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三八)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十六頁,經文第四行:「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清淨佛國。汝應自攝。」這是上一次講到的地方。那麼之前我們說了,法藏比丘發願,希望呢自己建立的國土、所立的大願,能夠超過無數諸佛。那麼他問世間自在王如來,想要超越諸佛,這個願能不能圓滿完成。世間自在王佛告訴他,他說:「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你用這個斗去測量大海,那麼經歷長時期的用功修行,你一定可以成道,所以啊這個大海當中的海水一定會被你給取盡。這個海就代表的是般若智慧,你漸漸修行,累積功德,那麼終究是會圓滿成佛。可是如果你現在不開始轉變,在起心動念上苟且,在修行上怠慢,那即使經歷了無量劫,你都不得一滴海水之味。所以呢我們看經典你要能夠反觀,要能夠銷歸自己,看看自己怎麼做,你願不願意轉變,還是每天讀經共修,應付了事。很多人學佛,他修行是修給人家看的,或是修給佛菩薩看的,想要求點人天福報。他不是真正要了脫生死。我們下午講的,這個「死」從你一生下來就跟著你,是你的隨身之物,從來沒有離開你過,但是呢你看不到它。影子你還看得到,這個「死」你看不到,無常你看不到。可是一旦現前的時候,你會措手不及。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要用功精進。你不要看一句佛號的力量,念久了,功夫純熟了,自然呀能夠斷煩惱。就像你存小錢,慢慢的會積成大錢。累積小功德,慢慢會變成大功德,而且呢這功德會越來越大。就像現在你們懂得存款、投資要用複利的方式,剛開始辛苦,後來這個獲利就越來越大。念佛亦復如是;你修行剛開始辛苦,一句佛號接一句,念到你心清淨了,這個佛號也能不念自念了,對境呢也能不動心了,那麼你所在之處、所行之事,都變成了功德。從前做善只能做一樣,慢慢的修行,從起心動念上、從言語動作上,都能攝受眾生,所以你的功德、福報就越來越大,你的煩惱就越來越少。所以這個剛開始念佛是比較困難的,沒有那麼容易;但是也正因為如此啊,所以你才要發心,一點一滴的來累積。這叫做「積功累德」。所以世間自在王如來告訴他:譬如大海以斗取水呀,經歷劫數尚可窮底;那人呢如果至心求道,精進不止,一定會成佛。同時告訴我們末法的眾生,你不要害怕你業障深重,你業障深重沒有關係,你只要熏習佛法,你在佛教當中熏習,你絕對會成就。我說的是正信的佛教,大乘的佛教,這個呢一定會成就。如果你到的道場,它裡面是夾雜著世間法,法師帶給你的是世間意,他只要你的錢,不要你成就,那這個地方就不用再去了。或是呢講一些似是而非的,這些相似的佛法,這些呀你都不要再親近,應當遠離,因為呢這個地方不能帶給你成就無上菩提,你要趕快遠離,不光身遠離,心也要遠離,身心俱離,那才能夠呀免於這個魔王的擾亂。所以這是告訴大家,你要懂得怎麼親近如法的道場。那這個如法的道場呢,必然講的是大乘,讚歎大乘,修習大乘,那居士去呢就要守護大乘。守護大乘不光是護持道場,護持道場的這些道風、學風,還有呢守護你自己修行大乘佛法的心,這個才叫做守護大乘。你的心不退,你在這裡共修,你就能夠得力。所以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觀念。那麼萬丈高樓是從平地而起,無上菩提也是從這個小小的菩提樹苗而漸漸長成。所以你們一定要懂得、要發心、要念佛,不要懈怠、不要懶散、不要覺得煩、不要覺得累。你會覺得很煩、覺得很累,我明白的告訴你,那就是你業障。你的業障讓你覺得很累,讓你覺得很煩;同樣的一個時間當中,你要是做世間事,要是看電影、看電視、看新聞,你一定精神百倍。所以你可以去反觀,不是念佛讓你累,是你的業障讓你覺得很累、很煩、很沒有耐性。所以我把話跟你們講明白了,你就知道怎麼對治,消除這樣的業障。