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 星期六

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煩心事來的時候怎麼辦(印光大師文鈔選錄講解)

 

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農曆九月十九


稽首觀音大悲主 願力洪深相好身 

千臂莊嚴普護持 千眼光明遍觀照 

真實語中宣密語 無為心內起悲心 

速令滿足諸希求 永使滅除諸罪業 

龍天聖眾同慈護 百千三昧頓熏修 

受持身是光明幢 受持心是神通藏 

洗滌塵勞願濟海 超證菩提方便門 

我今稱誦誓皈依 所願從心悉圓滿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得戒定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登涅槃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會無為舍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湯 火湯自枯竭 

我若向地獄 地獄自消滅 

我若向餓鬼 餓鬼自飽滿 

我若向修羅 惡心自調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煩心事來的時候怎麼辦(印光大師文鈔選錄講解)


悟顯法師 開示





有些人常常被世間事物所糾纏,沒有辦法轉心。今天我們就來看一段印光大師特別針對現代人,他俗務糾纏的時候,就是被世間事給煩亂,煩到心煩意亂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用功來修行,這對我們是很重要的。

 

所言俗務糾纏,無法擺脫者。正當糾纏時,但能不隨所轉,則即糾纏便是擺脫。

 

怎麼樣擺脫俗務的纏縛?因為世間人事情很多,一下公司的事情、一下家裡的事情、一下自己的事情、親戚朋友的事情、兒女的事情,總是俗務一大堆,要怎麼樣來擺脫俗務糾纏?印光大師教我們這樣用心,在糾纏的時候不要被它轉,什麼叫不要被它轉?來一樣你就在意一樣、來一樣你就在意一樣,你就被它轉了。

 

要知道這個事情,你用心要如同鏡子一樣,平常就要念佛做功夫,真的事情來的時候,你才能不隨它轉。要知道一切法如夢幻泡影,你在做事情,你用心就要如同明鏡一樣,胡來胡現,漢來漢現,如空谷迴響,「空谷」,你對著山谷裡面喊,它就會有聲音迴響給你,事情來,該是怎麼反應的就是怎麼作用。所以他說你能不隨所轉,不隨所轉,你心裡如果掉到境界裡面,那就被它轉了,擔心了,放不下了,所謂關心則亂,世俗人也都知道,你一旦心亂,就被它轉了。所以印光大師教,他說:「但能不隨所轉」,這個就是「即糾纏便是擺脫」。

那麼看下面:

 

如鏡照像,像來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義,縱令屏除俗務,一無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糾纏堅固,不能灑脫。

 

他舉了一個譬喻叫「如鏡照像」,鏡子照外來的現像一樣,像來,鏡子不會去分別這個人長得比較好看、不好看,所以說像來不拒,那像去,境去不留,這像去,你心裡不要留有煩惱,不要在那裡在意罣礙,一切隨緣,這樣就可以了。這個就是看得破放得下,提得起道力,這個就是用心。為什麼?你心裡面知道一切法是虛妄的,連這個色身都是虛妄的,人最執著這個色身,色身都會變壞散滅,你不要在這當中生煩惱,要在這當中生精進力、生道心,要用功修行,老實念佛,扎扎實實地知道說,我自己是一個學佛人,我不應該起煩惱。

 

我們是修行人,在這個時候應該要提起佛法的觀照,提起佛法的覺悟,要知道這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在生活上,你就應該這樣用功修行,平常你就多念佛、多聽經,你對這個世間慢慢就看得開、看得淡。從前罣礙兒女,現在慢慢不罣礙;從前在意這些得失的事情,也都慢慢地放下,這就是功夫在增進,所以說「像來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義」,如果你不知道這個道理,「縱令屏除俗務」,你縱然是什麼俗務都沒有,什麼事都沒有,你還是在那裡打妄想,糾纏堅固,你還是著相不能灑脫,所以說「仍然皆散妄心,糾纏堅固,不能灑脫。」沒有辦法得到解脫,所以不在於有事沒事,在於你心有沒有放下,心如果沒有放下,你縱然再沒有事情,還是著相;心有放下,心裡不執著、不罣礙,任你再多的人事、再多的俗務,還是不受影響,這就是功夫。

