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零九)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五頁第四行「善能分別眾生語言」。上一次是講到這一句,也就是說與會的大菩薩眾,能夠分別眾生語言,知道眾生的根器。那麼什麼樣的話他能夠接受,他就方便的接引他。所以你要知道,有時候法師跟你講一些方便的話,目的呢、是在接引你來學佛。不是呢成就你的愛欲心,不是成就你的妄想。所以除了菩薩能夠分別眾生語言,我們自己也要能夠善分別眾生語言,那你才會學。不要把不了義法迴為己解,當作是了義的。明明不契合你的根器的,契合你習氣的,那你就認為這個是哪一個法師講的,把它當作標準,把它當作修行的原則,那就錯誤了。你這個是不會學法,所以你也要「善能分別眾生語言」。人家在說話,你要仔細聽,你要聽得懂,不能參雜自己的好惡,參雜自己的意思在其中。所以善能分別眾生語言,不是光菩薩要善分別,我們自己在學佛,都要能夠善巧方便的分別。所以你看祖師大德為我們分科判教,就是在告訴我們,哪一些法是了義的,哪一些是不了義的。講這個「人天乘」這個是不了義的,所以我們呢、不學。講「佛乘」呢,這是了義的,所以應當學。所以你在這一句啊,你就要學到了,那學佛聽經你才會得利益。不然,跟你講講一些方便的,你就把它當作是真實。很多在家的同修,很喜歡出家人給他找藉口,讓他呢習氣有台階可以下,可以隱藏自己的毛病,也就是希望出家人幫他隱惡揚善。那隱惡的結果呢,就是你業障越來越重。揚善呢,你的心就越來越虛偽。為什麼?因為你根本沒有想改啊!那麼這個法師用的這個方法也用錯了,所謂「非時」啊!非時、這個時機用錯了。所以我們自己在學佛法,你在看經典,你在聽講經,你就要清楚。對治我煩惱習氣的,我對家裡貪著罣礙的,這個我要聽,我要去轉變,我要一步一步把它放下。那如果講的不是你的問題,你也把它記取下來,以免下一次不小心又犯到了,這才叫善能分別啊。不是說、師父說可以方便素,那你就只聽方便素的部分,那是說沒辦法的時候才開方便。在台灣基本上不用吃方便素,都很方便,所以吃素就好了,不用為自己開脫。所以聽經你要會聽,教你要孝親尊師,你就開始執著你的父母親,你的家親眷屬。明明孝親尊師是好話啊!但是呢?你自己的貪愛在裡面,你自己的罣礙在裡頭,所以你就回去搞你的這個世間的家庭。所以這些呢,你都要能夠分別、能夠分辨,哪一些是你的問題,這叫「善能分別眾生語言」。我們對諸佛來說,是諸佛心內的眾生啊!諸佛對我們來說,他是我們心內的諸佛,也是眾生啊!也是眾─佛也是因緣所生啊。為什麼說佛是因緣所生呢?你看這個《維摩詰經》所謂「佛身者即法身也」。從六度波羅蜜生,從離一切不善法,成就一切善法而生,這就從因緣生啊!所以你要知道啊。但是這個因緣呢,不是一般的物質組合的,也不是呢、世間的妄緣合成的,是你修因得果的,所以說為「因緣生」。所得之果,是你本自具足,所發之因呢、是你本性就具有的成佛之因、不從外得,所以所謂「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佛對我們來說,他也是眾生,那你要學,你也要「善能分別眾生語言」。乃至對你的家親眷屬,不要幾句話一不合,馬上就起瞋恨心,就瞋恨、就吵架,那你是不善聽,不能分別眾生語言。不光是家親眷屬,你在公司、你在學校,你的同事、你的同學,話要聽清楚,聽清楚以後才作決定。不要衝動,不要莽撞,這個都是「善分別眾生語言」。那如果你能夠配合佛法來看,音聲只是生滅變異相。在生滅變異的當下,並不是實在的,並不是實法。只是你心裡面有相續的妄想把它組合起來,所以你認為說到你了、駡到你了。實際上你把駡你的話,把它一個字一個字拆開,拆開來唸。第一個字,在駡你的第一個字唸出來,隔五分鐘以後你再唸下一個字,你看看你會不會起煩惱。那就不會了嘛!為什麼?因為它是虛假的,可是眾生的妄心相續起來,你就把駡你的話連貫起來,自己心裡面「我相」就現前了。那就起煩惱,覺得人家來駡我啦,人家來說我了。所以當人家在講你的時候,無理的批評毀謗的時候,你就要知道這個音聲性空啊,
