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拜願開示14–4

 


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悟顯法師 開示

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降生南閻浮提,說法四十九年,教導我們學佛要了生脫死,就是從心性下手。佛法講的是內學,什麼叫「內學」?就是叫你轉心,心若能轉則同如來。

如果你的心轉過來了,所有的煩惱都能轉變,你的言行才是真正與道相應,這道就是真如實相;如果只是在事相上做功夫,在皮表上做活計的話,就像第六天的魔王波旬一樣,也能示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但是心底到底是個妖魔鬼怪,雖然表面是三十二相、是八十種好,但是他不明心性,終究不能成佛。

佛法修學亦復如是,一定是先明心,對於心性實相之理要先能夠徹底了達,從此悟後起修,所修的與理相應,所以叫「行能證解」,以行來證明你所解的完全正確,所以修行要轉心,要與心性相應。

佛法修學的大根大本在於真如實相,你對於真心本性能夠了解,那所有的法都通達,通達不是記問之學,通達諸法是你對諸法能放下,能識得它緣起性空,所以稱之為通達。從此萬緣放下,不再執著,身心寂滅得大饒益或大自在,這就是佛法給眾生的真實利益。

我們修行要從心性上下手,不然《華嚴經》說的「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我們佛門的早課,祖師大德總是教人總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甚至佛在經上為我們開示,對心性明了的,你才能稱之為出家人。反觀末法,你對於真如實相不了解,對於心性不懂得,你解悟尚且沒有,更不用談證悟,那你不能算是一個出家人,你受人供養,你應當感到慚愧,因為你不是真正的修行人,你沒有依照佛陀的教誨,所以祖師大德諸佛如來的標準,告訴我們什麼樣是出家人,就是對於心性能夠明了。

所以從上古德,「從上」就是從以前到現在,這些祖師大德都是以心傳心,即使是淨土宗也不例外,淨宗講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講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觀經》說的「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叫你觀身實相,觀佛亦然,統統都是指著明心見性這一條路。所以學佛念佛如果不見性,你做什麼事情都是外道,五戒十善是外道法,為什麼呢?因為你不見性,不管五戒十善是外道法、因果等法,乃至總總的八萬四千觀門,統統都是外道,只為你沒有見性的緣故,所以修行六波羅蜜,以般若為導,般若就是真如自性本具的智慧,能夠照破無明、照破煩惱,以此作為前導,然後再來談其他的五度,再來談其他的萬行。

修行很重要的就是祖師大德講的「以心為本」,淨宗祖師也跟我們講「一切法門,明心為要;一切行門,淨心為要。」明心跟淨心這兩要,都無外乎能念佛,你能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佛者就是眾生的本性,不假外求,不是西方真的有佛,也不是東方真的有佛,那個都是報化,是報身是化身,所謂「報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所以只教人見自本心而已,這是佛法修行的基礎。

歷代祖師諸佛如來,東土西土的祖師都是這麼傳的,而傳到現在佛教變質了!變成只在做五戒十善,那你跟這些外道又有什麼兩樣。外道不明心性,二乘也不明心性,都是妄修善法、妄造惡業、妄受輪迴,妄想有涅槃可證,妄想有菩提可得,都是於無取證中,強立取證之境;向無解脫中強做繫縛,求個解脫也不對。所以佛法就是這麼殊勝,這就是大乘,你要能夠懂,大乘是從真如自性下手的,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心性是根本,你念佛就是觀佛身,就是與真心本性相應,所以淨土法門,是從哪裡轉呢?從心地上轉,心若轉了,一切境界皆轉,所以說「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菩薩欲淨其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這是《淨明經》上說的。所以整個佛教裡面,講的就是要眾生悟入佛之知見,你有佛知佛見,這才是學佛最基本的開示,始從因地終至涅槃,不離佛知佛見。

同修們要能夠知道,佛法修學怎麼來下手很重要,你不能只在事相上做功夫,持戒、念佛只都在事相上做功夫,不明心地,以為自己有做好了,實際上戒體忘失了,忘失戒體就是《華嚴經》講的「忘失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眾生的本來面目,就是本源自性,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皆名魔業,都是輪迴業,所以這個道理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念佛也是一樣,如果念佛你不明心地,不知道彌陀即是自性,自性即是彌陀,所念之佛無有不離你當下這一念,能念之心當體即佛,能所不二能所消融,你如果不了達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層道理,縱然你一天稱名百萬聲也就是個外道漢,一樣是外道,所以念佛要明心性,不能只在數量上計較,縱然你帶業往生也沒有見性,所以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其他的這些法門統統都是外道法,這是達摩大師告訴我們的。

所以修行很重要,要明心地,明心地自然理事完全圓通,你不會執理廢事、執事廢理。實際上,會執事廢理的、會執理廢事的,都是對於心性不清不楚,才會有這樣的問題存在。我今天再跟你們講得非常清楚,希望你們能夠領會,事相上的用功是讓你見性,不是漫無目的沒有宗旨地用功下去。所以你要除斷煩惱,就像你要抓賊一樣,你要知道賊在哪裡,那一般人不可能抓賊,就是找到煩惱以後,了知煩惱空性,你就能夠圓成佛道,所謂你要斷煩惱,你要知道什麼是煩惱;你要證菩提,你要知道什麼是菩提,這兩個非常地重要,你要是能夠明白,那你算是智慧打開了,這也是《楞嚴經》要傳達給我們的。

佛法要以心性作為基礎,不要只在事相上打轉,你事相上修到後來你就變成外道,修到後來到處碰壁、到處撞牆,為什麼呢?因為你會覺得煩惱越來越多,真的是所謂煩惱無盡,為什麼?因為你抓不到根本,抓不到修行的基礎在哪裡。所以修行,你要從心性下手,這心性不是另外一個東西,不是離開你現前這妄心之外,還有另外一物叫做真心、叫做本性,就像你作夢一樣,沒有離開你的夢境而有清醒的心。

真如本性在哪裡呢?所謂全妄即真,那你要怎麼見到它呢?只要識得這個虛妄的當下,本自空寂、本來寂滅,業性本空,六塵非有,心不隨境轉、不隨念走,等到習氣消盡的時候,自然能夠見道,見道以後能夠任取、能夠保任,先保而後任,最後把根本的這些習氣、業習種子給斷掉,自然圓成佛道。所以修行要知道,大乘有大乘的階漸,有大乘的次第,不要自己打妄想,自己亂按次第,這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