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一五)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七頁,倒數第二行。「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這是上一次講到請法的一個儀式。那麼也是表示啊對於佛法的恭敬心,對於正法的仰求之心。那麼《無量壽經》這裡講到大教緣起第三。前面呢就是阿難看到釋迦牟尼佛放光、現瑞相,是他當侍者多年以來啊,從來沒看過的一個奇特的現象。 所以他就向世尊請問,世尊現瑞相的緣由。那麼我們看到阿難尊者對於佛法是這樣恭敬心的希求。阿難他是皇親國戚,他也放下身段出家。佛陀有很多的弟子都是富貴至極啊,不是皇親國戚就是婆羅門,不然就是大商主,也就是現代人講的富豪,非常有錢有權,可以說是要什麼有什麼,而且沒有人可以違背他。但是呢這些東西都不究竟,所以他們曉得,那都把這些世間的名利、家庭的恩愛全部把它放下。就像難陀尊者一樣,他跟他的老婆很好,那不願意捨棄,不願意出家。釋迦牟尼佛就去善巧方便的度化他。最後呢他也發心了,也知道六道輪迴的可怕。終究啊是在地獄的時間長,在這個三善道的時間短。所以難陀尊者他很清楚也發心出家。那麼想要出離這個生死,只有用佛法才可以,用世間法絕對沒有辦法。世間法只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問題,不能解決你的煩惱。你現在認為是快樂的事情,我告訴你樂是壞苦,這是佛在經上說的。你現在感到的快樂,終究是會消失的、是會變異的,不會長久的。所謂有合會必有別離,你跟家人的因緣,跟你妻子的因緣,終究有一天會各走各的路,不是長久的,應當要放下,不要整天癡心妄想。人在這個世間都是幻化的,不是真的。你的生命不要用在一個人的身上,不要用在這麼一家人的身上,那是浪費生命。對於社會沒有幫助,對於國家沒有幫助,應當要放下、要修行,甚至出家。 這個才是利益眾生。所謂啊「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勝。」出家人的功德大,在家人很難有功德,很難。出家穿著這身衣服,走到哪都給人種善根。佛說:「破戒比丘猶勝外道種性。」又說:「有戒可犯名菩薩,無戒可犯名外道。」所以在在處處都顯示修行是最殊勝的。釋迦牟尼佛自己貴為王子,富有天下,有當時候印度最至高無上的權力,沒有人可以跟他相互比擬啊。他生下來他就是太子啊。所謂啊太子具足王儀,具足國王的威儀,也就是說他將來必然做國王。要黃金有黃金,要名利有名利,要這個妻妾這些都不是問題,可是他知道這世間有生老病死,這些財富名利,這些世間的恩愛都只會讓生老病死更嚴重,在這個循環的當中更痛苦。所以他發心,這個捨棄國家、王位要來啊修行成就。他是下勇猛心啊,不是像有些、現在有些出家人毀謗釋迦牟尼佛,出家人毀謗釋迦牟尼佛,講出來你們一定嚇一跳。他說釋迦牟尼佛因為好日子過膩了,想去體會一下辛苦的感覺,所以就去修苦行。真的是胡說八道。那這是披著袈裟在謗如來,這是錯誤的。所以釋迦牟尼佛知道,這些阿難這些大阿羅漢、大尊者,他們都曉得,這些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家庭的這些人倫的親情啊,都是苦惱的根。這個是確定的,百分之百確定的,也是真的,不是佛教的看法,是世間的事實真相。釋迦牟尼佛沒有什麼看法,你不要說世尊有思想。釋迦牟尼佛沒有思想,聖人無思啊。佛沒有思想,他講的就是這個世間的現象,真實的現象。