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九十)
諸位同修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二頁,德遵普賢第二,那麼接著上一次我們講到的《普賢十大願王》,講了大約是五個,到第五個-隨喜功德,這個隨喜功德,實際上非常容易做到,第一個你的心量要大,不要常常與人比較,但是現在呢,學校教育到公司,大家都在比較、都在競爭,那麼適當的比較跟競爭不是壞事情,可是如果你心裡面在意了,那就是執著了,這就有痛苦。所以現在的教育,從小就教你要爭、要拿第一,那麼你就會有得失心,在你日常生活當中,那麼因為你有得失,所以你就不能隨喜別人的功德,看到人家要超過你,你就要障礙他,看到人家生活過得比你好,或是你的兄弟姐妹,或是你的親戚朋友,他們生活過得比你好,你心裡面就產生了一種怨恨的心,甚至詛咒的心,希望人家衰敗,希望人家不要這麼發達,不然自己的臉不好看,那麼你就很難去隨喜人家的好處,隨喜人家的福報,隨喜別人的功德。隨喜功德真的非常的重要,你愈隨喜,你福就愈大,你心量就愈大;你要是愈嫉妒、愈障礙別人,那麼你的福就愈小,你的功德就愈小,心量也愈狹窄,也愈堅固愈執著,那麼來生呢,就是生這種邊地下賤的,或是沒有佛法的地方,或是土壤貧瘠的地方,現在說的土壤貧瘠就是所謂的經濟貿易不發達的地方,生活過得愈來愈差,所以這裡面的因果,我們要清楚。這佛性遍滿十方,沒有任何的障礙,沒有任何的高下跟冤懟。所以我們知道《普賢十大願王》,從性起用,從佛性起作用,那麼你就應當隨喜一切眾生的功德,乃至眾生有一點點善心,你都要隨喜,即使他是惡人,即使他是毀謗你的人,侮辱你的人,障礙你的人,或是找你麻煩的人,他有那麼一點點的善心,你都要隨喜,那麼一點善行,你都要方便成就他,方便成就他。什麼叫方便成就呢?就是幫助他把事情做圓滿,用你的智慧,用你的才藝,去成就別人的好事,這就是隨喜功德。那如果你沒有這方面的能力,沒有辦法隨喜,那你就是口頭上讚歎他,或是宣揚別人的好處,那麼你的功德跟他所做的功德完全一樣的。可是如果你毀謗他,你障礙他,那麼他修的功德,你得到的是業障,他修到的功德有多大,你得到的業障就有多大,跟他一樣,但是呢一個是這個業障,一個是功德,所以就在眾生一念心。你一念隨喜眾生的心,隨喜人家善行的心,那麼你的功德,你的這個心量自然就廣大,所以這個要清楚。不要看到人家生活比你好,用的比你好,甚至呢在事業上、工作上能力比你強,或是書念得比你好,你就這個心裡面很不是滋味,那這樣子,你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學佛人,這個要清楚。我們在這裡講,大家聽的是非常有道理,猛點頭,可是當這個事情發生在你身上的時候,同樣是你的同學、同樣是你的親戚,甚至你們是一家人,即使是一家人,他的收入也會不一樣。當你的晚輩,你的弟弟,你的妹妹收入高過你的時候,能力高過你的時候,你心裡面嫉妒不嫉妒?如果你生了嫉妒心,那你就造業了。或是你的同學,能力比你強,你就障礙他,在背後說他壞話,他是會讀書,可是哪邊行為不檢點、不好,在人家背後攻擊別人,那就是你自己造業了。相反的,你要隨喜他,什麼叫隨喜呢?他今天有這樣的能力,是為什麼?第一個,他有福報,你要隨喜他,第二個,你能力不足,你也要隨喜他。怎麼隨喜呢?跟他學,就是現代人講的學習怎麼成功的方法。你不要心裡面嫉妒,那個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只是運氣好而已。為什麼他運氣好?什麼原因呢?這個原因你要找出來。當然不是相同的做法都能夠達到同樣的目標,但是你這個心,學習的心不要減退,在世間法、在佛法上都是如此,都是如此。學佛有太多的人修得比我們還要好,在佛法上,佛學上的造詣,都比我們更高,所以身為一個佛弟子,你自己都還要再努力的向上學習。