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零七)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五頁。經文的第一行。「及得一切陀羅尼門。」那麼,這個上一次說到的,菩薩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這三摩地就是三昧,那麼下面講的,及得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是因,陀羅尼門是果,那麼在三昧是會退失的,可是如果你得了陀羅尼呢那就不退。那麼三昧呢?在《大智度論》講,是與心相應,跟真心本性相應,但陀羅尼呢?它是與心相應,那麼也與心不相應,它都能現前,都不會退失,這是陀羅尼跟三昧不一樣的地方,所以,一般人得了念佛三昧,如果沒有入理的話,得到的理一心不亂,只有功夫成片,那他是會退轉的,那事一心呢?事一心,他是不會退到凡夫,但是呢?在事一心的位次上還是有進有退,但是他有標準,不會退到凡夫了,所以,你沒有得到陀羅尼,沒有契入一心之理啊,那這個都有進有退,所以呢?與會的菩薩,證得不生不滅而且是永遠不退轉,我們修學佛法,很容易退心,只要呢一點風吹草動,譬如說:感冒啦、生病啦,一般人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啊,一定是學佛,我實在想不通,為什麼生病了,你第一個要怪到學佛上面來,為什麼不想想,是不是自己飲食的問題?生活作息的問題?還是自己心罣礙太多?勞心、勞力,怎麼會說是佛法呢?所以想要不退轉,那你自己要有正知正見,如果沒有正知正見,像有的吃素的吃到後來,反而說,吃素的還不是生病了,這天底下沒有人不生病的,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業,跟吃不吃素沒有關係啊,但是大多數的吃素的都健康長壽,有的健康長壽不是這一生,是來生,是來生,那麼,我們現在看到的多半都是現世的,都是這一生的,所以這因果是很複雜的,沒有辦法一言以蔽之啊,你要說,沒有辦法一時說的清楚,但是因果呢,還是分明的,還是歷然的,這叫業果儼然,業因果報都是絲毫不爽的,所以,在娑婆世界學佛,尤其是在現代,現代的人特別容易退心,你請他來道場,現在要用請的,請你來道場,以前人是來道場幹嘛呢?來求法的,你不用請他,他會自己來,現在呢,道場呢,要保護大家的善根,所以呢,要打電話,要告訴你記得要來共修,你如果不提醒他,他就忘記了,這表示什麼?沒有發心啦,縱發善心呢,須臾即退,所以,現在的人他道心不夠,他不知道這世間是虛妄的、是無常的,因緣和合,虛妄有生,你現在認為,你受用得到的,你看到的,你的家庭、你的事業、你的學業、你的同學、你的朋友是因緣和合而生,不用太認真,你太認真了,那你就起煩惱了,你心裡面有罣礙了,那一罣礙呢,你就退轉了,你就不會得三昧了,那三昧尚且無法得到,何況是陀羅尼?所以,這個世間你要看得破,要放得下,自己愛好的,自己喜歡的,這些都要放下,都要能夠知道它是虛假的,因緣和合而虛妄有生,所以,自己就要檢點,如果你讓道場打電話來告訴你,你要用功,要記得來共修,那你要想到,你自己是不是退轉了,是不是不夠精進,不然,為什麼需要人家提醒你?有的提醒以後還有效,有的提醒呢,沒有效,他覺得這個道場是在抓他、綁住他,所以他就不去修行了,不去共修了,他什麼時候來呢?