所以《中觀論》講的「世間眼見,世間現見故。」佛不是跟你講天方夜譚、講不可能的事情,他講的就是你事實你看得到的。現代人說符合科學的、符合現實的。 那現實眾生的苦惱從哪來?從家庭來,從你有貪瞋癡來。他跟我們講的很清楚。所以你對於家、對於你的子女、你的朋友,這些恩愛全部都要看得淡,要把它放下,做一個清清淨淨的修行人。所以你看為什麼這些阿羅漢,像阿難這麼高貴的一個身分,他是佛的堂弟呀,這麼高貴的身分,都放下身段要來出家,對於佛要說法是這麼恭敬,用這種祈求的心來學,因為他深深的瞭解到只有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他出離六道輪迴,所以他看到釋迦牟尼佛放光現瑞,感覺非常的希有,必然有奇特法要說,所以他趕緊向佛請問,所以這一段是阿難尊者敬問的威儀,敬問的威儀,向佛請問的一個威儀,「從座而起。偏袒右肩。」表示恭敬至誠,不是坐著問。現在人發問,坐著問,舉手,有的碰到法師也不知道怎麼問……法師我問你一個問題,有的法師不理他,他還覺得你有什麼好傲慢的,用這種心。那麼現代人問的問題,多半都是亂問一通,問說:我兒子娶這個媳婦好不好?我女兒嫁這個先生好不好?你問出家人他哪知道啊。他告訴你,要是你來問我,我會告訴你:都不好,出家最好,放下最好。那不用問嘛,哪有什麼好不好的,這業力而已嘛,你現在說好了,明天一個念頭變了,就不好了,所以這個親家會變冤家,世間就是這麼變化無常。所以現在的人問佛學問題,那個都不是在問修行的,都是問一些自己心裡面罣礙的事情,那不是佛學啊,那是你的罣礙,所以現在有很多佛學問答,我也不太看,我也只看祖師的佛學問答,那個才是真正的佛學問答。問的那個問題連你都看不懂,那答的人更妙,答在問邊,所以你要清楚啊,佛學問題啊、佛學問答你不要亂看,越看問題越多,越看知見越重,那都是世間人的煩惱啊,問的都是世間事啊,很多東西經典有講他不相信,還要問淨土宗要怎麼修才會趕快得力,放下就得力了嘛,問一些這種沒有必要的問題。所以這個阿難他看到釋迦牟尼佛有這個瑞相,趕緊請問,這是為眾生問,叫利樂有情問。你們有些來問問題的,有些是故意來找麻煩的,那這個不是利樂有情問,是瞋恨問,瞋恨問你就知道了,果報在哪裡,阿難就是利樂有情問。有一種問是你真的自己修行有問題,這我們上一次有講過,真正有問題,真正在問,那麼看他問的恭敬心,你就知道,他對於佛法是希求的,是希望能夠得到真正的佛法,所以我們自己在學你要看這些尊者怎麼來恭敬佛法,怎麼來恭敬三寶,他們自己都是三寶,阿難尊者是出家人,那他都懂得恭敬三寶,所以出家人也要恭敬出家人,當然是正法的,有的這個講錯的,那當然我們是禮敬,絕對不跟他學。你不能說在這裡聽到說恭敬出家人,好了,你就跑去跟他學了,那不對啊,你還說你是在參學,跑去跟錯的學,你說你在參學,看看人家怎麼錯的,結果呢,連自己的慧命,不是性命,是慧命,慧命都搭進去了,那學到後來啊,自己邪知邪見。像有的法師我勸他,我說你……那個地方你不要去啊,知見不對啊,毀謗大乘哪,他跟我說:去參學啊、去看看哪。一看呢,跟著毀謗大乘,不知不覺的毀謗大乘,不知不覺啊,這就是凡夫啊,沒有能力啊,往外參學啊,越參越迷,人家是越參智慧越大。像善財童子,每參一個知識,修行功夫就往上晉升一步。他是每參一個知識就退一步,越退越嚴重,退成凡夫、退成畜生、餓鬼,甚至下地獄去了,毀謗大乘就下地獄啊,沒辦法救啊,所以這個要清楚。那麼佛有這個瑞相,阿難即從座起,「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所以這個阿難尊者很厲害,不愧是當侍者的,現在有的當侍者也當得糊里糊塗的,一個小動作都不知道要怎麼反應,這個阿難是很好的侍者,一看到佛有瑞相,他就知道,佛今天入大寂定,什麼定,他也一下說不上來,他知道世尊在入定,「住奇特法。」