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五】 (精彩節錄)
二十五圓通─周利槃特迦觀鼻根圓通 (8)
悟顯法師 講述
周利槃特迦。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缺誦持。無多聞性。最初值佛。聞法出家。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遺後。得後遺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調出入息。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得大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住佛座下。印成無學。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反息循空。斯為第一。
這是從鼻根而入道。
「周利槃特迦」翻作中文叫做「繼道」,也叫「蛇奴」,他是生在路邊的,根性愚鈍。他前世是講經法師,因為吝法所以感得愚癡的果報。當時五百個比丘同教他一首偈,九十日不能記,他記不得。這《楞嚴經》講經一百日,也有說是九十日,這邊就不要在那裡計較到底是九十日還是一百日,有些人學經教學到後來鑽牛角尖去了,重點是他記憶力很差。因為人心散亂,記憶力一定不好,所以世尊教他觀出入息,從這裡心開。
你要是記憶力不好,常會忘記,這是心散亂。除了色身的問題以外,還有就是心散亂;心散亂,你要怎麼樣恢復你的記憶?就是要調息,就是要修行,沒有修行是不可能改善的,所以要常常攝心。藉由觀出入息,從此心開,「返息循空」,返息循空就是離出入息,後面會講。
佛哀愍他愚鈍,教他安居,攝心調息。就是因為他過去生的業,「闕誦」也是散亂所導致的,「闕誦持」就是他的記憶力不好,經文背不起來。你經文背不起來,就沒有辦法修。一首偈子天天背,從早到晚背,背了九十天、背了一百天都沒有辦法記起來,還有五百個比丘同時教他,所以你看吝法業障之重,就感得這樣的果報,這個也是散亂所致,所以佛教他調息。
鼻中的氣息有四種相:有聲曰「風」、滯結曰「氣」、出入不盡叫做「喘」,你會喘沒有辦法吸到底,沒有辦法吐到底,就是喘。不聲不滯出入俱盡叫做「息」。有這四種,所以叫「調出入息」。就是息很順,不粗,沒有聲音,沒有鼻塞,也不會不順,「出入俱盡」就是吸可以吸到底,吐可以吐到盡,這叫做「息」。
世尊如法教導,周利槃特迦尊者如法修學,因此而得定,定深能夠窮盡「生、住、異、滅」四相。所以他說「我時觀息微細。」他一直攝心觀息。「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生、住、異、滅四相他都能夠知道。所謂生、住、異、滅四相,初起叫做「生」,不斷叫做「住」,漸微叫做「異」,已斷叫做「滅」,「諸行」就是四相遷流不住。「剎那」就是講最短的時間。「諸相」就是四相生、住、異、滅,遷流不住。
「剎那」就是在最短的時間,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息窮至此,可謂是非常微細。
因此他是從這裡豁然心開,得大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同樣地,「返息循空」,「返息」就是離出入息,「循空」就是前面講的循彼圓明之真空,所以叫「返息循空」。這跟前面講的意思是一樣的,前面是「旋見循元」,這裡是「返息循空」,離出入息,然後證得空性。所以「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這是從鼻根來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