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四八)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二十二頁,經文第二行「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是第十三願跟第十四願,那麼上一次我們講了一部分的道理,那這個光明無量願跟觸光安樂願,光明無量這光明就是作用,不光指的是佛身上的光,他包含了分身、化身等等的利生之事,所做的事情都含有般若智慧,所以稱為光明。所以這個光不屬於世間這種認知,他不屬於我們一般認知的光明跟黑暗,直接講的就是作用,這作用就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入國土身,乃至十四種施無畏力都是光明的顯現,莫不引導眾生給予眾生安樂,凡是能令眾生出離三界六道輪迴的,這個都稱之為光明。出輪迴才叫安樂,你不出輪迴這個安樂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會長久,就像天上。有一首偈子講的,「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禪尚自有風災。」就算你修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假饒修到非非想,不若西方歸去來。」還不如啊往生西方淨土,乘願再來。從這首偈就可想而知這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你看一場地震、一個颱風、一場火災就奪走數千甚至數萬人的性命,有幾百萬人前一天都還幸福安樂,風災過後幾百萬人甚至近千萬人瞬間變成災民,所以這個三界是不安的,很多人想要移民到國外去,可是每一個地方有每一個地方的氣候環境等等的差別的因素,這些都不是真正達到安穩之處,所以為什麼祖師大德勸我們求生淨土,你真正求生淨土這才是到達安穩處,你接受佛陀的教化,接受佛法的熏習,這個才是真正安穩,不然你去哪裡都不會安穩,因為這個世間是無常、會變化,所以你要想到,佛菩薩教化你的方式這就是他的光明,就是他的智慧的顯現,所以為什麼講光明無量普照十方,也就是他能對應十方法界一切眾生的根器,對應他根器,為什麼要對應根器呢?目的要讓他離苦得樂,離什麼苦?一般人不覺得苦啊,叫他修行他比較苦,就像道場,如果一個道場他不要求你斷煩惱,不要求你改習氣,你來道場愛吃就吃、愛喝就喝、愛睡就睡,相信這個道場的人非常多,在末法愈不如法的道場的人愈多,當然不是多人就代表不如法,你要聽清楚,是不如法能吸引的世間人非常多,為什麼呢?不教你改煩惱、不教你斷習氣啊,他說這個叫接眾,這是方便啊!那這個方便裡面有沒有般若呢?沒有般若!這個方便是假的所以他不能稱為光明,也不能—不算是真正的無量,他是屬於生滅的。所以佛的光明、佛的善巧方便一定可以達到究竟涅槃,縱然一生不能到,也能為你做多生多劫的遠因、根本,給你種善根,幫你種下成佛的種子,這個才是方便。所以這個光明無量,這無量包括方式無量,還有呢讓你證得無量,心性不可思議、具無量的妙德,般若智慧不可測量,都是無量的意思,有一句話講「佛法無邊」,為什麼呢?你有邊就有量,有量就有界限,有邊量就有界限,所以說佛法無邊,他的無邊是什麼?沒有界限、沒有分齊,就是沒有分限的意思,事上有分限、理上無分限,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個叫無量啊叫無邊啊。世間人形容無量無邊他是看到東西多到他一眼數不清他就說無量無邊,佛法的無量無邊是什麼?沒有界限!沒有盡頭!都是心所顯現的。這個才稱之「無量」,所以用光明照十方眾生超勝諸佛。