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二三)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十頁,經文第二行:「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那麼這是講如來十個德號,只有圓滿成就的諸佛如來才有的十個德號,這是「究竟即佛」-「究竟即」。天台宗講:「佛有六即」。第一個是「理即」。理即呢?就是指我們的佛性「人人本具,個個不無」,這是理上具的,理上有的;那麼在事相上並沒有證得,所以叫「理即佛」。那第二個呢?是「名字即」。也就是他開始學大乘佛法、學大乘,能解大乘圓教義趣,圓教不是通教也不是別教,能解圓教的義趣,那只知名字,沒有起修也沒有證果,這稱為「名字即」;知道佛法的名相,知道圓教的義趣;那麼「大開圓解」,可以算是從這裡開始算,這是「名字即」。那再來呢依名起修,依這個經教,這名字就是講著經教裡面的義趣啊......種種的,依此理而起修叫「觀行即」;觀行就開始修觀、起觀。那麼再來依觀行再向上,那麼同樣都是開圓解算「大開圓解」,再向上有修證了,這個把煩惱除斷了叫「相似即」,相似即;那麼「相似即」雖然相近,但是並沒有真正的破除無明,所以呢繼續向上。第五個是「分證即」,這「分證即就是菩薩」、「相似即就是羅漢」,大乘也有羅漢,但是他的心不是小乘的,所以羅漢再往上這是菩薩。是大乘菩薩-分證,對於心性他確實見到了、明瞭了,但是呢並不是完全證得,也就是說他的煩惱還沒有斷盡,所以呢還被煩惱所遮蓋住,並沒有得到全分的力用,所以叫「分證」。分證就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四十一個位次,四十一位他就算是「分證即佛」,那麼一直到圓教-妙覺位,妙覺位就是等覺再上、再往上,等覺再往上去,妙覺、妙覺位的;那他這算是完全斷除煩惱了,所以叫做「究竟即佛」。究竟即,那麼也只有「究竟即才適合使用這個如來的十個德號」。這是給大家講一些佛學的知識,這個不算是佛法,給你們講一些名相,名詞解釋,這佛法不在名相上,要能夠「因名達體」。所以你看我們剛才講的,「六即佛」裡面的名字即,他就是對於佛法他真的懂了,他還沒有真正起修,所以只有名字沒有觀行,所以真正的佛教是教你要實際上去修的,不然你念再高的學位都沒有用,你拿幾個碩士、幾個博士都沒有用。佛法講的是修證。當然現在很多的這些搞學術的,也有一些出家人也去參加這些做這些世間的學術,那麼他們以為這樣就是在弘揚佛法,以為佛教就是給你這個世間人帶來一點快樂,解脫一點你現前、眼前的煩惱,他就覺得這樣就是在利益眾生了,實際上佛法它不是只有這麼一點點的力量而已。佛教可以幫助任何一個眾生,記住是任何,九法界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完全離苦。離開這個八苦。三界內有八苦啊。有變異生死,能夠透過佛法把它給了斷;離開二乘權教菩薩,這個分斷生死這超二死之法門啊,超脫二死,這二死就是「分斷生死」跟「變異生死」,它可以幫助眾生脫離生死。所以不是只有你現在煩惱了,講幾句安慰你的話,給你一點小小的安慰,那你心裡面覺得沒有像剛這麼難過了,給你打一點止痛劑,就算沒病了,這是可笑到極處。這佛教是教你斷煩惱的、教你成菩提的,不是教你只是得到眼前的一點點輕鬆、愉快。有人說要輕鬆學佛法,這個佛法學起來不輕鬆,從古到今的祖師,沒有一個是輕鬆學佛法的,你那個輕鬆學佛法,那個是把懈怠加以美化,這懈怠啊,明明是懈怠他就說輕鬆,放鬆學佛法就是放逸學,放逸學不到、懈怠也學不到,佛教我們六度波羅蜜,要精進,精進波羅蜜,要精進、用功、修行,這才學得到,你學到的是什麼?學到的是佛教,學到的是明心見性,把你煩惱都斷除了。