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念佛開示16-2


修行解脫之道─念佛開示(十六)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悟顯法師講述 


古德講:「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心」。此心即是真如不生滅之理,心同此理,沒有人是例外的。所以眾生都能成佛,眾生的本性,本自清淨,只因見相生心,所以迷在境界裡面,由是引起塵勞煩惱,在這個六道輪迴裡面打轉。你要返本還源,必須用大乘佛法,只有大乘的了義,能夠幫助我們究竟解脫。釋迦牟尼佛講八萬四千法門,每一門都是讓你圓成佛道,但是圓成佛道,它的先決條件是你要能夠會歸一乘,所以《法華經》講的:「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釋迦牟尼佛觀機,在末法特別是以淨土法門最容易成就,淨土法門,念佛明心見性;如果不能頓斷所有煩惱,你業障重,那還可以帶業往生,所以這個就是淨宗殊勝之處。

佛教講的修行,你要學佛,佛門不搞知見,不教你求知作解,不教你查這些名相術語,跟世間的學術、教學不一樣。很多人知道佛教好像是一門教育,但是這個教育不是世俗教育,它修行的方法跟世間人做學問的這些方式不一樣。世間的學問是廣學多聞,佛法教你無求無著,這個不一樣。

你念佛,目的是要把你的妄想打掉,如果你還在書本上、還在這些知見上打轉,那就變成「記問之學」。記問之學連世間人都懂得,不足為人師也,那何況是佛門。所以我們修行要做到無求無著,你讀經你就老實地讀,讀經不求解義,不要邊讀邊打妄想、猜測、上網查資料,看看這句經文什麼意思,那你就耽擱你修習戒、定、慧的功夫。包括你聽經也是一樣,聽經聽不懂那很正常,一遍聽不懂聽兩遍,兩遍聽不懂聽三遍,什麼時候聽得懂呢?佛門講的,業障消就聽得懂。世間人是觀念對了,他的學問就通了;佛門是業障消了。

怎麼消業呢?還是回歸到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戒、定、慧「三無漏學」。一切法門都一樣,不會離開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發慧,從此來成就無漏的佛果,所以叫「三無漏學」。我們學佛人要知道,眾生的心本自清淨,沒有任何的染汙,沒有任何的夾雜。你現前的煩惱,相有體空,甚至告訴你這個相,煩惱的相如同幻相,所以叫做「似有」,好像有。實際上,如《金剛經》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要知道它不是實在的,不是實有的,了解這兩點,你對於佛法就有基本的概念。

你看外面很多的佛學概論,或是佛教的一些導讀的文章,裡面都是名相、都是枝葉。祖師開示學人從根本修,這根本就是眾生的真心本性,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理」就是不生不滅之理;「心」就是我們講的佛性,從這個上面下手。這是佛教的根本,任何一宗都一樣,所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識得我們的真心本性,從來不染著,識得「妄想本空,五陰非有。」你這兩個重要的概念、觀念建立起來了,你後面修行確實如同《楞嚴經》講的「中間永無諸委曲相。」修行這菩提道上,你不會走錯路,你不會繞遠路,你不會今天修這個法門,明天又換修別的法門,為什麼?因為你很清楚,你很明白你要怎麼修行。所以「識心達本」這個是佛法的根基,大根大本。

這一念心每一個人都有,所以裴休丞相講:「夫血氣之屬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體。」裴休丞相的和尚是黃檗禪師,我們中國有名的法海大師是他兒子;法海和尚,你們不要看《白蛇傳》,那個是胡說八道,法海禪師是真正有修有證。裴休丞相在佛門裡面算是一個大居士,親近的都是大德。在禪宗,他親近黃檗禪師;在華嚴,他親近圭峰宗密大師,都是跟這些高僧大德直接學習,所以你看他《圓覺經大疏》的序文,這一段話就告訴我們,這一念心大家平等平等都有,只要你迴光返照,必然能夠見性,能夠成佛。那你方法要用對,觀念要正確,什麼東西是根本,你要先掌握得到,心性是根本。所以你懂了以後,你就不會在枝葉上打轉,你就不會想說我一天看多少經、念多少佛,不會在這上面計較,你就不會在那裡查書、查字典、查資料,你就懂得佛法從戒、定、慧下手。

