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云:『絕待圓融,不可思議,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這段是詳明本經興起之因緣,就是講為什麼佛要宣說這一部「無量壽經」,第一,它說這部經是稱性極談,是如來正說。「稱性」就是稱佛的本性,從佛的本懷宣說的,叫稱性。「極談」就是究極,究竟之談、究竟之說。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講了很多種佛法,很多經典,對應的根機各有不同,而這部經所對應的根機是適合所有人來修行的,是都可以依著無量壽經、念佛成就,如來出世,從它的本性而說,也是如來的心願。因為十方諸佛捨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下不能普利群生。善導大師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諸佛如來之所以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宣說無量壽經。祖師大德比較給我們聽,他說:如果在大藏經裡面,一部一部去比較,到最後,華嚴經跟法華經是最高、最究竟的,如果再跟華嚴、法華的核心再做比較的話,那要歸於無量壽經了。無量壽經再取其精要,它最精要的是四十八願這部分,四十八願裡面,最不可思議的地方是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所謂十念必生是涵蓋著五逆十惡、具諸不善的這些眾生。臨終的時候地獄相現前,一樣可以念佛帶業往生淨土。這個是非常殊勝、非常不可思議的願力。大家聽了,一定想說:啊?連這樣五逆十惡的人都能往生!那這個法門會不會太簡單了!實際上,不會。因為它裡面藏著非常高深的道理在裡面,有它的原因,所以才能讓你往生淨土。世尊出世告訴我們事實真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世間所有諸法都是虛幻的,乃至於善法、惡法,都是如夢幻泡影,皆不可得。眾生為什麼在這裡面輪迴?就是得於幻法。什麼叫「得於幻法」?在幻法裡面取著、他認為有,所以他就造成了六道輪迴的這個錯誤的現象、錯誤的感覺。在華嚴經講,就像工畫師一樣。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乃至於五蘊都是從心所生,你要是認為法是有的,那幻法對你就造成障礙了。就像幻師,就是現在講的魔術師,他會現幻術、會變魔術,以前在經典的比喻,是把木頭幻作是一個人,有人的動作、表情、喜怒哀樂,但畢竟是假的;可是眾生一旦著為有,他就誤以為是真實的。
又有一個比喻,如同在麻上見蛇,麻繩就比喻作你的一念真心,可是一妄動,就絞在一起,就好幾根麻絞在一起,就變成繩,眾生又再不斷地轉增迷惑,他就從繩上去見、誤以為這條繩子是蛇。就產生害怕的心態。再更迷惑的凡夫,以為是真的蛇,他把它養起來。二乘他知道,但他怕這蛇,所以要捨離、要離卻。那菩薩覺悟,他知道這個是幻化的,它是繩子。佛就更厲害了!知道它是麻所編成的。所以能現幻作用。佛對於它的幻力、幻象、乃至幻體,幻的這個本質,他都清楚、明瞭。這就是如來。
為什麼十念一念可以往生?因為一切善惡境界就如同繩子上那蛇的影子,眾生妄業力所現的。就像章太炎居士,他有能力到陰曹地府去作東嶽判官的助手。有一次他跟判官講,他說地獄的刑罰太恐怖,不要這樣虐待人。可不可以把炮烙之刑取消掉。東嶽判官就叫兩個小鬼帶他去看看,結果走了一段路。那小鬼跟他說:到了!他說:到了?怎麼什麼都沒有呀?所以他才恍然大悟,經典上講的皆是如夢幻泡影,皆是虛妄。但是眾生執為有去造業,所以就感現這惡報,在這裡受苦受難。佛在經上講,眾生虛受輪轉,枉受生死。「虛受」,虛就是假的,不是真有輪迴這一回事,六道輪迴是虛妄的。所謂:本來無生死,生死由心現。章太炎居士才知道原來地獄的苦報,是眾生自己造業,才看得到的,你沒有這個業,就看不到,你想受都沒有辦法,乃至我們在楞嚴經看到,就算是你看到的東嶽判官,乃至十殿閻羅,乃至對辯之事,統統都是你自己妄想業所招引,不是實有的,因為這樣,眾生臨終一念回心,念阿彌陀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極樂世界的清淨相就會出現在你眼前,經典講,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瞬間就消失不見了。所以十念一念往生淨土是「業性本空」的因素,不但業性本空,連業相也本空,所謂一切有為法,無論善法、惡法,統統都是如夢幻泡影;那為什麼勸大家要修善?不是本空嗎,為何要修善?因為大家還沒有轉過來,如果真的轉過來,心徹底如同佛一樣,那造善造惡俱是功德;如果沒有轉,那你還是要修善,還是要積德。因為你沒有辦法徹底轉變,所以「不無善法」,不無修善之事。像在做善的時候,要知道:一樣是虛妄的。無論有沒有人讚歎,心都要平,不要著為有,不要認為人家一定要知道,因為諸法皆空。諸法皆空,你還要人家來讚歎,還貪名聞,那就不對;又一切法本空,還起貪、瞋、癡,那也不對;還幹殺、盜、淫,那更不對了;再起是非、人我,我執、我見,起種種的煩惱,那就都不對了。