為什麼住奇特法呢?因為他現的這個光,現的這個瑞相不一樣,跟之前不相同,所以必然要說奇特法,這是可想而知的,那麼「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這是讚歎,釋迦牟尼佛你今天現這個瑞相,「入大寂定」,住諸佛所住的境界。就像《圓覺經》,佛在大光明藏─「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身心平等……」這個等等的這些經文,《圓覺經》的。那釋迦牟尼佛入大寂定,就是住諸佛所住的境界,就像「入神通大光明藏」一樣,「入大寂定」,這個大寂定啊,就不像一般的禪定有出有入,諸佛顯現他自住的清淨境界,寂是寂滅,定就不亂,這是滅除煩惱的境界,是真正的三昧正受啊。「住奇特法」,也就是說佛將要講的法,非常奇特,非常的特別,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包括超乎菩薩的想像,所以你看這些大菩薩都來參加,肯定沒有聽過,非常的奇妙,那為什麼是用阿難來問呢?阿難代表多聞,釋迦牟尼佛講什麼經他都聽過,這個經他沒聽過,所以他覺得很奇怪,他是多聞啊,佛講的經他都有聽過,《無量壽經》將要發起,他覺得很奇特,應該是一部沒有聽過的經典,所以他馬上請問,所以這是淨土法門奇特殊勝,在《疏鈔》裡面講,《彌陀疏鈔》講:「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什麼叫「越三祇於一念」?三大阿僧祇劫非常的久啊,一念就可以超越了,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三歲小孩都能念,但是念的人可以位登十地啊,功超十地啊,你要到法雲地你要多久啊,法雲地也要三大阿僧祇劫,但是一句佛號確實是頓超的法門,能於片言當中位齊諸聖,而且是令下品的凡夫,就像我們一樣,沒有能力斷惑的,或是業障特別重的、放不下的、看不開的、轉不過來的,能夠讓他的根器從下根轉為上根,可以讓他這一生就頓超,這是不可思議啊!你參禪你沒有辦法。叫你參話頭,現代人參話頭,整天想意思,那不叫「參話頭」,那叫「參話尾」。那話尾,都已經結束了。話頭,什麼叫「話頭」?這話還沒說以前,所以常問啊:「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父母還沒生你的時候,你長什麼樣子啊?也就是說你還沒輪迴的時候啊!這「參話頭」。這參禪沒有辦法,學教沒時間,叫你學華嚴太難、太多、部頭太大。學天台,學個一知半解。三觀呢?一心三觀搞成次第三觀,一境呢具三諦,卻變成次第了,統統都學成不了義。學唯識變成學名相,掉到識心裡面去了,不知道萬法唯識,只知道名詞唯識、名相唯識,那沒有用。叫你學密,搞神通,看看哪一個上師會放光、會有神通趕快教你,你就可以解脫啦!可以知道怎麼樣發財,看看能不能呢中樂透,都是搞神通。為了要錢啊,學密,學到後來搞神通去了,那就錯誤了。學戒,學到後來呢?看人家過失,自身倒謹潔毋犯,那身上無犯,心裡一直犯。整天起瞋恨,看這個也不對啊,那個也不對,那樣也不對,這樣也不對。最後呢?只有自己最對,別人都不對啦!持戒,持到後來搞成這樣。學淨土呢?現在很多學淨土的也很不老實,要學《弟子規》、學《感應篇》。聽說還要學政治書的,搞一些政治的,說這樣要來救世界,整天在想要救世界,都沒有想求生淨土,還在貪著這個娑婆。你想要救世界,你就對這個世間貪著嘛!