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1日 星期四

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七

 




連結【楞嚴經玄義】

【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楞嚴經白話直解

悟顯法師 講述

卷七

阿難汝問攝心。我今先說入三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葉。心三口四。生必無因。阿難。如是四事若不遺失。心尚不緣色香味觸。一切魔事云何發生。

佛說:阿難你問要怎麼攝心?今我先說入三摩地的修學妙門。要修菩薩道就「要先持此四種律儀。」也就是戒淫、殺、盜、妄,持得清淨,自然不會產生一些枝葉煩惱。因為四重戒是根本戒,從戒淫殺盜妄而衍生出其他的這些戒律來對治其他的煩惱。這四重是根本,所以說先持「四種律儀。皎如冰霜。」自不能生其他的枝葉。「心三口四。」「心三」就是指貪瞋癡,「口四」就是指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這些都是枝葉,貪瞋癡是屬於大煩惱,今天從心地上去銷除淫殺盜妄,乃至一念不生; 從根本銷除,枝末自然就無所生,所以說「心三口四。生必無因。」「生必無因」就是沒有生起之因。

所以佛說「如是四事若不遺失。」所謂「不遺失」就是你能持守得好。你心尚且不著色香味觸,又怎麼會產生一切魔事?因為一切魔事皆由著塵境而發生的。

若有宿習不能滅除。汝教是人一心誦我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

「現行」容易去制服,但是多生餘習不好除滅,就像器皿:盤子、杯子、裡面盛了髒東西,雖然把髒東西倒了,裡面還有臭味,所以必須要有洗滌之功,也就是說:你即使沒有「現行」,但是你還有煩惱習氣,所以要徹底把它除滅。因為無量劫來淫、殺、盜、妄習氣種子在藏識當中非常地深,非常地堅固,一般觀照之力很難去攻破它。必須藉由佛的心印秘密神咒,用咒力把它除斷。所以才說「若有宿習不能滅除」,汝教是人一心誦我無上神咒。

斯是如來無見頂相無為心佛。從頂發輝。坐寶蓮華。所說心咒。

這個咒是無為心佛所說,所謂秘密心印,非同尋常,跟一般的咒不一樣。

且汝宿世。與摩登伽歷劫因緣。恩愛習氣。非是一生及與一劫。我一宣揚。愛心永脫。成阿羅漢。彼尚淫女。無心修行。神力冥資。速證無學。云何汝等在會聲聞。求最上乘。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

摩登伽跟阿難有歷劫的恩愛習氣,一聽聞楞嚴神咒就「愛心永脫。」即「成阿羅漢。」摩登伽她是淫女,「無心修行。」這神咒它的功效尚且如此,何況你們在場聲聞弟子,真的發心想要成佛,是真正想要修行求最上乘的人,這是有辦法的。所以說「神力冥資。速證無學。」如來的神力冥冥中加持你,資助你,那自然速證無學。「云何汝等在會聲聞。求最上乘」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所以說「決定成佛」,你們這些聲聞人或是一般的人也是一樣,佛說就好像「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灰塵順著風那就沒有阻礙,如果是逆風那就有阻礙。「塵」是灰塵。你在順風處揚塵,就不會撒到自己身上,就沒有任何的阻礙,也沒有任何的損害,所以叫「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

若有末世欲坐道場。先持比丘清淨禁戒。要當選擇戒清淨者第一沙門以為其師。若其不遇真清淨僧。汝戒律儀必不成就。

這是講誦咒,在末世有要坐道場的,要「先持比丘清淨禁戒。」先持戒清淨,需要「選擇戒清淨者第一沙門以為其師。」如果不遇真正持戒的,那你這戒律就學不好,「汝戒律儀必不成就。」這裡主要是指好的同參道友,但是你不能依文解義,說一定是律宗的,不是這樣看;佛是講戒清淨者,什麼叫「戒清淨者」?佛門的第一清淨戒就是要明了光明金剛寶戒,這就是戒清淨者,不是只有持「有相戒」,而是你要先有正知正見。為什麼佛這裡要先講戒?就是防止這個人知見不正,跟著知見不正的人學是沒有辦法成就的,《涅槃經》上說:「善男子!如來戒者,無有因緣,是故得名為究竟戒。」又說:「戒復有二:一、聲聞戒,二、菩薩戒。從初發心乃至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戒;若觀白骨乃至證得阿羅漢果,是名聲聞戒。若有受持聲聞戒者,當知是人不見佛性及以如來;若有受持菩薩戒者,當知是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能見佛性如來涅槃。」

又說:「性能持者,眼見佛性及以如來。」從這裡的經文我們就知道大乘菩薩戒的重要性,所以《楞嚴經》上說的持戒清淨,是要持大乘菩薩心地戒,而不是聲聞戒,若只持聲聞戒則不能見性,也不算真實清淨。

還有這裡講持戒清淨,也不是特別指學律宗的人,而是要能解大乘,能修學大乘這個才是戒清淨者,《涅槃經》說:「一乘者名為佛性」,一個學佛人的行持能與佛性相應才能算是真實清淨。

戒成已後。著新淨衣。然香閒居。誦此心佛所說神咒一百八遍。然後結界建立道場。

一般來說「戒成」以後,什麼叫「戒成」?你要入道場,你是向清淨比丘求戒。就有點像閉關修行,你先發心受戒,或受五戒,或受八關齋戒,一般在閉關的時候,或佛七,會傳受一堂八關齋戒,又持戒又念佛,功德自然增上。所以佛說「戒成已後。著新淨衣。」換上新的衣服。「然香閒居。」點香,「閒居」就是安居的意思。「誦此心佛所說神咒一百八遍。」誦此咒一百零八遍。「然後結界建立道場。」這才可以加持結界建立道場。

求於十方現住國土無上如來。放大悲光來灌其頂。

這是要請佛以佛光加持,修行方容易成就。所以先受戒,再來就是結界,「結界」就是這個地方要用來修行,所以結界,然後再來求佛加持。也就是說你在用功之前,要有這樣一個準備。

阿難。如是末世清淨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滅貪淫。持佛淨戒。於道場中發菩薩願。出入澡浴。六時行道。如是不寐經三七日。

這是講末世比丘或比丘尼或是白衣檀越,「白衣檀越」就是居士。「心滅貪淫。持佛淨戒。於道場中發菩薩願。」「出入澡浴。」包括你洗澡的時候,包括「六時行道。」於三七日你都這樣子念念不忘。「如是不寐經三七日。」這個「不寐」有兩種解釋,一種就是不睡覺,這是不寐。還有一種,因為一般人沒有辦法不睡,所以包括「出入澡浴。六時行道。」時他這個願都是不退的,就是心不昏昧。這樣堅持心不昏昧經三七日。

你要去善解它的意思,「不寐」有兩種:一種就是三七日用功,他不睡。還有一種就是他心地不昧,雖然色身有睡,但是醒來他還是保持這樣用功,願還是堅持著。

我自現身至其人前。摩頂安慰。令其開悟。

這個時候佛知道,佛會現身到你的面前,為你摩頂,令你業障消除,心地開悟。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蒙如來無上悲誨。心已開悟。自知修證。無學道成。末法修行。建立道場。云何結界。合佛世尊清淨軌則。

這就是要教楞嚴的壇場應該要怎麼來建立。

阿難說他已經開悟,自己知道怎麼修行,他請問佛於末法時要建立道場,要怎麼來結界?他這裡想問道場結界的軌則,入道第一要「身心平等」,第二個要「心境一如」。眾生造業,境界是助緣,要真修也是一樣,人會造業,除了自己的妄心,還有妄境,也就是六根攀緣六塵。在生活中你在用功的時候,你在接觸的時候也是一樣,要真修也是要知道應該要怎麼來建立道場,怎麼結界才會如法。

佛告阿難。若末世人願立道場。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膩香草。此牛唯飲雪山清水。其糞微細。可取其糞和合栴檀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臭穢。不堪塗地。別於平原穿去地皮五尺已下。取其黃土。和上栴檀。沉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甘松。及雞舌香。以此十種細羅為粉。合土成泥以塗場地。

這是講楞嚴壇的壇場要怎麼來建,它這是講塗地的一個法式。「雪山」是純一無雜,白牛是無染的,香草是純味,清水純潔。它是在高原上的。那個時候講雪山就是講現在的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那麼高,白牛應該是白色的犛牛,白色犛牛在那個地方是視作非常吉祥的動物,你去過你就知道了。所以在他們的認知中白牛比其他的牛,算是特別乾淨特別好的。所以說雪山純一無雜,白牛無染。山上的草很乾淨,香草純味,水又清潔,而茹退亦純,講義有講「茹退」就是指牛糞。取這牛的糞,因為牠的牛糞微細,所謂「微細」就是跟一般的不一樣,它可以跟栴檀合起來塗在地上。雪山它是高原,如果不是雪山的白牛,牠的糞就很臭穢,「不堪塗地。」那你就要去一般的平原,若你在平原那你就要「穿去地皮五尺已下。」一般地上的土還不夠乾淨,要取比它再深一點的,當時候的地下五尺,「取其黃土。和上栴檀。」「和上栴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甘松。及雞舌香。」這都是香的名稱,用這十種香,把它磨得很細,「細羅為粉。合土成泥以塗場地。」塗在地上,這個就是布置你修行的地方。

什麼叫「栴檀樹」?「栴檀」也叫無影樹,古德講這「無影樹」表法身清淨的功德,意思是顯道場依法身而建立。

「穿去地皮五尺已下。」取其黃土,黃色乃是中色,跟十種香和在一起,這十種香代表十波羅蜜,以這十種香「細羅為粉。合土成泥以塗場地。」代表以法身中道調和十波羅蜜,所謂調和十波羅蜜,就是以十波羅蜜為行持,這是它代表的意思。

以這十種香和上黃土,塗在地上,這是一種方法。所以這裡提供了兩種方法。

方圓丈六為八角壇。壇心置一金銀銅木所造蓮華。華中安缽。缽中先盛八月露水。水中隨安所有華葉。取八圓鏡各安其方。圍繞華缽。鏡外建立十六蓮華。十六香爐。間華鋪設莊嚴香爐。純燒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并諸沙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以奉諸佛及大菩薩。

這是細講怎麼建立這個壇。剛才講的是「地」,現在是講建立這楞嚴壇。「壇」一般在我們中國寺院比較少見,我到過唯一有的是北京潭柘寺,潭柘寺有楞嚴壇,你們要是有去可以去看,它就是一個丈六八角的壇,你現在看是像一棟建築物,那個照片我有拍下來。我去過的寺院裡面一般比較少看到楞嚴壇,有些東西還是要到大陸去看,因為大陸才有。若人在國外,你要回到我們中國來看,因為畢竟我們中國的佛教才是佛教的正宗,其他的像:日本、韓國、東南亞那些佛教終究不是正宗的,所謂的「正宗」什麼?就是從這裡傳出去的,印度佛教傳到中國來了,傳到中國來後印度佛教就被滅了,現在唯一正宗的佛教就是中國佛教,這在幾千年前就是這樣了。在唐朝的時候,甚至在唐朝以前就是這樣的,我們周邊的那些小國,包括現在的日本、韓國,他們學習佛法一定都是以中國的佛教為標準,凡是跟我們中國佛教經典講的不一樣,那就是錯的。現在有人誹謗大乘,說大乘不是佛說的,那你去看看,像日本、韓國以前的那些佛教高僧,他是在那裡學的?當然是在我們中國學的。

方圓丈六就是一個八角壇,「壇心置一金銀銅木所造蓮華。」金銀銅木所造的蓮華就是:隨力為之,不必一定要執著要做金的,所以佛講這四種材料,金銀銅木都可以,「壇心」就代表「中道因心,真如的本體。」「蓮華」表因果同時,染淨不二。金銀銅木所造的蓮花,表真如位中,本無因果染淨,因為能隨緣,故能成就染淨的因果。在這華中放一個缽,「缽」就是應量器,缽中也盛露水。「缽」代表如來藏,事理圓融,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八月露水。」盛八月的露水,代表中道純真,首楞嚴妙定,這是表法。水中還放華葉,水中放華葉,代表如幻聞熏聞修,中道妙慧,「取八圓鏡各安其方。圍繞華缽。」八圓鏡各安其方,這是代表八識,眾生本有八識,大圓鏡智不離當處;這八識轉過來就是大圓鏡智,所以八識的當下就是大圓鏡智。「圍繞華缽。」八鏡圍繞華缽是代表妙慧恆依藏心也。在「鏡外建立十六蓮華。十六香爐。」鏡外建立蓮華,建立香爐,就代表依慧發行,從性起修。為什麼說都要十六?代表慧華戒香,自行八正道,化他八正道,所以八加八等於十六,就是自利跟利他,自行八正跟利他八正。「間華鋪設莊嚴香爐。」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代表戒慧互相莊嚴,還修自性。「純燒沈水。無令見火。」代表無相妙戒,在惑業而不染惑業。這是講所鋪設的莊嚴。

再看下面,佛說:取雪山牛乳,放十六器,以用來供養。第一個是用乳來煎餅,就是煎乳成餅,還有第二個是「沙糖」,是用蔗汁熬成糖,如沙而甘也,所以叫沙糖。還有第三個是「油餅」,以油和麵做成餅,這是非常好的,油餅有點油膩,它有脆脆的那種感覺。第四個是「乳糜」,用乳跟米做粥,這是甘而粘也。第五個是「蘇合」,什麼是蘇合?《本草綱目》裡面講,能通諸竅臟腑,所以它的功能能辟一切不正之氣。它的香氣會竄,能夠消除一切不正之氣。所以說用蘇合以和合眾香,煎汁成膏。第六就是「蜜薑」,是以蜜浸薑,味辛而甘。第七「純酥」,就是煉乳以成酥,就是把乳提煉成酥。第八「純蜜」,從花蕊裡面把蜜提出來。「各各十六。」圍繞在華外,白牛乳煎成餅及其他七種,也就是這裡講的八種,它的表法是表「稱性所起,禪悅法喜」,所謂八正道就是「各各十六。圍繞華外。」是表一一正道,各具自行化他,同樣是八正道,「以奉諸佛及大菩薩。」表已證禪悅法喜正道之味,因心而向果德也。這是大概講一下它的表法。

這個是講立壇的法式。

再來講供養法式:

每以食時。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酥三合。壇前別安一小火爐。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熾。投是酥蜜於炎爐內。燒令烟盡。享佛菩薩。

「食時」就是在吃飯的時候。佛是日中受食,所以一般是以日中供佛,就是中餐。在中夜,「若在中夜。」佛不受食,「取蜜半升。用酥三合。」用酥蜜,「燒令烟盡。」享之。就是酥與蜜和在一起,然後在壇前安一個小火爐,放在上面,「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然令猛熾。」把酥蜜放在炎爐內是以酥蜜置於高溫,燒令烟盡去供佛。