那麼在《普賢十願》裡面,每一願都是「眾生皆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願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未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所以你隨喜眾生的功德,不能懈怠,隨順眾生的功德,就是隨順佛性的功德,所以這個隨喜相當的重要。不光是要隨順佛性、隨順法性,稱性起用,看人家有能力超過我們的,你都要隨喜,這世法跟佛法就不要再分別了!那麼如果是壞事呢?壞事當然不能隨喜啊,不然呢你們去讀菩薩戒,「自作教他。見作隨喜。」那你就有罪報了,那就不叫功德了,叫隨喜業障,隨喜罪過,不叫隨喜功德。所以是能夠跟佛性相應的呢才叫作功德,這個佛性是無功而用功,無德而立德,所以叫隨喜功德,不是世間有做的。像世間這個儒家講的聖人,他也是人人都可以為堯舜,但是這個堯舜是造作而來的。佛法講的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既然講本來,就不帶造作,你不用刻意造作,不是修來的是你本來就如此,這是佛法跟世法不同的地方。同樣都是講眾生都可以成聖成賢,一個是隨順佛心,一個是造作,造作,那這個功德是有功用行,不是真正的無功用道,這個要清楚。那麼隨喜功德以後, 你就要請轉法輪,法輪呢我們上次講的不是這個練功,佛法裡面有一些像密宗,有一些練氣功的,也有一些這個練養生的,但是佛法的重點不是在於發神通,也不是在於練功強身。有些人學佛是為了身體好,當然你煩惱輕了,身體自然就好了;你煩惱要是重,你的身體就差,壽命就短,壽命就短,那這個都要清楚。學佛呢有些人呢他會退心,退到後來呢,什麼原因呢?他說學佛身體也沒有變好,甚至學佛還一直生病,業障愈來愈重。那實際上呢不是佛法的問題,是你自己修學沒有得利益,那要自己去反省,還有你這個所發的願,所希求的東西,不是佛法的正宗,所以你沒有辨法完全得到,這個都要清楚。那麼請轉法輪,法輪就是弘揚正法,就是流通正法,或是自己說,或是呢這個幫助講經的這個錄影帶,這個影音現在不叫錄影帶了,就是影音去網路上做流通,或是光碟做流通,這都是轉法輪。那麼三轉法輪呢,一個是這個自轉,自轉是什麼呢?你自己要修行,這才叫轉法輪。法輪是代表佛法,那你轉法輪,你就不能依文解義,不然你就是被經轉,被法輪轉,你依文解義。現在很多人讀經、看經教依文解義,還有呢斷章取義的,斷章取義。什麼叫做讀經斷章取義呢?它經典講的這個部分跟他的習氣相合,他覺得很有道理,那他就把它取回去,拿來受持。講他毛病的他就睡著了,他就忘記了,為什麼呢?這是業障造作的,昏沉蓋造作的,這所以才造成他斷章取義。所以你自己要修行,自己要修持,把自己的煩惱給輾碎了,給摧伏了,降伏它,那這個法輪啊才是真正有轉動。你出來勸人家,然後自己證入、勸轉、證轉,三轉啊,你才有攝受力啊。你自己先受持、證入,然後再來為人演說,演就是表演,做出來給人家看, 然後呢說就是用言語來說明,這是「三轉法輪」。所以請轉法輪就是如此。那如果自己不會講經怎麼辨呢?你請人來講,或是呢這個隨喜人家的講座,都是請轉法輪;或是自己不會講,知道有人會講,找自己認識的朋友、親戚趕快去聽,這個也都是請轉法輪。那當然還有一個請法,請佛說法,這個很重要,你不請法師說法,法師不說了,為什麼呢?沒有人請啊,沒有人請,所以他就沒有因緣。你作為一個佛弟子,你就必須請法師說法,請法師開示,使法輪常轉,使佛日增輝。你們每天、初一、十五作早晚課,早課的時候:「佛日增輝,法輪常轉」。這個都是修學《普賢十大願王》,這念念都是要利益眾生,不是利益自己。那麼看到有人毀謗講經的法師,作為一個佛弟子,你就要出來護法。你不能夠想說,唉呀那又不關我的事,那就錯誤了,為什麼?請轉法輪啊。你讓大眾對於這個講經法師退失信心,那這法輪它就不轉了,那你就沒有修普賢行。