他用的方法超勝諸佛,就像淨土法門,其他的諸佛沒有接引。他沒有接引你往生淨土,只有念佛法門「阿彌陀佛」這個,我們講這個念佛法門就是指「極樂淨土」他有接引。不管你遇到什麼緣,《觀無量壽佛經》講的「九品」。這九品是什麼?九種不同的因緣,不同的品類、種類。這講現在用品類都還太過於文言,講種類。九大類的眾生,他都平等接引往生。下至五逆十惡,上至這個持戒清淨、深信大乘,這個淨土法門他都平等接引。那是不是因為他平等接引,你就懈怠了!有一些人他就會投機取巧。想說:這個淨土法門他是接引鈍根的、障重的,所以呢就教大家修行不用認真、不用努力,不用得「一心不亂」。甚至呢!說淨土宗在大乘裡面是這個特別的法門,是這個佛的異方便,所以可以不用持戒、不用守戒律。古德講啊:「缺戒成魔侶」啊!你要是沒有「戒」,這個念佛不能成就。這「戒」你不要拿《弟子規》,或是這個一般的這些五戒、人天小善,當作是根喔!「戒」要以大乘喔,大乘就是「菩薩戒」啊。佛教要興盛,戒律很重要啊。這戒律不是世間法,他能夠作為你解脫之本喔!解脫的根本。《華嚴經》講「戒為無上菩提本」,在這個《四十二章經》講「戒為正順解脫之本」,隨順解脫。有戒才能解脫,要是沒有戒,任何法門都不能成就。為什麼?沒有戒你就做的是「殺盜淫妄」,做「殺盜淫妄」怎麼會是一心不亂呢?念佛要是沒有「一心不亂」,你怎麼能往生?你臨終就算「十念」,這十念也是不亂,也屬於一心,也是一心不亂啊!所以你不能因為淨土法門接引的範圍之廣,你就懈怠了,你就放逸了。這個要清楚,眾生投機取巧啊!所以為什麼真諦三藏、真諦三藏法師他要帶《菩薩律藏》這菩薩,《菩薩律藏》要帶來我們中國的時候,這船都快要翻了,他知道啊!護法善神不讓這個菩薩藏過來—《菩薩律藏》過來啊。所以傳來了一般的《聲聞律》,真正的大乘《菩薩律》沒有傳過來,就是因為眾生「投機取巧」。給你講淨土法門,你還要懈怠、你還要投機—這個「投機取巧」,那沒有辦法成就。所以佛光雖遍照、雖勝於日月,但是呢!就是沒有照到你。為什麼?你的苟且心把光明障礙住了,你的懈怠心不願意出來,讓你不願意從無明窟宅裡面出來受佛光的照耀。都是因為懈怠、苟且啊,對於佛法得過且過,「聽經」每天都不願意認真。以前人聽經最起碼要聽八個小時,天天這麼做、天天這麼樣熏習,才能夠建立正知正見,還不敢說能成就。正知正見啊,那我們所說的,當然是你聽聞的是正法。要是聽邪法每天聽八個小時,那就是邪知邪見。可是現代的人看電視、看新聞、看報紙可以看八個小時,所以建立的就是什麼?世間意。所以你事情一來,第一個直覺反應就是「世間意」。你要是聽經,每天聽八個小時,事情一來、你的直覺反應就是「佛知佛見」。就像有時候,我在叫一些同修的名字;在佛門叫你的名字,你要答「阿彌陀佛」。很多人答「有」,這個就沒有在念佛,你平常佛號念得再多沒有入心。這個小地方就可以看出來,你功夫不深、道力不堅、用心不專、「三不」,沒有功夫啊!碰到事情你一定馬上起煩惱,你凡事都是用世間、世間法、世間意為優先。你處處搞的都是人情,你沒有、沒有道心,所以從小地方就可以勘驗出功夫啦。我們不要講你能睡覺念佛,你能病中念佛,那個都談得遠,且看你動中即使在佛堂你都還念不出佛號來。那何況是境界!我們共修一繞佛、一出去,或是我在拿麥克風正要講開示,這麼一瞬間十秒鐘內,你就開始散亂、開始東看西看。那功夫在哪裡?表示你沒有相續啊,你的心沒有攝住。剛才在念佛的時候攝住了,可是佛號一停了、你馬上開始攀緣。那功夫要用在哪裡?就是在這十秒鐘,這個才至關緊要。你不要看十秒鐘喔,你這十秒鐘的散亂就表示什麼?你出了佛堂那叫「一團亂」,心裡呢就七上八下,動之於—發之於身口,那就迷惑顛倒。所以真正明眼人他看你用功,他不是看你坐在那裡啊!他就是看你「行住坐臥」。行、住、坐、臥你的舉止動念、起心動念,你的言行舉止是不是與道相應。所以為什麼廣欽老和尚講:「真正念佛的人,雖然嘴巴不念、手也不撥念珠,但是他就透著一股佛氣」。