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三七)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十五頁,經文第五行,「欲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這是我們上一次講到的:法藏比丘的心願。希望呢自己做佛的時候,智慧光明就是他的智慧,他身上所放的光明,都能夠幫助眾生,絕對不是只有自己得受用,還要令眾生能夠得到最殊勝的這個受用,包括他所居的國土,「所居國土。教授名字。」他的名號都「皆聞十方。」能令十方眾生都能聽聞,而且呢聽到以後都能夠得利益。你們想想這個是怎麼樣的一個功德。譬如說小孩子聽到媽媽這兩個字,第一個感覺是什麼?很煩、很嘮叨、很囉嗦,這個就是媽媽這個名號的功德,它的作用。可是眾生聽到佛號能夠得歡喜、能夠得利益,甚至能夠成佛、能得解脫,這麼相形之下這麼一比,那就可以顯示出佛號的功德了!就像有人聽到悟顯法師,一定很多人討厭我啊,講話都很直接、甚至有人要毀謗,沒出過社會......等等的,那這個是我們這個名號功德不夠啊,還沒有功德。所以他說的:「教授名字。皆聞十方。」眾生聽到這個名號都能成就。所以你們要檢討一下自己,為什麼人家聽到你的名字就討厭,這個人很虛偽、這個人很忠義,像大家聽到關公的名號,就想到忠義兩個字,聽到岳飛的名號就想到精忠報國這四個字,這都是名號的功德,所以這是世間人的。那我們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得到什麼樣的利益,佛在經上講:「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你是鈍根的,甚至你是一闡提,不信佛的一闡提、沒有善根的,你聽到以後種善根、種成佛的種子。你毀謗的,種成佛的遠因,有一點善根的......念佛,雖然沒有求生淨土,但是也聞名得福,得世間的福報,他可以得世間的福報;菩薩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聞名得忍,得無生法忍,就像你們聽到這個關公的名號,想到的是忠義;菩薩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想到的是無生法忍,所證得的是無生法忍,這就是名號的功德,所以阿彌陀佛非常的有名啊,什麼人碰到他,聽到他的名號、聽到他的名字都能得解脫,所以他說:希望他的名字「皆聞十方。」大家都能聽聞,而且呢不光一佛宣揚,十方諸佛共同宣說,《彌陀經》稱之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他得一切諸佛護念、一切菩薩擁護,所以你想想看這個名號的功德,非常之大;下根聽了能轉中根;中根聽了能變為上根,五逆十惡具諸不善、臨終地獄相現,地獄猛火變現在他的面前,一聽聞這個名號,地獄猛火瞬間化為清涼風,轉化為極樂世界,種種的惡相皆消滅,確實像經典上講的,若能至心稱我名,種種苦難皆消滅,這下根的,將要下地獄之人,一般世間的壞人聽了佛的名號,能夠轉惡為善,善人呢能夠發起悟門啊、能夠想學佛、想出離,這個都是彌陀名號的功德,所以功德之大不可思議,臨終聽聞佛的名號,絕對不墮三惡道。所以為什麼佛門裡面要提倡要助念,這是幫助眾生不墮惡道。你們去放生,為什麼要幫這些畜生授三皈,一般人不懂,他覺得說:放下去,牠也是死,可是世間人是這麼看,這世間人的看法;在佛門裡面,幫牠做了三皈依、幫牠念了咒語,念了《大悲咒》、灑了淨水,這就保牠-即使在放生的過程當中往生了,不再輪墮三惡道,在佛法裡面還有這一手啊,所以不是世間人看的,你放下去牠也是死;死了以後就超生,這是神咒力的功德、這是受三皈依的功德;那何況你幫他念佛、幫他助念。