一般午時,就是中午的時候,是日中;子時為夜中,表諸聖位,必須中中流入也。

「蜜」乃華之精,「酥」是乳之精,都是味中的上味,代表耳根圓通,妙妙聞心也。蜜是華之精髓,酥是乳之精髓,這是味中之上味,就代表耳根圓通。「半升」也是中數,「三合」是我們中國計量的單位,就是十合為一升。那一合這個是大約現在的零點一公斤,也就是一百克,三合就是三百克,半升是中數,三合是成數,(「合」是我們中國人古代的計量單位,十合為一升。)代表中道定心,能融五濁,能會三空。

壇前為什麼安一個小火爐?這是代表耳根一門,從此深入。「兜樓婆香」在《異物志》講是出海邊國,也可以說出鬼神國,我們中國當時候沒有這個香,此方沒有,所以不翻,或翻作香草,或叫白茅香。用它來煎水浴炭,代表戒根清淨,咒力除習,則正助皆具,而發正定之真修也。

以酥蜜投在這個爐內,代表從妙心修耳根三昧。「燒令烟盡。」就是代表從初於聞中,以至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習氣除盡,所以說「燒令烟盡。」

「享佛菩薩。」代表生滅既滅,寂滅現前,顯示上合下同。「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所以叫「上合下同」。這二種殊勝就是講供養法式所代表的意思。

楞嚴壇裡面還有設像的法式:

令其四外。遍懸旛華。於壇室中四壁。敷設十方如來及諸菩薩所有形像。應於當陽。張盧舍那。釋迦。彌勒。阿閦。彌陀。諸大變化觀音形像。并金剛藏。安其左右。帝釋。梵王。烏芻瑟摩。并藍地迦。諸軍茶利。與毗俱胝。四天王等。頻那。夜迦。張於門側左右安置。

這是講設像的法式。

說明佛像還有護法神的像要怎麼供?要放在哪裡?「當陽」就是正位,「盧舍那」是法界之主,十方諸佛及諸菩薩是其伴侶,所以說主伴圓融。八部鬼神都是護法,所以為什麼要設這些護法眾,就是代表能夠遠離魔事。

「盧舍那」完整念下來叫「毗盧遮那」,《華嚴》上說這兩者是翻譯的不同,有的是詳細地翻,有的是翻得比較簡化,就像《晉經》也就是舊譯的《華嚴經》,說是盧舍那,新譯的,也就是唐譯的《華嚴經》,它翻成毗盧遮那。在《華嚴探玄記》裡面第三卷的地方就講到:「盧舍那」者,古來譯或云「三業滿」,「三業」就身口意三業,圓滿清淨或叫淨滿,或叫廣博嚴淨。

為什麼引《華嚴探玄記》,因為賢首國師他參加過翻譯,所以他更勘梵本,具言「毗盧舍那」。「盧舍那」翻作中文叫光明遍照,「毗」者翻作中文叫「遍」,就是光明遍照的意思。不管是盧舍那還是毗盧遮那,按《華嚴經》上說的,它的意思都是報身佛。天台講一般翻作「毗盧遮那」是法身,盧舍那是報身,實際上這兩個是一個,所以《華嚴》的翻譯它就是翻為報身,就是指報身佛,不管是毗盧遮那還是盧舍那,都是報身佛。

「壇室中四壁。敷設十方如來及諸菩薩所有形像。」「應於當陽。張盧舍那。」再來就是「釋迦。彌勒。阿閦。彌陀。」乃至「諸大變化觀音形像。」旁邊還有金剛藏安在其左右,還有「帝釋。梵王。」以前建立壇場都有帝釋及梵王他們的像。「烏芻瑟摩。」就是火頭金剛,及「藍地迦」,也就是青面金剛,「諸軍茶利。」軍茶利就是三目金剛,軍茶利,翻譯成中文叫做瓶、甘露瓶。這個明王以甘露之寶瓶流出之智水,饒益眾生,破除煩惱,能摧伏諸魔障,更以慈悲方便,現大忿怒像,「與毗俱胝。」「毗俱胝」就是持鬟髻金剛,「四天王等。」「頻那夜迦。」「頻那」是豬頭使者,「夜迦」就是象鼻使者,這是「張於門側左右安置。」這是講你要供哪些像,及放在哪裡?

又取八鏡覆懸虛空。與壇場中所安之鏡。方面相對。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這就是觀行的法式。

佛說:壇中先安放八面鏡子,壇內之境已現影於鏡中,壇中本身就有鏡,現在在它頂部又懸八鏡,八鏡相對。則壇中之鏡若影,「壇中之鏡」就是前面經文講的:「取八圓鏡各安其方,圍繞華缽。」這鏡中影像一樣進入懸於虛空的八鏡,上下的鏡互相照,所以是「互相攝入、重重攝入」。就是代表所謂「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如果用功到圓融自在,則可與諸佛智體相應,這是表互相攝入,重重無盡、重重相涉的意思。

於初七中。至誠頂禮十方如來諸大菩薩阿羅漢號。恆於六時誦咒圍壇。至心行道。一時常行一百八遍。

第一個七中,至誠頂禮十方如來,以及諸大菩薩阿羅漢。「十方如來」就是佛寶,「菩薩羅漢」就是僧寶,「恆於六時誦咒圍壇。」「誦咒圍壇」這是在初七的時候,「誦咒圍壇」就是法寶。所以佛法僧三寶都有。誦持佛頂心咒,以至誠心,經行道場,每於一時圍壇,就是常行一百八遍。繞著壇走,所以叫「誦咒圍壇。」你六時恆常在這壇場裡面繞,「一時常行一百八遍。」誦這個咒不是指整個楞嚴咒,而是指楞嚴的心咒,就是「跢姪他    阿那隸  毗舍提  鞞囉跋闍囉陀唎  槃陀槃陀你  跋闍囉謗尼泮  𤙖都嚧甕泮  莎婆訶」這是楞嚴的心咒,要與三業相應,「三業」就是身口意三業,你要是能攝心,就能夠有功效。

六時行道,六時頂禮,就是仰仗佛的不思議威神力來加被來助道。我們前面一直講到誦心咒,誦這個咒,不是誦五會楞嚴神咒,而是持這心咒而已。

第二七中。一向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這是第二個七,發願,心不要間斷,毗奈耶就是戒律,就是我們戒律當中,有教要發大願,這是第二七。

第三七中。於十二時。一向持佛般怛囉咒。至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這是行道法式,從初七以至三七各有所行,身心不倦。到第三七的第七日則感應道交,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光交處乃至行人心契佛之心地,所以「承佛摩頂。」佛來攝受他。

持佛「般怛囉」這就是白傘蓋,一般講是大白傘蓋,因為它這裡沒有「摩訶」,所以「般怛囉」是白傘蓋神咒。後面會說明。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學。身心明淨。猶如琉璃。

這是顯功效也。

就是代表「表裡俱淨」,身心清淨猶如琉璃,所以不起道場能夠成就,「不起道場」就是不出道場,你就在裡面安住,所以說「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讓行人身心清淨,「猶如琉璃。」

阿難。若此比丘本受戒師。及同會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

這就是他向「比丘本受戒師。」包括「十師」十個比丘,有一個不清淨,那這個楞嚴壇場就沒有辦法成就。一般來說,「傳戒」是向十方如來求戒,「十師」,他只是一個形象而已,其實你是向十方如來求戒,這個就容易成就,因為佛是清淨僧,所以是這樣用心的。

從三七後。端坐安居經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於座得須陀洹。縱其身心聖果未成。決定自知成佛不謬。汝問道場。建立如是。

佛說這是三七後,「端坐安居。」在一百日內可以證初果,也就是觀行成就。縱然沒有證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謬。」也知道自己一定能成佛。

道場之法是這樣建立的。

阿難頂禮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愛。求多聞故。未證無為。遭彼梵天邪術所禁。心雖明了。力不自由。賴遇文殊。令我解脫。雖蒙如來佛頂神咒。冥獲其力。尚未親聞。惟願大慈。重為宣說。悲救此會諸修行輩。末及當來在輪迴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脫。於時會中一切大眾。普皆作禮。佇聞如來秘密章句。

這是阿難請佛說楞嚴神咒。

阿難說:從我出家以來,「恃佛憍愛。」以為佛是自己的兄長,靠著佛的疼愛,以為只要聽經就好,所以沒有「證無為。」「遭彼梵天邪術所禁。」今天遭受邪咒控制,當時心雖明了,但是因為習氣種子還在,所以「力不自由。」「賴遇文殊。令我解脫。」幸好文殊師利菩薩持楞嚴咒來,破外道惡咒使我解脫此難。

阿難說:「雖蒙如來佛頂神咒。冥獲其力。」雖然得到楞嚴神咒的加持,可是還沒有親自聽到。希望世尊「重為宣說。」再次慈悲宣說,以及救度此會以及末世及將來輪迴的眾生。「承佛密音。身意解脫。」承佛的秘密神咒,令身、口、意三業解脫。「於時會中一切大眾。普皆作禮。」會中大家齊向佛作禮,「佇聞如來秘密章句。」一心聽聞如來宣說「秘密章句。」這「秘密章句」就是楞嚴神咒。

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涌百寶光。光中涌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華中。頂放十道百寶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現十恆河沙金剛密跡。擎山持杵。遍虛空界。大眾仰觀。畏愛兼抱。求佛哀祐。一心聽佛無見頂相放光如來宣說神咒。

這是世尊從頂上肉髻涌百寶光,於光中出生千葉寶蓮,寶蓮上有化佛坐寶華上,化佛頂上又放十道百寶光明,每一道光明「皆遍示現十恆河沙金剛密跡。」「金剛密跡」就是護法神,內秘菩薩德行,外現金剛護法之形跡。護法神「擎山持杵。遍虛空界。」「擎山」就是講護法神他的力氣很大,能把山扛起來,「持杵」就是持金剛杵,遍滿整個虛空。

佛的三十二相,肉髻相是第一。從頂上放光表「最尊最勝的頂法」由中道妙智所發。光中出生千葉寶蓮,是代表妙智勝因,「勝因」就是講殊勝的「本因」,所以光中出現蓮華。蓮華中化佛是表「因果一契」,華是因,華中化佛。一般「佛」是代表結果,華中化佛代表「因果一契」,以不生不滅作為本修因,自然能夠圓成果地修證。化佛又放光,光中示現金剛神眾,代表從果體復起妙用,這就不是一般凡夫心識的境界。

「化佛說咒」就代表無為心佛所說神咒,因為化佛就是無為心佛,所以功力非常地殊勝。「大眾仰觀。畏愛兼抱。」「畏愛」就是心裡敬畏、愛樂。一心求佛哀祐,聽聞楞嚴神咒。

楞嚴咒是《楞嚴經》的密說,所以它也算是一部《楞嚴經》。

以下是五會楞嚴神咒。

南無薩怛他蘇伽多耶阿羅訶帝三藐三菩陀寫  薩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釤  南無薩婆勃陀勃地薩跢鞞弊  南無薩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南  娑舍囉婆迦僧伽喃  南無盧雞阿羅漢跢喃  南無蘇盧多波那喃  南無娑羯唎陀伽彌喃  南無盧雞三藐伽跢喃  三藐伽波囉底波多那喃  南無提婆離瑟赧  南無悉陀耶毗地耶陀囉離瑟赧  舍波奴揭囉訶娑訶娑囉摩他喃  南無跋囉訶摩尼  南無因陀囉耶  南無婆伽婆帝  嚧陀囉耶  烏摩般帝  娑醯夜耶  南無婆伽婆帝  那囉野拏耶  槃遮摩訶三慕陀囉  南無悉羯唎多耶  南無婆伽婆帝  摩訶迦囉耶  地唎般剌那伽囉  毗陀囉波拏迦囉耶  阿地目帝  尸摩舍那泥婆悉泥  摩怛唎伽拏  南無悉羯唎多耶  南無婆伽婆帝  多他伽跢俱囉耶  南無般頭摩俱囉耶  南無跋闍囉俱囉耶  南無摩尼俱囉耶  南無伽闍俱囉耶  南無婆伽婆帝  帝唎茶輸囉西那  波囉訶囉拏囉闍耶  跢他伽多耶  南無婆伽婆帝  南無阿彌多婆耶  跢他伽多耶  阿囉訶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無婆伽婆帝  阿芻鞞耶  跢他伽多耶  阿囉訶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無婆伽婆帝  鞞沙闍耶俱盧吠柱唎耶  般囉婆囉闍耶  跢他伽多耶  南無婆伽婆帝  三補師毖多  薩憐捺囉剌闍耶  跢他伽多耶  阿囉訶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無婆伽婆帝  舍雞野母那曳  跢他伽多耶  阿囉訶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無婆伽婆帝  剌怛那雞都囉闍耶  跢他伽多耶  阿囉訶帝  三藐三菩陀耶  帝瓢南無薩羯唎多  翳曇婆伽婆多  薩怛他伽都瑟尼釤  薩怛多般怛  南無阿婆囉視耽  般囉帝揚岐囉  薩囉婆部多揭囉訶  尼羯囉訶揭迦囉訶尼  跋囉毖地耶叱陀你  阿迦囉蜜唎柱  般唎怛囉耶儜揭唎  薩囉婆槃陀那目叉尼  薩囉婆突瑟吒  突悉乏般那你伐囉尼  赭都囉失帝南  羯囉訶娑訶薩囉若闍  毗多崩娑那羯唎  阿瑟吒冰舍帝南  那叉剎怛囉若闍  波囉薩陀那羯唎  阿瑟吒南  摩訶羯囉訶若闍  毗多崩薩那羯唎  薩婆舍都嚧你婆囉若闍  呼藍突悉乏難遮那舍尼  毖沙舍悉怛囉  阿吉尼烏陀迦囉若闍  阿般囉視多具囉  摩訶般囉戰持  摩訶疊多  摩訶帝闍  摩訶稅多闍婆囉  摩訶跋囉槃陀囉婆悉你  阿唎耶多囉  毗唎俱知  誓婆毗闍耶  跋闍囉摩禮底  毗舍嚧多  勃騰罔迦  跋闍囉制喝那阿遮  摩囉制婆般囉質多  跋闍囉擅持  毗舍囉遮  扇多舍鞞提婆補視多  蘇摩嚧波  摩訶稅多  阿唎耶多囉  摩訶婆囉阿般囉  跋闍囉商羯囉制婆  跋闍囉俱摩唎  俱藍陀唎  跋闍囉喝薩多遮  毗地耶乾遮那摩唎迦  啒蘇母婆羯囉跢那  鞞嚧遮那俱唎耶  夜囉菟瑟尼釤  毗折藍婆摩尼遮  跋闍囉迦那迦波囉婆  嚧闍那跋闍囉頓稚遮  稅多遮迦摩囉  剎奢尸波囉婆  翳帝夷帝  母陀囉羯拏  娑鞞囉懺  掘梵都  印兔那麼麼寫