為什麼?希望能長久啊。這世界,佛告訴你「成、住、壊、空」啊!你要看得破啊!你想救?想救,是你說想救就可以救得了的嗎?所以你是貪著這個世間,你放不下啊,整天想要─我來救世界,想當超人啊,想當人上人啊,那不對啊!教你放下,你就放下啊,求生淨土啊。現在學淨土的也不老實,有的自認為老實,我念一句佛號就好,聽起來很對喔!其他的都是邪知邪見,那也不行,你又謗到祖師了。還有的,除了善導大師講的是對的,這是純正的淨土,其他的都不是,他只有持名是純正的淨土。我告訴你,廬山東林遠公大師就是學《無量壽經》的。怎麼學呢?他不是用持名的,他是觀想的,他依《無量壽經》觀想極樂世界。那你是說初祖夾雜囉?初祖不純囉?沒有二祖還純囉?慧遠大師的師父是道安法師啊,「彌天釋道安」,經開三分就是他判的,我們稱為「彌天高判」啊。慧遠大師來……慧遠大師在中國,就受到鳩摩羅什大師的景仰啊,道安大師也是啊。再往上去佛圖澄大師,這些都是不得了的人物啊,所以不要毀謗祖師大德。像現在這個眾生就是業障重,但是呢你要真正如教奉行、如法奉行,不要加自己的意思,你自己看不懂祖師的,你不要說祖師講的是不對,因為你想像不到嘛!超乎你的想像,你就說祖師不對啊,那不行。你要懺悔你自己的業障,業障太重了多拜佛、多禮懺,以禮懺滅罪被初機,念佛是上根,你還不是這個根器啊。所以你不能老實,修了幾十年都沒有成就,所以這個現代的學人,確實業障比較重。還有呢講也講不得、不能講,一講、馬上生氣。所以你們到其他道場去,這些法師都很清楚啊,都稱你們為「菩薩」,實際上心裡面知道「羅剎」。不能講啊,只能稱菩薩啊。他心裡面清不清楚?清楚啊!所以才稱你菩薩嘛!好聽啊,他知道,哎呀!羅剎來啦,羅剎來要趕快稱他菩薩,不然等一下他羅剎要發火啦,發火這道場要亂啦,所以都稱你「菩薩」。很好聽啊,可是你啊、你是「菩薩之名,羅剎之面」啊!只是你自己看不到啊,人家知道啊,連出家人、方外之人都不敢得罪你,你看你業障有多重。跟你講真話,馬上生氣了「你有什麼了不起,天下叢林飯似山」,不來吃啦,不來學了。人家「天下叢林飯似山」是講參學、修行,出家人自在的這個清淨的環境,你還天下叢林飯似山呢,到處都可以去打混,混水摸魚去吃。今天到這家道場打佛七,打混摸魚,明天不高興啦,就到別家去打混摸魚,還說天下叢林飯似山?那你就錯啦,這個要清楚啊。現代人業障很重啊,不能講,我執很大啊!講了,馬上生氣、馬上起煩惱,起煩惱速度之快啊,比他理解經典還快,比他念佛持咒還快,這是末法的現象。那麼淨土法門能夠讓末法的眾生,去消除這些業障,只要你肯學,你肯放下。放下、學習,把自己的成見放下,把你從前的思想放下,你的思想那叫胡思亂想,把它放下,這個放下,一心一意的念佛,那你業障一定能消啊。所以這個法叫「奇特法」,為什麼呢?因為眾生的根器太劣了,奇特之劣啊,非常的誇張啊。現代的眾生根器不好、習氣很重,所以習氣很重呢俗話講啊「治亂世用重典」。什麼重典?用「淨土法門」,用這個特效藥才有辦法,所以這個法叫「奇特之法」,能夠令眾生一超直入,這個是不可思議啊。你看你自己想想,你的我見、我執這麼重,念佛念到後來「我」可以消掉。我就有碰過啊,有的老居士那確實有得功夫成片啊。他就講,他以前脾氣很大,人家只要一點點不順他的意,他馬上火冒三丈,開始破口大駡。他說可是自從他學佛、念佛以後,愈念心愈平靜,越念火氣越小,到現在不順他的意的事情,一樁也沒有,如同耳邊風啊,完全不在意。到他睡覺,現在睡覺自己心裡面佛號也沒有中斷,似睡非睡,這是念佛的功德啊,真正有到這樣的功夫啊。他這個人還在啊,我不能告訴你是誰啊,我跟他算很熟了。人家是真正在念佛真正有功夫,不是假的,他學不學《弟子規》?