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二四)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十頁,經文第五行,「在世教授四十二劫。」這個是講世間自在王如來,住世教導眾生四十二劫。那麼這是當時候的人啊,他們福報比我們現代人還要大的許多。你看像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示現八相成道,那麼教化眾生呢才四十九年,每天呢二時說法,這二時就是現在的八個小時。那麼世間自在王如來說法教授有四十二劫這麼長,那當然教授不光只有說法,他是身、口、意三業都在教導眾生。所以從他的住世的時間啊,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那個時候的人福報非常的大。那為什麼會這樣子呢?也可以說是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你重視佛法,你感得的教授的時間就長。你要是不重視,雖然在眼前啊,仍舊是恍若未聞,就好像沒有聽到一樣。所以我們現在是在世尊佛法滅後的三千年,也就是說已經算是進入了末法時期,那麼在末法時期,你還能夠聽到佛陀的教法,這個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你要知道啊,我們常在講座當中講到,《菩薩處胎經》裡面所說的,得人身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如同啊盲龜浮木。《提謂經》講的,如同須彌穿針。也就是說你要得人身的機會,比須彌穿針還要渺茫,比盲龜浮木還要稀有。所以有這個人身應當要來學佛。你賺錢做事業,從年輕做到現在,整天都是在造作這個生死之業、輪迴之業,所以現在應當要休息了。從生死之業上退休,來行出生死之業,出離生死的這個淨業,這是應當做的。不然你賺再多的錢,你脫離不了生老病死,你脫離不了輪迴啊。你修再大的福,生三善道,仍舊出不去三界啊。福報修得再大,哪怕是造了一點業,都會墮落啊。所以只有佛法才能夠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眾生迷在哪裡?就是迷在自心所現的境界上。《楞嚴經》講的「自心取自心」,自己心所變現的呢,自己又迷在自心所現的幻相裡面。就好像作夢,這夢中的境界是你心所現,但是呢你又迷在夢中。所以佛說為可憐憫者,也就是說眾生非常的可悲啊。你現在所感受到的快樂,感受到的痛苦,如意或是不如意,都是你自心所現的幻相而已啊,並不是真正實有。所以你體認到這一點,你才發心要修行,要出離三界六道輪迴,為什麼?因為都是虛幻的,都是虛幻的。所以《金剛經》講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所以教我們「應作如是觀」。所以你看世間自在王如來,在世教授佛法,教導眾生,講說大乘有四十二劫。那我們現在生在末法,能夠遇到正法,都要慶幸,要發慚愧心,要慚愧自己業障深重,就像我們上一次講的:「佛在世時我沉淪,今我出世佛滅度,懺悔此身業障重,不見如來金色身」。釋迦牟尼佛在的時候,你沒有遇到,甚至你遇到了,你也把他當做普通人啊。輕視佛法,甚至毀謗佛法,不光毀謗二乘,也毀謗大乘啊。這些都是你無始劫以來深重的業障啊。所以你這一生遇不到正法,或是遇到了不能相信,或是相信了修行不能持續,斷斷續續的,一下有、一下沒有,一下又是世間事,又來請假,都是業障深重啊。找再多的理由,都不外乎都是你自己給自己做障道的因緣啊。修行你要擺第一位啊。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才四十九年示現滅度,因為他就知道這裡的眾生,要是待久了,人就不修行了。