像往生的時候蓋的往生被。在清朝的時候規定,在職正二品以上的官員,正二品相當於巡撫,就是你們常聽到的中丞,中丞,這個電視劇裡面常看到的中丞大人,或叫撫台,為什麼叫中丞呢?因為清朝有十六個巡撫、八個總督,八個總督,這是基本的。十六個巡撫、八個總督。十六個巡撫在督察院都有兼有一職,都有〈都御史〉的這個職責,所以稱之為中丞,這是俗稱。那麼在職正二品以上的官員,國家都賜與陀羅尼經被,防止他墮惡道。所以你看這個陀羅尼經被是黃色的。黃色的,這是古代傳下來的,這是皇家賜與的,就像這個賜了黃馬褂一樣,那國家送給他的,讓他不墮惡道,這是經咒的功德。所以你就知道為什麼要助念、為什麼臨終要念佛,讓這些沒有學佛的,來生都能夠得個人身;你修五戒十善,來生不一定得人身,他是人身的因,因要碰到緣才能起現行,要看你臨終什麼緣強,如果你臨終這惡業強、惡習氣強,你不一定得人身,我說不一定啊,所以要看這個他的緣。可是你念阿彌陀佛,絕對不下三惡道,所以現在有的法師他講的這些話,你要拿來跟經典相互比對一下,他希望你能得人身,你念佛就能得人身,念阿彌陀佛保人身絕對沒有問題,《那先比丘經》裡面講:世間人雖然日日行善,哪怕就造了一點小惡,都會下三惡道;這個彌蘭樓王問那先比丘,他說為什麼,為什麼念佛的人可以不墮惡道?他說世人行善,雖然有小惡,如同小石頭遇水即沉,碰到水就沉到水底裡面去,念佛的人雖然惡很大,但是呢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慈悲願力,仰仗佛號的功德力,再大的石頭放到船上,一樣不會落到水底,這個國王他就曉得,這念佛的功德,所以念佛你要保人身,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因為你心都在佛號上,雖然無出離心,但是絕對可以保得人身。那如果有心出三界、出六道輪迴,那就能夠往生西方淨土,所以你不要貪戀這個世間。有些人他曲解《藥師經》,《藥師經》是做什麼的?它可以幫助你放下這個世間的貪著,你這個善根不夠,喜歡著相,為什麼叫像法的經典,像法的經典就是你著相;對特別著相的人可以使用,所以它適合像法。像法就著相,只有形像,佛像很莊嚴,這世間很美好、貪著,他很貪,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可以幫助你對於世間不再這麼貪,然後發起了生死、出三界的願力,這是助修;這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十二大願,那在這一生衣食也能豐足,就像你念觀世音菩薩一樣、念《大悲神咒》一樣,但是要講求出三界、六道輪迴,還是淨土法門最為殊勝,幾千年來祖師大德無論禪宗、無論教下,祖師大德一致公認的就是淨土法門,這個話不是我這裡說的,是祖師大德講的。所以你要曉得這個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有多大,特別是你檢點你自己的時候,你就知道你業障有多重,你對世間有多放不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我講的不光只是你們在工作的,你們在讀書的也是一樣,都是為了名利,讀書志在賺錢,就是想要有錢、想要有名,那麼這些東西,統統都是人家不要的垃圾,你還把它撿起來,阿彌陀佛不要這些東西,他知道這是苦的根本,欲是苦本、名利是苦本,世間人為了這些虛妄的東西,不曉得造多少業啊,而且你們現在就在造,天天都在造,不造還不行,所以你看看你的業障有多重。