這是很粗的業障,很好消,一下就消掉了。那麼這個消掉以後,再來談微細的惑業。那麼漸漸的把這個俱生的我執、俱生的法執,都把它斷掉。這個你就成就無上菩提。那麼這裡講:「汝自思惟」,什麼叫「汝自思惟」?《楞嚴經》上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所有的因果包括這個世間,微塵小最小的到微塵;大至世界都是從心所現,以心為體。這《楞嚴經》講的很明白,所以呢,世間自在王如來告訴他,他說:「汝自思惟」你應當從自性當中下手,修何方便,自性本自清淨、本自無染、你要成就清淨的國土,你必須了達實相。要修何方便才能夠成就佛剎莊嚴。那麼所以啊,這個修行、明心見性就很重要。你要知道這個世間從你的心所想而生,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因果這些因果從哪來,從你起心動念而來,若不起心就沒有因果了,一起心就落因果,所以你說大修行人落不落因果呢?你真正有修行的人不落因果,不落。你要對於心性了解落與不落都是戲論;昧與不昧也都是戲論。百丈大師啊這個空拳騙小孩子跟你講個不昧,昧與不昧其實都是戲論而已啊。大修行人確確實實無佛無眾生,哪有什麼因果可言,有人說撥無因果,學大乘會撥無因果,那是學人的問題,實際上因果不用你撥本來空寂,萬法皆空啊!因果當然也不是實有的,所以你不要太在意。那因果 體是空寂,有沒有現象?有沒有作用呢?所謂「循業發現」這就是自性的作用。所以華嚴宗這個第二代祖師智儼大師告訴我們,什麼叫華嚴呢?緣起法界—緣起因果,理實法界,這因果從哪來,從心性當中遇緣所生。所以你看如來他是修一乘不生不滅之因,成就無上佛果,但是呢?雖然成就了,沒有佛果可得,因為呢一總是清淨的、一總呢是不染著的,這總是啊清淨、總是不染的,這總是全部的意思,不是一種兩種所以你們要知道。那麼所以說諸法所生,從心所現,是唯心所現的。你不要認為是自然生、是因緣生。這法是從哪來?從你心所生,所以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本來是有心現法,但是你著相了呢,認妄為真了,有法生故,又生種種心,所以在這裡呀迷惑顛倒,這變成凡夫啊。所以這個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所以你要建立國土,世間自在王如來告訴法藏比丘,國土怎麼來的,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自就告訴你自心所生,叫你反觀,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清淨佛國。汝應自攝。你要建立國土,你要知道這國土從哪來。《維摩詰經》講:菩薩「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心若清淨呢則國土清淨。《圓覺經》講「一清淨故一切清淨。一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這個在《圓覺經》上都講的很清楚啊。所以每一部經典,每一位祖師大德都告訴我們這法從心想生,從心想生,以心為體,以心為體。所以你要知道不是有上帝造世界;也不是真的有閻羅王審判,只是呢你迷失本性,妄現有六道輪迴、妄現呢有閻羅王審判、妄見有上帝造世界。所以道教講的無極生太極,無極是什麼?無所謂太極,就無所謂太極啊。從無住本立一切法,《中觀論》講「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這個意思是相通的,意思相通的,但是道教講的那個無是什麼?根本沒有,找不出來,無中生有,落斷滅空,佛法講的空是什麼?講的是真空,什麼叫真空呢?有即非有,現相的時候體是空寂,體是空寂不妨現相。所以佛常用天上的雲作比喻;常用夢中之事作比喻,你說夢中境界有沒有,你不能說它有,有,它不切實際;你說它沒有,你在作夢的時候,做惡夢也是嚇的滿身大汗,所以非有非無。