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節錄)
你的心在哪裡?
楞嚴經 十番顯見 八顯見性非因緣自然
悟顯法師 開示
下面是要「破自證分以顯一真」。
顯示真心非和合。
阿難白佛言。世尊。誠如法王所說。覺緣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滅。與先梵志娑毗迦羅所談冥諦。及投灰等諸外道種。說有真我遍滿十方。有何差別。世尊亦曾於楞伽山。為大慧等敷演斯義。彼外道等。常說自然。我說因緣。非彼境界。我今觀此覺性自然。非生非滅。遠離一切虛妄顛倒。似非因緣。與彼自然。云何開示不入群邪。獲真實心妙覺明性。
這裡阿難好像有聽懂,但還是誤以為是「自然」。
所以阿難白佛言,誠如法王所說:真心遍覺十方界,湛然常住,不屬生滅。沒有是非。那這樣跟先梵志他們所說的冥諦及投灰等,那些外道所說:有一個「真我」遍滿十方有何差別?「投灰」也叫塗灰。有時將身跳到灰裡面,有時用灰來塗身,修無益的苦行,跟當時候所謂的外道,因為當時候不是只有一種外道,有九十六種,投灰是一種,娑毗迦羅是一種,還有拔髮(拔頭髮)、熏鼻、臥刺、自餓、持雞戒、牛戒的、狗戒的都有。
「先」梵志就是「過去」,「娑毗迦羅」就是黃髮外道。
你們現在在外面也會聽到有些它不是佛法,但它也說有一個真性遍滿十方,那到底有何差別?
阿難不知道世尊講的道理,跟外道所說到底差別在那裡?阿難他想到世尊在楞伽山,為大慧菩薩講過這個道理。那外道常說有自然冥諦神我、一個真我遍滿十方。
佛教說「因緣」,所謂一切法因緣生、因緣滅。跟外道他的境界不一樣,但是世尊你今天講的覺性,這個真心本性,是眾生本來而有的,聽起來好像跟外道所說:「有真我遍十方很相似」,那跟世尊常說的諸法因緣生、因緣滅到底是什麼關係?
阿難說今觀此覺性自然而有,不屬生滅,離一切虛妄顛倒。這跟佛教常說的因緣所生,好像這覺性不屬於因緣所生法。既然不是因緣,他就認為,那這覺性是不是自然而有。因為眾生就墮在兩端,那既然是自然而有,跟外道講的說有真我遍十方界,那到底有何差別?
「云何開示不入群邪。獲真實心妙覺明性。」其實這是問得滿仔細,希望世尊開示不入群邪,獲真實心妙覺明性。所以這個《楞嚴經》它就是開智慧的《楞嚴》,開發什麼智慧?開發本性的般若智慧,能夠讓人明心見性。所以講得這麼清楚。
按照祖師講的,這裡將破自證分,故阿難約自然以問,自然者:謂自體本然,不假因緣。所以「以真如在迷,有自性可證,外道不知,計為自然」,外道他搞不清楚,認為是自然而有,所以藉阿難來請問。先梵志就是古代的外道,古來的梵志。他們認為自己是梵天的苗裔,從梵天下來的。所以志生梵天,就是婆羅門。
「娑毗迦羅」翻成中文就是黃髮,是外道。他們講這冥諦,就是冥初自諦生智大。乃至神我。開成二十五諦。合為九位。有九個位次。是外道二十五諦當中的第一諦,就叫冥諦。它的論師們認為冥性是「常」,能生諸法。那跟佛現今所說,湛然常住,性非生滅的道理到底是差在哪裡?
佛告阿難。我今如是開示方便。真實告汝。汝猶未悟。惑為自然。
阿難。若必自然。自須甄明有自然體。汝且觀此妙明見中。以何為自。此見為復以明為自。以暗為自。以空為自。以塞為自。阿難。若明為自。應不見暗。若復以空為自體者。應不見塞。如是乃至諸暗等相以為自者。則於明時見性斷滅。云何見明。
阿難言。必此妙見性非自然。我今發明是因緣生。心猶未明。咨詢如來。是義云何合因緣性。
前面講自體本然不假因緣所生,阿難還是沒搞懂。
佛就告訴阿難:我現在把實話告訴你「真性離過絕非」,你還是沒搞清楚,反以為是外道所說的自然所生。
佛問他,叫他反觀。如果是自然的話,「自須甄明有自然體。」那自然應有體,到底那體長什麼樣子?你看妙明見中,見性當以何為自體?此見是以「明」為自體,還是以暗、以空、以塞為自體?「塞」就是所謂阻塞的意思,「塞、空」是一對,「明、暗」是一對。若明為自體者,應就看不到黑暗。若以空為自體者,那阻塞現前的時候它就看不到,「空」就是空空蕩蕩。為什麼?因為它是空,是空則非是塞。是明則不是暗。如是乃至諸暗等相以為自體者,則於明時,見性斷滅,就看不到「明」了。若以暗為自體,那明相現前的時候,見性就斷了。為什麼?因為暗就不是明。明的時候就沒有暗,以暗為自體,那這個見性不就斷滅了,所以云何見明。
阿難說他懂了,那就不是自然,因為它沒有自體。
佛說:你說自然而生,那你去找找看,到底有沒有自體?所以阿難說既然不是自然生的,那應該就是因緣生。因為佛說因緣。我搞不清楚,所以咨詢如來。前面是他聽起來,像外道所說的自然生,可佛法講的是因緣生,跟外道自然好像是完全不相關的,所以你看,佛說因緣破外道的自然,這個就講得很清楚。所以為什麼他們當初是學小乘。因為他以前是外道。都是這些外道來的,所以佛說因緣,立因緣為宗,破自然。因為他們認為天然而有,本來就有。就像外道那個自然論一樣,你看這個烏龜生出來就會游水,就會爬什麼的,那如是自然的話就無因。無因而生。既然是無因而生,那佛就講,你是認為烏龜、認為水裡的魚自然會在水裡游,那為什麼不自然生在火裡面?因為外道所說的自然,就是不屬因緣所生,沒有因素。