不光這個罵你的話音聲性空,讚歎你的話、供養你的、恭維你的、恭敬你的,全部都是音聲性空啊。最後連這個空也沒有啊,那你才是真正的善分別。從語言來說是如此,乃至色、香、味、觸、法都是如此。語言是這個聲塵呀,色聲香味觸六塵都是如此,所以各無來處也無去處,這個叫六塵本如來藏,《楞嚴經》講的不生不滅是真如本性啊。那你就當下就見性了,當下就見道了,這叫善分別眾生語言呀。不是愛聽好話,喜歡聽讚歎你的話,所以你要知道聽一切音聲相的時候,知道這音聲相性空。嚐一切味的時候,嚐這個味道...性空寂,是真心本性的作用。你不要著在那個裡面了。緣來即合,緣去即散,你不要在意,也不要執著,就不貪味覺了,那你自然就吃素了,這是理上吃素啊。所以事上是不殺生、不吃肉,理上你要會相歸性,這才是真正的素食啊!那理事圓融,事事無礙,那你就真正入了菩薩的境界。這是教菩薩法呀!所以「善能分別眾生語言」它裡面啊有這樣的一個意思存在。所以從語言乃至這個六塵,其他的...這語言是其中一個,其他的五塵加起來總共是六塵,六塵既空這是所攀緣的,所攀緣的既空能攀緣的六根也沒有了,從六根攀六塵的這個妄生出來的意識呢那也不可得。所以叫一破一切破啊。陰入處界這個四科七大,這四科是地水火風啊,你的身心一時脫落,就從善分別眾生語言這裡啊!所以從一法即是一切法,一破即是一切破,裡面沒有漸次、沒有差別。這個才是真正的圓教啊,就從這裡下手,圓融無礙啊!所以六塵離了,六根也離了,這個離不是離開它,是用它,你心識得它空、識得它不實,乃至意識也是常了別,但是絕對不執。那六根、六塵、十八界、不離七大-地、水、火、風、空、根、識呀,這七大,所以呢一空一切空啊,我們剛講的速度是快了一點,所以再重講一次。所以這一句話「善能分別眾生語言」,所以其實裡面所說的每一樣修行的方法都能一法契入,法法皆如啊!所謂《法華經》講的:「如是性、相、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也就是你所接觸到的一切都是究竟了義,都是究竟的,叫「十如是」,十種如是。好,這是「善能分別眾生語言」,希望你們大家能夠善分別。好,下面呢「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句話我們上一次有講了一點點,那麼「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是什麼呢?開化就是講的開示、化導,開示化導為了是要顯示真實之際,也就是諸法實相,也就是眾生呢本具的佛性。所以佛說一切法都是為了要你明心見性而已。所以《無量壽經》就有講到,《法華》講的三車的比喻,這是譬如啊有一個長者,那麼他們家失火了,那麼這個房子本來就是老房子,破舊不堪,現在又碰上火災,長者呢已經出來了,逃到外面,可是他心裡還掛念著裡面的家人,有五百人呀,他的小孩年紀都還很小,還不知道房子著火了,還在裡面嬉戲玩樂,怎麼勸就是不出、不聽。這個房子呢只有一個門,門又非常的小,所以長者呢設方便法,說:你們只要到外面來,我就給你這個羊車、鹿車、還有牛車,上面呢有你們所喜歡的東西。那麼他的小孩聽了就很歡喜啊,就順著這個門就出來了,出來之後呢問他:你要給我的禮物呢?問他爸爸說你要給我的禮物呢?他爸爸說:我非常的有錢,我即使就是用這個大白牛車供養一國的人都不是問題。現在講的富可敵國呀!所以呢你們既然出來了,這個羊車、鹿車、牛車沒有,我同時給予你大白牛車,這上面呢珍寶嚴飾不可思議啊。