佛教講的空跟道家講的空,跟這個其他宗教講的空那個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用詞很像,但是呢這個義趣不同。在末法一定要跟你們揀別出來,不然你們也會認為學道教也是一樣的、學儒也就等於學佛,這個是錯誤的,你們要搞清楚;如果說學儒就是佛教的基礎,那麼從前像歐陽修、韓愈這些都是大儒學家,為什麼他反謗佛教,反而毀謗釋迦牟尼佛,甚至毀謗釋迦牟尼佛這個短命、剋死他的母親,這些都是外道邪說,所以很多的外道都毀謗釋迦牟尼佛,包括這個韓愈、歐陽修。所以祖師大德有智慧他不會受他們的汙染,我們呢也要學祖師,要能夠明辨這當中的差異,你不能夠說學儒就等於學佛,說這個話不要說學佛的人反對,連學儒的人都反對,所以自古以來啊這個儒釋道這三家常常有爭執,爭執是因為人的問題,不是因為法的問題,他帶有貪瞋癡想要自己出名、想要自己呢在官場當中得利益,為了自己的名聞利養,所以他製造了這些紛爭。實際上佛教與這兩家的學說沒有任何的爭議、沒有任何的爭端,是他們無端挑起,毀謗佛法,學佛法又謗佛法這種人很多,所以要能夠明辨。那麼還有的他是講相似法,相似法,什麼叫相似呢?講一個孝順父母讓你們都不敢反對他後面要說的話,拿孝順父母做幌子、拿尊敬師長做擋箭牌。但是你如果能夠學大乘佛法,這大乘佛法如同那羅延箭,那羅延箭我們用現在的話講叫穿甲彈,可以射穿它的堅密鎧,他的鎧甲無論多厚那羅延箭都能射穿,破他無始劫來的執著,也可以破除你們無始劫來的妄想、分別,一箭就貫穿,絕對乾淨利落,所以這個修行啊要有正知正見,一切法門明心為要─明心為要─這是我們淨土宗的祖師說的,學佛法不管學什麼法門明心是最重要的,對於心性能明白這個是根本;一切行門淨心為要,修行不管你用什麼方法就是要讓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知道你的心本自清淨,修斷你心中本無的煩惱,把心中本無的妄想雜念全部修掉,把它除掉─所以一切法門明心為要、一切行門是淨心為要。無論是明心、無論是淨心都不離念佛─所以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為什麼呢?因為心跟佛沒有差別。你心念有佛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這個就是心上有佛,所以佛即是心,心就是佛。那麼行門上你可以用持名、你可以用觀想、你可以用觀像、你可以事持、你可以理持,理持就是持於理,悟理而保持不失叫理持,這個很容易的、很清楚的對於心性能夠明白,對在一切境界當中不起一念,不起第二念、也不落空、也不住有、這叫理持,這就是保持這個理,連保持的念頭到後來也不著,這理持,那你到後來就能夠見性,就能夠打開本來,禪宗講的桶底脫落,你現在還沒成就,就像打坐打起坐來就像關在一個黑漆桶裡面,桶底脫落那這個桶子它就見得天日,桶底就透亮,表示通達的意思。所以這裡世間自在王佛告訴法藏比丘你應當「銷歸自性」,這是我們上一次沒有講到的,一切因果世界微塵以心為體。這個很重要。所以學佛我們一再的強調,你就是要瞭解心性,瞭解心性,一切法門是明心為要,這個是學佛的基礎,你們在外面看到的那些佛教的一些基礎的那些著書啊我們也都拿來看過,確確實實像南懷瑾老居士講的:胡說八道,都不知道他們在亂寫什麼東西,確實是胡說八道。所以弘一大師推薦學佛人初學佛要讀《華嚴經》,釋迦牟尼佛出現於世講的第一部經典,你就知道佛法是要講什麼,弘一大師講的一點都沒有錯,佛門真正的佛學概論確確實實是《宗鏡錄》、是《大智度論》、是《瑜伽師地論》,這個論你看懂了你在佛法上你修行無論是解或是行你都有基礎,你都有根有本,這個是佛學概論,那你要通達經教我們推薦的是《楞嚴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這一部經可以幫助你瞭解所有的經典,《楞嚴經》要是學會了大概佛教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經典你都通達,理是通的,你可以通淨土、可以通禪、通教。