王,在〈清淨明誨章〉第六卷半末後,就是〈耳根圓通章〉結束以後,開啟了〈清淨明誨章〉裡面,第二決定清淨明誨裡面,教你一定要斷殺生,要斷吃肉。不然你縱然學佛,你有什麼辯才,縱得心開,佛說都是大羅剎。他制比丘不踏生草,尚且連草都不敢傷害,怎麼會去取諸眾生血肉充食啊。所以一定要知道,這個是在幫你們做一個複習,所以不要想說人家給你開什麼緣,那個都是胡說八道。釋迦牟尼佛不會開緣去傷害眾生,這個就是佛心。釋迦牟尼翻做中文,就是能仁,慈悲,有智慧,有慈悲,心呢,清淨無染,所以,按佛的名號你就知道,釋迦牟尼佛絕對提倡素食,因為肉食是不慈悲的行為,這個要清楚。再看下面: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前面講的,這個或是舉手,或是小低頭,慢慢地「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眾。」這些人,都能夠成佛,能入無餘涅槃,而且是究竟成佛。「如薪盡火滅」,「薪」就是柴薪,柴薪被火燒了以後,這個柴薪也沒有了,火也滅掉了。這個薪盡火滅,就是比喻圓滿成佛,而且不會退轉。佛的果位它是不會退轉的。《楞嚴經》上講的:「如木成灰。不重為木」,就是這裡講的薪盡火滅的意思。這一段經文講的:「若人散亂心」,這一句經文很有名。心散亂入於塔廟當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都種成佛的遠因,大家應該還記得樵夫的那個公案,他過去生無量劫前,被老虎追,稱了一聲南無佛,這一生遇到釋迦牟尼佛,在佛法中出家,成就阿羅漢果,乃至後生逐漸修行,皆能成佛。所以,《法華經》講的一點都沒有錯。再看:
於諸過去佛。在世或滅度。若有聞是法。皆已成佛道。
在於過去佛的時候,不管佛在或佛滅度,如果有人聽聞大乘,聽聞《法華經》,這些人皆已成佛道,都種下成佛的種子。所以為什麼說《法華經》你一定要來聽,功德無量。因為《華嚴經》講:「食少金剛。決定不消。」這《法華經》,你聽了以後,你種了金剛種子,種了一乘佛知見地,這個一乘知見,你現在雖然不懂,但是它記錄在你的阿賴耶識裡面,絕對不會消除,因為它就是阿賴耶識裡面的覺分,覺悟的這一邊。覺是有體的,依本覺,依於真如。不覺,它是無體的,雖然說也依真如而起,所謂:譬如虛空華,依空而有相,但是呢畢竟是虛空華,你要曉得。這《圓覺經》上講的:「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華。依空而有相。」昨天講到這個小乘,認為無明是無始的,它的無始是找不到個開始,還認為是有無明。我們大乘講的無始無明,是說這無明本空,但是呢,我們大乘的知道無明是依什麼而來,小乘不知道。所以它說無始找不到,那你認定的這個無始,就會變成無因,你不知道無明從哪來,所以你斷不了無明。大乘的知道這無明是從哪來的,它不光知道無明是空的、是虛妄的,它也知道無明從哪裡來。就是《圓覺經》講的:「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也就是依於真如,而有虛妄的這個無明。就像虛空的華,你眼睛錯亂了,看到虛空有華。那這虛空華是依哪來的呢?依哪而顯現的?依虛空而顯現的。再舉一個比喻,就像你作夢,夢境是依著你的心而顯現的,但是夢境是虛幻的,這夢境就比喻作「無明」。相有體空,這個道理就很清楚了,大乘法不是小乘。你學小乘你也不曉得這個無明到底怎麼來,所以大乘絕對不會建立在小乘之上。佛告訴我們沒有小乘,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這個是補充之前在講經的時候,這是沒有完全講清楚的。讓你們大家在這一會,都能清楚。好,再看:
未來諸世尊。其數無有量。是諸如來等。亦方便說法。
未來諸佛也是方便說法,這前面已經講過了。下面講:
一切諸如來。以無量方便。度脫諸眾生。入佛無漏智。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
所以一切諸如來是以善巧、無量方便度脫眾生,能夠入佛無漏智。「無漏智」就是一切種智,前面講過一切種智。若有聞法者,聽聞一乘法者,無一不成佛。所以你聽聞《法華經》必定成佛,你來這裡聽《法華》,就是直接接受釋迦牟尼佛給你授記,必定成佛。後面《法華經》也有講到,凡是聽聞《法華經》,世尊都給你授記,將來必定成佛。你啊功不唐捐,不會白聽這一會。所以每一會都是千載難逢。《法華經》每一會都是千載難逢,那你要把握這個,能夠結無上法緣的機會。真的每一會都千載難逢。要不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大乘,我們眾生都在迷惑顛倒。你看後面的經文,你就會清楚了。下面:
諸佛本誓願。我所行佛道。普欲令眾生。亦同得此道。
不光釋迦牟尼佛的誓願如是,前面講:「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絕對不會以小乘來教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此事為不可。」所以佛絕對不會用小乘教化,乃至一個眾生,不然佛則墮於慳貪之中。釋迦牟尼佛是大施主,絕對不做慳貪的事情。那你也要做大施主,把正法流傳出去,讓大家都能聽聞一乘了義。你可以使用電子郵件去分享,在這個社群網站去分享,然後介紹大家都來學習一乘了義,使正法久住,使佛日增輝,使法輪常轉。這個是跟佛同心同願,你必然得十方諸佛加持,龍天善神擁護,一切順遂,真的是如此。有人講說,學佛能逢凶化吉,其實學佛根本不逢凶,所以也沒有所謂化吉之事,叫六時吉祥。學佛,特別是學一乘了義,它是六時吉祥,這是事實,所以他根本不逢凶。這世間人,臨時抱佛腳,那才逢凶化吉嘛。