那大白牛拖著車子坐起來非常的舒服啊。這是佛在經上的一個比喻,鹿車、羊車、牛車這三車就是代表的三乘的佛法。那麼這個著火的房子呢就是代表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啊,就告訴我們如同火宅一樣啊,代表三界啊,房子代表三界。只有一門能出,這一門是什麼?非常的狹小是因為難入,就是指一乘。所以三乘這個方便啊,目的是要你從一乘而出啊。出了三界以後,等賜大車啊。不管你是什麼根器,平等成佛。所以這是世尊出現在這個世間「開化顯示真實之際」。他說:我就像這個長者一樣呀,眾生就像我的小孩一樣呀,那麼我看到眾生在這個三界裡面貧窮沒有福慧啊,所以…又發生了這個癡愛啊,癡愛故生惱?不但自己貧窮沒有福報,還對於自己的環境生起貪著心、癡愛心,沒有一念的出離心,所以我設方便,引導讓他出離。所以你看了《法華經》你才曉得,這個是如來的真實的教法。所以說為一乘了義啊,目的呢就是要眾生明白真如佛性而已。所以叫「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所以「開」就是講的告訴你這個真心本性你是本有的,「化」呢就是讓你轉變,轉變以後真實之際就顯示出來了。實際上這裡面含著教、行、理、果,都可以來解釋「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所以在教法上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行法上也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所依的道理,這理啊也是顯示真實之際,所證的果那更是證入真實之際啊,所以我們是能證的人,這教行理是所契入的境界啊,統統都是真實,這個真實,現代人就很好懂啊,我們要是講個真心、講個本性,那不好懂,講真實,這個境界是真的、環境是真的,你現在待的環境不是真的,常常講啊,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老闆的一句話,在道場,是趕不上法師的一句話。所以這境界是不實的,不是真的,會變化,你幾十年你小時候的環境跟現在的環境,那不一樣啊。不光你的生活環境變了,整個國際的環境也都變了,所以這個境界都是不實的。那麼佛告訴我們這個真實的境界,這是一個譬喻啊,是一個比喻啊,但實際上沒有真的境界可得,是說你契入了這個佛境界,他是永不退轉,不會再退成凡夫,所以說為真實,那麼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契入,所以說了一乘的了義。再來看下面,「超過世間諸所有法」,這個法,這一句,一看就很明白了,超過世間諸所有法,不是一般的能比的,它不與這個世間法相同啊,它包含世間法但絕對不是世間法,所以為什麼佛教用蓮花來做比喻,經典上講:「譬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蓮花它出汙泥,但是汙泥是不是蓮花?不是,汙泥不算是蓮花,所以蓮花它超出水面,下面的汙泥代表是六道,中間的水代表是四聖法界,蓮花出於水面上代表超凡入聖,所以為什麼說超過世間諸所有法。你們學這些世間法,越學越不通,可是你學了佛法必然通世間一切法,這是真的。我用簡豐文居士常常講的話:一接觸就明白,一明白就有它清清楚楚圓圓滿滿的作用。這個是真的。他講的沒有錯,你面對什麼事情,一接觸馬上就清楚,你學了佛接觸所有一切法,都是這樣,你學世間法,碰這個也不通,碰那個也不通,古德講:「教通宗不通,如蛇鑽竹筒」。你在枝葉上看,在這個枝葉上學習,就如同蛇去鑽竹筒,這竹筒是什麼?竹節。