所以為什麼勸你們,能夠放下的趕緊放下,生活可以了就好,不得已的要工作的,你就是不帶利養心、不帶名利心去做這些事情;那麼有能力,你工作你能賺很多錢,你不要貪這些東西,這些東西你要拿來護持正法,修自己永遠的福慧,不光這一生,從前古代沒有這些法令、法律來保障你的資產,現在都有;讓你即使在往生以後,也能透過信用托管的方式,讓你的這一生的努力,都能持續做佛教的事情,這是古代所沒有的,你可以交給適當的管理人,讓他在你身後,往生之後都還能夠繼續的護持佛法、繼續的做好事。所以你有能力、你有這個本事,你要這樣發心、這樣做,那你的功德確實是無量,確實是無量,不會只有在這一生,這一生做完了就沒了。你想說唉呀,我的兒子學佛、女兒學佛,我請他幫我做,你走了以後他才不管你,他造他的業去了。古人講:「世事浮雲望九州,前人財產後人收,你後人收得休歡喜,更有收人在後頭。」你得到人家財產,你不要高興,還有後面還有人覬覦這一份資產。所以錢財幹什麼?拿來用啊,不要貪著,如果沒有了,沒有這個緣了,那正好,萬緣放下趕緊用功,世間沒什麼好貪的、沒什麼好罣礙的,那些名利都只是虛妄的而已,要能體會到這一點。有些人說唉呀,社會經驗不夠,你們想想你們工作這麼多年,也累積了不少的社會經驗,你想通了沒有,這個世間名利到底給你帶來什麼?你看破了沒有?你放下了沒?你既然覺得你自己很有經驗,你很有本事、你有沒有放下?你知不知道這世間是虛假的?你不曉得,你認妄為真,把這個世間當作是實有的,那就壞了。所以我們這裡講的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你要去體會、要去念,這名號就像一個名牌一樣,一個高貴的品牌,你想到一些名牌、想到一些高級的品牌你就知道它的價值,你想想佛號的價值-名聞十方,可以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你世間的這些品牌、世間的這些名牌,沒有辦法幫助你出三界啊,給你帶來的是追求的苦惱,貪欲、要貪名牌、貪好東西、開好車、戴著名錶、用的是名牌的背包、穿的是名牌的衣服,顯示什麼?顯示你有錢。那個只不過是廣告商玩弄富人的把戲而已啊,你不要被玩弄了。透過行銷、透過廣告玩弄你啊。給你一張卡片,證明你的身分。那叫證明你的我相、證明你的我見,他再從中謀取利益,他比你更高明啊。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要能看得破啊,要善用佛法,在世間你要能觀照、要能反觀、要能覺悟,不要被人家給迷惑了,對於世間你要放得下,要想到的要怎麼樣來幫助眾生、怎麼樣來利益眾生,這個是很重要的事情。那麼這裡講「皆聞十方」,「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律平等,平等什麼呢?世間人講求平等,那個平等是假的,男眾跟女眾業不同,怎麼能平等?什麼叫業不同?很明顯的第一個:生理的構造就不同,就業不同,那沒辦法平等啊。雖然同是男眾每一個人的業又不同,那也沒有辦法平等,所以他的那個平等是站在一個虛妄的結構上,不是真的。站在欲求上的一個平等,那一念欲心的平等,到極樂世界那不一樣,他這個平等是告訴你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當做佛,這是真正的平等。無論你是什麼樣的眾生,是男眾、是女眾、是天人、是畜生、是餓鬼、蜎蠕類等等的……地獄道的眾生這些,「來生我國。悉作菩薩。」,這個菩薩不是一般的菩薩,我們現在來看不是一般的菩薩,這是法藏比丘還沒有看過二百一十億佛土以前他的願望,看過以後就像現在西方極樂世界一樣,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不退轉的菩薩,有的菩薩會退轉,有進有退,所以你看下面就曉得,「來生我國。悉作菩薩。」