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6日 星期五

菩薩戒四十八輕戒-36 不發誓戒

 

第三十六、不發誓戒
若佛子。發十大願已。持佛禁戒。作是願言。寧以此身投熾然猛火大坑刀山。終不毀犯三世諸佛經律。與一切女人作不淨行。復作是願。寧以熱鐵羅網千重周匝纏身。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一切衣服。復作是願。寧以此口吞熱鐵丸及大流猛火經百千劫。終不以此破戒之口。食於信心檀越百味飲食。復作是願。寧以此身臥大猛火羅網熱鐵地上。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百種床座。復作是願。寧以此身。受三百鉾刺身經一劫二劫。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百味醫藥。復作是願。寧以此身投熱鐵鑊經百千劫。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千種房舍屋宅園林田地。復作是願。寧以鐵鎚打碎此身從頭至足令如微塵。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恭敬禮拜。復作是願。寧以百千熱鐵刀鉾挑其兩目。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視他好色。復作是願。寧以百千鐵錐劖刺耳根經一劫二劫。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聽好音聲。復作是願。寧以百千刃刀割去其鼻。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貪嗅諸香。復作是願。寧以百千刃刀割斷其舌。終不以此破戒之心食人百味淨食。復作是願。寧以利斧斬斫其身。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貪著好觸。復作是願。願一切眾生。悉得成佛。而菩薩若不發是願者。犯輕垢罪。



所謂「十大願」就是前面十個願。不發誓與不發願的差異在於:發願是希望、願求。有願則有行,無願則無行,菩薩所發之願必與菩提相應。有誓才有堅固力,才能修菩提行,圓滿菩薩行、成佛道。以下所說「誓」多仍以「願」字引出。

這裡講的是發第一條誓。前面說過,發願以後要「持佛禁戒」。要能發誓:「寧以此身投熾然猛火」,寧願將這色身,投到大火坑當中,這火坑裡不光只有火,還有「刀山」─有刀子形成的山。寧可此身入於這麼苦的地方,也「終不毀犯三世諸佛經律」。為什麼講「三世諸佛」?因為大乘戒是通三世,不但是現在,過去世也通,未來世也通。它是諸佛共同的戒法,大乘菩薩戒因為是從「光明金剛寶戒」而出,也是諸佛的本源,佛性種子,也是眾生的本源。所以三世諸佛經律絕對要能夠持守,絕不毀犯。終不「與一切女人作不淨行」,這是包括男眾對女眾。若你是女眾,要相反過來,理解成:與一切男人作不淨行,做這些破戒、破壞道場規矩的事情。這裡講的「男人、女人」是沒有分年紀,絕對不可以,做了,這就算是不淨行。且不要講到什麼男女淫欲這些,這當然都是不可以,乃至於在道場,你對於這些道場的小孩,你覺得他很可愛就為他隨便開緣,破壞常住規矩以及佛門戒律,或是跟你熟悉的人,有親屬關係的也不行,你都要能夠堅持佛陀的教誡,絕對不破壞佛陀的正法,所以要發這樣子的誓。不要看到文字有「女人」,就只想到男女淫欲、男女情欲,這裡講的是沒有分年紀的,包括為自己的愛欲、喜好找藉口開緣,破壞佛教的言行都不可以。像現在佛門流行的:人間佛教、拜萬姓祖先、《弟子規》、《了凡四訓》……這統統都是某些人自己的愛欲、個人的喜好,而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把個人的喜好透過佛教去包裝,為自己的世間心找了個藉口,向大眾推銷而已,這不但是盜用三寶的財物,更是與一切男子、女人做不淨行,不光自身心不淨,還教其他男子女人行不淨行搞世間法,這麼做的人,此生死後必然投入大猛火坑、大坑刀山,一定下到地獄去。

這裡是教真發心受戒的佛弟子,即使在熾然猛火大坑刀山這樣的環境也絕對不毀犯,所謂「猛火。大坑刀山」正是比喻眾生在面對世間種種財色名利的誘惑,面對貧困惡逆苦難的逼迫,在這種強大引誘、壓迫的環境狀態下,也不毀犯三世諸佛經典戒律的教化,絕不破壞佛教。這是第一條誓願。