做法會搞熱鬧的時候現前,還是一樣那幾句老話,哎呀,法師啊,懺悔啊,因為我業障很重啊,都是用這種台詞在下台的,不是真正的懺悔、不是真正的用功,所以你們自己就要去檢點,要真正的用功,真正的發心,不要退轉,這退轉不是不學,是說不能進步,叫不進則退,不進則退。那麼想要不退轉,在這個世間有一個方法,就是念「阿彌陀佛」,這是可以肯定的。念佛有佛力加持你,你碰到境界不會退轉。那你要真正發心來念,要真正肯念,佛菩薩加持你才有用,他才能夠真正幫助到你。如果你只是散心,隨便念,有念就好。今天念,明天不念了。早上念,下午不念了。沒事的時候念,有事的時候不念。心情好的時候念,心情不好的時候不念。那這個念佛沒有用,很多人念佛都是這樣子。他心很煩很亂的時候,他不念佛,這就不會用功了。就是你心煩意亂的時候,你要用功,要提起佛號來,是在這裡用功。不是等你煩完了,煩惱不起了,現在呢,我感覺很舒服很好,沒事拿起念珠來念佛,不是這樣子,這叫「悠悠散散」,祖師講的:西方佛國非悠悠散善所能致啊。所以你念佛、讀經、修行,是用來當生活的陪襯品。陪襯的,那這個佛法在你生活上,不會起到作用啊!所以用功是要時時刻刻,都是這麼樣用功。為什麼要訂早課、訂晚課,還要加一支慧命香。就是要所有的學佛人從早到晩,你都不要忘記了你要修行用功。可是現在的末法,反過來了。早課有做,晚課有做,這樣就好了,其他的時間放野馬去了,都可以放逸,都可以搞世間事。你們想想,你們自己是不是這樣的用心。做早課晚課是應付佛菩薩,應付戒牒的。你們出家有戒牒,在家菩薩戒也有戒牒,授三皈還給你一本三皈這個皈依證。你是應付那一本皈依證的,應付你的戒牒的,那這個就不是真正在修行。所以一個念頭轉過來,一個念頭退回去。你轉過來了,你就知道祖師大德訂早晚課,是要我們從早到晚不要間斷。可是你如果一個念頭退轉了,你就會變成應付早晚課。早睌課呢?愈短愈好,這就是凡夫的心態啊!這個修行不會得力。所以你想要得到「陀羅尼門」,那是不可能的,輪不到你啊。因為呢,你根本就沒有基本的功夫啊。這裡的菩薩不光見得諸法實相,而且呢,在諸法實相當中得不退轉、得陀羅尼,陀羅尼上一次講過叫「咒義法忍」。「咒」就是指從禪定裡面生出來的這個真言,那這個真言呢、有無窮的威力。像你們念這個大悲咒,還有準提咒,這些的等等的咒語,都有它的功效以及不可思議的威神力,這都是屬於陀羅尼的一種。那麼「義」呢?就是指佛經講的實相的義趣能夠懂,這是指「義」。「法」呢?是指依此義來修行,依此義作為軌則、法則,而行一切善,而斷一切惡,而行六度萬行,這叫「法」。「忍」呢?就是這個法與無生法忍相應,不是虛妄法。你的行為不虛妄,行為是真實、真實的。所以都能契入無生法忍,能夠安住法忍,這叫做得陀羅尼。所以,「及得一切陀羅尼門」。下面講的「隨時悟入華嚴三昧」,就是說與會的菩薩呢來參加法會的十六正士,以及諸大菩薩,都有能力隨時悟入華嚴三昧。什麼叫隨時悟入?是不是隨便想悟入的時候就悟入了?這個解法就依文解義了。「隨時」跟這個《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講的「淨念相繼」道理是一樣的。有人聽到淨念相繼這四個字,就認為是念頭一念接一念,不是,相繼這「繼」就是不斷,永遠不斷,所以稱為相繼。這裡的隨時悟入呢,就是什麼?無時無刻,所以稱為隨時。隨便什麼時候,都安住華嚴三昧。「悟」是契悟、開悟,悟到了。「入」是就安住在華嚴三昧裡面。所以稱為隨時悟入,不是世間的禪定,有出有入。二乘人的這個偏真涅槃,有出有入。