學佛人平常就是學佛,沒有所謂逢凶之事,你真的學,業障懺掉了,根本不逢凶,所以一定要明信佛語。下面講的:
未來世諸佛。雖說百千億。無數諸法門。其實為一乘。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
這一段很重要,它說未來世諸佛雖然說百千億無數的法門,其實只是說一乘而已,所以我們講的不管你學經教,不管你是專修,還是廣學,學的是大乘實相,我們是依著《法華經》來教你的,不是自己創的,是諸佛如來教給我們的,所以他說雖說百千億無數諸法門,也就是告訴大眾,三藏十二部裡面所說的其實就是一乘佛法,沒有別的,這一乘佛法就是實相,「諸法實相」這四個字,讓你了達諸法即是實相,這個就是一乘了義,所以未來世諸佛都是說一乘了義的。諸佛是兩足尊福慧二足,理事二足,境智二足。境智一如,所以就境智二足,境即是智,智即是境,乃至一切對待能所悉皆圓融,所以名為二足尊,他遠離一切對待之法。善能入於對待之法,所以他能夠興種種無量的差別,教化眾生,是真正是二足尊,不是只有遠離,他還能入,所以叫能出能入,這個真的是諸佛如來。「知法常無性」,知道一切法當體即空,叫知法常無性。無性之法呢,它不是屬於斷滅,所以必有緣起之用,所以說「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
一切眾生本性皆是無性,所以說無明本空,無明的實性即是佛性,佛性體即是本空,所以叫無明本空,無明實性即是佛性,幻化空身即是法身,法身它有緣起實德的作用。眾生現在在迷,他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他有性空之智是本具的,但是須假一乘的熏修才能夠顯現,所以說「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眾生的這個佛性怎麼開發呢?要用一乘佛法來開發,這個性就像講的木頭裡面具有火性,所以你遇火它會燃燒。你看像真空裡面,真空裡面它這個裡面就沒有火的狀態,遇火它就燒不了,所以木頭它有火性,佛法講的性就是它裡面具有這樣的一個性質。
眾生身中具有佛性,所以遇到一乘佛法,熏習一乘佛法必然能夠成佛,所以說「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要把眾生本具的佛種使它發芽,必然要用一乘佛法,就像你要使種子發芽,一定要有陽光、空氣跟水,要用對方法,你不要用錯方法,修錯方法,用人天乘、用《弟子規》這個絕對是不對的,世尊講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你要成佛,必然是用一乘,所以世尊絕對不打虛誑語,包括未來世諸佛亦復如是,所以如佛此說,名為佛說,跟這裡講得一模一樣的是佛說;不如此說,教你從別的路子走的,不用學一乘,先學小乘、人天乘,這個就是波旬說法,必然使你墮愛見坑,失菩提路,很嚴重的問題,讓你墮落在這個世間當中輪迴。下面再看: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於道場知已。導師方便說。
一切法,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本就住於法性之位當中,所以叫是法住法位,這法位其實就是我們講的真如自性,所以也稱為法位。一切相所謂不動本處,能至十方,不壞本相而能和融,叫做「是法住法位」,所以世間相常住於法性之中,也就是諸法即是我們的真如本性所顯現的,所以叫世間相常住。常住,不管它生滅,因為有些人會講說,世間相是生滅的,不管你生滅,生起或是滅去,它都是常住於佛性之中。你要知道,就像你夢境,一個夢境過一個夢境,這個夢境滅了,另外一個夢境生了,不管它怎麼生滅,都是你的心所現,所以叫「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這個因為時間關係,我這樣講你就很明白了,道理就很清楚,這裡很多講經的人,學教的人,轉都轉不出來,他想說世間相怎麼會常住?世間相是生滅,《楞嚴經》講:「當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這一句經文就可以解釋這裡「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所以世間相常住,住法性之中。而法性呢,即是眾生性;法位即是眾生之本位,所以心不生滅故,一切相皆不生滅。所謂「一微空故眾微空,眾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含眾微,眾微空中含一微。」一微塵即是空性,眾微亦是空性,其性都本空,所以能夠互融無礙,交參無礙,這個道理很深,你必須要有修行才能體會,現在只是知道個道理,這「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你於一乘道場,能夠了知如來出世只是為了講諸法實相,你就知道其他的諸法都是方便說,二乘、三乘都是方便說,所以叫「於道場知已。導師方便說。」你在道場知道這個實相的道理之後,你就曉得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乘法,其他二乘、三乘都是方便說,這樣道理就很清楚,這一句經文,我看很多講經學教的轉不過來,因為他不解大乘實相。你看憨山大師,你看祖師在講都沒問題,所以不管生滅去來,皆如來藏,都是真心。《楞嚴經》講的:當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於真如自性,求於去來,迷悟生死,是不可得的。所以說跟你講是法住法位,法位就法性之位,世間相是常住,常住就是講的「唯心所現」。都是心所現,心真常故,一切相皆真常,不管生滅變化都是真常的。就像水,水能夠遇火它就變化成蒸氣,遇冷就變化成冰,就是這樣循環,但是它的水性就是不變。一切相它會隨緣變化,但是它的本性仍舊是佛性,所以說世間相常住,常住者即是佛性,世間相即是常住,這道理就很清楚,怕你看到文字,搞不清楚。「於道場知已。導師方便說。」有人這裡就錯解,解成說世間相常住是導師方便說,這個就依文解義,三世佛冤,有些講經的法師,很有名氣的法師,在這裡全部都掉到坑裡面去,轉不出來。憨山大師講的,於佛法一乘法的道場,你能夠了知佛性之理,你就知道這些其他的都是方便說,所謂「自餘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其他的這些方便都是佛威神,方便說而已。好,再來看:
天人所供養。現在十方佛。其數如恆沙。出現於世間。安穩眾生故。亦說如是法。知第一寂滅。以方便力故。雖示種種道。其實為佛乘。知眾生諸行。深心之所念。過去所習業。欲性精進力。及諸根利鈍。以種種因緣。譬喻亦言辭。隨應方便說。
這裡講的天人所供養的現在十方佛,因為佛堪受人天供養,現在十方諸佛,其數如恆河沙,這是重頌前面的長行。出現在這個世間為了使眾生能得安穩之法,安穩之法即是了達諸法不生不滅,名為安穩。不是有房子住就安穩,現在人有房子住還不一定安穩,心還是不安。知道諸法不生不滅,名為安穩眾生。所以亦說如是法,也是說一乘。「知第一寂滅」,所謂第一寂滅,此寂滅即是真如佛性,所以真如佛性不妨能夠現相,相生相滅,變化無窮,無論怎麼變化皆是寂滅,《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裡面講的:「隨緣妙用無方德。」它能隨緣起作用,所以知第一寂滅。「以方便力故。雖示種種道。其實為佛乘。」不管講什麼,其實都是講佛乘,講一乘了義。「知眾生諸行。深心之所念。」他知道眾生的這些行為,深心所念,過去所習業以及欲性精進力,這個眾生到底是他過去做什麼?以及他過去曾與什麼佛結過緣?在佛法中修何行?以及他的好樂。欲性精進力,乃至這個眾生的諸根利鈍,不光一眾生,他能知道一切眾生,佛皆能知。所以能夠「以種種因緣,譬喻亦言辭。」譬喻言辭來隨應方便說,目的要接引他學一乘佛法,所以你看三世諸佛都是這樣用心,這樣救度眾生,是費盡了很大的心力,你現在如果還在學小乘,還在學這些人天法,你要趕快回頭,不要辜負諸佛如來。能學一乘名報佛恩,你要懂得能夠回報世尊以及十方諸佛對你的恩德,這世間你要懂得要放下、邪見要放下、那些偶像崇拜要放下,要懂得要學一乘了義。下面看:
今我亦如是。安穩眾生故。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
所以釋迦牟尼佛亦復如是,為了使眾生得安穩,能夠永脫輪迴,能夠悟佛知見,能夠入佛知見,所以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你看到其他的《法華經》之外的這些經典,其實都是要會歸一乘,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正是此義。講的這些二乘、三乘也是依一乘而說,所以是先有一乘,才有二乘,先有大乘才有小乘。講的小乘,目的是接引你來一乘。再告訴你實話,佛法中只有一乘,沒有小乘,一乘才是究竟的。就像長者,後面的這個長者一樣,雖然教他小孩除糞,雖然教他小孩管理家業,目的他是要他承繼家業,其他的都是方便而已。所以我們自己要會看經,要懂得世尊的用心良苦。再來看下面:
舍利佛當知。我以佛眼觀。見六道眾生。貧窮無福慧。入生死險道。相續苦不斷。深著於五欲。如犛牛愛尾。以貪愛自蔽。盲瞑無所見。不求大勢佛。及與斷苦法。深入諸邪見。以苦欲捨苦。為是眾生故。而起大悲心。
這個是釋迦牟尼佛講他當初成佛的時候,他叫舍利佛當知,叫著我們大眾,應當要知道。他說我以佛眼觀,見到六道的眾生,貧窮沒有福慧。佛門講的貧窮不是講說你銀行沒錢,你沒有房,不是,他講的是你沒有福報,沒有智慧,所以要知道佛門講的貧窮是講的沒有福慧,所以稱為貧窮。福報不夠、智慧不夠,所以入於生死險道,整天幹著這些生死業,還以為這個就是人生,你人生就是生死;你學佛以後,人生就是無生,就是成佛,你的人生不能充滿著生死,不能充滿著艱險,要懂得要學佛。這裡講的眾生沒有福報、沒有智慧,入於生死險道,所以在裡面相續地受苦,曾不間斷,叫「相續苦不斷」。「深著於五欲」貪著於五欲六塵當中,如同犛牛,犛牛大概是在三千公尺以上的這個高原,三千公尺,甚至到三千六百公尺以上的高原,牠生活在那邊。就如同犛牛一樣很貪愛自己的尾巴「如犛牛愛尾」。「以貪愛自蔽」用貪愛來矇蔽自己。就像我勸很多人,你要來道場,要學佛,他就很多理由,我要帶小孩,我要去哪裡……其實都是自己的貪愛在自蔽;叫她要吃素,她說我婆婆會煮給我吃,沒辦法,其實是她自己貪愛吃葷腥,以這個貪愛來搪塞我,你搪塞我沒有用,因為殺生造業的是妳,我勸妳是希望妳不要受殺生的業報,妳不願意做,我這裡沒有損害,我不會受到任何損害,因為我不會去殺生吃肉,我勸妳,妳自己就要趕快要能夠發願自己願意轉,不可以用搪塞我的方式,妳這是用貪愛在障蔽妳自己,在催眠自己。自己會給自己催眠,怎麼催眠呢?每個人都有貪愛,用貪愛心在催眠,就像教你們有些人要放下《弟子規》,他就說:「唉呀!這放下那就不用孝順了。」這就是他貪愛在障蔽他的道心,在障蔽他的道眼。不要以為學《弟子規》就等於孝順,古代很多人都學這些孝道,很多都不孝的。還有要搞清楚,不要講得好像佛門沒有學《弟子規》就等於佛教徒都不孝,你乾脆說釋迦牟尼佛不孝好了,他也沒學過,你這是在謗佛啊!用著佛的福報,你還敢謗佛,你恩將仇報,嘴巴還說著要知恩報恩,要報佛恩,都是幹著在壞佛的事情。你真的報佛恩,就把你世間意放下,把你貪愛放下,不要用貪愛障蔽自己。