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 、 恃勢乞求戒
若佛子。自為飲食錢財利養名譽。故親近國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勢。乞索打拍牽挽。橫取錢物。一切求利。名為惡求多求。教他人求。都無慈心。無孝順心者。犯輕垢罪。
這條是教佛弟子不可依勢強乞。學佛人就好好學佛,出家人好好行道,不要去攀緣權貴,所謂的國王、王子、大臣百官。在佛陀時代,提婆達多就是如此,他本身也是貴族,可是他出了家以後,還是喜歡攀緣達官顯貴,他是為了名聞利養。現代人在佛門,有些是為了自己的名利,而有的人他不為錢,是為了實現他自己的理念、想法,所以他四處去攀緣,或到處送錢,或跟國內、外的名人往來拍照等等,都是為了顯示自己跟他們有交情,好告訴人家哪位名人、總統、議員……也是認同他的,再依勢來乞求名聞利養,以及落實自己的想法、看法,遇到這類人就要特別注意。在佛門真正的道場裡,大殿就是供佛,沒有在擺放萬姓祖先牌位的。學佛的出家人應拜的是祖師,怎麼會去拜在家人的祖宗呢?那些都是在打妄想,沒有道心的出家人。學淨土的出家人,應拜的是淨土宗的祖師,學禪宗的應拜的是禪宗的祖師。
作為出家人,一直在推廣這些世俗想法、做法的人,他就會不斷地向有錢人,向國家政要去攀緣,這都是「恃勢乞求」。為了錢財、為了利養、為了名譽、為了理想……,這只是簡單列舉幾樣而已,還有很多的不如法的:侵佔人家的田宅、土地……各種都有。所以學佛不可以依勢強乞,這是講出家人。在家人也一樣,你也一樣不可以依勢強乞,也不可以用自己的權力、財力去強佔別人的財物,乃至男女牲畜等等,這些都是佛所禁止的,佛弟子應該要知道。
經文說「故親近國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勢。乞索打拍牽挽。橫取錢物。一切求利。」不可故意攀緣國家元首、政要、官員等有權勢者,再靠著與他們的人際關係來作為自己的背景勢力,去要求、索取以滿足自己,甚至不如他意時,這依官強乞的人還會打人,「打拍」就是攻擊、毆打的意思。有的還會「牽挽」,就是牽引婉轉,好言相勸,曉以利害,說:「你看我現在認識某人,他的官有多大,勢有多強,你不能得罪他,一旦得罪他,你知道你會有什麼後果嗎?」簡單講就是:先把他揍一頓,然後再曉以利害,叫「乞索打拍牽挽。」藉此達到一切求利,橫取財物。出家人不可以做這種事情,在家人也不可以做,做了,就叫「惡求多求」。
所以之前講過,人家跟你乞求時,他真的有需要你可以幫助他,急難恐怖時要幫助他,如果他是惡求多求,那就不能給他。或是他拿了是要去做壞事,你知道了,你也不能給他,否則也是犯戒。在世間法上,你也會惹禍上身。所以說家裡不要有刀杖,有了,人家就有可能來跟你借,如果他拿著向你借的刀去殺人,那你也有過失,所以要懂得明哲保身之道。菩薩戒裡面,涵蓋著很多做人處世的道理,所以你不用再去學外道、二乘,不用再學世間法。你將菩薩戒學好,自然就不會有這些世間不好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至少現世的緣已斷,後來會再遇到的,也都是你過去生曾做的罪業,但是因為你持戒的關係,所受的罪報也會減輕,因為你不再隨著習氣走,業自然就不一樣了。
下面講「教他人求。」有一種狀況是,他想要錢,但他不自己去化緣,卻教別人化,還說「我都不貪」。但是,他卻叫別人去做法會,叫人家去化緣,叫人家去貪。道場明擺著都說不要錢,可是只要有人打電話來,或是請法寶時,他的人就會暗示,要人家給錢,或說種種的理由,給人家壓力。他是出家人要清名,所以不出面,卻叫居士去要錢,這就是「教他人求」。所以大家不要看文字只有講「恃勢」,因為他不一定依著有權勢的人。凡是只要給人壓力、強乞者,都算是犯了這條戒。以上是講出家人,在家人部分就自己去觀察,有很多人他自己不做,他卻叫你去做損害別人的事,那你自己就要小心,犯這一戒,也算是犯盜戒,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別人的,你使手段強乞就算犯盜。因為沒有慈悲心,沒有孝順心,失了作菩薩應有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