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日 星期三

楞嚴經 七處破妄 (七處徵心) 一、正破計內

 





【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一】


七處破妄 (七處徵心)  一、正破計內


悟顯法師 開示


阿難。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於如來三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愛樂。用我心目。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故我發心願捨生死。

這是釋迦牟尼佛問阿難,佛說:你要老實回答。於是佛就問他說:你發心的時候,看到如來的三十二相,你是用什麽看到的啊?又是誰在喜歡啊?那阿難就回答說:「如是愛樂。用我心目。」,阿難回答世尊:「我是用眼睛看,是心裡喜歡。」這回答是很一般人的回答。阿難說:「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故我發心願捨生死。」,阿難他就直接這樣回答。

佛告阿難。如汝所說。真所愛樂。因於心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使汝流轉。心目為咎。吾今問汝。唯心與目。今何所在。

這個是佛告訴阿難,他說你是心生愛樂,用眼睛來看,心生愛樂,所以你又不知你的心目在哪裡?則不能得降伏塵勞,這裡問心問目,實際上是還是問心。這個下面就開啟七處徵心,所以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你沒有辦法脫離塵勞煩惱,就像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國家裡面出個盜賊,國家出兵要討伐他們,那麽這個兵要知道他賊在哪裡!那麽既然使汝流轉,是心目是你的心跟你的眼,所以說使汝流轉,心目為咎,那麽吾今問汝,唯心與目今何所在。所以這裡問心、問目,目就是眼睛了。那麽在哪裡?實際上它目的是在問心,只是連帶說眼睛而已。因為阿難說,我是眼睛看心生愛樂,他主要是要問你愛樂心在哪裡?那麽阿難下面就回答,他說,

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華眼。亦在佛面。我今觀此浮根四塵。只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

所以他說一切世間十類的眾生,本來是十二類生,扣除有兩種,就是一些無情的,有些是精神化為土木金石,反正他這裡要講的就是,世間的眾生都將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華眼,如來你的眼睛也是長在臉上,亦在佛面,所以我今觀此浮根四塵。他這裡是講我的眼根在哪裡呢?只在我的臉上,只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所以說眼睛長在臉上,心當然在身體裡面。

佛告阿難。汝今現坐如來講堂。觀祇陀林。今何所在。

那麽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他說:你看現在如來講堂,那麽這祇陀林在哪裡?外面的祇陀林。就是祇樹給孤獨園,所以叫這祇陀太子送的樹林叫祇陀林。那麽,

世尊。此大重閣清淨講堂。在給孤園。今祇陀林。實在堂外。阿難。汝今堂中先何所見。世尊。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如是外望。方矚林園。

這個是他們的問答。阿難回答:「他說此大重閣清淨講堂在祇樹給孤園,那麽這祇陀林當然就是在外面。」那麽,佛又問阿難,他說汝在堂中先何所見,你先看到什麽?阿難回答:他說世尊,我在堂中是先看如來,然後再看到大眾。那麽如是外望,再次第往外看,就看到林園。

阿難。汝矚林園。因何有見。世尊。此大講堂戶牖開豁。故我在堂。得遠瞻見。

那麽,這裡這一段為我們開啟了「七處徵心」,那佛就問阿難,你看林園你為什麽能看得到!他說,因為有窗戶!阿難回答說,因為有窗戶。所以說此此大講堂戶牖開豁,故我在堂得遠瞻見。可以看到,

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

這個時候,世尊要講大法以前,他就先舒臂摩阿難頂,開示阿難及諸大眾,說:「有三摩提。」,「三摩提」叫「正受」,也叫「三昧」。佛說:我今天要講的三摩提叫做「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這是講大佛頂首楞嚴三昧,是十方如來一門超出的妙莊嚴路,「汝今諦聽。」現在人講的,要敲黑板仔細聽啊,有重點!我今天要講的就是「大佛頂首楞嚴三昧」,此三昧就是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這就是出三界的捷徑,你們這些二乘、沒有善根的,我現在跟你講「首楞嚴三昧」。阿難頂禮,伏受慈旨。

以下是《楞嚴經》的七處徵心,文非常地長。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身在講堂。戶牖開豁。遠矚林園。亦有眾生。在此堂中。不見如來。見堂外者。阿難答言。世尊。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無有是處。阿難。汝亦如是。汝之心靈。一切明了。若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爾時先合了知內身。頗有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物。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內知。云何知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

這是「七處徵心」的第一個。

前面講到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告訴阿難:「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因為前面佛問阿難說:你是怎麽發心出家的?阿難說:我看到如來身相端嚴,所以發心出家。又說「如是愛樂。用我心目。」。

那佛就問阿難:「為心與目今何所在?」阿難就說:「世間眾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華眼亦在佛面。」......這段前面講過。

佛就徵問阿難:那你的心在哪裡?所以阿難就直接回答佛。

佛聽了阿難的回答後,

「佛吿阿難。如汝所言。身在講堂。戶牖開豁。遠矚林園。亦有眾生。在此堂中。不見如來。見堂外者。」這是承接前面的。

阿難回答哪有說在堂中不見如來,能見堂外者。

佛就問阿難:「汝今現在坐如來講堂,觀祇陀林今何所在?」阿難就回答:「此大重閣清淨講堂在祇樹給孤園,今祇陀林實在堂外。」

那佛就問阿難,你在堂中你先看到什麽?

阿難就回答佛:「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如是外望。方矚林園。」

那佛又問他:阿難你看這個林園,是因何有見?

阿難說因為有窗戶,所以我雖身在講堂,能看得到,這是阿難回答的。

那佛這裡就告訴阿難,你說你現在身在講堂,因為有窗戶的關係可以看到林園,那麽有沒有眾生是身在這個講堂裡面,沒看到如來,卻可以直接看到外面的?

「阿難答言。世尊。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無有是處。」一定是次第往外看的,所以一定會先看到如來,透過窗戶然後才看到外面的樹林。這是很平常的一個問答。

佛說:「阿難。汝亦如是。」佛說阿難:你也是這樣。佛告訴他:「汝之心靈。一切明了。」佛說:你心能夠明了,能夠了知萬物。「若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如果你認為心是在這個色身之內,那你要「先合了知內身。」

為什麽?因為心能覺知,所以他從身裡面先感覺。

他說「頗有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物。」他把這個內身當作是這個講堂一樣,把身外當作是林園。那你在講堂當中你要往外看,是不是會先看到堂內的東西,然後再看到外物?

佛是這樣子來作譬喻,他說:你心在身內,心能了知,那要往外看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就先看到自己的「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筋轉」就是我們筋骨,這個轉彎的地方,「脈搖」就是就是他脈搏跳動。所以應該是很清楚的,如何不知?「必不內知」,你心既不能內知,那就像你這個人根本不在堂內一樣,怎麽說你能夠次第外望看到外面呢?所以佛說「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所以證明了阿難你認為心在身內是錯的。

這是我們看到的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