如果你念佛悠悠散散,今天念明天不念,一天念個幾萬聲,你嫌多,教你攝心你不願意,那你說你是來學佛的,你說我學的是易行道,現在人為什麼喜歡學易行道呢?就是不想這麼辛苦、不想這麼痛苦,所以他說他學的叫易行道,那這是他對於淨土宗、對於佛法的一些誤會,真正的佛法不是你想像的那個樣子。你看以前的祖師大徳,般舟三昧啊,般舟三昧就九十天哪,九十天一期,沒有間斷哪,晚上睡覺站著睡,那你們想要輕鬆學佛法,怎麼做得到?這承遠大師,淨土宗三祖啊,承遠大師,般舟三昧,就我所了解的,就二十次以上啊,那個般舟三昧你要做一次都不容易啊,淨土宗善導大師,三十年不暫睡眠,三十年沒有休息啊,跪下來念佛必然念到暈倒為止啊,力竭方休啊。所以現代的同修想說我來輕鬆學佛法,那叫懈怠、那叫放逸,不輕鬆,那麼再加上一些不肖的出家人,為了迎合你的口味,把佛法變質,告訴你,好好……可以、這樣很方便,甚至有人說,哎呀,學佛幹嘛吃素啊,心好就好了,這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也沒吃素啊。誰說釋迦牟尼佛沒有吃素?《楞嚴經》講,你吃肉的這些人,佛不承認你是佛弟子。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肯定吃素,為什麼?因為在經典上講,他說比丘去托缽,托到的這些食物雖然有肉,皆是他神力化生,不是真的有命根。所以他們雖然吃到,這表面上是葷的,實際上是素的,沒有命根哪。那麼在佛陀時代,這筆帳有釋迦牟尼佛買單,現在呢,你要是再吃葷的,佛不會幫你付錢哪,他不會幫你擔這麼重的殺業啊,所以學佛怎麼能不吃素,有人受了五戒了,他都還不願意吃素,他說你看五戒第一條,不殺生嘛,我沒有殺就好了,我吃牠,這曲解戒律。所以為什麼佛教會衰敗?虛雲老和尙講的沒有錯:「和尙,佛教的罪人」,講經的人沒把道理給你講清楚,那麼你自己也沒有上進心,所以佛法整個衰敗,到後來出家人他也不想穿出家的衣服,你不穿出家的衣服,心裡面想的就是世間事,就是帶著就是世間業,這個是可以肯定的。所以像現在為什麼邪法熾盛,可以說是講經的整個儀軌都破壞掉了,以前講經比我們剛才的儀式還要隆重,大眾集眾穿袍搭衣,又敲鐘又敲鼓的,非常的正式啊,就像皇帝要上朝一樣,就像皇帝、皇上要上朝要議事,皇上來了,這麼盛重,那麼大眾恭敬聽法,那講經的人呢,也慎重其事,他不敢亂說,因為這麼莊嚴、這麼隆重的一個禮儀在那裡,所以他必然做足了準備,不會把佛法講錯,不會講成世間法。像現在有些人講成世間法,他還告訴你,佛法跟世間法一樣,圓人說法無法不圓,他覺得他自己很圓,這叫貢高我慢、強詞奪理,他佛法跟世間法他分不清楚,世間法他放不下,他說他的眼睛看世間法也很圓融,其實是沒有放下。釋迦牟尼佛要是當初認為世間法也很好的話,他就不用出家了,要是認為世間法也很圓融,那他自己十幾歲的時候,就博通印度所有的典籍,不光只是學問,武術也是第一,他就應該繼承王位而不是放棄王位,所以你要看釋迦牟尼佛怎麼示現啊。所以若要佛法興,你自己要真正的修行、真正的用功,不要違背佛陀的教誡,也不要只做個名字學人,或是知解宗徒,尤其是出家人,不能背叛佛教,為了自己的利養,什麼叫為了自己的利養?你看他他也不愛錢,可是他好名、好清名,讓人家覺得他很有修、很有徳……等等的,人家覺得他很圓融,佛法世法手到擒來,左右逢源,他這個心裡面的「我相」沒有去掉,那麼你聽他講經,必然被誤導。所以你要看大乘經典,像《圓覺經》裡面就有告訴你,什麼樣的人是善知識,什麼樣的人可以依止,「善知識者。無作止任滅」,離這個四病-作止任滅,他的知見是正的,那麼有機會再來跟大家來講這部《圓覺經》,裡面講到的如何揀別善知識,非常的重要啊,你把它學起來、學會了,這個人講的是不是佛法、是不是正確的,你就能揀別了。