所以為什麼講請轉法輪 它的意思有這麼深廣,包括:弘法、護法,或是自說,自己說法、或是請人說、或是人家說你去隨喜,或是帶眾生去、帶其他人去隨喜,都是請轉法輪,這利生上這樣說;那還有在自修上,也要持,佛經在你心裡面運轉,一旦碰到煩惱習氣的時候,讓它轉動起來,讓它能夠輾碎你的煩惱、你的憂愁、你心裡面的苦,這個才是請轉法輪,這是自修。乃至在護法上,有人毀謗大乘佛法,毀謗這個正法,你們都要出來,來護持正法,不要使大眾對於正法退失信心、退失道心,這些都是請轉法輪。不然人家要是毀謗乃至於攻擊了,那大眾無知,對於佛法退失了信心。像現在很多的新聞媒體,到處找出家人的問題、毛病 那麼你身為佛弟子的,聽到有人這樣謗三寶,你都要出來跟人家解釋說,不是這樣子的,這是特例,並不是所有出家人都如此。這則是佛弟子在護持正法。不然社會大眾看到了,出家人也是跟凡夫一樣 ,是沒錯,出家人不是一出家就成聖、成賢,但是呢發好心出家確實不容易,難免一個這麼大的僧團裡面,整個佛教是一個大僧團,總會有幾個習氣比較重的,但是並不是說所有的出家人都是如此。所以身為居士,甚至是出家人,你聽到有眾生在質疑佛法的時候,你都要為它做這個辯解。為它做澄清,你這個才是請轉法輪,才是令這個正法久住。所以你們腦筋要相當的清楚,不是為個人的得失,為個人的利害。那要是大眾對於佛法退失信心了,那這個損害到的是大眾的慧命。不要說大乘佛法了,小乘佛法也是如此啊,在護法不分大小乘,因為為什麼今天這個講堂是平等法會啊,沒有大小乘的差別。普賢菩薩在護法,沒有分大小乘,請轉法輪沒有分大小乘。眾生應當聽什麼法,他有他的因緣。為什麼小乘法能夠傳到那裡,那也是那個眾生的因緣,那邊一方眾生的因緣。所以作為佛弟子的,你應當盡力護持,都是正確的。你不能想說,啊沒有關係,無所謂啊,不關我的事,那就這個失去了慈悲心了。菩薩戒講的,你要這個不謗正法,不謗正法,相反的呢,讚歎正法;不要只想說我自己不謗就好,那個不是大菩薩,那個是小菩薩,那個是沒有發大心的。你自己不謗,還要讚歎,還要這個幫助佛法弘揚。所以像碰到有人對佛法質疑,對於佛教質疑,對於出家人質疑,尤其又能講說正法的,那你們身為佛弟子的,看到這個《普賢十大願王》,請轉法輪,你就要懂得這個是什麼意思啊,要能夠護持。不光只是護持這個道場而已啊,你要護持的是佛教,不是為哪一個道場,為哪一個出家人,這個心量都太小了。所以為什麼講普賢菩薩的願,是遍法界虛空界,盡未來際,沒有間斷,沒有疲厭的,你要知道他裡面的意思,這是請轉法輪。那麼法輪一旦轉了,這些邪見就會被輾碎,真的就是「摧邪輔正」。那你自己的功德,就跟講正法的法師完全一樣啊。為什麼?他今天能講正法,是因為得到你的護持啊,這護法,跟講法的、說法的這個功德,可以是完全相同的。所以為什麼我們會講,你如果不會講經,沒有關係,你去流通,你去轉貼,你的功德,跟講經的人完全一樣,是完全相同的,這是可以肯定的。為什麼?隨喜功德有請轉法輪。那請轉法輪要請正法轉,不要請邪法,邪法,或是外道法,也都是這個,也都是法,但是這法要佛法,佛法當中要了義法,了義當中要第一義諦啊,最上了義,最上乘的,你能使它推行,使它流通,那這功德,無量無邊啊。那相反的來障礙呢,罪過無邊啊。罪過非常的重,你們可以去看看經典,障礙正法的罪過。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想到,要怎麼樣能夠讓這個佛法可以流通、可以廣布、可以利樂有情。這個是《普賢十大願王》。第六個,「請轉法輪」。那再來第七個呢,「請佛住世」。這個佛啊,在天台家講的,有四種:藏教佛、通教佛、別教佛、圓教佛。也就是說,各種不同的根器,他所修證達到的極處,就極果。小乘人達到的極果是四果阿羅漢,所以他這個阿羅漢稱之為佛。那通教人的根器,他修行達到的極處,那這個位置就稱為佛。也就是這四種根器、這四教所修行的,利用這四教修行所達到的,最頂的,就稱之為佛。所以簡單的來講,這包含著大小乘佛法。凡是善知識,你都要請他住世。