竹子它有一節一節的,你一節一節的穿透它,這一節破了,下一節又卡住了,但是你學佛法呢,就像永嘉玄覺大師講的:「但得本,不愁末」。佛法你會了,我跟你講:世間出世間法你全通,而且非常的快。所以這個法超過世間諸所有法,不是學了世間法再來學佛法,那是從枝末要入根本,那個很難哪,那個做不到啊,那叫入海算沙,古大德講:「入海算沙閑活計」啊。到海裡面去算,算這沙有多少,到海中去算沙,或叫海底撈針,你從枝葉上要入手要契入佛法,做不到。那個是方便說嘛,剛剛前面就講到, 羊車、鹿車、牛車,不是大白牛車啊,大白牛我看過,牠就是古德講牠是駿馬,就像以前的這個駿馬一樣,這稱為大白牛。不是一般的牛,牠是馬,可能俗稱叫白牛,牠非常有力,那跑起來速度非常快,所謂「行步平正,其疾如風」。就這個八個字來形容。所以跟一般的世間法不相同,也超出一般的佛法,你要用一般的法來契入一乘,這個做不到。所以歷代祖師大德都是先講一乘了義,所以釋迦牟尼佛他一出現就先講一乘了義,先講《華嚴經》,那看眾生不行,再講阿含,再講方等,再講般若、再講法華涅槃,慢慢的引誘你到一乘,這給眾生種善根啊,但是目的在於什麼?在於一乘。所以你直接學一乘,這些阿含、方等、般若,你就通達了,所以這個是祖師大德教的啊,從根本修,這個是根本。《弟子規》那個不是根本啊,那是從枝末修啊。我們依祖師大德的,絕對可以成就,你們要有信心,不要念佛念沒兩天,聽人家講,唉呀,你這樣念佛沒有根啊、沒有本啊,實際上你也沒搞清楚根是什麼?本是什麼?你就跑去學《弟子規》了,你看你多可惜了,你也沒搞清楚啊。那孝養父母是根本,天下的人都孝養父母啊,連畜生都還懂得孝養父母,為什麼牠還墮畜生?那可想而知啊,那不是根本啊,為什麼?不明心見性啊。你要明心見性,那你對於你家親眷屬不會生罣礙、不會生執著啊,你就絕對不墮三惡道啊,不會輪迴啊,三惡道哪來呢?貪欲心來的。貪得到,增長貪念;貪不到呢,增長瞋恨;都是因為愚癡啊。這愚癡不是說他很笨、反應很慢,是說他對於諸法實相,對於心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的這個道理,他搞不清楚。甚至沒有一絲毫想要出離、想要轉變,他覺得反正我本來就是這樣子啊,當一個人就是有這樣的一個過程,現代人講成長過程,實際上這是一個愚癡的一個過程。所以人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釋迦牟尼佛早就都說出來了,剛開始的時候懷胎長什麼樣子,再每隔幾天長什麼樣子,出來以後一歲兩歲在幹嘛,七八歲在做什麼,十幾歲的時候在做什麼,到二十幾歲在做什麼,佛都在經上講得一清二楚,就是你們現在說的成長過程,他說這個是無明轉變以後的現象啊,就是十二因緣啊,隨著你無明動念入胎出胎,人生的長成,你的愛取有的心越來越重,感召到最後就是生老病死,這就是十二因緣。眾生被這個十二因緣纏縛在這個世間出不去,世間人無知愚癡當做是正常。釋迦牟尼佛有大智慧看破它,轉出來了。俗稱的成長過程那是一個愚癡的一個過程,那不是真的,不可靠啊。所以眾生就是自尋苦惱、自尋煩惱。明明好好的,你就偏偏要去結婚,要去談戀愛,要去生小孩,那叫自找麻煩,自己給自己找罪受呀。我問過很多呀,結了婚以後,為什麼結婚?不知道啊,我告訴你呀,就兩個字 ── 業力啊!所以佛經就是讓我們看破,看破這虛妄的業力啊。你要看清楚它,它是假的,你不要認為是正常,認為正常這在佛經上講愚癡啊。你看那個畜生,為什麼說畜生道是愚癡?牠就覺得我生來就是這樣呀。那狗聞大便很香啊,小狗聞大便聞尿很香,很愛聞啊,都是呀,牠覺得正常啊,那愚癡。牠覺得我生氣了,我就應當要大聲叫,我應當攻擊你,牠沒有理智的,失去理智了,所以這個都是愚癡的現象。那麼人為什麼不愚癡?因為他還有佛法在,他能回心轉意,回心轉意啊,能夠回頭,他知道這個狀況是不對的。