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八十八)
諸位同修大家好,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一頁,倒數第二行,「又有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上一次講了彌勒菩薩,這彌勒菩薩他是修「唯心識定」,修「唯心識定」,《楞嚴經》上講:「識性流出無量如來」。有些人以為要把意識滅掉了才能成佛,實際上這個意識不能滅,意識本身就是佛性的作用,你把意識滅了,就是等於把佛性給滅了。那麼為什麼說要把意識捨掉呢?在唯識宗它不叫作捨,它叫做「轉」,轉識成智,把這個意識轉成智慧,不是把它滅掉,你把它滅了,那就斷滅,你就跟這個石頭一樣啊,跟這些無情眾生一樣,它沒有心哪。那麼彌勒菩薩他的慈悲心怎麼來?他知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能現的,意識在轉變,所以他知道這個眾生跟自己是完全同一體性,他曉得,所以從這裡生出了慈悲心,所以稱為「慈氏」啊。彌勒翻作中文就是「慈」,慈悲的意思啊,那麼他的名字叫「阿逸多」,中文的意思呢,就是「無能勝」,他知道一切法的根本、一切眾生的根本,所以他的慈悲心是從這裡啟發的,不是像現在的愛緣慈悲、眾生緣慈悲、法緣慈悲。所以彌勒他的慈悲是「無緣大慈」,我們現在講的「從體起用」,所以他這個慈悲心是真的,不會退。世間人的慈悲心那是愛欲心,不是真的,他的這個慈悲會轉變、會變化,不會長久。所以,所有的菩薩,他都是因為解得了諸法實相,才來修行的,他的菩提心才能真正的發出來。所以,對於心性能夠了解非常的重要,這個重點我們不能忽略,你忽略了,那你這一生學佛就是白學了。學佛不瞭解實相,五祖忍和尚講:「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啊,你對於心性不懂,學佛沒有意思啊,沒有真正的好處啊。為什麼有些同修覺得,他明明自己有發心,但是怎麼習氣伏不住啊,煩惱沒有辦法斷哪,就是因為對心性不瞭解,你不曉得煩惱是空的。可是你心裡面會有疑問哪,法師,我在起煩惱的時候,明明就是有啊;我在生氣的時候,明明就很實在啊;我不高興的時候,就好像真的一樣啊;你說世間是虛妄的,那這個身不是我,它痛起來那就很真實啊,那到底哪裡是虛妄的?這所以啊,因為你著相,你著相,所以認為這個世間是有的,這道理你可以瞬間明白,但是在事相上,你對於你身體的執著、對於你的習氣,你要利用、你懂得道理,去調伏它。所以《楞嚴經》講的:「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慢慢的消除,不是一下子就可以達到的。那麼當然有些人根器真的很好,他一聽大乘經,馬上就放下了,身見、種種的邪見,他馬上就放下,那麼這個是頓悟頓修,這種人非常的少,一般都是頓悟漸修。所以你要知道你的感受是哪來的,是你的妄心一念一念相續的,那是誰讓它相續呢?這個「迷」讓它相續的,因為你迷,這念迷讓你的妄心相續,那迷是什麼?就是無明哪,你認為有我、有人、有自、有他,這就是能所相對啊,這無明產生的,所以你才會有這麼真實的感受啊。就像你在作夢,一樣啊,夢中的境界你也感覺很真哪,但是畢竟是虛妄的。那麼你們現在就是在作大夢,在這夢中,你有父母、你有師長、你有工作、你有親戚朋友,但是歸根結底,是虛妄的、是一場夢啊。