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5日 星期六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下冊-2)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下冊)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賢首宗......

第一傳。得智儼。

初祖杜順以下「第一」位「傳」人,就是二祖「智儼」。
智儼和尚別號雲華,當時住在終南山至相寺,所以又尊稱他為至相尊者。
智儼和尚親近杜順初祖,學習華嚴,窮盡了華嚴奧旨。

作搜玄。記十卷。

後來又遇到了異人,囑咐他,《華嚴經》十地品中的六相義值得留心。於是隨文入觀,不久豁然貫通。乃提筆,「作」《華嚴經》「搜玄記十卷」。《搜玄記》完整的名字,叫《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搜玄分齊通智方軌》,簡單稱為《搜玄記》,實際上是疏解《華嚴經》的。又作有《十玄門》、《五十要問答》、《華嚴經孔目章》等。大振華嚴宗風,名遍寰中。大師於總章元年告訴門人,吾將暫往淨方也。不逾一月,說法而逝,世壽七十二矣。
後人讚歎:
帝心適子 賢首真師 華嚴奧旨 盡皆了知
靜觀禪定 非聾非癡 覷破法界 粉碎太虛

第二傳。是賢首。探玄記。世希有。

杜祖的「第二」代「傳」人,「是」三祖「賢首」國師。
「賢首」是唐朝高宗皇帝的賜號,他的法諱叫「法藏」,中宗皇帝又賜號「國一」和尚。他的祖先是康居國人,曾祖曾當康居國的宰相。祖父時遷移至長安,因此以康為姓。唐太宗賜贈其父為左侍中(侍帝左右,掌乘輿服物)的官銜,十六歲的時候,曾到佛陀舍利塔(岐州法門寺)前,燃一指供佛,發願契悟佛乘。

十七歲,到(終南山)求法,勤讀方等一類的經典。這個時候,二祖智儼大師正好在雲華寺講述《華嚴經》,法藏大師在夜晚忽見神光照耀庭宇,驚歎此處定有殊特之人正在弘揚佛法。

第二天,便去雲華寺一探究竟。於是,便向智儼和尚請益,往返答問之間,為智儼大師所讚賞,從此列為門徒,前後數年,深體華嚴的妙旨。

法藏大師他親近至相尊者的時候,已經二十六歲了。尚未出家,智儼大師在圓寂前付囑弟子道成法師、薄塵法師,謂法藏將來要紹隆遺法,希望能在合乎國家制度,因緣具足下為他剃度出家。

高宗咸亨元年(六七),法藏大師二十八歲,榮國夫人(楊氏)逝世,則天武后為她廣植福田、度僧,並將住宅改作太原寺。於是道成、薄塵二師等京城耆德連狀推舉法藏大師,度他為僧,得到許可,並令其隸屬太原寺。

高宗上元元年(六七四),下詔敕令京城十大德,為法藏大師授具足戒,並賜號賢首,故一般稱其為賢首大師。

武后天授二年(六九),于闐沙門提雲般若在魏國東太原寺譯經,法藏大師也參與譯場,並為提雲般若所譯的《大乘法界無差別論》作疏。

武后證聖元年(六九五),于闐沙門實叉難陀在洛陽大遍空寺,重譯《華嚴經》,法藏大師奉詔擔任筆授。新譯的《華嚴經》,雖增加了〈如來現相〉、〈普賢三昧〉、〈華嚴世界〉、〈十定〉等品,卻漏了當年地婆訶羅所補譯的經文,於是法藏大師將經文補上,此即所謂的《八十華嚴》,或《新譯華嚴》。此外,法藏大師也參與了《文殊授記經》、《金光明最勝王經》、《無垢淨光陀羅尼經》、《大寶積經》等經的翻譯。總之,大師對於當時的譯經,特別是《華嚴經》的翻譯,有極大的貢獻。

除此之外賢首大師還是一位神僧。

如:武后天授二年(六九一),曾州的牧宰迎請法藏大師講經。在法會中,有外道不信佛法,還口出惡言,忽然外道的身體和臉上冒出疱疹,眉毛和鬍鬚全部爛脫,外道乃急急忙忙來到大師之座前,懇求懺悔。大師言:「這只是華(花)報而已,果報尚在後面,應當禮敬佛、法、僧,虔誦《華嚴經》百遍,罪業便可消除!」外道依教讀誦,尚未讀到一半,即恢復從前的相貌。

神功元年(六九七),契丹抗命,武后派軍前往討伐逆賊,又特詔請法藏大師依經咒法來遏止敵方的肆虐。

並建立十一面觀音壇場,誦經持咒。

才經數日,前方的將士紛紛聽到天鼓的聲音,而賊兵看見觀音從空而降,不久賊人兵敗逃散。

武后聖曆元年(六九八),大師在佛授記寺講經,當說到華藏世界海震動的地方,突然講堂和寺宇震動,道俗數千人,歎未曾有。

又師曾為武后講《八十華嚴》,講到天帝網義十重玄門、海印三昧門、六相和合義門、普眼境界門等。武后驟聽之下,茫然不解。師於是指大殿一角的金獅子作譬喻,講到「一一毛處。各有金獅子。一一毛處獅子。同時頓入一毛中。一一毛中。皆有無邊獅子。……如是重重無盡。猶如天帝網珠。」,武后於是豁然領悟。

於是,大師寫了〈金獅子章一文。

大師又為不了解「剎海涉入重重無盡義」的學人,拿十面鏡子,安排在八方(四方四角),又在上下各安排一面,相去一丈餘,面面相對,中間安置一尊佛像,然後燃燒一支火炬照著佛像,令互影交光,使學人更容易了解「剎海涉入重重無盡」的法義。

中宗神龍二年(七六),仲夏缺雨,人民受到旱苦,於是中宗敕令師等百位法師於薦福寺,依法祈雨,將近七天,突然大雨滂沱。

唐中宗禮大師為菩薩戒師,賜號「國一」。人稱國一法師
唐玄宗先天元年十一月十四日(七一二),大師預知時至,辭別大眾,便於西京大薦福寺圓寂,世壽七十,僧臘四十三。
大師貴為「五帝門師」受到高宗、天后、中宗、睿宗、玄宗皇帝的尊崇,講《華嚴經》三十餘遍,翻譯經、論,無不參與,大興華嚴宗。

於《華嚴經》、《楞伽經》、《密嚴經》、《梵網經》、《大乘起信論》、《心經》。諸經論皆著有義疏。

大師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有《華嚴探玄記》、《五教章》、《十二門論宗致義記》、《大乘起信論義記》、《華嚴經傳記》、……等。門下弟子眾多。

後人讚歎:
來必有因 燃指立誓 遊毗盧海 窮法界致
口門放光 神京震地 偉哉吾師 垂範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