所以為什麼古德提倡《楞嚴》,虛雲老和尚說把《楞嚴經》當作是寶隨身帶著,有空的時候就拿出來讀,拿出來看,提醒自己也可以作觀也熟悉經文,也能防非止惡,也能揀魔辨異,這個知道什麼是魔說?什麼是外道說?異就是外道,辨別什麼是異說,魔說讓你出不了三界,異說也是讓你出不了三界,都是心外求法,魔說會讓你貪著世間,他告訴你:「哎呀,學佛要先孝順。」講一些這個魔話,現在我們中國人講中文嘛,外國人講的是英文,魔就講魔話、魔文,他就告訴你學佛要先孝順啊,孝道是基礎啊,要把家庭顧好,要先照顧事業把家庭弄美滿了再來學佛。你看到佛門裡面來又把你一腳踢回去,你說他是不是妖魔鬼怪,所以你們要是看到有道場有法師這樣告訴你,你就知道他披著袈裟,他是魔子魔孫。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上講的一清二楚「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告訴你回家繼續貪「廣行貪淫。為善知識」,「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每一個人都說要先孝順把家庭照顧好才能夠成就,這個就是魔王。《楞嚴經》講:「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在這個世間拿孝順做幌子,實際上是教你貪淫,教你回家繼續搞貪愛、搞六道輪迴,你就曉得他披著袈裟在毀壞正法,那如果是你的同參道友你就要曉得他不是魔民,就是魔女,有很多人愛欲心不捨,在佛門裡面想說呢兩個人在一起同修可以搞個什麼佛化家庭,你的這一念心就是淫欲心了你怎麼修行,你兩個人想要在一起搞佛化家庭就是一念淫欲未斷,《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第一個就是斷淫,你修行為的是什麼?為的是出三界─出三界第一個第一清淨明誨就是先斷貪淫,「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之故。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常在輪轉啊。那你說這一念心是修行的心嗎?這個就是貪淫的心,所以這個就叫如果有人告訴你這樣的話,你要知道這個是魔女來了,這裡講的魔女並不一定他是女性,有時候男性也會變成魔女,魔女會變性啊。所以要搞清楚看準他的行為,你就知道他是做什麼樣的行業,他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所以不要在佛門搞佛化家庭,佛門沒有佛化家庭,誰告訴你說在佛門可以搞佛化家庭,穿著袈裟的那個是魔子魔孫。男的告訴你的、女眾告訴你的,那個是魔女,你要看清楚,教你的都是出不了三界的,出不了三界,有的人貪著心很重,有的還會替他、替這些魔王開脫,替這些波旬眷屬開脫,說他只是方便啊接引這些貪著心重的,貪著心重的根本進不來,用什麼方式接都進不來,學佛就是要放下,就是要放下,家庭要放下、恩愛欲求都要放下,這個才是佛法,不能夠在這裡有一絲毫的放鬆、有一絲毫的這個媚俗,所以佛法當中不搞這些世間法,他們還會用「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來迷惑你。既然不離世間法,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出家,如果在家就能成就,佛幹麻出家。你們每個人的根器跟釋迦牟尼佛比一比,你有他好嗎?他王子的身分,四門出遊就知道有生老病死,就知道享樂不是究竟,有權勢不是究竟,他就想出家了、他就想修行了。你們看到這世間這麼多的生老病死,你有沒有發過一念心要出家,所以你就要知道,這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那妖魔鬼怪在說話,目的是什麼?