所以《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要常常這樣觀照,你這個煩惱習氣才轉得過來、才放得下,如果你只是聽一聽,一個禮拜聽個一個小時,那轉不過來啊。不要說你們了,就算叫舍利弗來這裡聽我講經,他也轉不過來,為什麼?熏習的力量太小了,舍利弗根器很利啊,一天聽經他是聽八個小時啊。佛在世的時候,二時說法,二時,這印度的一個小時相當於現在四個小時,這古代印度的時間,二時說法,印度一天是六時,它印度的一時相當於現在的四小時,四乘以六,剛好是現在的二十四小時。所以熏習的力量少,你就轉不過來,要長時期的熏修,你不能懈怠啊,那麼你的煩惱習氣才能降伏得住,至少控制得住它,不要說斷,控制得住,那麼慢慢的才產生出斷除它的力量,這沒有辦法一下子斷啊。有人毀謗大乘,他說的:你們說的一切法如夢幻泡影,那我現在拿刀割你,你會不會痛?一切法如夢幻泡影,痛也是夢幻泡影,照痛不誤啊,作用啊,他不痛也行,所謂「了了知無一物,了了見無所見」,這是真功夫啊,但是這一層功夫,絕對不是你聽個幾座經、念個幾支香你就達得到的,所以要長時期的熏修,你才能夠像彌勒菩薩一樣啊,你才能夠像觀音、大勢至這些菩薩一樣啊。後面講的:「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賢劫」就是我們現在的這個時劫,過去叫做「莊嚴劫」,未來叫「星宿劫」,莊嚴劫有千佛,賢劫有千佛,星宿劫也有千佛,所以你們拜的這個三千佛,就是拜的過去、現在、未來…三千佛。那麼釋迦牟尼佛是賢劫第四尊佛,為什麼叫賢劫呢?因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有一千尊佛出世,所以稱之為「賢」。這裡講的:「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啊,也就是後面的彌勒菩薩之後的這些大菩薩,統統都來參加這個法會,為什麼他們會來參加?這就代表淨土法門每一尊佛都會宣說。所以你們現在有的說要求生彌勒淨土的,我告訴你,你確實是走遠路了,你去那裡,彌勒菩薩還是教你求生淨土,不信你們去問虛雲老和尚,他就是去彌勒內院的,彌勒菩薩一定叫你「念佛求生淨土」,所以虛老在這裡他就曉得,他就勸其他的人求生淨土,那麼他功夫好啊,能夠到彌勒內院去啊,他想跟彌勒菩薩-龍華三會再來利益眾生哪,彌勒內院沒有這麼好去啊,他這個是要真正的功夫啊,你以為搞一點五戒十善,你就能到彌勒內院去啊。天親菩薩的兄弟-師子覺菩薩,他就是發願求生彌勒淨土,結果呢,在外院就迷惑顛倒,被這些天女給度走了,那麼他的弟弟-天親菩薩,念佛求生淨土。他問他的哥哥,最大的,老大-無住菩薩,無住菩薩是真的有功夫,他說:奇怪!這個師子覺不是要到彌勒內院去嗎?怎麼都沒有消息啊?他的大哥告訴天親,他在外院就迷惑顛倒了,沒有這麼容易啊,這一些都是真正有修行的、有禪定的、有功夫的,所以你們要往生彌勒內院,我跟你們講老實話:很困難、很困難。你去了,彌勒菩薩他會告訴你:你來這裡幹什麼?你在南閻浮提的時候,你不就碰到淨土法門嗎?你為什麼不求生淨土啊?他一定會這樣跟你講。所以你們還是老實的念佛,而且你去那裡,你是彌勒的弟子啊,我們到極樂世界去,我們跟彌勒是同學,為什麼?他也是聽佛講經嘛,他也是到極樂世界去聽阿彌陀佛講經。所以你跟彌勒菩薩是同學啊,他是學長嘛,你是學弟啊,但是畢竟輩分都一樣,你們是同學啊,同一個老師教的,他先到我們後到,他是學長,可是彌勒的徒弟,就要叫你師伯啦,所以還是往生淨土來的穩當。那麼「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這個是講之後的每一尊佛都會宣講淨土法門,這代表淨土法門它的殊勝,佛佛道同,沒有一尊佛是例外的。