所以教你要放下,你就起種種貪愛來障蔽自己;教你要放下這些散亂,你就說我沒看新聞,我怎麼做生意,我沒有跟這些人這麼樣子染著,我怎麼有辦法,這就是用貪愛在障蔽自己,這叫以貪愛自蔽。以此類推,你看到很多人找很多理由,找很多藉口,其實就是用貪愛在障蔽自己而且自己還不知道,還覺得你看我這次應付得過場面,我下了台了。實際上還是那句老話,我勸你學佛,你不學,對我來說沒有損害。你不願意吃素,不願意放下你的貪愛,最後這個東西一定是給你帶來無量苦惱,對我來說也是沒有損害,我是發大悲心,希望你不要受苦受難,佛也是這樣子發,我們也是如是發,你受菩薩戒也如是發心,如是勸導一切眾生,不要以貪愛自蔽。所以以貪愛自蔽就會「盲瞑無所見」,盲瞑就昏鈍,看不清楚啊,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叫你學佛也不願意學,所以就會去搞鬼神附身,問問看我這樣做好不好,抽個籤,這個拜個什麼王爺啊!什麼天神……等等的。所以不求大勢佛,不知道佛的威神,不願意求佛,不願意學佛,覺得學佛還限制太多,你看我也不受限制,那個鬼神也幫我,這個就是「盲瞑無所見」。他幫你的只是增長你的痛苦而已,就像給你打嗎啡一樣,增加你的痛苦而已。所以你不求佛,你也沒有想要捨棄痛苦,不求大勢佛,及與斷苦法,還起種種邪見,撥無因果,還說哪有什麼因果,他也沒看到,那個是心太粗了,體會不到,不知道因果在你一舉一動當中,在你起心動念當中,都處處在發生。所以這些人不求大勢佛,不願意學佛,不知道如來真正能幫他,不知道佛教真正能幫他,這一乘了義真正能幫他,也不願意有斷苦之法,不願意求斷苦法。所以深入諸邪見,前面講的這個五利使,五鈍使,深入邪見,五利使就是包括了種種的邪見。那麼起邪見以後,以苦欲捨苦,就像你們現在看到的很多新聞或是專家就告訴你,你只要好好讀書,你將來就有錢,將來就快樂;來我這裡,你只要信我的,他就可以給你帶來快樂……等等的,都是一些非因計因,這叫以苦欲捨苦。「非因計因」不是這個因,他認為是這個因,他不講因果的。讓你造作種種的業,很簡單的,就像很多人認為發愁的時候就喝酒,這就以苦欲捨苦,他覺得說喝酒就他就會感覺到心情舒暢,什麼都放開了,連自己倒在地上,也認為自己是站著,3D變成2D,他還以為他是清醒的,這以苦欲捨苦,世間人用種種的方式在麻痺自己,不想學佛,不願意放下煩惱。佛說「為是眾生故。而起大悲心。」看到這些可憐的眾生,佛發慈悲心,慈悲教化。那麼再看下面:
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行。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
釋迦牟尼佛初成佛的時候,這裡你就可以感覺到佛的用心,這一品鳩摩羅什大師翻譯得非常好,就好像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你仔細看就會有這個感覺。釋迦牟尼佛講:我始坐道場,觀樹經行。在菩提樹下起觀、在那裡行道,這經行不是在那裡走,是在那裡行道,打坐也可以算是行道,經行就是行道的意思。你要說佛有在那裡繞著樹走,這個我們是沒有看到經典上有這麼說,知道說他是打坐,同樣的打坐也算是行道,這「經行」是講的行道的意思,你要說佛也有在那裡經行,其實也是可以,因為已經成就了,這個都無所謂。經典上我們看到的,他在菩提樹下作觀,在那裡行道,所以名為經行。「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在三七日當中,三七就是二十一天思惟如是事,也就是《華嚴經》講完以後,有見到三七說《華嚴》,諸佛如來隨緣示現,有的見到三七,有的見到四七,有的說如來一年說《華嚴》,這個裡面隨著每個人眾生因緣不同,所見不同,這就不用特別去細究,因為時間相是虛妄的,如來早就打破了。眾生隨緣而見,就像智者大師在如來滅度後讀《法華經》,到靈鷲山上還是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講《法華經》,以凡夫眼來看釋迦牟尼佛已經滅度,但是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那你說世尊《法華》到底說幾年?所以這時間相是虛妄的,你就不用去細究。那麼佛在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他說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如來的智慧深廣無際,是一切眾生當中最有智慧的,所以說微妙最第一。微妙就是難解難知,那是第一等智慧。下面看:
眾生諸根鈍。著樂癡所盲。如斯之等類。云何而可度。
釋迦牟尼佛沒有放棄眾生,他沒有放棄眾生,眾生諸根闇鈍,著樂癡所盲,貪著於五欲的樂當中,然後被自己的愚癡所障蔽,所以說以貪愛自蔽,那這些眾生要怎麼度?所以佛在喝斥你也是要幫助你,說你會下地獄是希望你不要下地獄,你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的苦心。所以我們這一次講《法華經》,一直跟大家講,我們告訴你這些不是要關你的道場,不是拆你的雲板,也不是要把你踢到地獄去。你之前做錯,你可能謗佛,你可能學了這些外道,那你要懂得要回頭,不要跟自己過不去,不要跟成佛作祖過不去,自己要懂得回頭,這樣就行,認真精進在佛法裡面修行,這是我們在《法華經》上學到的,佛教我們的,他也是如是用心,希望眾生都能成佛,告訴你說這樣不對、這樣會墮落、罵你,這也都是要救你,所以眾生要能夠體會佛的用心;那麼如斯之等類,云何而可度。再看下面:
爾時諸梵王。及諸天帝釋。護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並餘諸天眾。眷屬百千萬。恭敬合掌禮。請我轉法輪。我即自思惟。若但讚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
那麼做此思惟的時候,這些大梵天王以及諸天的帝釋,諸天的天主,及諸天帝釋,諸天的天王還有帝釋;護世四天王,就是這四大天王,佛門裡面四大天王。乃至大自在天摩醯首羅天王,摩醯首羅天王是真正的管著,他這個福報管著這個娑婆世界,但是實權是在大梵天,因為大自在天,它的範圍是一個娑婆世界這麼大,一個娑婆世界,那麼實際有實權,像政府有組織的,它是頂多就是到大梵天。
摩醯首羅天它也算是娑婆世界的主人,但是實際上管著的是梵天王。並餘諸天眾,眷屬有百千萬,數不清、數不清的大眾。恭敬合掌禮,請我轉法輪,世間人不懂有佛出世,天人懂,他知道,所以請世尊說法,世尊自己思惟,我即自思惟,若但讚佛乘,如果只講一乘,讚歎佛乘,讚歎如來的境界,眾生就像前面講,沒在諸苦當中,有種種貪愛,種種五欲,不光不能信佛乘,不能信是法,而且還會毀謗正法,所以不信大乘一定會毀謗,你要清楚,一定要相信。這些眾生不能信大乘正法,破法不信故,他毀謗正法一定墜於三惡道,所以他說:「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寧可不說,馬上入滅,所以你看眾生業障很重,但是世尊不捨一人,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再看下面的經文:
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
雖然眾生難度,他還是願意度,所以往回看,看看過去佛是怎麼度眾生的,叫尋念過去佛,因為世尊有宿命通,他知道過去佛是怎麼教化眾生的,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所以過去諸佛也講過三乘,所以他今天要說一乘之前,因為眾生不能接受,要說一乘了義之前,眾生不能接受,所以方便說三乘,亦應說三乘,但是現在法華會上告訴你,佛法中只有一乘,所以你一定要把從前的這些觀念都要捨掉。再看下面的經文:
作是思惟時。十方佛皆現。梵音慰喻我。善哉釋迦文。第一之導師。得是無上法。隨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為諸眾生類。分別說三乘。少智樂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別說諸果。雖復說三乘。但為教菩薩。
那麼世尊作此思維,知道說眾生難度,過去佛是用三乘法,來使他漸漸了解一乘,所以作此思維的時候,十方佛皆現,世尊同時見到十方諸佛。十方諸佛異口同音,所以以梵音,梵音就是清淨的音聲,異口同音,梵音慰喻我,讚歎釋迦牟尼佛。所謂善哉釋迦文,釋迦牟尼佛有另外一個名稱「釋迦文佛」,你們做法會常常唱到「中天調御釋迦文佛」,他另外一個名稱釋迦文佛。第一之導師,得是無上法,所以這個大眾就應該知道,眾生難度,他還是願意方便說法。那麼你就要知道,如果沒有佛說法,眾生不會覺悟,永遠都在迷惑,永遠都在顛倒,所以你聽聞一乘,從前的這些貪愛就要放下,不可以再去起這些世間知見,起謗佛的心。十方佛讚歎,釋迦牟尼佛這做法是對的,所以稱為第一之導師。善用方便,得是無上法。然後能夠隨諸一切佛,過去諸佛如是,他也是如是效法,所以叫隨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使用三乘的方便。那麼這些十方諸佛同時告訴釋迦牟尼佛,我等亦皆得,就是諸佛如來,一樣是得到圓滿的佛果,也是得最妙第一法,都是徹證圓滿的果位。
「為諸眾生類。分別說三乘。」這是來印證釋迦牟尼佛的想法、說法是正確的,他的做法是正確的,所以說分別說三乘。少智樂小法,少智講這裡的眾生,智慧很少,喜歡小乘、喜歡人天乘,叫他不要學《弟子規》,好像要他的命一樣,叫他不要搞這些人間佛教,他就受不了,他說沒有這些方便,他怎麼度眾生?他不是要度眾生,他是要眾生的錢,要度眾生的錢,把它度來他口袋裡面,他好養廟子,好養他的徒子徒孫哪。這沽名釣譽,拿著佛陀的舍利招搖撞騙,到處欺誑眾生,這些人都小智。這些人將來你去看他的去處,一定是在地獄。出來以後,你看第三品裡面講的,果報都非常地淒慘,不管他做餓鬼,不管他做畜生,都被人家討厭輕賤,做人都是盲聾瘖啞、攣躄矬陋。攣躄,就是類似像那個手彎曲,生下來就天生殘廢,所以都有他的果報。你看到有一些人他雖然很可憐,但是你就知道,這些人之所以會這樣,過去生都毀謗大乘。你可憐他是你慈悲心,但是你必須得知道因果,在現實社會中有一些人就是這樣,貧窮沒有福慧,生下來就是有殘疾,過去生都是毀謗大乘、破壞正法。那個是已經重的罪報已經受完了,好不容易出頭來,但是沒多久又會墮下去,因為他上來以後,習氣還是一樣,又再毀謗大乘,所以一定要注意,不可以毀謗正法,要懂得要善學。所以這裡講小智樂小法,不自信作佛,他不願意相信眾生可以成佛,所以他只教你做人,然後騙你說把人做好了,就是作佛,胡說八道。我就講一個斷淫欲就好了,佛沒有淫欲心,人還有淫欲心哪,你把人做好了,怎麼可能等於作佛!所以腦筋要清楚,這些人不自信作佛,不敢相信,不願意接受,還不相信阿彌陀佛,連給你最好的法門,你都不相信,那只能說你墮落你活該,你是有你的報應,這裡講不自信作佛。所以「是故以方便。分別說諸果。」世尊當時候,知道眾生小智樂小法,不能相信自己本來是佛,所以方便分別說諸果,所謂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所以祖師講的三賢十聖都是化城而已,都是如來方便分別說諸果,其實唯一佛乘。祖師也是依經所說、語無虛妄,祖師講三賢十聖等覺這些,統統都是如來的方便,都是方便法,不是只有小乘是方便法,乃至這些菩薩果位都是方便法,祖師講得沒錯。所以跟你分別說諸果,「雖復說三乘。但為教菩薩。」其實只是要教一佛乘,這菩薩乘就是一佛乘,只是要你學大乘而已,所以你就知道,諸佛如來的用心,這些十方諸佛亦復如是,所以顯現在法華會上,印證釋迦牟尼佛所做的事情、所作的思惟是正確的。再看下面:
舍利弗當知。我聞聖師子。深淨微妙音。稱南無諸佛。復作如是念。我出濁惡世。如諸佛所說。我亦隨順行。
這個釋迦牟尼佛叫著舍利弗,叫著我們大眾應當知道,他說我聞聖師子,就是聽聞十方諸佛前面的這個開示。深淨微妙音,深遠清淨,這深遠就是能夠深入你的心,而且這種話是清淨語,說的是微妙法,音聲非常好聽。稱南無諸佛,世尊自己也念佛,皈依十方諸佛,所以叫南無諸佛,那麼自己心裡復作如是念。既然諸佛這樣講啊,他說「我出濁惡世。如諸佛所說。我亦隨順行。」也應當隨順佛教,所以世尊也是隨順佛教,我亦隨順行。下面看:
思惟是事已。即趣波羅奈。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
作此思惟以後,即到鹿野苑,即趣波羅奈。諸法寂滅相,前面講過,「止,止,不須復說」,如來境界沒辦法講啊,沒有辦法言語道,沒有辦法思量測。如同泥牛水上行,如同橋流水不流,沒有辦法思量的,沒有辦法去測度的,諸法寂滅相,沒有辦法用言語來說。但是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在鹿野苑初轉法輪,所以為五比丘說。下面看:
是名轉法輪。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羅漢。法僧差別名。從久遠劫來。讚是涅槃法。生死苦永盡。我常如是說。
所以說這裡講的,「是名轉法輪。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羅漢。法僧差別名。」到這裡是一段。所以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而說法,這就叫轉法輪啊,這五比丘才知道有涅槃,才知道有阿羅漢果。所以前面講分別說諸果,這些都是如來的權方便,讓這些眾生懂得要出苦,但是都未至究竟,因為眾生的關係,不是如來慳貪,是眾生的關係。那初轉法輪,大家都知道,有阿羅漢、有法僧差別名,有佛法僧這三寶,種種差別的名相。
下面看「從久遠劫來。讚是涅槃法。生死苦永盡。我常如是說。」從久遠劫來諸佛就如是,以三乘方便,教化這些沒有發心,這些苦惱的眾生,使他們能夠覺悟,使他們能夠得到有餘涅槃,能夠離開了這個三界的生死,所以他說我常如是說,世尊這善巧方便,承過去諸佛所教。下面再看:
舍利弗當知。我見佛子等。志求佛道者。無量千萬億。咸以恭敬心。皆來至佛所。曾從諸佛聞。方便所說法。我即作是念。如來所以出。為說佛慧故。今正是其時。舍利弗當知。鈍根小智人。著相憍慢者。不能信是法。今我喜無畏。於諸菩薩中。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菩薩聞是法。疑網皆已除。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
他叫舍利弗,舍利弗當知,我見佛子等,就是他前面講的這些涅槃啊,講的這些小乘啊……等等的,那麼願意志求佛道。於無量千萬億的大眾,咸以恭敬心,皆來至佛所,他知道這些人,曾從諸佛聽聞正法,曾經聽聞過諸佛說法,以及諸佛所說的方便法。那麼世尊即作思維,所以我即作是念,如來所以出,如來出世要講什麼?為說佛慧故,「如來所以出。為說佛慧故。」要說佛的智慧,說一乘了義。今正是其時,看到這大眾根機成熟,善根福德因緣成熟,所以講了《法華經》。所以你就知道,佛是先講大乘,先講《華嚴》,才來有鹿野苑的初轉法輪。所以是先有大乘,後面才有小乘的這些方便,因為你不能契入大乘,所以如來就開方便法。
你不要聽那些什麼佛學家,他做什麼研究,那個都胡說八道,這個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告訴我們,佛教是怎麼回事。到底是先有大乘?先有小乘?釋迦牟尼佛講了算,不是他們這些盲瞑無所見的人說了算,這些人以貪愛自蔽,所以你要清楚,佛告訴我們佛教怎麼來的。祖師判教都是依佛經判,都是依佛經來判的,不是自創的,都依佛經的義趣來判。一般人不懂啊,看不懂經典,那是因為他境界不夠,就像現在有一些學淨土宗的,他說他學善導大師的思想,其他祖師都不對,只有他的最對,他就說什麼淨土宗沒有在分科判教,誰說淨土宗沒有?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一開始就講「我依菩薩藏。頓教一乘海。」這個就是祖師依大乘菩薩藏而說,所以「說偈歸三寶」,所說的都攝歸佛法僧三寶,絕對不敢超出三寶之外」。這些人自己看不懂文字,也不解祖師用心,不知道善導大師是真正在修行的人,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所以反而誣衊善導大師,誣衊其他祖師。所以我再跟你們講,你千萬不要去學那個,什麼依善導大師思想的那種修行方式,他們現在所謂的本願念佛,不要去跟著他們這些毀謗善導和尚的、毀謗其他祖師的人學。他說他是依善導,其實根本沒在依,因為他根本看不懂,你要是跟這些人學,我告訴你,毀謗祖師的罪業必定墮落,你必定下三塗,所以他們這些人,我們已經知道他將來去哪裡,不會去極樂世界,一定是去三惡道,這是可以保證的。因為呢善導大師不是普通人,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他去毀謗到,那等於謗佛啊,這問題非常嚴重,所以你要是跟著這些現代所謂說他是本願在念佛的,變質的淨土宗,你要跟著他學,那你將來就是下三惡道,念佛不會成佛,為什麼?因為他毀謗正法,所以要曉得。那這裡講的,「從久遠劫來。讚是涅槃法。生死苦永盡。我常如是說。」那麼他說「舍利弗當知。我見佛子等。志求佛道者。」能夠恭敬心,所以呢,他即作是念,如來所以出,是為說佛慧故。今正是其時,現在正是時節因緣成熟的時候。