那麼這裡講如來的十種德號,第一個是「如來」,如來就是證得真如啊,慈悲示現再來,再來應化,那麼這一種人應受九法界眾生供養,應受九法界眾生供養,是真正的應供,應受供養,叫應供。那麼下面講的「等正覺」,等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那麼中國人喜歡簡化,念起來也比較好念,所以把無上正等正覺略說成等正覺,那實際上是無上正等正覺。下面的是「明行足」,明行足,什麼叫明行足啊。明就是明白,行就是行為,足就是圓滿,也就是他對於這個佛法、世間法怎麼樣修行能夠達到圓滿的佛果,他都能知道而且他自己做到了,自己做到了,因為這是講如來的十種德號所以必然如來已經成就,已經成就所以叫明行足,明行足。那下面講的「善逝」。善逝,「逝」就是講往生的意思,「善」就是善巧。釋迦牟尼佛乃至一切諸佛如來都能稱為善逝,那逝就是往生,善巧的往生,善巧的逝去,所以連往生都還是幫助眾生哪;那麼還有另外一個解釋「善入涅槃」叫善逝,能寂滅一切煩惱,這是善逝的意思,能夠令一切煩惱全部消除,這是善逝啊,那不是阿羅漢以及菩薩所能測度的這善逝。下面講「世間解」,倒過來看解世間,你解不解呢?你對於這個世間有沒有看得透呢?一般人這個失志的時候啊﹗看破了,得不到所以就看破了,你跟他說哎啊你中大獎了,中幾億美金,所有的妄想全部冒出來了,我到底要不要讓我家人知道?會不會有人來跟我分錢?會不會有人來跟我討債?我要怎麼把這筆錢來應用?要保多少錢的保險這樣比較保險……這樣等等的。可是他剛不是都說看破了嗎?所以那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得不到。譬如說你覺得你的先生對你不好,哎呀﹗都放下了,我對家我都放下了,我看破了,我發心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可是正當你要發心的時候,你這個活冤親就回來了,哎啊你最近怎麼樣啊?我都沒有關心到你,講一些迷惑人的言語,這叫靡靡之音,你又開始退心了。剛才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連下下品都不要了。所以你對於這個世間你解不解?解了你就放得下,不解放不下,還是一知半解?又想放下又放不下,所以你自己要看清楚啊﹗那麼如來是真正解了。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他真的看破世間,發願如果不成就無上菩提誓不起坐,他是真正想要成佛,想要成佛,對於這個世間他看透了。他擁有在這個世上最高的權力;最大的財力、財富他都有了;嬌妻美眷他都有了,但是他完全放下、完全捨棄掉,也就是告訴我們,你們這些人貪的東西我都有,釋迦牟尼佛都有,但是呢?他統統放下都不要了。那個這些財富啊、眷屬啊、名利啊,是製造問題的根源,製造什麼問題呢?不要說世間的問題,製造生、老、病、死,所以他統統把它放下。所以現在有些法師說要學《弟子規》啊作佛教的基礎啊,這正是釋迦牟尼佛放下的東西啊,生死的根源,父母、兄弟、妻子、眷屬、朋友。釋迦牟尼佛丟的一乾二淨,自己出家離鄉背井去行道,那你在佛門提倡《弟子規》你豈不謗佛。所以有人說啊悟顯法師你怎麼沒有提倡《弟子規》?我懂得這個道理啊﹗謗佛、謗法、謗僧的事情我不敢做啊﹗這是障菩提道啊,毀謗正法,毀謗正法淨土宗能不能救你?救不了啊,因為你都覺得釋迦牟尼佛不圓滿啊,沒有在家裡孝順父母啊,他跟他的妻子耶輸陀羅結婚沒多久他就跑了,妻兒都不顧啊,《弟子規》都沒有做好啊,甚至有人毀謗釋迦牟尼佛,你看生下來就剋死他媽媽,又不聽他父王的這個勸阻,毅然決然出家氣死他父親。所以你看提倡《弟子規》這是在危害佛門,這就是披著袈裟的獅子蟲,獅子蟲啊,絕對的邪知邪見。你看《無量壽經》講的五逆十惡皆能往生,但是呢?你毀謗正法,毀謗正法,這正法是佛說的,毀謗三寶者不能往生為什麼?