所以古德說的:「十方諸佛離開了淨土法門,上不能圓成佛道,下不能普利群生」,這是學佛人上求下化的第一個法門,上求佛道,自己成佛用念佛的方式,利益眾生也勸人家修學淨土。所以在經典一開始的表法,我們就看得出來,這一部經非同小可啊,不是一般普通的經典,也不是一般權教的經典,他是大乘真實說,大乘實相,實教就是真實說啊,這古德說的:「和盤托出」啊,全部都告訴你了,徹底的顯示阿彌陀佛要接引眾生的心願啊,沒有眾生是例外的,也沒有諸佛是例外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深信淨宗,你不要再懷疑、再夾雜,這個佛號很好念、很簡單,所謂「但只老實念,不必問如何」,你就老實念去,你也不要管什麼時候斷煩惱、什麼時候功夫成片,得了事一心、理一心,你統統不要管,這念下去煩惱自然降伏,你就會發現你的煩惱越來越少,業障越來越輕,這個是真的,真真實實有效。那麼這個第一品,法會聖眾,到這裡可以算是一個結束了。我們今天呢來講第二品,看到第二頁,〈德遵普賢第二〉,這個〈德遵普賢第二〉,之前說過要講這個十大願王,那麼十大願王要花點時間,也就是來參加的這些菩薩,乃至極樂世界的菩薩,修行都依「普賢行」。「普賢行」就是我們剛才講的十大願王,這十願是無盡的,不是有盡的。所謂虛空有盡,我願無窮。這是「普賢願」啊!像現代人發願都是發假的,三分鐘的願,甚至都不到,只是一個心念一時興起而已,連世間法尚且持續不了,何況是佛法。那麼普賢菩薩他發的願,這十個,我們要來講一講。第一個禮敬諸佛、第二個稱讚如來、第三是廣修供養、第四懺悔業障、第五隨喜功德、第六請轉法輪、第七請佛住世、第八常隨佛學、第九恆順眾生、第十普皆迴向,這十個。那麼為什麼普賢菩薩他的十願可以無斷無盡呢?為什麼我們發的願連求生淨土這一願就好了,一點點小小的境界風都會被動搖。唉呀!怎麼念了佛身體沒有好轉啊?吃素身體沒有健康啊?念佛怎麼沒有賺大錢?念佛跟賺大錢沒什麼關係啊,不要非因計因,那麼都被境界轉,為什麼?因為你有所求,你有目的的,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你不知道世間是虛妄的,所以你在境界上去求、你在物質上去求,所以你的願會間斷,連發願求生淨土,你都不能持續,你都很難保持下去。先生講幾句好話情執就生起來了,那這個願就退掉了。有些女眾來學佛,我們一看就知道,學假的。家裡不如意嘛?先生不理她,她就來學佛,等到呢先生又對她好了、又開始關心她、又開始照顧她、也不搞外遇了,她的道心就全部退光光,這個就是學假佛。男眾呢多半事業不順,多半事業不順,希望能在佛門能夠得到佛菩薩的保佑…等等的,都是有所求。可是念了佛、學了佛,事業還是不順,他也就退心了。所以一般人發的願是不能相續,就是在於你有所求,有求皆苦啊!《心經》講的:「無智亦無得」。連般若智慧尚且不可得,何況是世間有相、有漏之法,甚至是生滅變易之法,那怎麼可得?所以普賢菩薩他就知道這個道理。之前講過普,「普」的意思就是什麼?體性周遍、體性空寂啊!它才叫普啊!德無不周叫作「顯」,這體性就像什麼?我們的心性就像虛空一樣,無所不包、無所不容。這包容就是自性的體狀,我們自性就像虛空一樣,無所不遍、無所不包。但在包容的當下呢不執著,這就是德無不周曰顯,叫作顯。你一執著這個是我的,我的老婆、我的孩子、我的先生、我的房產、我的汽車、我的產業,那你執著了。一執著那就迷惑了,那就顛倒了。