教你貪著世間。六祖惠能大師講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你在這世間要覺,你如果不覺,你是迷的話,那你不能出三界,你見不了性,所以你要會用。祖師大德教出離的話,是拿來讓你出離的,不是拿來讓你貪著世間的,所以你就要曉得,這末法的時候,這些妖魔鬼怪的伎倆,伎倆是什麼?就是手段。怎麼讓你不要出輪迴,他會障礙你,他到佛門裡面來化身成和尚的樣子-假和尚,騙你說在這個世間只要孝順父母,把家庭顧好、事業顧好,你就有根有本啊!這個話是騙人的話,學佛絕對不是這樣做的。釋迦牟尼佛要是當初把家庭顧好、把事業顧好,他能成就嗎?這個叫什麼?叫抱樁搖櫓啊,抱著這個木樁,把船栓在這個木樁上,又搖著船槳,希望呢這船能動,還能動得快,這個是不能成就的。所以這邊講的:要怎麼修行,你應當知道。清淨佛國,你應當自己攝持。所以你們一樣的想要往生淨土,「清淨佛國。汝應自攝。」你是用什麼方式往生淨土的,你如果貪著這個世間,愛戀自己的家庭,放不下,還拿這些理由來蒙蔽自己,昩著自己的良心、昩著自己的菩提心,認為說把世間搞好了,孝道盡好了,這個家庭顧好了,你就能成就,那你叫癡心妄想。釋迦牟尼佛在經上講:「如人刻糞為栴檀形。欲求香氣終不可得。」什麼叫如人刻糞為栴檀形呢?就是把糞便刻成栴檀香的形狀,把糞便刻成檀香,但是呢即使刻的再像,它仍舊是糞便,仍舊是臭的,意思就是說,你是在自欺欺人,你自己欺騙自己,以為形狀像了,它這個體上就是了,不知道它的體質是糞便,你的心是汙穢的,你的心是雜亂的,是愛欲的、是染濁的,你怎麼能夠往生淨土,所以說「清淨佛國。汝應自攝。」你們要懂得怎麼攝持,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心如果清淨了,西方極樂世界就現前。所謂「煩惱未除念不一,習氣不除佛不現。」你煩惱這個沒有降伏了、沒有除掉了,這個念頭沒有辦法專一,你心沒有辦法專一,習氣如果沒有除掉呢,自性當中的佛性不會現前。所以你要會修行,正念正思惟,行的是正行,求生淨土是正命,證得無量壽就是正命,佛門講的:「八正道。」你要懂得怎麼修,不可以摻雜一絲毫的這個世間意在你修行當中,所有的這些恩愛、貪欲,全部都要放下。這個恩愛、貪欲包括瞋恨,你討厭誰、你不喜歡誰,誰對你好,誰對你壞,這些統統都要放下。所以這個我們常講的,愛跟恨是一體兩面,這兩個都要放下,這愛憎心讓你輪迴的,沒有辦法超脫,《圓覺經》講:「由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因為你有愛憎心,有愛憎就有取捨。愛要取啊,憎要捨啊,這愛憎取捨,這個是長養無明。什麼無明呢?根本無明跟枝末無明;或是唯識宗講的,發業無明跟潤生無明。潤生就是什麼?這無明生出來了再滋長,遇到境界再滋養無明所以叫潤生。就是種子起現行,現行又熏種子,好的種子起現行,現行又熏種子;壞的種子起現行,現行又熏種子。愛欲種子起現行,現行又熏種子,就是在這裡輪迴的,所以由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絕對不會成就。所以你要出三界,一定要把這個愛欲心給捨掉,經典上講:愛不重不生娑婆。你愛欲心不重,你不會來娑婆世界受生,所以一定要懂得放下,要常常熏習佛法,你不要看世間法,你看了你會中毒啊!你會被它給迷惑。家庭不幸福沒有關係,那個不是重點,家庭幸福了,你反而沒有辦法出離,家庭不幸福正好念佛。家庭要是幸福的呢?你也不要把它弄的不幸福,那就是你活該。家庭幸福的正好念佛,你就無所罣礙啊,家庭要是不好的,你就知道執世間苦,都不要貪著,苦樂兩邊都不執著,兩頭勘驗,你在這裡用功,小孩聽話也罷,不聽話也罷,你都不要執著,心裡不要執著,事相上還是照管,這叫即體即用。體是什麼?這個體就是心,心是空的,不著。用呢?剛才講:「從無住本立一切法。」「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不乖的時候照樣要處分,這就是作用,所以叫體相用一如。相是什麼?