怎麼樣請他住世呢?那是有學問的了。有些人去請善知識住世,聯名,像古代啊,聯名上奏一樣,請善知識住世。有用嗎?那沒有用啊,那個是一廂情願啊。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他要滅度?在《涅槃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啊,在《法華經》裡面也有說到啊。他說這個譬如有一個醫生,醫生啊,非常高明的醫生,他的小孩,生了重病,但是因為他醫術高超,所以每次在危急的時候,他都救得回來,可是呢,救回來以後呢,他這個小孩很頑皮,開給他的藥他就是不吃,不願意吃,他不想吃啊,小孩子調皮。那他就想了一個辦法,假裝生病,假裝要死了,甚至死掉了,留下這個藥方,告訴他小孩,你如果不照我的方子吃藥治病的話,我死以後,你也馬上就得死了。那麼他這個孩子聽到啊,自己這一次真的可能就沒救了,因為爸爸走了,他就如法的去服藥,所以之後呢,病就痊癒了。實際上他爸爸只是暫時離開一下而已。那釋迦牟尼佛也是如此,在這個南閻浮提講經說法八十年,眾生就想說,沒關係啊佛都在啊,佛的壽命長啊,他跟阿難講,我有能力住世一劫啊。所以眾生就生起了什麼心?懈怠心、不願意修行的心,所以釋迦牟尼佛就示現涅槃。實際上呢,他並沒有真正入滅,他是到別的地方去教化,但是在這個世間,留給我們的,只剩下佛陀的舍利。那麼後世的這些學佛的人,一看到佛不在了,要趕緊用功,不然沒有人可以救了,這個後面的學佛的人,就像這個調皮的小孩一樣,警覺到問題嚴重了,所以發憤用功乃至成道,成道以後他才知道,原來他的爸爸這個沒有離開,只是到他方去而已。所以,憨山大師講,你不讀《法華經》,你沒有辦法了解佛陀的用心。所以這個請佛住世,你要怎麼請?不是聯名去請啊,沒有用。你要真正的修行、真正的用功,這個才能請佛住世。你不要想說,沒有關係,這善知識還在,一旦這個因緣不具足了,善知識不在了,你就沒有法可以聽了。所以為什麼說現在聽到佛法,有人講有人說,你們都要認真努力的學,不然,一旦因緣化去之後,那就沒有辦法回到之前那個樣子了,所以,這請佛住世,它非常的重要。這個要會請,不是去聯名啊,或派誰做代表去請,是你真正的修行,把煩惱給伏住、煩惱給斷掉,這個才是請佛。包括善知識就跟佛一樣,請他住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勸請他講經典,作為弟子的,依教奉行,這個才是真正的住世。但是,不管善知識再有能力,這個色身總是會壞,所以呢,真正的住世是什麼?把他教你的記住,不要忘記,在你日用平常當中,在這個世間當中去運用,世就是世間哪,請佛住世。佛菩薩教我們的東西記起來、背起來,平常的時候用功,碰到境界的時候,在事緣上去運用,這叫請佛住世啊。這是如來的法身啊,你在運用的時候,如來的法身就是你,你就是如來。為什麼說眾生即佛,佛即眾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為什麼?你落實了佛法,你運用佛法,你自然,你就是佛。不用向外求佛,你自己就是,所以這個道理要清楚,不要想說肉體的是善知識,不是,是他教你的法才是善知識。「法」亙古亙今,不會改變,你能記取,你能落實。那落實不容易啊,要敵得過自己的煩惱習氣,這是一個,內有惡因,還有呢?外面有惡緣誘惑你。你的同學、你的親戚、你的朋友,都會誘惑你,不要學佛、不要修行,甚至他看到你在念佛,他會數落你、會毀謗你,甚至會障礙你,那你自己要有道心,你不要怕人家笑,我們常講的,笑到最後才是贏家,你們要做笑到最後的那個。什麼叫笑到最後呢?你生死了了,你就能笑到最後了。不然,他們是樂在前面苦在後面,一旦業報現前了,渾身是病,做不得主,自己身體生病了,情執、愛欲全部都生起來了,所有的擔憂全部一時湧現,那痛苦萬分,內外交煎,沒有辦法解脫。他前面是很快樂,我們前面呢,也很快樂,後面也很快樂,但佛門不叫快樂,叫法喜充滿。