人可以成佛,可以修行,可以改變,把不好的改成好的,他也願意改。所以為什麼說人身難得,這人身還有苦受,但這個苦受當中他會覺悟,看看能不能不要這麼苦,有沒有什麼辦法,這跟有錢、沒錢沒有關係,你不要想說對呀我們人只要沒有錢,就會想說要怎麼樣有錢,人會回頭,你不要做如是想,是說他碰到煩惱的事情,他會想到要回頭,所以佛說人身難得,那回頭要用正確的方法,就是用佛法,佛法當中用一乘了義,這一乘了義呢在淨土法門很簡單,就只有一句佛號而已。這個佛號你念得好就是回頭,就不與這個萬法為侶,不跟萬法這個相互...為侶就是伴侶的意思,不隨萬法而變遷啊。所以你學佛你要用佛法,這個佛法確實超過世間諸所有法,絕對不虛假。所以我們在佛門裡面熏習,一聽到人家講這些世間法,一聽馬上就有警覺,就知道他來給你洗腦的,所以你們不要想說,我念了佛,我現在大概也沒有根、沒有本,你就去學這個《弟子規》,去搞那個什麼幸福人生講座,我告訴你那個不會幸福的,他自己講的人都不幸福了,還講幸福給你聽啊。誰幸福? 釋迦牟尼佛幸福,沒有牽掛,沒有罣礙。你讀《心經》,這《心經》是什麼?就佛的心,佛的心是怎麼樣?無有眾苦,遠離顛倒夢想,這幾個字非常好啊,遠離顛倒夢想,這種境界世間人做夢都不敢想呀,每天睡覺連睡覺都不安穩,還遠離顛倒夢想,天天都在胡思亂想,天天都在顛倒,所以釋迦牟尼佛他的功夫是這樣子啊。在《無量義經》也都有講到,這是「永斷夢妄思想念」,永遠斷除了這個夢,他不做夢,佛不做夢,夢妄思想念─這些妄想雜念,這些煩惱。「無復諸大陰界入」,沒有這個諸大─ 四大,陰界就是五陰、六入,雖然有而不被它障礙住。雖然在夢中做夢中佛事,但是心裡清清楚楚,絕對不會被迷惑,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境界。我們現在講他的生活的心態呀,沒有這些夢妄思想念,也不會被這四大五陰假合的這個色身給綁住。沒有被色身綁住多自在!我講個不自在的,你只要來個感冒,我看最近滿多人感冒的,你就不自在啦。手也沒力,腳也沒力,頭也痛,上吐下瀉的,你就沒有辦法解脫啦。佛沒有這個問題啊,「無復諸大陰界入」啊。佛的身──其身非有亦非無啊,非生非滅非去來啊!不屬生滅呀,我們眾生迷惑顛倒,貪著這個色身是我,天天在想著我看喔擦什麼保養品可以青春美麗。這個男眾出去,看要抹什麼樣的髮油,看起來讓人家覺得我比較好看一點。男眾女眾都一樣啊,互相騙啊,今天你騙我明天我騙你,騙一騙兩個就騙到結婚,就這麼個來法嗎,都互相騙。所以呢都活在自己的妄想當中啊,那麼佛的這個色身不生不滅啊,所謂天生麗質。《無量義經》講「皮膚細軟毛右旋」,眾生看到了都生歡喜心呀。怎麼來的呢?修行來的。所以阿難尊者為什麼出家?他也是愛漂亮呀才出家的。這個我們講了損了阿難尊者,但是他確實是這麼說的。佛問他你為什麼來找我出家,因為阿難具有如來三十相,那相非常好啊,如來有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相,也是一個相好莊嚴的男子。可是他看到釋迦牟尼佛,他心裡就佩服了,如來有三十二相,而且這個三十二相當中還有八十隨形好,這個他也沒有,所以他說這個相不是一般世間人所能生出來的,不是靠這個父母、欲望所生的這個色身,必然是修行,所以他也想要修行,他是求相好,我說的愛漂亮來修行的。他也知道方法,所以阿難看到佛的相也很佩服呀。那麼我們剛剛講到的不光相好,而且這個色身不生不滅,所以釋迦牟尼佛要入滅的時候,在《涅槃經》講,他告訴阿難,他說我有能力住世一劫,連續講了三次,阿難呢被魔力攝持,沒有回答,沒有請佛住世,所以爾時天魔候得其便呀,這魔王波旬他就出來講話了,請世尊入滅,等到阿難回過神來要請佛住世的時候,佛說我已經答應他了,所以佛的這個色身可以維持一劫啊,甚至更久啊,要是阿難請法,現在釋迦牟尼佛肯定還在,你們就不用來聽我講經了,我一定大家呢…他如果在印度的話,我們就包飛機去印度,我也去聽他講經,可是不在。