𤙖  唎瑟揭拏  般剌舍悉多  薩怛他伽都瑟尼釤  虎𤙖  都嚧雍  瞻婆那  虎𤙖  都嚧雍  悉耽婆那  虎𤙖  都嚧雍  波囉瑟地耶三般叉拏羯囉  虎𤙖  都嚧雍  薩婆藥叉喝囉剎娑  揭囉訶若闍  毗騰崩薩那羯囉  虎𤙖  都嚧雍  者都囉尸底南  揭囉訶娑訶薩囉南  毗騰崩薩那囉  虎𤙖  都嚧雍 囉叉  婆伽梵  薩怛他伽都瑟尼釤  波囉點闍吉唎  摩訶娑訶薩囉  勃樹娑訶薩囉室唎沙  俱知娑訶薩泥帝㘑 阿弊提視婆唎多  吒吒甖迦  摩訶跋闍嚧陀囉  帝唎菩婆那  曼茶囉  烏𤙖  莎悉帝薄婆都  麼麼  印兔那麼麼寫

囉闍婆夜  主囉跋夜  阿祇尼婆夜  烏陀迦婆夜  毗沙婆夜  舍薩多囉婆夜  婆囉斫羯囉婆夜  突瑟叉婆夜  阿舍你婆夜  阿迦囉蜜唎柱婆夜  陀囉尼部彌劍波伽波陀婆夜  烏囉迦婆多婆夜  剌闍壇茶婆夜  那伽婆夜  毗條怛婆夜  蘇波囉拏婆夜  藥叉揭囉訶  囉叉私揭囉訶  畢唎多揭囉訶  毗舍遮揭囉訶  部多揭囉訶  鳩槃茶揭囉訶  補丹那揭囉訶  迦吒補丹那揭囉訶  悉乾度揭囉訶  阿播悉摩囉揭囉訶  烏檀摩陀揭囉訶  車夜揭囉訶  醯唎婆帝揭囉訶  社多訶唎南  揭婆訶唎南  嚧地囉訶唎南  忙娑訶唎南  謎陀訶唎南  摩闍訶唎南  闍多訶唎女  視比多訶唎南  毗多訶唎南  婆多訶唎南  阿輸遮訶唎女  質多訶唎女  帝釤薩鞞釤  薩婆揭囉訶南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波唎跋囉者迦訖唎擔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茶演尼訖唎擔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摩訶般輸般怛夜  嚧陀囉訖唎擔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那囉夜拏訖唎擔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怛埵伽嚧茶西訖唎擔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摩訶迦囉摩怛唎伽拏訖唎擔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迦波唎迦訖唎擔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闍耶羯囉摩度羯囉  薩婆囉他娑達那訖唎擔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赭咄囉婆耆你訖唎擔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毗唎羊訖唎知  難陀雞沙囉伽拏般帝  索醯夜訖唎擔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那揭那舍囉婆拏訖唎擔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阿羅漢訖唎擔毗陀夜闍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毗多囉伽訖唎擔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跋闍囉波你  具醯夜具醯夜  迦地般帝訖唎擔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囉叉罔  婆伽梵  印兔那麼麼寫

婆伽梵  薩怛多般怛囉  南無粹都帝  阿悉多那囉剌迦  波囉婆悉普吒  毗迦薩怛多缽帝唎  什佛囉什佛囉  陀囉陀囉  頻陀囉頻陀囉瞋陀瞋陀  虎𤙖  虎𤙖   泮吒  泮吒泮吒泮吒泮吒  娑訶  醯醯泮  阿牟迦耶泮  阿波囉提訶多泮  婆囉波囉陀泮  阿素囉毗陀囉波迦泮  薩婆提鞞弊泮  薩婆那伽弊泮  薩婆藥叉弊泮  薩婆乾闥婆弊泮  薩婆補丹那弊泮  迦吒補丹那弊泮  薩婆突狼枳帝弊泮  薩婆突澀比訖瑟帝弊泮  薩婆什婆弊泮  薩婆阿播悉摩弊泮  薩婆舍囉婆拏弊泮  薩婆地帝雞弊泮  薩婆怛摩陀繼弊泮  薩婆毗陀耶囉誓遮弊泮  闍夜羯囉摩度羯囉  薩婆囉他娑陀雞弊泮  毗地夜遮唎弊泮  者都囉縛耆你弊泮  跋闍囉俱摩唎  毗陀夜囉誓弊泮  摩訶波囉丁羊乂耆唎弊泮  跋闍囉商羯囉夜  波囉丈耆囉闍耶泮  摩訶迦囉夜  摩訶末怛唎迦拏  南無娑羯唎多夜泮  毖瑟拏婢曳泮  勃囉訶牟尼曳泮  阿耆尼曳泮  摩訶羯唎曳泮  羯囉檀持曳泮  蔑怛唎曳泮  嘮怛唎曳泮  遮文茶曳泮  羯邏囉怛唎曳泮  迦般唎曳泮  阿地目質多迦尸摩舍那  婆私你曳泮  演吉質  薩埵婆寫  麼麼印兔那麼麼寫

突瑟吒質多  阿末怛唎質多  烏闍訶囉  伽婆訶囉  嚧地囉訶囉  婆娑訶囉  摩闍訶囉  闍多訶囉  視毖多訶囉  跋略夜訶囉  乾陀訶囉  布史波訶囉  頗囉訶囉  婆寫訶囉  般波質多  突瑟吒質多  嘮陀囉質多  藥叉揭囉訶  囉剎娑揭囉訶  閉㘑多揭囉訶  毗舍遮揭囉訶  部多揭囉訶  鳩槃茶揭囉訶  悉乾陀揭囉訶  烏怛摩陀揭囉訶  車夜揭囉訶  阿播薩摩囉揭囉訶  宅袪革茶耆尼揭囉訶  唎佛帝揭囉訶  闍彌迦揭囉訶  舍俱尼揭囉訶  姥陀囉難地迦揭囉訶  阿藍婆揭囉訶  乾度波尼揭囉訶  什伐囉堙迦醯迦  墜帝藥迦  怛帝藥迦  者突託迦  昵提什伐囉毖釤摩什伐囉  薄底迦  鼻底迦  室隸瑟蜜迦  娑你般帝迦  薩婆什伐囉  室嚧吉帝  末陀鞞達嚧制劍  阿綺嚧鉗  目佉嚧鉗  羯唎突嚧鉗  揭囉訶揭藍  羯拏輸藍  憚多輸藍  迄唎夜輸藍  末麼輸藍  跋唎室婆輸藍  毖栗瑟吒輸藍  烏陀囉輸藍  羯知輸藍  跋悉帝輸藍  鄔嚧輸藍  常伽輸藍  喝悉多輸藍  跋陀輸藍  娑房盎伽般囉丈伽輸藍  部多毖跢茶  茶耆尼什婆囉  陀突嚧迦建咄嚧吉知婆路多毗  薩般嚧訶凌伽  輸沙怛囉娑那羯囉  毗沙喻迦  阿耆尼烏陀迦  末囉鞞囉建跢囉  阿迦囉蜜唎咄怛斂部迦  地栗剌吒  毖唎瑟質迦  薩婆那俱囉  肆引伽弊揭囉唎藥叉怛囉芻  末囉視吠帝釤娑鞞釤  悉怛多缽怛囉  摩訶跋闍嚧瑟尼釤  摩訶般賴丈耆藍  夜波突陀舍喻闍那  辮怛隸拏  毗陀耶槃曇迦嚧彌  帝殊槃曇迦嚧彌  般囉毗陀槃曇迦嚧彌  跢姪他  唵  阿那隸  毗舍提  鞞囉跋闍囉陀唎  槃陀槃陀你  跋闍囉謗尼泮  虎𤙖都嚧甕泮  莎婆訶

咒就是密說的經典,它是屬「五種不翻」之一。什麼叫「咒」呢?就像軍中的密號,但取辦事,不許明言。軍中的密語,你聽到這個密語你就直接做這個事情,你不用解釋,大家都曉得,也算是暗號的意思。

又說咒乃諸神王的名字,你呼他的名號,鬼神眾就會跟隨,所以有摧邪的功能,就是有金剛力士來護衛,憨山大師說他自己的經歷,他說在五臺山遇到一位梵僧,他專門持楞嚴咒,他的聲音很猛厲,就好像在喝斥、在譴責的樣子,憨山大師就問他:你為什麼這樣持咒?梵僧說因為這是鬼王的名稱,要用這樣呼喝的方式來持,才有功效,他才聽得懂,才能驅遣這些鬼王、鬼神叫他們來護法,這是講持楞嚴咒,你看現在人持楞嚴咒有時候沒效,是因為他不會持,持咒是包括持咒人的心力要用在裡面。

阿難。是佛頂光聚悉怛多般怛囉秘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諸佛。

這個「悉怛多般怛囉」,「悉怛多」前面應該會有「摩訶」兩個字,這裡是省略。「摩訶」翻作中文就是「大」的意思,「悉怛多」就是「白」,「般怛囉」就是「傘蓋」,就叫「大白傘蓋神咒」。所以楞嚴神咒就是大白傘蓋神咒,這是楞嚴咒的名目。因為咒體沒有對待,所以叫「大」,就是「摩訶」的意思。即是如來藏本妙真心,如實空義。咒的作用是能離雜染,所以叫「白」,就是如來藏元明心妙,如實不空義。咒的作用能夠遍覆一切,如同「傘蓋」,就是如來藏妙明心元,如實空不空義。這就是說明為什麼叫大白傘蓋?「伽陀」翻作中文叫「孤起頌」,因為咒中有孤起頌的偈頌,「章」就是大段之意。因為這個咒很長,所以分為五段,就是五會。

下面就是廣顯楞嚴神咒的妙用,講楞嚴神咒它給我們帶來的利益。一向說「般若」為諸佛之母,一切諸佛從般若生;今天說「一切諸佛從楞嚴咒生」,就知道前面講的三觀,乃是佛佛成道之本,為一路涅槃門,就跟般若一樣。所以修行要藉由觀智以斷現行煩惱,煩惱淨處,佛果圓滿,所以說出生諸佛。這是再作深入一點的解釋。

十方如來因此咒心。得成無上正遍知覺。十方如來執此咒心。降伏諸魔。制諸外道。十方如來乘此咒心。坐寶蓮華。應微塵國。十方如來含此咒心。於微塵國轉大法輪。十方如來持此咒心。能於十方摩頂授記。自果未成。亦於十方蒙佛授記。十方如來依此咒心。能於十方拔濟群苦。所謂地獄。餓鬼。畜生。盲聾瘖啞。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大小諸橫。同時解脫。賊難。兵難。王難。獄難。風火水難。飢渴貧窮。應念銷散。十方如來隨此咒心。能於十方事善知識。四威儀中。供養如意。恆沙如來會中。推為大法王子。十方如來行此咒心。能於十方攝受親因。令諸小乘聞秘密藏。不生驚怖。十方如來誦此咒心。成無上覺。坐菩提樹。入大涅槃。十方如來傳此咒心。於滅度後。付佛法事。究竟住持。嚴淨戒律。悉得清淨。

這是講誦神咒。

這咒有十大利益:《楞嚴經》講十方如來是持楞嚴神咒心「得成無上正遍知覺。」佛是持咒心成佛的。也有人說《無量壽經》講念阿彌陀佛成佛,那你就會疑惑,所以重點是要識心達本。因為佛是無量覺,所以講「念佛成佛」的也沒錯,如果不識心達本,那你就沒有辦法理解,所以還是要識心達本。楞嚴咒乃秘密的般若,以此來斷俱生的習氣。眾生習氣非常深,不是一般觀智可以達到,須藉由諸佛的秘密心咒才能斷除,習氣清淨之處,出生十方如來。十方如來是持楞嚴咒心成佛。執此咒而降魔。乘此咒應微塵國。含此咒心,「含」就是包含,也算是持誦楞嚴神咒,有包含容納的意思,所以叫「含此咒心」,在「微塵國轉大法輪。」

十方如來持此咒心,以此咒來為十方眾生摩頂授記,就算自己的佛果未成,也能蒙十方諸佛授記。

以此咒來「拔濟群苦。」以此咒「供佛承法」,就是供養諸佛,承受諸佛的教法。行此咒攝受小乘。誦此咒成無上覺,入大涅槃。傳此咒,付佛法事,究竟住持。

這個咒就像戒律的光明金剛寶戒一樣,光明金剛寶戒是成佛的根本,所以楞嚴神咒也是成佛的根本。總的來說心性是成佛的根本。如果不通明心性,其他的都是枝葉。所以當「通明心性」以後,持這個咒也行,持光明金剛寶戒也行,都可以。所以說十方如來出世的家業,依此咒心而得成就,這必是無上秘密心印。從上諸祖傳佛心印者,未有不由咒力而成功行也!這就是所謂的「如來密因修證了義」,就是指楞嚴咒為修行之本,又即是菩薩萬行,令二乘人遠諸魔事,這些都是楞嚴咒的功德。所以楞嚴咒在佛門裡面有「咒中之王」的美稱,就是這個道理。修行人依此咒力就能斷習氣,能快速成佛。這裡是講有十種大的利益,包括成無上覺,「降伏諸魔。」「坐寶蓮華。應微塵國。」在微塵國轉大法輪,在十方摩頂授記,「自果未成。亦於十方蒙佛授記。」自己雖然未成佛果,也能蒙十方如來授記成佛,「拔濟群苦。」包括地獄、餓鬼、盲聾瘖啞、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這世間的八苦,大小諸難,包括「賊難。兵難。王難。獄難。風火水難。飢渴貧窮。應念銷散。」還有「事善知識。四威儀中。供養如意。恆沙如來會中。推為大法王子。」「大法王子」就是講可以紹隆法王家業,能夠承擔如來的家業。持此咒心,「能於十方攝受親因。」「親因」就是家親眷屬。攝受親因就是能夠度家親眷屬。包括讓小乘聽聞如來的秘密藏,也就是聽聞大乘佛法不生驚怖;所以你要是根器不好,不能信受大乘,你就要持楞嚴神咒,那你聽聞大乘就不會害怕,你就能生信,你就不會覺得「怎麼可能、怎麼有這麼奇怪的法」,這是你善根不夠,業障太重,於大乘法無法生信,所以要持楞嚴咒。「十方如來誦此咒心。成無上覺。坐菩提樹。入大涅槃。」包括「付佛法事」就是傳法給後面的人,也是傳楞嚴咒,包括傳楞嚴咒的咒心。能令佛法「究竟住持。嚴淨戒律。悉得清淨。」

這是講楞嚴咒十種大利益。

楞嚴咒有十種利益:

若我說是佛頂光聚般怛囉咒。從旦至暮。音聲相聯。字句中間。亦不重疊。經恆沙劫。終不能盡。亦說此咒名如來頂。汝等有學。未盡輪迴。發心至誠取阿羅漢。不持此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這是第一個:能遠魔事。

講楞嚴咒能夠令眾生遠離魔事。

佛說:若我說這「佛頂光聚般怛囉咒。」也就是大白傘蓋咒「從旦至暮。音聲相聯。」「字句中間。」也沒有重疊,「經恆沙劫。終不能盡。」因為它稱性的緣故,所以說其無盡,它不是那種外道咒或者鬼神的咒語,是不一樣的。佛說這個咒它的咒心源遠而益大也!此咒從一真法界清淨妙心所流出,無始無終窮劫不盡,如果修行的人沒有持誦楞嚴神咒,或是持誦咒心,沒有辦法「遠諸魔事」,就是你還是會受魔擾。

阿難。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眾生。隨國所生樺皮貝葉紙素白㲲。書寫此咒。貯於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誦憶。或帶身上。或書宅中。當知是人。盡其生年。一切諸毒所不能害。阿難。我今為汝更說此咒。救護世間。得大無畏。成就眾生出世間智。若我滅後。末世眾生。有能自誦。若教他誦。當知如是誦持眾生。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如是乃至龍天鬼神精祇魔魅所有惡咒。皆不能著。心得正受。一切咒詛厭蠱毒藥。金毒銀毒。草木蟲蛇。萬物毒氣。入此人口。成甘露味。

第二個:能遠毒害。

他說:「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眾生。」「隨國所生樺皮貝葉。」你把樺樹的皮削薄、弄軟可以做書。「貝葉」就是貝多羅樹葉,「紙素」就是用此方的竹子抹為漿,就能做成紙。「白㲲」就是白㲲華所織成的,可以用來書寫。書寫這個楞嚴咒,放於香囊,即使這個人心昏沒有辦法誦咒,你把楞嚴咒給他帶在身上,或是放在你家裡面,佛說:「當知是人。盡其生年。」這人他一生「一切諸毒所不能害。」若有人想毒害他都不能成,自然冤親債主就遠離。佛說:「我今為汝更說此咒。」所以佛為我們更說此咒,「救護世間。得大無畏。」能夠救護眾生,還能夠成就眾生的出世間智。

如果佛滅度後,末世的眾生「有能自誦。若教他誦。當知如是誦持眾生。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如是乃至龍天鬼神精祇魔魅所有惡咒。皆不能著。」乃至這些鬼道的眾生、八部鬼神的鬼神咒語,這些惡咒都不能害此人。這世間還是有這種惡咒存在的,像密宗的密勒日巴大師,他沒有學佛以前,他的父親早亡,遭親戚侵佔他的家產,還將他全家趕出去,他去學習法術,就是可以用咒語、咒術的力量去殺死他的親戚,還下冰雹逞罰鄉里的人。所以確實有的外道咒可以驅使鬼神,也有惡鬼的咒。佛說這些惡咒,「皆不能著。」所以如果有被下降頭或惡咒著身的,你就給他佩戴楞嚴神咒,那就沒有問題了,最好叫這個人能自己念,是有效的,這個人「心得正受。」他心不會亂。因為被惡咒所詛咒的人心會亂,是沒有辦法得正定。「一切咒詛厭蠱毒藥。」「厭蠱」就是屍毒。「毒藥」就是毒物,像鴆酒之類的,沾到人的嘴巴,這個人就死了,如上厭蠱毒藥,皆能毒害於人;再加咒力,再加毒藥,那就真的是百發百中。有楞嚴咒則這些惡咒、惡毒都不能著。

什麼叫「金毒銀毒。」在溫陵道昉法師的註解裡面講到:金銀入到藥裡面,能夠發毒,我們佛教不會使用毒,他說:古代下毒就把金銀入到毒藥裡面去,它就能發毒,所以稱為「金毒銀毒。」實際上在製藥時有的它裡面也用到金銀,正常的藥它也可以用得到,像「安宮牛黃丸」它最外面那一層,它裹著一層食用的金箔,是有它的功效。

金銀相對於用到毒藥上就能發出它的毒性,有些藥在製的時候,會使用到所謂金鍋銀鏟來炒製是相同的道理。

所以講「金毒銀毒。」乃至「草木蟲蛇。」有的草有毒、木頭有毒,或是蟲、蛇有毒,這四類,乃至「萬物毒氣。」有些它是有毒氣的,像毒花,它有毒氣,「入此人口。成甘露味。」「甘露」就是不死的神藥,你即使吃到這些毒,因為你有持誦楞嚴咒,就不會被害。當然這是他要有一定的功夫,像天台宗第二祖慧思禪師,因為他講大乘,人家就給他僧團下毒,他有的徒弟就被毒死了,只有慧思禪師,因為他用功,功夫很厲害,他「作觀」把這毒給排掉,這是真實的,就像持楞嚴咒,他觀力很強,所以能轉得過來,不過這種人少。所以持誦楞嚴咒能夠消除惡毒惡咒,當然這也要你相當用心,不是你隨隨便便就能達到。這裡講「能遠毒害」,如果你不能誦,你就寫了放在身上。

咒是佛心,持咒即是持佛心,因此可以成就出世間智,能夠遠離世間的毒害。

一切惡星。并諸鬼神。磣心毒人。於如是人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并其眷屬。皆領深恩。常加守護。

第三個:能令惡神守護。

「一切惡星。」就是像一些人每年他或會與善星相應,有的是與惡星相應,這惡星會去害到他,他命格裡面就會這樣子。或是惡星和災星,會出現在這個時間害人。「并諸鬼神。」包括各種鬼神,有的鬼神他會戲弄人。「磣心毒人。」是說有的人他心毒如砒霜,「磣」就是醜惡的意思。「磣心毒人。」他惡心如劇毒一樣,「於如是人不能起惡。」這樣的惡鬼神及惡人對「如是人」,就是持楞嚴咒,或配戴楞嚴咒的這個人,因為看到他持楞嚴咒,對他不會起惡心,反會生善心,所以修行持咒的功德非常地大。

「頻那夜迦。」就是豬頭跟象鼻護法鬼王,「并其眷屬。」跟他們的眷屬,因為他們過去世得到佛的深恩,於是發願要保護持誦楞嚴咒的人,所以都會常常降臨來護持持楞嚴咒的人,所以說這個咒能令惡神轉惡心為守護,就是這咒能夠感化眾生。

阿難。當知是咒。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種族。一一皆有諸金剛眾而為眷屬。晝夜隨侍。設有眾生。於散亂心。非三摩地。心憶口持。是金剛王。常隨從彼諸善男子。何況決定菩提心者。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是人應時。心能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

第四個:能知宿命。

咒就是金剛心。因為從來沒有開悟,所以為八萬四千塵勞所煩惱。今天我們執持楞嚴咒,所以「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種族。晝夜隨侍。」在沒有持咒以前心裡都是煩惱,你持咒以後八萬四千煩惱消除,自然得「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來護持。這是因為心無動轉相,所以亂心憶持,金剛王也常常擁護,何況於菩提發決定心者。金剛藏王菩薩能令行人頓破無明,能夠「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這裡講的「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就是講菩薩既得如來藏心,去惑純精,「去惑純精」就是惑業斷掉,純是真心。而與行人具現藏心,本來無二。聖凡雖異,心精通吻,你跟金剛菩薩藏王心精通吻,「通吻」就是講你的心跟他的心相通。「吻」就是吻合的意思。什麼叫「陰速」?「陰」就是冥。「速」就是快的意思。所以能以同體之心精,冥冥中,如兩鏡相對,心心相印,能速疾啟發持誦楞嚴神咒者的神識,頓時開悟,所以叫「精心陰速發彼神識。」他能開悟,心能「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就是他能憶持他的宿命,你要說是宿命通也可以。這個就是「神識通明」。精心陰速之人,能夠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前事,一切妙理,「周遍了知。得無疑惑。」這是「能知宿命」。

其實眾生的宿命也是妄想,他這裡講「能知宿命」,你把他解深一點,就是能夠明心見性,因為眾生歸根結底本來是佛,所以說「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前事」,也就是塵勞煩惱未起之前,是個什麼樣子?當然就是如來了。

從第一劫。乃至後身。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及富單那。迦吒富單那。鳩槃茶。毗舍遮等。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惡處。

第五個:能離惡道。

什麼叫做「藥叉」?「藥叉」翻作中文叫「捷疾鬼」。「從第一劫。」從你持誦楞嚴神咒第一劫,乃至最後身,「最後身」就是你要成就了,不再來輪迴,至少是你要出三界了。以「最後身」來說的話,菩薩示現,因為他分身無數,這裡講最後身,一般是指「出三界」,所以「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就是你不會墮在「捷疾鬼」,也就是惡道,「羅剎。」就是可畏鬼,是吃人的。「富單那。」這叫臭惡鬼或者叫主熱病鬼,或是「迦吒富單那。」「迦吒富單那」翻作中文是奇臭惡鬼,這是主熱病鬼裡面再更為厲害的。「鳩槃茶。」翻作中文叫甕形,或叫魘魅鬼,你在睡覺時他會來壓你,俗稱鬼壓床,這是鳩槃茶。「毗舍遮。」或云毗舍闍,這是噉精氣鬼,他能吃人精氣,也可以吃五穀的精氣。並諸餓鬼:如大腹、臭毛、針咽、乃至炬口,「針咽」他喉嚨跟針一樣,「炬口」就像焰口鬼一樣。「有形。」就是有色相的,如休咎精明。「無形。」就是無色相,如空散銷沉。「有想。」就是靈通怪變,如鬼神精靈。「無想。」凝滯堅頑,就像石頭,精神化為土木金石。這些鬼神各有自苦,都有他苦難的地方,遮障聖道,所以叫惡處。

你持楞嚴咒或是你持咒心就能夠生生世世不墮在餓鬼道中。所以說只有學佛才能不墮惡道,你學什麼世間法,到最後都還是生死輪迴,一生死輪迴你就墮落下去,下到惡道當中。我看佛經這麼多年,佛在經上講只有持咒、念佛、讀經、印經……,做跟佛教相關的事情能夠免墮惡道,現在有的出家人倒說經律,瞎說什麼搞世間法,把人做好就不會墮惡道。告訴你們,這可不一定,因為墮不墮惡道是在於神識先牽,你只有做表面的善事是不行的,因為世間很多善事,它從表面看起來是善,他的存心不一定善,但是你持這個咒,心地肯定是善的。你看從古到今,哪一個貪官,哪一個欺負老百姓的官,他不都是當初讀聖賢書出來的嗎?那為什麼他最後會變貪官呢?因為他裡面意識的貪瞋癡沒有伏住,所以他只有表面;有的人他伏住了,有的人因為沒有定慧,所以他沒有伏住。如果你只有做一些世間表相的五戒十善,那就不一定了,這是事實。包括你表面行世間的忠孝節義,因為意識裡面還是貪瞋癡,還是為了那個「我」。有些學儒家的也講定靜、修心、養心,但他就沒有定慧的功夫。一般世俗的定靜只能伏一下,佛法是用功觀照,尤其楞嚴神咒,它能夠把你八識裡面貪瞋癡的種子給去掉,能夠消除眾生的夙業,能夠「刳其正性」,這才能夠讓你不墮惡道。

所以你去看看從古到今的貪官,那就很清楚了,他也是讀聖賢書,為什麼他會變成這樣?甚至大貪的人,還有大文才,還懂大道理,他讀的書都比一般人多太多了,那他為什麼變成這樣?就是他只是懂一堆道理,或只是做了個表面,可是裡面業習種子沒有轉過來。所以佛叫我們要持咒、要學佛、要打坐、念佛,這樣才能夠遠離惡道。要是只有做世間法,做一些表面功夫,但在八識裡面的業習種子,貪瞋癡的種子、自私自利的種子並沒有除掉,那還是會造業,照樣墮到惡道去。這就是學佛殊勝的地方,跟你只做世間法,那是完全不同,世間法是表面的善,表面的善它叫「有為功用」,頂多盡形壽,一輩子而已。你一投胎一輪迴,隔陰之迷,你這善業就沒有了,頂多給你帶到來生去享一點福報。那為什麼說有人這一生福報很大,他卻是在造業,因為他過去生修的福,一投胎他善心沒有了,因為隔陰之迷讓他迷掉了,忘記了,於是善心就沒有了,這一生雖然有大福,享福的同時也在造業。然而你持誦楞嚴神咒、持誦阿彌陀佛名號、觀世音菩薩名號,這是從心地上,徹底給你種善根,這是徹徹底底的善法,所以一定要信佛。一般人他不懂佛教的道理,不像我們是真正相信佛法、深入佛法的,而他只懂一些佛法,所以容易被人家三言兩語給轉了,尤其是被一些出家人轉,所以為什麼說有些和尚是佛教的罪人,就是這個意思,他經典亂講,道理亂說,穿鑿附會,那就是他從前解經的時候就穿鑿附會,所以到後來他隨口就穿鑿附會,自己害了自己又害了別人,這叫「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即使講經講得再久,哪怕他講了幾百年,都還是個生死凡夫,是沒有用的。這是第五個能夠遠離惡道。

是善男子。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

第六個:能生善處。

這咒如同如意珠,你能夠讀誦、書寫、或是戴、或是放在家裡珍藏起來,來供養它,供養經典,供養楞嚴咒,你不會生於貧窮下賤,「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

此諸眾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由是得於恆河沙阿僧祇不可說不可說劫。常與諸佛同生一處。無量功德。如惡叉聚。同處熏修。永無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得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戒。

第七個:能成善行。

縱然這個眾生沒有修福,「不作福業。」只要你能持咒,「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因為這個咒心是如來的心印,等於是將如來功德授予此眾生。「由是得於恆河沙阿僧祇不可說不可說劫。」所以常常能夠跟諸佛「同生一處。」就是能夠出生在有佛出世的地方。「無量功德。如惡叉聚。」「惡叉聚」是一種水果,我們中國沒有,它一生長就是同時生出三個果,三果一蒂。惡叉聚一蒂生三果,代表「同處熏修。永無分散。」「無量功德。如惡叉聚。」就是成就善行,所以「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沒有得戒「令其得戒。」沒精進者「令得精進。」沒有智慧「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戒。」這是因為與佛同體,所以即使不作福德,十方如來所有功德都能給他,因為心心相印,所以能夠「同處熏修。永無分散。」以果覺為因地心,所以能不持齋戒,而齋戒自成;戒根不清淨,因為你持楞嚴咒,所以得戒根清淨;沒有智慧「令得智慧。」這是講「能成善行」。

阿難。是善男子持此咒時。設犯禁戒於未受時。持咒之後。眾破戒罪。無問輕重。一時銷滅。縱經飲酒食噉五辛。種種不淨。一切諸佛菩薩金剛天仙鬼神。不將為過。設著不淨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淨。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亦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無有異也。