你修行,你落實佛法,得的是法喜啊,所以,你不要害怕你同學嘲笑你、你的同事嘲笑你,你給他笑,沒關係,消你的業障。為什麼?因為你過去生看到人家修行,你一定是這樣嘲笑人家,說他很笨、說他很無知、說他很迷信,甚至說這修行人你看很死板啊,有的人還毀謗修行人對國家社會也沒有貢獻,這毀謗啊,修行人對國家社會貢獻才大,每一個修行人都是安定國家社會的一股強大的力量啊,只是這一股力量,在這些浮躁的人身上,他感覺不出來,但實際上他是受修行人的影響的,這個是真的,怎麼會沒有貢獻呢?學佛的人愈多,愈少人犯罪,學佛的人愈多,這家庭問題就愈來愈少、社會問題就愈來愈少,怎麼會沒有貢獻?有絕對的貢獻。所以,你們平常要懂得要用功,不要害怕人家笑,或是你的家人笑你、障礙你。有的學佛的,父母會障礙你,我就有碰過,他說他父母障礙他,不給他聽經,沒有關係,早年,有這個隨身型的播放器,現在大家都有電腦了,那個時候還沒有那麼發達,他花了三萬塊,四萬塊,很貴的播放器,他說為了聽佛法,他願意花這樣的錢,錢可以再賺,但是呢?聽經、聞法、修行的機會過去了就沒有了。他告訴我,他年輕的時候,就這個,看到電線桿上貼的這個「阿彌陀佛」的名號,一看到滿心歡喜。所以他後來接觸佛法,一接觸就相信,他的家人障礙他,不受他障礙,想方設法的用功,所以他修行修得很好啊,佛號不會間斷,遇到境界不會動亂,人家在講閒話,他在用功,這是真正有學佛的人,他也不怕人家笑,他說笑給他笑,我無所謂,罵給他罵。所以,有的父母親很沒有智慧,看到子女學佛,就拿世間的孝道來侮辱他、來障礙他,「你這個不孝子,我叫你不要學佛,你就偏偏要學」,拿這個世間的孝道來障礙他學佛。那麼,這種果報在那裡呢?你去看釋迦牟尼佛,講他過去生的母親,障礙他學佛、障礙他出家,那是餘報,就光是餘報,正報她來生的果報一定是在三塗,剩下的果報呢,餘報,五百世貧窮下賤,貧窮下賤。他在印度的時候,佛碰到他過去生的媽媽,他過去生的媽媽這一世是什麼?是奴隸啊,四姓階級裡面最低賤的,現在,在中國沒有所謂的這個階級制度,但是呢,一樣哪,生活貧困,多諸業障,或是這個眼睛看不到、或是耳朵聽不到、或是殘缺、或是這些我們現在講的,全天下的壞事情都集中在他身上,這都是過去生障礙人家學佛,毀謗正法、毀謗大乘,很嚴重的果報。甚至你不要看這個佛像,你去損毀他,把他弄壞了、砸壞他了,你的惡心,你的來生,後果都是不堪設想的,這不堪設想,可以適用我們佛教常常的用詞,為什麼?因為果報太嚴重了,不敢想啊,連想都覺得恐怖啊,所以叫不堪設想,不堪設想。所以,你不要想說父母障礙你,你就隨順他,那個不是孝順,那個是你愚癡。父母障礙你,你要知道他不懂,你先生障礙你,你太太障礙你,要知道他不懂,善巧迴避,善巧方便的勸導他,不要讓他生煩惱,不要讓他造業,你自己還是要用功,你自己還是要用功,還是要來道場共修、修行,這個很重要。你不要看了《弟子規》,想說這個媽媽反對你,爸爸反對你學佛,你不學了,孝親尊師,回去做世間的孝養,這是盡人倫。佛說你這個是不孝,你在幫助你的父母障礙,障礙這個人家修行,佛說你愚癡,你去看佛講的這些孝經都是這樣講的,現在的人斷章取義啊,只講前面不講後面。佛說你做盡世間的孝道,即使做到這麼孝順了,事事都能順你父母了,你都不算是個孝子。那怎麼樣才算孝子呢?你父母還在輪迴,你要度他出輪迴,還不修行,你要度他修行,父母如是,妻子、兒女、你的這些家親眷屬都是如是,你才真正的有把佛法當一回事。所以碰到了障礙,學佛碰到了障礙,你要懺悔業障,這障礙在哪裡呢,就是你那個面子放不下,怕人家笑你,笑你念佛,笑你這個學佛啊,笑你笨、笑你傻、笑你跟白痴一樣。那這個你不要擔心,學佛是有智慧的,你的智慧高過一般常人,所以常人呢一般人他都還在迷惑顛倒,還再貪這個五欲六塵,這些種種的享受,但你的智慧已經高過他了。第一個你懂得吃素,就已經斷殺業了,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殺業都斷掉了。