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1日 星期日

般若智的運用 │ 念佛開示15-5


修行解脫之道─念佛開示(十五)

般若智的運用

悟顯法師 開示:



念佛的時候,或是用功的時候,你心裡面能夠看到自己的妄想,或是雜念,祖師大德教我們,你要識得它空。所謂識得它空,就知道妄想不實際,也不實在。縱然給你好像有觸覺、有嗅覺、有味覺,甚至有對話的音聲,有色相讓你見到。不管你見到什麼樣的色相,聽到什麼樣的音聲,或是佛菩薩也好,或是你之前看到的影像,或是人家跟你說過的話,或是你自己在那裡打妄想,想過去的事、想未來的事等等的,這些你要一總知道它是虛妄的,不可以隨著它去,你也不要看著它;你看著它沒有用,看著它只是心境相對而已,還是受煩惱的控制,還是受妄想的驅使,所以佛教我們般若智慧。

般若智慧就用在這裡,很多人他想說世間的事情,他以為他學了佛,他很世故,或是很市儈,他就有般若智慧了,實際上那只是世智辯聰。

般若智慧就是你在用功的時候,心不隨境轉,心不被妄想給纏繞,能夠一眼覻破這個是虛妄境界,無所從來無所從去。

妄想從何而生?它沒有來處;滅了以後它又去哪?你可以自己反問看看。所以從這裡我們就知道,我們就觀察到在你未起「妄」的時候,這個妄想,虛妄的境界,虛妄的音聲相,在你心中無有處所,不藏在任何一處。為什麼?因為如果你的心,或是你的腦袋真的有妄想的話,這妄想有住處之實體的話,那你的這個妄想,就得透過現代的手術把它給去掉,問題是妄想沒有辦法這樣去掉,所以沒有存在你心的任何一處。滅了的時候,現在妄想不起了,那有沒有滅處?它是不是又消失在你腦中的哪一塊?也沒有,所以沒有生、沒有滅,這就稱為「無生」。

所以在眾生肉身當中,所謂「幻化空身即法身」,就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不生不滅,不光於妄想不生不滅,貪、瞋、癡、慢、疑、惡見種種的都是不生不滅,沒有生處沒有滅處。所以你向哪邊去執著,又何法可止,所以修行這個就是般若智慧。這個智慧你要有了,你要除煩惱非常容易,一念迴光,一返照,不管什麼事情,當下就頓空,這就是頓超法門。

識了自心本自圓成、本自清淨,如來果地一切功德本自具足,那你用的方式就是圓頓的修行方式,淨土宗亦復如是。

淨宗你也是要了達妄想本空,要知道佛性本自圓成,自己跟彌陀完全不二,也不作一解,也不落二解,不作一異同異之想,那就真正打破能所。你這個能念之心跟所念之佛本自一如。所以夏蓮居老居士說:「不用參是誰,此即主人翁。」這就是打破能所。打破能所也沒有真的能所給你打破,顯出一個清淨來,顯出一個妙圓覺心,沒有,就是平平常常的而已。

淨土宗也是這樣用功、這樣用心,煩惱可以斷掉。你如果看著它,看著它越看越迷,越看越顛倒;你識不得它空,你沒有辦法覻破它、看破它。所以你被妄想雜念所轉,也可以說你的定力不夠,剛開始的時候功夫不夠,對於心性沒有透徹了解,所以隨著自己的想法,隨著自己的業力、自己心裡面的感受去打妄想,才造成有六道輪迴的現象。

現在有很多出家人、在家人,教人家要觀照,要覺察自己,自己在想什麼;實際上你在想什麼並不重要。要知道,你在想什麼,那個都是妄想並不實在。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不動搖,這個才是你必須要認知到的,必須要學習的。

你在想什麼?今天想這個,明天想那個,那個都不重要,生生滅滅的,你要是在這生滅上求知作解,認為我今天想了什麼,我感受到什麼了,那個就是想把妄想給留住。佛門講這叫「留影於心」。