他不學啊,他說唉呀那個世間人學的,說是這麼說,往生淨土的關鍵在於持名、在於念佛,不在《弟子規》,所以一個有功夫的人這麼說的,不是那些通靈的講的,現在隨便找幾個通靈的,開始給人家印證,說要說怎麼樣能夠往生淨土,說誰又到那裡又幾品啊,他自己一品都沒有,他還說人家是幾品,他那個是沒品。所以要知道住奇特法,所以現在佛教這麼亂,這世間眾生業障重,要用淨土法門。那這個法門也是「諸佛所住導師之行。」這句話證明了善導大師說的沒有錯,「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是佛法當中的「最勝之道」所以你們要安心在淨土法門裡學習,不要今天學淨土,明天又參禪,後天呢又學密,講好聽禪淨密三修,實際上是亂修,為什麼?念佛念不住啊,所以就拿個咒來持一持,持咒又覺得不太行,參禪比較快,念頭轉了就悟入,結果呢也沒轉過來,那又回到淨土宗還是念佛比較保險,禪宗畢竟也是導歸淨土嘛,給自己講幾句安心的話又回來修淨土,那麼就在這三個宗派裡面輪迴,人家說你怎麼一下這樣搞、一下這樣搞呢,面子掛不住啊,我三修,禪淨密三修,三個都有修,三個都沒有契入、都沒有成就,叫梧鼠技窮,什麼叫梧鼠技窮,這種鼠啊會飛飛不高,會挖地也挖不深,好幾種技能每一種都不到家。夏老居士講:「帆祝兩面風」,這張帆,一般是這個坐船,船把帆張開來之後,結果呢?一個風往東吹一個風往西吹,剛好撞到這個船在原地不動,所以呢沒有辦法增進,「帆祝兩面風」啊,都是原地打轉,那麼淨土宗這是「諸佛所住導師之行。」十方三世諸佛如果離開這一個方法,確實─上不能圓成佛道,下不能普利群生。你們不要輕視淨土宗,很多人都覺得唉呀,這個念佛,殯儀館才在念啊,我現在還沒有要上殯儀館,等到我去了再念都不遲,那你就錯解了。之所以在殯儀館在念,是因為平常不念,那個時候念幫助他,能有多大幫助呢?全在於亡者。所以為免如此的情形呢,為了免除這樣的情形,你自己現在就開始修行,越早修越好,不要求快,慢慢的,但也不能太慢,有的人不想進步就說我慢慢改,這也不行,你就循序漸進這麼用功、這麼修行,那你就會有成就。所以淨土宗不是度死人的,你看那個名詞就知道往生啊,往生是什麼?是活著去的,知道自己要去哪兒,前往出生叫往生,到哪兒出生呢?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你看念佛往生的人他都是活著的,預知時至,告訴你現在佛來接了,跟大眾再見,我要走了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你們念佛送我,斷氣了往生了,活著去的啊,你不學佛那才叫死掉啊,死了去哪兒不知道,沒有人可以說的準,不曉得,但是你看念佛的人,每一個他都清楚明白,所以有這麼好的事情,你即使大富大貴,權傾一時你也難逃一死,這《讚僧詩》裡面講:「秦吞六國漢登基,自古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秦朝吞併了六國,可是又被漢朝給滅掉了,從古到今有多少的英雄豪傑,統統都埋到土裡面去了,南北山頭是比喻啊,是指的就是他埋葬的地方,或是在南邊或是在北邊或是在東邊或是在西邊,埋葬於土泥之中,你解決不了生死問題。所以應當要發心、要精進、要努力,你不能懈怠,你不要認為自己很差不行,認為自己業障很重,雖然你業障很重,但是也不能這麼認為,為什麼?越認為你業障越重,你心會開始墮落,然後再看到旁邊也沒有同參道友,沒有人精進用功,譬如說大家都在睡覺,你一個人起來做早課,心裡想多沒意思啊,天這麼冷,乾脆回去睡好了,你看不睡多可惜,他們睡的比我還多,又沒有同參道友,你又不住道場,沒有人管你,那你就越修越退轉,你也知道我自己業障很重,可是緣不好,沒有辦法成就、沒有辦法修行,你附近的人都沒有學佛,都是退緣,給你講的都是世間話、叫你要結婚、叫你要生小孩都是如此,那再加上你無始劫來的情欲不斷、恩愛不斷,然後呢再有法師跟你講:要恆順眾生。