是瞋恨相,生氣的樣子,但是心不執著、不在意,可是你要能夠做到這一點你要有功夫,你不能表面不在意,心裡面在意,倒過來的,那你就不會使用常住真心。所以我們講的:你要透過念佛才能成就,透過修行、透過熏習,你才能夠,才能夠把煩惱給除斷。所以你要往生淨土、要超出三界六道輪迴,「清淨佛國。汝應自攝。」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對於這個世間要萬緣放下、一塵不染,所有的這些統統都讓給別人去。先生搞外遇的送給人家,人家幫你養先生,很好,你不要在意;太太搞外遇的,送給別人去,人家幫你養太太,很好。小孩不理你,那更好,沒有兒孫來煩正好念佛,自己心無罣礙,你不要想說你受了委曲了,你是得了自在了,只要把你這一念愛欲心、不捨的心,全部轉化成佛號,什麼樣的境緣,你都歡喜,什麼樣的境緣,你都能夠隨遇而安。有錢懂得護持佛法,有能力、有勢力,懂得利用自己的勢力,幫助眾生吃素、學佛;如果沒有那也不在意、不強求,有這個能力就盡自己一分的力量,幫助佛教、幫助正法的弘揚,這個就是學佛人的樣子,要隨分隨力而做,所以這個都是修自己的德行。那下面講的:「法藏白言。斯義宏深。非我境界。」這是法藏比丘向世間自在王如來坦白的說明,白言就坦白說,他說:我沒有這個境界,為什麼?因為要攝受佛國,他沒有這個能力見到十方的國土,所以他說:「斯義宏深。非我境界。」不是一般凡夫所能達到的。那麼相對於的,你就可想而知,西方極樂世界它的清淨莊嚴、殊勝功德,不是凡夫所能想像的。有人嫌極樂世界太遠了,十萬億個佛國土,他覺得在這個世界比較近,他明明貪著這個世間,他說我要求生彌勒內院。彌勒內院不是遊樂場,你說去就去,不是買張門票就能入場的;彌勒內院,你要明心見性,最起碼你要有禪定的功夫,那才能去啊!但可是他不是為了要去彌勒內院,他是貪著這個世間,講求這個世間名聞利養,所以他說我要再來度眾生,講的很好聽,再來幫助眾生,實際上他對於世間的財富名利,他捨不下,所以他嫌極樂世界太遠。那我告訴你,你離一個地方很近,就是三惡道,為什麼?貪瞋癡馬上就現前了,而且呢你下三惡道,你業要是造的重的,還可以周遊十方,周遊十方的三惡道,「此界壞時轉寄他方。」《地藏經》講的,這個地方的地獄壞掉了-成住壞空,地獄也是有成住壞空,壞掉的時候,轉到他方世界去,到他方世界受刑,如是輾轉再回到這個世界,你還是在地獄裡面。為什麼?你貪著心太重、愛欲心太重了。所以你要知道西方極樂世界,你只要肯念佛,十萬億程確實不隔於塵,所以心念一轉極樂世界就現前。你看《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的:下品下生。下品下生,地獄的現象經過你念佛,馬上轉化為極樂世界,所以不遠啊,就是你的業障沒有消;你業障消了,西方淨土就現前,所以這裡「法藏白言。」他說:「斯義宏深。非我境界。」這個道理深廣,不是他現在所能達到的。所以下面講的:「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剎。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這個話,用語非常的肯定,非常的肯定,他說希望世間自在王如來,希望他的和尚教他,為他廣說,用諸佛的,我們現在講的特殊能力,叫「正遍知」。「正遍知」這個能力一般人沒有,你眼睛隔了一張紙就看不到了;耳朵隔了幾道牆,你也聽不到;鼻子只要把你鼻孔塞住,你就不能呼吸了,就快要死了;舌頭沒有東西來給你嚐,你也顯發不出你的味覺;身體沒有東西來接觸,感觸的能力也不會產生,所以這個一般人,沒有這個「正遍知」的能力,「正遍知」的能力,他沒有,那諸佛如來有,他能夠用「正遍知」演十方諸佛的剎土。演是講的顯示的意思、演釋的意思,這「廣演諸佛無量妙剎。」一個國土一個國土的介紹,而且現在你的面前,就像現在學校上課用投影機一樣。那麼世間自在王佛上課,他不是用機器,他自己身中,光中就能現佛剎,他是自備教學工具,不假外求,所以這個法藏比丘希望「如來。應正遍知。」