,下面講「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他問世間自在王如來,他說我發的這個願超過十方諸佛,超過無量無數的諸佛,現在人講的他願力很大,不懂的人就覺得他口氣很大,立願超過諸佛能不能得到。他這個願我們之前講過不是一廂情願啊,不是世間人今天想要求一樣東西,發個願跟佛菩薩講,他跟佛菩薩是商業關係,我拿多少錢來供養你,你就讓我賺多少錢,那我再拿多少錢給你當回扣,商業關係。那世間人是這麼看,這個叫立願然後還願,世間人這樣子想的。阿彌陀佛可不是,他是世饒王富有天下什麼東西沒看過、什麼東西沒用過,他不要這些東西,他就是要利益眾生,所以你們不要以為......我在講這佛門的居士拿錢來佛門裡面,名為護法實際上是破壞佛法,你不要以為你拿點錢來,捐了一點錢你就要在佛門裡面搞特權,你就要破壞佛門,你就以為你做了什麼天大的好事。你要知道釋迦牟尼佛是王子,什麼東西沒看過、什麼好東西沒有用過,你拿來給他他還不屑用,為什麼?他要出家,對你來說你的福報小,只拿了這些東西你就覺得多了,釋迦牟尼佛受十方眾生的供養、大梵天王供養、忉利天王供養,一供養都是幾恆河沙的七寶,我相信你再富有也沒有幾恆河沙的七寶,而且那個寶不是世間的寶,是天上的寶,幾恆河沙。菩薩呢那是算幾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的眾寶,都拿來供釋迦牟尼佛。所以你不要想說你到佛門裡面來跟釋迦牟尼佛講一點小生意他就應該要保佑你,到道場來捐一點小錢就想要在佛門裡面破壞道場,所以這個因果你要搞清楚,釋迦牟尼佛、十方諸佛用世間話講什麼好東西沒看過、什麼好東西沒有用過,他不稀罕你的供養,他只希望你能學佛,他受你供養那是給你機會,慈悲你啊,看你貧窮沒有福慧,拿了這一點東西心就在意了,你就覺得多了! 對你來說,你的福報這麼小啊。所以你要搞清楚,不要想說到佛門捐錢,蓋個道場、蓋個廟你就做了什麼天大的好事,你只做了一點點而已啊。人家祇樹給孤獨長者,你們知道祇樹給孤獨園有多大?五百多公頃啊,一公頃相當一個足球場大,五百多個足球場大,他把它鋪滿了黃金來供佛,你看他多富有。黃金鋪地,用黃金鋪地,僧團在那裡居住二十年啊。釋迦牟尼佛在那裡教化二十年,他跟祇陀太子一起供養,祇陀太子本來是外行啊,他不懂,後來一聽給孤獨長者要跟他買園子,他想說刁難他,他知道他們家黃金很多,想看看到底有多少,他說你可以用黃金把園子鋪滿我就把園子賣給你,他真的把他家的黃金運出來把園子鋪滿了。




那麼這二十年僧團在祇樹給孤獨園教化,就是這個祇園精舍。這是佛教歷史上,最早的精舍,最早的精舍,那佛在那裡教化眾生,幾乎佛教最重要的經典都在這裡講。所以你看他修的福報,他也不會跟釋迦牟尼佛說,我要來做個什麼執事,完全沒有。你能供佛一天,那個已經是不得了啦!他可以供佛二十年!釋迦牟尼佛教化、教化眾生四十九年,一半的時間他在供養,所以你要曉得你跟這些大長者比,拿一點錢來你就覺得多。那可見你的福報只有這樣子,還要求看釋迦牟尼佛能不能給你回扣,那你哪有福啊。你是有所求,給孤獨長者無所求,這是佛教的護法居士。所以你們今天能接觸佛法、能供養三寶、能供養釋迦牟尼佛,那個都是《開經偈》講的,「百千萬劫難遭遇。」所以你要懂得珍惜,不要再帶有所求心吝嗇,甚至用世間這種商業的概念在佛門裡面跟佛菩薩討價還價,那真的是你枉費了你這一生遇到了佛法,所以他說「來生我國。悉作菩薩」,大家都一樣都是成就阿惟越致菩薩,「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超過一切諸佛,能不能做到?有願就有力,所以阿彌陀佛的願不是一廂情願。世間人剛才講的這個願是帶商業關係的,跟佛菩薩討價還價的,法藏比丘這個願沒有目的,沒有希求,就是希望能成佛、能利益眾生。