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日 星期六

如法道場應該怎麼建立 │ 楞嚴經白話直解卷七 (2)

 


【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七】   (精彩節錄)


如法道場應該怎麼建立

悟顯法師 講述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蒙如來無上悲誨。心已開悟。自知修證。無學道成。末法修行。建立道場。云何結界。合佛世尊清淨軌則。

這就是要教楞嚴的壇場應該要怎麼來建立。

阿難說他已經開悟,自己知道怎麼修行,他請問佛於末法時要建立道場,要怎麼來結界?他這裡想問道場結界的軌則,入道第一要「身心平等」,第二個要「心境一如」。眾生造業,境界是助緣,要真修也是一樣,人會造業,除了自己的妄心,還有妄境,也就是六根攀緣六塵。在生活中你在用功的時候,你在接觸的時候也是一樣,要真修也是要知道應該要怎麼來建立道場,怎麼結界才會如法。

佛告阿難。若末世人願立道場。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膩香草。此牛唯飲雪山清水。其糞微細。可取其糞和合栴檀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臭穢。不堪塗地。別於平原穿去地皮五尺已下。取其黃土。和上栴檀。沉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甘松。及雞舌香。以此十種細羅為粉。合土成泥以塗場地。

這是講楞嚴壇的壇場要怎麼來建,它這是講塗地的一個法式。「雪山」是純一無雜,白牛是無染的,香草是純味,清水純潔。它是在高原上的。那個時候講雪山就是講現在的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那麼高,白牛應該是白色的犛牛,白色犛牛在那個地方是視作非常吉祥的動物,你去過你就知道了。所以在他們的認知中白牛比其他的牛,算是特別乾淨特別好的。所以說雪山純一無雜,白牛無染。山上的草很乾淨,香草純味,水又清潔,而茹退亦純,講義有講「茹退」就是指牛糞。取這牛的糞,因為牠的牛糞微細,所謂「微細」就是跟一般的不一樣,它可以跟栴檀合起來塗在地上。雪山它是高原,如果不是雪山的白牛,牠的糞就很臭穢,「不堪塗地。」那你就要去一般的平原,若你在平原那你就要「穿去地皮五尺已下。」一般地上的土還不夠乾淨,要取比它再深一點的,當時候的地下五尺,「取其黃土。和上栴檀。」「和上栴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甘松。及雞舌香。」這都是香的名稱,用這十種香,把它磨得很細,「細羅為粉。合土成泥以塗場地。」塗在地上,這個就是布置你修行的地方。

什麼叫「栴檀樹」?「栴檀」也叫無影樹,古德講這「無影樹」表法身清淨的功德,意思是顯道場依法身而建立。

「穿去地皮五尺已下。」取其黃土,黃色乃是中色,跟十種香和在一起,這十種香代表十波羅蜜,以這十種香「細羅為粉。合土成泥以塗場地。」代表以法身中道調和十波羅蜜,所謂調和十波羅蜜,就是以十波羅蜜為行持,這是它代表的意思。

以這十種香和上黃土,塗在地上,這是一種方法。所以這裡提供了兩種方法。

方圓丈六為八角壇。壇心置一金銀銅木所造蓮華。華中安缽。缽中先盛八月露水。水中隨安所有華葉。取八圓鏡各安其方。圍繞華缽。鏡外建立十六蓮華。十六香爐。間華鋪設莊嚴香爐。純燒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并諸沙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以奉諸佛及大菩薩。

這是細講怎麼建立這個壇。剛才講的是「地」,現在是講建立這楞嚴壇。「壇」一般在我們中國寺院比較少見,我到過唯一有的是北京潭柘寺,潭柘寺有楞嚴壇,你們要是有去可以去看,它就是一個丈六八角的壇,你現在看是像一棟建築物,那個照片我有拍下來。我去過的寺院裡面一般比較少看到楞嚴壇,有些東西還是要到大陸去看,因為大陸才有。若人在國外,你要回到我們中國來看,因為畢竟我們中國的佛教才是佛教的正宗,其他的像:日本、韓國、東南亞那些佛教終究不是正宗的,所謂的「正宗」什麼?就是從這裡傳出去的,印度佛教傳到中國來了,傳到中國來後印度佛教就被滅了,現在唯一正宗的佛教就是中國佛教,這在幾千年前就是這樣了。在唐朝的時候,甚至在唐朝以前就是這樣的,我們周邊的那些小國,包括現在的日本、韓國,他們學習佛法一定都是以中國的佛教為標準,凡是跟我們中國佛教經典講的不一樣,那就是錯的。現在有人誹謗大乘,說大乘不是佛說的,那你去看看,像日本、韓國以前的那些佛教高僧,他是在那裡學的?當然是在我們中國學的。

