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2日 星期三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悟顯法師 宣講 第四十六願:獲陀羅尼願 第四十七願:聞名得忍願 第四十八願:現證不退願

 



(願文)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三忍。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第四十七第四十八願)

 

(講述)

這裡有三個願:第四十六「獲陀羅尼願」、第四十七「聞名得忍願」,跟第四十八「現證不退願」。

你到極樂世界那邊去,一切的大眾都一樣,都能得忍,都能夠獲陀羅尼,都能夠現證不退。跟《阿彌陀經》講的剛好可以互相印證;所以《阿彌陀經》是小本的《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大本的《阿彌陀經》,所以它又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大阿彌陀經》,也就是大本的《阿彌陀經》。

這裡講,他發願作佛的時候,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證離生法」,聽聞佛號可以離生死法,叫「證離生法」,就是斷見思煩惱,聽佛的名號可以斷,乃至最後的「現證不退」。我之前講過,念佛是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都可以使用,都能成就,而且一切時,一切處,不光是口念,你的心念在轉變,都名念佛法門,心裡有念、心裡無念都是念佛,所以你不必執著一定要有這四字,但是初學又不能離此四字。當你念到功夫純熟,一心不亂了,不管你心裡面有沒有念這一句名號,你都是正念分明。所以你不要想說:我得「功夫成片」一定是這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會斷;那你每天二十四小時,戴耳機聽佛號,那就功夫成片了。所謂「功夫成片」叫「念茲在茲」,什麼叫「念茲在茲」?就是心不隨妄而走。「功夫成片」這就算有一點功夫,再來增進為「事一心」,所謂「事一心」就是事相上粗重煩惱不起了,但對於「理」尚且闇昧,就是還不明,最後再來是「理一心」這是講修證。「修證」就不管是事持還理持,都能達到,這是必經的過程,但說實話,理持比較快。

 

「理持」,理上持念佛號;理持,持於理,持於念佛之理。那他念不念佛呢?也可以念。「事持」呢?昧於理,但是持於名;單持名,不明大乘實相之理。那理持呢?也明理,也可持名,亦可不持名;也可觀想,亦可不觀想,四種念佛隨意應用,一切時處,都能不亂。但是要有這樣的一個基本功,還沒有這麼簡單,所以為什麼先教「事持」,事相上先持名,免得你「執理廢事」,又沒有見性,佛號又沒念,變兩頭撲空;所以教你事相上持名,這裏講實修的部分很重要。

所有的諸菩薩眾聽聞佛的名號,能離生死法。凡夫的「分段生死」,二乘的「變易生死」都能離,所以為什麼講「離生法」,要是按通途經教來講是:斷見思,證阿羅漢;但是就本經來說,「離生死」就是證菩提,因為離開「分段」跟「變易」二種生死法,直接功超累劫,有一首偈頌講:「莫訝一稱超十地」。一稱佛名即頓超,從凡夫位直接登十地菩薩,因為這些見思、塵沙煩惱,統統都是虛妄的,所以念佛一念可以頓超,無明一念可破,就好像「一燈能破千年之暗,一水能普潤群萌」,道理是一樣的。淨土法門它是講離生法,離開了分段跟變易這二種生死,所以《阿彌陀經》講「皆是阿鞞跋致,也就是阿惟越致菩薩,甚至其國眾生皆是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只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無量無邊無央數,這麼多的補處菩薩。所以眾生聽聞應當發願求生淨土,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是末法第一津梁!你要出生死必須用淨土法門,捨此淨土法門,眾生想超出輪迴確實不容易。我們學淨土,知道這樣的道理,但也絕對不毀謗其他的法門,絕對不排斥其他的宗派,但是絕對不可學外道法,不可著世間生死法,這樣才能夠成就!