念佛的氣氛在他身上,怎麼樣他就是不亂,他跟你嘻嘻哈哈他也不亂。大家都亂了,他不亂,這個是廣欽老和尚,真正念佛、真正有功夫的人,他的看法,他知道念佛的人,時時刻刻就透著一股念佛的氣氛,這個是真的。你不念佛、你不修行,你再裝,你裝不像,不可能。你以為你放掌、叉手、合掌合得很好,裡面是貪瞋癡、裡面是散亂,不用大的境界考驗,小小的試一下,世間意就起來了,每天念佛念多少都是枉然、都沒有用,不是做課沒用,是你沒念到心裡面去。功夫在哪裡?就在這裡勘驗。你去看去參加放生的,我就有碰過,專門念佛的道場管的很嚴,一去放生參加活動,放生還有念佛,結果呢?他們就放逸了,放生在傳遞這些物命的時候要念佛,沒一個人提得起來,我看真正能提得起來的,就那麼一兩個,幾百人裡面就那麼一兩個。這個就很清楚,你的功夫在哪裡?在佛堂每天念八個小時、十幾個小時,一出去放生,心就放逸了,表示什麼?八個小時以外,他在放逸、他在懈怠,所以你說怎麼能成就,習氣這麼重啊!念佛要什麼?要轉心,念佛不轉心沒有用。你心要轉,要跟著佛號「心聲相依,妄念自清」。這個心聲相依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你沒有這麼踏踏實實的走過,你是體會不到,這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什麼叫心聲相依,這個是真正念佛,不是翻開經本第幾頁寫個講稿這麼呼嚨一下、矇混一下,他就能過關了。心聲相依就是你的功夫啊!心裡有佛,就像廣欽老和尚講的,透出來的就是念佛的氣氛。不光拿念珠的時候如此,嘻笑、打罵都是如此,這個是真正修行、真正用功,真正一心不亂。所以淨土宗無論九品,都是要求一心不亂,那麼你認真去做,就是下面講的:「觸光安樂願」,莫不照觸其身,「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所以念佛修行,守佛陀的教誡才能安樂。其他的安樂那個就像吸食這個毒品一樣,你以為你安樂了,那只是你這一樣東西你攀緣到了,你想要的東西你得到了,可是得到了以後你又想要別的。就像小孩,小朋友買玩具一樣,這樣玩具他買到了,他就吵著另外一樣;沒得到的時候他就不安樂,得到的時候安樂一下,他又想要別的,又不安樂。這個三界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同理可證,同理可證。那麼這裡講「莫不安樂。慈心作善。」這是單就淨土來說「慈心作善。」「所有善根。心心迴向。」來生我國,往生淨土。願意求生淨土;那相反的你自己檢點,你願不願意往生淨土,尤其很多學佛人,講到死、講到往生,嘴上說不害怕,就像這個鴨子嘴巴很硬,他就講不害怕,真的來的時候他放不下。有的人是提到死,他就害怕,不可以有一點點不吉祥的話,他很迷信。那你想想你有沒有要求生淨土,你接觸到了淨土法門,你有沒有放下,你有沒有「慈心作善。來生我國。」如果有,那這個佛光有照到你;如果你沒有放下、你沒有看破,這個佛光沒有照到,你要這樣相反的去做觀照。你不能只要佛光照我了,我就能往生。這個光照的意思,你不能這樣解,你要想到自己是不是真正放下、是不是真的看破了。真正看破、真正放下,那表示佛光有照到你,而且是徹照;如果沒有,那你是結個緣,你做善事,人天福報。人天福報就好像射箭,「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你看有福的人,他要造業很容易,一般的人殺人、殺一個人,他判死刑,你要是有福報做皇帝、做帝王,殺的人再多,旁邊都有人讚歎你,殺的好,真有智慧,殺一個不夠,他還告訴你全部殺光,而且你也不必接受法律的制裁,這個福報很大。但是呢他有因果,因果會制裁他,世間的這個王法、法律,奈何他不得,他有福,但福報大,造的業就大,甚至一個念頭就可以損害千千萬萬的眾生。