所以普賢菩薩他知道這個道理,體性是空的,一切法的體是空的,緣生性空,所以從這裡發十大願王,發願,真正的發願。所以他的願不會退,所以他能夠成就一生補處啊!確實如同經典講的:「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啊」。你要能夠證入佛的境界,你的心要空啊!要與真心本性相契合、相應才是啊!你要是著一法,認為一法是有,那你的願就會中斷,你就不是普賢啦,你的行就不能稱為德行、德行,你這個德就不周、不普啊。所以德為什麼能周、能普呢?就是因為它隨順性德、隨順本性。世間的德,你看像這個孔子他的德,利益中國人,只有利益到這個民族,可是菩薩的德呢?他沒有民族性的,所以他能夠利益十方法界的眾生,他稱性,所以如同這個菩提樹王一樣,一切眾生都受它的覆蔭啊,我們現在講的保佑啊。觀世音菩薩也是如此啊,善財童子讚歎觀世音菩薩,「聖者一味大悲心」。這一味就是什麼?沒有分別啊,沒有分別的大悲心,「平等救彼眾生類」啊,是這個平等心。所以你們讀《普門品》你才知道啊,為什麼菩薩能夠「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他是從體起用的,所以他不會跟你記仇啊,你哪一世殺我啊,他不會啊,根本不會記仇,你哪一世得罪我。現在的人瞋恨心不除,有了神通記起來了,哪一個人什麼時候對不起我,他就會報復他,像有的鬼神就是如此啊!那這個神通就不能拿它成佛道,他這個神通就不是正用,就是迷用。所以這裡講的德遵普賢,普賢的願為什麼不會退?就是因為他是稱性的,我們的願為什麼會退?有相、有所求、有所得,那你就會退,這是非常明顯的,連二乘人都會退,二乘人他的願也是有相的,權教菩薩也是有相,都是能所相待,不是能所一如啊!所以他會退。那你們一定很疑惑,那我現在不是普賢啊怎麼辦?常常退啊!退了再發,發了又退,怎麼辦呢?再發!熏習。久了,弄假會成真啊!所以你不要想說唉呀我不是普賢啊,我也沒有見性啊!我們講的是真正的不退,讓我們曉得什麼是不退,你要往這個上面去修啊!這個不退的心是你本心啊!從這裡來起作用。世間人都是從愛欲啊、從感情、從情欲,上面起作用,這個不對,甚至有人講,那我沒有感情,沒有這個愛欲,那我不就跟木頭一樣,我告訴你,不會,因為你不知道放下的自在,放的越多,你得的自在就越多,你執著越重,你就越來越不自在,所以你看這個畜生,執著心重啊!很不自在啊!像魚離開了水,沒有辦法活啊!有些動物只能生存在寒帶啊!到熱帶它就沒有辦法生存下去。所以執著的越少,他就越自在,福報就越大,這個是真的。那麼第一個「禮敬諸佛」,有人說每一樣東西都是佛,看到它就拜,桌子也拜、椅子也拜,這叫禮敬?這是著相!不是禮敬!著相,剛才講的「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你心中有相、有個佛相,也是著。那麼這諸佛要怎麼禮敬呢?從體起用,體是空寂的,能包容啊!椅子有椅子的作用,你拿來坐就好,你不要拿來打人,不要拿來做非法的行為,要如法而行,用平常心對待,你不是把它當佛來拜,那地板也是佛啊!你的腳不能踩地板啊!踩地板就踩佛啊!踩佛大罪啊!不能這麼說啊!所以是叫你不要著相,這才是禮敬諸佛啊!那是不是看到人都拜?看到動物也拜?你如果要學常不輕那也可以,學常不輕菩薩,但是他懂道理,他不著相,一般人不懂道理。那懂了道理,是不是一定要學常不輕菩薩呢?不一定啊!所以禮敬諸佛,什麼叫禮敬諸佛?剛才講的你的心能包容,就像有人現在在提倡中華文化,我中國的文化是第一,其他的文化都要跟我學習,這就不是禮敬諸佛啊,你要知道心性周遍啊!眾生形類各不同啊!行業音聲亦無量,這些都是心所現啊!