那這個佛的色身莊嚴,而且不壞,非生非滅非去來。所以從佛的色身、佛的言語、佛的行為,都是超過世間諸所有法,世間人沒有辦法比啊,即使是轉輪聖王出現了在這個世間,佛的相還是比轉輪聖王好,身高還是比轉輪聖王高,比他更莊嚴,佛到天上,在天上的相當中他是最莊嚴的,走到哪都是第一的。所以你們要想用世間法來契入佛境界,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要得佛的色身相好,得佛的智慧光明,你唯有使用佛法。那麼這裡面的菩薩所說的法,也超過世間諸所有法,就不會著到凡夫也不會掉到二乘裡面去,也不是權教的菩薩,權教菩薩是什麼?捨兩邊取中間,證的是但中佛性,他不要空也不要有,他要中,取中,他的中是捨兩邊,捨空捨有取到的中,叫中道,他是雙捨兩邊中道,那真的佛的境界是雙遮雙照中道,遮照同時,遮就是空有雙泯,照就是空有雙行,雙遮雙照中道,這佛的境界。在空的時候,不礙有;在有的時候,不礙空;兩個同時運用,沒有障礙,所以他一身可以現剎塵身,一一身能禮剎塵佛,你去讀這個《普賢行願品》,裡面講的都是佛菩薩的境界,為什麼?他空有沒有障礙啊,隨他的心在運用啊。那麼菩薩告訴我們,這個法都是超過世間的,這超不光是法超,而且能令世間人超,這還有這個意思,令眾生超,所以叫超過世間,你學了佛法能出三界,能夠超世間,能夠證入無上的佛果,所以能令眾生超脫世間,所以叫超度眾生哪。不然你們以為超度,怎麼樣才叫超度?去做個三時繫念,從這個ㄧ從佛向舌根念,不覺華隨足底生,那邊開始一直到最後,彌陀佛大願王唱完了,這樣就超了。我看是ㄧ從佛向舌根念,不覺業障足底生哪,為什麼呢?每一時結束以後就開始講廢話,講一些沒有用的話,散亂,根本都是去搞熱鬧的、去聚會的,那個能超嗎?那個不能超。自己都超不了了,還想要超別人,所以佛教我們受持如來甚深法藏,教我們受持佛法,你才能超你的煩惱習氣。你從前喜歡吃肉,喜歡吃葷的,你現在超過來了…吃素,就不再吃葷的那個行列了。世間人喜歡在財富名利上互相比較,你呢,不跟他比,你就超脫了,心就解脫了。那有的當媽媽的喜歡比,哎呀,我小孩唸了哪間學校,多優秀,又是學校的第幾名,那個心又罣礙了,你一罣礙,你就墮落了,所以你再也不罣礙了,你就超脫了。從前散亂,現在不散亂,你就屬於超脫了,都是把煩惱捨掉,那麼自然啊你就算是超度了,不光可以超度別人,你也可以超度自己。所以你的同學看到你吃素,他也會有興趣啊,你還能影響他吃素,不光超了自己也超了別人,所以你們要是吃素念佛,修持五戒十善、持菩薩戒,那奉持如來的教法,你走到哪裡都在超度眾生,要不要做法會呢?不用啊。你看釋迦牟尼佛走到哪裡都在超度眾生,為什麼?你以為他每次都現神力放光啊,還有的就是他會攝受眾生,眾生看到你都想學佛,看到你都不殺生了,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也不邪淫,不飲酒;這個意業呢,不貪、不瞋、不癡,統統都被你超度了,這才叫超過世間諸所有法。那麼還有一層呢,就是你修行不會被他影響,就像蓮花不著水、日月不住空,跟他們在一起,你不要被影響,你以為你在度他,實際上你都被他影響了,佛在經上講:這個菩薩,剛發心的菩薩,是誰呢?就是講大家。剛發心的菩薩,道力未充啊,沒有道力啊,這充是充足的意思啊,道力未充啊,不要靠近這些世間人,不然你就如鳥折翼不能飛啊,就好像這個鳥折斷翅膀一樣啊,你沒有辦法飛翔啊。就像佛在世的時候,那麼有一些外道,五通仙人,很有修行了,在深山裡面,國王也很佩服,他來受國王供養,每次都是飛著來的,他不走路,他就飛進這個王宮裡面,他有這個神通。