 

當然這種功夫剛開始不會馬上達到,可是隨著你念佛用功,我們講功力持續上升的時候,越來越好的時候,你就會慢慢放得下。比如說一個人貪錢,從前他就很貪錢,非常地貪,學佛以後慢慢懂得布施,懂得不在意,不要再跟人家計較,懂得為佛教、為眾生來發心、來護持正法,或是說來付出給這個世界,付出給這個社會,做一些公益的事情,慢慢就放下了,所以說布施能對治慳貪,我們講貪錢就好。

 

但是你如果越學佛越慳貪,越覺得錢財是不可少的東西,越覺得錢財是很重要的東西,然後越來越堅固,越來越執著,越來越跟人家計較,計較到喝豆漿,有些俗人他吃蛋,他先放蛋,還是先喝豆漿再放蛋,在那裡計較這些小東西,他還計較得失,越來越慳貪堅固,那你就是心隨境轉,沒有放下。所以學佛,你可以看看你從前在意的,你放不放得下,你不在意的當然就不在意了,不在意就沒有所謂放下的問題,你本來就不在意,在意的事情你能不能放得下,如果不能,反而越來越堅固、越來越執著,這個就是沒有功夫。所以說「事來不拒」,「事去」事情去了,心裡沒有罣礙,這才是真功夫。

 

所以你能夠這樣子心地清淨,這才是真正的用功,才是真正的解脫,不然縱然你住在深山裡面,身在關房裡面,「身在關中心在外,千年不出也枉然」,這憨山大師講的,閉關容易,但是真的心放下了嗎?閉關是為了放下俗務,你如果在關中,「身在關中心在外」,還在想著我出關以後要幹什麼要幹什麼,在那邊打妄想,大家念佛,佛七的時候常常有這個問題,還在想著第一天來心很煩亂,第二、第三天的時候開始安靜了,到第五天他就已經煩躁,為什麼?因為他在想著我兩天後,我解七的時候出去要幹些什麼,就開始打妄想,這就是「身在關中心在外,千年不出也枉然」,你即使閉關千年也沒有用,所以印光大師講的沒有錯,縱然你是什麼事都沒有,仍然是妄心在那裡糾纏堅固,不能解脫,沒有辦法灑脫。

再看下面:

 

學道之人,必須素位而行,盡己之分。如是則終日俗務糾纏,終日逍遙物外。所謂一心無住,萬境俱閒,六塵不惡,還同正覺者,此之謂也。

 

這是他給一個居士寫的開示,所以他說學道人,我們學佛人要素位而行,你現在幹什麼,你心裡面就要安住你現在做的,專心在這件事情上,但是不能執著,不要一下做這個事情,想著別的事情,叫你素位而行,你現在在幹什麼,你就隨這個因緣,你現在做這個事情,做了,但是心裡不要執著,要盡己之分,該怎麼做怎麼做,把它做好,什麼叫「做好」?就是按照該有的既定標準,世間俗務的標準把它做好,但是不要去生煩惱障,因為你一生煩惱障,即使世間你做得再好,你還是在煩惱裡面,一樣不能解脫,如是你能這樣用心,能這樣放下,終日俗務糾纏,終日逍遙物外。

 

所以你看看我們中國有很多以前的皇帝,也是學佛的,他也是終日俗務糾纏,而且都是國家大事,日理萬機,有的是宰輔大臣,你看我們講的唐朝宰相裴休,人家也是邊治理朝政,邊這樣子用功學佛,還常親近高僧大德,這都是一些比較代表性的人物。你看像雍正皇帝就是這樣子,這些人都是很忙的,終日俗務糾纏,終日逍遙物外,就是心不隨境轉,就逍遙物外,所謂「一心無住,萬境俱閒」,心不隨境轉,當然就一心無住,無住就是一心,所謂無住生心,生的是什麼心?心就不動亂,就是「因無所住,而生其心」。

 

那麼「萬境俱閒」,萬境,所謂「雲在青山水在瓶」,雲還是在山頂上,水在瓶子當中,山自高,水自流,心境如如,所以叫「萬境俱閒」,這心不隨境轉,這個就是一心。

 