「留影於心」這話講的大家都懂,但是卻不曉得自己天天在做「留影於心」。留影於心就是受妄想所繫縛。所以這些現代所謂的教你觀照,教你觀察內省之法,實際上正好是佛門的禪病。你把病當作藥天天吃,就好像你天天吃病毒一樣,你還以為這個病毒是你的解藥。所以只會讓你迷惑得更嚴重,妄想起得更多。

你現在在家裡打坐,這小風小浪,甚至是微風,你還禁得住;至於大的境界來的時候,大風大浪來的時候,那你就完全顛倒、你就翻船了,所以不要留影於心。

境來不拒、境去不留,這境不光只是外境,就是你在打妄想的時候,就是境來的時候不能留影,不可以把它存在心裡面在那裡看,看看它哪邊是假的,哪邊是虛妄的,你不用這樣看。你也不要覺得說這個是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覺察到了我自己在打妄想,這些一總觀空。

所以你不用去用他們那種方式去修行,那個正好是問題,越修問題越大。《圓覺經》上說的,雖然精進,但是增長無明,就是因為你不了達,什麼是圓覺真性,所以修行很重要。

什麼是菩提?什麼是本性?你要了解,了解之後,要知道人人本具,各各不無,從來沒有受任何的汙染,眼見色從來不受汙染,耳聞聲也不受汙染,就算你下地獄了,還是不受汙染。

再來,你知道妄想本空,五陰非有,你現前感受到妄想,覺受到五陰境界,只是虛妄和合而已,「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楞嚴經》講:「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就是你的本性,於性真常之中,「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沒有生死給你了;沒有迷悟,沒有迷給你破,沒有悟給你得,《心經》講的「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是真正的覺悟,這是菩提薩埵。所以《心經》教我們依般若波羅蜜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真正的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

佛傳這個心法給我們,我們要會用,碰到妄想你不要看著它,你不要有一個心安住在那裡,我看著它起、看著它滅,沒有必要看著它起滅,那你就以心照境了,心境相對,你這能觀之心,所觀的境界就破不了。

雖然經教上說有能觀之心,所觀的境界,但實際上只是名字而已,並不是真的有。這就像《始終心要》講的「說之次第。理非次第。」說起來好像有這麼一回事給你分析,就像你從精舍門口進來,你先看到這個柱子,再來往內看,依次第而坐,但是你實際上進來的時候,是不是一眼就可以看見,就是如此,修行的時候就是如此。所以教你「行起解絕」,不存知、不作解、不存甚解,那凡情自除,念佛亦復如是。

你念佛的時候,心裡就要安住佛號,這妄想千般你都不要管它,你只記得把佛號念好、念清楚。事情解不解決完全放下,自然業障消了,智慧就打開,很多事情迎刃而解,甚至業障消了,這事情自然就化解了。

如果你隨順你的想法,隨順你的貪瞋癡,隨順你個人的好樂,那只會被業力所繫縛,讓你更痛苦而已。所以,佛教我們消除煩惱、消業的方法,你要會用。

為什麼講「端坐念實相,眾罪若霜露,慧日能消除。」你的業障就好像霜露一樣,只要你有般若慧日,定然可以消除千百年的霜露,自然全冰成水;可是你迷惑顛倒了,全水成冰,凝結住了,障礙住了,不能流動,不能圓融。你的心本來圓融,如同水一樣,但是就被煩惱妄想給凍住了,凝結住了,不能任運而隨緣,任運而自在,所以才有生死流轉。

以上跟大家講怎麼修行,依祖師大德教的方式。你不要用現代人教你怎麼反觀,覺察自己、省察自己,冒充說這個叫做「禪」,或叫做「內觀」等等,說這個叫「原始佛法」,我們聽得都覺得很好笑。原始的佛法是《華嚴經》,不要隨便拿著世間的這種反省、內省的方法,就說你是原始佛教。原始的佛教不是你這樣子教的,大乘佛法更不是這樣教。真正原始佛法是《華嚴經》,《華嚴經》告訴你本自清淨,這就是眾生本來面目。釋迦牟尼佛講,一切眾生就有如來智慧德相,就是如此而已,希望大家要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