再來看後面的:「世間自在王佛。即為法藏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尅果。何願不得。」這是講一般人,這講一般人,為什麼呢?後面你再看下去就曉得了,一般的人發願精進不止,一定能夠得到,世間自在王佛為法藏講經說法,他說譬如大海,如同大海水,有一個人以斗來測量,以斗來取水,應該是說以斗來取水,這斗不大。古代我們中國的單位,十升是一斗,十斗是一石,以十為單位。那麼一斗不大,就像這個五柳先生講的,不為五斗米折腰,有人說一斗大約是七斤,七斤,也有說十斤,這個單位講出來大家參考參考,因為從古到今,每一個朝代的度量單位都不同,所以這個參考一下就可以了。這個斗一般是這個度量的單位,那譬如大海一人斗量,大海跟一斗,一斗是小,大海是大啊!我們把大海,把一斗比喻做一個杯子,用一個杯子取水,不斷的取水,「經歷劫數。尚可窮底。」可以把水給取盡,讓大海乾枯。經歷劫數,只要時間一拉長就可以做到。那麼相對的,「人有至心求道」,你只要至心精進,你要成佛你想幫助眾生,這個至心就是一心一意。不要夾雜,你不要帶著私心,不要帶著利益心—個人的利益,把自己的利益放下。把這些身外之物放下,把心內的罣礙放下,這叫至心。你們現在用的至心,頂多專心而已專心一下,等一下一有個外境的影響,你馬上就起心動念了,所以那個至心不長久。所以我們講的至心是教你把罣礙放下,罣礙放下了心就清淨,這個心叫至,就只有一心,沒有他念沒有其他的亂想,所以叫至心求道,道是什麼?就是菩提道,就是道路成佛的道路。你一心一意的在佛法上修行精進不止,就是不懈怠,不止就是不懈怠,用功精進不懈怠,那麼一定能夠成就,「何願不得」?怎麼會說有達不到的願望呢?那麼這一段經文世間自在王如來講的是什麼?正願,你的願是正確的,有些人會把這種發願,來當成現代人講的吸引力法則,有這個心,你想要有錢有錢,整天想有錢你就能有錢。那個是被催眠的時候,你在做夢的時候,想錢想瘋的時候那個會,實際上呢?講因果。市面上出了很多書,怎麼有錢、怎麼經營成功、怎麼發財,什麼人的經營哲學、什麼理念,你照他的方式經營看看,人家發財了,你傾家蕩產。為什麼?你沒那個福報啊!要是他這一套理論是正確的,那每一個人看了這一本書都應該發財,應該有錢應該有名的,公司都能經營得很好,事業都能夠繁榮,都能夠興盛。可是不是每一個人都一樣的,差在哪裡呢?差在福報不同,所以不是用世間人講的那一套吸引力法則,說這個叫佛法,他那一套不講因果,我們講因果啊!為什麼世間自在王如來告訴他,你這個願是可以的。因為他這個願是利益眾生的願,他不帶私利,不是為自己也不是為了自己所愛的,家親眷屬親戚朋友等等的,他不是私心。所以為什麼佛菩薩保佑眾生,好人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也保佑他。壞人念觀世音菩薩也保佑他,保佑他做壞事被警察抓。佛菩薩保佑!這就是護持,讓你做壞事被警察抓到,防止更多人受害,防止你自己造業,這佛菩薩大慈大悲。但是你如果是正確的願望,他一定讓你所求滿願,所以像有些同修吃素,告訴我:他說他家人會障礙,我說你念《大悲神咒》求觀世音菩薩,每一個人念,每一個人都有感應,這個是真的,為什麼我們可以這麼肯定,因為你發的這個願是利益眾生的願,觀世音菩薩在《大悲心陀羅尼經》裡面講:「唯除不善及不至誠」,不然你求什麼絕對能得到,乃至成佛都能得到。你對於經典不瞭解的,業障深重你看不懂,你念《大悲咒》,觀世音菩薩會加持你,你可以看得懂......等等的,這些世間的、出世間的,只要你的願望是正確的、是利益眾生的,那麼這個願都能兌現,所以這些同修你們自己念《大悲咒》,你就可以知道有多感應,為什麼我們敢這麼肯定,就是因為你發願的是吃素,發的是吃素的願,不是想說要發財的願,你想要發財你念觀世音菩薩,他不一定會給你;你想要世間的利養,家庭和樂他不一定會給你,我們就有同修念觀世音菩薩求子不成功的,天天念,觀世音菩薩就是不給她小孩,怕她執著啊!