所以他在《涅槃經》上告訴阿難,他說:我有能力住世一劫,可是阿難沒有請佛住世啊!魔力攝持。所以釋迦牟尼佛就示現入涅槃,他入涅槃呢,目的也是在教化眾生啊,讓眾生知道你不好好學,你不認真修行,世尊是會滅度的。你現在不好好學,你身體健康的時候,不願意學佛,不想修行,等到你身體不舒服了才要來修,那個時候已經來不及了,你的惡業都已經現前了,就像我常勸你們要吃素,當然大多數的人都很樂意接受,但是有吃的不乾淨的,這到時候果報全部都是回到你身上來,就像周靜芳居士一樣,她是我俗家的媽媽,俗家的母親,她就是造作這種惡業,一輩子學佛,一輩子不吃素,所以老了,這個年紀大了得了癌症,幸好她肯念佛,肯求生淨土,有人得了癌症不會死啊,折磨個十年、二十年啊,她臨終跟我講,她說一定要把她這個不吃素的這果報講出來,給大家做警惕啊,好消她的業啊,因為她知道我是在講經的,她也曉得,她就是覺得,我方便啊,我很自在啊,我很隨緣啊,所以她生病的時候我就告訴她,你現在自在不起來了喔,業障現前啊,她才知道要懺悔,有些人還不知道要懺悔,沒有學佛,還造更多的業,為了自己長命百歲,殺更多的眾生,所以害無量命啊,所以這個講說要素食,你們就真正要去做到,吃要真的吃乾淨,修行佛法要當一回事啊,不要今天有來明天沒有來,常常缺課、常常懈怠,你不要想說,唉呀沒關係,我聽經我在網路上聽,這個網路可以幫助你學佛,但是也可以害你懈怠啊,害你善根退失了,所以經典上講:「莫因容易得,便做等閒看。」。 現在人得到佛法很容易,但是又有幾個人有成就,就是因為他沒把佛法當作是一回事啊,他沒把修行當一回事,心裡面還是世間心啊,還是世間人啊,你跟他講,講說要出離,他跟你點點頭,不敢反對,不敢反對,他是不敢反對,不是真正想說要出離啊,想到經典這樣講嘛,法師你也這樣講,大家也好像這麼認同,所以他就不敢反對,實際上呢,你要是給他一測試,學佛要把世間事做好,他馬上跟你點點頭,非常的認同,為什麼? 因為他世間心放不下,他情見,你跟他講說要吃素,他也會跟你說好,可是說要吃到要清淨,他就會說唉呀沒辦法,工作啊!同事啊!同學啊,等等的理由全部都來,所以真正要修行沒有這麽簡單,你是不是一個具足善根福德因緣的人?我們精舍,講經說法不會跟你講方便話,講那個方便是騙你的,說什麼先要把家裡的事情照顧好再來學佛,你看有照顧好的時候嗎?你的爸爸媽媽照顧你一輩子了,他的罣礙心有絲毫減少嗎?愈老愈執著,愈老愈貪愛。所以我們不跟你講那些方便。有人說學佛要慢慢學,你想多慢? 無量劫後再學? 無量劫後還是想慢慢學啊,那你就成佛無期啊! 為什麼他會覺得想要慢慢學呢? 是因為他不知道他來生將要墮惡道。你不學佛,夏蓮居老居士講的:「不念彌陀念六趣,非歸淨土歸娑婆。」,這淨土就是指西方極樂世界,娑婆就是指你的世間事、世間業啊,這「兩條道路分明甚」啊,這兩條道路這麼清楚,那你「背佛趨魔奈爾何」啊? 拿你也沒辦法,救不了你啊。所以這個世間最重要的事情,除了學佛還是學佛。世間人他重視的是親情,所以他說世間最重要的是孝順,可是你學佛了,那不一樣,最重要的是修行,最重要的是用功,不要跟那些損害你道業的人在一起,不要跟那些會減損你福報的人在一起,什麼樣的人減損你福報?教你不要學佛,不要修行的,減損你的福報,而且減損的非常的快。快到你沒辦法想像,你一跟他在一起,你福報就開始減少。為什麼? 因為他的是世間的知見,世間人沒有福啊。你看為什麼稱釋迦牟尼佛稱世尊? 什麼叫世尊? 福慧二足尊。福報跟智慧圓滿具足,沒有人可以超過他的,這才稱為世尊。你不跟佛菩薩親近,你不跟他求教,你不跟他學,你跟世間人在一起,整天嘻嘻哈哈的,浪費你的生命,浪費你的精神,浪費你的時間啊。把你寶貴的生命去造作那些世間業,什麼樣叫造作世間業? 你跟他講世間話應和就是在造作世間業。所以你看善導大師,三十年來不與人共,什麼叫不與人共?