那你就開始墮落了,就跟著素食也不吃了,吃葷的去了,恆順眾生嘛,出家人叫你恆順眾生竟然是叫你去吃肉的,我還第一次聽過呢,所以佛門會衰敗,這是確實就像古人講的:「和尚者,釋迦牟尼的罪人」,他不跟你講實話,他不跟你講清淨解脫的法,都告訴你怎麼墮落,方便呢都說接眾,接到後來了,自己都變眾生都不像個出家人,那在家人也說要方便接眾,自己學佛不好好學,一定要先生來跟他一起學;先生學佛不好好學,一定希望我太太跟我一起學佛,學佛你自己學就好了,找誰跟你學啊,就是情見沒有放下嘛,捨不開嘛,捨不開了嘛,所以雖然學佛,心裡的罣礙沒有斷掉,所以沒有辦法成就。那麼淨土法門,這釋迦牟尼佛「住最勝之道。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引導你出三界啊,佛是教你出三界、出六道輪迴,不是叫你搞輪迴啊,不是搞人情、搞輪迴。你自己心裡面有世間意起來,你要趕緊覺察趕快放下,不要再執著、不要再罣礙,提起佛號、提起正念、去讀經,去拜佛也就是禮懺,把這些世間的妄念懺掉,不要有這些念頭,這個不是究竟法。導師之行,什麼叫導師?引導你出三界、引導你出輪迴,不是告訴你怎麼發財,怎麼搞名聞利養,怎麼建立什麼幸福圓滿的家庭。我跟你們講在佛門裡面沒有佛化家庭這種事情,佛化家庭就是僧團,出家人的這個才叫佛化,受佛教化,不是世間人,去結婚生小孩,搞個家庭四個人成就一家叫佛化家庭,你有學一點、我有學一點,弄的大家都互相放不下,叫佛化家庭?佛化家庭是指僧團!出家人受佛的教化,持戒清淨,男眾是住男眾一邊,女眾住女眾一邊,佛法講:如法僧事,就是做出家人該做的事情,這是佛化家庭,不是結婚生小孩叫佛化家庭……學一點佛,每天做個早課讀個經,那叫佛化家庭,那不對啊!誰告訴你那是佛化家庭,他在騙你,欺騙你,你自己也很甘願受騙上當,引哪一個法師這麼說的,哪一個大德這麼說的,為什麼你會認為他是大德,因為他隨順你的欲望啊。你為什麼不會認為釋迦牟尼佛是大德呢,釋迦牟尼佛要真的要搞佛化家庭,他根本不用出家,何必「棄國捐王。行作沙門。」他家這麼有錢,他勢力這麼大,又有軍隊的保護,他何必出家?幹嘛過著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的生活。所以你要會看啊,不是哪一個法師講就正確,佛怎麼講、佛怎麼做,所以不用打這些無聊的妄想,這最勝之道、導師之行,你要懂得希求。現在的人不懂得什麼叫最勝之道,叫他來聽經,總是有事、總是有問題、總是有麻煩,最勝之道他也不當一回事,沒有希求心、沒有出離心,所以他不會瞭解什麼是最勝之道,對他來說不是最勝的,你要跟他說今天不要去聽經,可以賺個一億、兩億,喔最勝之道,錢財對他來說最勝之道。看怎麼樣能夠出風頭、能夠升官發財,對他來說是最勝之道,這是世間人、凡夫。我們讀到最勝之道,大家有沒有這樣想這是最殊勝的,你是文字解得。夏蓮居老居士知道有淨土法門可以了生脫死,可以橫超三界,逕登四土,自己關在關房裡面開心了三天,我看你們連三秒鐘都沒有,三天,他知道我出離有望;善導大師一聽到淨土法門,那是歡喜踴躍,念佛必然合掌、下跪,念到什麼時候停呢?念到昏倒為止,三十年不倒單,最勝之道他曉得。那你們這些還有的說要學《弟子規》的、說要學《感應篇》的,你懂得最勝之道嗎?你不懂啊,懂了你肯定像善導大師這樣做。三祖承遠大師行般舟三昧,我看也二十次以上,一輩子都在行般舟三昧,他瞭解最勝之道,所以他這麼做。