二乘人得的禪定也是有出有入,有生有滅。所以他這個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是偏真。就是跟真的很像,但是又不像,現在講的山寨版的涅槃。只能這樣講,假的,模擬得很像,但是呢?不是真的,這是二乘人的。但是他雖然是不是真的,可是比凡夫好得太多了,所以二乘人得的涅槃,也是非常的不容易,雖然他不是真正的涅槃。所以這裡講的「隨時悟入華嚴三昧」,那什麼叫華嚴三昧呢?這是一個比喻。「華」就是花的意思,這個、這個字實際上是花。那我們呢這個為了好讀,所以都念成「華」、華嚴,那麼用「華」這個字來解釋,也是說得通、也說得通。但是以《華嚴經》來說的話,它是這個舉花來嚴飾佛果。花是因,代表是因,嚴飾佛果的意思。所以稱為華嚴三昧,嚴是莊嚴。嚴飾,嚴飾就當作這個我們講的裝飾品,叫嚴飾。他非常的莊嚴,來顯示出如來的果德。所以稱為《大方廣佛雜華嚴飾經》,《華嚴經》的名字,它的全名。所以這裡所得的華嚴三昧就是指,依不生滅真如本性來起行,所行的呢嚴飾自心的莊嚴,就稱為「華嚴三昧」。所以這剛才講的「華」代表是因地行,以因地行來嚴飾果德,所以稱為「華嚴三昧」。所以這華嚴三昧啊乍聽之下不好懂,不是很好懂,但是呢我們把它解釋開來了,你就知道了。那麼這是大菩薩得的華嚴三昧。那我們能不能得呢?實際上能得,而且呢處處都在現前,只是你不曉得,處處都在現前啊。我們依這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法藏國師講的,是賢首國師,他兩個名字不同實際上是同一個人,賢首國師他講的,這華嚴三昧呢稱之為「法界圓明自在用」。也就是說這個法界怎麼來的呢、世界怎麼來的?從心所現。我們現在在這裡講經,你們在聽,這個就是華嚴三昧。你聽得到的、你看到的、甚至你聞到的,都是自心所顯現的。這是華,比喻作五彩繽紛啊!所現之法呢不離真性就叫嚴,所以稱為「華嚴」。這個在《妄盡還源觀》裡面顯示兩個作用,顯一體示這個起二用,就是第一個叫「法界圓明自在用」。它所得的果呢就是「海印森羅常住用」啊! 第二個就是「海印森羅常住用」,就是海印炳現三昧門,海印顯現,也就是說你依華嚴三昧證入了這個海印三昧。這個是賢首國師講的。那麼有機會呢再來跟大家解釋這個《妄盡還源觀》。實際上不難,聽到這個華嚴宗名相很多也很華麗,一字呢又能含蓋多義,那乍聽之下呢聽不太懂,當然聽不懂呢也不會為你特別開緣,講的讓你好像都聽得懂,講成世間法,那就是講經人不對了。你要知道我們是來學佛的,不是叫人家把佛法講得讓我聽得懂,那你就不是來學的了。你要來學你是要放下你的我執我見、我的看法,這個你要放下。放下以後你的心是空的,你的心是空的。 就好像杯子,裡面呢的水要倒乾淨了、洗乾淨了,你才能盛甘露。眾生的心裝著貪瞋癡、妄想分別的水,你要把它先放下,把它倒掉,那麼你才能去吸收佛知佛見,吸收佛知佛見。因為我看到有很多人把《華嚴經》亂講一通,講成呢對立法,講成呢世間法,那這個都不是《華嚴經》的內容啊。如果《華嚴》只是教你做善事而已,那這個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入定講法這些阿羅漢都沒有辦法參加呢?表示不是一般人的境界啊,不是二乘人所能預會的,預會就是參加華嚴法會的意思,得預盛會啊。所以這個華嚴、華嚴三昧。好,剛才講的它是因,華嚴三昧是因,那麼果地上呢就是海印三昧,依華嚴三昧證這個海印三昧。海印三昧是什麼呢? 