第八個:能離染行。

因為法界性無染無淨,所以離開「作任止滅」。

如果你在沒有持咒的時候,之前縱然犯戒,因為你持咒了,過去的罪「一時銷滅。」都能銷滅,持咒能破罪,「眾破戒罪。無問輕重。一時銷滅。」縱然「縱經飲酒食噉五辛。種種不淨。一切諸佛菩薩金剛天仙鬼神。不將為過。」不會跟你計較,哪怕你這衣服破弊不乾淨,「一行一住。悉同清淨。」因為罪性本空,所以你持這個咒,必然能夠銷滅你的罪,能滅「破戒罪」於未受時,你之前犯的「破戒罪」也能夠清淨。雖然不入壇,同樣是等於入壇,「入壇」就是前面講的持這個咒必須結楞嚴壇,縱然沒有結這楞嚴壇,你持這個咒等於入楞嚴壇,所以說「還同入壇行道功德無有異也。」那在這裡就會有個問題:前面講「持咒」必須結壇,要種種清淨,如果有一個不清淨,那就不成就。這裡卻說破戒,散心持咒皆獲成就,為什麼會前後差異這麼大?所以祖師就回答:前面講的真修,要莊嚴清潔為主,今天是講咒的神力,所以你不可以混為一談。前面講你要修行,你要做到這個樣子,能做到這樣最好,不能做到,你直接持咒,這咒也有這麼大的功德,所以你不能把它混為一談。

若造五逆無間重罪。及諸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已。如是重業。猶如猛風吹散沙聚。悉皆滅除。更無毫髮。

 第九個:能滅眾業。

前面是講未受戒的時候你犯戒,這裡是講你已受戒,你犯戒乃至犯了五逆重罪,前面是你還沒有受戒,你犯性戒;這裡是講你已受,不但犯戒而且你還犯到重戒,「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比丘是「四棄」,比丘尼是「八棄」。

像五逆無間罪業、四棄八棄罪,都不通懺悔,四棄:就是四根本重業。「棄」就是永棄佛法邊外。

一旦你誦楞嚴咒,「猶如猛風吹散沙聚。悉皆滅除。更無毫髮。」「四棄」講的是殺、盜、淫、妄就比丘戒,比丘尼的「八棄」就是觸、八、覆、隨。「觸」就是不得與染心男身相觸。「八」就是不得與染心男子捉手、捉衣、入屏處、屏處共立、共語、共行、身相倚、互相期許等八事,這個是八。「覆」就是不得蓋覆他人的重罪。女眾因為人情,很會遮掩覆藏人家的罪,這都是覆藏。「隨」就是隨順。隨順破戒的比丘或是持惡見的比丘,隨順他的教導,因為有的比丘他被舉罪了,你還隨順他,親近惡見比丘,簡單講,你隨順惡比丘,或供給所需或共言語,你是隨順惡見。

所以觸、八、覆、隨,這「隨」者就是教你不可以隨順惡見,女眾的情見比較重,她覺得:「我跟他比較熟。」哪怕對方他犯了戒,他不正見,她也是會替他說話,這就是隨順,或是供給對方所需,你看有一些邪見的比丘他底下的那些比丘尼,就犯了比丘尼罪,這是八棄罪之一。

只要能夠持誦楞嚴神咒,哪怕你犯這麼重的罪,都能夠銷滅掉。滅罪速度有多快?這重業猶如強風吹沙一樣。這重罪雖然很重,但是在神咒力面前就如同沙一樣,強風吹沙一下就把它吹走了。所以說「悉皆滅除。更無毫髮。」一點點都不剩,再也沒有了,所以叫「更無毫髮」。

阿難。若有眾生從無量無數劫來。所有一切輕重罪障。從前世來。未及懺悔。若能讀誦書寫此咒。身上帶持。若安住處莊宅園館。如是積業。猶湯銷雪。不久皆得悟無生忍。

第十個:能銷積障。

這「積障」是講無量劫來累積的重罪,無量劫來殺父、殺母、四棄八棄……等等重罪,持楞嚴神咒,包括持咒心,「所有一切輕重罪障。」凡是沒有來得及懺悔的,你能夠讀誦或是書寫,身上帶著楞嚴神咒,或是放在家裡,「如是積業。猶湯銷雪。」再重的業,遇上楞嚴咒,都如同熱湯融化冰雪,不久都能夠成就無生法忍。

以上是講楞嚴咒十種不可思議的力量,這十種是自利的利益,以下是講利他的利益。

復次阿難。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憶念斯咒。或能身上帶此悉怛多般怛囉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長命者。即得長命。欲求果報速圓滿者。速得圓滿。身命色力。亦復如是。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必定不生邊地下賤。何況雜形。

第一個,能隨所願:

佛說:「若有女人。」沒有生男女,沒孩子想要求孕者,能「憶念斯咒。」就是你能背誦,或是身上戴著楞嚴咒,則能「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長命者。」求長命就得長命,「求果報速圓滿者。速得圓滿。」也就是所求滿願,「身命色力。亦復如是。」求身體健康,得到身體健康,「命終之後。」還能「隨願往生十方國土。」不會生於「邊地下賤。何況雜形。」雜形就是異類。

祖師說:因為稱真如法性,心境一如,所以永離邪曲。這是利他行的第一個「能隨所願」。

阿難。若諸國土州縣聚落。饑荒疫癘。或復刀兵。賊難鬥諍。兼餘一切厄難之地。寫此神咒。安城四門。并諸支提。或脫闍上。令其國土所有眾生。奉迎斯咒。禮拜恭敬。一心供養。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災厄。悉皆銷滅。阿難。在在處處國土眾生。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雨順時。五穀豐殷。兆庶安樂。亦復能鎮一切惡星隨方變怪。災障不起。人無橫夭。杻械枷鎖。不著其身。晝夜安眠。常無惡夢。阿難。是娑婆界。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二十八大惡星而為上首。復有八大惡星以為其主。作種種形出現世時。能生眾生種種災異。有此咒地。悉皆銷滅。十二由旬。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

第二個:能滅災難。

這是講「國土州縣聚落。」村莊有饑荒,包括鬧瘟疫或是有刀兵,或是「賊難鬥諍。」哪怕是「一切厄難之地。」有種種厄難,或是有一個或是兩個,或是都有,就是有饑荒,有疫癘或是都有,所謂「都有」,是又有饑荒疫癘又有刀兵,那這樣是很慘的,所以說一切厄難之地,就是講這個地方同時有一切的厄難,這是業障重到極處。「寫此神咒。安城四門。」以前的城是四個門,現在城門都拆掉了,就剩古蹟了。包括你放在政府單位裡面都可以,因為它能代表地方。包括「支提。」「支提」就是塔,可供養處,「脫闍」就是幢,懸在幢上也可以。「令其國土所有眾生。奉迎斯咒。禮拜恭敬。」讓這國中的眾生能夠禮拜恭敬「一心供養。」所以為什麼唐朝的人有那麼大的福報,因為武則天、李世民這些人其實是學佛的,雖然李世民說他是老子的後代,但是他終究是信奉佛法,還是恭敬禮拜佛法。像李世民的痼疾,就是因為打仗,老毛病了,治不好,杜順和尚教他大赦天下,他這病就好了,所以他算是信佛的。要是不信佛,這和尚叫他大赦天下,他怎麼可能照辦,所以都還是有信佛。武則天是真信佛,而且是非常信,所以說唐朝最好最興盛的時期,其實就是武則天的時候。經文這裡講讓國民能夠奉迎楞嚴咒,「禮拜恭敬。一心供養。」包括所有的國人,「各各身佩。」「安所居宅地。」家家戶戶都能供佛,都能夠供楞嚴神咒,「一切災厄。悉皆銷滅。」

所以「在在處處國土眾生。」有這個楞嚴咒,「天龍歡喜。風雨順時。五穀豐殷。兆庶安樂。」包括「能鎮一切惡星隨方變怪。」星各有方,所以叫「隨方」。反常叫「變」,異餘就是不同於其他,就叫「怪」,是怪異的意思。「隨方變怪」也可以說是妖怪。有楞嚴咒在,所以「災障不起。」這些惡星,妖魔鬼怪,它能夠震懾得住。而且「人無橫夭。杻械枷鎖。不著其身。」前面講過,憨山大師說他遇過一個梵僧持楞嚴咒聲音猛厲,他說咒要這樣念,他是在驅遣鬼神,去趕走災星及諸鬼怪。

所以說念楞嚴咒能夠鎮惡星,包括妖魔鬼怪,都可以。使「人無橫夭。」「橫夭」就是短命。「杻械枷鎖。不著其身。」「晝夜安眠。」能沒有惡夢,因為有些被鬼附著的,他會作惡夢。

所以佛說:「阿難。是娑婆界。」這個娑婆世界「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二十八大惡星而為上首。」「八大惡星以為其主。」「二十八惡星」就是四方各有七星,七乘以四等於二十八,其中有八個惡星,在《楞嚴經長水疏》裡面講是「金、木、水、火、土、羅睺、計都、跟彗星」這八個,是最主要的。當出現在這世間的時候,「能生眾生種種災異。」那眾生就要倒大楣,要受災,但是只要「有此咒地。」共業裡面就會有別業,因為你有楞嚴咒,「十二由旬。成結界地。」一由旬:大者八十里,中者六十里,小者四十里。「結界」就是有護法善神來呵護、來保護,就能銷滅災殃「諸惡災祥永不能入。」為什麼叫「災祥」?主要是要講「災」,不講「祥」。「祥」者,吉凶之先兆,所以叫「祥」,「災祥」當然是講「凶兆」之意,主要在講「不祥」之意。所以說「諸惡災祥永不能入。」就是能夠滅災難。所以為什麼說有災難的時候要佩戴楞嚴咒,其實平常就應該要佩戴,因為它有這樣的功德。

這是講「能利他」的第二個。

是故如來宣示此咒。於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入三摩地。身心泰然。得大安穩。更無一切諸魔鬼神。及無始來冤橫宿殃。舊業陳債。來相惱害。汝及眾中諸有學人。及未來世諸修行者。依我壇場。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淨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於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來便為妄語。

所以如來宣示楞嚴咒,保護末法想發心修行入「三摩地」的人,想修行入正受的人,「身心泰然。得大安穩。」沒有一切諸魔鬼神,乃至無始來的冤親債主,「舊業陳債。」來向你討債,你用楞嚴咒他就不來。所以「汝及眾中諸有學人。及未來世諸修行者。」能夠「依我壇場。如法持戒。」依楞嚴壇場修行的法式,「所受戒主。逢清淨僧。」你能夠向清淨的比丘,也就是具大乘戒正知正見的出家人,求學佛法,「持此咒心。不生疑悔。」善男子不是只有指男眾,也包括女眾,只要學佛都稱「善男子」。「於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來便為妄語。」這裡講的「心通」,就是見性。所以只要你能夠如法修行並持誦楞嚴咒,必然能夠開悟。如果不如是,十方如來就變成妄語;如來沒有妄語,就表示這是真實之語。

《正脈疏》講不犯四種過,就是:一壇差,二戒缺,三師穢,四疑悔。「壇差」是說你要如法依壇場,你沒有依壇場那不行。沒有如法持戒,你缺戒不行。沒有逢清淨僧,師穢那不行,「穢」就是不清淨。於咒生疑悔,這也不行,這是講你能夠做到這四個就能夠得到楞嚴咒、《楞嚴經》的利益。

有一種沒有做好,現生就比較不容易取證,障道因緣就多了。

說是語已。會中無量百千金剛。一時佛前合掌頂禮。而白佛言。如佛所說。我當誠心保護如是修菩提者。爾時梵王。并天帝釋。四天大王。亦於佛前同時頂禮。而白佛言。審有如是修學善人。我當盡心至誠保護。令其一生所作如願。復有無量藥叉大將。諸羅剎王。富單那王。鳩槃茶王。毗舍遮王。頻那夜迦。諸大鬼王。及諸鬼帥。亦於佛前合掌頂禮。我亦誓願護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圓滿。復有無量日月天子。風師。雨師。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諸星眷屬。亦於會中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安立道場。得無所畏。復有無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陸空行。萬物精祇。并風神王。無色界天。於如來前。同時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無魔事。

這是講「諸神守護」。

話說到這裡,「會中無量百千金剛。一時佛前合掌頂禮。而白佛言。」就是他們發心保護如是修菩提者,梵王、天帝釋、四大天王等,一個一個來在佛前向佛發願保證,說:凡有人這樣修學,他一定「盡心至誠保護。」「令其一生所作如願。」再來就是「藥叉大將。」藥叉就是夜叉,也就是捷疾鬼。「羅剎」就是可畏鬼,他會吃人,吃人鬼。「富單那」就是臭惡鬼,主熱病鬼。「鳩槃茶」就是魘魅鬼。「毗舍遮」就是噉精氣鬼。「頻那」就是豬頭使者。「夜迦」就是象鼻使者。這些是鬼王,這一類裡面的王,這些前面都講過。還有鬼帥,有王就有帥。也在「佛前合掌頂禮。」「我亦誓願護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圓滿。」

再來還有無量的日天子、月天子,以及風師、雨師,風、雨、雲、雷、電,為什麼加「師」?這是尊稱。那電伯,為什麼稱「伯」?就是尊重他比較年長一點。「年歲巡官。」就是司年值歲,監察人間所有善惡之巡官,如十二宮神之類的。

在《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四十二佛說到:「是九月時,射神主當……十月時,磨竭之神主當其月……十一月,水器之神主當其月……十二月,天魚之神主當其月……正月時,特羊之神主當其月……二月時,特牛之神主當其月……是三月時,雙鳥之神主當其月……四月時,蟹神主當其月……此五月時,師子之神主當其月……此六月時,天女之神主當其月……是七月時,秤量之神主當其月……八月時蠍神主當其月。這段經文是節錄出來,原來是隋代高僧,那連提耶舍大師翻譯的《大乘大方等日藏經》,之後收錄在《大方等大集經》中這個就是十二星座的由來,在敦煌石窟當中第六十一窟的熾盛光佛圖,也有畫出來,這個圖我在現場看過,畫的就是類似年歲巡官的這個十二宮神,也就是類似現代人看到的十二星座。

「諸星眷屬。亦於會中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安立道場。得無所畏。」包括「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陸空行。萬物精祇。」「山神」就是主山神,如五嶽。「海神」就是主水神,如四瀆,四瀆就是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名為四瀆,四瀆就是發源注往海的大河,但是淮河、濟水後來被黃河改道,所以淮河下游淤塞後就進入長江,濟水算是黃河下游。現在濟水也沒有,四瀆就是講的長江、黃河、淮河。四瀆,古代就是這樣子。所以這個是主河神、主水神。土地就是土地神,堅牢地神之類,水陸空行這是講三居,或是水或是陸或是空中的一切的神祇。「萬物精祇」就包括主藥神,主林神、主稼神主管苗稼的,《華嚴經》都出現過,就是萬物精靈。上面是有形,下面是無形,主風神就是風神王,再來無色界天,就是四空天,「於如來前。同時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無魔事。」