淨土宗歷代的祖師都知道這個是最勝之道,所以你們不要再說印光大師了,說印光大師教你要學世間法,唉呀!印祖一定覺得:你冤枉我啊,我一生住藏經樓住幾十年,我就是勸人家修淨土,我自己也這麼做,我哪有叫你要搞世間法?冤枉祖師。所以這些人自己迷悶,喪本受輪還要汙衊祖師大德,什麼叫喪本受輪,這個你們沒聽過,喪就是喪失,本就是根本,喪失學佛的根本,不懂得要從心性下手,所以呢枉受輪迴,受是這個受輪迴之苦,所以叫喪本受輪。那不瞭解什麼是最勝,所以你們自己要知道,自己最貪的是什麼?我剛只是舉一些貪財的、貪名的,要知道自己最貪的是什麼?最罣礙的是什麼?有的罣礙小孩,小孩不學佛我不學,很奇怪,或是學了佛也希望小孩也能來學,你要鼓勵他來學沒有錯,心裡面絕對不罣礙,要放得下,提得起放得下,要去檢點自己罣礙的是什麼?學生罣礙功課,看能不能越來越好。為什麼呢?將來才有希望啊,希望那是你的妄想。凡事講因果,沒有種善因絕對不會得善果,種惡因必定感惡報,不是你現在功課好就有用啊,所以要在佛門裡面多修福、多讀經、多消業,那你福報自然現前,真正業消了,像有些祖師要去京城趕考,路上到寺院裡面掛單借住,業真的消了,也不去考,出家了;有的是考完以後到寺院,一聽到佛法好,考上了他也不做官了,出家了。有一些呢他雖然沒有出家,做個在家居士他也不做官,像這個彭二林居士他爸爸是清朝的兵部尚書,是漢兵部尚書,清朝的六部分滿跟漢,他是屬於漢兵部尚書,漢人的,叫彭啟豐,彭二林居士他也不做官,雖然他可以做很大的官,他也放下了,這就是到佛門裡面來,業障消掉了、世間心捨掉了。蓮池大師也是啊,小時候就非常的聰明,而且不光聰明,家裡也是有權有勢,是當地的望族,他資質非常的好,他也是放下了。多少的祖師都是這樣,像韓國的金喬覺就是地藏王菩薩,他可以做國王,他也不要,也來出家;安世高大師也是可以做國王,他也不要,也來出家,有很多的祖師大德都是如此。為什麼?他真正有智慧,能放下他罣礙的,你能放得下,真的就像張拙秀才講的:「隨順世緣無罣礙,生死涅槃等空花」,可是你放不下呢?隨順世緣有罣礙,自己認為無罣礙;生死涅槃等空花,是你現在不覺得它有,等到現前的時候就不是空花了,罣礙嘛。嘴巴會講,講的好聽沒有用,沒有能力了斷它,你解決不了它,到處跟人家吹牛:生死是空的啊、涅槃本來就有啊,本來就是我的心,叫他要修行,他說這個月落不離天、在染而不染、在淨而不淨,跟你講一些這些沒有用的話,心裡面還是放不下,搪塞,想說我場面上應付得過去,我都引經據典啊,你不能破啊,你破了就破法。不是經典不能破,破了你會生氣,不敢破,不敢奪你的邪知邪見,怕跟你結惡緣,所以不是不瞭解經典,不是經典的問題,是你自己心裡放不下的問題,所以對於最勝之道你不能體會。下面講的:「去來現在佛佛相念。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何故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願為宣說。」所以阿難尊者他曉得佛在念佛,他不知道世尊在念過去佛,還是現在佛、還是未來佛?他不曉得,所以他問世尊:是在念過去佛?還是念現在佛?還是念未來佛?這就呼應到我們前面所說的了,光中現佛剎,寶剎莊嚴那一段。所以念佛,光中就現十方諸佛國土,釋迦牟尼佛光中顯現的,所以阿難知道他在念佛,只是不曉得念哪一尊佛,也代表三世諸佛都依這個法門教化眾生。現在有人問題來了,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十劫以前的人靠什麼法門成就?很會問,問的是不錯,但是呢他認為法有過去、現在、未來。