海也是比喻如同大海,印呢是就像印章一樣,印章,海印就是那個印章的印,印章呢你把字都刻在上面,當你要蓋章的時候,一蓋沒有先後,它的這個字全部一時顯現,所以稱為海印。森羅萬象如同海,那麼一時顯現如同印,全是自心所現,也就是我們常講的諸法唯心所現,講白了就是如此。講的複雜一點呢,比較名相一點呢就是海印三昧。海印三昧這個我們所要證入的。那麼這裡說的「隨時悟入華嚴三昧」,所以你看它是悟啊,也就是他沒有迷失、沒有間斷,所行呢就能除斷煩惱,除斷煩惱以後呢,其實顯現的呢就是海印三昧啊,那海印三昧跟華嚴三昧有沒有兩樣呢?還是一樣。所謂「因該果海,果徹因源」,這就是以「不生滅心為本修因」啊,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啊。你所證的這個果呢,這個不是從外得的,不是新來的,所以叫「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啊。這是指這裡的菩薩「隨時悟入華嚴三昧」。下面「具足總持百千三昧」。不光得一個三昧,而且得一切的三昧。這百千啊不是指一百個、一千個,它是形容,不光得華嚴三昧,不光得這個念佛三昧,他是得到了總持百千三昧,總持就是剛才講的陀羅尼。不是得一個三昧、一個陀羅尼,是得無量的三昧、無量的陀羅尼,都不會退轉啊。你看這個《華嚴經》的法雲地的菩薩、十地的菩薩,一念頃能夠遍遊一切諸佛國土,下面也是會說到。那麼這些諸佛所說的法他都能記取,不容易啊!我們在這裡講經你們在聽經,這一會從頭到尾你都可以記下來一字不差,他一念之間他就可以做得到。而且呢諸佛講的這個百萬三昧門他都能證入, 學習能力之強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我們聽經,你能聽懂一些道理就不錯了,還得三昧呢,簡直是癡心妄想,還要得三昧,那凡夫啊不可能,可是這些大菩薩他做得到,十地菩薩如此,那何況是參加這個法會的都是等覺菩薩,那吸收能力、學習能力又比十地菩薩來得更多,因為他的心更清淨,所以他不光得的是一個陀羅尼門、兩個陀羅尼門,他是得百千陀羅尼門,所以叫具足總持百千三昧,這些都是讚歎這些菩薩的德行,這真的叫大德啊,所以你看這些菩薩是不是只做好事呢,自己有功夫啊,你能同時得百千三昧嗎?能夠具足無量無邊的陀羅尼門嗎?那你怎麼敢說你做一點好事,就是個菩薩、就是修菩薩行,還有人說佛教就做好事嘛,就講教養父母,所以你把佛教看淺了,所以你看蓮池大師非常的有智慧,人家問他,這《父母恩重難報經》能不能印啊,雖然是假的,不過也講到要孝順父母啊,蓮池大師制止他說,不行,為什麼?沒有學佛的人就會看輕佛教的經典說:哎呀,你們佛教也不過如此嘛,就講孝養父母,那我幹嘛學,那麼第二點呢?學佛未深入者,以為佛教就是如此,就是孝養父母而已,他說所以思考這兩個大害處勝過一切的,勝過你印經的利益,那害大於利,所以不提倡,不印,何況是假經,那偽造的,一本經如此啊,何況是《乾隆大藏經》,《乾隆大藏經》你標上句讀,那就是假的了,就是你的意思了,就不是祖師大德的意思了,而且你標了句讀,要是不解的人去給《藏經》標句讀,剛好把意思解顛倒,空義解成有義,大乘義解成小乘義,喔!那不得了啊,諸佛如來宣說的一乘法,你把它逗成小乘了,因為你的功夫、你的境界啊,逗成小乘還能出離喔,逗成人天的,那就糟糕了,你要是世間心非常重,所以絕對不能標,歷代的祖師大德都是有修證,我們去這個《高僧傳》隨便找,隨便找哪一位,功夫都比你們好啊,這中國人有福報啊,真的是這樣子啊,祖師大德很多都是大菩薩再來,你看像清涼國師華嚴菩薩,永明延壽大師阿彌陀佛再來,通宗通教,他也不敢說我來給《藏經》標個句讀,連佛都不敢做,你偽造《藏經》你還想求生淨土,阿彌陀佛第一個不同意,為什麼?