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八】 (精彩節錄)
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乾慧地
悟顯法師 講述
第一個、乾慧地。
阿難。是善男子。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鎣十方界。乾有其慧。名乾慧地。欲習初乾。未與如來法流水接。
佛叫著阿難,說:「善男子。欲愛乾枯。根境不偶。」前面三個漸次已經修學了,「現前殘質。不復續生。」意思就是他不會再輪迴了。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心地虛通,所以說執心虛明。他沒有這些欲染,「純是智慧。」這是一般講的情生理喪,情喪則理生,「理」就是理智,純是智慧。「慧性明圓。鎣十方界。」這裡講的「執心虛明」就是伏二種無明不起,已離欲染,沒有煩惱障,所以純是智慧。入流亡所,一根返源,六根解脫,得「慧性明圓。鎣十方界。」此慧觀圓明還不算見性,只是慧觀圓明而已,所以說「乾有其慧。名乾慧地。」只是乾欲習而已,無明還在,並沒有全破,所以「未與如來法流水接。」這是觀行初心單約斷欲,所以立這個位次,其他經沒有。這三個漸次以後,就入乾慧地,初乾慧地,「欲習初乾。未與如來法流水接。」這字要唸乾(音:干),一般人不會念,變唸乾(音:前)慧地,所以這應是唸乾(音:干)慧地。
下面明「進趣因位」,華嚴宗講「因位」有二種:地前三賢名「差別因」、登地以上名「平等因」。天台判三賢位為「外凡」,四加行為「內凡」,地上是「聖位」,這兩宗判的不一樣,十信以前是「觀行位」,十信是「相似位」,十住之後是「分真位」。也就是從「初住」以後就算「分真」位。這裡講十住位以後,是包括從初住開始算,祖師有點把它簡化,一般人還有誤解,以為十住位以後才是分真,不是,這裡講「十住位」是包括從初住一直到登地都算「分證」,「分真位」就是分證位的意思。
十信前是觀行位,十信是相似位,七信是證阿羅漢。
所以你要是按照華嚴或天台來判的話,你再看《楞嚴經》後面的位次你就會搞得一塌糊塗,所以你把那兩宗的都先放到一邊去,直接看《楞嚴》。
諦觀此經與華嚴跟天台是不一樣的,迴異諸說。上面講:「違其現業。」就獲無生法忍。又說:「從是漸修隨所發行安立聖位」:從你漸次這樣就開始進入聖位,「是則始從觀行以乾慧心名為聖位」,沒有所謂內凡、外凡之分,這是聖心所履境界,不是一般凡夫妄識所能測度,所以就依聖言的比量。《楞嚴經》「明文自有昭著」,意思就是經文裡面講得很清楚,以理為準,所以依經文你才能懂。
佛說:「是善男子。」就是上面修三漸次的行人,因為違現業,塵不緣,根無所偶,所以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總結三漸次修行之功,就入了乾慧地,五十五位真菩提路就從這裡開始。所以說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這是四十四心,然後十地,五十五,再加乾慧地,乾慧就包含三個漸次,因為三漸次完就證乾慧地。三漸次等於是觀行進來,乾慧地這裡就算是入了聖位,乾慧心就名為聖位了。這跟一般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