這咒心即是法界心印,所在之處諸神皆會守護,就像大將軍的虎符,虎符作為信物,虎符一到,命令即刻執行,所有的人都必須聽從將軍命令,世間的虎符尚且有這樣的力量,何況諸佛如來不可思議威神力。所以你持楞嚴咒,釋迦牟尼佛的功德,可以感十方鬼神天神的擁護,這比你請什麼保鏢都要厲害多了。

這是諸神守護。

爾時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輩所修功業。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隨此咒。救護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場。及餘經行。乃至散心遊戲聚落。我等徒眾。常當隨從侍衛此人。縱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終不可得。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發心樂修禪者。世尊。如是惡魔。若魔眷屬。欲來侵擾是善人者。我以寶杵殞碎其首。猶如微塵。恆令此人所作如願。

這是講「菩薩守護」。

「首楞嚴大定」又叫「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五十五位最後的「等覺」俱用金剛心來斷惑,因為根本無明最極微細堅固,非金剛心不能破。一迷真心起無明,這就是「生相」,所以叫「生相無明」。從無明而發業潤生就有生死,所以變一心而為八萬四千煩惱,造生死業;今此神咒乃金剛心中所流出,所以能直斷根本無明,變煩惱而為護法。迷時是為染業,今天逆流就變成守護,所以才有八萬四千恆河沙金剛藏王菩薩來守護,「在大會中。即從座起。」金剛藏王菩薩跟世尊說,我們這些金剛藏王菩薩都是菩薩示現的護法,「久成菩提。不取涅槃。」早已成就,常隨楞嚴咒,「救護末世。」「末世」就是現在末法的時候,「修三摩提正修行者。」救護真正要修行的人。

「如是修心求正定人。」無論這真修行的人是在道場,乃至經行,或是「散心遊戲聚落。」包括他外出去旅遊,「我等徒眾。常當隨從侍衛此人。」我們金剛藏王眾都會在旁守衛護持。「縱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終不可得。」就算是魔王要侵擾,終究是沒有辦法害到他的。「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若有小鬼神,他們沒有辦法靠近這個善人,這等於是有結界的,因為持咒有功德、有光明,鬼神沒有辦法靠近這個善人,因為他的光太刺眼,還有就是身旁有護法神守護,等於是保鏢,不會讓你靠近。這裡還有加但書,除非是「發心樂修禪者。」想要發心學佛的鬼神,才可以靠近。

世尊,「如是惡魔。若魔眷屬。欲來侵擾是善人者。」有惡魔或是魔眷屬,包括鬼神,來擾亂的,他會用寶杵敲他的腦袋,碎如微塵,也就是把他打死。「恆令此人所作如願。」不會讓惡鬼惡神來干擾他。魔有侵擾者則碎其首猶如微塵,顯示楞嚴神咒的咒力,一念能碎無明,不假餘力,所以守護之功妙極於此,所謂妙圓密行也!

這個是講「菩薩守護」。

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輩愚鈍。好為多聞。於諸漏心。未求出離。蒙佛慈誨。得正熏修。身心快然。獲大饒益。世尊。如是修證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為乾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漸次。得修行目。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為等覺菩薩。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大眾一心。佇佛慈音。瞪瞢瞻仰。

這是阿難問了一個問題,問修證位次以顯三觀之用,你修「一心三觀」它有什麼作用?這是從位次上顯三觀具有能斷能證的功用。「乾慧之地。」就是後面會講的「欲愛乾枯。根境不偶。」就是心不取境,了妄即真,也就是天台的「五品觀行位」。什麼是「乾慧之地」?「四十四心。」又是什麼?菩薩四十四行,前面是四十心,信、住、行、向,再包括四加行,是第四十四,然後「登地」,云何名為「入地」?「詣何方所。名入地中。」怎麼樣才算是「登地」?怎麼樣才是「等覺」?阿難請佛來開示。「大眾一心。佇佛慈音。瞪瞢瞻仰。」就是兩目直視於佛,就是「瞪瞢」的意思,「瞻仰」就是仰慕如來開示。

爾時世尊讚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為大眾。及諸末世一切眾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從於凡夫。終大涅槃。懸示無上正修行路。汝今諦聽。當為汝說。阿難大眾。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華嚴》以信為行本,「三賢」前面是總依信位,所以就不再別開,所以通有四十二位,這一部經特別講「十信」,總共有五十五位,所以說「五十五位真菩提路」,從乾慧地最初之因,到涅槃至極之果;由初信至四加行,就是四十四心,加最前面「乾慧地」及十地就是五十五位。

按照《楞嚴經》義趣「等覺」就是因圓之果,所以就不算到裡面去了。「合掌刳心。」「刳」是剜物見空。就是所謂的剷去知見。

佛言。阿難當知。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

這裡要講修證位次,先講一真法界為生死涅槃之因。佛告訴阿難:「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這就是講一心真源永離諸妄。

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就是因為最初一念妄動而有生,所以叫「因妄有生。」因為有生,所以有滅,生滅叫做「妄」,把「妄」滅掉就叫做「真」,所以說「滅妄名真。」轉煩惱成菩提,故有「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什麼叫「二轉依號」?就是轉煩惱為菩提,轉生死為涅槃,這「二轉依號」。這是講凡聖二路皆不離迷悟,所以說本來非有,就是「妙性圓明」本來沒有世界及眾生。

阿難。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詣如來大涅槃者。先當識此眾生世界二顛倒因。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三摩地。

這是講要返妄歸真,不用別求,你只要識得眾生世界顛倒之因,便是真三摩地。所以佛教我們在妄以明真,而不是捨妄來求真。這就是大乘,《楞嚴經》教你「在妄明真」。

以下講十二類生。

為什麼會有這十二類生?就是因為有無明。這裡有一個問題,他說:阿難本來問從乾慧地到等覺五十六位修行的次第,為什麼如來先回答十二類生?祖師回答:這一部經是專依一真法界如來藏心為凡聖迷悟的根本,因為真心本性沒有迷悟,沒有凡聖,又怎麼會有修證?但是因為最初一念妄動而有無明,因此妄有顛倒的十二類生,如果你能識得顛倒的根本,了達本自無生,那就是上面所說的「二轉依號」,轉煩惱成菩提,轉生死成涅槃,也就是成佛了。從這裡我們就知道:迷悟不出一心,凡聖本乎一念。今天因為一念妄動而有了這十二類生,難道不能以一念無生而圓成五十七位嗎?「五十七位」就是從前面的五十五位真菩提路加上後面的等覺跟妙覺,總共是五十七個位次,《楞嚴經》講的是六十個位次,加上前面三種漸次,總共是六十個位次,《華嚴》是講四十二位。它這裡要顯示的是迷悟本屬一體,真妄它依的根本,元是如來藏心,是妙真如性。所以先指十二類生為發心的因地,你捨此眾生也沒有所謂的如來修證。為什麼講「生佛平等」,這「平等」不是說眾生的業跟如來的果德平等,是講心體平等,在業用上是有差別的,業用是不一樣的。講生佛一體、生佛平等,都是依「一真法界如來藏心」以為迷悟凡聖之根本,是這樣子的。

所以在問修行位次以前,先講十二類生,這十二類生也就是眾生,讓我們知道眾生元是依一心而轉變,最早是從無明而熏成染法,下面總標二顛倒之因。

阿難。云何名為眾生顛倒。阿難。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

這就是常講的從「無住本」立一切法。

佛說:阿難,什麼叫做「眾生顛倒。」

「由性明心。」「性明心」就是一真法界妙圓真心為迷悟之大根本,這就是「性明心」,也就是前面所說的「性覺妙明」,但是起了無明,就變成「性明圓故。」什麼叫「性明圓故」?就是前面所說的,「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必然要「有所」才能強明,也就是這一念無明。於本性當中起了一念妄明之心,要來明於覺體,所以叫「性明圓故」,這「因明發性。」是說既發出來妄了之性,它必然有妄相所對,所以說因明而發性,「性」乃妄相,即前面講的「因明立所。」那「所」字,就通含虛空世界、眾生、業果這三種相續,這裡是單就眾生的正報。以無明熏變生死之狀以為諸妄之根本,所以但言性而不言相,單指它的體而言,則顯眾生世界乃由無明熏變而起的,所以叫「因明發性。」因明發性就是發眾生的妄性。

再看,「性妄見生。」什麼叫「性妄見生。」就是「所既妄立。生汝妄能。」就是由所發之妄相,遂起能見之妄見,這就是眾生世界宛然,而生死之輪迴就從這裡開始,所以才講「從畢竟無而成究竟之有」。

下面四句是顯示虛妄沒有自體。「此有所有。」此有就是無明,所有是講眾生及世界。「非因所因。」什麼叫「非因所因」?就是說無明跟眾生世界本來沒有所因與之為因,意思就是講無明是妄起,眾生世界也是妄起,所以說「非因所因。」非因所因就是沒有原因、沒有因素,而妄成有,虛妄顯現出眾生世界。「住所住相。」什麼叫住所住相?第一個「住」是講眾生,「所住」就是世界,這裡講眾生與世界全體都是虛妄。「了無根本。」是顯示眾生世界沒有根本。一真法界本無所住之相,「本此無住。」建立了虛妄眾生、世界,就是所謂的「從無住本立一切法」,這「一切法」哪來的?真如體性上並沒有,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是起了無明以後才妄有,這無明也是虛妄的,眾生與世界都是虛妄的,所以說「住所住相。了無根本。」這能住的眾生與所住的世界,觀其根本是本來沒有。能有的及所有的實際上是「非因所因。」「非因所因」就是眾生、世界、無明這三個本無所因與之為因,意思是「虛妄而有」,就叫「非因所因。」從這樣幻現出十二類生。這裡就是從眾生的顛倒身心來明「從真起妄」,要顯「妄元無因」,所謂「達妄元虛」,即凡心而見佛,所以五十六位依十二類,也就是依眾生而立,是故「菩提屬於眾生」這個道理就從《楞嚴經》這裡可以看得到的。佛要講菩提以前,他先講十二類生,讓我們了妄即真。

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因有感業相滅相生。由是故有眾生顛倒。

迷失本來圓明湛寂的真如自性,所以生虛妄之妄相,所以叫「迷本圓明。是生虛妄。」而此妄性無體,本來沒有所依,所以說「非有所依。」但了妄無依則真常頓復。所以你不用更起修為,因為眾生本空,不容有心來求復,「求復」就是你起心想要返本還源。為什麼?因為「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你才有想要求真之心,想要求明心見性,這一念心早就已經墮在生滅了,就不是原來的真如自性,因為一真法界中不容起妄見,舉心即錯,動念即乖。以生滅心求復真常之性,則真常之性亦成生滅,這就是《圓覺經》上講的「未出輪迴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經文講「非真求復。宛成非相。」

眾生本無,何有「生、住」?生住尚無,何有「心、法」?這裡講的「非生非住。」一定包含「非異非滅」,講生、住,必涵蓋異、滅,這是心法。言生、住,涵蓋異、滅;那「非心非法。」這是涵蓋身跟受,因為你有心法,那就有身跟受。講義上講:意謂本無生滅眾生。於本無中而妄見有「生、住、心、法」之眾生相。故總言非,但以無明生相未泯耳!

講「心法」就涵蓋著「身受心法」,就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是指眾生的正報,所以說本無生滅的眾生,於本無中妄見有「生住異滅」的眾生相,今天佛告訴我們這個眾生相是虛妄的,所以說「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因有感業相滅相生。」

這裡講為什麼你會見到眾生相?就是「無明」產生的,於本無中妄見有生住異滅,有身受心法,這裡一總俱非。因「無明生相」還沒有消除,所以你見到有生住異滅,見到有身受心法。於虛妄的身中,虛妄的發生當中,出生當中「生力發明。」經文的「生力發明。」就是「六粗相」中的「智相」跟「相續相」,前面講「無明業相」、「能見相」、「所見相」,「生力發明。」就是從無明業力當中起業用,所以叫「生力發明。」六粗當中就有「智相」跟「相續相」。「熏以成業。」就是「執取相」跟「計名字相」。「同業相感。」就變成「起業相」跟「業繫苦相」。如果你了無明本空則生死頓絕,觀行最重要的就是要了「妄元無因」。所以,眾生顛倒的本因是什麼?是因根本無明而來,是根本虛妄。所以說「妄性無體。非有所依。」

無明發起的三細六粗相,所產生的眾生顛倒,觀其根本,本無所因,這就是這一段的意思。

阿難。云何名為世界顛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生成十二類。

上面是講「眾生顛倒」,這裡是講「世界顛倒」。佛告訴阿難:什麼是世界顛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這「是有」就是無明妄心,「所有」就是眾生虛妄根身。因為無明是依真心而得建立,本來沒有眾生的分段生死,但因吸攬四大外色,也就是摶取少分四大而變成根身,所妄既立,則明理不踰,所以有「分段妄生。」這「分段」就是指「分段生死」。所以才有分段生死虛妄出生。「因此界立。」因為妄心無體,非有因為之所因;妄身本空,所以無有住為所住之世界,所謂「無有住」就是講它的體是虛妄的,所幻現出來就是所住的世界。從無住當中妄執以為住,因此妄心生滅「遷流不住。」形成三世之妄相。於「無住」當中你偏要立個「住」,就成「三世」的虛妄,所以叫「因此世成。」由「方」跟「世」,「方」就是方所,「世」是三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以不思議熏變,變化眾生成十二類生,這是唯識講的不思議熏變。那你就知道這「十二類生」本是一念無明妄心之所熏變。

這世界是怎麼來的?是無明妄想熏變而來的,這就是「世界顛倒」,觀其根本,仍舊是虛妄的。所以說「非因所因。」本來就沒有能生之因,是「因明立所。」才造成有虛妄的出生。本來是無住,你起無明了,則虛妄變現出來,立了一個所住。有所住,就有生住異滅,妄心生滅不停,於無住中妄執為住,妄心遷流不住,所以說「遷流不住。」因遷流而有過去、現在、未來之虛妄三世,所以「因此世成。」這「世成」就是三世成立。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成立,「方」與「世」和合,就變化眾生成十二類。這一段其實很重要。

「眾生顛倒」再來是「世界顛倒」,然後虛妄成十二類生,其實這十二類生是能夠圓圓滿滿成佛的,所以佛在要講五十六位的時候,他先講十二類生,告訴我們「菩提屬於眾生」,所以眾生只要識心達本,就能夠成就。

是故世界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因觸有味。因味知法。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世間聲香味觸。窮十二變。為一旋復。