這佛菩薩護念你,所以有一本書叫《可許則許》,你們可以去看。所以這個世間自在王如來,知道法藏比丘的願是正願,利益眾生的,他就說:你「精進不止。會當尅果。」那世間人講的那個願,你想要有錢、想要有名,你天天想,你就能吸引錢財來,這個不講因果,這個根基是在哪裡?在自私自利。在自私自利上,希望自己的欲求能夠得到,他是自私的,那縱然讓他想到了,那個也是魔力攝持,但是不會長久,不會長久,有一句話叫富不過三代,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像我們提倡吃素,你們現在都能吃素了,也都能吃乾淨了;沒有吃乾淨的,要要求自己把它吃的乾淨,那麼再檢點自己所做的行業是不是殺生的,你的錢財有沒有用在殺生的行業上,如果有,趕緊回頭,你趕緊回頭,不要再造殺業了。有些人會講:這個是我養家活口就靠這一份啊,靠這一份薪水,你家一家四口倒是活了,人家的家庭破碎了,千千萬萬的眾生被你殺害了,你這一家四口,用世間話講也不得好死啊,那真是我們中國人講的:「一家飽暖千家怨」。而且你這個冤親債主都跟著你,一直到你臨終的時候。你看這個悟達國師,袁盎跟晁錯,漢文帝的時候......袁盎、晁錯,那他這個人面瘡就是晁錯,晁錯受袁盎的陷害被腰斬,那麼這晁錯就跟著他,跟了十世,這悟達國師十世高僧。李商隱的那首偈就是在讚歎他,他很小就能講經,「沙彌說法沙門聽,不在年高在性靈。」就是讚歎悟達國師,他一念貢高我慢的心,跟了他十世的冤親債主附在他的身上,變成人面瘡,要不是有慈悲三昧水,這個冤結消不掉,殺一個眾生尚且如此,何況你斷千千萬萬眾生的命,你怎麼能夠說你沒有業障,你怎麼能夠說你想要成佛、你想要當菩薩,你是在欺騙眾生,而且我們可以肯定,這業報很快就會現前,很快就會現前;現前的時候,那真的是後悔莫及,後悔莫及啊!這些例子我們在佛門裡面看了很多、也聽了很多,所以要求大家,你不要做這個殺生害命的行業,不要做不良的行業,這個很重要。所以這個法藏比丘這裡講的願,這個願它是正的,得世間自在王如來印可。那你家如果是做這些殺生的行業的,你求佛菩薩給你賺錢、給你發大財,你求到的這個不是佛菩薩,這是妖魔鬼怪在護持你,他希望得到你的供養,貪圖利養,所以就現神通、現這些瑞相,你們去有些這些搞鬼神的地方,這個香爐會起火,在香的煙當中會現一些相、數字......等等的,以前台灣有一陣子,大家很喜歡賭博,到處拜、到處求,你就看到香爐裡面會有數字,那個時候還很多人學打坐,打坐幹什麼呢?看看坐下來的時候,心中冒出什麼數字,隔天趕快去簽賭,這個願都是不對的,講了你們大家都在笑,搞不好就有人這樣做,所以知道以前這樣做是不對的,那你就要趕緊回頭了,這個願要正確,不能用世間人那一套,那世間人他穿鑿附會,他看法藏比丘發願至心求道,那他也至心求財、至心求名、至心求這個家庭和樂,他以為就能和樂,那個他不懂因果,佛教講的因果,講的是正因。那麼「精進不止。會當尅果。何願不得。」下面講:「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清淨佛國。汝應自攝。」世間自在王如來告訴法藏比丘,他說:你應該自己思惟、自己觀照,要修什麼樣的行來成就國土,因為世間自在王如來知道法藏比丘的根器很好,已經超越常人了,不是一般人所能夠測度的,所以他對他很放心,知道他的知見不會錯誤,所以告訴他:「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要修什麼樣的行,能夠成就清淨莊嚴的佛剎。那麼如法修行、「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應該怎麼修,你也都知道了,「清淨佛國。