「舍利弗當知。鈍根小智人。著相憍慢者。」沒有辦法信,鈍根智慧不夠的;小智的,根器愚鈍又沒智慧的;著相,很著相的,只在戒相上打轉的,只在這個事相上打轉,在那裡事相上做工夫的,心裡又懷著憍慢,覺得自己很懂的這些人,你去觀察有很多。那這些人不能信是法,你跟他講大乘,他沒辦法接受,釋迦牟尼佛講這些人是不能接受大乘的。他說「今我喜無畏。於諸菩薩中。正直捨方便。」釋迦牟尼佛今天很高興,於諸菩薩中,在這些方便法當中,乃至在這些已經發心願意成佛的大眾當中,願意學大乘法大眾當中,給你說這些人是菩薩,你願意發心、願意學,已經是可以稱為菩薩了。所以於諸菩薩中,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所以你應當聽佛的話,把這些方便法都捨掉,直接學一乘無上的大法,你要知道佛跟你講的是實話,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下面看:「菩薩聞是法。疑網皆已除。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這些菩薩聽聞世尊這麼一解釋,所有的疑惑都消除,千二百羅漢能夠發心學一乘了義,悉亦當作佛,這世尊授記。下面看到:
如三世諸佛。說法之儀式。我今亦如是。說無分別法。諸佛興出世。懸遠值遇難。正使出於世。說是法復難。無量無數劫。聞是法亦難。能聽是法者。斯人亦復難。譬如優曇華。一切皆愛樂。天人所希有。時時乃一出。聞法歡喜讚。乃至發一言。則為已供養。一切三世佛。是人甚希有。過於優曇華。汝等勿有疑。我為諸法王。普告諸大眾。但以一乘道。教化諸菩薩。無聲聞弟子。汝等舍利弗。聲聞及菩薩。當知是妙法。諸佛之秘要。
這裡是講,如三世諸佛教化眾生的方式,世尊今天亦復如是,所以最後講三乘以後,還是要告訴你一乘了義,要攝歸一乘了義。所以說無分別法,無分別法,就告訴你一切眾生皆能成佛,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小乘法裡面不行,小乘法它講的女身不能成佛、女眾不能成佛,它不講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它講的闡提,它是所謂斷善根,沒有善根的人,沒有辦法作佛,所以說一闡提。但是法華會上、涅槃會上,告訴我們一闡提皆有佛性,所以說「說無分別法」,這個一乘了義能夠普度眾生,所以不管你業障再重,它都能幫助你。這裡講的「諸佛興出世。懸遠值遇難。」要遇到非常不容易。「正使出於世。說是法復難。」這個法不好說,一乘了義確實不好講,在講的時候,你未必能遇到,所以說是法復難,有種種的困難,那你能相信,這個是更不可思議,世尊在讚歎。「無量無數劫。聞是法亦難。」,在無量無數劫當中,你要聽聞大乘,聽聞一乘了義,這個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能聽是法者。斯人亦復難。」能聽一乘了義的,這個人更是難得。「譬如優曇花。」優曇花就是講靈瑞花,「一切皆愛樂。」大家都喜歡,為什麼?三千年才來開一次,物以稀為貴。「天人所希有。」天上的人知道,這世間有這麼希有的花,三千年開一次。「時時乃一出。」很久才出現一次。「聞法歡喜讚。」你能聽聞《妙法蓮華經》,聽聞一乘了義,不光是《妙法蓮華經》,包括聽聞一乘了義。「乃至發一言。則為已供養。一切三世佛。」所以你要供佛,就是讚歎大乘,讚歎大乘名為供佛。所以不是只有拿鮮花水果供養,讚歎大乘、推廣大乘,都是供養諸佛;或是自己讚歎、或是對別人讚歎、在未學法人之前讚歎、在一切眾生面前讚歎。所以為什麼我說你要去流通、去分享,這個都是供養三世諸佛。所以你不是只給釋迦牟尼佛打工,你是同時供養三世一切諸佛,所以要去流通,流通大乘,自己要修學大乘。所以世尊這裡講的,我們應當諦信,我們講的也是依佛所說。所以你能夠發一音來讚歎、歡喜讚歎、歡喜推廣,你推廣就是讚歎,你不讚歎、心裡不歡喜怎麼會推廣呢?就像那些邪見的人,聽到我們講的東西,他不願意學,非但不學他也不推廣,還要毀謗,所以你聞法歡喜讚,必然是讚歎、必然是推廣,所以有它的義趣存在,你不要只有看到文字。那麼則為已供養,一切三世佛,「是人甚希有。過於優曇華。」比優曇花更珍貴,更為希有,世尊在讚歎能聽《法華經》的大眾,包括讚歎末世的這些眾生,他說「汝等勿有疑」,你們不要懷疑。「我為諸法王。」他是諸法中王。於一切法皆得自在,名為法王。「普告諸大眾。」佛以他的身分來告訴所有一切的眾生。他說諸佛如來「但以一乘道。教化諸菩薩。」為什麼這裡講菩薩,不講眾生?叫已發心學的,你如果沒發心的,你不能曉了世尊的用心,不能得遇法華盛會,沒有辦法來參加,參加了也退席也不相信,所以你能參加,世尊說你非常希有,過於優曇花。這佛對你們的讚歎,對我們大眾的讚歎,你比優曇花還要珍貴,所以稱為菩薩。佛但以一乘法教化諸菩薩,再告訴你一個真實的事情。
下面講的,「無聲聞弟子。」,沒有二乘法,就沒有聲聞弟子啊,佛法中只有菩薩,沒有聲聞弟子。所以在這個華夏大地,這個華夏民族,實際上福報很大,這些祖師推廣佛法,把它推廣得跟十方佛土中幾乎是一樣的,在中國的這一片土地上。這個華夏民族,因為現在中國人非常多,到世界各地,所以我們叫「華夏民族」。他的福報非常大,華夏民族接觸的佛法都是一乘了義,都喜歡讀《心經》跟《金剛經》,根器特別利,這是真的、這是事實,根器特別利。所以在華夏民族接觸的佛教裡面,沒有二乘,就像他方佛土一樣,它都是一乘了義。在中國的土地上,當時候中國的土地上是沒有二乘法的,因為祖師已經幫我們破盡,在《三論玄義》裡面、甚至在《三論玄義》更早以前。有《三門玄義》都把二乘給破解了,所以沒有二乘法。所以世尊告訴我們,不光十方佛土中沒有二乘,也沒有聲聞弟子,這個講這個話非常地真實,一般人是聽不下去的,但是你能夠來參加,釋迦牟尼佛告訴你實話,沒有聲聞弟子,只有菩薩,所以說無聲聞弟子。他說「汝等舍利弗。聲聞及菩薩。當知是妙法。諸佛之秘要。」此《妙法蓮華經》是諸佛秘要,教我們應當知道。下面看:
以五濁惡世。但樂著諸欲。如是等眾生。終不求佛道。當來世惡人。聞佛說一乘。迷惑不信受。破法墮惡道。有慚愧清淨。志求佛道者。當為如是等。廣讚一乘道。
佛講的現在的五濁惡世,這些眾生都貪著這些五欲六塵,這些眾生沒有辦法學佛,終不求佛道,也不願意學大乘。所以都只要什麼人間佛教,就是佛法也要一點,世間法要更多,他來學佛,就是為了他世間看能不能賺大錢、看他夫妻能不能再恩愛一點、子孫再昌盛一點,都是在貪著五欲,都是以貪愛在障蔽自己的真如本性,這些人終不求佛道。那麼世尊也預言了,「當來世惡人。聞佛說一乘。迷惑不信受。破法墮惡道。」也就是你們現在看到,像這個大乘非佛說的這些人,我為什麼不說誰啊,因為這些人你要自己去看,凡是說大乘法不是佛說的,佛說這是惡人,即使是出家人也是惡人、也是個大壞蛋,出家的大壞蛋,你不要看他披著袈裟,給你笑一笑,裝得很慈悲,全部都是假的;不要看什麼做法會、慈悲眾生,那個都是神棍。釋迦牟尼佛說這些人毀謗大乘,都是惡人,佛法裡面的壞蛋,佛說的,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已經知道了。「當來世惡人。聞佛說一乘。迷惑不信受。」一定毀謗、破壞正法,用種種的邪見觀點來迷惑眾生,不管他是客觀的、是主觀的,是用什麼科學研究的,什麼考古去考據,他就是要來破壞大乘佛法。那麼這些人不管是在家人或是出家人,將來佛說他們都去哪裡呢?都墮惡道、墮地獄道中,破法墮惡道。所以你看這些毀謗大乘的,說大乘不是佛說的,這些人將來他的果報一定是在惡道。你不用去想說他有別的去處,你不用想說他做了多少善事,救了多少人啊,又如何又如何,釋迦牟尼佛說他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墮惡道。不能只看他做了那些善事,他做的那些善事,抵不過他破法的罪業、謗法的罪業。這世尊已經先授記了,那你再看到有一些年紀大的這些和尚、法師啊,他們在說大乘不是佛說,你就知道了,他將來一定下惡道去,一定下惡道,不管他做多少好事,都是下惡道。而且佛說這些人是佛法中惡人,佛法中的大壞蛋,教我們這些弟子看清楚,這是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怕你們看不懂,怕你們著相,以為穿個袈裟,他就是就等於是出家了,你要看他的行為是不是真的讚歎大乘、擁護大乘,是不是如佛所說,不然都屬於佛法中惡人。那麼「有慚愧清淨。志求佛道者。當為如是等。廣讚一乘道。」那麼有人從這裡面當中回頭,曾經謗法,曾經毀謗大乘的;或是學了這些人天乘的,他聽到大乘佛法以後回頭的,那這都算慚愧清淨。知道自己錯了要回頭,想要志求無上道,你也不要跟他有嫌隙,不要跟他計較,想說你毀謗大乘,你以前找我麻煩,我現在就不教你佛法,就隨便跟你亂講一通,讓你迷惑顛倒,那你這個就不對了。你還是要學釋迦牟尼佛,要有大悲心,要「當為如是等。廣讚一乘道。」希望眾生都來學佛。所以我們講過,我們講這些,已經講得很明了,但是不是要針對哪些道場、哪些山頭、哪些人,而是希望你能夠回頭,你都要能夠來學大乘佛法。不是要把你的山門關起來,不是要搶你的信徒,你要懂得讓跟你有緣的眾生,都來學一乘佛法,跟釋迦牟尼佛學,跟十方諸佛學,要廣讚一乘道。下面講:
舍利弗當知。諸佛法如是。以萬億方便。隨宜而說法。其不習學者。不能曉了此。汝等既已知。諸佛世之師。隨宜方便事。無復諸疑惑。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
他說:「舍利弗當知。諸佛法如是。」諸佛法當中唯有一乘,沒有二乘,也沒有聲聞弟子。為什麼你看到這些二乘呢?只是「以萬億方便。隨宜而說法。」目的要你學一乘。實際上真實的佛法當中,只有一乘法,沒有二乘。那麼你不學佛的人,不深入經藏的人,不能曉了此,所以說「其不習學者。不能曉了此。」你不想轉的,你也不能曉了此,你沒有辦法體會諸佛如來的用心,沒有辦法體會釋迦牟尼佛徹底救世的大悲心,你沒有辦法體會到。所以「其不習學者。不能曉了此。汝等既已知。諸佛世之師。」你已經知道諸佛為一切世間的導師,只是隨宜方便事,講了二乘、講了三乘,都是方便度眾生,知道佛法只是一乘,你心裡的疑惑就應該放下,你心裡的貪愛就應該放下,你心裡的堅固就應該放下,要回過頭來修學一乘佛法。而且要「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所以希望大眾能夠心生大歡喜,知道聽聞正法,必定成佛;聽聞一乘,畢竟作佛,這個道理,要能夠發歡喜心,修學一乘。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你要知道這個道理,只願意學一乘,其餘都不學,不管誰來講都不學,因為《法華經》,世尊已經殷勤告訴大眾,已經非常地誠懇啦,已經把實話都說出來了,告訴大眾教你要棄捨小乘、棄捨人天,捨棄《弟子規》、《了凡四訓》啊,這些外道都把它捨棄掉,都不要學。捨棄這些小乘,把自己的小乘心也捨掉,把自己的心放大,發大願來學大乘。當然心沒有大小,只是你著相,不得已給你說為小,是希望你能發大乘心,而且你發這個大心,要知道這大心與佛心相應,自知當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