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一】 (精彩節錄)
依自性不依外境
悟顯法師 開示
阿難聞已。重復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雖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窮子。捨父逃逝。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願如來哀愍窮露。發妙明心。開我道眼。
前面佛告訴阿難:離前塵有分別性,方可以認為是真心。
阿難聽了以後重復悲淚,五體投地向佛頂禮,長跪合掌而白佛言:從我跟佛出家以來,想說我是如來的親戚。阿難他是如來最小的弟弟,「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阿難常自己想,不用我來修。阿難他覺得佛會加持他,如來就會送給他三昧,這是異想天開,癡心妄想。「不知身心本不相代」,不知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什麼都沒有辦法得到。所以說「不知身心本不相代」,每個人身心是毫不相干的,就像一群人在那裡吃飯,大家雖然都在吃飯,可是每個人吃飯是各自吃飯各自飽,你不吃那就餓肚子。所以說「身心本不相代」,縱然是一家人也是一樣,每個人吃飯,各人吃飯各人飽。
那麼因為這種邪見,阿難這也可以算邪見,所以說「失我本心」,把當初發心要出家的本願忘記了。所以說身雖然出家,但是心沒有入道。他認為說:不用我自己認真修行。因為他跟如來是親戚,如來就會教他三昧。所以阿難說:「譬如窮子。捨父逃逝。」就像一個窮子逃家一樣,「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他現在才知道,雖然多聞,如果沒有修行,跟沒有聽聞佛法那是一樣的。「如人說食。終不能飽。」就像一個人他肚子餓了,他只談論食物,他沒有真正的去吃到東西,他肚子還是空的,是沒有辦法吃飽的。
那阿難說:「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這「二障」就是事障和理障,這「事障」產生的就是見思煩惱。這「理障」它障礙的是見性。所以說「良由不知寂常心性」,就是因為不知道常住真心性淨明體,所以「惟願如來哀愍窮露。」希望如來哀愍窮露,能夠悲憫他,「發妙明心。開我道眼。」為他開示什麼是真心?然後讓他能夠心眼明徹。
即時如來。從胸卍字涌出寶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旋至阿難及諸大眾。告阿難言。吾今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淨明心。得清淨眼。
這個時候,如來從胸口的卍字吉祥海雲相湧出寶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遍。」「普佛世界」有多少呢?「普佛」是多的意思。就像微塵一樣這麼多的佛世界。「遍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世尊從胸卍字放光,遠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那這光又迴旋至阿難及諸大眾,那麼世尊告訴阿難說:我今天要為你「建大法幢」,就是要說大乘的佛法。這部經一般都叫《楞嚴經》,實際上祖師,尤其是近代的祖師講這部經叫做《大佛頂經》,「大佛頂」就表示如來的頂法。「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淨明心。得清淨眼。」佛今要說大法,讓十方一切眾生能夠明心見性,得清淨眼。
講義裡面講到:「前破妄心」,前面是破妄心,就是說你的這妄心是生滅的,離前塵就沒有作用了。這裡要「破妄見」,什麼叫「妄見」?「妄見」是意識執外根身為我,也就是認四大地、水、火、風認為是「我」。名為「分別我法二執」,為分別見;這是妄見的一種。那麼「意根」就是第七意識。「妄見」乃意識執外根身為我,這叫「分別我法二執。」這叫「分別見」。前面是第六意識,再來就是第七意識。第七意識內執八識「見分」為「我」,這叫「俱生我法二執」,所以叫「俱生見」。這個就是「破妄見」,以「根識相依」總屬妄想,就是指根塵識互相攀緣,眼根攀緣色塵生眼識,這個叫「根識相依」,總屬妄想,故云:「二障所纏」。這個是憨山大師的解釋。
一般講二障,就是指「事障」跟「理障」,特別是講「事理障」,一般講「事障」就是「煩惱障」,那「理障」就是講「所知障」,所知障是障礙見性。
「從胸卍字放出寶光」,這是代表妄想原是「如來藏大智慧光」,今天迷惑,故轉此智光而為妄見。今將破妄,所以先放此光照徹十方,一時周遍。所以佛要破妄以前先放光,且此一段光明為聖凡共有,所以灌十方諸佛的佛頂,再旋至阿難及諸大眾;因為這段光明凡聖共有,就講到如來藏心大智慧光,每個人都有,所以說照十方如來的佛頂。那「旋至阿難及諸大眾」,重點是「悟真心真見」,了此一段光明即是「自心本有之智光」。
那眾生就是因為迷此智光,智光轉成「妄心妄見。」所以今天你要把他反轉回來,要能夠見到此光明,本自具足。唯在轉變之間耳!你要把他反轉回來,那麼若悟此真性智慧之光,即是頓獲妙淨明心,得清淨眼,所以說「心、見皆真」,這個就是如來要「建大法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