你不信啊,你想說喔我只要回家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樣子我做好了,我就能往生了,哪有這種事情啊。所以你看玄義裡面講的,淨土宗修行以什麼為宗旨呢?「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是修行的宗旨、宗要,最重要的,其他的可以不做、這個事情一定要做。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出三界,出六道輪迴的心,我們不要講太高,什麼菩提者真如自性也,這個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故無相,即故無所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故名菩提。這個不用說,就是你想出三界,最基本的這菩提心,包括小乘都有,所以你淨業三福你只做第一條那不行,很多人都說唉我先做第一條,那是你對於經典斷章取義。釋迦牟尼佛講:「如此三事。名為淨業。」,講的很清楚啊!淨業三福三條是一條。三條是同時具足,不能說唉,我只要第一條,第一條那是世間福;第二條二乘福;第三條才是真正的大乘。所以你只有第一條那不能往生;只有第二條也不能往生,為什麼?二乘種不生;那學第三條必然兼攝前面兩條,那才能往生啊!我舉一個例子,你們就知道了,真實的往生公案,黃鍚勳醫師他是這個世間的大好人,真正的好人,替人家看病不為賺錢,不光看他的病還輔導他就業,做了種種的好事,可是他臨終自己也是得了癌症也很害怕,那麼在一個機緣下他遇到了淨土法門,看到了《無量壽經》,可是他還是懷疑啊,那好在他的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他很害怕,他不曉得自己死後去哪裡?那阿彌陀佛來勸他,說你放心、你萬緣放下,你這個臨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往生,你只要發願就能往生,那他很疑惑,因為他自己是醫生,他知道這個癌症死的時候一定非常痛苦,他就問佛,那我自己癌症,死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佛告訴他:說你不必打這個妄想,這臨終佛光攝持你、加持你自然痛苦消除,你就像睡著了一樣,哦,他這個時候信心堅固了,真的到臨終的時候,佛來接引他往生西方淨土,所以你看這個往生的案例在哪裡呢,它的關鍵點在哪裡?在於「他能發心-能信、能願」,不在於他做多少善事啊。張善和一輩子造殺業,臨終十念往生淨土,你說他是個好人嗎?他是個惡人,一生殺生。在《淨土聖賢錄》裡面有多少的死刑犯也都是做壞事,臨終發願往生;乃至畜生道,根本不是人也能往生、也能成佛啊!所以你淨業三福你要會看,你不能想說我把第一福做好了後面就不管了,我做一個世間人,結果世間心不捨,那不能成就。所以為什麼你看讚歎佛是「明行足」,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行該修,他有智慧啊,你沒智慧,人云亦云也不懂經典,人家走錯路了,你也要跟著走錯路,還說唉,我沒走錯路不行,走錯路是流行,大家都一起走錯,你要知道這個世間下地獄的眾生多啊、輪迴的眾生多啊!《無量壽經》上講的:「惑道者眾。悟道者少。」心裡面都懷著世間意,所以碰到淨土法門也都沒有辦法老實的修行,所以你看這裡講的:「世間解」。對於世間能夠看破,知道諸法無生,這是真正解世間。下面講:「無上士」。無上士,無上是讚歎;士是以前古代對於有學問、有道德的人,他的一個尊稱,稱為士。所謂士大夫階級的。那麼這裡講的無上士都是讚歎他德行高超。高超是跟什麼樣來做比較呢?