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利利他
悟顯法師 開示:
如何自利利他
今天來跟大家講一講,放生比較寬廣的意思。
一般在佛門裡面想到放生,以現在佛教都當一個活動來舉辦。這活動當中,要是大型的,幾十台遊覽車,大家聚集在一起,幾十輛卡車,一次到海邊去,或是到放生的一個地點,辦一個這樣的活動,這就是現在大家認知的放生。
實際上,放生不是只有辦活動而已,所謂「放者,放下;生者,就是起作用。」放下你的貪、瞋、癡,自然就生不貪、不瞋、不癡。所以平常生活的時候,你就可以放生,這放生就是修行。
譬如說一件事情你很生氣,看電視看到後來越看越氣,假戲真做了,要破口大罵,這時候就把你裡面的瞋恨心,你要造惡口的這一念心把它放下,自然就生出了功德;當你要起瞋恨的時候,把瞋恨放下就生慈悲心,這就是放生。
所以放生的意義,不光只是放救動物而已,令其得以生存,甚至你在生活上都是,到處都可以放生。從你自身的修行上開始做起,把你的煩惱放下,生出智慧;把無明放下,生出般若,都是放生的意義。不要想說佛門講放生,就變成是一個活動。當然放生的活動非常地好,現代人就會關注到,你要注意生態等等的,這我們是贊同的。因為所謂放生,你要把這個動物放掉,要讓牠可以生存,這也是符合佛教的戒律,不是亂放一通;亂放一通牠不能活,那你只做到「放」,沒做到「生」。你雖然把牠放了,牠可以免了下湯鍋、免了下油鍋,但是牠並沒有得到良好的一個生存環境,所以最後還是死掉了。
當然放生還是有它的功德,因為你給牠念了「大悲咒」,你給牠授了三皈依,萬一在正常的一個放救下,不小心死亡了,也能夠乘著「大悲神咒」的力量永不墮惡道,這是一般世間人,或是沒有學佛的人不懂的,他不知道我們佛門在放生還誦「大悲神咒」,就是讓這些畜生可以脫離惡道,所以佛門的放生有它的功德。
你平常在家的時候,看到這些昆蟲、螞蟻,你放牠們一條生路,也是放生;不要愛打蚊子,喜歡殺蟑螂、螞蟻等等的。你平常屋子裡的整潔,就要讓它乾淨;你的屋子不可以髒亂,你的房間不可以髒亂,你的個人衛生必須得注意,這都是放生的行為。
所以,放生不能只是舉辦一個團體的聚會或是一種活動,而是要你在平常生活當中,就要常行放救。你走路的時候,不要東看西看,要攝心,收攝回來注意你的腳步;在走路的時候,你要看到你的前方有沒有這些昆蟲,有沒有這些動物,這些蜎飛蠕動之類的,這都是慈悲放生的行為。你要是沒看到,心裡散亂,你一腳把牠踩死,那這就變成殺生了,雖然不是故意的,但是有過失。
我們講的放生,大家要知道,不是只有一種活動的形式,就在你舉手投足當中,這就是放生,都是慈悲心的展現,同時又能增長戒定慧。所以,你看你走路的時候,你收攝你的身心,不要亂看,不跟人家攀緣,你自己就可以注意到;除了不踩死這些畜生類,你自己的六根都收攝、都調伏了,同時勤修戒定慧,不光自利而且還利他。所以為什麼大乘菩薩在修行,自利跟利他是一樣的,就是如此,就是這麼修,這才叫放生,才叫修行。
你把散亂放下了,你生起來的就是戒定慧,而且這戒定慧是你本性具足的。放到無可放,知道自性本自具足一切萬法,所謂「何其自性。本自具足。」這就是生,生起了無作妙德,這都是放生。
所以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這都是用「放生」二字可以涵蓋;放者空寂,生者作用。這空寂─「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所以你看《般若經》講「般若無知。無所不知。」就是從放生你可以體會到,所以不能只想到放生是一種活動。
放生,你要運用在你的修行上,運用在你的生活上,不光慈悲愛護眾生,而且從這裡修本性具足的戒定慧,這放生才真正做到自利利他,你就得到放生的果報,什麼果報呢?無量壽。所謂放生得壽命,你救護眾生,你得無畏。你在放生的當中,除了放救眾生,這是外的;你自己心裡面生慈悲心,消除煩惱了,也是施無畏,也是得無所畏懼、得安穩樂,所以自利跟利他是一如的。
希望你們能夠這樣去做,修行要這樣修,不能只在事相上,在事相上那就是著相了,以為辦活動那個叫放生,實際上不是。不光只是辦活動叫放生,那叫放生的活動,包括你調伏你的煩惱,都是放生。所以為什麼說放生得長壽,在這個色身上你得長壽,在你的法身上得無量壽,因為你煩惱斷盡了,壽命自然無量,功德自然無量,這就是《華嚴經》講的:「諸藏純雜具德門。」修一行的時候,一切行皆入一行當中,而且一行等同都是一切行,當你修放生行的時候,一切行具是放生。這是《華嚴經》普賢菩薩修行的方式,大菩薩就是這麼修。凡夫他只在事相上,不了解義趣,只在身外做放救之行,不懂得身心俱捨,名為放生。雖然有功,但是不能夠圓滿,不能夠圓滿成佛。所以修行為什麼慢?不會用心,不知道真如佛性。你要會用了,確實與不會用的人日劫相倍。
為什麼叫「日劫相倍」?這話很文言,就是你修一天,超過人家修一劫,就是在於你會用心、你會修行,你不是只有在事相上做功夫。所以修行要怎麼修?從這裡你就可以知道佛法無邊,佛法真的確實非常地廣大,就是我們不了解,就是我們太著相了,所以非常地愚癡。實際上,一切功德只在目前,就看你轉不轉得過來。希望你們能夠如是用心、如是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