他不跟人在一起,不跟人講閒話。他遠遠看到有人走過來,要跟他攀緣,他掉頭就走了,他說: 「恐妨淨業。」妨礙他的修行,所以真正的祖師大德,他是懂得這樣的道理,你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跟學佛人在一起,親近諸佛如來,這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你跟世間人,跟你的同事,跟你的家親眷屬,那個是不善之人聚會一處啊,我說的不善不是說他惡啊,是說他沒有出離心哪,他不會幫助你啊,因為他自身都難保了。所以在這裡看「在世教授四十二劫」,這是世間自在王如來,教化眾生的時間有這麼長,所以比我們福報還要大得很多,這個世間的眾生壽命非常的短哪,頂多百年而已啊,很少活超過一百歲的,但是那裡的眾生可以活超過四十二劫以上啊,因為世尊成道再加上他示現滅度,那一定是超過四十二劫啊,所以那裡的人的福報可想而知。好,下面「時為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所以你看佛出世是講經說法,這看得出來,他沒有說為諸天及世人民做超度法會,或是辦佛教婚禮,或是搞《弟子規》,都沒有。說經講道,說法教化眾生,所以不光釋迦牟尼佛如此,十方諸佛如來都是這樣子,絕對不給你搞世間事。但我們現在佛門做法會,那個是給你休息一下、調劑一下,並不是主要的,那如果去弄《弟子規》、弄《群書治要》,那是完全不必要,一點都不需要,你說那個是在接眾,我們聽了就覺得很好笑,你想把他接去哪裡啊,學《弟子規》頂多就在人間打轉,學《群書治要》,那是造三惡道的業啊,那接到三惡道去啊,你看自古以來的這些帝王用的這些帝王之術,多數都墮三惡道啊,怎麼會提倡佛法提倡到後來教人家去搞三惡道的事呢?還說要用政治的手段來管理道場,我們聽了都覺得很恐怖啊。佛門有百丈清規啊,佛法比丘有兩百五十條戒啊,有比丘尼戒啊,未受比丘尼的有式叉摩那戒啊,再往下的有沙彌戒啊,在家人有菩薩戒啊,沒受菩薩戒的也受五戒的規範啊,出家他也有他出家菩薩戒啊,怎麼會使用這些世間的手段。所以你就知道這《群書治要》是非必要性,甚至是完全不需要,一點用處都沒有的東西啊,跟你成佛一點關係都沒有。不但救不了你,也救不了世界,還會給這個世界製造問題,因為現在的世界整個價值觀已經改變了,不可能再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啊,即使你想回到唐朝去,有六十多億人到七十億人不想啊,你不要再做夢了,想說我夢回大唐啊。所以這個要清楚啊,你不能跟著這個無知的出家人一起做夢啊。我們是在學佛,不是搞政治,更不是搞世間哪,你看世間自在王如來,怎麼樣才能得世間自在?聽經聞法。所以他為什麼只有講經說法?因為只有講經說法才能成就世間自在,把道理給你講懂了,你明白了以後你會去修行,轉變你的邪知邪見,轉過來了,你在這個世間就自在了,所以他用講經說法,所以「為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經是佛經,道是佛道。你用這些世間法,這《弟子規》是人道,用《感應篇》裡面的內容也是人道,你們以為《感應篇》是天道啊,沒有啊,你學道教要去看一本書啊,不是《感應篇》哪,叫《參同契》啊,煉丹的方式,學道的人他都曉得啊,那是現代人學問不夠啊,才說用《感應篇》哪;學儒─儒家的根本也不在《弟子規》啊,你要是真的懂儒家,你就很清楚啊;學佛,佛法我們瞭解,佛法的根在於「心性」,在於「大乘實相」,這是根本,你這個不懂你所有的經都不會,所謂「教通宗不通,如蛇鑽竹筒。」你雖然會講經教,教義講得頭頭是道,但是這一本經會看得懂,另外一本看不懂,前面看懂了,後面沒看懂,如蛇鑽竹筒,就像這個竹子一樣,一個節過了下一個節又不通了,這叫通教不通宗,教就是文字,你不了解佛法的宗旨。