跟世出世間一切聖賢來比,不是跟世間人比,世間人沒有辦法跟佛比。孔子是人中的至聖,老子也算是個聖人,可是你看他們往生以後,他的屍骨全部化為塵歸為土啊,釋迦牟尼佛舍利還在啊,有八萬四千顆舍利,這超越世間、超越這世間的聖人,天上的這些梵王、天王,你在經典上看雖然是世間主,世間主,但是都是請佛講經說法,拜釋迦牟尼佛做老師,跟佛學習。所以孫權的太子太傅闞澤他講:「孔老設教,法天制用,不敢違天;如來設教,諸天奉行,不敢違佛」,所以佛教超越天道。那你再看二乘、再看菩薩,二乘,佛在經上呵為焦芽敗種,墮無為坑。即使是文殊菩薩,假使滿世間都如文殊師利菩薩,那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非但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所以《華嚴經》講:「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繫。無人能讚佛功德。」所以稱為「無上士」。下面講的:「調御丈夫」。調御丈夫,調是調伏;御是駕御的意思。在煩惱習氣當中做得了主。煩惱即菩提-調御丈夫啊。這丈夫不是男女,不是只有男眾才叫丈夫啊,知一切法無生叫丈夫、是大丈夫。你女眾能夠知法無生,能夠證得的話,你也是調御丈夫,所以你看龍女八歲成佛-調御丈夫啊,《法華經》的、《法華經》裡面講的公案,龍女八歲成佛,他也是調御丈夫啊。善財一生成佛,他也是調御丈夫。能調煩惱,能善用煩惱,不被煩惱之所惱害,是真正調御,那麼又能善知一切眾生的根器、他的習性,給予調伏。《華嚴觀自在章》講的:「眾生心行無央數。我以種種方便力。令其聞見皆調伏。」所以諸佛如來都能善調一切眾生,就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即現什麼身而為說法,這個都是調御丈夫。下面講的:「天人師」。佛是天人師,天上、人間的導師,這個話讚歎的非常得好,天上、人間都以他為老師,他教你什麼?教你佛法。天人師範,所以這些講《弟子規》的、搞《感應篇》的、《了凡四訓》的,你們最好看清楚「天人師」啊,是教你跟佛學,不是教你學世間法。《大智度論》講的:外道相善亂菩薩法。這外道他們都提倡世間的善法,甚至佛在經上講:魔王波旬在末法時期,穿袈裟混到佛門裡面來,不給你講出離法,專門教你做五戒十善、孝親尊師,講一些讓你不敢駁斥他的、不敢反對的,毀謗大乘,讚歎世典、世間典籍,說這個世間典籍是能救世間、能幫助眾生,這是妖魔鬼怪。不光一部經這麼說,多部經都這麼說,所以你看佛的《法滅盡經》、阿難的《七夢經》裡面都有講到,這講末法的亂象。出家人不看經典,專門看這世間的典籍,就像現在看這個《弟子規》,他也都不學《沙彌律儀》,出家要學《沙彌律儀》,他不學戒律、廢深經教十二因緣......菩薩等法,他都不要,全部廢掉,說你沒有學世間那個沒有根。那你看這佛在經上講:你做這些行為會令法毀滅,現在末法的亂象,你們不要想說唉呀,法師我知道我不會學,可是你不知不覺聽著聽著又迷了,在講堂裡面聽好像很清楚,出去聽人家一說,唉呀你學大乘沒有根、沒有基礎啊,你心又動搖,你會害怕,這悟顯法師講的到底行不行啊,這些話不是我講的,這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我們只是把佛所說的轉述出來,讓大家知道、讓大家清楚,你不要去學外道。那麼還有末法破壞《藏經》、破壞經典的,把你能參考的典籍都破壞掉。他破壞不是用火燒也不是用水淹,他亂標句讀,「以上著下。以下著上。」前後顛倒,還有亂改經的、亂改經典的,這一些統統都是末法的亂象。所以你看這裡讚歎佛是天人師,天上跟人間都向他學習,學什麼?學出三界的方法。學出三界的方法,不是學世間法,不會去學《弟子規》啊。