所以佛才叫我們說,煩惱要放下,惡習氣要放下;善念、善心,純淨、純善,離相的心要增長、要讓它出現,就是因為這個道理。所以,十念一念,帶業往生淨土,它涵蓋這麼深的一層道理在裡面。有些人就小看它,這就是錯失大利。業性本空所以當然能夠翻娑婆為淨土。所謂: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都不出於我們剛講的這個道理,所以說是如來稱性之極談,是如來的正說,是一切眾生本具之化儀;本具的化儀,「化」就是教化,「儀」就是儀式。也就是說,一切眾生自己心中本具的如是功德、如是的修行的方式,不假心外而求。你要認為有外佛可念、有他佛可念啊,那這是他見未除;你要說,念他佛不行、念阿彌陀佛不行,一定要念自佛,這個叫作我見未忘;因為自他,本自不二,沒有這些對待之事,所以說為絕待圓融,這是第二條。華嚴、法華均稱性之極談,但其歸趣,卻在本經。無量壽經是華嚴、法華的歸趣。這十念一念,是一大藏教的精華、一大藏教的指歸,又淨土即是唯心故、淨土即唯識故,淨土總攝諸法、總持諸法,叫圓超、圓攝無量法門,因為無量法門都不能離開佛性,無論是顯教、是密教、是漢傳、是藏傳的佛法,都不能離開真如本性;離開真如本性叫作忘失菩提心,華嚴經上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如果忘失菩提心,就好像雖行六度萬行,卻沒有般若度,沒有般若,那這其餘五度,統統都是枉然的;相反的,你要是有般若,那你所行的都功不唐捐。它是絕待圓融,不可思議,離於對待的。念佛是沒有對待的,沒有自他二相的,乃至於大家現在在念也沒有,所以它是非常的圓融的,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一切法皆如幻。本性就是空寂的,說它空寂,就是講它的體性是虛妄的,本來就圓融、唯是一心,更沒有別法可得。所以大家一心念佛,在一念之間,就能夠登於十地。到達禪宗祖師完全一樣的境界,甚至還更超於他們!因為你念的是佛境界,佛是徹證心性之人,不但明心見性、而且習染俱除,餘習統統都不存在,佛是徹底清淨的。你念阿彌陀佛緣的是如來的境界,是功超累劫,不是只有三大阿僧祇,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因為眾生沒有辦法信入,著在「有」上。認為佛的功德不是我的功德,你的功德不會是我的功德,怎麼會我念阿彌陀佛,他的功德變成我的功德呢?那是對經教沒有深入,要知道佛跟眾生是一體的,如來是我們眾生心中之佛,我們是如來心中的眾生,從來沒有隔礙,但是眾生自己迷惑顛倒,所以妄認有自他二相,才會有對待。佛的功德不會變成我的功德,這是自己的問題,自己要突破,要藉由經教做轉變。所以說不可思議,一落到思量、落到分別裡面,那就沒有辦法契入這個境界,沒有辦法達到如來的境界。又說淨土法門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不是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是佛跟佛的境界,不是我們凡夫所能了解的。我聽過有人說;念佛是生滅法,念阿彌陀佛有間斷的,這是他的心念有間斷,佛性沒有間斷,徹頭徹尾沒有間斷,說有間斷那是不了實相,是不懂,沒有悟道,所以才認為念佛有間斷,認為這句「阿彌陀佛」有生滅。「阿」跟「彌」不一樣,「彌」跟「陀」不一樣,「陀」跟「佛」不一樣,這是你心中無事起風浪,是沒必要的。這就是落在思量,落在分別當中。他們讀經被經轉,他不轉經,沒有入道,他沒體會到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的深切心願,就是想幫助眾生成佛,眾生要達到如來的境界,瞬間沒辦法到達,可是他的惡業,後面的眾苦又一直逼上來,沒有辦法斷惑,乃至色身生活都有嚴重問題,自己修行非常的困難,沒有辦法一下子超脫輪迴,如來就是希望你能馬上達到佛境界,馬上契入佛性,因為不馬上契入真如本性,沒有馬上成就,那無常大鬼就要追上了,所以才特別開示淨土法門,開示念佛的法門,讓我們來念佛修習,這樣用功,再乘著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深重廣大的願力,讓我們帶業往生,這是接下下品的。上根之人他一聽到就能信入,彌陀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彌陀,沒有任何障礙,所以上根也可以接。中根的人喜歡修習止觀,乃至要觀像也都沒有問題,在觀經裡面有無量壽佛身像的觀,所以含攝著上根、中根跟下根,這樣攝受眾生,這樣普廣。華嚴奧藏、法華秘髓。華嚴經的奧藏,華嚴到後來結歸的是普賢十大願王。就是說普賢十大願王是所有菩薩成佛必學的,普賢十大願王結歸在求生淨土。