汝應自攝。」這個清淨的國土啊,你應當自己修行,自己攝持來顯現,這一段話的意思;那麼講深一點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十方世界,之所以能顯現,就是因為從眾生的心所想、所變現出來的;那心無形相,所以能現諸法,經典上講:「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金剛經》講:「一切法得成於忍。」怎麼忍啊,不是忍耐,是無生法忍啊!很多人都把這一段搞錯了,要成就一切法,成就諸法,什麼事要成就,要忍耐,這是世間人啊,「一切法得成於忍。」是什麼?忍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知法無生、無自性,「以無所得故。」所以「菩提薩埵。」菩提薩埵就是建立諸法,覺有情、饒益有情、饒益眾生,《楞嚴經》講:「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世界。在虛空耶。」所以虛空這個山河國土大地在眾生心中,都是眾生心現識變,「唯心所現。」心是指第八意識。「唯識所變。」你動念了,他就有變化,「心現識變。」那第八意識是在纏的真如,在纏,它還帶習氣啊,這個真心本性因為無明蓋覆的關係,所以妄生,所以轉這個大圓鏡智成阿賴耶識,生滅與不生滅和合成阿賴耶識,在纏的佛性。在纏,纏就是纏縛的意思,它帶有煩惱、帶有習氣,但是歸根結底呢,第八意識就是如來藏,歸根結底來說,但是你不能夠說現在的八識是如來藏。有一些人搞錯了,在這個第八意識上生起定見,認為第八意識就絕對就是如來藏,如果是如來藏,為什麼會轉現出前六識,為什麼會「去後來先作主公」,「去後來先」就是輪迴啊!這個就是輪迴的現象,眾生受生,眾生這個身體之所以有這個身體,第八意識顯現的,第八意識相分啊。我們眾生迷失本心,摶取八識相分中少分的四大,地、水、火、風四大,作為自己的根身器界,再變現出第七意識,念念執著這個根身是我,念念執著這個身體是我,現出第六識對外攀緣驅動這六根。所以這個《八識規矩頌》講的:「動身發語獨為最。」就第六意識,這一講就講遠了。所以第八意識是心現識變的,真心本性能現,妄識在變化,雖然在變,但是真心不動,「如如不動。」你要是明心見性以後,心現識變,這識就變成作用,它就不是迷用囉,是覺悟的作用。所以你看佛眼有能力遍觀一切,前五識變「成所作智」,它能夠現這個化身,度化一切有情,能現國土身,幫助一切眾生,這它「成所作智」,它就變成作用。第六意識,佛的第六意識能夠妙觀察,觀察眾生的根器,它就不再是攀緣了,第八意識它的大圓鏡智的作用就顯現了。所以你要知道心、識是不二啊!迷了,心變成識,真心本性變成意識;覺了,這個意識的當下就是真心本性。如同這個水變成冰,冰呢遇到智慧火溶化以後還變成水,不增不減,一公斤重的冰塊跟一公升是一樣的,不增不減,它沒有任何的差別,這冰的當下就是水,水的當下就是冰,所以心跟識不二,但是在作用差別上,你不能認第八意識為我,為什麼?《解深密經》裡面講:阿陀那識甚微細。阿陀那識就是真心本性,第九識叫白淨識甚微細,但是呢習氣種子成瀑流,裡面有習氣種子,它第九識就轉成阿賴耶識,轉成第八意識,你動念了,習氣種子成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這個一般這個時候佛不太說,就怕你認定這個第八意識是我,那就是玄沙師備禪師講的:「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癡人就是白癡,祖師啊駡人,你把第八意識當作如來藏,那你是白癡啊,你腦筋有問題啊!你搞錯了。