方圓丈六就是一個八角壇,「壇心置一金銀銅木所造蓮華。」金銀銅木所造的蓮華就是:隨力為之,不必一定要執著要做金的,所以佛講這四種材料,金銀銅木都可以,「壇心」就代表「中道因心,真如的本體。」「蓮華」表因果同時,染淨不二。金銀銅木所造的蓮花,表真如位中,本無因果染淨,因為能隨緣,故能成就染淨的因果。在這華中放一個缽,「缽」就是應量器,缽中也盛露水。「缽」代表如來藏,事理圓融,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八月露水。」盛八月的露水,代表中道純真,首楞嚴妙定,這是表法。水中還放華葉,水中放華葉,代表如幻聞熏聞修,中道妙慧,「取八圓鏡各安其方。圍繞華缽。」八圓鏡各安其方,這是代表八識,眾生本有八識,大圓鏡智不離當處;這八識轉過來就是大圓鏡智,所以八識的當下就是大圓鏡智。「圍繞華缽。」八鏡圍繞華缽是代表妙慧恆依藏心也。在「鏡外建立十六蓮華。十六香爐。」鏡外建立蓮華,建立香爐,就代表依慧發行,從性起修。為什麼說都要十六?代表慧華戒香,自行八正道,化他八正道,所以八加八等於十六,就是自利跟利他,自行八正跟利他八正。「間華鋪設莊嚴香爐。」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代表戒慧互相莊嚴,還修自性。「純燒沈水。無令見火。」代表無相妙戒,在惑業而不染惑業。這是講所鋪設的莊嚴。

再看下面,佛說:取雪山牛乳,放十六器,以用來供養。第一個是用乳來煎餅,就是煎乳成餅,還有第二個是「沙糖」,是用蔗汁熬成糖,如沙而甘也,所以叫沙糖。還有第三個是「油餅」,以油和麵做成餅,這是非常好的,油餅有點油膩,它有脆脆的那種感覺。第四個是「乳糜」,用乳跟米做粥,這是甘而粘也。第五個是「蘇合」,什麼是蘇合?《本草綱目》裡面講,能通諸竅臟腑,所以它的功能能辟一切不正之氣。它的香氣會竄,能夠消除一切不正之氣。所以說用蘇合以和合眾香,煎汁成膏。第六就是「蜜薑」,是以蜜浸薑,味辛而甘。第七「純酥」,就是煉乳以成酥,就是把乳提煉成酥。第八「純蜜」,從花蕊裡面把蜜提出來。「各各十六。」圍繞在華外,白牛乳煎成餅及其他七種,也就是這裡講的八種,它的表法是表「稱性所起,禪悅法喜」,所謂八正道就是「各各十六。圍繞華外。」是表一一正道,各具自行化他,同樣是八正道,「以奉諸佛及大菩薩。」表已證禪悅法喜正道之味,因心而向果德也。這是大概講一下它的表法。

這個是講立壇的法式。

再來講供養法式:

每以食時。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酥三合。壇前別安一小火爐。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熾。投是酥蜜於炎爐內。燒令烟盡。享佛菩薩。

「食時」就是在吃飯的時候。佛是日中受食,所以一般是以日中供佛,就是中餐。在中夜,「若在中夜。」佛不受食,「取蜜半升。用酥三合。」用酥蜜,「燒令烟盡。」享之。就是酥與蜜和在一起,然後在壇前安一個小火爐,放在上面,「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然令猛熾。」把酥蜜放在炎爐內是以酥蜜置於高溫,燒令烟盡去供佛。

一般午時,就是中午的時候,是日中;子時為夜中,表諸聖位,必須中中流入也。

「蜜」乃華之精,「酥」是乳之精,都是味中的上味,代表耳根圓通,妙妙聞心也。蜜是華之精髓,酥是乳之精髓,這是味中之上味,就代表耳根圓通。「半升」也是中數,「三合」是我們中國計量的單位,就是十合為一升。那一合這個是大約現在的零點一公斤,也就是一百克,三合就是三百克,半升是中數,三合是成數,(「合」是我們中國人古代的計量單位,十合為一升。)代表中道定心,能融五濁,能會三空。