那有叫別人來隨順你的?而且中華的文化,也不是只有儒家啊!中華的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你眼睛看到的,幾乎都有中華文化的蘊含在裡面,建築、水墨、乃至文字、度量衡,通通都是中華文化,醫學、堪輿地理,這堪輿學啊!乃至軍事、政治、經濟,都有中華文化在裡面啊!所以儒家,這是中華文化的一點點而已,所以你們要弘揚中華文化,第一個你要學得中華文化的精神,中華文化的精神在那裡?在於能夠包容啊!在於能夠接受各種不同的文化,所以你看孔子,他就懂得周遊列國,學習人家的長處,取人之長,捨己之短,去了解各個國家不同的風俗習慣,尊重它、包容它,不是去到那裡,去到國外,去到法國,說法國人沒有學《弟子規》,就是將來就完蛋了,這個怎麼會是中華文化?你到處跟人家結惡緣啊!去到美國、去到英國,都叫外國人來學我們中華文化,那這就是顛倒啊!你不但中華文化推不出去,人家還看扁你啊!認為你這個是迂腐,你這個是倒退啊!實際上中華文化,「中」就不偏啊;「華」是什麼?如同我們現在講的各種不同的物種、各種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都在這個地球上,能夠生存、能夠共存共榮,這才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所以大家學佛,你要清楚,這是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的心量啊!從體起用啊!各種不同的風俗民情了解,然後尊重它,你不能叫外國人改變他的生活習慣。同樣是講孝道,中國人認為的孝道,跟外國人認為的孝道不一樣啊!同樣是講一個打招呼,有些國家他打招呼是擁抱,我們這裡打招呼也許就舉個手啊!古人打招呼是作揖啊!那不一樣啊!你不能在形相上要人家改變啊!你要去尊重,入境要隨俗。
如果你要人家都來學中華文化,那只會發生戰爭啊!這個世界發生過一次世界大戰、二次世界大戰,這原因從那裡來?就是因為我相不除啊,心沒有辦法包容,認為自己的文化是最優越的,認為自己的文化是最好的,叫別人都要來學你,跟你一樣,那就產生了戰爭了。所以現在有些人在提倡這些東西,好像是在提倡,但是呢跟佛法講的完全並不相應,不但跟佛法講的不相應,跟中華文化的精神也不相應,在表面上好像是在弘揚中華文化,實際上在滅除中華文化,所以你要知道中國人的心量是非常的大,中國的聖人、賢人,甚至歷代的這些盛世,他的心量,這些君王的心量都非常的大,他能夠去包容各種不同的民族,用和平的方法,這個才有學到中國的文化,儒家是中國文化的一點點,佛教也是中國文化。所以一部四庫全書裡面分四個部類經、史、子、集,有諸子百家、有各種不同的學問,做衣服有衣服的學問、經商有經商的學問、甚至你們泡茶喝水,都有它的學問啊!所以確實是博,博大精深啊!你不能叫人家學《弟子規》就等於中華文化啊!李毓秀可沒有這樣講啊!所以要清楚。禮敬諸佛,對所有的眾生你要平等尊重,你要跟他平等和睦啊!你不能夠排斥他,你不能夠要求他要跟你一樣,那這個就是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觀念,沒有做到普賢菩薩教的禮敬諸佛,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要懂得禮敬啊!這個才真正學到佛,學佛的人心量是大的,不是只在事相上,以為看看中國的書,就叫學中華文化,那是著相啊!那不是在學啊!學文字啊,佛法講的文字學人啊!