「六塵不惡」,你不要隨著六塵而起好惡,在這裡執著分別,「還同正覺」,你就是住正覺位,所以叫還同正覺。什麼叫「還同」?這就是你的本覺,正覺即是眾生本覺,這本覺的理性,就是我們的正覺之心,所以說還同正覺,眾生本來的佛性,我們眾生本來的面目,這就是教我們怎麼來修行。因為很多人不會修行,學了佛不會修行,在那裡罣礙,在那裡生煩惱,碰到事情不會念佛,不會想著佛經,他在想著我世間法要怎麼弄,就是掉到世間法裡面起煩惱,沒有智慧,智慧力不夠,這時候你還達不到這樣的境界,你就要去拜懺,然後念阿彌陀佛,求佛菩薩加持,沒有佛菩薩加持,你常常轉不出來,你要跟佛菩薩講弟子愚昧,常常心隨境轉,求佛菩薩加持,讓弟子能夠開點智慧,不要心隨境轉,常常在那裡生煩惱,這樣弟子修行沒有功夫,也非常苦惱。我相信佛菩薩應該感受得到你的虔誠,他會讓你得遇正法,讓你能夠從煩惱當中解脫出來,這個就是遇上俗務糾纏的時候,這世間事情來煩亂的時候,你就要這樣用心,這樣用功。

 

我們講從最基本的禮懺,到我們一般比較進階的修行觀門,我都在這裡面講到了,希望大家能夠把印光大師的話聽進去,不要以為印光大師只會念阿彌陀佛,印光大師不光會念阿彌陀佛,還會真修行。印光大師是一個淨土宗學人好的樣子,他不是在搞世間法的,印光大師有印過《了凡四訓》印過一些東西,你就以為印光大師都在搞世間法,那你就毀謗祖師了!這樣子不好的。

 

希望大家看看印光大師到底在修什麼,怎麼修,他怎麼教人家修行,我們就這樣子來做,其實佛佛道同,祖師大德教的東西,都是教人解脫煩惱的,絕對不會教你變成一個世間人,教你變成一個世間人那個是魔說,那個是世間人在說世間話,所以世間人看祖師,祖師也被他看成世間人;世間人看佛法,佛法也給他看成世間法。

 

所以說圓人說法無法不圓,一個學佛人看佛經,解釋佛經,他是有開圓解的,有圓融見解的,圓融知見的,他看什麼佛經,他都能夠圓滿地理解,圓滿地為人家解說。但是一個世間俗心,俗人的心在看佛經,他就變成世間法,那是眾生的問題,不是佛經的問題,也不是祖師大德的問題。所以這就是祖師教我們怎麼修,希望大家把它記起來,這一段相當好。

  


 

🌺今天是【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值此殊勝日,頂禮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廣發行願,禮佛、誦經、供花、供果、點燈、放生、吃素、印經、布施、供僧等。廣修福田修福慧,廣結善緣,廣度群生,共成佛道。🙏

 

🧧【廣修供養】

 

🧧在台灣地區,想發心供養 #悟顯法師 現在可以使用 悠遊付 發心護持

不用再跑銀行,不用手續費,只要用悠遊付打開你的相機

直接掃碼就可以供養 悟顯法師,省時又便利。

 

更多護持資訊 

 http://www.mdxv.idv.tw/support.php

 

💎 印經弘法專戶 

戶名:葉哲廷(釋悟顯)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富錦分行

代號:822

帳號:134540060094

 

💎【供養道場】

🔸星展銀行,光復分行。代號:810 

戶名:葉哲廷(釋悟顯)帳號:6704654268

                                                                  

🔸 (境外)星展銀行(美元)   9151125670    

戶名:YEH CHE-TING    Swift 代碼:DBSSTWTP


🔸郵局,劃撥帳號:50168875  戶名:葉哲廷 (釋悟顯)


 🔸支付寶:帳號 mahayanadxv@sina.cn (請使用支付寶轉帳功能)

 

🧧【供養悟顯法師】

🔸國泰世華銀行,三民分行。

代號:013 

戶名:葉哲廷(釋悟顯)

帳號:057506099465

 

🔸支付寶:帳號 mdxvwuxian@sina.cn (請使用支付寶轉帳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