「復作是願。寧以熱鐵羅網千重周匝纏身。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一切衣服。」

再次發誓:寧可以熱鐵羅網周匝纏身,也絕不以此破戒之身,接受信眾供養。像有些出家人,學祖師謙虛,在佛前退戒。他既然退戒就不是比丘了,她就不是比丘尼了,那就不可以再以此身受供了。除佛前退戒外,甚至還有的人是「背大向小」的,他本來受了大乘菩薩戒,但是自己小乘習氣實在是太重了,又跑去受南傳戒,這行為就破戒了。因為「背大向小」算是破菩薩戒,在《地持菩薩戒》裡面說:「你要是犯了背大向小戒。那是破菩薩戒。」甚至包括那些說「大乘非佛說」的,還有之前所講的那些穿著大乘衣服,做著世間事的光頭俗漢,那些人沒有道心,把佛教商業化、把佛教企業化、把佛教世俗化,那些統統都是破戒人。經云:「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檀越一切衣服。」所以那些人根本就不堪受供養,而我們自己要發誓,絕對不做這種人。

「復作是願。寧以此口吞熱鐵丸及大流猛火經百千劫。終不以此破戒之口。食於信心檀越百味飲食。」

再次發誓:「寧可百千劫,口吞熱鐵丸、受大流猛火,也絕不破戒,也終不以破戒之口,食於信心檀越,受信眾、居士所供養的百味飲食。」所謂「破戒之口」就是:「倒說經律,文字無前無後。」把經律文字顛倒了、意思錯解了,句讀斷錯了。像把《龍藏》標了句讀,這些人都是破戒之口,或外道邪見也是問題百出、問題特別多,包括那些毀謗正法的人,他告訴你:學佛要先學小乘、要先學人天乘才有次第基礎,這等於是教人先墮落,才能生天,才能學佛。講這種話的人,他的就是破戒之口,所有毀謗正法的人,也都算破戒之口,造作口業最惡口的,就是「毀謗三寶」,其他世間講髒話的、帶瞋心的、辱罵的……這些也算是惡口,但是最重的一定是「毀謗三寶」,此戒告訴佛弟子:「終不以此破戒之口,食於信心檀越百味飲食。」

「復作是願。寧以此身臥大猛火羅網熱鐵地上。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百種床座。」

「復作是願。」再發誓「寧以此身臥大猛火羅網熱鐵地上。」這是說羅網舖在地上,而羅網上都是火。熱鐵地是:地由燒紅的鐵做的地板。佛教誡弟子,寧可以此身躺臥在大猛火羅網、熱鐵地上。也「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百種床座。」人家要供養你床座、臥具,如果你是破戒的人,你絕對不能受供。所以要知道,破戒的人不可受供養,要懺悔清淨以後才可受。這也是提醒佛弟子:寧可臥於此恐怖猛火羅網、熱鐵地上也絕不破戒,所謂「假使熱鐵輪。於汝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所發願。」這是在《大方便佛報恩經》裡講的,鐵輪在你頭頂上,令你恐懼或折磨你,你也絕對不退心,就是說無論如何惡劣的考驗,也絕對不毀壞諸佛的戒律。

「復作是願。寧以此身。受三百鉾刺身經一劫二劫。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百味醫藥。」

這是發誓堅持禁戒,縱然身受三百鉾,「鉾」就是矛的意思,音不同但是所說的兵器是一樣的,寧可承受三百支矛刺在你心上、刺在你身上,經一劫、二劫,「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百味醫藥。」,一般人看到的意思:只想到破戒者不能受這些供養。但是此是其中之一,你不能只看墮落面,你是要增上,不要以為你都不吃不喝,就能懺罪,就不造業。它真正的意思是說 :寧可讓三百支矛刺在心上、刺在身上,經一劫、二劫這樣苦也絕不破戒。如前面講的「如草繫比丘」,二乘人成佛無望,尚且這麼樣堅持禁戒,「如戴持浮囊。欲渡大海。如草繫比丘。」所以大乘的菩薩更應當發誓、發願能夠堅持佛戒。

「復作是願。寧以此身投熱鐵鑊經百千劫。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千種房舍屋宅園林田地。」