《弟子規》根本不是佛經,你不要用佛法來講,圓人說法無法不圓,我看它就是佛經,你那個是世間眼,佛看不是。所以我們講經裡面常講:要揀別外道。什麼叫揀別外道呢?你們每天讀經一開始「如是我聞」,如是我聞就是揀異外道,告訴你佛法跟世間典籍、跟外道典籍不一樣,絕對的不一樣,絕對的不一樣,那你要是說揀別外道就算是毀謗,那釋迦牟尼佛天天造口業啊,不光佛天天造,你每天讀經你就每天造一次,所以我們要曉得這些天人是跟佛學習,我們也是跟佛學習,以佛為老師,所以你看剛才要講經前,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現在很多道場連這個講經的儀式他都省略了,就是向佛像一問訊坐下了,也沒有拜法也沒有三稱「本師」,更沒有唱「開經偈」,所以法都講錯。所以你看這個如來的十個德號,你就知道了。那麼佛是人天的師範,是三界中尊,我們常讚歎四生慈父。四生就是胎、卵、濕、化四類的這些眾生,四類的眾生;胎、卵、濕、化四生之慈父,慈父。天人之導師。那麼下面:「佛世尊」。佛是指覺者,至高無上;世尊是為世間人、出世間人所尊崇,受大眾的尊敬。為什麼佛會受大眾的尊敬呢?因為他教你出三界、出六道輪迴、教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破除你的邪見。眾生的邪見,佛在經上舉的這個比喻非常的好,
如同堅密鎧,像鎧甲一樣,這個你不用問我,你自己想想,你的知見錯誤被人家點出來的時候,你是不是引經據典的保護自己的邪見,深怕你的邪見被打破一樣,所以佛就形容眾生的錯誤的知見如同鎧甲一樣堅固,保護自己的這個妄我,虛妄的我啊。那麼如來的正見也有一個比喻,如「那羅延劍」,那羅延翻作中文就是極堅固啊,非常的堅固,就像現在的穿甲彈一樣,坦克車再厚的裝甲,它都能夠穿透它,也就是眾生再堅固的邪見,佛的正知正見都能粉碎它,都能夠將其破壞,令這些邪見不復存在,所以為世間出世間所恭敬、所讚歎。所以為什麼你們供佛有功德,為什麼做世間事,那功徳非常的小,幾乎沒有功德可言,就是在這裡啊,因為佛所說法,自己是有修證的,說出來的法能夠讓眾生永遠脫離輪迴,你學佛就是要出輪迴啊,不管你學哪一個宗派,就是要出輪迴啊,就是要明心見性,這個觀念非常的重要。至於怎麼見性,淨土宗用「念佛」的方法。禪宗,像近代的禪宗,就是用參究的方法,或是用直指人心的方法,每一宗,禪宗有五個宗派,也都有它的方便善巧,天台宗修「天台止觀」,看是一心三觀還是一心三止,或是天台的「摩訶止觀」,或是大乘的「十乘觀法」,都可以。華嚴宗修「法界觀」、「妄盡還源觀」;唯識修唯識的「五重唯識觀」。密宗那就也有它的權巧方便。目的都是要教你見性成佛。你們不要認為見性成佛這個很高,一點都不高,是你心太下劣了,天天想我是凡夫我是凡夫,你想久了你就是個大凡夫。所以你要知道啊,你要學佛的基礎在哪裡?相信自己是佛,相信自己本來成佛。你不要懷疑啊,你一懷疑,那你修行就沒有道力了。眾生為什麼會變成眾生?著相啊。還有呢,不諦信自心,不相信自己的心清淨光明,你跟他講你本來是佛,他嚇一跳。所以《法華經》上在《信解品》裡面有一個比喻,真的比喻的非常好「譬如窮子。捨父逃逝」,有一個人很窮,從小就離開他的父親,可是他的父親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是這個小孩從小就走失了,到後來去當乞丐,那他爸爸小孩從小就走丟了,不斷的尋找,有一天找到了,他要把他找回來,可是他這個兒子因為當乞丐當太久了,根本也不曉得他爸爸長什麼樣子,那他爸爸要找他,他反而害怕,不敢承認說這是我的父親,所以他這個爸爸就善巧啊,先教一些跟他不相上下的人,也是乞丐,比乞丐好一點,跟他在一起,說你到哪一個大長者家來做事,可以給你一個月多少的薪資,他聽了很高興,願意去,再慢慢的讓他知道,知道說你就是我從前走丟的小孩,你現在所看到的這些財產,全部都是你的。