我來這個世間示現我都不敢標,你們這些凡夫有何修證?天天念我的名號天天造假,天天欺騙大眾,不光欺騙大眾還欺騙自己,以為自己能往生,阿彌陀佛不承認啊,唯除五逆,毀謗正法,你以為他有十八願接引你,他一看你毀謗正法,毀壞《藏經》,那這個不能往生,為什麼呢?他要到極樂世界來,我講的經他也要改啊,這佛有智慧啊,他知道你有這種惡習啊,怎麼能夠接引你來,而且知道自己的錯誤還不願意改正,為什麼地獄出不來呢?就是這些人不懂得要懺悔啊,地獄的眾生一念懺悔心,他就能出來了,為什麼他出不來呢?就是千百劫來都不知道要懺悔,做錯事了,不曉得要懺悔,不知道要彌補、不曉得要悔改,所以在地獄出不來,所以這個《龍藏》的句讀不能標啊,那個是文物啊,是參考文獻啊,你不要覺得沒什麼。你不能說別的《藏經》有標,我《龍藏》標也跟它一樣,有很多人提到了這樣的問題,那一般的流通版有標上句讀,能不能標?流通版沒有問題啊,可是《乾隆藏》它是屬於參考文獻,原版就是沒有標,像《大正藏》它在當時候在編纂的時候,它就標上去了,那是那個時候,它在造《藏經》的時候它就標了,聽說問題很多啊!那麼《龍藏》,《乾隆大藏經》是我們中國,現在算是最完整的華文《大藏經》,它的經版都還在,可以印刷的,其他的版本,很多都散失掉了,甚至有的《藏經》僅存其名,只有《藏經》的名稱,這《藏經》也都沒有了、不見了,那麼古代的《藏經》到現代都沒有標句讀,這祖師大德的智慧啊,為什麼呢?因為你能夠教學的人必然要有一定的程度啊,都是各宗各派的祖師大德或是呢一個山頭的方丈住持,他需要用到這個經文的時候,他去借出來,然後呢也不敢自以為是,就抄錄出來,標上句讀,教他的學生,《藏經》還是保持原來的,留給後人,這留給後代的學佛人,這祖師大德是這麼考慮的,不敢自以為是,所以你看到有一些古版的經文,那個很多都是高僧大德他自己下的句讀,即使他這麼有修、這麼有學了,我們後面的人望塵莫及,他還是不敢自以為是,還是尊重經典,尊重這個佛教經典的翻譯啊,你不能說人家標,你也要跟著標,人家破壞,你也要跟著破壞,這個是沒有道理的,所以其他的《藏經》有標,那是他的事情,《乾隆大藏經》原版的就沒有標,你標上去就是假的,就是破壞佛教經典,在佛經裡面加入你自己的意思、加入你自己的看法,這個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沒有人救得了你,不要以為沒什麼,很多眾生為什麼墮落了自己不曉得,他都覺得沒什麼,你看現在世間的做壞事的,他也覺得沒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他會覺得沒事呢?你去看唯識講的:無慚無愧,無慚無愧我們在這個還比較文言一點喔,以前人說你沒有慚愧心這是駡你駡得很重的,就是現代人講的無恥啊,無恥你才覺得沒有什麼,《藏經》標句讀,哪有什麼,還說改《藏經》能利益眾生,總總的謬論、邪說,當初虛雲老和尚那個時代,就有人說出家人四分律不要了,比丘戒,四分律就是比丘戒,梵網戒不要了,百丈清規他也不要,為什麼?