最好是宗、教俱通,不然通宗不通教啊,說法被人笑啊,一開口人家就笑話你啊,所以你要知道啊,佛教是在做什麼?佛是教你了生死、出三界,絕對不是教你搞世間法。你想要世界和平,你想要國家安定,想要幸福美滿,《無量壽經》講:「佛所行處」才能達到,《三十七品》裡面講到的「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只有佛法做得到。所以當時候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印度十六大國主都跟佛請教,都向佛陀請教啊,為什麼?因為佛法做得到。傳到中國來,中國的帝王將相,幾乎都學佛,唐太宗也學佛啊,天天都向玄奘大師請教啊,增廣見聞哪,唐朝幾乎每一個皇帝都學佛,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信奉佛法,為什麼?因為他知道佛法才能幫助眾生,甚至有的皇帝有禪定,有的皇帝明心見性,像雍正皇帝就是明心見性,雍正皇帝底下的大臣-張廷玉,這個他的兒子,雍正皇帝的兒子─乾隆皇帝,都是明心見性的,雍正親自印證,還有好幾位親王也都是見性的,所以你要知道,只有佛法才能幫助眾生。當然我不是說世間的方式沒用,世間的方式要符合時宜,你要知道。所以佛教重點在於什麼?在於修行。你自己不修行,整天心向外攀緣,想說我要幫助眾生、要救世界,這是迷惑顛倒。你自己都沒有修好了,你要怎麼去幫助眾生?你出來只會惱害眾生啊。所以世間自在王如來做最好的樣子給我們看,為諸天人民說經講道,講經說法教化眾生,講什麼呢?講一乘了義。怎麼知道的呢?我們看法藏比丘,他的發心就曉得了。再看下面,「有大國主名世饒王。聞佛說法。歡喜開解。尋發無上真正道意。」這是講法藏比丘還沒出家前,「有大國主」,就是指他是國王,而且他統領的國家非常非常的大,在經典講是……這個阿彌陀佛還沒有出家以前,法藏比丘還沒有做比丘以前啊,是轉輪聖王,而且是轉輪聖王裡面最富有的。轉輪聖王分四種─金、銀、銅、鐵……金、銀、銅、鐵。銅它的─這個,銅的這個福報最小,金輪聖王的福報最大,銅輪聖王的福報最小。分四種─金、銀、銅、鐵,那法藏比丘是金輪聖王,在轉輪聖王裡面他是最富有的。人稱「世饒王」啊,也就是說這個世間再也找不到一個人比他勢力更大、更有錢、更有威勢的。轉輪聖王有七寶啊,這個七寶是他福報所顯現的,幫助他統治他的國土。那可見當時候的人民非常的善良,才能感得金輪聖王出現在這個世間。所以人家都稱他「世饒王」,饒就是最豐饒的,也就是說你們想要的他都有,而且他比你多更多。比你還多,多到你想像不到,世饒王。那麼聽聞世間自在王如來說法,「聞佛說法」聞就是什麼? 聞、思、修,三慧。像現代人聽經,耳聞,耳朵在聽而已,沒有真正聽到心裡面去啊。所以古人講啊「下士耳聽,中士心聽,上士神聽」,心領神會。佛法講的三慧─聞、思、修,聞就是耳根發耳識,從耳根對聲出現耳識,了別,這叫聞。聞了以後呢,正思惟,不是邪思惟喔,正思惟。思就是所謂的觀照,或是現代人講的思考。受持佛法,聞思─修,修就是轉變,觀念上轉變、知見上轉變,回頭啊,不再迷了。所以他聞佛說法,這是真的聽到了。不曉得你們有沒有聽到呀?所以聽經也不容易啊。講經不容易,聽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有沒有聽懂呀?你有沒有聽到對治你問題的、對治你煩惱的?還是你聽經只是我來聽一聽你怎麼說,當做聽講演一樣,聽個道理、聽個知識就回去了。問你佛法,你也知道,講一點名相,碰到境界全然不得力。那你就是沒有在講經堂裡面學到聞、思、修,三慧。思就思惟呀,現代人叫思考,但是佛門不叫思考,因為思考你是帶著我見在看的。佛法叫思惟,把我除掉。所以學佛可以見性。這裡面用的字、用的詞都是關鍵啊。一般人看到「聞佛說法」以為就是這樣聽一聽,很歡喜,拍手、鼓掌,按個讚就沒事了。