再次發願:「寧以此身投熱鐵鑊」,「鑊」就是鍋子。寧可此身在大熱鐵鍋子裡面煮,也絕不破戒。也絕不以此破戒身,受於信心檀越千種房舍、屋宅、園林、田地種種名聞利養。這些誓願都還有其他的意思,人家拿種種物質、名利來誘惑你,比如:拿好的衣服、飲食來供養你、送好的房子誘惑你,嘴上說護持,實際是希望你退轉、破戒,你要堅持,絕對不破戒,你寧可身入大鐵鑊、身臥鐵床,以三百鉾刺身也絕對不破戒,其中有好幾重的意思在裡面。

「復作是願。寧以鐵鎚打碎此身從頭至足令如微塵。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恭敬禮拜。」

再發願,寧可讓鐵鎚打碎自己身體從頭到腳碎如微塵,也不以破戒身受信眾、居士們的恭敬禮拜。

出家人,你不要以為,人家恭敬頂禮你,他是在拜你,不是的,你絕對不要起心動念,因為他不是在拜你,是因為你出家,穿了僧服,是佛陀的形象,他是在拜佛陀的形象。

你要是把這身衣服換下來,你什麼都不是。甚至外道、其他宗教的,一些不學佛的、他看你根本就什麼都不是。佛教徒會拜你,是因為佛陀的形象,是因為你穿的是袈裟,是因為你持戒律,你是正知正見的象徵,所以你更要正知正見,絕對不起邪見、不破壞佛教、不作邪業。所以佛在這裡告訴弟子,即使以鐵鎚打碎此身從頭至足令如微塵,也絕不破戒,要有這樣的決定力,要發願、要發誓。

以下是舉不以六根攀緣六塵,若攀緣即是破戒。以下所說「破戒之心」即是當六根隨境迷惑之時。

「復作是願。寧以百千熱鐵刀鉾挑其兩目。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視他好色。」

「鉾」就是矛。再發願:寧可用百千支熱鐵刀把眼睛給挖掉,受這樣的苦,也絕對不破戒貪著好色,佛弟子要這樣堅持才能成道。不要受人家誘惑,迷惑顛倒。

「復作是願。寧以百千鐵錐劖刺耳根經一劫二劫。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聽好音聲。」

「劖」是鑿的意思。再發願:寧願以百千鐵錐劖刺耳根,這錐子是鐵製的,用來刺你的耳根,即使須經歷一、二劫受這樣的苦,也不破戒。愛聽好音聲即隨聲流轉,能不隨聲流轉,自然就不會破戒了。

「復作是願。寧以百千刃刀割去其鼻。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貪嗅諸香。」

再發願:縱然須受百千刃刀割去其鼻一樣的苦,也絕對不貪著諸香。鼻貪嗅諸香,即是鼻根攀緣,即是菩薩迷惑於境,即是破戒。

「復作是願。寧以百千刃刀割斷其舌。終不以此破戒之心食人百味淨食。」

再發願:寧以百千刃刀把舌頭切斷,也不起一念貪心,食人百味飲食,也包括不貪圖利養之意。

「復作是願。寧以利斧斬斫其身。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貪著好觸。」

再發願:寧以利斧斬斫自身,也絕對不貪著好觸,菩薩絕不貪觸細滑柔軟等等的覺受。貪─即犯破戒之事。

「復作是願。願一切眾生。悉得成佛。而菩薩若不發是願者。犯輕垢罪。」

再發願:要願一切眾生悉得成佛。我們不光自己要持戒,不光自己要成佛,還希望一切眾生都能成就,如果不這樣發誓的話,道業沒辦法增進,你就沒有辦法度一切眾生。如果菩薩不作如是誓願的話,那是菩薩惡作罪。第三十六條戒的總結就是如此,這裡就是告訴大家,你的身口意三業,乃至你的六根都不應做這些破壞佛法的事情、破壞戒律的事情,不光自己不犯戒,還要願一切眾生成佛。二乘人他自己可以護持禁戒,但是沒有發願度眾生的心。這就是大乘跟二乘差異之一。大乘人不光自己要成就,希望一切眾生都能成就佛道,所以心量廣大,這是第三十六願。

希望大家看了以後,都能夠在心中默默的發誓,要常常如是發願,那你就是遵守佛陀教誨的弟子。常起如是願,你在菩提道上就不會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