所以現在有的看了幾頁的《瑜伽師地論》,就出來這個祖師也駡,那個祖師也駡,誰都不對了,聽他的才對,說自己是在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也出過家,出過家沒有用沒有成就。跟佛菩薩攀關係,阿難還是佛的堂弟,他也都「欲漏不先除。畜聞成過誤。」阿難尊者還是佛的堂弟,他妄想更大,比你還大,他還覺得如來可以送給我三昧,「將謂如來。惠我三昧。無勞我修。」我不用修行,我跟佛是親戚,他會送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身心不相干,如來修證是他的修證,我是他堂弟沾一點光而已,要真的要講說要給三昧,沒有辦法給你,所以才遇到摩登伽難,所以你不要想說,很多人,有一些他這個跟佛菩薩攀上關係了,很多人以為跟佛菩薩攀上關係了,他就能夠成就了,那你搞錯了,他就是再來人,再來人再來輪迴,乘業再來。所以他把八識搞錯了,搞成是如來藏,《起信論》就講的很清楚,《解深密經》也講的很清楚,阿陀那識甚微細,一般人不懂,你沒有證得無生法忍,你沒有辦法知道裡面微細流注,微細流注習氣種子在裡面浮躁浮躁,鼓發熏動,佛在經上比喻如同急流,急流就是說這個水流非常的急,急到什麼?快到都看不出來,它看起來是平靜的。你們要是看過急流,真正的急流,它底下非常的急,可是呢表面看起來平靜不動,你一腳踩下去就被拖走了,這個阿賴耶識裡面的習氣種子就是如此,「習氣種子成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這是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啊,所以這個修行,你對於實相你要能明白、你要能夠清楚,不然道聽塗說,哪一個人冒出來說他修了幾年,見到了佛、見到了這個什麼現象,還有人教神通的,你就相信了,這些都是末法這些妖魔鬼怪的伎倆,你要能夠識得,那你對於佛教的教理、對於心性你就要瞭解。大乘佛法之所以衰敗,到現在之所以衰敗,就是因為沒有人講大乘經,講了也是胡說八道、亂講,底下的聽眾還會幫他打圓場,說那個是方便說,我們聽起來就是隨便說、亂說,那不叫方便,方便是什麼?讓你能夠學佛,讓你能夠學佛,絕對不是講一些人天法、講一些不了義法,在那裡穿鑿附會,說你這個是大乘的基礎,那你根本就是搞錯了,你敲冰要求火、緣木要求魚;在木頭旁邊、在樹旁邊找,找看看有沒有魚,那是做不到的;在冰裡面,冰天雪地裡面敲著冰塊,看看能不能生火,那個也是沒有辦法得到的,非因計因。如來講的非因計因是外道見。就像印度的外道一樣持牛戒、持狗戒,他看到牛升天了,他有禪定他看到牛升天,他不曉得因果,他就學牛,學牛吃草、學牛叫、學牛的動作;看到狗升天了,雖然他有禪定,他看到狗升天了,他不知道因果,他就學狗叫,狗吃屎他也跟著吃屎,狗搖尾巴他也學著做,修一些無益的苦行,甚至有的邪師,他認為他修苦行的目的是什麼?認為只要把這一生的苦受完了,來生就不苦了,所以冬天裡面跳到冰河裡面去打坐、晚上睡的是釘床,用盡心機折磨自己,這是無益的苦行,都是因為不解如來真實義,不了達心性的緣故,所以盲修瞎練,以為從事相上持五戒有根、有本,那叫著相,那真的是著相。所以為什麼佛教我們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再來修行。六度裡面要跟你講個般若,般若為導,佛教很主要的就是跟我們講般若,你有般若智慧,你修什麼行都輕鬆自在,你不會走錯路,你也不會只著在事相上,你也不會著在理上、道理上,執理廢事,你也不會執事廢理、不會無明大增、也不會煩惱大起,這個就是真正的般若智慧。那麼這一段意思還沒有講完,但是呢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