他說這規矩啊,約束人啊,出家人不要穿海青,保留袈裟就可以了,那就俗服跟僧服混濫啊,混到一起了,那虛雲老和尚反對啊,也很多人教導這個老和尚要忍辱啊,這些人一點功夫都沒有,竟然教虛雲老和尚要忍辱啊,你們說好不好笑,虛老當初如果沒有講出來,我們也不會曉得,那麼這些人在破壞佛法,佛陀的體制他都要廢掉,用的佛曆他也不要,像現在的那個佛曆你看到二五五幾年那個是錯的,那個不對,佛曆是以西元的曆,就是我們現在二零一三年加上一零二七,再加一千零二十七年,所以現在是這個佛曆算是三零四零年,這個才對啊,所以老和當講的,虛老講的,有依據,依據這個摩騰竺法蘭,兩位大師,這兩位大師是大阿羅漢,宿命通,最少最少知五百世,那麼他講出來的話不會錯啊,這神通啊,你一般人沒有他這樣的功夫啊,所以虛老說這祖師大德講的話,我們就遵守著做,所以當初要不是虛雲老和尚給我們說出來,我們現在也都搞錯,現在的出家人為什麼有這件海青可以穿,有這出家的身相,都是虛老保下來的,所以這個《大藏經》的事情,你們要是不努力,後面的人沒有經典可以看,你們有責任,虛老那個時候一百一十幾歲啊,還為眾生出來說話,那麼你們要學習這個虛雲老和尚的精神,要能護持正法,絕對不能讓這些惡人,這是惡人啊!虛老說這個改佛教體制的都是惡人啊,惡徒、惡人,那破壞《藏經》那當然是惡人,同理可證,絕對不能讓這些惡人來破壞佛教,不然後面的人沒有經典可以看,也許就直接損害到你,那麼後面的講經法師講的是正法,這些惡人還有外道拿著假的經典,來質疑講正法的法師,難怪正法會滅啊!所以為什麼說:「和尚者,佛教之罪人也」,為什麼?他改經,偽造,不是偽造一本經,是偽造所有的佛經,把整個《藏經》統統標上他自己的意思,不要說哪一個法師說要標的,也許你的師父真的修得很好,學得很如法,他說要來標,好像很對,但是呢你有沒有想過,外道也認為他的師父很有修,他師父也說他要來標,那這個《藏經》就面目全非,全部完蛋了,你做事情要有智慧,要想得深、想得遠,你不能說我的師父有名、我的師父有修,他說要標,依了就對了,那不能這麼講啊,你的師父有修,別人也認為他師父有修,他師父也說要標,就像我們上一次講的《楞嚴經》,《楞嚴經》你依圓瑛法師的這科判印出來,把他經文段落調動了印出來,那你認為圓瑛法師講得有理,人家也認為他師父講得有理,所以呢馬上就效法了、跟著做了,印的《楞嚴經》是他師父自己的段落,那《楞嚴經》就毀掉了,所以你說《楞嚴》就毀在誰的手裡啊?毀在這個佛教徒的手裡啊,不是不解《楞嚴》啊,是更改經文,你把經文改動了,那外道呢?外道他也覺得我《楞嚴》調一調,換一換,我也覺得它很有道理啊,他也印出來,他也說它叫《楞嚴經》,那一間道場這樣,如果每一間道場都這樣呢,那這《楞嚴經》就被他毀掉了,你再會講《楞嚴》的義趣都沒有用啊,為什麼?每一個道場有他認為的《楞嚴經》啊,那《大藏經》亦復如是,你今天看了,你覺得這一段什麼意思,你給它標上去了,那別的道場,他也覺得他師父很有修啊,他們也來標,那這佛教的《藏經》就完蛋了,這麼嚴重的過失,怎麼會沒有過失呢?還有人幫忙流通,幫助這些惡徒在滅佛法,破壞佛教,所以你就要知道,這個這一件事情不是小事,是佛門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啊,那麼跟《無量壽經會集本》有沒有關係呢?《無量壽經會集本》本身沒有在《乾隆大藏經》裡面,也沒這個問題,它既然說是《無量壽經會集本》就不是改動經文,那就是原來的本子會集出來的,如果《無量壽經》不能會集,那古德都不能寫註作了,為什麼呢?引經據典就是摘錄經文啊,那你看到的這些懺本,《梁皇懺》啊,《水懺》啊這些,做法會的這些懺本,乃至中峰國師的三時繫念,那統統都不能做,為什麼?那都會集的,會集出來的,你要知道夏老居士會集,他是幹什麼?