所以為什麼我們不求人天福報,這人天福報裡面,沒有般若智慧。你般若智慧才能出三界,有般若才能出六道輪迴,沒有般若,福報再大都沒有用。那福報要不要修呢?還是要修,人不能不修福,但是更要啟發般若智慧,你的般若智慧發起了,你修的福那就更大。利益的層面就更廣,就是如此,所以這𥚃講安樂慈心作善,這是迴向求生淨土。你不要看到善就開始跑去做善,淨土宗講的善-信、願、行,深信切願,老實念佛,這是作善。那麼剛開始是有作,有心作善,有心念,念到後來會無心念,就無心做善,叫無作,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得理一心不亂。這一心不亂分事分理,事上的一心不亂,它涵蓋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念茲在茲,什麼境界他不亂,習氣起來能馬上調伏-功夫成片。就是我們常講的,念起不隨,念起他能不隨它,習氣起來,他可以調伏,他可以調伏得住。事一心,他就能降伏習氣,令習氣不起、令煩惱不生;可是呢?不明心,沒有真正見到真心本性,不明心性,也就是無明沒有破,所以剛開始從有作,再來慢慢漸漸熟悉,就能夠成就無作之善,那麼來生我國。所以這個作善,你不要想到造作,很多人看到做善,造作世間善法,趕快回去幫父母洗腳、學《弟子規》去,做善-去呢做這個回收、做一些公益,他就以為他這個就是我們淨土宗講的作善。這個這裡講的作善,它有它特別的意義存在,所以在解釋經典的時候,要與經的義理相應,你不能隨意拿世間的善法或是其他經典刻意穿鑿,這就是說相似法。其他經典什麼?包括外道經典、小乘經典,很多法師講慈心作善,他教你先學小乘,那《往生論》說的:「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二乘的人,沒有辦法往生淨土,極樂世界沒有女人,所以往生淨土平等平等,沒有男女相,所以你們要聽清楚,跟你講極樂世界沒有女人,那你這個世間的眾生很愚癡,沒有女人,那你就想只有男人,這二元對待。經典上講沒有女人,可是它沒有說有男人啊,所以就是你的對待心太重啦。所以有人就毀謗這個阿彌陀佛,說淨土宗男女不平等,去那裡還要給阿彌陀佛變性、整型,這謗佛,那就是他世間的意、世間的情欲-男女相太重了,所以你看他這個四十八願講「國無女人願」。他只講沒有女人,他沒告訴你有男人,所以他沒有男女相,這密意在裡面,你要參得透,你要看清楚,世間人有的是女眾,他說沒有女眾,他就想到那極樂世界只有男眾,他就是男女對待,因為男女是相待法,相互對待的,就像黑跟白,沒有黑那一定純是白,沒有暗,一定都是明,他落在這個對待當中,所以一講西方淨土沒有女眾,他就想到那純是男人,實際上極樂世界沒有男女相,沒有男眾的問題,所以前面告訴你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大丈夫相他就是一個相好的呈現,他也不分男、不分女,你不要聽到丈夫相,你就認為說一定是男的,所以佛經告訴你,極樂淨土沒有女人,沒有女眾,沒告訴你,有男人啊!所以你自己看經典要看清楚,不要在佛門裡面虛妄造謠、妄生事端。有一個法師,他說你看,男女要平等,所以呢,這個他要來造個五百女阿羅漢,阿羅漢沒有男女相,他這個男女相太重了,他要造這個他認為阿羅漢也要給他分個男女,這個是敗壞佛門,敗壞佛門。五百阿羅漢,誰告訴你他一定是男的,沒有人說啊,阿羅漢該現什麼相,他就現什麼相。阿羅漢也沒有所謂的男阿羅漢、女阿羅漢,所以不要這樣分別,不要心生分別,在這裡妄生事端,把佛門搞的非常的不清淨。那麼以如來的智慧眼觀察,這如來就像大醫王,就像一個醫生,他觀察這個人體的構造,分析,所以醫生會分析,解剖學,分析這個男生是什麼樣、女生是什麼樣,男生身體有什麼特質,女生身體有什麼特質,他是一個很客觀的分析,如來是大醫王,就男眾上,男眾有什麼習氣;女眾上,女眾有什麼習氣,因病予藥。