這戒、定、慧三無漏學,教你從威儀,因戒得定,因定,你心不散亂能夠發慧,發起慧解,這個慧能斷煩惱。所以你看經典、你聽經不是去猜測,你持咒不是持數量,念佛不是拼計數的,在那裡算一天念幾萬,而是看你有沒有在這當中得到戒、定、慧的功夫。如果有,那這一天沒有空過;如果沒有,那你這一天是空過的,佛號是白念了,每天給佛磕頭,那個叫「無益苦行,徒自疲勞。」所以修行,整個佛法你想要了解,你就要按照我們剛才講的這樣去做,這樣去修。

佛教是用修行的,不是用猜測的,不是用推理的,不是用世間這種做學問的方式來求知作解,而是你透過修行,真正業障消了,你對於佛所說的這個道理,你就能夠清楚明白,而且深刻地體認,這個就是佛教。

因為有些同修想學佛,聽經聽不懂、看不懂,他就退心。他不曉得佛法就是從熏修,從熏習戒、定、慧而產生力量,產生斷煩惱的力量。不然縱然你文字看得再多,經典看得再多,道理懂得再多,你看善星比丘通得十二部經論,十二部不是指數量,是講佛經他都能了解,佛說法不出十二大類,但是最後深深陷入阿鼻地獄,為什麼?在修行上走錯路了。

我看阿難尊者,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他厲害了,他有多聞的能力,聽得非常地多,看得非常地多,但是一離開僧團,就中了摩登伽女的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所以回來才跟釋迦牟尼佛懺悔,他也知道自己聽很多、看很多,廣求知見,但是碰到境界來的時候,阿難尊者自己講「心雖明了。力不自由。」他有看經心雖明了,他有聽經心雖明了,但是力不自由,力不從心,習氣起來了,控制不住,這個就是後面釋迦牟尼佛講的「欲漏不先除。畜聞成過誤。」你修行不斷煩惱,不從戒、定、慧上修,你天天廣求知見,聽得再多、看得再多,境界來了,你還是迷惑顛倒,你世間放不下,正念你提不起來。

佛法,我們剛講的戒、定、慧,聽聞以後要聞思修。聽聞,去觀照,念佛它就是觀照,在境界上你要會運用,把你觀照功夫運用在境界上,那就叫修行,聞思修。所以要真正去做,真正去修行,你聽聞佛法才有意義,這才叫消業障。不然你都是在佛門外打轉,哪一天業力起來、境界現前,馬上就顛倒了,你會墮落得比阿難尊者還要悽慘,為什麼?阿難尊者還有釋迦牟尼佛救他,釋迦牟尼佛去應供,齋畢旋歸,應供完了,趕快回到精舍去,佛頂放光,出五會楞嚴神咒,敕文殊師利菩薩將楞嚴神咒帶往阿難迷惑顛倒之處,把惡咒消滅,把阿難跟摩登伽女一起帶回來。那個時候佛陀在,現在佛滅度了,所以你一定要老實地用功,老實地修行。佛法是講修行,不是講知見,這很重要。

你要相信自己的真心本性本來清淨,這一念心本來清淨,不曾染汙,從來沒有受汙染;縱然現在你在那裡迷惑顛倒,它也沒有受汙染,這個特別重要。再來你知道煩惱是空的,那你提起佛號來,提起觀門來,那就很好修,一下就斷掉了;斷掉以後要保持,不要讓它再起,就是這麼用功,就是這樣修行。

以上跟大家講到這佛法你要怎麼學,要按照這樣子來做,這是祖師大德教下來的,這個方式肯定有效,絕對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