集義非集文也,他是依照五種原譯,原譯本裡面的內容會集出來的,沒有更改任何一字,所以沒有改經的問題,那為什麼它能稱經呢?因為依照五種原譯而出,所以必然稱經,如果他是自己造的,那就不能稱經,所以像前面幾次的會集,嚴格來說不如法,不如法,王龍舒的會集,魏默深居士的會集,這個會集,原則上來看不如法,為什麼?因為他有改動,那夏老居士的稱經沒有問題,他沒有捏造,所以這個觀念我們要清楚,你不要被人家這個一些偏見或是知見,邪知邪見給騙過去了,這裡講的:「具足總持百千三昧」。下面,「住深禪定,悉睹無量諸佛」,這個與會的大菩薩住深禪定,既然說是深禪定,就不是淺的,淺的禪定,有出有入,世間人的四禪八定,世間四禪八定有出有入,從離生喜樂定一直到最後的這個非想非非想處定,他的定功可以達到八萬劫,八萬大劫,那麼這個定呢都有出有入,有進有退,所以不深。二乘人的禪定,第九次第定,離一切這個,應該是說滅一切受想行識,他說的滅實際上不是真滅,就是讓它不起作用,把他的受想行識,感受的能力,全部把它關閉起來,滅受想定,也不感受了,他也不想了,那這個定不究竟,所以也不算真正的深達實相,不是真正的深禪定。那麼這裡的菩薩,證得的這個禪定,是自性本定,也就是性定,稱性的,照見五蘊皆空,知道諸法寂滅相,這叫住深禪定,從寂滅相當中呢,不住空寂,所以悉睹無量諸佛,所以你看這個《無量壽經》四十八願,有一願叫定中供佛願,定中供佛願呢,就是它這裡講的住深禪定,能夠供養諸佛,悉睹無量諸佛,這睹佛就是見佛的意思,見佛必然就供佛了,這是從體起用的行為。我們常講從體起用,前面也是從體起用,那這裡是住法界的性定,那麼能夠見佛能夠受持佛法,所以跟一般的有進有退的這個禪定不一樣,權教菩薩他所得的定是捨兩邊,就是捨空也捨有,取中道,他所安住的這個中道叫但中,這是他的定、他的境界,所以也不算是真正深的,所以只有見性的大菩薩,他才能夠真正離開了動靜二相,乃至於《圓覺經》講的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證取法的我、被證取的法、離我人相的眾生,乃至離眾生相的壽者相,他都離,四相皆離,能證所證的,能覺所覺的,他都放下,這叫住深禪定,真正住在這個甚深的禪定當中,所以跟普通的不相同。那麼在禪定裡面,悉睹無量諸佛,不是只見一佛二佛,見無量佛,也就是說他所得的禪定跟諸佛所得的一樣,所以才能夠睹見無量諸佛,為什麼?因為見佛…所謂,你去看《觀經》「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所以見佛即是見心,所以他跟佛所見到的是完全一樣,所以叫悉睹無量諸佛,這又再比剛才的事相上的又再更深一層了,所以見佛就是見得本性,這個才是真正的住深禪定,也就表示你對於心性、你對於實相,你徹底瞭解、你徹底體會到了,徹底的安住不動了,就是住深禪定。那麼這凡夫二乘不能比啊,你去看看這些菩薩的行持,這個是真正的菩薩行,菩薩行是這樣子。你不能說我做做好事,這個發願再來,填一填這個同意書,你就算菩薩了,你口頭上同意,可是你的功夫不同意啊,沒有功夫啊。所以修行不能只看表面,但是眾生呢就是看表面,看你的威儀,看你的行為,所以說為眾生,這眾生著相,甚至有人呢,反過來說,哎呀,你們念佛的人都是自了漢啊,都只為了自己修行,家庭也不顧,你們聽到這樣的話,你們一定百口莫辯。你要知道我們念佛修行是修菩薩行,這個菩薩行呢是要離煩惱的,不是自己避懶偷安,不是的,所以為什麼要把佛法在生活當中落實,你在生活當中,你在家庭裡面,你要行六度波羅蜜,怎麼行呢?