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下冊-3)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下冊)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賢首宗......

再來講到華嚴宗第四祖了。

清涼疏。釋新經。

「清涼疏」是華嚴四祖為《華嚴經》作的註解。
因這本《華嚴經》是新翻譯的,所以說「釋新經」。

並作鈔。博而精。

清涼國師為其註疏作鈔,作為解釋,稱為《華嚴經疏鈔》,內容廣博且涵蓋《華嚴經》的精華。

以下介紹華嚴宗第四祖:

華嚴四祖諱澄觀。字大休,俗姓夏侯氏,他是越州會稽人也,號清涼國師、華嚴菩薩、華嚴疏主。

生於玄宗開元二十六年,出生之時,光明滿室,照耀鄰里。師身長九尺四寸,雙手過膝,有四十齒,聲如洪鐘。能一目七行,過目不忘,日記萬言。

兒時嬉戲,常聚沙建塔。九歲時,禮本州寶林寺,體真禪德為師,一年之內,解通大乘三藏教典。

天寶七年,師十一歲,出家圓頂,著出家服,講《般若》、《涅槃》、《法華》、《淨名》、《圓覺》等十四部經。《大乘起信論》、《寶性論》、《瑜伽師地論》、《唯識論》、《俱舍論》、《中論》、《百論》、《因明論》等九論。
肅宗至德二年,受具戒於曇一大師門下,嚴持戒律,為大眾,講演律藏。

又禮常照禪師,受菩薩戒。發十誓以自勵:「一、體不損沙門之表。二、心不違如來之制。三、坐不背法界之經。四、性不染情愛之境。五、足不履尼寺之塵。六、脅不觸居士之榻。七、目不視非儀之彩。八、舌不味過午之餚。九、手不釋圓明之珠。十、宿不離衣缽之側。」

清涼大師於大華嚴寺,住錫十年。大曆十一年,遊五臺山、峨嵋山,後返居五臺山大華嚴寺,專修方等懺法。

常講華嚴宗旨於大華嚴寺、崇福寺,名震京國,聲達帝聽。
因思五地聖人,身棲佛境,心證真如,尚起後得智、學世間解。由是博覽六藝,圖史,九流異學、華夏訓詁、竺乾梵字、四圍五明、聖教世典等書。

德宗聖誕,請師入殿,為其演說華嚴宗旨,帝朗然覺悟,謂「以妙法清涼朕心」,遂賜號「清涼國師」。這就是後人尊他為清涼國師的由來。

大師宣講華嚴大經,前後五十遍,無遮大會,一十五設,凡著述現流傳者,總四百餘卷。

弟子為人師者三十有八。唯東京僧睿大師,圭峰宗密大師,獨得其奧。

師身歷九朝,先後為七帝講經,弟子有宗密、僧叡、法印、寂光等大師,其他得法者凡百餘人。

著作頗多,有《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六十卷、《隨疏演義鈔》九十卷、《華嚴經綱要》三卷、《五蘊觀》、《三聖圓融觀門》等三十多種,這些都是學習華嚴宗的重要註解,想要學華嚴應該向古來華嚴宗祖師直接學習。

於開成三年,三月六日,召上足三教首座寶印大師等。

囑曰。吾聞偶運無功。先聖悼嘆。復質無行。古人恥之。無昭穆動靜。無綸緒往復。勿穿鑿異端。勿順非辨偽。勿迷陷邪心。勿固牢鬥諍。大明不能破長夜之昏。慈母不能保身後之子。當取信於佛。無取信於人。真界玄微。非言說所顯。要以深心體解。朗然現前。對境無心。逢緣不動。則不孤我矣。
話說完,趺坐而逝,世壽一二,僧臘八十三,師言論清雅。動止作則。學贍九流。盡形一食。不蓄餘長。

唐文宗以祖聖崇仰。特罷朝三日。大臣全部換上白色衣服以表示哀悼。經二十一天,顏光益潤,端身凜嶽,其月二十七日。葬於終南山石室。

一年後有梵僧說自己於蔥嶺見二使者,從空飛過,遂念咒止而問之。答曰。我是北印度文殊堂的神。來中國取華嚴菩薩大牙。歸國供養。

皇帝下旨啟塔驗之。果失一牙。只剩三十九顆牙齒存在,璨然如霜。面貌如生,遂闍維,得舍利數千粒,明光瑩潤,舌如紅蓮火不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