很多人有疑問,他說普賢菩薩這麼高深的境界,他怎麼求生淨土?普賢菩薩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普賢是等覺菩薩!沒有所謂凡夫生死斷命的問題!他早就了脫了!為什麼還要求生淨土?因為極樂世界就是自性的異名,阿彌陀佛即是徹底的法身,等覺菩薩仍舊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境界,所以必定欣然去求生。須打破根本無明而成就,到極樂世界就圓滿成佛。普賢菩薩說「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所以他命終之時,因還有一念生相無明沒破,所以還是要捨報,捨棄他自己的煩惱來入於如來的境界。普賢菩薩的往生不是我們講的斷命,是講斷煩惱。他契入的是究竟的一心,極樂世界就是我們的本性,不假外求。普賢菩薩是這樣修行的。
法華秘髓就是直指眾生都具有如來的種子,這一生都能夠成就。我們在大藏經裡面看,一生成就的法門,確實只有無量壽經這一部經,它才有辦法當生成就。密宗講的即身成佛是講明心見性而已,他的成就是我們講的「見性」,習染沒有除滅,業習還很重,所以還要繼續修行,一旦投胎出胎可能就迷惑了,這叫初學的菩薩。但能學密也是相當不簡單了。
淨土宗的「一生成就」不一定明心見性、也許會有,因為它將超脫輪迴的條件開得很廣,但都是到了極樂世界,到那裡接受阿彌陀佛的教化,人的壽命一般是七十歲或八十歲,那裡的壽命是無量壽,等於就是一生成就,算當生成佛,這是非常殊勝難得的。法華經的秘髓在講一生成佛所以叫「成佛的法華」,但法華也不是人人能修。雖殊勝但開出來的條件必須讓大家都能受用得到才行,而大家都受用得到的經典就只有無量壽經。它才能讓大家能想要一生成就一生成就。華嚴經是佛境界,你想要入佛境界,這一生也能夠達得到,這個是它不可思議的地方。
又說「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司南就是指南,如來離開了這佛號也沒有辦法成佛,佛號的意思翻作中文叫「無量覺」,你們看看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覺?我們這些糊塗佛不是無量覺,我們有無量迷,總是對境生心起憎愛想,這是無量迷。所有諸佛都是無量覺,所以念這句佛號就是念如來的心要,念如來的心要就是念眾生自己的本來面目,所以像禪宗這樣高深的境界,念佛就可以達到,是不假外求的。所以像永明大師講的,他說: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學禪還是要再來學淨土。現世可以為人師,來生做佛祖。不學禪學只學淨土也可以,他說: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你見到阿彌陀佛,他就會教你。無量壽經後面講到,在那裡所有接觸到的境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都出無生無滅無我聲,出大慈大悲喜捨聲,出甘露灌頂受位聲,出這樣的音聲,也就是說那裏會宣說頂法,會說如來最至極的教育,宣說不生不滅法,也就是佛教裡最高深的部份。在這裡我們見相生心,起愛染心。這世間些都是土木金石,都是眾生心業力所變現的。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所成就的,它不屬於眾生業力所感,極樂就是彌陀的全身,就是如來的境界,你到如來的境界去熏習,哪有不成就、不成佛的道理?所以說淨土法門是一切諸佛的心要,諸佛心要是無量覺。而菩薩修六度萬行不能離開般若,離開般若就是忘失菩提心。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所以菩薩萬行之司南,也離不開極樂世界,也離不開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現在外面有很多道場,勸大家要去修菩薩行,我們仔細看看他們把什麼叫菩薩行?以為到外面或道場做事情是菩薩行。不是的!
