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有發心與沒發心的差別

 

有發心與沒發心的差別

悟顯法師    開示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會方便隨緣地去勸人家來吃素、學佛。在這當中,我觀察到有一些人是有發心的,有一些人是沒有發心的,關鍵就在有發心跟沒發心,這裡面所得的果報不同。

 

比如說吃素,你勸一個人吃素,他真正有發心,這是慈悲心有發出來,跟沒有發心,那個是不同的。沒有發心的人,他會告訴你:「我平常就已經很少吃肉了,我也有在吃素食。」這一種就是搪塞的話,他沒有發心,他沒有發這個慈悲心,想要去愛護眾生,想要去幫助眾生,所以他的慈悲心不會增長,他的業不會轉,甚至他的殺業不會終止,念佛亦復如是。

  


所以祖師講的要具足信願行,不光相信,而且願意,願意往生淨土。這個願就是有發心,發願求生,跟你一般隨口叫喚,那是不一樣的。稱念彌陀名號,你具足信願行,跟一般隨口稱念,那是不同的。隨口稱念,這個叫有念佛,但是未必具有信願。就像世俗的人,常常會說:「阿彌陀佛保佑、阿彌陀佛保佑」,這個是隨口稱念。那能不能做為這一生往生淨土的正因呢?實際上他並沒有發願,他不是真正發願求生,所以臨終的時候,如果信願提不起來,也不能往生淨土。所以祖師講的「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有沒有信願,就是講的有沒有發心,包括你懺悔業障,亦復如是。

  

你要消你的殺業,消你的惡業,你要發願拜懺、發願懺悔、發願後不再造,而且懺悔過去所做,跟你只有吃素,為了養生、為了健康,這裡面的功德是不一樣的。所以在修學的過程當中,同修們就應當要注意到,這有發心跟沒有發心的差別。

  

佛在經上教我們要有堅固的善心善願,你才能夠在菩提道上不會退轉,不管誰來影響,你都不會退轉。為什麼?你是自己真正發願的,真信切願,不是為了世俗的名利,為了世俗身體的健康、長壽,也不是為了只有環保,或是為了保平安,這個都不同。重點還要發慈悲心,念佛還要發深信切願求生淨土的心。能如是發心、如是發願,業障必然能消,而且消得很快。比起你沒有願心,比起你沒有發心,這有發願的、有發心的,他的功德確實是大得很多。所以為什麼你們受菩薩戒都要發四弘誓願,都要啟發你的四不壞信,讓你發願受菩薩戒,因為有發心,那就不同了。所以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這一點希望大家要能夠注意到。

  

為什麼學佛的人,他念佛吃素,他的業力會改變?他拜懺,他的惡業會消掉?就是因為他的用心跟人家不一樣,不同於世俗,不同於世間一般人只是為了自己,為了求點平安,這樣來念佛、來拜懺。當然我們不是講拜懺沒有效、念佛沒有效,是告訴你,你在這當中要能夠發起求無上道的這個願心,發起慈悲心來吃素,發起智慧來修學佛法等等的發心。以恭敬心、謙虛的心,來受持佛法,佛門講的「謙虛」就是把你的成見放下,不是做作假裝,那個沒有真正放下。所以用心很重要,你怎麼來用心,你怎麼存心。那麼心呢,唯有一心,實際上,不是多心。

  

不管你是在慈悲上顯現,在護生上顯現,我們叫慈悲;在念佛上顯現,我們叫信願;在境界上能夠了知諸法空,我們稱為般若、稱為智慧等等的,實際上是同一心。對染,跟你說清淨心;對小,跟你說大;在於能所當中,給你說無能所,實際上,都是同一心,並不是多心,所以你不用尋枝摘葉,還是攝歸一心。因為很多人,他聽了又有慈悲、又有清淨、又有平等、又有無差別等等的,他就起種種心,不知道佛法所說唯是一心而已。

  

心有多種力用,從力用上講有多種,但是實際上,唯是一心而已。就像你這個人身一樣,你在眼可以看,在耳可以聽,在鼻可以嗅香,作用種種不同;實際上能知能覺的,唯是一心而已。我們所說的亦復如是,所以教你用慈悲、教你平等、教你清淨,實際上是共一心體,不是多心,這一點,學大乘的人要懂。不然跟你講說要發心,你就到處三心二意、處處散亂,那你這個心也不是真正發到徹底,為什麼?不了唯心、不了一心,不了真如自性啊。

  

所以為什麼要依真而發、依體起用、稱性起修,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你才能夠掌握到根本,才知道心要怎麼用,心要怎麼來發;你不會變成散亂,不會變成三心二意,也不會變成一廂情願,而且同時在作用的時候,慈悲心顯現,必然具有智慧,必然具有平等,必然具有無差別,它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跟世俗人這個慈悲心起來了,有時候就智慧沒有了;平等心起來了,這個差別心就沒有了,他的分別智、差別智就沒有了,我說的差別心,就是講差別智。

  

佛法講的一心,依一心而發大願,正是此意,依一心而起修行,正是此意;不會偏在一邊、墮在一邊,或是不具足。所以華嚴宗祖師講:「萬法起必同時,理無先後」,沒有前後的差別,因為都是真如自性的作用,只是眾生迷惑顛倒,現在完全忘失了,本來就具足,但是不會使用,所以藉由佛法來開發,逐步來引導,希望你能破迷開悟。

  

今天就是要跟大家講,你有發心跟沒發心的差別,這一點很重要。所以你吃素、你念佛、你修行、你要改正你的毛病習氣,你一定要發心;如果不發心,只是想說自己隨緣,都可以、都能接受,你的業消不掉。業如果消不掉,它就會增長,還會招感不善的果報。所以大家一定要記得,要懂得,要發真實心、要發菩提心來修學,來斷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