下面接著要講「熏變之相」:因為妄心住於妄身當中,無明不斷地內熏,就是無明不斷地起作用。「內熏」什麼?憶識誦習之習氣猛發鼓動於心體。因為無明已經起了,產生虛妄的「有生」,接著就憶識誦習,「憶識誦習」就是妄識,虛妄習氣在那裡發動,鼓動於心體之中,則妄有緣氣於中積聚,假名為心,「緣氣」就是妄想攀緣氣分,所以叫妄有緣氣於中積聚;就是一念無明起,然後有妄識,妄識不斷地鼓動,這就是「妄想緣氣」,假名為心。

所以,「因動有聲。」你有妄想,妄想是妄動,因為有動則虛妄有音聲相,這「聲」乃妄想之風,不是指外境,這裡要講清楚。「因此動念則隨其本習容現塵相」,因為你有動念則有聲,所以隨其本習容現虛妄的色塵,所以叫「因聲有色。」「習境」既然現前,「習境」就是妄習熏習力產生色境現前,因此妄境又返熏自心,所以叫「因色有香。」這「香」就是指妄境的氣分。實際上就是用「色聲香味觸法」來形容這世界是虛妄的,他也講到根本,也讓你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就是妄想熏習力,不思議熏、不思議變所產生出的虛妄聲、色、香、味、觸、法六塵之六亂妄想。

「香」就是妄境熏習的氣分,因此緣氣又返觸其心,而心亦趣境,所以說「因香有觸。」詳細說就是:因為有妄境,然後有虛妄的妄境氣分,妄想緣氣又返觸妄心,心又趣境,所以「因香有觸。」一個是攀緣的心,一個是所攀緣的境界,所攀緣的境界又能夠誘發你妄心去攀緣。一個是本來它就想攀緣,產生虛妄的相,虛妄的相又能夠牽引你再去攀緣,因為它有妄境的氣分,所以說「因香有觸。」心境相觸則綿著其味,愛而不吐,所以叫「因觸有味。」「有味」就是貪著、取境。因此味著,則知為「法塵」。你攀緣、攀取落謝下來的影子就稱之為法塵,所以叫「因味知法。」

這是總顯一念妄想,由習氣內發而為六塵,不是外塵境界; 這裡講色、聲、香、味、觸、法六亂妄想,是講一念妄想起,習氣內發而為六塵,不是指外面的色塵。只是用六塵來形容習氣內發的情況,但不是指外塵境,你不能說是它產生出的次第。所以說「故不次耳」!

六亂妄想熏成業性以為生因,不出身心之外,所以說十二區分以為受生之果;所以產生這十二類生。下面總結:因六亂妄想生滅不停,所以眾生世界但以聲、香、味、觸習染之六塵,窮十二變為一旋復。「為一旋復」就是這一念妄想為十二類生之因,所謂「熏以成業」,不待更造而生死苦果念念隨之。意思是你即使不造業,你這妄想還是在那裡,所以說不待更造而生死苦果念念隨之,這是說眾生的妄心在熏變的時候,攀緣取境、妄動,是用聲、色、香、味、觸、法來形容,所以即使十二類生還沒出現,你這個妄心已經在那裡躁動。這就是講不思議熏、不思議變,「不思議熏變」是講它習氣內發熏變,造成的生死之因,所以說「窮十二變。為一旋復。」就是你一念心在那裡妄想輪轉,所以有十二類生的區分;產生輪迴顛倒之因,這個就是六亂妄想生滅不停。

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

這是總標十二大類,正示輪迴之狀:前面經文講到說「知見每欲留於世間。」就是貪著這個世間,隨業而受身,所以叫「業運每常遷於國土。」乘此各具旋復輪轉顛倒相故,所以有十二類生之苦果。古大德說「卵惟想生。」所以這「卵」就放在最前面,那麼「胎因情有。」再次就是胎生了,「濕以氣合而感」,「化以離形而應」,「卵胎濕化」。這是講義裡面講到,其餘八類各以情想熏變而成;這是指眾生日用現前之情狀,不是從道理而推,什麼叫「從理而推」?就是有人他會認為這個世界它是先有卵生的,然後才有胎生,人是從爬蟲那裡來的,爬蟲那裡裡面還有卵生,所以它會誤以為說這十二類生裡面,最根本是從卵生,你這個想法、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所以他說不是從理而推論過來的,只是順它的經文講的「卵惟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是這樣順著經文過來的。「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這就產生十二類生。這些都是經文,所以你前面的經文你要是不熟,我在這裡講你就聽得很辛苦。十二類生是這樣來的,這只是順著經文的順序,不是說是先從卵而生,再從胎而生濕生化,不是這樣看的,這個要清楚。因為有些人很著相,他認為我這裡先講卵生,那卵生是十二類生裡最先出來的,其實不是的,他只是隨業受身而已,但是講經文你總得先有第一個,這點一定要清楚,不然會產生誤解。

再來看十二類生,第一個:

一、卵生:

阿難。由因世界虛妄輪迴。動顛倒故。和合氣成八萬四千飛沈亂想。如是故有卵羯邏藍流轉國土。魚鳥龜蛇。其類充塞。

這是講「卵生」。

所謂「輪迴」就是講生滅妄想。雖云四生受形之因各別,大體上分為十二類,都是妄想熏變所成。為什麼這裡「卵惟想生。」放在第一個?這是講諸類都是六亂妄想因,最開始因為一念妄動,習氣內鼓以為妄想之根本,故曰:「因動有聲」,這是產生十二類生,這是因為一念妄想而產生的。所以取「卵惟想生。」因為妄想而生,所以就給他放在最前面了,實際上根本胎、卵、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都是一念妄想所成。不光卵惟想生,胎也是惟想生,都是一樣的,不會離開一念妄想而生,只是剛好經文先講到卵。十二類生都是最初一念生滅妄心妄動,習氣內鼓而為妄想之根本。為什麼卵生叫虛妄輪迴?就是習氣妄動,動顛倒故。因起最初一念生滅心,認此「動念」為心,所以叫「動顛倒」。以生滅為心,以動為境,心境和合,妄心攀緣妄境,習氣內發,妄有緣氣,所以叫「和合氣成。」生滅不停,所以叫「飛沈亂想。」經文講:「八萬四千飛沈亂想。」因此「故有卵羯邏藍流轉國土。」這「卵羯邏藍」翻作中文叫「凝滑」,就是「妄想」吸此而成形,故有魚鳥龜蛇之類。

他說妄想初起之因是因動有聲,從習氣熏變開始,所以把卵生放在前面,不是眾生之初先有此類,這是祖師大德講的,你不要搞錯。大家要搞清楚,不是眾生生起之初先有卵生,只是他談「卵惟想生。」剛好既順著經文也符合經義,所以就把他放在最前面,這個一定要知道。因為眾生很愚癡,他就在找人是怎麼來?他以為人是猴子變來的,那猴子怎麼來?又以為是爬蟲類來的,那爬蟲怎麼來?你知道的,就是那一套;眾生是很著相的,他認為是這樣子來的,那是愚癡、著相。所以一講十二類生,為什麼這裡一再強調,從前面就強調到這裡,就是怕你誤認為第一個先講卵就是大家都是從卵生,所以他說只是習氣熏變之時,把卵生放在最前面。從情想偏重而言,所以故胎因情有,其實卵生未嘗無情,也是有情。胎也是有妄想,也是有妄想緣氣於中積聚,你要說「胎因想生」可不可以?也可以。只是說胎裡面在妄想當中偏重情見,所以叫「胎因情有。」那情是不是妄想?也是妄想。

二、胎生:

由因世界雜染輪迴。欲顛倒故。和合滋成八萬四千橫豎亂想。如是故有胎遏蒲曇流轉國土。人畜龍仙。其類充塞。

這是講「胎生」。

欲習熏起,所以叫做「雜染輪迴。欲顛倒故。」以染欲相交、愛欲相交,所以叫「和合滋成」情有偏有正,所以叫「橫豎亂想。」「豎」的叫正,「橫」的叫偏,所以叫「橫豎亂想。」流愛為種,納想為胎,所以叫「胎遏蒲曇。」這個「胎遏蒲曇」乃是胎中二七之相,「人畜龍仙。」都算是胎生類,龍也有卵生,仙也有化生,仙也有胎生的,所以這裡是講舉其業重者而言,不是說「人畜龍仙。」一定只是胎生,人也有化生,像「奈女」,奈女是名醫耆婆的媽媽,奈女就是化生的,她在奈樹上化生的,那是化生的人,有一部經叫《奈女耆婆經》。所以人不是只有胎生,人也有卵生在《大毗婆沙論》講到:「人卵生者。昔於此洲有商人。入海得一雌鶴。形色偉麗奇而悅之。遂生二卵。於後卵開出二童子端正聰慧。年長出家。皆得阿羅漢果。小者名鄔波世羅。大者名世羅。」人也有濕生的,在《俱舍論》講到:「人有濕生者,如曼馱多、遮盧、鄔波遮盧、鴿鬘、庵羅衛等。」《大般涅槃經》上也說到:「一切眾生有四種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是四種生人中具有。如施婆羅比丘、優婆施婆羅比丘、彌迦羅長者母、尼拘陀長者母、半闍羅長者母,各五百子同於卵生,當知人中則有卵生。濕生者,如佛所說:我於往昔作菩薩時,作頂生王及手生王,如今所說菴羅樹女、迦不多樹女。當知人中則有濕生。劫初之時,一切眾生皆悉化生。」

佛在這裡如此說,也因為這個世界大多數人都是胎生,所以他舉一個多數大類這樣子。總的來說人有胎生的,人也有化生的,奈女就是化生的,人有卵生的,也有濕生的,現在研究人類是怎麼來的這些專家,建議他們可以多看看佛經,不要一下就否定佛法,如此方能一探人類究竟的本源。

三、濕生:

由因世界執著輪迴。趣顛倒故。和合暖成八萬四千翻覆亂想。如是故有濕相蔽尸流轉國土。含蠢蠕動。其類充塞。

這是講「濕生」。

附合習氣而熏起,所以說「執著輪迴。」就是合於習氣,這就是一個形容他是習氣怎麼樣在造作,形容他的輪迴;就是因為他習氣執著,所以叫「執著輪迴。」「執著」者就是希求附合,執取勢力,妄生茍合,如同世間人逐氣尋香,趨炎附勢,或是趣勢附利,所以叫「執著輪迴。趣顛倒故。」像世間趨炎附勢,就叫做「趣顛倒。」「有氣燄處即便合之」,就是有他貪著的,他就合上去,所以叫「和合暖成。」心無定向,故曰「翻覆亂想。」一下想到這個,一下想到那個,有氣焰之處他就合之,所以叫「暖成」。哪一個是他所想要的,他覺得有他所要的,他就依附在上面。

這裡講「故有濕相蔽尸流轉國土。」「濕相」就是講濕生,「蔽尸」翻作中文叫「軟肉」,就是蠕動,這是濕生之類眾生成形之開始!所以叫「含蠢蠕動。其類充塞。」

四、化生:

由因世界變易輪迴。假顛倒故。和合觸成八萬四千新故亂想。如是故有化相羯南流轉國土。轉蛻飛行。其類充塞。

這是講「化生」。

「化生」是什麼?詐習熏起,所以叫「變易輪迴。」就是「附離而感,望勢即變其所守」,失勢就改變其本心。或假權貴而變姓名,托勢力以為己有,所以叫「假顛倒故。」,「假」就是藉由的意思。

觸勢而變,所以叫「和合觸成」「觸勢而變」就是這個勢力沒了,他馬上就轉。「新故亂想。」是棄舊迎新,就是喜新厭舊。「羯南」翻作中文叫做「堅肉」,「化相羯南。」就是化生,乃化生受胎之始。如蠶化為蛾,脫行為飛;雀化為蛤、蜣蜋化為蟬,這些都是轉蛻飛行。

雀,雀就是小鳥,其類不一,你要說黃雀也可以,雀入大水,進入水變成蛤(蛤音隔)。在《國語》裡面講到:「雀入大海為蛤」,就是小鳥進入大海化為蛤,就是轉蛻飛行。一般現實中看到,比較知道的就是「蠶化為蛾」,如毛毛蟲變成蝴蝶,這是轉蛻飛行,所以叫做「和合觸成。」要說化生,牠就是化生,還有一種化生,就像天人的那種化生,他沒有入胎、出胎,也沒有受卵生的苦,他是直接就出現。經文這裡講的「化生」指的是「轉蛻飛行。其類充塞。」像「蠶化為蛾」是最清楚。

五、有色:

由因世界留礙輪迴。障顛倒故。和合著成八萬四千精耀亂想。如是故有色相羯南流轉國土。休咎精明。其類充塞。

這是講「有色」類。

凝習熏起,叫「留礙。」什麼叫「凝習」?就像外道以日月星辰為父母,吸日月精華,就是外道講的「餐霞飲露」(吞飲日光,超塵脫俗,修煉成仙。)外道餐霞飲露就以為是修養真性,心理對於餐霞飲露就是修養真性,產生堅固之意而不化,障蔽妙明,所以叫「障顛倒」。就像外道修行,凝習熏起,這不是正確的修行方式,因此障蔽妙明,所以叫「留礙輪迴。障顛倒故。」「留礙」就是他貪著,以日月星辰為父母,這是障蔽妙明。他們修的是外道禪,凝想日久,精光昭著,所以叫「和合著成八萬四千精耀亂想。」什麼叫「精耀亂想」?「大」而為日月星辰,在「物」為螢火蚌珠之類,所以叫「精耀」。但以色相而顯現,所以叫「色相羯南。」就是有色。「羯南」翻作中文叫硬肉。「色相羯南流轉國土。休咎精明。其類充塞。」「休咎」就是休徵跟咎徵,「休徵」就是吉祥物,「咎徵」就是不吉祥的,所以叫「休咎精明。其類充塞。」

六、無色:

由因世界銷散輪迴。惑顛倒故。和合暗成八萬四千陰隱亂想。如是故有無色羯南流轉國土。空散銷沈。其類充塞。

這是講「無色」類。

惑習熏起,銷礙入空,叫「銷散。」所以說「由因世界銷散輪迴。惑顛倒故。」「惑顛倒」就是惑取虛無,就是著空。「昏昧無知」叫做「暗成。」不斷地造業,攀緣妄境,所以叫「和合暗成。」「八萬四千陰隱亂想。」所謂幽潛神識,暗昧心靈,叫「陰隱。」「無色羯南。」就是空散銷沉之類。所以說「如是故有無色羯南流轉國土。空散銷沈。其類充塞。」「無色羯南」這一類是無色。那既然是無色,為什麼叫「羯南」?羯南不就有色相嗎?這裡是指無業果色,是以定果色定名。「空散銷沉」:是對「四空天」說,第一個「空」指空處,滅色歸空故;「散」指識處,就是遍緣散亂故;「銷」就是指無所有處,就是銷除七轉識故;實際上也沒真銷除。「沉」是指「非非想處」,也就是「非想非非想處」,意思是一樣的,沉淪空海故。包括「舜若多神」、「旋風魃鬼」,都是無色類,所以叫「空散銷沈。其類充塞。」