你不能說這個醫生,這個男女不平等,因為構造上不一樣,所以他開的藥不會相同。就像你們化妝品,保養品,擦臉的、擦脖子的、擦手的、擦大腿、擦小腿的、擦腳的,那你說這個化妝品公司不公平,為什麼不能出一種啊,偏偏要我們買整組,那他經過研究分析的。那佛是什麼?親證的,佛眼平等普觀,這世間的男眾,他有什麼問題,所以對於男眾,比丘用比丘戒;女眾呢,用比丘尼戒,三百八十四條,還加個八敬法。有人說這個八敬法就變成男女不平等,那這個就是他錯怪了釋迦牟尼佛這位好醫師啊。他開的藥方正好能治病,他說我不要吃,明明他就有這個病,就有這個傲慢病,他就不行八敬法,他不吃這個藥,病就不會好。只是對治煩惱,把煩惱都除掉了,男女本自平等,沒有男女相,這法界就是如此。所以《楞嚴經》講,這個《信心銘》講:「法無異法。妄自愛著。」法無異法,一切法平等平等,你自己虛妄分別,產生了執著心, 都是你自己妄自愛著,在心上立心、頭上安頭,所以說「將心用心。豈非大錯。」自心取自心相,自心取著自心變現出來的男相或女相,所以造成輪迴、造成淫欲啊、造成輪迴啊。所以《楞嚴經》講的「如世巧幻師。幻作諸男女。」這男女相是巧幻的、假的,誰幻的呢?你的煩惱習氣幻的,煩惱習氣不同,造成的色身感得的報身不同,身體是你自己感召的,沒有上帝給你安排,自業所感啊。所以你是女眾你要修行佛就給你這些藥,這些藥裡面就是治你的病的。男眾他就服這些藥。我們講醫學上你們就很清楚了,男女構造不一樣,就像習氣不同啊,這構造不一樣—為什麼呢?心裡面帶的業不同,所以感得的這構造不同,就連男男女女,男眾跟男眾相比每個臉相也不一樣,身材大小也不一樣,女眾也是,都是自業所感。所以你不能錯怪釋迦牟尼佛,不能在佛門裡面妄生男女二相的分別。你說排班一定要男女並排才顯示平等啊,這個就太牽強了,佛法講實質不講形式,那麼釋迦牟尼佛他觀察即使連排班,為什麼讓女眾排後面,都是他給大家開的藥,對治習氣用的,就是如此而已啊。所以你要知道很多現在的比丘尼很無知,跟著幾個人在佛門裡面搞女權運動,跟個世間人一樣,這個都是沒有得到佛力的加持,沒有接受佛光的照耀。所以為什麼講觸光安樂,你有接觸到了,接受到佛法了,你就懂得佛陀教化的意義了,你就不會在這裡妄生分別啊。你接觸到了佛法你還不安樂,還要起對待心,在這裡造謠生事,破壞佛教那就是你的問題了。你這一生縱然遇到也是當面錯過,所以不要妄分男女,這世間心重的人他就喜歡在那裡分別,在一些沒有必要的地方刻意去製造事端。古人講平地起風啊,這個妄起大風啊。起風以後就興風作浪啊,那最後就感召至業海茫茫,罪山岌岌啊,造無邊罪業啊,所以要清楚,這是我們要講的這個觸光安樂願。所以你真正接觸了,接觸到佛教、接觸到佛陀他的善巧方便了,你就會發心萬緣放下,一心一意修行求生淨土,為什麼講求生淨土呢?因為此淨土一法門即同時攝受一切法門,往生西方淨土等於往生十方國土,一即一切,所以為什麼講萬法,所有的法門啊他歸宿是淨土。淨土是什麼?心淨則土淨啊,在住處我們稱為淨土啊!託顯,託名而顯性而已啊,《華嚴經》講的「託事顯法生解門」借由事相上告訴你,事就是心,心就是事。顯現出心性之法,令眾生能夠理解能夠證入,叫託事顯法生解。這個事相上即是法性,不是比喻也不是神變,所以你看《華嚴經》講的一一相好,一一塵,一一剎能出無邊妙寶。這妙寶代表佛性的功能。你看極樂世界亦復如是。所以到西方淨土,六根接觸到極樂世界的六塵都能成道,為什麼?託事顯法令眾生能生般若之正解,這具有華嚴一乘的這個教義在裡面,所以為什麼這個華藏世界跟極樂世界完全相同。古德講華藏密嚴不離極樂。密嚴土是大日遮那如來,大日遮那如來其實就是毗盧遮那佛,密嚴土就是華藏,華藏世界。那極樂世界呢亦復如是啊,所以說華藏密嚴不離極樂啊,他裡面受用完全相同。但是極樂世界更不可思議的地方,是凡夫下下品也能夠往生等同如來受用。