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4日 星期四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下冊-8)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下冊)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三論宗

三論宗。傳最古。秦羅什。來茲土。

「三論宗」的三部論典,《中論》、《百論》、《十二門論》。
「傳最古」是指時間上說,「傳」到中國來,它是「最古」的。「最古」,就是最早。那麼,它是什麼時候傳來的呢?「秦羅什,來茲土。」這就是說,三論是姚秦時候,羅什法師來到中國,就將它翻譯出來了。「茲土」,就是指中國。
「羅什」法師完整的名字,是鳩摩羅什婆,譯成中文,叫「童壽」,言其童年而有老人之德學也。父親名叫鳩摩炎,原本是天竺國人,不願意做官,喜歡修行,於是度過蔥嶺而跑到龜茲。
龜茲王喜愛他的風神俊朗,尊他為國師,逼他還俗並且將他的妹妹嫁給他。說起龜茲國王的妹妹耆婆,眼光極高,她拒絕了好多鄰國國王的婚聘,但是她一見到鳩摩炎,就非常歡喜,答應哥哥的話,嫁給鳩摩炎。後來就懷了羅什。她原來就有過目不忘的聰明,自從懷了羅什之後,原本不會印度話的她,不但會了,居然還會梵語,變得神悟超群。
龜茲國都有一間雀梨大寺,高僧大德很多。羅什法師的母親常常率領王族貴女、德行高尼,到寺裡去設供、聽法。羅什法師出生以後不久,又生了第二個兒子,名叫弗沙提婆。有一天什母聽完法,路途上經過一所荒塚,看到那些枯骨雜亂、縱橫,於是使她生起身為苦本的心理來。
回宮以後,以絕食來要求她丈夫、哥哥允許她出家。原本有障礙,直餓到離死不遠,她的哥哥和丈夫才允許了她。
什母既如所願,馬上落髮受戒,精修禪法,證得了初果的果位。羅什法師在七歲時,有一天,她就帶著鳩摩羅什到一間寺廟裡拜佛。到了廟裡,看見在佛前有一個很大的鼎,看見這個鼎很好玩,沒有加以思索,不費力的就把鼎拿起來,頂到頭上;他忽然一想:「咦!我是個小孩,我怎麼可以頂得了這麼重的一個鼎呢?」他心裡這麼一想,瞬間這個鼎就重起來了,他即刻嚇了一跳!就拿不住這個鼎,就掉到地上了。
這一玩,他就明白,一切都是心裡分別的緣故,就有輕有重。
羅什法師極聰明。他能一天讀熟一千個偈子,每偈有三十二字,共有三萬二千字。
據羅什法師傳上說,他誦的是《阿毗曇論》。讀完了以後,老師為他講解,他又能聞一知十而通達法的玄奧。因為什母是長公主的身分,又證了初果,信佛的教徒把她奉若神明,難以自在修行,後來他們母子二人只好到北天竺的罽賓國。
這時候羅什法師已經九歲了。在罽賓國遇到名法師槃頭達多,羅什法師就跟他學習《中阿含經》、《長阿含經》四百萬言。槃頭達多是罽賓王的弟弟。他常在國王面前稱譽羅什大師的智慧,國王有點不信,於是召集許多外道論師,在王宮裡開辯論大會。那些外道首領欺侮他年輕,出言很不禮貌,羅什法師辯才無礙使得外道們啞口無言,慚愧折服。罽賓國王這才表示驚異,馬上送很豐厚供養給他,還派專人為他灑掃、伺候。
羅什法師在十二歲時,他母親將他帶回龜茲。許多國家,皆以厚禮來聘請,但什母都置之不理。在回到龜茲的途中,路經月氏國的北山,遇到一位阿羅漢。這位阿羅漢對羅什法師非常驚異,對他母親說:「此兒,汝須好好照顧!如果到三十五歲不破戒,當大興佛法,度人無數。後來沙勒王又請他講《轉法輪經》,龜茲王引以為榮,遣使送禮,與沙勒國王修好。
當時有所謂莎車王子、參軍王子者兄弟二人,一名須利耶跋陀,一名須耶利蘇摩,捨國出家而為沙門。這兩位王子才伎絕倫,專以大乘佛法、自利利他為事業。羅什法師尊以為師,跟他們學習《中論》、《百論》。什師這時候方才覺悟到大乘佛法才是究竟,所以棄小乘學大乘。
遠近的賢德,請什師開講方等經典,分辨諸法皆空、無我、陰、界、入,假名非實。在會的聽眾,莫不歎未曾有,什師二十歲滿足,乃受戒於王宮,更從卑摩羅叉學《十頌律》。
這時候他母親忽然向龜茲王白純告辭,想到天竺國去,並跟什師說:「方等經,將賴你的力量,弘傳到東土。但於汝自身不利,奈何?」什師說:「菩薩之道,在自利、利他。若能使大化流傳,眾生得益,即使身當爐鑊,亦在所不惜。」於是什師便留在龜茲。
秦王堅建元十三年,太史令啟奏說,有星見於外國分野,當有異人入輔中國。秦王說:「我聽說,龜茲有羅什大師,是現在的智人。」於是派大將呂光,率軍七萬人,伐龜茲,取羅什。呂光去了以後,苻堅因伐東晉失敗而亡國,呂光打敗了龜茲,得到羅什大師。回到了關外的涼州,聽說苻堅國破身亡,就在涼州立國稱王。
後秦的姚萇死了,姚興即位。在弘始三年,才想起呂光迎請羅什的事。於是又派兵攻打涼國。其時呂光已死,呂隆當國。經不起後秦的壓力,舉國投降。羅什法師於弘始三年十二月才到了長安。姚興奉若聖賢,把他供養在逍遙園,組織譯經院,召集遠近的佛教高僧大德,如僧肇大師、僧叡大師等八百餘人,協助他譯經的工作。而三論宗的《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就是這時候譯出來的。東漢、三國到姚秦,佛法傳到中國,時間還不太久,翻譯過來的經論也不算多,所以說:「三論宗。傳最古。」