七、有想:

由因世界罔象輪迴。影顛倒故。和合憶成八萬四千潛結亂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轉國土。神鬼精靈。其類充塞。

這是「有想」類。

憶習熏起,若有若無,所以叫「罔象。」「罔」就是迷惘的意思,一下有一下無。奉事神明,邪著影像,叫「影顛倒故。」憶想神明,潛結狀貌,所以叫「憶成。」「八萬四千潛結亂想。」什麼叫「潛結亂想」?就是志慕靈通,潛神聖蹟,結想狀貌。所以是「有想羯南。」或幽而為鬼神,或昧而為精靈。什麼叫「神鬼精靈」?「神鬼」就是包括嶽瀆城隍,還有魑、魅、魍、魎;「精靈」就如山精、海精、風精,還有祠廟土地,「其類充塞。」

你想著這些神明,就變成「和合憶成八萬四千潛結亂想。」這是「有想」。

所以你想要想佛,不要想鬼神,想鬼神到時候就變成鬼神了。

八、無想:

由因世界愚鈍輪迴。癡顛倒故。和合頑成八萬四千枯槁亂想。如是故有無想羯南流轉國土。精神化為土木金石。其類充塞。

這是無想類。

就是癡習熏起,妄計無情有命,金石堅牢,固守愚癡,所以說「世界愚鈍輪迴。癡顛倒故。」這「癡習熏起,妄計無情有命」就是錯認為石頭也有命、草木也有命;這在以前就有。像有人會說吃草就殺生、吃菜就是殺生的這一類人,他那只是世間人為了不要吃素,想吃肉,所以他就胡說八道,他不是真正在修行,他那是愚癡,妄計無情有命,「金石堅牢」,石頭壽命很長幾劫都不壞,所以說「金石堅牢,固守愚癡」,所以叫「愚鈍輪迴。癡顛倒故。」

「頑成無知,精神枯槁」,他妄心冥頑不靈,「和合頑成。」因為他愚癡心,冥頑不靈。「枯槁」就是像石頭一樣,愚鈍無知,所以叫「八萬四千枯槁亂想。」他認為金石堅牢,不斷地堅固他這個亂想,看似好像不動念,但其實還是亂想,沒有智慧,所以取「無所知」為亂想,就是以無所知當作「亂想」的意思。就像望夫成石、華表生精,想至「無情」,所以叫做「無想羯南流轉國土。」

「精神化為土木金石。」就像我們中國的傳說「望夫成石、華表生精」是真的有。

《博物志》裡面講,晉朝的司空張華,字茂先。他跟一個年輕人談論,這年輕人是狐狸精化身的,他在要見張華之前有問過依附在華表上面的「精魅」,華表也有鬼神依附在裡面,華表上的精魅勸這狐狸別去,但狐狸不聽。

張華跟這年輕人談後,覺得這個人怎麼什麼都懂,懷疑他不是人。張華用狗測試卻無效,就後來想到要拿千年之木點火照燭,所以他就拿燕昭王陵上的華表柱,華表雖然已爛掉,他把千年的木頭拿來點燃,華表上面確實有個精靈,就是之前跟狐狸精講過,叫他不要去跟張華對辯,現在完蛋了。張華就點燃木頭,最後這個精魅被燒死,去照這個年輕人也被燒死,現出原形,是隻花斑狐狸。這就是講「華表生精」,這裡簡略說說。這在《搜神記》裡面有記載,在《晉書》裡面也有。這個人他不是一般的小民,他是晉朝的司空,叫張華,張茂先。在歷史上也算是個人物,《博物志》就是他寫的,這本書也很有名。所以才知道這年輕人是狐狸精,伏於昭王的墓中,與華表的精魅一起,最後點燃華表,兩個一起燒死。詳見《晉書》。這是以前的記載,叫「華表生精」。

「望夫成石」大家應該都知道。

九、非有色:

由因世界相待輪迴。偽顛倒故。和合染成八萬四千因依亂想。如是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轉國土。諸水母等以蝦為目。其類充塞。

這是「非有色」類。

就是「偽習熏起,遞相假待,造作詐偽」,所以叫「相待輪迴。偽顛倒故。」「相待」就是相互欺騙,「遞相假待」,就是互相造假欺騙。所以叫「相待輪迴。偽顛倒故。」

「習染成類,因依求食」,什麼叫「習染成類,因依求食」?他的習染變成了這一類叫「非有色類」。「因依求食」,他是依附別人而求食的,就像他是靠詐騙來騙取人家財物,來得到食物,得到他生存的錢財。「和合染成。」這是一個染的行為,「八萬四千因依亂想。」所以叫因依求食,他是需要去騙人,需要詐偽。就像世間造假的,造假的印章、假的古畫,而後造謠欺騙,或是連結朋黨,騙財自活。所以說「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轉國土。」就如同水母無眼,需要依賴蝦來求食,原形不露,所以叫「非有色相。」待色而成形,這叫「成色羯南。」就像水母一樣。「如是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轉國土。」這是依業而感到報應之相。本來是非色相,假借外物,成己之色。因為過去造業需要依他去騙人,就是假借外物,所以他感得的果就是「假借外物,成己之色」,他不能自用,待物而用,就像水母,以水沫成身,牠的體就跟豆粉一樣,像我們做粉條,如豆粉凝結,水母就像那個樣子,「以蝦為目。」就是要藉由其他的生物,牠自己才能看見行走,才有辦法生活,所以這個是「非有色」這一類。

「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就像「諸水母等以蝦為目。其類充塞。」所以叫非有色相,就是水母因蝦而得行,蝦因水母而有托,互相依賴,就像蟯蛔依人,像寄生蟲之類的。這就是所謂的非有色,比較明顯的就是水母,這是讓我們知道大概是這樣。

這是一個大類。

十、非無色:

由因世界相引輪迴。性顛倒故。和合咒成八萬四千呼召亂想。由是故有非無色相無色羯南流轉國土。咒詛厭生。其類充塞。

這是講「非無色」類。

「非無色」類是怎麼來的?誘習熏起,音聲相誘,叫「相引」。「相引輪迴。性顛倒故。」因為「習與性成」,就是靠音聲去引誘別人,就像世間寫淫詞艷曲的,寫淫詞歌曲的來挑逗人家。就像「相如琴心」、還有「御溝紅葉」,包括邪術、咒術這些都算,所以叫「和合咒成。」包括邪咒、邪術、淫聲、淫詞、淫曲,「和合咒成八萬四千呼召亂想。」因為是用唱,所以叫「呼召。」所謂「相如琴音」就是講司馬相如以古琴「鳳求凰」,挑動卓文君的故事。而「御溝紅葉」,「御溝」就是流經宮院的河道,「紅葉」是講傳情,比喻男女奇緣。唐朝在洛陽有一個人叫孟棨(音:起),他在《本事詩》裡面記載:顧況在洛陽游苑當中,在流水上得大片的梧葉,上面有宮女的題詩,次日顧況也於上游題詩於葉上,泛於波中,與宮女這樣傳情,所以叫「御溝紅葉」。

本非有色就是非無色,非無色的眾生,因呼聲召喚,引發神識,所以非無色相,引之不已,所以有輪迴。「性顛倒」,其性是顛倒的,迷惑自性,因為隨符咒調遣,有一些鬼神是符咒可以驅使的,你念咒他就來,因為他迷惑顛倒所以隨符咒調遣,與真如相違背,迷失自心,主要就是講「迷惑」。所以「和合咒成八萬四千呼召亂想。」包括淫詞、淫曲都是呼召,你要唱,咒也是要唱的。依此惑而起業,都是邪咒呼召,而顯靈異,所以叫「和合咒成。」就是他的業,就像人間不明正理的,大家認識互相誘引,糾結一群人,聽從命令一起去幹壞事,就是「呼召亂想。」「由是故有非無色相無色羯南流轉國土。」這是依業而感報,於是有咒詛而靈異者,稱仙稱道,所以叫「咒詛厭生。」透過咒語驅使他去害人,包括蠱毒。隨厭禱而作祟,厭禱鬼你驅使他,他會去作祟,為妖為怪。聽人驅役,「報吉談凶」:鬼神你問他這件事情是好、是壞、是吉、是凶?他會跟你講,就像扶乩、樟柳鬼那樣子。所以說「咒詛厭生。其類充塞。」這是非無色相。

十一、非有想:

由因世界合妄輪迴。罔顛倒故。和合異成八萬四千迴互亂想。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轉國土。彼蒲盧等異質相成。其類充塞。

這是非有想類。

就是欺習熏起,非合而合,就是罔冒欺人以為不知,所以叫「合妄輪迴。罔顛倒故。」「合妄輪迴」就是詐騙。欺人不知,罔顛倒故,「罔」就是讓人家在造輪迴業,把人家騙得團團轉,罔顛倒故。本非同體,所以叫「異成。」他跟你本來不同心,你把他騙過來。誠恐人知,所以叫「迴互亂想。」怕人家把你揭穿,你每天都在想:我怎麼騙人才不被人家識破,所以「誠恐人知」。「八萬四千迴互亂想。」「迴互」是什麼?保護自己。或像世間的托孤繼嗣,忘本父母而托他人,或是抱他子以為己子,把人家小孩騙過來,變成自己的小孩,或是騙人小孩去賣。所以感螟蛉之類。

螟蛉負踝贏,「蒲盧」就是踝贏,就叫細腰蜂,在《詩經》裡面講到:螟蛉有子,蜾蠃負之。這是古代的說法,為什麼?因為古代沒有現在的昆蟲學,他不知道細腰蜂。從昆蟲學上其實那個就是牠的小孩。古代的人沒有研究到那裡去,他認為牠是去抓人家小孩當自己小孩,所以叫「螟蛉子」,就是這個意思。比喻作養子。所以叫「彼蒲盧等異質相成。」所以感螟蛉之類,就講這一類的,抱他子為己子,或是忘本父母而托他人,所以叫非有想以成想,「成想羯南流轉國土。」古時候認為這螟蛉就是青桑蟲,蜾蠃就運泥作房,負青桑蟲把牠納為己子,牠就想這個是像我,七日就化成牠的小孩。

桑蟲本非有想,欲成蜾蠃之相,所以因其咒故,遂成其想,是為「異質相成。」本來牠不認識你,你不是牠父母,但是你給牠洗腦,讓它認為你是牠父母,牠也懵懵懂懂的被你洗腦,大概是這樣的意思,所以叫「成想羯南。」「想」是因為你去將牠洗腦,用洗腦比較好懂。這是說螟蛉之類。

你不要認為「螟蛉傳說」是古人對昆蟲學沒研究,就對此產生否定的結論,而要是從他代表的意思來看,大概就是這一類的眾生,要取其意思,不要在這裡鑽牛角尖。

十二、非無想:

由因世界怨害輪迴。殺顛倒故。和合怪成八萬四千食父母想。如是故有非無想相無想羯南流轉國土。如土梟等。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類充塞。

這是「非無想」類。

「世界怨害輪迴。」是因為恨習熏起,所以有怨害。由「怨」而害,所以叫「殺顛倒。」子成而父母皆遭其食,這是最怪的事,就是忘恩負義,所以叫「和合怪成八萬四千食父母想。」這個是最離譜的了。

就像鴟梟附塊為兒,鴟梟就是貓頭鷹,「附塊為兒」,貓頭鷹以樹洞為巢穴,上邊弄一個橫樑,牠自己準備生產孵蛋,起先是大貓頭鷹去外邊給打食,但是因為打不到食物,之後也就飛不動了,牠在窩裡沒有吃的,小貓頭鷹又孵出來了,也沒有吃的,這個時候牠用嘴咬住窩上準備好的橫樑就不鬆口,底下的毛都脫了露出肉來,小貓頭鳥餓的難過,牠就吃牠母親的肉,把牠母親身上的肉都吃完了,這小貓頭鷹吃了自己母親的肉,也存活了,翎毛也長全了,也會飛了,這是指畜生道,為了生存,而沒了倫理,不光貓頭鷹,有些家禽,在飢餓的時候,也會互相食噉,也有聽過狗吃人肉的,因為主人死了,狗在家沒東西吃了,就吃主人的肉,所以貓頭鷹只是其中特例,也有畜牲是善根好的,有倫理的,就是看習性,業習厚薄而定,所以不是所有貓頭鷹都是吃父母的,這點要知道,就是講在極端無法生存時,有些會違背倫理,但是有些不會,會違背倫理的,這一類我們就稱為非無想類。

破鏡獸及毒樹果,因為在我們中國古代有破鏡獸一說,這破鏡鳥應該是翻譯有點問題。按道安法師《檄魔文》裡面講的「梟獍競起」,破鏡鳥的「鏡」就是指破鏡獸,這是中國古代有一種破鏡獸,破鏡獸以毒樹果餵牠的小孩,小破鏡獸長大了卻反過來吃了自己的父母,所以說「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類充塞。」

「如是故有非無想相無想羯南流轉國土。」這是依因感果之相,所以必由前世受人至恩至愛,而反負恩仇害,怨對相值,報此仇恨,所以故有此生。「非無想相,無想羯南」者:就是當初抱為其子,就是有恩愛之想,所以說「有想」,後來父母竟反遭其食,就是恩愛斷絕,所以叫「無想。」

「如是故有非無想相無想羯南流轉國土。」本來是有恩愛,所以說「有想」。可是因為他父母反遭其害,所以叫「無想」。

要看清楚,前面叫「非無想相,無想羯南。」非無恩愛之相。當初他去養牠小孩,那就有恩愛之想相,所以說「非無想相。」但是後來父母皆遭其食,所以恩愛斷絕,所以視為「無想」;當初「有想」,但後面又「無想」,所以叫「非無想相無想羯南流轉國土。」這是出乎意外,居然會反食自己的父母,如土梟等,及破鏡獸以毒樹果來餵養牠小孩。小孩長大反食父母,這雖然是報怨,但還是殺父母,屬於逆罪,動物殺父母也是逆罪。

是名眾生十二種類。

這是總說十二種類。

祖師大德講:「妙淨明心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是故世界眾生但因妄想而有也。」

上面是講無明熏真如成染法為十二類生的根本之因。

所以歸其根本還是無明妄想所成,那是十二種類,而不是特別指哪一種生物。十二種類的生起緣由,他是因為一念無明產生的亂想而造成的,而不是說從哪一類先生的,那你就是尋枝摘葉、捨本逐末,那是大錯特錯,就像世間的愚癡之人一樣,著相不見性,不要說見真如了,連妄性他都見不到。所以他著相,在那裡找,以為人是從猴子變來的,還有美國的科學家講人從豬變的,各種說法都有,其實都還是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