所以西方淨土具有這個華嚴一乘十玄門的義趣在裡面,要是你真的懂華嚴的十玄,你再來看極樂世界你就完全沒有疑惑了,你就不會心生分別啊,認為淨土是權教、是化城。為什麼有人會認為淨土宗是權、認為他是化呢?《法華經》講的化城,因為他不了解事即是理,他不知道什麼叫事事無礙,所以他才會誤解認為這個淨土宗不了義,認為一定要究明心性才是唯一的入手處,這也是禪宗謗淨土的原因。當然這個禪啊他不是真正了解禪,所以古德說這個「離佛談心未始聞」。離開了佛我們要來細究於心性、來深入這個佛性之理,他說從來沒有這個道理,所以叫「離佛談心未始聞」,攝禪歸淨是從來有。禪宗導歸淨土是都有的事情啊,離佛談心未始聞。這古大德開示,夏蓮居老居士講的,真正的是誠哉是言啊,講這個話一點都不錯,完全正確,但是知道這一層道理的人又有多少呢?所以他說「佛云難信誠難信,萬億人中一二知。」這萬億人當中是指學佛人,千千萬萬的學佛人,這當中就那麼一兩個知道,知道的人太少了,真正有這樣的境界,有這樣見識的人不多,這在《華嚴經》講這是稱之為普眼境界,非凡夫可入啊。所以為什麼導歸極樂世界的是普賢菩薩,因為只有他才有這方面的見地啊!為什麼導歸極樂世界的是文殊菩薩,只有他們智慧才夠高,他才能見到。這個是觸光安樂願。下面我們來看:「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這個是第十五願跟第十六願:壽命無量願跟聲聞無數願。這個光明跟壽命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也顯現出這個阿彌陀佛名號所代表的功德。一切法本自無生,無生之法起的作用就是智慧跟光明,智慧跟壽命。沒有了—你有智慧,沒有壽命,沒辦法修行;有壽命,沒有智慧,那累劫愚癡。就像眾生累劫輪迴,他都有壽命啊,但是他沒有般若智慧。往生到極樂世界,一生成佛,壽命無量。它這個無量是不可稱計,沒有辦法算,所以稱為「無量」。是多到無法去計算,在數學裡面無限大,這等於無量,無法計算。所以這個這裡講的「壽命無量」。那麼「國中聲聞天人無數」,西方極樂世界,清淨大海眾,我們之前講二乘種不生,那二乘種不生怎麼會這裡又有聲聞,為什麼又有天人?這是從古以來,凡是學淨土的人都會有這樣的一個問題,連我們初學的時候,都有這樣的問題。極樂世界不是沒有聲聞嗎?沒有二乘?為什麼這裡又講聲聞?這是從他的修證上來說。實際上他的心呢是大乘心,他沒有這個二乘心,可是他的修證、斷證上等於阿羅漢、等於人、等於天,那是就修證上來說。實際上就發心來說,他沒有二乘心,所以說二乘種不生。種就是心,極樂世界的人不生二乘心。二乘種性能不能生?也不能生,除非他迴小向大,就是他就現在的修證,發願求生淨土,那能生。為什麼?因為他大乘心生,二乘心滅。所以你說阿羅漢求生淨土,能不能?可以。不是說小乘阿羅漢不能往生,那你搞錯了,他用他的這個功德求生淨土,可以往生。這個當中你要搞清楚。因為他已經發大乘心,淨土—能信淨土即是大乘。你深信切願,這個大乘心就生出來了。所以極樂世界才有聲聞、才有天人。這就修證來說的。就像天台宗講的「六即佛」,同樣是佛有分六個層次。第一個叫「理即」,「理即」就是什麼?大家都一樣。不管你有修沒修、有學沒學、或是諸佛如來、或是地獄眾生,大家都是「理即佛」。「理」是什麼?道理如此。眾生的佛性個個本具,人人本有,個個不無。從古到今不可破壞。這理即,理上如此。再來呢,明瞭此理,知道了眾生有佛性,你學佛了,對於佛法道理你都了解了、開圓解,這稱為「名字即」。你了解佛法的名義了,就是—佛法名義就是講的,你對於佛教的義趣你了解了,道理你懂得了,「名字即」,開圓解了。所以其他的宗派他是要開圓解,圓解就是知見圓融。我說的圓融不是你們世故那種。很多人在世間他很會做生意,很會與人打交道,又是總經理、又是總裁。他來佛門每個都讚歎他:你好圓融。那叫圓滑,不是佛法講的圓融。