他是真正歡喜開解,聽佛講經心裡面生大歡喜啊。開解是什麼?對於佛法真正瞭解了。不是糊裡糊塗,有些人是糊裡糊塗出家,糊裡糊塗學佛,學幾十年都還是糊裡糊塗的。那沒有真正開解啊,沒有真正得歡喜啊。現代人聽經,他得那個歡喜是什麼?高興跟自己想的一樣。所以你要是講一些這個佛法的內容跟他想的不一樣,他就不聽了。或是跟他師父講的不一樣,他也不聽了,那就依人不依法了。清涼國師講:「當取信於佛,不取信於人」。佛所說的就是佛法。所以他這裡講「歡喜開解」,就是說他真正知道佛法講的實相的義趣,人就是要修行,不修行三界六道輪迴,「千萬億劫求出無期」啊。再有錢、再富有都還是不離生、老、病、死啊。離開了生、老、病、死,這是分段生死離開,變異生死離開,還有分段生死還沒有斷啊。所以他知道,所以「尋發無上真正道意」,要求最究竟的,遠離二死之法。二乘人離開了變異生死,沒有離開分段生死,不究竟啊,所以清涼國師判二乘為愚法聲聞教,什麼叫愚法?笨蛋在學的。那當然清涼國師是華嚴菩薩,教訓二乘人那是理所當然,不墮因果啊。你要是一個凡夫毀謗二乘、阿羅漢,那你罪報就重了。但是清涼國師是大菩薩,教化眾生,沒有任何的障礙。所以華嚴宗判二乘「愚法聲聞教」,有心、有法、有修、有證,都是取著,都出不了這個分段生死。所以你看法藏比丘當世饒王的時候,聽經是真正聽進去,你們要反省我自己聽經有沒有聽進去,還是隨便聽聽,有聽就好,有沒有做沒關係,騙得了別人就好,在外面裝樣子。人家是真正歡喜開解,什麼叫歡喜開解?願意轉變,願意轉啊。願意轉變,不是像一般人,只是聽一聽,還有人說唉呀,佛教、所有宗教都一樣,都是做善事而已啊!聽到後來他的知見只有做善事,問題是佛教做善事離相,世間人做善事著相,有我、有人,三輪不空;有我、有人、有法,這三輪空不掉啊!那他的善事就是著相。所以這個世饒王,「尋發無上真正道意。」想要求無上正等正覺、想要做佛,不想搞別的。你們看你們聽經、來佛門裡面拜佛,求身體健康、求家庭幸福美滿,還有的妄想打比較大的,求世界和平,沒有人要求做佛啊,所以六祖惠能大師不簡單啊!他見五祖的時候,五祖問他:什麼物,從何而來─就是:你是什東西,從哪兒來?他說:「我來做佛的」。六祖惠能大師學佛是來做佛的,發心正確啊!所以我們學佛要求「無上正等正覺」,其他的都不求。求生淨土也是為了要證「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你看他「尋發無上真正道意。」尋是尋找、尋求的意思,想要求無上道,無上真正的道意,就表示他知道什麼是假的,所以他才要求真的,這個話裡面語帶雙關,要發無上菩提心、求無上道就是成佛。成佛要明瞭實相,以這個做基礎。你們不要又搞錯了,成佛要先做人,那他就是世饒王了,世間他最大了,他做人幹什麼,他也不怕得罪人,還有象寶、有馬寶、有兵寶、有藏臣、有女寶,有七種寶藏,人家都怕得罪他,他不怕得罪人,哪一個人要是不聽話、哪一個地方要是不受他王化、不受他教導,馬上出兵蕩平,沒有人打得過他,他有兵寶,就是軍師,非常高明的軍師,百戰百勝,打仗要用錢,那很簡單,他有一個藏臣,鏟子一鏟土變黃金,不愁沒錢,不向人家討要,他自己有。所以他知道不是把人做好,他是要做佛。因為他就是人中最好的人,現在人講:最幸福、最快樂的人,他不要,他知道這個東西不究竟。所以為什麼人稱他世饒王,就是世間所有的好他都有。這有它的意思,所以你看了《無量壽經》你就曉得,學佛不是把人做好,人做好都不夠,世饒王給我們做好樣子,告訴我們什麼是該做的;這個世間他最有錢、他最有福、他最有權勢,他軍事無人能敵,沒有人、沒有國家敢得罪他,他統治全部的人類,稱世饒王,所以他算是人中之上人。他要放下這個東西,「尋發無上真正道意。」我們不談高深的,說他發心以後,是圓教初住……是這個圓教初地,我們不講這個。你去看他怎麼發心的,你跟著學、跟著放下,這就對了。