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日 星期六

淨土法門的特別之處




淨土法門的特別之處

悟顯法師   開示

我們淨宗有哪些特別之處?
我們從《要解》裡面學習到,我們現在講到的經文內容─「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這一段經文明確地標指出來淨宗特殊之處。

特殊在哪裡呢?「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這一段話,很明確地給我們「指方立相」,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的位置,從此向西過十萬億個佛國土,這一個國土以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作為一個單位,過十萬億這麼多的國土,橫向的就是西方淨土,西方淨土有佛叫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就是現在。那麼,這是讓一般大多數人都能夠去理解到的,都能夠去相信,所以這個就是淨宗特別之處。

為什麼特別呢?因為你看其他通途的法門,我們就以小乘來說好了,我們淨宗是一定超過一切的小乘行法,小乘行法它不離苦、空、無常、無我;修行它不離調息,不離安般三昧,無論用什麼形式的,它都不會離開,但是現在的人他講求效率、講求速度,你叫他要慢下來,他沒有辦法。

那麼,講大乘的,你叫他參禪,要起疑情,叫他離心意識參,叫他離相、離念,他根本不知道心在哪裡,何者為心,什麼時候取相,縱然知道了,覺性也不夠。

講經教,經教浩如煙海,你學唯識,學這個天台、華嚴等等的法門,浩如煙海,入手要理解不容易,要修也沒有那麼簡單,而且多半都從空觀入手,雖然說法門圓通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但是多半還是從空觀入手。那麼,修這空觀你還要先開圓解,如果未開圓解,沒有辦法真正起圓行,這個是其他從禪宗以外這些學教的,包括三論宗也是一樣,三論宗的正觀也是一樣。

那麼,講密宗,密宗現在也是比較衰弱的一個群體,為什麼說它衰弱呢?你看很多人參加密宗的法會,但是很多法會都變成在搞鬼神了,或是沒有講到修行的實質,只在事相上,變成有相密,沒有辦法達到無相密,你要達到無相密,其實就跟我們漢傳的佛教一樣,它就是大乘、就是禪宗。

你們現在學到的這個密宗,多半都是唐朝那個時候文成公主傳到我們中國西藏省,傳到西藏那邊去,包括傳到日本,日本的密宗也是我們中國傳過去的,這跟大家講一下。

所以回過頭來看,我們淨宗哪裡特別?指方立相。印光大師講的,讓我們因往生而悟無生,因為往生淨土而悟無生法忍,因為這個持名,從有念而入無念,這個就是絕妙之處!妙極了!圓極了!圓極了就是圓滿到了極處。所以人人可修,哪怕你是五逆十惡,具諸不善。

我想大多數的學佛人,基本上沒有犯五逆罪,你可以問問你自己,你即使習氣再重,你有殺父母嗎?有沒有殺阿羅漢?出佛身血?多數人都是沒有的,所以哪怕你是這麼重的罪,不可饒恕的罪,念阿彌陀佛也能夠消滅你的罪障,而後蒙佛接引,帶業往生,這個就是最特別的地方。

我們不說比較高深的理,我們就講事相上它的作用。所以從這一段經文,我們就可以認識到淨宗它的特別之處,非常地巧妙,非常地特別,每一個人都能修,所謂「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你修淨土的人不必要參禪,甚至不必學教,我們可以這麼肯定的。所謂不必學教,不是說叫你不用聽經,是說即使你沒有在教下當中大開圓解,你沒有在禪宗裡面有禪定或明心見性,一點工夫都沒有,經教你也只是有一點理解,沒有大開圓解,但是你能夠安心老實念佛,必定蒙佛接引,帶業往生,這個就是殊勝,這個就是淨土宗對比其他佛門一切宗派,任何八萬四千法門殊勝之處。

淨土宗算特別法門,這是如來在一代時教當中,遍布在一代時教當中,多次宣說,能夠利益末世一切的有情,這個有情就包括人道的、天道的、地獄、餓鬼、畜生,它都能夠利益。所以佛的願,阿彌陀佛的願力之大,如來悲心之懇切,全部顯現在這個《彌陀經》當中,特別是這一段經文,直接給你指方立相,給你指出來讓你有所依憑。我們常講的「以至教為指南,依憑有據」,《彌陀經》就是淨宗究竟圓滿的經典之一,解釋淨土宗究竟圓滿的經典之一,我們可以依《彌陀經》來修行,依《無量壽經》來修行,必定成佛。

所以利用今天這麼一點時間跟大家講一下,淨土宗特別之處,淨土法門特別之處,希望大家能夠去體會,能夠去理解。當你讀到《彌陀經》這一段「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你不要死腦筋,你要想著這是佛在告訴你,爾時佛告弟子某某某,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嘴巴是讀「長老舍利弗」,你心裡要知道這是佛在告訴你,告訴你說從此向西方過十萬億個佛國土,有一個世界叫極樂世界,彼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這現在說法,包括說四十八願、說《無量壽經》、說一切的法門,在那裡教化眾生,歸根結柢,十萬億程不隔塵。所以祖師講的雖然有十萬億個佛國土,但是總不出眾生一念心性,所謂不離唯心淨土,不離眾生一念清淨心。所以《觀經》講的「但想佛像。得無量福。況復觀佛具足身相。」你想佛、觀佛,就是見佛成佛之時;你想極樂世界,則心就是淨土;想阿彌陀佛,心即是如來。

那麼,心淨則土淨,何愁煩惱不滅,何愁極樂不往,我們還是要會歸究竟圓滿真實之利,這個淨土法門才算圓滿,不能只看它的力用而已,還要看到淨宗的根源,根源在於佛性,在於心性,而心性不是別人的心性,也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心性,而是一切眾生本來就具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就是眾生的本心,是一切佛本源,一切眾生的本來面目,是眾生本來就具有的佛性種子。

你們受過了大乘的菩薩戒,應該都知道這個道理,大乘菩薩戒其實很明確地告訴你,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一切眾生都能成佛,所謂「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戒。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佛戒者即是我們在講經當中常講的就是心性而已,沒有別法,沒有另外還有一個佛戒,心外的戒,或是哪一尊佛講的戒,這些都還是心外求法,所以要會相歸性,銷融一切的分歧,會歸心性,你學佛才學到根源。

指方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