禪宗講得更不好聽啊知解宗徒啊!所以真正你要學的是心法,不是學事相,不是寫寫毛筆,這個讀讀《四書》、《論語》,你就在學中華文化,你在學中華文化的表相,心髓要能抓得到,它是包容的,華就是花的意思嘛!如同花一樣五彩繽紛,為什麼能開花?能結果?就是因為它能包容啊!不是排斥的,你排斥,人家就不歡迎你、不喜歡你啊!所以你真正要能夠在現代的社會,學佛能夠成功,你學習這個中華文化的精神,你要像我們剛才講的這樣子學啊!這是普賢菩薩教的,普賢菩薩沒有分別心啊!他的眼界是普眼境界,《華嚴經》上講的普眼境界啊!什麼叫普眼境界呢?他的眼界我們講的現在他的見識,看到的比我們還多啊!他的一眼普觀十方法界啊!看得非常的透徹,性相、理事、因果,都非常的清楚,他看透以後教給我們-禮敬諸佛,對於不同的文化,你要去包容,這個很重要,不是叫他們來跟我們中國人學習,不是,這是一種錯誤的提倡方式,連世間法都不會啊!學到後來,人家認為你中國人是自私的,是沒有遠見的,是心量狹窄的,所以你看好像是在發揚中華文化,實際上讓人家看扁中華文化,這個要非常的清楚啊!那像你們在平常的時候你就要知道,一切眾生是同一體性,這「體」先知道,你才能夠禮敬,禮敬是不是壞的也要跟他學呢?壞的不用跟他學。像現在有一些有同性戀的,同性戀,難道你要跟他學嗎?那個是有問題的。你們不要說,法師你說也要尊重他、也要贊同他,那是錯誤的!那你聽經聽錯了,聽到後來是非不分,那就是顛倒。那是他心裡面淫心不斷,這同性戀是邪淫啊!在佛門裡面講的邪淫啊!實際上佛門裡面也沒有什麼正淫的啦,男女也是邪淫,同性戀也是邪淫,所以這個不好的我們不要學,這才有智慧啊!你不能想說普賢十願第一個就要包容,好壞不分,那你這個行裡面就沒有智,慈悲裡面就沒有智慧,慈是周遍的沒有錯,但是在裡面要有智慧,對的才學、對的才做,不對的不能做,所以這普賢行不好講啊!要是講大家都一樣、大家都包容,是沒錯,就像有人聽了什麼都一樣,學儒跟學佛都一樣,或是學外道跟學佛也一樣,所以有的出家人就還俗了,跑去學其他宗教,他說都一樣嘛!都一樣你為什麼不好好學佛?既然都一樣嘛!有人說儒教跟佛教都一樣,都一樣是講體性一樣,相用不一樣,佛法講的是般若,講的是心性,儒家所說不過人天,甚至講天的也非常得少,只講到人,它也沒有講到這個鬼神道,佛法講十法界,那不一樣啊!說一樣是講它的體性,相用絕對不同。就像有的同修他說,那既然念佛可以攝心,那為什麼不念1234?那這就是搞錯了,那相用不一樣啊!同樣是音聲相…但是它的作用不一樣,在於他這個音聲背後代表的意思…,你看現在有的水結晶的報告,他說有的水會聽人的音聲,實際上它不是會聽,是這音聲你發出來的意念去轉變了它,不是水會聽啊!凡夫不懂啊,他認為水會聽啊!水會聽,它就不叫無情,那它就有情,水你罵它,它不會反應啊!它不會起瞋恨啊!它只是水結晶變差,你等一下讚歎它,它又好了,所以它是受有情眾生而轉嘛!可是有情眾生你罵他,他記你一輩子的恨啊!永遠都除不掉啊!這有情啊!所以你們要搞清楚啊!水結晶的報告啊!水結晶的報告是我送去的,所以你們要懂啊!不是水能聽啊!哪邊的水能聽呢?極樂世界的水會聽,華藏世界的會聽,這裡的水呢?它屬於無情。那為什麼華藏世界的水會聽呢?轉過來了,實際上華藏世界,這個極樂世界,所有你看到的一草一物,都是彌陀的心願所顯現的,所以它水也是佛、風也是佛,都是佛的作用,所以它能聽,那就沒有分什麼有情跟無情了,那有情、無情是在迷分上去分的。可是現代人又分不清楚,很多人都是搞不清楚,所以說一樣,那不一樣啊,這個要清楚,你不能混濫啊,混在一起,那你就是非不分了,是非不分,在佛教講叫「愚癡的業」,你就造作愚癡的業。