你要知道阿彌陀佛者無量覺也,能夠與無量覺相應的,都稱為淨土法門,都是念佛法門,所以你看地藏王菩薩過去生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這是不是念佛法門?是念佛法門,只是不是念阿彌陀佛,但是有沒有念到呢?也有,雖然沒這個名有這個實,淨土宗我們下午講的:確實是殊勝廣大,遍過去、現在、未來。未來即使無量壽佛滅度了,還是有念佛法門存在,所以你不要認為只有念阿彌陀佛才叫念佛法門;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也是念佛法門;你念觀世音菩薩也是念佛法門;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也是念佛法門,甚至念藥師佛也能有八大菩薩接引你往生西方淨土,重點是在於你有沒有功夫?你放不放得下?不在時間。所以這裡講的:「去來現在佛佛相念。」這代表佛所念的這個法門通過去、現在、未來,還有一個十方諸佛共同的心願,都是希望眾生速成佛道。就像後面法藏比丘講的:「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諸佛如來都是這個心念,所以叫「去來現在佛佛相念。」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憶持十方諸佛共同的心願,確實如同善導大師講的:「唯說彌陀本願海」,善導大師講這個話一點都沒有錯,只是我們今天講的是彌陀的淨土,要是講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淨土法門呢?也是一樣,唯說藥師本願海。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但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觀機,這個時代最適合用彌陀淨土,最適合,所以我們自己不要不老實,不要做怪,那你自己會損失最大的利益。所以這裡說的「去來現在佛佛相念。」這是諸佛如來心中的願望,那世尊這個現相也通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佛法講的是遍過去、現在、未來,亙古不變的道理,乃至說法的處所都遍過去、現在、未來。那這種講經這種觀念,我們現在人講觀念,佛門講境界,確實不是凡夫一下子所能瞭解的,甚至有的法師他也不相信,法界是重重無盡的,時空是交錯的,他沒有辦法瞭解。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在母胎的時候,就已經八相成道結束了,他沒有辦法瞭解啊!沒有辦法體會!世尊示現遍過去、現在、未來。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所以他要體會淨土宗的頓超,這種超情離見的,這麼殊勝的方法,他體會不到,想都想不到,為什麼?連《華嚴經》都想不到嘛,何況是《無量壽經》。華嚴這些祖師讚歎是十四的月亮,非常圓滿但是還差一點,他讚歎《無量壽經》是十五日的月亮,究竟圓滿,甚至說《華嚴》、《法華》只是《無量壽經》的引導而已,引導而已。那麼阿難問佛是念過去、現在、未來還是念他方諸佛,才有如此的威神顯耀,光瑞殊妙,希望世尊能夠告訴他,那麼這一段的意思還沒有講完,我們留待下一次再來做說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