下面講「獲陀羅尼。」陀羅尼具有四意:「咒、義、法、忍」。「咒」就是咒語,「義」是能通諸法之義,「法」是能了解世間、出世間法,緣生性空。了解以後,能夠深心證入,「深」是深入經藏的深,不是色身的身,「深心證入」故名為「忍」,所以叫「獲陀羅尼」。獲陀羅尼以後就真正的清淨歡喜,叫「法喜充滿」。經典講:大喜充遍身。真正的「摩訶般若波羅蜜」。下面說「得平等住」,就是住於平等法。實際上,這「平等」就是「心境一如」的境界,這「心境一如」的境界沒辦法形容,所以跟你說「泥牛水上行」,給你說「橋流水不流」,給你說「雲常在山山在雲,青山自閒雲自緩」,就是沒有辦法形容。人家問永明延壽大師他的境界,永明大師告訴他:「化人問幻士,谷響答泉聲,欲達吾宗旨,泥牛水上行。」這是心境如如的境界。真正得平等法、住平等法,這是心境如如!這個「平等法」不是你認為的:沒有因果,亂七八糟的這種平等。大家要清楚:佛法講的所謂「平等」不是攪亂因果,不是像你小孩對父母沒禮貌,他以為這個叫平等,這個是毀壞世間法。佛法講的「平等」是不失長幼尊卑次序,不失因果等法,一樣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造世間因就墮輪迴,你學外道法就成為外道;皆是平等一心所現,住平等法。你心起外道見,起生死見,就法爾現生死境。你心如果攪亂因果,撥無因果,那就法爾現狂亂境、現顛倒境。甚至你撥無因果造諸罪業,法爾現地獄相,是地獄的境界,都是心所現,故名平等法。地獄是心所現,天宮也是心所現,如來果地還是心所現,所現之法雖然千差萬別,能現之心則是平等無二。又,法隨於心,所以隨舉一法、隨舉一地獄、隨舉一眾生,事隨理而遍滿,所以叫「平等」」。相即不妨相入,「相即」就互相並存,甲即是乙、乙即是甲,此即是彼、彼即是此;「相入」呢,甲入乙、乙入甲,彼入此、此入彼,相入。所以「相即則俱成,相入則俱泯」,「俱成俱泯」同時顯現,遮照同時,沒有妨礙,這是住平等法。所以世間法,世間一切貪瞋癡境界,不妨隨心而遍至十方。《地藏經》講:地獄「一人亦滿,多人亦滿」,這也是《華嚴》境界。事隨理而遍滿,觀事即是理,所以一人受苦,就感覺自己滿地獄受苦,在地獄法界是這樣,在你自身上現在這個境界也是這樣。所以稱為「諸法實相」,這是從「相」上直接見性。我剛才只用了《華嚴經》裡面,「十玄門」中兩個「玄門」而已,還沒講「重重無盡」,攝一入一,攝一入一切,一中一,一中一切,這些都還沒講,這才是真正的平等,雖然說「相即相入」,但是不妨「各住本位」,所以叫「微細相容安立門」、「諸法相即自在門」。總的來說,皆是「唯心所現」住平等法,故名「同時具足相應門」,講世間法相是這樣,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收一念,九世入一念,當中再配「五對」,就是《華嚴》講的「十義」,「十義」收回來是「五對」。不妨同時互相即入,沒有障礙,重重無盡,不壞因果法、不壞分位差別,所以說「初發心便成正覺」、「初步到即是步步到」,這是真正的住平等法。講出來一堆人聽不懂,你要去看《華嚴法界觀門》。講到《法界觀門》,現在真的很可悲,把《法界觀門》講得亂七八糟,根本講不到重點,都著在善惡對待上、染淨分別上,你看他們講《華嚴經》,這只要華嚴宗五位祖師還有一個在就好,這些人的腿子一定被他打斷。現在外面講的十玄門不是一乘十玄門,而是胡說八道十玄門,都是在胡說八道。

不知心性之極至、不知平等與無差別、不知行布不妨圓融,圓融不礙行布。所以講十玄門講不出味道來,都是取相分別,總是落言筌、總是著境界。我剛才略提一乘十玄門,還沒給你講盡,只讓你感受華嚴經的溫度的,讓你體會一下《華嚴經》,你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佛是盡虛空遍法界威勢力最大的。世間人再有錢,沒有辦法「一多無礙」,也沒有辦法「同時無礙、」沒有辦法「收三世為一念」,「開一念為九世」,世間人他做不到。我這裡說的「住平等法,修菩薩行」就是《華嚴經》一乘十玄門的境界。所以說「平等法」不是說你學外道法也等於是佛法、學世間法也等於是佛法,那你搞錯了。我剛才講的這個「一乘十玄門」才叫平等。如同燈光,我們道場的燈光有這麼多燈,每一盞燈都發光,每一束光都是它自己,但是它可以跟別的光互融沒有障礙。東邊的光跟西邊的光互相照映的時候,東邊的光不會變西邊的光,皆各住自位,所以不壞本相,又不妨互融而沒有障礙;就像十面鏡子,每一面鏡子鏡中都能映現其他九面鏡子,則「一中有九」,此「一中九」再入其他的九面鏡子當中,叫「相在無礙門」共有四句,第一句,攝一入一。第二句,攝一切入一。第三句,攝一入一切。第四句,攝一切入一切。同時交參無有障礙,但是每一面鏡子各住本位,就像燈光互照,每一道光還是每一個燈發出來的,沒有障礙,這是真正的平等。不是把因果攪亂,把佛教破壞,那是你心有缺陷。什麼叫「心有缺陷」?就是你顛倒狂亂、撥無因果,那就不是真正的平等了。佛法講的平等,因果還是因果、善惡還是善惡,成佛一定具世間善,但是你造世間善絕對成不了佛,這因果、次第非常地清楚。所以《華嚴經》講:四十一位的菩薩隨舉一位,即攝一切位的功德,這是《華嚴經》,但是又不妨他是初地、或是初住或是十住,都具有八相成道的能力,這是真正的平等。所以《無量壽經》是華嚴的奧藏、法華的秘髓,你們聽到這裡,你才有一點點體會《華嚴經》的奧藏。所以為什麼凡夫一品煩惱沒斷,往生到淨土,他能夠等同阿惟越致菩薩,也可以直接稱阿惟越致,就是依「心性」的道理,這是真正的平等;也是我們前面講的「普等三昧」。每一個眾生都得到、每一個菩薩都得到。

