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心賦卷第一
宋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覺王同稟。
楞伽經。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又經頌云。如世有良醫。以妙藥救病。諸佛亦如是。為物說唯心。問。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既稱心賦。便是標宗。何假廣用文言。仍繁註解。且凡論宗旨。唯逗頓機。如日出照高山。駛馬見鞭影。所以丹霞和尚云。相逢不擎出。舉意便知有。首楞嚴經云。圓明了知。不因心念。揚眉動目。早是周遮。如先德頌云。便是猶倍句。動目即差違。若問曹溪旨。不更待揚眉。答。今為樂佛乘人。實未薦者。假以詞句。助顯真心。雖掛文言。妙旨斯在。俯收中下。盡罩群機。但任當人。各資己利。百川雖潤。何妨大海廣含。五嶽自高。不礙太陽普照。根機莫等。樂欲匪同。於四門入處雖殊。在一真見時無別。如獲鳥者羅之一目。不可以一目為羅。治國者功在一人。不可以一人為國。如內德論云。夫一水無以和羹。一木無以建室。一衣不稱眾體。一藥不療殊疾。一彩無以為文繡。一聲無以諧琴瑟。一言無以勸眾善。一戒無以防多失。何得怪漸頓之異。令法門之專一。故云。如為一人。眾多亦然。如為眾多。一人亦然。豈同劣解凡情。而生局見。我此無礙廣大法門。如虛空非相。不拒諸相發揮。似法性無身。匪礙諸身頓現。所以藏法師云。自有眾生。尋教得真。會理無礙。常觀理而不礙持教。恆誦習而不礙觀空。則理教俱融。合成一觀。方為究竟博通耳。斯乃教觀一如。詮旨同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