再來你能夠護生,那這個不殺生的戒你就持到了,就算是持得相當不錯了。再來進一步知道眾生同體,那你這個心理上的惡念、殺念也不起現行,那你確實就異於常人,所以你的智慧比人家高,這第一步你就跟人家不一樣。再來你看佛經,人家心隨境轉,打個廣告,說這個東西有多精美、多豪華、多尊貴,戴的人多稀有,你也想去追,那就心隨境轉了。你要有般若智慧,你就曉得,他今年跟你說這個是尊貴的,明年另外的就比它更好。世間是生滅的,你就曉得這廣告一期一期的,他所說的東西不會是真理啊。你有般若智慧,你就照得破,你就看得透,你不會被這些物欲所轉,你也不會被人欺騙。想要不被人欺騙,第一個你不要自己騙自己,人最怕的就是自己騙自己,你自己騙自己那是自欺。你有煩惱習氣,你不願意改、不願意捨,拿很多的佛門的經典、用詞、祖師的開示來成就自己的業障,那這個是自欺啊。自欺以後你就會欺人,那欺人的果報就是自己被騙,就是如此。所以這個請佛住世,這佛就是佛法,佛陀講的正法,住世呢就是在你的日常生活當中,在世間當中去用功。所以六祖惠能大師講:「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就是請佛住世。不要沒有離開世間,有一種沒有離開是放不下、離不開,所以他說不離;我們是放下,但是在日用平常當中,它會起作用,會起用的,這個「事來不拒,境去不留」。眾生就麻煩在這裡,事來沒辦法拒絕,境去呢沒辦法忘記,這個境界沒有了,就執著了,貪戀了,所有世間的男女都是如此,這一旦世間業起來了,沒有辦法拒絕啊,控制不住自己的念頭、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一旦分開了,忘不掉啊,這是世間人,凡夫啊。男女是如此,這個物質種種的欲望,名利、財色全部都是如此。甚至睡覺,睡覺的感覺,想睡,就昏沉沒有辦法拒絕它,你控制不住,睡了,叫你要醒來了,沒有辦法捨掉這個舒適安眠的感覺,你捨不掉;事來沒有辦法拒絕,事去忘不掉,這就是生死凡夫。但是你學佛了、念佛了,你有能力了,你有定力,你有慧力,定力就對境界,不起心動念,我說的不起心動念不是像木頭一樣,像木頭那你就當木頭就好了,不用發願成佛了,佛不是木頭,也不是石頭,我們是發願作佛,不是做木頭。這個碰到境界,你有定力,心不隨境轉,這叫如如不動。不動呢你有慧力,你能照破的,不動能如如,一般是如如不動死在那裡,他只注重在不動。不是的,是不動了以後還會如如。如如,什麼叫如如?就是剛剛講的「事來不拒,境去不留」。這才是真正的「定慧雙修」啊,「定慧等持」啊。大乘佛法它是「定慧等持」。在這個一般方便上是先修定再來開慧,這初接引初學是先修定再開慧,修定的方法就是持戒,持戒以後你能夠修定,你心才定得下來。那這個戒律就是教誡的意思,依著佛陀的教誡去修,每天要念佛要做課,然後呢你才會得定,得定以後你對境不迷,佛法能夠提得起來,那就是慧,就是智慧,那修定開慧。但是在大乘裡面,三學是圓融的,定慧是等持,真正一乘了義來說的話是如此。修定的時候就發慧了,發慧的時候就修定。定慧呢用天台家講的,就是止觀,止觀是因,止是定之因,觀是慧之因,修止觀成就定慧。那你要懂得一心三觀、一心三止,那你就是定慧等持。體真止,方便隨緣止,息二邊分別止,一心三觀空假中,三觀是一心,三止是一心,不離一心而起三觀,不離三觀成就三止,這「止觀雙運」。那麼在淨宗怎麼「定慧等持」呢?那比天台家來得方便,方便許多,念佛就定慧等持。念佛的時候心不起妄念,這是定,那麼這個對境,心不生煩惱、不隨境轉,這就是慧。你的佛號清楚明白,在這個念佛當中沒有任何的妄念,心也不昏、也不沉、也不掉舉、也不亂意,那這是「定慧等持」。在修定的時候就發慧,慧就是如同鏡子的光一樣,如同鏡光一樣能夠照。你現在照鏡子,這鏡子不會分別啊,分別說你長得好看不好看,好看呢影像留下來,不好看這個影像刪除,不會啊。那你的這個慧力就是如此,就像鏡子的照用一樣,這事情來,你都能辨別得清楚,事情過去了,絕對不會留在心中,在那裡嘀嘀咕咕的,不會啊,在那心裡面還留有影像、留有後話,那你還有,那這個定慧的力量還不夠,還沒有能力去斷煩惱。