所以跟眾生講「你是如來、你是諸佛」,他會嚇一跳,不敢承認,所以佛就跟他先講二乘,教他除糞,糞是糞便,就像這個大富長者叫他小孩先去挑糞,做一些苦力,慢慢的才提升他的職位,才讓他知道,到佛要滅度的時候,所以他才講《法華經》啊,所以《法華經》稱為成佛的《法華》。那麼眾生就是因為迷失佛性太久了,所以現在遇到了釋迦牟尼佛,再跟他講一乘了義,他會害怕,不敢承認,整天就只想說,哎呀,我做做五戒十善就好了,比《法華經》上這個窮子還糟糕,這窮子所做的是二乘法。現在的人業障深重,連二乘法不要,他只要人乘,還說什麼人成就佛成,亂說一通,人成…..輪迴就成了,不是佛成,他放不下這個世間,說人成就佛成,這叫真現實啊,到時候你就知道了,現實是什麼樣子,現實就是你繼續輪迴,說這個佛教在人間什麼的……種種的,亂七八糟、胡說八道。佛教在人間是教你成佛,不是教你做人,教你做人,釋迦牟尼佛不用再來示現哪。所以剛才講的,「佛」、「世尊」,這是為什麼被世間人尊敬,就是講的是一乘佛法,講的是讓你出離的,那麼這裡所說的如來的十種德號,全部都是讚歎佛的德行,應受供養、證得真如、無過其上、所行圓滿、明行足、善入涅槃-善逝、能解世間出世間法-世間解,世出世間道德最高的無上師啊,不光自受用還能利他-調御丈夫啊,能夠幫助眾生破迷開悟,能夠教導人天化導二乘-佛、世尊,這十個德號。那麼「世間自在王如來。在世教授四十二劫」,在這個世間教學、教導眾生,我們現在講的度化,四十二劫,釋迦牟尼佛才四十九年哪。所以我們自己要懺悔福報不夠啊,有一首偈子叫「佛在世時我沉淪」,佛在世的時候我們不曉得輪迴到哪裡去啊,「今我出世佛滅度」,現在我們遇到了佛法,可是呢世尊滅度了,所以應當「懺悔此生業障重」啊,應該要懺悔我們這一生的業障,不光是這一生,乃至累世以來的業障都非常重,所以「不見如來金色身」。在阿彌陀佛那個時代,世間自在王佛是四十二劫,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個「劫」它是一個時間的單位,我們以大劫來算,那時間非常的長,我們這裡人的壽命頂多一百年,一百歲而已。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平均壽命是大約是一百四十歲上下,他周朝的時候,你看周朝的這些皇帝,夏、商、周都大概一百四十歲,那福報最大的,一般人也有的八、九十歲,所以釋迦牟尼佛他示現的是八十歲。那麼世間自在王佛他是在世教授四十二劫,也就是說他的壽命是超過四十二劫,你要知道啊,這四十二劫當中有佛出世啊,這個佛都在世啊,這是人天莫大的福報啊,那麼眾生遇到了,每一個都得解脫、每一個都出三界。那現在我們沒有遇到,所以遇到了佛法,你自己就要珍惜啊,你不要再世間意那麼重啊,再認為這世間是實有的,學一學這個《弟子規》……那些東西,那都不了義法。這我是為了幫助你們啊,我才直接把話講出來啊,因為如果不一語將其道破,你眾生永遠都在迷惑顛倒,你學幾十年你都認為要學世間法,你都不會有成就啊。所以人身難得啊,佛法難聞啊,你不要遇到了佛法又去學世間法,如果我喜歡人家讚歎說你悟顯法師很圓融啊,那我就跟著附和就好了。但是眾生沒有這個程度啊,他沒有辦法從相上見性,所以不能去接觸這些世間典籍,你看釋迦牟尼佛他的徒弟,每一個都是大阿羅漢,他都教他住阿蘭若,要嚴持淨戒不得毀犯。現代的人哪有人根器比舍利弗還好啊?比大迦葉還好啊?所以這些世間法你絕對不能碰,這我是發心哪,給你們講出來啊,我要不講,你們沒有人會知道啊。那當然不講,這個就枉為沙門哪、枉為出家,這是對不起袈裟,所以我必須得把這個事實告訴你,你學《弟子規》、學《了凡四訓》、學《感應篇》,乃至《群書治要》,絕對的錯誤的,沒有一絲毫正確的,那麼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