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五】 (精彩節錄)
二十五圓通─憍陳那五比丘觀聲塵圓通 (1)
悟顯法師 講述
阿難及諸大眾。蒙佛開示慧覺圓通。得無疑惑。一時合掌。頂禮雙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無礙。雖復悟知一六亡義。然猶未達圓通本根。
世尊。我輩飄零積劫孤露。何心何慮。預佛天倫。如失乳兒。忽遇慈母。若復因此際會道成。所得密言。還同本悟。則與未聞無有差別。
惟垂大悲。惠我秘嚴。成就如來最後開示。作是語已。五體投地。退藏密機。冀佛冥授。
這是阿難跟大眾聽了佛的開示沒有疑惑了,合掌向佛說:「我等今日身心皎然。」「身心皎然」就是他對這個道理非常明白。「快得無礙。」道理慶快直捷,通達無礙,對道理都能夠了達沒有障礙。雖然「悟知一六亡義。」但是不知道哪一個是我的圓通本根?我們這些眾生在六道當中飄零,積劫孤露,長時以來輪迴,能有這個因緣遇到佛法,「如失乳兒。」就像一個小孩子沒有母親的照顧,忽然遇到母親了。如果因此能夠成道,「所得密言。還同本悟。則與未聞無有差別。」祖師大德解釋,什麼叫「還同本悟」?就是先悟實相。先悟實相,但於華屋未得門入,所以「則與未聞無有差別。」也就是說:道理知道了,但是還沒有辦法修,不知道怎麼下手,找不到圓通本根,那就等於沒有聽到。
「惟垂大悲。惠我秘嚴。」希望世尊為我講說。「成就如來最後開示。作是語已。五體投地。退藏密機。冀佛冥授。」
「退藏密機」就是退歸本位。「藏」者藏諸心,不形於口。心中默默的祈禱,是謂「密機」,希望佛能夠教他。這是意業在請法,沒有顯說。
爾時世尊。普告眾中諸大菩薩。及諸漏盡大阿羅漢。汝等菩薩及阿羅漢。生我法中。得成無學。我今問汝最初發心。悟十八界誰為圓通。從何方便入三摩地。
這是世尊告諸大眾以及大菩薩、大阿羅漢:你們在我法中「得成無學。」
我今問你們最初的發心,悟十八界,誰是圓通?你們是怎麼修行的而後入三摩地?
這是世尊藉由各人所入的初心方便,以顯示門門可入。
前面說「冀佛冥授。」故如來默然,假眾以說。藉由大眾來說明。
憍陳那五比丘。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於雞園。觀見如來最初成道。於佛音聲悟明四諦。佛問比丘。我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圓。我於音聲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音聲為上。
這是有名的「二十五圓通」。
第一個:憍陳那五位比丘「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他在「鹿苑」就是「鹿野苑」,還有「雞園」,這雞園一般我們比較少聽到,過去因為野火燒了山林,這林中有雉雞,用牠的羽毛沾水去救火,因此用來命名。這地方鍾靈,「鍾靈」就是凝聚天地靈氣,意思是一個很好很適合修行的地方。依雞園而安住來修行,就是色身安住在比較有靈氣的地方來修行,道業容易成就。應是五比丘中有在這裡修道的,所以跟鹿野苑一起提出來在這裡講,所以說「我在鹿苑。及於雞園。」
「觀見如來最初成道。於佛音聲悟明四諦。」他從音聲而開悟,所以這第一個是「聲塵」。二十五圓通一開始就是「聲塵」,後面最後一個是「耳根」,這是前後呼應。所以聲塵下面的就先講六塵,所謂:「聲、色、香、味、觸、法」。
他於音聲悟明四諦。「佛問比丘。我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他第一個得度。「阿若多」翻作中文叫「最初解」。「妙音密圓。我於音聲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音聲為上。」
「憍陳那」翻作中文叫做「火器」,因為他之前是事火外道,「因以命族」,就是以這個來命名,所以翻作中文叫「火器」。五比丘乃是佛最初得度的,佛出家的時候,淨飯王命「家族三個人」:第一個叫阿顯婆,第二個叫跋提,第三個叫摩訶男拘利,還有「舅氏二人」,就是媽媽這邊的,一個是親族,就是淨飯王的親族,一個是釋迦牟尼佛媽媽那邊的,媽媽那邊的第一個就是憍陳那,第二個是十力迦葉,這五個人隨從,後來捨佛而各修其道。
如來成道後,釋迦牟尼佛去度這五個人,就是在鹿野苑三轉四諦法門,佛就問五比丘:你們聽得懂佛法嗎?憍陳那答言:已解。所以佛印許憍陳那名為阿若多,翻作中文叫「最初解」或者叫做「解」,是由聽聞音聲而得開悟,所以名為「阿若多」。
以佛微妙法音,音之所以稱為妙,是悟聲塵乃是緣生之法,其相雖妄,其性恆真,為妙覺明體。其體秘密,無形無相,其用周圓,遍照法界。這都解釋得很白。所以憍陳那於音聲得阿羅漢。「我於音聲,為本修因,悟明真理,得阿羅漢道」。所以叫「妙音密圓。」妙音密圓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音聲為上。」這表面上是示現為阿羅漢,實際上秘密都已經開悟了,至少都已經明心見性了,他於音聲能夠知道聲塵是緣生之法,其相是虛妄的,其性真為妙覺明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