所以這定有根、慧有根,這兩個從根裡面能夠逐漸茁壯,他就有力量斷煩惱。這是講怎麼修行,「請佛住世」。請佛住世以後呢?有有些人講說好啦,法師我請你來講啦,我就沒事了,不是啊,「常隨佛學」,第八個「常隨佛學」。所以有人講啦,法師我來跟你請法。我跟他說沒有用啊,請回去也不學啊,請法幹什麼?很多人會講客套話啊,跟法師請法。我說你請回去也沒有用,請回去要學啊,不是請回去擺在那裡不學,這不是常隨佛學。你請善知識給你開示,你就不要有自己的意思,很多人在這個電視機前面聽經,電腦前面聽經,法師你講得不錯,可以按讚,但是呢,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看法,你的立場是這樣,我的立場是這樣,那你這我見起來了,我執起來了,那就沒有常隨佛學了。你要學,我們常自稱學人,後學,可是碰到境界的時候,碰到跟你想法不一樣的時候,學人就變羅剎,就變修羅了,就沒有隨順佛學。一旦講到你煩惱習氣深重之處,譬如說你情愛深重,講到你了,你心裡就生瞋恨了,受不了了...等等的,諸如此類,那這個沒有常隨佛學。佛學不是文字,也有人常隨佛學啊,這佛學是文字的佛學,去念一些什麼學院啊文字佛學。不是啊,那是文字學人,知解宗徒。佛者,覺也,隨順覺悟之學。你心要能覺悟,你心如果常常在迷,我執現前,我相現前,邪知邪見現前,那這不覺,依文解義,尋枝摘葉,這個不是常隨佛學。那是在迷啊,常常在迷啊,不是常隨佛學。所以你要能夠清楚,不要以為我讀個經,看個講經,這就常隨佛學了,那是事相上。讀經能解義,解義以後要能落實、能夠轉變,不是叫別人轉,自己轉。現在很多人懂得流通正法、流通佛法,佛法好,叫別人學,自己不學,自己覺得自己學得很好,包括流通《弟子規》也是一樣,看到《弟子規》很好,《三字經》很好。對!沒錯,很好,別人要學,自己呢?還是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還是一樣,兄弟還是照樣吵架,那這個流通就沒有意義了。為什麼?別人家裡面過得好好的,都有,這個《弟子規》沒有流通到你心裡面來,你只知道要孝悌忠信,沒有錯,但是呢?跟自己有利害關係的時候,你就忘光了。那要用什麼方法才行呢?念佛才可以,念佛,透過佛法的修行,你才能夠在利害得失現前的時候,把我放下。佛法講內典,內典就是內學,你學了佛,這個佛法可以從你心裡面開始轉變,從心轉變起叫內典。心裡轉變,就是我放下、我執放下、我相放下,尤其在利害、得失就在你眼前的時候,你能夠猛然的一醒,那你就不是一個世間人了,孝悌忠信你才做得好。所以自古以來祖師大德說,佛法你學了,能夠幫助你世學增長,世間的學問達到他最至極的境界,確實是沒有錯,因為佛法是一切法的根本。永嘉大師講:「但得本,不愁末」。你得本,你不用擔心那些枝葉,這是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你懂了,你不用擔心枝葉。有一些人不曉得,從枝葉上下手,從事相上下手,那個沒有辦法成就,我可以跟你們肯定的,越學心量越小,越學枝葉越多。枝葉很多,有的還如法,要是學得不如法,把落葉當黃金,那就麻煩了。禪宗講的,落葉當作黃金,落葉-黃色枯黃的啊,愚癡的人,沒有智慧的人,把它當作黃金,當寶貝啊,那就錯了,把不了義法當做是正法,把不能成就的世間法當成是佛法,當作是根,那就錯了,那就落葉作黃金。佛法的根本在哪裡?在心性、在實相,這是根,從這裡學,你才有根有本。你學那些枝葉,沒有根本,做得再好都沒有根本,為什麼?有相。有相之法一定會變壞,一定會壞滅。誰講的?佛講的。你們常常在讀《金剛經》,那首偈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什麼是有為法呢?就是凡夫,對境生心產生我執跟法執。