可是有一次,國王的妃子,皇后這些宮女在迎接他,他一看到了,從天上掉下來,為什麼?他這個淫欲心沒有斷掉啊,這五通仙人失神通啊,為什麼?常常跟世間人接觸啊,一接觸被影響了,那麼要回去的時候,一般也都是騰空而去啊,那一次怎麼了?走回去了。神通沒有了嘛,就功夫不夠,飛得進來出不去,這種事情在修行人當中常有啊。所以為什麼說你跟世間人接觸,你自己要小心哪,你不要想說這個是我的家人哪,告訴你....那就是你的冤親啊,就是要來損你的道的,他也沒有惡意啊,但是呢你自己有心,你有心他就損你啊,你的同學、你的家親眷屬,都是如此。所以弘一大師講的:「君子之交其淡如水」。你要行君子之交啊,不要太認真了、太好了,失了禮節自己又退了菩提心,這個是很重要的,學佛為什麼要常常跟善友接觸?我常常鼓勵你們要來道場來道場,不是像上一次講的,喜歡你們的錢啊,我才不喜歡你們的錢,喜歡你們來用功,你在這裡你才能增進,你在這裡你才能用功,你在家有幾個人能用功的,根本沒有啊。在家,這個「我」最大,你想幹嘛就幹嘛,也沒有人敢阻擋你一下。
你的先生,現在叫先生,為什麼不叫同修,因為他也沒有在修,他也不敢阻攔你啊;你的太太啊,為什麼不叫同修,你想放逸的時候,她也不敢阻攔你,所以都沒有,說同修都只是掛名而已,所以你在家裡很容易懈怠、很容易墮落。那沒事呢,自己心也不安住,你會找事,給自己一個理由,找個事來做,家裡待不住了,就到外面去散心,散心是什麼?心散亂叫散心。心散亂就是散心的意思,散心雜話一樣的意思,那就跟人家講是非了,那你道業就沒有辦法成就了。下面講的:「心常諦住度世之道。」這一句話就沒有了,你的心常常諦住什麼呢?輪迴之道,沒有度世之道啊,沒有一念想要出離、想要幫助眾生。那菩薩呢,是常常安住度世之道。所以你傷害他、你駡他,你跟他結仇,他都無所謂,但是你不要想說你駡菩薩,反正菩薩無所謂,你有罪過、你有過失啊,就像《大方便佛報恩經》裡面講的:那個小沙彌他去駡這個比丘,那個年紀大的比丘,嘲笑他、說他讀經像這個狗在吠一樣難聽,那老比丘告訴他,我證阿羅漢了,你趕快懺悔啊,不然你下地獄,那麼這沙彌趕快跟他懺悔,懺悔完之後呢,墮五百世狗身,懺悔完還這麼重的罪,謗阿羅漢。所以你不要想說菩薩啊沒事,菩薩的功夫、福報、智慧比阿羅漢更高,我看要是招罪啊你可能要墮一千世,要加一倍上去,搞不好更多,所以不能謗三寶,一個念頭都不能有,因為阿羅漢慈悲告訴他說:我證阿羅漢,不是他自己被駡了不高興,阿羅漢你駡他,他也不會起心動念,但是駡的人就有過失了,駡的人就有罪報。所以菩薩呢,你怎麼損他、怎麼修理他,他都不會瞋恨,所以你們要學菩薩。最近都在念這個菩薩發願文啊,有沒有真正發願變成菩薩,還是念給菩薩發願,念給菩薩去發願,我不發願,我還是當個凡夫;菩薩發願文是叫你發菩薩願,這倒裝句是發菩薩願文,叫你發心做一個菩薩,不是菩薩發願,你念給他聽,叫他發願,這個錯誤啊,所以你自己發願、自己發心,「心常諦住度世之道。」你做所有的事情你要想到,我怎麼樣來增長我的道業,不要損害我的道業,這個很重要,世間人或是剛初學佛的,只要碰上一點難題了,馬上就說:哎呀!我道場不要去了、我素不要吃了、我佛不要念了,奇怪了,佛菩薩得罪你了,為什麼你遭難,就開罪諸佛如來,也不念佛、也不吃素了、也不到道場共修了,都把錯誤怪到佛菩薩頭上,都先退心,我是不是因為來共修,所以身體不好啊,打那種很莫名其妙的妄想啊,我大概是那天去打那個佛七,受了個寒,感冒了、生病了,你看我的舊疾又復發了,都是打佛七的過失、打禪七的過失,這就是凡夫啊,心沒有在道上,所以很多人就對於道場敬而遠之,為什麼?