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0日 星期五

問。上說真如離一切相。云何今說具足一切功德相。| 宗鏡錄 卷二- 7

 



宗鏡錄卷二  (精彩節錄)


宋慧日永明妙圓正修智覺禪師延壽集

敕建慧福寺賜紫臣僧超海 

敕賜遺光寺臣僧通理奉

敕建大慈觀音寺臣僧廣持 


問。上說真如離一切相。云何今說具足一切功德相。

答。雖實具有一切功德。然無差別相。彼一切法。皆同一味一真。離分別相。無二性故。以依業識等生滅相。而立彼一切差別之相。此云何立。以一切法。本來唯心。實無分別。以不覺故。分別心起。見有境界。名為無明。心性本淨。無明不起。即於真如。立大智慧光明義。若心生見境。則有不見之相。心性無見。則無不見。即於真如。立遍照法界義。若心有動。則非真了知。非本性清淨。非常樂我淨。非寂靜。是變異。不自在。由是具起過於恆沙虛妄雜染。以心性無動故。即立真實了知義。乃至過於恆沙清淨功德相義。若心有起。見有餘境可分別求。則於內法有所不足。以無邊功德。即一心自性。不見有餘法而可更求。是故滿足過於恆沙非一非異不可思議諸佛之法。無有斷絕。故說真如名如來藏。亦復名為如來法身。然此一心。非同凡夫妄認緣慮能推之心。決定執在色身之內。今遍十方世界。皆是妙明真心。如入法界品云。華藏世界海中。無問若山若河。大地虛空。草木叢林。塵毛等處。無不咸一真法界。具無邊德。故先德云。元亨利貞。乾之德也。始於一氣。常樂我淨。佛之德也。本乎一心。專一氣而致柔。修一心而成道。心也者。沖虛妙粹。炳煥靈明。無去無來。冥通三際。非中非外。朗徹十方。不滅不生。豈四山之可害。離性離相。奚五色之能盲。處生死流。驪珠獨耀於滄海。踞涅槃岸。桂輪孤朗於碧天。大矣哉。萬法資始也。萬法虛偽。緣會而生。生法本無。一切唯識。識如幻夢。但是一心。心寂而知。目之圓覺。彌滿清淨。中不容他。故德用無邊。皆同一性。性起為相。境智歷然。相得性融。身心廓爾。方之海印。越彼太虛。恢恢焉。晃晃焉。迥出思議之表也。又先德云。如來藏者。即一心之異名。何謂一心。謂真妄染淨。一切諸法無二之性。故名為一。此無二處。諸法中實。不同虛空。性自神解。故名為心。是以若於外別求。從他妄學者。猶如鑽冰覓火。壓沙出油。以冰沙非油火之正因。欲求濟用。徒勞功力。又若但修漸行。空住權乘則似畫無膠。如坏未鍛。以坏畫非堅牢之器。欲求究竟。無有是處。若能諦了自心。不妄外求者。如從木出火。從麻出油。不壞正因。速得成辦。又如畫得膠。如坏經火。堪成器用。事不唐捐。凡有施為。悉皆究竟。若未信入。取捨萬端。隨境生迷。為法所害。不觀空以遣累。但取空而廢善。不達有以興慈。但著有而起罪。皆為不了空有一心。致茲得失。若入宗鏡。才發心時。非唯行成。理即頓具。便同古佛。一際無差。如大涅槃經云。拘施那城有旃陀羅。名曰歡喜。佛記是人。由一發心。當於此界千佛數中。速成無上正真之道。法華玄義云。心法者。前所明法。豈得異心。但眾生法太廣。佛法太高。於初學為難。然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別者。但自觀己心則為易。涅槃經云。一切眾生。具足三定。上定者。謂佛性也。能觀心性。名為上定。上能兼下。即攝得眾生法也。華嚴經云。遊心法界如虛空。則知諸佛之境界。法界即中也。虛空即空也。心佛即假也。三種即佛境界也。是為觀心。仍具佛法。又遊心法界者。觀根塵相對。一念心起。於十界中。必屬一界。若屬一界。即具百界千法。於一念中。悉皆備足。此心幻師。於一日夜。常造種種眾生。種種五陰。種種國土。所謂地獄界。假實國土。乃至佛界。假實國土。行人當自選擇。何道可從。又如虛空者。觀心自生心。不須藉緣有心。心無生力。心無生力。緣亦無生。心緣各無。合云何有。合尚叵得。離則不生。尚無一生。況有百界千法耶。以心空故。從心所生。一切皆空。此空亦空。若空。非空。點空。設假。假亦非假。無假無空。畢竟清淨。豈止三觀萬行。乃至十方虛空。尚從心變。豈況空中所生物像。如首楞嚴經頌云。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所以華嚴疏云。空有二法。俱稱真之理。則有與空。皆性空也。鈔釋云。空有稱真之理者。此空是外空。若以理空對外空。外空離法。是斷滅空。理空即名為真空。若以外空亦心現。亦由對色滅色方顯。則此斷空從緣無性。即性空也。故十八空中明大者。謂十方空。即十方虛空。亦是性空矣。所以千聖付囑。難遇機緣。若對上根。豁然可驗。如寒山子詩云。自古多少聖。語路苦叮嚀。人根性不等。高下有利鈍。真佛不肯信。置功枉受困。不如心淨明。便是心王印。先德云。欲知法要。心是十二部經之根本入道要門。此心門者。三世之佛祖。唯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一乘法者。一心是。但守一心。即心真如門。一切諸法。無有欠少。一切法行。不出自心。唯心自知。更無別心。心無形色。無根無住。無生無滅。亦無覺觀可行。若有可觀行者。即是受想行識。非是本心。皆是有為功用。諸祖只是以心傳心。達者印可。更無別法。如華嚴經中文殊童子。化五百童子。發菩提心唯一人。善財童子。達本心原。遊一百一十城。問菩提萬行。所學三昧門。皆如幻化而無實體。故知從心所生。皆同幻化。但直了真心。自然真實。如唯識樞要云。依境教理行果。五唯識中。此論有義。但明境唯識。捨離心外取境。一切境不離心故。有義。但說教唯識。成論本教。釋彼說故。有義。但取理唯識。成立本教所說之理。分別唯識性相故。有義。但取行唯識。明五位修唯識行故。有義。但取果唯識。求大果故。安樂解脫身。大牟尼名法故。乃至今釋彼說。唯取教理。說依教理。成彼性相。性相即攝一切盡故。一切皆取。於理為勝。是知唯識之理。成佛正宗。但以理該羅。無法不是。故云萬法唯識。述宗鏡之正意。窮祖佛之本懷。唯以一法逗一機。更無別旨。故法華經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大涅槃經云。師子吼者。是決定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又云眾生亦爾。悉皆有心。凡有心者。悉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