就使用他「正遍知」的能力,為其「廣演諸佛無量妙剎。」也就是十方的剎土,他都想知道、他都想瞭解。「若我得聞。如是等法。」如果他看到了、見到了,他才能夠去思惟、觀察,那麼透過修行才能夠滿足所願,才能夠知道說他自己想要建立的是什麼國土,前面告訴他理論,這裡他請求方法,請求方法。因為呢國土從心所現,但是呢需要善知識來開導,就像西方極樂世界,你心中本來就具足,可是你如果不假修成,沒有透過修行,它不會現前,眾生的佛性也是一樣,佛在經上比喻,如同摩尼珠,這個摩尼珠沾了泥巴,雖有寶性,但是如果不把寶珠上的這些泥巴給洗乾淨了,這個摩尼寶珠沒有辦法發光,一切眾生亦復如是。眾生的心就像摩尼寶珠,但是呢被這個煩惱、無明所蓋覆住,如果不用修行種種磨治,縱然你具如來恆沙的德用也無法現前。所以法藏比丘請求世間自在王如來為他開示、為他說明,告訴他,其他的諸佛國土是怎麼樣子。因為他的能力達不到,所以可見這個十方的諸佛,他的境界不可思議,他的威神、道力不可思議。為什麼說十方,因為一佛如是,千佛如是,世間自在王佛如是,其他諸佛也是如此。那麼這裡講的「思惟修習。」現在人只是思惟,想要做什麼,想要做什麼;想要成佛,可是他不修習,他不願意修行、不願意起觀、不願意放下,他嘴巴上說要成佛,以為看看經他就成聖人,禪宗祖師講:那叫文字聖人,文字的聖人,你很會解文字,解的頭頭是道左右逢源,一字當中具多義,你是文字聖人,講不好聽一點叫知解宗徒。所以不要成就文字聖人,文字聖人沒有用,你只知道道理你不修,你不修行成就不了,你不修行成就不了,所以它這裡很重要的一個重點「思惟修習。誓滿所願。」那下面說的:「世間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應其心願。悉現與之。說是法時。經千億歲。」要聽世間自在王如來講這一座法,你也要有這麼長的命才行,還有重點是你要坐得住,這裡的人坐一個小時就受不了了,這根據我們的統計以及瞭解,現在人聽經的這個耐心,他的程度只有三分鐘,三分鐘,確實他對佛法欣求的程度是三分鐘熱度,我們有這個伺服器去運算,統計出來的數據,平均聽經的這個分鐘數是三分鐘,今天要是給你看好萊塢的電影,三分鐘絕對不夠,三分鐘只是個預告而已,可是叫你坐在這裡聽經,聽三分鐘你就覺得很多了,這是根據我們精舍的統計,所以呢這末法眾生業障深重,確實是業障深重。所以你們能夠在這裡聽上一個小時,那這個是很難為大家了,這個一般人的只有三分鐘,看一下,他就不看了;聽一下,他就不聽了,所以這是現代人他的一個毛病,那麼你說這些人能成就嗎?他是不能成就的,可以肯定的。因為法藏比丘聽這一座法經千億歲,經千億歲,我們講的:他思惟入理,真的像《大智度論》所說的:「聽者端視如渴飲。一心入於語義中。踴躍聞法心歡喜。如是之人可為說。」這是他聽經非常的專注,如同口渴的人想要喝水,想要飲這個法水甘露,非常的口渴,所以叫聽者端視如渴飲。一心入於語義中,絕對不會聽一聽,想說唉呀,我要去上個厠所、打個妄想,看看這個講座什麼時候結束,這個都是打妄想、他沒有一心。所以他一心用功可以經千億歲,它裡面沒有說暫停的,就是一直講下去經千億歲。那麼「踴躍聞法心歡喜、心悲喜。如是之人可為說」,所以世間自在王如來也會觀機,他知道法藏比丘是真心實意的要來學法,他也坐在那裡講了千億歲,講了千億歲,他有這個能耐、他有這個本事,所以我們聽經、我們學佛要有耐性,要能磨除自己不耐煩的心,不耐煩會毛躁……等等的這些業障,你要把它消除掉,越是沒有耐性,越要緩和,你要懂得調息、懂得念佛,提起佛號來,對治自己的業障,所以你看法藏比丘願意聽法,「踴躍聞法心悲喜。如是之人可為說。」這如是之人是什麼?這個人聽經會有受用,學佛會有成就,世間自在王如來絕對不是貪求人家對他的恭敬啊,多少人對他恭敬、多少菩薩對他恭敬,他毫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什麼?你有沒有恭敬心在聽法,你是不是想轉變你的煩惱,不然就是「行人各自有因緣,把手強牽總枉然」。每個人有各自的因緣,不想修行,你拉他也沒有用,縱然讓你帶進了佛門,他也是個俗漢;縱然他出家了,也是個光頭俗漢。