壇前為什麼安一個小火爐?這是代表耳根一門,從此深入。「兜樓婆香」在《異物志》講是出海邊國,也可以說出鬼神國,我們中國當時候沒有這個香,此方沒有,所以不翻,或翻作香草,或叫白茅香。用它來煎水浴炭,代表戒根清淨,咒力除習,則正助皆具,而發正定之真修也。

以酥蜜投在這個爐內,代表從妙心修耳根三昧。「燒令烟盡。」就是代表從初於聞中,以至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習氣除盡,所以說「燒令烟盡。」

「享佛菩薩。」代表生滅既滅,寂滅現前,顯示上合下同。「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所以叫「上合下同」。這二種殊勝就是講供養法式所代表的意思。

楞嚴壇裡面還有設像的法式:

令其四外。遍懸旛華。於壇室中四壁。敷設十方如來及諸菩薩所有形像。應於當陽。張盧舍那。釋迦。彌勒。阿閦。彌陀。諸大變化觀音形像。并金剛藏。安其左右。帝釋。梵王。烏芻瑟摩。并藍地迦。諸軍茶利。與毗俱胝。四天王等。頻那。夜迦。張於門側左右安置。

這是講設像的法式。

說明佛像還有護法神的像要怎麼供?要放在哪裡?「當陽」就是正位,「盧舍那」是法界之主,十方諸佛及諸菩薩是其伴侶,所以說主伴圓融。八部鬼神都是護法,所以為什麼要設這些護法眾,就是代表能夠遠離魔事。

「盧舍那」完整念下來叫「毗盧遮那」,《華嚴》上說這兩者是翻譯的不同,有的是詳細地翻,有的是翻得比較簡化,就像《晉經》也就是舊譯的《華嚴經》,說是盧舍那,新譯的,也就是唐譯的《華嚴經》,它翻成毗盧遮那。在《華嚴探玄記》裡面第三卷的地方就講到:「盧舍那」者,古來譯或云「三業滿」,「三業」就身口意三業,圓滿清淨或叫淨滿,或叫廣博嚴淨。

為什麼引《華嚴探玄記》,因為賢首國師他參加過翻譯,所以他更勘梵本,具言「毗盧舍那」。「盧舍那」翻作中文叫光明遍照,「毗」者翻作中文叫「遍」,就是光明遍照的意思。不管是盧舍那還是毗盧遮那,按《華嚴經》上說的,它的意思都是報身佛。天台講一般翻作「毗盧遮那」是法身,盧舍那是報身,實際上這兩個是一個,所以《華嚴》的翻譯它就是翻為報身,就是指報身佛,不管是毗盧遮那還是盧舍那,都是報身佛。

「壇室中四壁。敷設十方如來及諸菩薩所有形像。」「應於當陽。張盧舍那。」再來就是「釋迦。彌勒。阿閦。彌陀。」乃至「諸大變化觀音形像。」旁邊還有金剛藏安在其左右,還有「帝釋。梵王。」以前建立壇場都有帝釋及梵王他們的像。「烏芻瑟摩。」就是火頭金剛,及「藍地迦」,也就是青面金剛,「諸軍茶利。」軍茶利就是三目金剛,軍茶利,翻譯成中文叫做瓶、甘露瓶。這個明王以甘露之寶瓶流出之智水,饒益眾生,破除煩惱,能摧伏諸魔障,更以慈悲方便,現大忿怒像,「與毗俱胝。」「毗俱胝」就是持鬟髻金剛,「四天王等。」「頻那夜迦。」「頻那」是豬頭使者,「夜迦」就是象鼻使者,這是「張於門側左右安置。」這是講你要供哪些像,及放在哪裡?

又取八鏡覆懸虛空。與壇場中所安之鏡。方面相對。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這就是觀行的法式。

佛說:壇中先安放八面鏡子,壇內之境已現影於鏡中,壇中本身就有鏡,現在在它頂部又懸八鏡,八鏡相對。則壇中之鏡若影,「壇中之鏡」就是前面經文講的:「取八圓鏡各安其方,圍繞華缽。」這鏡中影像一樣進入懸於虛空的八鏡,上下的鏡互相照,所以是「互相攝入、重重攝入」。就是代表所謂「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如果用功到圓融自在,則可與諸佛智體相應,這是表互相攝入,重重無盡、重重相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