不是把家事做好就叫六度波羅蜜,把你家人照顧好,那個不是啊,那個每一個人都會啊,為什麼?那是你罣礙的對象,你心裡面執著的。你對你家裡面的人不要罣礙,心能捨卻,這是布施波羅蜜啊;那麼雖然在家,能夠不壞佛戒,這是持戒波羅蜜啊;在順逆境界當中,不起瞋恨,這是忍辱波羅蜜;每天功課不斷,道心不失,常行精進,這是精進波羅蜜,精進波羅蜜啊;對於自己所學的,能安住、能夠不退、能夠不動搖,長時期的用功,不起亂想,不生雜念,這叫禪定波羅蜜;知道這個家是因緣所生的,緣起性空,性空的當下即是實相,所以不生執著、不生貪戀,這叫般若波羅蜜。所以怎麼行呢?這麼樣做啊,你這叫行六度波羅蜜啊。後面的方便、願、力、智,這是利益眾生的。能夠幫助你的家人,能夠契入佛法,方便善巧為他解說實相,方便波羅蜜;自行又能化他,絕對不退轉,不因眾生的起滅心而生退屈,那就有願啊,這是願力啊,願波羅蜜啊,能夠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那力呢,就是在境界當中,你真正不受影響,所以有力,有願有力,這叫力波羅蜜啊;包括後面的智,善巧的化他,這叫智波羅蜜;所以後面的這個四種波羅蜜,這是比較偏重於在利生上的,前面六種自行上的,自己的修行,後面是利生,自行化他圓滿,十波羅蜜啊,這是佛菩薩敎我們怎麼行波羅蜜,怎麼行六度,行六度波羅蜜,要這樣做啊。不是把家弄好了,世間事搞好了,家人都滿意了,心裡罣礙都沒放下,對於諸法實相你也看不破,這叫波羅蜜,在家裡整天打掃、整天做家事,那個不是波羅蜜啊,那叫罣礙波羅蜜啊,罣礙到家了,波羅蜜翻作中文叫「到彼岸」,那罣礙波羅蜜就罣礙到家了,罣礙波羅蜜,執著波羅蜜,那有愛就有恨哪,那就不忍辱了,你這個就叫瞋恨波羅蜜啊,瞋恨到家了,那倒過來。所以要清楚啊,不是把家弄好了你就是菩薩了,你三界沒有出去,所以家庭要放下,親戚、朋友這些感情要放下,放下不是無情無義啊,情義照有,但是心呢絕對不生罣礙,不要執著,這是真正的學佛人,你修行要有功夫,你要常常這樣去做、常常這樣想,常常提醒,這叫觀照啊,所以為什麼要常常聽經,聽經就提醒你,不要懈怠啦,不要再罣礙你的家人,你不用管你的小孩要不要學佛,你自己先學,你也不要管你先生學不學佛、管你太太學不學佛,你先生障礙你,你更要來學,你要知道這是障礙,自己心裡面生懺悔心,你的太太障礙你,那你也不能受她障礙,乃至你六親眷屬都障礙你,你都要想方設法要讓自己的道業增進,這個才叫放下,不是學了佛又退回去,做這些世間事,那就是罣礙。所以這一點哪,我們自己是學佛的同修啊,你就要清楚了,不能欺騙自己,你欺騙自己沒有好處,欺騙自己又欺騙諸佛如來,那得不到這裡講的這麼殊勝的能力,這裡講的是真正的菩薩行,所以菩薩行不是做做好事,在家打掃、洗個衣服、煮個飯,先生回來了,笑一笑講講話,就這樣,不是啊,不是五倫十義就是菩薩波羅蜜啊,那不一樣啊。你去看華嚴的初住菩薩,自己家親眷屬他都能捨掉啊,妻子他都能送給別人哪,他知道這世間是虛妄的,人家要他的身體,他有功夫啊,他給他。想說這個四大五蘊的幻化身,沒有作用啊,既然有眾生需要,他要哪一塊我捐給他,這是大菩薩啊,那沒有功夫你先學習心態,不要去捐器官,捐到後來啊,你自己半死不活,沒有能力出三界啊,你還會墮三惡道,想要學菩薩,學得不像啊,叫「畫虎弗就反類狗」,這點要清楚。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