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2日 星期一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下冊-16)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下冊)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五蘊

色受想。並行識。

「色」是質礙的意思。凡是有質體形象的事物,皆屬於色。
聲音雖不可以眼見,卻可以耳聞。這叫做不可見可對的色。
其餘香、味、觸,可以以此類推。
至於法塵,又名「法處所攝色」,有五種:極略色、極迥色、受所引色、遍計色、定果色。
這些名相,這裡不去解釋它,有興趣的去佛學詞典裡就都查得到。
「受」是領納的意思。血肉之身與所附著的眼、耳、鼻、舌對外境接觸時,所有的感受名叫「受」。感受有因時、因地、因人的不同,所以分析開來說,就有苦、樂、捨三受的各異。
「想」者,於境取相為性,施設種種名言為業,也就是對於外面的境界,有所想像,而後發之於身、口上的言語、行動。
「行」者,造作為義。就是前滅後生、此起彼落的雜亂妄想。《百法明門論》中有五十一個心所,除受、想二心所有特殊性而各列為一蘊外,其餘四十九個相應行、二十四個不相應行,皆是行蘊所攝。宇宙人生,皆由這些雜亂妄想而構成,所以「行」蘊之「行」以造作為義。
「識」者,了別為義。了別者,認識事理、判別是非的意思。小乘佛教只講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這個不圓滿,名為不了義法,般若經中,唯識宗中講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而為八識,為不生滅唯識教,名為了義法。
五蘊中的色蘊屬於物,受、想、行、識的四蘊屬於心。
「五蘊」的「蘊」,是集聚義或者蓋覆義,又名五陰。陰者,賊害義。意思是說,因為不了萬法唯心,所以妄有五蘊虛妄積聚,因為這五蘊而有了這血肉身心,所以蓋覆了我們的真性,蓋覆了我們的法身慧命,使我們在六道中生死輪轉,無有了期。

此五蘊。本空寂。

五蘊不外乎色、心二法。
然而「色」無所從來,所以色「空」;心無所從去,當體即空。
色、心二法,皆無來去生滅之相,所以說心「寂」。
如《楞嚴經》所說五蘊本如來藏,非因非緣、非自然生,所以說「本空寂」,就是「全體即是如來藏性」的意思。
大乘所說「全妄即真」就是這個道理,關於五蘊的介紹,藏經中有《五蘊論》,有《廣五蘊論》有興趣的自己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