這一段非常有意思,學佛人可以跟世饒王學,為什麼?因為他代表的就是你們世間人所希求的,他都有,但是他都放下、都不在意啊!他身體必然是最健康的,不會生病。他頭上的那一顆摩尼寶珠,要什麼有什麼,摩尼寶珠,你以為是個玻璃球,那個玻璃球會雨寶,就是會撒寶物啊,他要什麼金銀珠寶,跟它講它會變現出來,所以才叫「至寶」。「摩尼」翻作中文叫「如意」。什麼叫「如意」,你想要什麼,你跟它講,它會變現給你叫「摩尼」。轉輪聖王這個王冠上的寶珠,這寶珠也是他的寶藏之一。有這麼大的福報,他都放下都不要。下面講:「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這就是剛才所說的,放棄國家王位,也就是世間人要爭奪的,他都不要;放棄他的國家、放棄他的王位,這棄捐國王的位子,那麼真正來修行。你要看清楚喔「行作沙門。」行就是指他的行為,行為做為一個沙門,他是一個沙門,不做國王了。國王有國王的行為,沙門有沙門的行為,沙門翻作中文叫「勤息」,簡單講:「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這是簡單的,大家最熟悉的;所以他的行為什麼?「勤修戒定慧,勤求無上道,息滅煩惱焰,這才是沙門。現代人名字沙門,名字上是沙門,行為不像沙門,沙門沒有分在家出家,但是現在一般人指沙門都是指出家。在以前沙門沒有指出家或是在家,他就是出家行道,行作沙門,這是「世饒王」。那麼他的法號是什麼?叫法藏,那必然要證得諸法密藏,證得法性,證得如來藏性,知道一切法從心所現,皆如來藏變現的,如來藏是什麼?就是真性啊,所以叫法藏啊。那麼你看這一段,它是很簡單的帶過去啊。但是他的用心確實可以做後人的榜樣,大家來學習。他出家不是為了要做法會,也不是為了要救世界啊;救世界他當國王就有能力啊,他知道他即使把國家治理好了,也幫助不了眾生啊。所以發願建立西方淨土,接引十方的眾生,這個才是真正幫助眾生啊。你給眾生有好日子過,他還是輪迴,不是真正的救濟,只救得了一時呀,你沒有辦法真正的幫助他。所以他自己發心先修行、先成就,行作沙門,真正有沙門的樣子,真正有沙門的風範。所以他發的是什麼?大乘心,大乘心簡單講─無我利他。所以你看他四十八願:「我做佛時。所有眾生」,這四十八願裡面你念完了,其他的願文會忘記,「我做佛時。所有眾生」,這個這一段話不會忘記。真的是念念為眾生啊。那麼下面講的:「修菩薩道。高才勇哲。與世超異。信解明記。悉皆第一。」這是講他的行為。行為是什麼呢?「修菩薩道」。菩薩道之前講過,六波羅蜜。現在有的小乘的,小乘有二十部,有一些學這個上座部的胡說八道,引這個小乘的經典,說這大乘真正的大乘是在他們上座部當中,那胡說八道。小乘的經典有講到波羅蜜法,但是只是附帶而說,這是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的手段,讓他們這些小根的眾生啊,能夠有一點點大乘的善根。他主要的還是在修小乘,那帶說一點大乘,帶說、兼著說。所說的大乘不是究竟大乘,他所說的仍舊是以生滅六識為體,頂多講到生滅八識而已。但是在小乘經裡面沒有談到八識,只講生滅六識。所以他雖然有六波羅蜜、有十波羅蜜,只有名相而已,沒有實質,而且他是要歷劫而修,大乘是一念頓成。喔,這差異性非常大,一念頓成,一下子就具足了。所以你看念阿彌陀佛—「莫訝一稱超十地,可知六字括三乘」,一個凡夫一品煩惱都沒有斷,往生到西方淨土,同時具足如來果地的智慧德相、如來果地上的功用,這個就不是小乘經談到的。所以像現在有的小乘穿鑿附會,看到他的經典裡面有一點,他就說是這個他的是原始的大乘,實際上呢,根本就不是啊,那是附帶而說的,釋迦牟尼佛附帶講的,給你種一點善根,就是看你冥頑不化啊,在小乘法裡面加一點大乘。實際上你這個六波羅蜜、十波羅蜜,要好幾大阿僧祇劫來修啊,所以為什麼說百劫修相好,那個是藏教佛啊。