必須在道場做義工或修行時不起對待想,不起憎愛想,乃至於在你的工作上、你的公司裡面,也要離開這些煩惱習氣,這才是菩薩行。那你在日用平常、行住坐臥中就是行六度萬行,如果沒有辦法做到,那你就把一句佛號融到你的生活當中,行住坐臥從朝至暮,一句佛號掛在心上,念念不離,念念不捨,這就是菩薩行。這樣子消了你粗的業障以後再看經典,你就能契入什麼是真實的佛菩薩境界。佛號可以幫助我們除斷比較粗重的煩惱、業習,當然微細的也可以除,所謂「悉更審除微細惑」,微細的煩惱如同無明,如同我執、法執,念佛也可以除,但是必須你要會念,要懂得怎麼念,如果不會念,只在事相上持名,卻不懂它的義理,它的力量沒有發揮出來,那持這句佛號不會達到它殊勝的效果。所有道理皆不出這一部無量壽經,都離不開這句阿彌陀佛名號,我們什麼都導歸到彌陀的名號,是幫助大家修行有一個入手之處。如果說徹底究竟那是無法無說、無話可談的,一說就落言詮我們就錯了。所以無量壽經的心要,華嚴的奧藏,實際上是不可說不可說的,因為你一說就有四句百非,就有「是、非,亦是、亦非跟無是、無非」,這四句然後四句再輾轉變成百非門,真是一落言詮非是究竟,所以確實說不得。法華經它說:「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沒有辦法用言語來說的,因為本來就寂滅,既然寂滅就沒有念頭,沒有念頭就沒有動亂,那當然就沒有所謂言語的問題,「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這是隨著如來稱性的方便之力、攝受眾生之力,宣說三乘佛教,實際上是要我們會歸一乘,要我們見自本性,這才是如來出世的本意,在這裡講淨土什麼心要,實際上講白一點,是在造口業,因為本來不可說,你一講口業就出現了,就有動念了,大家聽了,「嗯~有道理」,所以意業就出現,然後去造作就入身業,
實際上本自不動、本自不搖,大家要從這裡去體會,這是淨土,這是唯心,這是如來的心要,是菩薩萬行之司南,這些話真是說不得,我們確實是方便說,幫助大家藉由文字般若契入實相般若。
日道隱曰:「五濁惡世,造惡之時,其難非一;特此一門,至圓極頓,而且由其簡易直捷,則出世之正說偏在斯經。一代所說歸此經,如眾水歸於大海。…由此言之,百萬阿僧祇因緣以起華嚴之典,一大事因緣以成法華之教,亦唯為此法之由序」蓋謂華嚴,法華兩經只是本經之導引,本經正是一大藏教之指歸。華嚴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是其明證。
日本道隱法師,也是淨土宗的一位高僧。他說五濁惡世,造惡之時,其難非一,五濁就是講的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在這個世間它具有五種的污濁,這五種污濁從你動念而有,所以妄有五陰,五陰就是色法跟心法而已,所謂受想行識,這四陰是講你的心,色是講物質現象,色心二法相對就有五疊混濁,就有五濁惡世的狀況,五濁惡世時都是在造惡,地藏經講: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又說這裡的眾生剛強難化,習性非常的剛強,什麼叫剛強?你們去看看如果叫你捨棄你的煩惱、習氣,你們願不願意!很多學佛人,很樂意做義工,很樂意來道場幫忙,很樂意做公益,但是叫他念佛念一個小時,那他就~我這裡酸、那裡痛呀、這裡癢呀,他就坐不住,沒有辦法來修行,所以叫我們捨棄煩惱習氣沒有那麼簡單。