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4日 星期五

保證往生的關鍵  │拜願開示16–1

 




修行解脫之道─拜願開示(十六)


保證往生的關鍵

悟顯法師 開示:

近代淨土宗的大德夏蓮居老居士,為我們開示到:「學淨土,一定要懂得它修行的方法以及次第。」那麼淨土宗的綱要,我們也要了解他講的:「理明、信深、願切、行專,功純、業淨、妄銷、真顯。」頭一句是因,後面這一句是果。修行淨土最重要的理要明,什麼理?理就是道理。淨土宗的道理你要能夠明白,知道眾生與佛同一體性,知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在這當中沒有任何間隔、沒有任何的塵勞,我們眾生的心本自清淨,本來就未曾受染汙,只是現在迷失本性而已,如果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這就是佛法最根本的道理。所以這個「理」是一切宗派的依止,因此叫「依法不依人」。法就是法性,四依法很重要,依法不依人,法就是理性,就是法性,所以理要明,這是第一個。

再來才談信、願、行,理明了以後,你信才信得深,才能做到「信深」,才能深信不疑,深信我們念佛絕對可以斷除煩惱,絕對可以了生脫死,絕對可以圓成佛道,為什麼呢?因為你前面已經懂得實相的道理,再來跟你講淨土,你就能夠信得深入,而且不會被動搖,不會被外道、被世間法所迷惑,所以這叫「信深」。

信深以後,你就會想要返本還源,所謂「復本心源,究竟清淨」,你就會「願切」,你就有這個切願想要修行,想要念佛,想要成佛,這就是第三步,你的願才發得出來,才切合於實際。世間人的願,你們的願望、生日的願望,那都是虛幻的。你小時候的願望,跟你長大的願望不一樣;那個願不切實際,甚至這些願望可能給你帶來痛苦,你會墮在八苦當中,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心裡動亂煩躁,被境所轉,這就是五陰熾盛苦,所以,世間人的願不切實際。

我們求生淨土的願,求無上佛果的願,就跟真如實際相應,相應以後,這個願是可以達到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佛性,都能成佛,這是因,現在你藉由佛法熏習的緣,因緣成熟了,功夫到家,那自然就成佛了。所以對於道理能明,能夠深信,你就能夠發起切願的心。有切願以後,你行才會專,才不會夾雜,才不會今天念念佛,明天又改去學其他的法門;甚至有的退轉了,跑去學其他的宗教;甚至有的不學了,每天渾渾噩噩地這樣過日子。有些人說他退休以後要用功,但是實際上,大部分退休的人都沒有辦法用功,因為他忙亂太久,一退下來,心無所依,所以就想要攀緣,看看有沒有孫子可以帶,有沒有其他的世間事可以做,沒有辦法做到真正的用功念佛,所以行不能專。我們推回去看,就是他對於實相之理不明,沒有發深信,沒有發起大乘的善信,也沒有大乘的願力,所以他的行不能專。

那麼「理明、信深、願切、行專」,這是修行淨土宗很重要的一個順序,特別是對於理一定要明,所以要聽經,要看經教,要看祖師大德的開示。你不要嫌煩、不要嫌多,一個字一個字地看,一個字一個字地念,念得一句,那就一句的功德,你就消得一分的業障,你就開啟一分的智慧,所以這個理一定要明,就是實相之理。那麼這個因做到了,建立好了,後面的「功純、業淨、妄銷、真顯。」這是果報。功夫純熟,你業障就消了,業就自然清淨;業清淨了,從前所有的迷惑,認為這個色身是我,認為有我所對的人、法,這塵沙煩惱,甚至根本無明,這些都是惑業。從惑發業,感召苦報,這惑、業、苦如惡叉聚,這一生同時三個都會出現,只要一起惑,馬上就感召業,感召苦。只要你功夫純熟,你底子也就是基本功練得好,在修行上,你後面的果報,自然就得到「功純、業淨、妄銷、真顯。」妄就是剛才講的惑業,惑業一銷,真性自然就顯現,這就是我們淨土宗講的因果,深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淨土宗講的因果,不是世間善惡因果,當然涵蓋著世間的善惡,但是它比世間認知的這種善惡更為超脫、更為超然。所以,夏蓮居老居士跟我們講的這一段開示,大家要能夠熟記,這是修淨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包括你的基礎,包括你用功的一個心態、行法都在裡面。所以今天提出來,讓聽過的人複習,讓沒聽過的人也能夠從這個根本開始學起。

我們常講,修行的根本就是從真心本性下手,從實相的道理先明白。近代的這些大德,甚至古代的這些大德都是這麼說的。其實修淨土也是一樣,所以淨土宗不是那種不講道理的,或是給這些不識字的人學的。它有它的大道理,只是這個道理深廣,沒有佛力加持,你聽不懂;沒有佛力加持,講的人也不會講。所以今天你有幸得聞淨土法門,你應當慶幸,應當生歡喜心,要發心來修行,發心來學佛,把這世間的萬緣全部都放下。世間是虛妄的,你不要執著,如夢幻泡影,一切都是假的,做得再好的夢,終歸是一場夢,並不是真實的。所以你要看破這個世間,你要放下這個世間。實際上並不是真有世間給你放下,只是你的妄心熄滅而已,所謂「但除其病,不除其法,深入緣起,斷諸邪見。」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