 

下面講依平等法,修菩薩行。具足德本。這是成佛的根,所謂「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都是相同的,這是成佛的根本、成佛的基礎,你要了解這一層境界。這裡法藏比丘發願,凡是念佛、聽聞佛的名號的這些大菩薩,都能成就如是功德。「修菩薩行」,這裏講的「菩薩」就不是一般的菩薩,在前面第二品講過「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前面講的十玄門,略提一、兩門來行「普賢十願」,所以名為「無盡行願」,不是看到桌、椅、板凳就跟它磕頭,那就破壞因果了;狗跟人同桌吃飯,那就不對了;兒子、女兒對父母不孝,這個也不對了。依著「十玄」行「普賢十願」,故名無盡行願,因為心無盡故,無有一法有所缺減,所以說「禮敬諸佛」、叫「稱讚如來」、叫「廣修供養」,一一都是迴向華嚴法界,每一行都是華嚴境界。極樂世界大菩薩都是這樣修菩薩行的,所以叫「普賢行」,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現在人講的普賢行,講得好像跟世間做善事差不多,要是這樣子,普賢菩薩沒什麼值得尊敬的,也沒功德、也沒有福,所以要知道普賢行怎麼修,這才「具足德本」,能成一切功德之本。

 


那「應時不獲一二三忍」一二三忍,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所謂聽聞佛的音聲能夠不驚不怖,聽佛說「一乘了義」能不驚不怖,順理而認可,故名「音響忍」。再來隨順此理,深心信入,名「柔順忍」。最後除斷我、法二執,故名證「無生法忍」;徹底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這是「無生法忍」。所以說「應時獲一二三忍」,一時頓證的。「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所以現證不退,一定成佛。所有的佛法他一聽到,他就懂、就通達,而且能夠修證;到極樂世界去成佛,一念就頓成。所以這當中涵蓋著「不可思議解脫境界」,不可思議的解脫,表示淨土法門確實不可思議。菩薩聽佛的名號不是只有耳聽,還能夠離相、離念,所以他能夠現證不退、能夠獲一二三忍。不光「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的名號,乃至一切音聲,一切順耳的音聲、逆耳的音聲皆是無生,皆是離生滅法,所以極樂世界的菩薩聽聞一切音聲皆是彌陀名號。阿彌陀佛名號還有另外一個意思,翻作中文叫「無生」。凡能見到「無生」的,即是聞彌陀名號。




以上是四十八願,講菩薩聽聞佛號的功德。如果你會聽,現在就是菩薩;如果聽不懂,老實念佛也得前面這些願文當中所說的利益,一樣能帶業往生,所以佛是平等救度一切眾生,是真正持不殺戒圓滿。菩薩戒講:「常生佛性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在這四十八願就體現出來。所以你念佛、你讀四十八願就是持菩薩戒、就是光明金剛寶戒,所以說「一法普攝一切法」,隨舉一法攝一切法,如帝網珠重重無盡,這就是所謂的「普賢行」,不是只在那裡磕頭「禮敬諸佛」。他的「禮敬」是順性而禮敬,「稱讚如來」,如來不分,相上也是如來、性上也是如來,隨舉一法無不是如來,皆能稱讚。「稱讚」不只是口稱,還要「心隨」,要隨順入理,才是稱讚如來。

以此法普行於一切差別境界、於一切順逆境界,故名「廣修供養」。了知業性本空,名為「懺悔業障」。隨順法性真實功德,名為「隨喜功德」。以般若智破除煩惱,就是「請轉法輪」,曉了自心是佛,就是「請佛住世」。具足大乘正知正見,且能行大乘,不被小乘外道之所誑惑,所謂「大象不遊於兔徑」,這就是「常隨佛學」。了達自他不二就是「恆順眾生」。凡所施為,一一迴向真如,迴向實際,迴向涅槃,就是「普皆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