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9日 星期六

水大本如來藏

 




【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三】   (精彩節錄)


七大本如來藏 ─  水大本如來藏

悟顯法師 講述


阿難。水性不定。流息無恆。如室羅城迦毗羅仙。斫迦羅仙。及缽頭摩。訶薩多等諸大幻師。求太陰精。用和幻藥。是諸師等。於白月晝。手執方諸。承月中水。此水為復從珠中出。空中自有。為從月來。

阿難。若從月來。尚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則何待方諸所出。不流明水非從月降。

若從珠出。則此珠中常應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晝。

若從空生。空性無邊。水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復有水陸空行。

汝更諦觀。月從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盤。本人敷設。水從何方流注於此。月珠相遠。非和非合。不應水精無從自有。

汝尚不知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一處執珠。一處水出。遍法界執。滿法界生。生滿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水性是不定的,它會不斷地流動。

如室羅城迦毗羅仙,「迦毗羅」翻作中文叫做「赤黃色」,也就是黃髮外道,「斫迦羅」翻作中文叫做「輪」,「輪」有碾碎摧碎的意思,他執著自己所見的道理,能夠破其他外道的宗派,所以叫斫迦羅。「缽頭摩」翻作中文叫「赤蓮華」,是一個蓮花池的名稱,因為他住的旁邊有一個蓮花池。「訶薩多」這是梵語,他省略了,在《灌頂疏》裡面講到的,叫做阿迦薩謨多羅,此云海水,因為他住的地方靠近海水,是事水的外道。也就是印度當時候有拜火的外道,也有拜水的外道,這些諸大幻師,善用幻術,能夠幻化人物,能夠奪陰陽造化之功,所以叫做大幻師。

「求太陰精。」什麼叫求太陰精?就是求月中的水。太陰精就是月亮上的水,古時候的人向月亮求水,現在我們知道,月球是會影響地球的潮汐,所以跟水有不小的關聯,就像月圓時會有大潮的現象,這個就是受月球影響。「用和幻藥。」用以和幻藥,來為丸作餌。所以是諸幻師,他要求水,就在十五的時候,用幻術在月圓之夜來求水,所以說「求太陰精。用和幻藥。」是諸幻師在中夜,就是月如白晝的時候,或是講八月十五,月亮圓滿的時候,「手執方諸。承月中水。」向月亮求水。上面是講以陽燧,就是類似我們現在的放大鏡去求火,日中求火。他這裡是晚上月中求水,這是以前的幻術。手執方諸的「方」就是石頭,「諸」就是珠子,這「方諸」就是水精珠。幻師以方諸求水,這水不從珠而出,也不從月來,也不從空而出,又非無因自有。所以「手執方諸,月中求水」,我們仔細觀察這水它從哪來,是從珠而出,還是從空中而有,還是從月來,實際上都不是。

下面是佛為我們分析。

佛說:「阿難。若從月來。尚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則何待方諸所出。」前面講火從太陽來,因為從太陽來,那所經林木,太陽光照的地方都應該起火了。這裡講:如果水從月亮來,那月亮真能出水的話,那就是遠方,所經林木都應該被淹沒,所以說「皆應吐流。」那「流則何待方諸所出。」既然月亮能出水,你就不用藉由方諸來求水。所以跟之前的一樣,如果太陽真能出火,那你何必手上拿著放大鏡,你何必執陽燧?

那麼「不流」,若沒有瀰漫著水,那就「明水非從月降。」知道月亮不能出水。如果是從水精珠而出?「則此珠中常應流水。」這珠中平時就出水了,何必半夜的時候,承白月晝,就是月亮如白晝,也就是十五之時,你就不用半夜去找月亮求水。「若從空生。空性無邊。水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復有水陸空行。」如果是從空而生,那空是無邊的,那應當到處都有水,從人間到天上都被它淹沒了,既然都被淹沒了,怎麼會有水陸空行這些生物。

佛說:「汝更諦觀。月從天陟。珠因手持。」你再仔細觀察,月亮在天上運行,你手上拿著珠子,「承珠水盤。本人敷設。」承珠的水盤是在人敷設的求水祭壇上。那麼「水從何方流注於此。」那水是從哪來?「月珠相遠。非和非合。」月亮跟方諸隔這麼遠,沒有辦法和合。「不應水精無從自有。」但是又不能說珠會自己無因而生水,你要是說珠能無因而生水,沒有原因,那就到處都能出水了,所以不屬無因生,也不屬因緣和合。

所以佛說「汝尚不知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如來藏中,性具之水,全體即是真空;性具之空,全體即是真水。所以「性、真」這兩個字,字雖然不一樣,但是道理是相同的,皆是如來藏。如來藏周遍法界,水也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一處執珠。一處水出。」你在這地方執珠求水,只要因緣具足,水它是會出來的,但我們已從上面知道不從因緣,「遍法界執。滿法界生。」水性遍滿,周遍法界,「生滿世間。寧有方所。」沒有固定的一個分界,因為它稱性的緣故。「有方所」就有分限,有分限就有隔礙,有隔礙水火就不相容。這其實都是在為後面要講的:「疑水火性不相陵滅」,為我們在這裡先作說明。「循業發現。」一處執珠,一處水出,循九界之業,顯九界之水。循佛界之德能,則性水真空,性空真水,「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一般人搞不清楚,以為實有因緣或是自然生。自然生就是無因生。「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其實這些都是自己識心分別計度,在那裡妄想、攀緣,並非真實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