他為了做生意嘛、為了賺錢嘛。他不是真正對於佛教能夠了解,不是對於佛法的義趣能夠圓融通達。大小乘他都通達;事理通達,事事通達,這才叫開圓解。那開圓解這個還沒有起修,叫「名字即」。起修以後,叫「觀行即」。依所解之理而起圓行,剛開始了初步,還沒有斷煩惱,一直到這個、這個小乘初果須陀洹,這個叫做「觀行即佛」。都是佛。再來往上呢,「相似即」,相似即他就有修證了,就類似。再往上,這「分證即」,「分證即」他就是像到這個菩薩的位次,分證一分佛性,圓教初住菩薩。到最後「究竟即佛」,圓滿成佛,最後一品無明他斷掉了,他這才叫「究竟即」。所以同樣往生極樂世界,他這個修證上都叫往生淨土,但是呢他就修證的位次上,有聲聞天人無數。我用天台家講的「六即佛」,天台宗所說的「六即佛」給你們做說明,那你就很清楚了。就像學生在同一個教育體制底下,有分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一樣的道理。這樣比喻,你也就清楚了。同樣的一間學校,或同樣的一個教育體制下,分的這個年齡、階層不一樣,他的學識程度不一樣,所以才有「聲聞天人無數」。這是講那邊的人。那麼「壽命亦皆無量」,壽命同等無量。這個喜歡長生不老的,就看到這裡你就要懂得了,天下沒有不死的人,沒有不毀滅的事情。這是什麼,這個滄海會變成桑田啊,這你要清楚啊,都會改變,到極樂世界壽命無量。在古代有一個論師,外道。他覺得自己的論很厲害,無人能破,他執著他的論點,他就希望自己—他到這個梵天那裡去,請大梵天王把他變成一顆石頭。石頭壽命很長啊,他是變成一顆石頭,這是真的。他立了這個論,那外道論。那確實—這個他叫他的弟子守護,守護這個石頭。只要有人來破論,他叫他貼在這個石頭上,把人家的問難貼在石頭上,隔天這石頭會冒出文字來,就有答案了,就能回了。那麼經歷很長的時間都是如此。所以這個貪生怕死,叫這個梵天把他變成石頭。那麼後來陳那比丘,陳那菩薩──唯識宗的祖師,立這個「自體二分」、「見相二分」,這陳那菩薩。後面的護法菩薩是「自體四分」──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講「自體四分」來解釋諸法實相。那這陳那比丘是立「自體二分」,用這個唯識破外道論。剛開始問他一個問題,三天能答。陳那菩薩再問,七天能答。再問,二十一天能答。再問,答不出來了,石頭氣到炸掉,氣到炸掉。所以你看這眾生對於自己的論述有多執著,何況是生命?所以你想要長生不老,你變成石頭都沒有用啊。滴水就能穿石啊!這個只有往生到淨土,才是真正的無量壽。所以他這裡講「壽命亦皆無量」,也就是往生淨土,你的壽命就算無量了,永遠不受輪迴。有些人會擔心,那我這樣子是不是以前的朋友、以前的家人,你都不認識了呢?你回想一下,我們前面講的宿命通、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你的家人、你的家親眷屬,你在極樂世界你都看的一清二楚。他有需要的時候,你隨時可以幫助他。所以到極樂世界才是真正幫助眾生啊。所以你們不要再給人家做障礙了。不想自己親人往生,你就說:唉呀,我請佛菩薩給他延命,希望呢他能在這裡多幫助一點眾生、多做一點好事。你要真正做好事,往生極樂世界,那才能真正做好事,而且做的事情不會錯。不然就像有些人想做好事,希望佛法可以流通,給《乾隆大藏經》標句讀。不然就弄這個《群書治要》,提倡這個《弟子規》,這個都是沒有智慧。做的這些事情,都是在損害佛教、損眾生的慧命。拿十方的錢去做這些世間的事情。這個是絕對不可以的。所以不要貪生怕死,一定要幫助你的家親眷屬求生淨土。那當然這一段意思還沒有講完,但是時間到了,我們留待下一次再來做說明。這經文內容義趣很精采。好,下一次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