怕又感冒了、怕又生病了,這個呢就是沒有做到這裡講的:心常安住於度世之道,很多人這樣啊,都沒有這個道心,他在安排他的工作、安排他的事情,一定都是以他罣礙的為主,看看呢這個譬如說講到這一段,我就想到以前我們師父在講二次宣講的時候,他講這一段,要是告訴你,今天晚上你不要來聽經,你可以賺一億,保證你們都皈依金銀財寶去了,我們這個講座只剩攝影機,那看你有沒有安住度世之道,這個時候就看,有的同修會轉計啊,沒關係,我去賺來我供養三寶,這是看你的心,你有沒有安住在度世之道,來聽經,聽了以後轉念頭,這才是真正的在學佛,凡是傷害你的慧命的、傷害你的道心的、傷害你這個道業的事不能做,虧點錢沒有關係,損道的事不能做。連世間人學儒的,他都曉得,寧可殺身成仁,殺身啊,何況身外之物,他可以殺身成仁,那佛教呢當然也是如此啊。所以你看佛菩薩都是殺身成佛,他色身他放得下,那何況是你在做這些世間事情的時候,我總是常接到,來給我請假的,都是家裡什麼事啊,我們一問,都是無關緊要,你一有問題、一有事情,你馬上就把佛菩薩踢到一邊去,那你這個沒有道心,有沒有道心,看你面對事情的時候,你不用來問我,你問你自己,你是不是真正想要在佛法裡面得到利益,還是只想呢求個平安、求個順遂,心裡面有罣礙,也不敢跟先生講、也不敢跟小孩講,好吧,到佛堂裡面來拜個三拜,求個大悲水跟佛菩薩講,佛菩薩的功能就是聽你倒垃圾,把佛堂當垃圾場,進來哭訴自己多辛苦、多難過,那你沒有得到佛法的利益啊,你沒有得到佛教的好處啊,你來只是為了要什麼?增長貪欲,要你的名聞利養而已啊,得到了,你就把他踢到一邊去了,所以你這是在玩弄佛法,玩弄佛法,如果世間心還重一點的,看到佛門有利可圖,跟你的事業剛好有關係,順便推銷一下,跟佛菩薩還做起生意來了,那就叫「裨販如來」,這個罪報都不輕喔,你把佛菩薩拿來出賣,拿來當你發財的工具,當招財貓那不行,所以自己有沒有道心、有沒有真正在用功,就看你在佛法跟世間法這個上面,現前的時候,你選擇哪一個。常常罣礙,罣礙哎呀,我來道場共修啊,我太太反對啊,我的先生反對啊,反對他反對他的嘛,不要管他,反對久了,就不反對了嘛,你心罣礙了,他給你眨個眼,你也覺得他反對啊,給你皺皺眉頭,你也覺得他反對,為什麼?是你反對啊,你罣礙了,所以你覺得人家反對,人家只是不好意思不留你,希望你趕快去道場共修,但是人情上過不去,所以才給你皺皺眉頭、說一說,他巴不得你趕快去用功,他好在家看電視沒有人跟他搶,所以你都給自己作障礙,那麼佛菩薩教我們的:「心常諦住度世之道。」度世就超過輪迴,世間是輪迴,不但自己超脫,還要幫助一切眾生超脫,自利還要利他,「自他二利」,那佛門還會加一個「冥陽兩利」,這冥就是指已故者,往生的,陽就是還在世間,跟你有關係的,冥陽兩利。自利利他,冥陽兩利,統統都幫助到,都能夠使他「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這三個轉啊,這才是一個學佛人的好樣子。念佛的人,不是自私自利,他為了要成就,躲起來念佛用功,目的是要幫助眾生,心在道上,他不是逃避啊,有很多人都毀謗,修淨土的是逃避啊,他放不下,他就說你逃避啊,但實際上念佛的人不是逃避,他是先找個好的環境來用功,就像在學校,要找個好的環境來念書一樣,學了技能回饋給社會、回饋給這個眾生,不過現在學校,好像沒有教這種觀念,都是學得技能,怎麼回饋給自己賺大錢,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從小就教你鬥爭,確實將來呢就是戰爭了,小時候呢就競爭、鬥爭再來就戰爭,所以為什麼後來的眾生呢,命越來越短,世界會毀滅,釋迦牟尼佛講的確實沒有錯,就是因為在教學上出了問題。那麼這一句「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我們今天呢就講到這裡,下一次再接著來說。好,我們來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