有人說學佛很快樂,我心想:你可能沒有真正修行過,要是你真正修行就會知道,「修行」是對治你最貪愛的,對治你最難捨的,對治你最不習慣的,要把不好的習慣轉成好的習慣,就像:早上要你四、五點起來,那是天方夜譚,不可能的,因為你喜歡睡覺,也從來連這一點發心都沒。所以,學佛怎麼會快樂?你們學得很快樂,是不是都睡到十點、十一、二點呀,真學佛的過程不會快樂呀。多數人覺得睡覺很好,愛吃的多吃一點,吃到滿意為止。像現在很多吃到飽的店,要小心呀,那都是在考試,你們去那邊也是火燒功德林,不是瞋火是欲火,這個貪吃的心會把你修行念佛的功德給障礙住,當然我們不是要諸位不要去「吃到飽」,不然老闆會來找我,說讓他沒生意。我是說你到那裡去要懂得怎麼修行,吃飯不要挑食,心沒有分別這叫「以法為食」,一樣是吃飯,這樣吃叫:終日吃飯不著一粒米,終日行道未曾踏著一點地。在這境緣當中沒有分別,沒有「我執、我相」在裡面,沒有存我愛吃的、我喜歡吃的心念分別在其中這叫修行,能夠這樣修,叫以法為食,能夠這樣想叫做「以法自娛」,自己用佛法來歡娛自己,這才叫法喜充滿,這才叫行菩薩行,這剛開始要學做菩薩還挺痛苦的,沒有那麼簡單,所以人家說學佛會得到很快樂,那是說你修行過後解脫好、惡貪欲束縛的快樂。因為有福報的人吃什麼都好吃,他是不挑食的,而不是說他能吃山珍海味,「山珍海味」是他有這方面的福報,但是真正他受用的福報是什麼都不挑,吃什麼都好吃,人家覺得不好吃的東西,他吃起來覺得非常好吃,這才是福報,才是他的受用。很多人願意發心來做義工,但是請他來道場念佛一天,他不願意,因為念不住,他心裡面很亂,靜不下來,其實也是不想靜,可是不修又不行,他來念也不止住他的妄想。來道場念佛修行,要消減妄想,不能讓它起來,不能任由它。所以,在道場行住坐臥都要練習用佛號來攝心,或是注意你的呼吸,或是注意你的動作,不要散亂掉,絕不要一做事、一洗碗,一排桌椅就開始要講話,或是要下來卸海青、中午吃飯的時候,就七嘴八舌,這都不對,這就是你在念佛堂忍耐很久,所以海青一脫,覺得終於可以講話了,這表示你的煩惱,你的妄想沒有給止住,沒有念到心清淨,甚至可以說你一刻都沒有清淨到,不然不會一下來馬上就想要說話,想要找誰來攀緣。修行是對治自己最嚴重的習氣,是對治自己的貪愛,剛開始不會這麼快樂的,有些人認為的快樂,其實是一種散亂,並不是法喜,法喜就是以法自娛,用佛法來歡娛自己,不假外求,不是因為外面境界的刺激,感官的刺激,大家熱閙嘈雜就叫法喜。所以學佛要會學,要懂得無相,要知道無念,心要無所住,既不住身,也不住世間,不住出世間,你這樣修行功夫層次才會再往上提升,不然永遠只有在事相上修,事相上修的叫「顯教」,剛講的方法境界是密教,「密教」就是從心性上下手,顯教只在事相上去要求去著重,顯於事,這是顯教。密教就是講從你的本性、從你的心性透露出來,或是「會相歸性」,這才是密法。不是西藏佛教叫作密教,中國的叫顯教。這是依照黃念祖老居士的說法,黃念祖老居士是諾那祖師的傳人,他是金剛上師,甚至他一人身兼紅教跟白教的金剛阿闍黎,是非常了不起,有大成就的一位人物,我們說他有成就不是因為他是無線電學的教授,是因為他念佛真有功夫,他二十三歲就開悟,對心性完全明了,臨終也是念佛自在往生,臨終前三個月,他每天念十六萬聲佛號,他比世間人賺錢還要拼命,一天只睡兩個小時,這樣用功,成就當然是他的,所以大家可以向他學習,他也是居士,也有工作。有些人說:師父呀,你不知道,我們在家人就是有業障…。所以我就舉在家居士的例子給你們聽,你們看看他的成就、看看他的放下。他也是教授、也是老師啊!甚至還當過北京電視台的台長。這樣一位在世間也算是有成就的人!他也能放得下,也能夠這樣用功。聽經最重要的目的還是要你來念佛,還是要對治你的煩惱習氣,對治你的散亂,所以先從喜歡講世間話這點改起。