所以你們自己有因緣接觸到佛法,自己要發菩提心,要知道這個無上甚深微妙法,確確實實百千萬劫難遭遇,你這一生聽到佛法可以了生脫死,可以出三界、出輪迴,這是佛教給大家最大的回饋了,給大家最大的利益,所以應當要恭敬心學法。這恭敬心不是做樣子,你們把《學佛行儀》這個樣子拿來做一做,在事相上要做,心裡上更要轉變,不能只有樣子,樣子很多人都會做。有些人裝的很謙虛的樣子,為什麼他要裝的很謙虛,實際上就是不希望人家講他,所以就裝的很謙虛,你真的講了他了,他心裡是很不愉快啊,所以不能假裝,你要面對你的煩惱習氣,人家講你,這是為了你好,你是能夠聽法的人,你是能夠學的人,人家才講你,你不要生氣,你不要犯業障起無明火,這個都不要,馬上把它消掉,這就是去除我執。所以你看法藏比丘他非常的高明,這世間自在王如來他知道,知道他高明,知道他「志願深廣。」也就是說他是高材生,這個學生絕對不是普通的,所以前面講:「與世超異。信解明記。悉皆第一。又有殊勝行願。及念慧力」增上堅固其心不動,修行精進,無人能比所以叫「無能踰者。」所以世間自在王如來知道法藏比丘的根器,「知其高明。志願深廣。」他不是只想自己做佛,度一些眾生,或是光照一個佛剎、光照兩個佛剎,所以後面我們讚歎他是無量光佛。《觀經》裡面講:「彼佛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他這個報身佛的圓光,能夠圓光當中,有百億三千大千世界。這百億是形容非常的多,於圓光當中,有百萬億那由他。這億那由他是億,百萬億,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化佛,這是阿彌陀佛的德相。不像現代的人,他的相都是用軟體修出來的,都修的很好,都是用電腦軟體去修出來,佛的相是自己修行修來的,不用軟體來掩飾,也不用化妝來遮掩。所以這個法藏比丘確實高明,他不是只利益一方的眾生,他要利益十方的眾生,所以你看他發四十八願,他說:「我作佛時,所有眾生。」就是所有的眾生,只要你還沒成佛,我都幫助你、我都接引你,來我的西方極樂世界,只要你想成就,我就幫你。因為他曉得,他看過這些諸佛剎土,他知道這個其他的國土不好修行,而且是確確實實不好修行。那麼他方的國土、他方的諸佛,沒有這麼好的教學設施,所以他集合十方的這個諸佛剎土的優良教學設備到西方淨土來,往生淨土你只要做一樁事情,兩個字「成佛」,只有這一件事情,其他的,你要吃、要喝、要睡、要住都不是問題,到那裡去都能聽聞正法,你不用看這個《楞嚴經》,你不用擔心自己會不會有五十陰魔,會不會被外道給騙了,會不會被教《弟子規》的給拉去輪迴了,你不用擔心,往生到淨土,絕對沒有《弟子規》,你看後面的經文你就知道了,「唯說無生無滅之聲,智慧廣大清淨聲。」所說的法都是大乘了義之法,所以說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因為極樂世界沒有宣說二乘,所以你聽不到二乘,你也不會生二乘心,二乘種也不相信有他方的國土,所以也不會往生,所以說二乘種不生,那你就要曉得現在學大乘,往生淨土是理所當然,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教你學儒,也沒有教你學《弟子規》、《感應篇》、《了凡四訓》統統沒有。袁了凡先生不知道現在去哪裡了,不知道上哪裡輪迴去了,你學他,只會跟他一樣;你學憨山大師,憨山大師遇到雲谷禪師,一生明心見性;了凡先生遇到雲谷禪師,只想求福、求官位,看能不能長壽,對於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沒有一絲毫放下的心,大師告訴他諸法實相,他一個字都聽不懂,這是憨山大師說的,他聽不懂,所以憨山大師是個可學的人,你要學憨山大師,同樣碰到雲谷禪師,憨山大師的成就無人能比,沒有人可以超過他。那麼這一段意思還沒有講盡,我們留待下一次再來做說明,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