在唯識講的,心法、色法,凡夫執著而有的,善法、不善法、不相應行法,這四種,這是屬於有為法,一定會變壞的。世間的這個倫理,五倫十義,你就應該知道,跟你講五倫十義你就曉得,無常啊,你現在是當爸爸,將來你是當爺爺,你爺爺走出去,就是路人;你當爺爺你也是別人的兄弟,表示並無實法啊,不是真的,你要能覺悟。你把他當作是實有的,我是爺爺,我最大,你們這個兒子孫子統統都要聽我的,那你說這個就認世間為實有,叫晚輩要孝順,不要學佛,把世間人做好,那你就是業障眾生了。所以你拿這個會變壞的東西當作是真的,這五倫十義就告訴你,世間會變的,一個念頭就變了,一個事情來就變了,不是實有的,這凡夫不懂在裡面當作真實。世間的五行也是,相生相剋,因緣即空,互相抵消,又互相生起,各為所因。那表示什麼?沒有定相啊,這五行是相剋的,相剋當中又相生,那這相生相剋當中又自相凌奪、自相抵消,凌奪就是抵消,世間是虛妄的。可是凡夫著為實有,真的有,他就在妄當中就認為有法,真的有五行,真的有這個世間,所以他就受這個五行所拘束了。實際上五行不能拘束人,是你心在拘束你自己。所以你就知道,這中國人講的相生相剋,那就是佛法裡面的因緣啊,相剋就抵消啊,相生就本無定法,自己會變成他,那自己就消滅啦,會轉變啊。就像水,蒸發了會變蒸氣,水不是定相啊,滅掉了,生成什麼?蒸氣。蒸氣凝結又下降成水,那蒸氣也不是定相;水能滅火,水能剋火,但是隨其勢力的強弱,火也能剋水,相生相剋,那你就知道這世間是假的。所以你用這個生滅法當作是實法,用這個世間的父母恩愛當作是實法、當作是真的,來做為學佛的基礎,那你怎麼能成就?你是迷惑顛倒。所以為什麼我跟你們肯定,學《弟子規》不會有成就,這個是穿著這件袈裟做保證,給你們做肯定,不會有成就。為什麼?剛這個道理一講出來,大家就清楚了,是假的啦。你在這個生滅上當作真實,已經是迷惑了,又在那裡造作,這唯識家講的:「如麻編成繩」。繩子以前是麻繩,麻繩是麻生出來的,麻是佛性,眾生見不到,所以呢,因絞,因為眾生起無明,所以絞麻成為繩,有繩子的狀態。二乘的人,把麻看做蛇,二乘的人知道那個蛇很恐怖,趕快離開。凡夫呢?把蛇當寵物,把這個世間當作是實有,哎呀「愛寶貪重」啊,當作是真的,所以兩個都是迷惑顛倒,二乘也迷惑、凡夫也迷惑。只是二乘比凡夫好一點,知道要離,但是他沒看到真相,真相是麻,真相是因緣所生,緣起性空,從麻轉生而來,根本也沒絞在一起過,二乘人看不到,凡夫更看不到。為什麼?他把蛇當寵物、當寶貝啦,那個毒蛇他抓回去當寶貝,他自己幻見,就像神經病院裡面的病人一樣,幻見有蛇,當作是真的,所以這是凡夫啊顛倒啊。那在這個他誤認的狀態下,是不是真的有蛇呢?就像這世間,你誤認以為你有父母、你有妻子、你有恩愛、你有感受你有這些...等等的,這些分別、這些妄想、苦惱,實際上正在你感受的當下,它是空的,如同這個虛妄的蛇相一樣,當下是麻,當下是繩,只是你妄見而已。所以為什麼我們提倡的大乘佛法,講的是心性,心性是什麼?是不變的,從古到今不會改變,這個是根,你抓得到,你可以把心性當為實有,沒有問題。但是不是像世間的實有,是真的有心,凡有心者,皆當作佛,一切眾生,皆是有心,這心性本自具足,你現在看到的,你現在聽到的,都是真心本性的起作用,包括你現在在聽我們講經。你為什麼能聽?不是因為你有耳朵,是因為你有心。如果有耳朵,死人也有耳朵,為什麼他不能聽?能聽就不名死,不算死人,所以這個要清楚。是心在見,是心在聞,這個真心大家都用,你現在就在用啊,只是聽了以後起分別。法師你講的沒跟淨空法師一樣,起分別了,那就顛倒不聽了,法師你這個沒有提倡《弟子規》,起分別了,那聽不到道理啊。《弟子規》那是相用啊,那作用啊,我們講的是根本啊。根本有沒有離開相用?也沒有啊,你要想說我學的是心性之法,這個事相上孝悌忠信不要,那你這叫什麼?叫狂慧,這是狂慧啊。所以要清楚啊,理事不二,理跟事是一如的,這個要知道。好,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