真空義。為第一。群弟子。競傳習。

這四句中的第一、二兩句,是三論宗的要義。「真空」所謂真空就是揀別它不是斷滅空,不是滅色入空,不是以空為有,也就是「緣生性空」,所以說「真空義。為第一。」
「群弟子。競傳習。」者:羅什門下,如道生、道融、僧肇、僧叡等諸大德,皆聰明博法之士,親近羅什大師學習三論。

曰中論。曰百論。十二門。為三論。

「論」是三藏中的一藏。「論」是辨析諸法的性相。
《中論》、《十二門論》,都是龍樹菩薩造的。《百論》是提婆菩薩造。

唐吉藏。施大功。三論疏。傳海東。

「吉藏」法師為《中論》作疏文十卷、《百論疏》三卷、《十二門論疏》三卷。
「施大功」者:此三論的疏有四十萬言。書寫四十萬字的著述,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三論疏,對於了解三論有極大的幫助。隋、唐的時候,韓國名為高麗。高麗國不斷地有比丘來中國求法。而高麗在中國東三省之東,一海之隔,所以「三論疏」,就「傳」到「海東」了。

法藏釋。十二門。宗致記。至今存。

「法藏」是唐朝武則天當時候的人,諱「法藏」,號賢首。他曾作《十二門論宗致義記》以解釋「十二門論」。《十二門論宗致義記》這部書,「至今」還收「存」在藏經中。
依僧叡法師《中論》序文裡說:「《百論》治外以閑邪,斯文祛內以流滯,《大智》釋論之淵博,《十二門》觀之精詣。」所謂「治外以閑邪」者:「治外」,對治外道也。閑者,息也。也就是,治服外道,息滅的邪執。「《中論》祛內以流滯」者:「祛」,除也。「內」指佛教內的小乘。「流」者,流通。流水假如遇到石頭、土堆,水就滯塞不通。《中論》可以祛除小乘人的法執。《中論》等於做的一套疏濬工作。至於《十二門論》,是十二重觀門,而此觀門多觀法空,所以名為精詣,也就是,有很精深的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