像:你在哪裡工作?你工作怎麼樣?就是類似這些事情不要講,這些都是你心裡面的煩惱,你心裡很亂才會遇到人講不出佛法來。真修行的人是遇到人跟他講世間法,講一講他還是會講成佛法。世間人碰到我們本來講佛法講一講他就變成講世間法,這是顛倒!這情況常常遇到的。
「五濁惡世,造惡之時,其難非一。」在五濁惡世災難非常多。有位居士拿了一個預言來問我,他說:「請問師父,這災難會不會發生?」我說:「不是我預言的,我不知道啊!」無論發生什麼災難、什麼問題,或是個人遇到一些狀況,你要相信念佛必然能超。就像無量壽經講的:「假使大火滿三千,乘佛威德悉能超。」即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三千大千世界」有一百億個日月這麼大,這整個地方全部都著火了,這時只有念佛可以幫助你,「造惡之時,其難非一。」災難非常多。有在念佛就有佛菩薩來護持。無論是碰到什麼樣的問題,什麼樣的災難,自己都要能夠深信佛的願力,所以一定要念佛。或是在急難恐怖時,無量壽經上說可以歸命觀世音菩薩,念他的名號,沒有人不解脫的。
其難非一;特此一門,至圓極頓。而且非常簡易直捷,非常的容易,就是持名,十念一念都能夠離開這些苦難。我們看到在很多災難中,連佛菩薩的像都沒有被毀掉,他的業報這樣清淨。像莫拉克水災,土石流流到佛菩薩面前就停住了,真的是有他不可思議的功德。要換做是我們的像早就滅頂了,連人都被吞噬掉。所以那表示我們的業不夠清淨,我們的業還是很染濁,所以要發菩提心把自己的業給修清淨,要把煩惱習氣給除滅,在災難中才能夠倖免。而且你不但自己能躲,還能夠幫助眾生。甚至在受難的時候你也沒有受苦想,這才是厲害!有些人同樣生活在一個家庭,他就覺得生活不好,可是其他的家人就不覺得,那就是業力不同。接觸同樣的狀況同樣的環境,彼此的感受不一樣,這是眾生的「同分妄見」跟「別業妄見」。如果你是學佛的人,當然很肯定你的心是清淨的。如果你沒有學佛,那是你沒有這方面的業障。有人說學佛照樣生病,照樣會死啊!沒錯,連釋迦牟尼佛都會入湼槃。重點是境界來的時候心不隨,不會起煩惱,不會生顛倒想,這才是功夫。所以要大家認真去修行,才會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這一定要透過修行,要去念佛,才能在逆境裡面沒有逆境的感受,這是佛教我們的。像道證法師,他是一位大德比丘尼,患有癌症,臨終時他心裡面沒有癌症想,雖然身苦但他心不受。精舍這一尊金色的佛像是道證法師畫的。這張佛像是八尺,二百四十公分的佛像,光是畫佛的頭部就要墊箱子爬上去。他自己一個人畫,每次畫錯沒有人扶他下來,他就直接從上面摔下來,這樣上去下來上去下來六十次。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摔下來一定痛的!他就想:我摔下去是掉在極樂世界的黃金地上。無量壽經上說極樂世界的黃金地如兜羅綿,他心裡面沒有苦想、沒有苦受。地板雖是硬的心是軟的,臨終念佛預知時至。他學佛佛法有入到他心裡去。他不是不生病,他也生病,可是沒有生病的感受,這是真修行,真正有大成就的。佛門的成就不是去念博士,也不是去拿到幾個學位,是你真正修行有功夫、有成就,佛法入到你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