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6日 星期三

妄盡還源觀今說(6)─真性顯現 凡情全消

 


妄盡還源觀今說   (精彩節錄)


真性顯現 凡情全消

悟顯法師  講述



明者德隆於即日。昧者望絕於多生。會旨者山嶽易移。乖宗者錙銖難入。

這就是講:明了的人,當下頓證,所以說「德隆於即日」。「昧者」是不懂的、業障重的、毀謗的、不信的人,還認為要「用人間法作基礎」的這些人都是迷昧之人,是「望絕於多生」,這類人你就不適合這一部《華嚴經》。給你說實話,因為連二乘尚且沒有辦法,何況是人天乘。所以你說你學什麼人間佛教、人乘的佛法,要來談《華嚴經》,那我可以肯定你是胡說八道,你是邪見,都是亂講一通,因為這是有經典依據的,不是我批評你,是你自墮眾生位中,自己甘墮眾生不願作佛,這沒有辦法,救不了你啊。

「會旨者山嶽易移」,「山嶽」是大山,是說能夠了達華嚴宗旨,連山嶽都可以變現自在,所以說「山嶽易移」。你的一身能復現剎塵身,能夠一身具如來的十身,就如同「山嶽易移」,山嶽一般人是不可能移的,但是能移山必然有大神通力,能夠得此大神通力者,必然是契入華嚴境界者。「乖宗者錙銖難入」,「宗」就是佛法的宗趣。這裡講的「錙銖」就是一點點。你的知見不正,對於心性不明了,你一點都沒有辦法契入,所以說「乖宗者錙銖難入」。

輒以旋披往誥。緬覿舊章。備三藏之玄文。憑五乘之妙旨。繁辭必削。缺義復全。

「輒以旋披往誥」,「誥」就是誥命。就是他看從前古大德的教導,祖祖相傳,也可以說他依經典上記載、經典上所說的,所以叫「旋披往誥」。「緬覿舊章」,「緬」就是緬懷。「覿」就是遠觀。是緬懷遠觀「舊章」,就是看之前祖師大德的註解。「備三藏之玄文」,就是依三藏之玄文。「憑五乘之妙旨」,常說佛法有五乘,五乘的妙旨是什麼呢?很簡單的,就是「一乘」。不管佛說人乘、天乘、聲聞、緣覺、菩薩,就是要告訴你:其實唯一乘。你聽過《法華經》,你就很清楚了。

《法華經》云:
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
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

又說:「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我為諸法王。但以一乘道。教化諸菩薩。」

佛跟你講這麼多,目的就是要你會歸一乘,所以這裡講「憑五乘之妙旨」,這依憑五乘的妙旨,其實就是依憑一乘,所以「繁辭必削。缺義復全。」如果有繁冗的言辭,必然將其削減;那缺義呢,就復全。如果是講不明白的地方,那賢首國師會把它加以潤飾,使大家可以明白。他是依憑於五乘的妙旨,是依憑經典,依憑於舊章,依憑於如來的誥命,如來的教誡,祖師大德的教誡。

雖則創集無疑。況乃先規有據。窮茲性海。會彼行林。別舉六門通為一觀。參而不雜一際皎然。

這部《妄盡還源觀》是他作的,所以說「雖則創集無疑。況乃先規有據。」他也是依著祖師大德,依著諸佛的經法,依著一乘的妙義,依一實相印而說,希望大家能「窮茲性海」,能夠入毗盧性海,能夠「會彼行林」入於一乘的妙行。佛門常把「行持」當作是樹林一樣,來作比喻,所以講「功德林」。這「會彼行林」,是讓你積功累德,也就是我們常講的「稱性起修,全修在性」。所以,他希望大家能夠窮茲性海,會彼行林,不要只是道理懂,卻不會修,或是只有在修行,卻不懂道理,那就是盲修瞎練。就像一個人他有腳沒有眼睛,或是有眼睛沒有腳,行動都屬於不便的,所以要目足並運,既有眼睛也有雙足,才能夠到達涅槃的彼岸,才能夠走這條菩提的大道,所以他這裡講「窮茲性海。會彼行林」。

這裡說的「別舉六門」,總共有六門。「通為一觀」,實際上是只有一觀。「參而不雜」,雖然「參」,是六門互攝,一門即是六門,沒有任何障礙,但是門門各住本位,這叫「參而不雜」,《華嚴》講的是「參而不雜一際皎然。」非常地清楚明白。所以不是說「什麼都一樣」,大乘法裡面講的「行布圓融,圓融行布」,「行布」就是講次第宛然,「圓融」就是講一位具足一切位。就像一個小孩一樣,生下來他是嬰兒,那慢慢地長大,他會有大人的充足力量,有學識、有學問,但是你不能說小孩他不是人,他還是人。你契入華嚴亦復如是,剛契入的跟圓滿契入的境界無二無別,但是,就個人修證上,還是有位次的差別。就像小孩,同樣是人,他有一歲、兩歲、三歲……,這年紀的差別,學識的差別,這就是行布圓融。這樣解釋大家就很清楚了。

冀返迷方情同曉日。佩道君子俯而詳焉。

「冀」是希望。「冀返迷方」是希望要修學的這些眾生,「返迷之方」就是指我們。「情同曉日」,是說真性如同曉日一樣。你的真性能夠顯現,顯現之時凡情全消,就是你的凡情能夠消除。太陽一出,這些迷霧、瘴氣統統都消除,所以叫「情同曉日」。

「佩道君子俯而詳焉」,這是古人的謙辭。「佩道」就是以前讀書人或是比較有身分的人、有學問的人,他身上會佩著這玉帶,所以常講君子是佩玉的,這有德行的人,他重視禮儀,這是一個古代穿著的禮儀,一定佩有玉帶。所以這玉就代表他的道德,溫潤、和美。這佩道君子俯而詳焉,是祖師的謙辭,希望有修有證的人能夠詳察。當然,我們是在學之人,直接學就對了,不要人家自謙,你反而自以為是了,在那裡妄想、猜測祖師是什麼思想?你這已經全墮於妄想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