所以普賢菩薩講的「禮敬諸佛」,不是叫你看到桌椅板凳…拜它,是它有它的作用,你就應當發揮它的作用,那麼好好如理如法的保養,該擦的時候要擦,該上油的時候要上油,這才叫禮敬諸佛啊,這是對無情。那人呢?每一個眾生都有佛性,有佛性者應當成佛,所以你要介紹他來學佛,把他的佛性開發出來,這才是真正的禮敬啊,這是真正的修行人,碰到眾生就勸他要來學佛。你碰到動物呢?給牠授三皈依,方便的三皈依啊,有人說三皈依一定要法師才能授啊,沒有這種事情,碰到了就隨緣,給牠授啊,這所以要懂得怎麼樣才是禮敬諸佛,不是一直在事相上啊,磕頭、禮拜、作揖啊,不是。所以禮敬諸佛的心法在哪裡?你對於心性廣容你要能夠知道,自性如同虛空,包容一切、不著一切,從這裡做出發點,你的禮敬才叫徹底,那麼到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地區,有它的風俗習慣,你不要違背它的風俗習慣,這才叫禮啊。所以不要常常想著我們中國人很偉大,去看到別人、別的國家,那個都不如法,這不對,中華文化的精神在於能夠包容,不是像現在有些人提倡的這麼狹窄啊,這個要清楚啊,禮敬諸佛。再來就是什麼,「稱讚如來」,稱讚是稱讚佛性、稱讚法性,不是叫你到處綺語啊,很多人想說我稱讚如來,我看誰都是如來,就講一些綺語、好聽話,讓人家生歡喜心,讓人家對他產生好印象,好人對他也產生好印象,壞人對他也產生好印象,他說這個在修稱讚如來,那你的「我相」除了沒有?你的這一念「我」有沒有除掉?沒有除啊,那你的人相有沒有除?眾生稱讚你,你稱讚眾生,這人相沒有除掉,四相具足,不是稱讚如來啊。「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壽者相是講「相續相」啊,壽命哪,所以這四相實際上還是歸結到一相,就是我相,《金剛經》講的四相-我相,我相一旦現前,其他的三個相就跟著現前,所以叫四相具足。所以你稱讚如來,你要稱讚佛性、稱讚性徳、稱讚法性,怎麼稱讚呢?用嘴巴來稱讚嗎?嘴巴只是其中一個,講法,你這身呢要奉持佛法,隨順法性、隨順佛性,這才叫稱讚。稱是稱揚,讚是讚歎,是禮讚的意思,所以身口意三業要皈敬佛性,《菩薩梵網經》講的:「常生佛性孝順心」,這孝順心從哪來的?從佛性來的,這就是稱讚如來,你的行為要跟佛性相應,你不要違背了佛性,這佛性呢剛才講的,不著相、不取相,這個才是隨順佛性、才是稱讚如來啊。由一切法當中、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啊,法供養中如說修行供養為最啊,這個都是出自於《普賢行願品》啊,所以他敎我們怎麼樣去稱讚如來,那有眾生對於佛法沒有信心、沒有道心,你要幫助他生起道心,這個是稱讚如來。他想要佛法,你能給他,幫助他,這個就是稱讚如來啊…等等的。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個才是真正的稱讚如來啊,不是講綺語啊,綺語不是稱讚如來,那是為了要讓人家對你歡喜啊,或是你有意的去討好人家,這個都是四相不除,不是真正的稱讚,所以要知道。那講綺語不行,那講是非就更不行了,有些同修很愛講是非,亂傳是非,聽到了是非就胡說八道啊,到處去講,造無邊的口業,這個應當要警惕,不能恣意,你一恣意,你修的福、你修的行全部都抹滅掉了,這個稱讚如來是第二個,所以你要會稱讚。