大乘圓教佛頓悟自心,一念圓成,這是大乘佛法,所以一般人不懂呀!被他的花言巧語給騙了,但是對我們來說,他騙不了我們,為什麼?我們受過祖師大德的教育、經典的學習啊。所以你在這個《阿含經》裡面,有時候會看到一些跟大乘類似的,那是佛接引他們給他加進去的,帶說一點大乘,種一點善根,就像這個小學的一年級,到下學期的時候會講一點點二年級的內容,哎,就是如此,可是他還是一年級,你不能說他是二年級。小乘經裡面有講一點是大乘,你不能說它是最原始的。最原始的大乘是《華嚴經》,二乘沒有人有資格參加,為什麼?《華嚴經》的境界是如來自受用境界,二乘絕份,沒有見性的菩薩絕份,都是見性的人才能參加。所以這個要搞清楚啊。「修菩薩道」,他不是學小乘啊,他是學大乘啊,因為小乘剛剛講過,不是最究竟的。分段生死斷了,六道不輪迴了,變異生死啊,變異生死還沒有解決啊。仍舊有境界的轉換、會變異,有進有退啊。離開了六道輪迴就是分段生死斷了,剛前面有點口誤,把它修正過來。所以他是「修菩薩道」;你要成佛要修菩薩道,菩薩道除了六波羅蜜,還有普賢十大願王。你不要想說:哎,普賢菩薩又還沒成佛,學的是普賢的行為啊,不是跟普賢菩薩學啊。只是普賢菩薩從普賢行而立號,立了這個名字,這個你們要搞清楚。所以他行作沙門不是從小乘,從大乘直接開始。那有一些眾生你就要又要犯這個下劣想了,什麼叫下劣想?唉呀,法藏比丘是多好的根器呀,我們根器這麼爛,能不能一下學大乘都還說不定呀,那就是你心下劣,那這個就叫業障,這要除斷。大乘佛法每個人都可以學,每一個人學每一個人有大成就,這是真的,不用次第啊!你學淨土宗,不用先學小乘,為什麼?淨土宗就是大乘,而且淨土宗沒有次第,怎麼知道呢?十念一念皆得往生,一品煩惱沒斷的眾生,他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的受用、智慧、德能、相貌……種種的都跟佛一樣。你說他是佛,他煩惱習氣沒斷,你說他是凡夫,他又具足如來的智慧德相,所以叫「橫超三界」啊!這就是頓超。所以歷代祖師大德判《無量壽經》都是圓頓大法,唯識宗的窺基大師也是這麼判,天台的智者大師、章安大師都是這麼判,華嚴宗的祖師個個都是這麼判啊,律宗也是啊,禪宗也是啊,他們來看淨土都是圓頓大法。所以不立次第,即凡身成佛身,特別是針對凡夫—帶業往生,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啊!所以你看他這裡行作沙門,沙門有哪些行為呢?「修菩薩道」。不是行這個小乘道啊,那行這個人天道那就不用說啦,根本不是啊,成就不了。成就不了你還要認為可以成就,那佛說你這個叫外道見,非因計因;就像一些外道,他看到這個牛死了以後升天,他就學牛的樣子,學牛吃草,學牛的動作。看到狗死了升天,他就學狗叫、學狗的動作、搖尾巴、學狗吃屎,這個他們都學,印度有些外道就是這樣,這就非因計因,叫見取見,見取見是邪見之一呀,所以你不要以非為是,把錯誤的當做是至寶,那你就搞錯了。所以我們這裡今天講的、看到的,世間最富有的這個世饒王,放棄國家王位,放下這個世間人最貪愛的東西,他不搞政治,他要搞政治不用《群書治要》,他有頂尖的智慧啊,他知道用這個東西救不了眾生,他放下,修行。所以成就西方極樂世界,度一切眾生,不是只有度他一個國家的眾生,度一切眾生。所以後面講呀,輪迴諸趣的眾生統統來往生西方淨土,一旦往生就是一生補處,皆是阿鞞跋致,皆得一生補處,一生成佛,一生補處就是等覺菩薩,簡單講等著做佛就叫等覺,這是讓你們方便好記。所以看到了這個世饒王他的表現,我們自己就要清楚,就要懂得放下。利用你的每分每秒,每個呼吸與佛相應、與道相應,這個非常的重要啊!那麼其實這一段,意思啊確實無窮,好,我們今天呢因為時間到了,所以就留待下一次再來做說明。好,來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