所以佛法說必有他的因緣,一定有他過去生造的因、過去生造的業,所以佛說一切法因緣所生,所以立因緣為宗。這裡當然就跳離開了因緣自然是非二相。所以前面講的是自性離開是非,這裡再破自性的離開因緣自然。你要說見性也可以,因為這裡本來就講見性,但是他目的就是要顯示真如佛性。藉由見性以顯佛性,聞性、嗅性也是一樣,見聞嗅嘗覺知都是一樣的。
所以阿難執覺性為自然,世尊約境來破除。約境就是從境界上來破給他看,顯示沒有自然體,所以不屬自然。可是既然不是自然,阿難他又惑為因緣。
佛言。汝言因緣。吾復問汝。汝今因見。見性現前。此見為復因明有見。因暗有見。因空有見。因塞有見。阿難。若因明有。應不見暗。如因暗有。應不見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於明暗。
復次阿難。此見又復緣明有見。緣暗有見。緣空有見。緣塞有見。阿難。若緣空有。應不見塞。若緣塞有。應不見空。如是乃至緣明緣暗。同於空塞。
什麼叫因緣?所謂的「因」就是親因,如同種子。「緣」就是助緣,如同水土。佛把它分開來破掉,佛說:阿難你認為是因緣生,那我現在問你,你今天看到東西,見性現前。那你這個「見」,是因明而有?還是因暗而有、因空而有、因塞而有?佛說如果因明而有,就見不到暗。因暗而有,也見不到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於明暗。就一樣樣破掉了。前面講自然,你要甄明有自然體,「甄明」就是甄別的意思,甄別明了有自然體。他說你今天認為是因緣生,因就是親因,你認為你見到東西是因為明?那暗現前的時候你就見不到。是因為塞?那空現前時你就見不到。今天見性能辨別明暗塞空沒有障礙,所以不屬於因緣。
這裡再解釋。
什麼是緣?助緣。助緣就如同水土。
所以佛說,「復次阿難,此見緣明有見。緣暗有見。緣空有見。緣塞有見。」這一般人很容易搞錯。前面是因為明。明是它的親因,就像種子一樣,「緣」是什麼?助緣。就像我們一般人會認為,我有眼根,因為有光的關係、有明亮的關係,所以我見得到,或是因為黑暗,我見不到,這就變成明暗塞空是他的助緣,助發他的見性,幫助顯示出來。佛他把親因跟助緣都給破掉。助緣如同水土。所以說顯示見性也不屬因緣所生。不是藉由明暗塞空,來助發你的見性,來顯現你的見性。所以問說此見性是「緣明有見。緣暗有見。緣空有見。緣塞有見。」他說若是因為空而有見,空來給你當助緣的話,那應不見塞。「緣」就是助緣。如果你緣塞而有,若以塞為助緣的話,應不見空。前面「因」是親因的意思,有親因有助緣。那既然助緣也沒有、親因也沒有,兩個和合起來,那更不會有,所以說不屬因緣。「如是乃至緣明緣暗。同於空塞。」所以同樣的道理。
當知如是精覺妙明。非因非緣。亦非自然。非不自然。無非不非。無是非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云何於中措心。以諸世間戲論名相而得分別。如以手掌撮摩虛空。只益自勞。虛空云何隨汝執捉。
所以總結:當知精覺妙明,不屬因緣也不屬自然。也不屬不自然。也不屬不因緣。所以說非因非緣。亦非自然。非不自然。說「非不自然」就包括「非不因緣」。你說它是因緣不對,你說它不是因緣也不對。所以「無非不非。無是非是。」離開了是與非是。離開了非與不非。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相就是顯示其體空寂,所以說在這當中無是見者。「即一切法」是說這當中,皆是見性。所以云何汝今於中措心。怎麼你還在這裡打妄想?「以諸世間戲論名相而得分別。」什麼是世間戲論名相?就是指「因緣跟自然」,這就是世間戲論名相。「如以手掌撮摩虛空。」就像你的手掌在虛空摩擦,「只益自勞。」你只是讓自己手酸而已。「虛空云何隨汝執捉。」虛空你是抓不到的。
這裡阿難轉計是因緣生,所以世尊從境界上破不屬因緣,妙性不藉因緣所生,不因境而有。所以直示精覺,乃曰:當知如是精覺妙明不屬一切因緣、自然,超出是、非之外,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所以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云何於中措心,以諸世間戲論名相而得分別。就像以手掌去撮摩虛空,在虛空撮摩。你只是自己讓自己累而已。虛空你是抓不到。這就是直接顯示一真覺性了無餘蘊矣。沒有凡夫所謂的種種戲論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