那麼人家有好事,你也能夠隨喜,甚至幫助他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都是屬於稱讚如來裡面含攝的,所以都是從體起用啊,用不離體,這個很重要,普賢行不能只看事相,普賢行一定講到佛性,所以普賢菩薩才講的:「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幫助眾生行佛法,都是依照這個無盡的這顆心、這個真如本性起的作用、起的行法,所以對於心性明瞭是非常的重要。你們不要想說我大概不可能哦,這個就不好了,好,那麼這是第二個。再來就是第三個,「廣修供養」。廣修供養,現在很多道場,會跟人家暗示要給錢,他也說你們要廣修供養啊,這供養、廣修在於什麼?不起分別,在於「廣」這個字,不起分別才廣啊。這個道場,我跟這個法師很熟,我親近他,我跟他比較好,我就供養他,別的呢我就排斥他,那這供養就不廣了,錢出得再多都不廣,還有有的出了錢,要道場對他特別、對他給予特權,那這個供養就不廣了,就不清凈嘛,有我相在,四相具足啊,甚至你去有的道場,你去修布施、修供養,人家要對你特別,你都要趕快辭退,趕快說不行,我們是三寶弟子,我應當如法,不要有特權,也有的地方會人情,想說你是大護法、你是大居士啊,對你特別,你自己真正在修行的人,你要知道我要如法,我要守道場的規矩,我不可以傲慢,這樣才是真正的如法的供養,所以供養在於廣修,這叫廣修供養,當然供養的對象也可以廣,那供養有很多啊,四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都是啊,這是養身。還有呢,流通正法,你流通正法也是廣修供養啊,那麼現在四事供養都轉換成錢財啊,這是時代的轉變哪。那在以前呢,就是飲食、臥具、衣服、醫藥-這四個,四事供養,這個是可以養身命,所以不能缺少,但是你要幫助佛法流通,這是養眾生的慧命,越廣越好。所以像我們講經,你可以翻成各種不同的語言,乃至一小段都可以,都是廣修供養啊。你會日文的,你翻成日文,你會韓文的翻成韓文,跟韓國人結緣、跟日本人結緣,會英文的翻成英文,跟英國人結緣、跟美國人結緣,會法文的翻成法文,會西班牙文的翻成西班牙文,各種不同的語言,跟他們結緣哪,把佛法流通出去啊,這才叫廣修供養,是真供養、真法供養啊。像現在有些人為了自己的貪瞋癡,不願意流通正法,那看到這法寶沒有人請,或是人家少數人請回去不看,他就開始設限制,說人家請回去都不看,就不要再印了、不要再流通了,這個就沒有做到廣修供養,所以就不是真正的學佛人哪,真正學佛人,他很清楚,他知道佛教是什麼,他知道普賢菩薩怎麼敎我們。所以相反的來看,這些障礙法寶流通的,能不能成佛呢?告訴你,絕對不行。能不能往生淨土呢?很難說。為什麼?因為往生到極樂世界他一定會不習慣,那邊的這些菩薩,「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徳」,都是修普賢行的,《普賢行》裡面有一條「廣修供養」,要流通法寶、流通正法,他沒有辦法、他做不到,做不到,那跟極樂世界就不相應。所以你們要能夠流通正法,這個才是與普賢菩薩相應,與西方淨土相應啊,你要把阿彌陀佛的名號送到十方啊,這名號就包含著他講經的內容啊,包含釋迦牟尼佛講經的內容啊,送到十方,這個才是真正的廣修供養,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幫助佛法流通。好,普賢十大願王,我們只講了三個,實際上呢,都是大略的講,不是詳細的講,所以多有不足之處,但是核心的意義必然已經跟你們說到了,所以你們很能掌握,那麼後面的七個,七個大願,我們留待下一次再來做說明,我們來念佛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