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力需從境上練
悟顯法師 開示:
我們常勸同修要懂得放下,祖師大德講「道力需從境上練,不是閒話說一場」,「放下」這兩個字,每個人都會說,但是當遇到事的時候,這兩個字全部忘光了,很難提得起來,總是把事情認為是實有的,心總是著相取境,所以在境界上迷惑,隨境流轉。
我們講的教你要「放下」這兩個字,你要知道這事情來,心裡不要留影,不要有這些罣礙、牽掛。你要知道你一有罣礙、一有牽掛,這心就亂了,不是「真心本性」會亂,而是迷失真心本性,所以妄心有「狂勞顛倒華相」,這虛妄的亂想,我們要把它看破,識得它空,你識得它空,自然你就不在意了,心裡也就沒有任何的牽掛。所以跟你說要放下、要精進,不是隨便說說,你自己在境界上,要提得起來用功。
眾生放下以後,因為無始虛妄習氣的關係,執著慣了,教你不要執著,你總是不能習慣,不知不覺心又攀緣了,所以煩惱不斷地重複、不斷地重複,這就叫做輪迴,這就叫做生死。煩惱生了,相續一段時間滅了,滅了以後又生了,生了以後又滅了,就是這樣生起滅去、生起滅去,所以你用功亦復如是,要長時熏修,要用心在道業上,不可以放逸。修行可以輕鬆,但不能放逸,《無量壽經》講「外若遲緩。內獨駛急。」外面看起來輕鬆和緩,內心在用功精進,這是修行人的樣子。
所以跟你說要放下,要看得破,而很多時候,你虛妄的習氣、煩惱好像被佛號、被經教暫時給伏住,暫時不現前,不一會兒,它又現前了,這都是習氣的緣故。所以你還是要提起來用功,還是要提起來精進,不可以隨著它去,你隨著它去,就是隨生死流轉;不隨著它去,久而久之,你用功純熟了,工夫夠了,對於這些煩惱習氣,你執著的妄念,自然就淡化。所以說煩惱任運脫落,自然就斷除,不必作意去斷,不必刻意去想你還有什麼煩惱沒斷,你不用去想,只要你用功精進,所謂「只要將猛,不怕賊強」,你心中的主帥能做得主,不怕煩惱賊強。所以要時時刻刻覺察,時時刻刻覺悟,不要不小心一不注意迷惑了,就這一念迷,把我們害得很慘,從無始來生死相續,都是因為迷失真心本性。所以現在在用功,你要能夠返本還源,要能夠時時刻刻覺照,時時刻刻提起工夫。
說放下就是提起,提起就放下;放下煩惱,正念就提起;提起正念,煩惱就放下。你不要覺得教你「放下」,你就覺得這是著空,墮在空裡面,這是你無始劫以來著「有」的業習太重太重了!所以現在教你,你一時會意不過來,總是往空裡坐,總是認為修行什麼都空,作空見、作空解,那是你心地對於「真如實際」不明白,所以一聽說要放下,一聽說要精進,要捨棄這世間輪迴,捨棄家親眷屬的恩愛,對於人事物的種種欲求,你心裡面不習慣,你就覺得無物可攀,沒有一樣東西讓你抓,所以就在這裡起顛倒想,甚至退菩提心,變成了只是虛應故事而已。來道場共修,只是應付應付,要真的說到痛切處,馬上就起煩惱,馬上就顛倒。由此可知,你對於佛法沒有真正透徹了解,縱然透徹了解了,你還是要用功精進,因為佛法不是「解悟」就可以了,佛門講的是要「證悟」,解悟尚且不算真正成就,何況你去尋枝摘葉,專記名相、專記名言,拿著一些世間的學歷文憑,那些都是生死這一邊的事情,不是真正解脫。
縱然證悟,證也有大小,如果未明心地,所證的是小果;明心見性所證的才是大果,所以即使在證悟上,也有大小、也有所差別,《無量義經》講的「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你對於佛法,如果你只學到小乘,那你得的就是小乘果;如果你學到大乘,你得的是大乘的果報,得的是大乘的果位,全在於你接觸了什麼法。所以對於佛法,要能徹頭徹尾了解,所謂「徹頭徹尾」,不是去背佛法的歷史,去尋枝摘葉。「徹頭」,頭是什麼?心念、念頭,念從何起;「徹尾」,念從何去?念頭怎麼生?滅了以後它又去哪裡?徹頭徹尾了解,這才叫了解佛法。
佛法是教人修行,教人家解脫煩惱,不是教歷史,也不是跟你講地理。有的人想說要了解佛法,就去看釋迦牟尼佛當時候是在印度的哪裡,是在現在什麼國家。這個不是啊,這只是知識,甚至變成知見,知見立知即無明本,實際上「法性遍在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三世悉在無有餘。亦無形相而可得。」這個是如來的法身,《華嚴經》講的「法性遍在一切處」,所以對於佛法,你要能夠從心念上去下手,從心地上去下手,知道這個「念」來無所來,去無所去,徹頭徹尾地了解佛法。
佛法是內學,跟你講看破、放下,說實話,這都還不算真究竟,實際上無物可看、無物可破,又有何人來捉持煩惱,又有什麼人來取證佛法;但說無人也不是真的斷滅,只是對治你有心而言。所以佛法的道理很深很廣,大家要用功精進,要能夠在修行上,在佛教的道理上深解義趣,要能夠發精進心,你才能夠做到我們講的所謂的看破、放下。祖師說的「不是閒話說一場」啊,你看破、放下要有道力,道力從哪來?就是你要用功,沒有用功沒有道力;你要用功,取決於你有道心,你有求道的心,你自然就會用功,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界,你都會用功,你不會放逸,不會想懈怠,你不會想向人炫耀你有多用功,你不貢高,你也不下劣,就是這麼平平常常的,《信心銘》講的「一種平懷,泯然自盡」,就是這麼平常的心,這樣用功下去,所謂平常心即是道,若有高下心,「高」就是貢高;「下」就是下劣、自卑,都不算是成道。所以教你要放下,你要從境界上去勘驗,不是閒話說一場,講一些沒有用的,或是只懂道理,這都不是真正的放下,希望你們大家能夠體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