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4日 星期二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上冊-49)

 



釋教三字經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十宗
以下講中國佛教的十個宗派。......


天臺宗......


下面是講化法四教。

藏與通。別與圓。

這一偈中的初、二兩句的「藏」、「通」、「別」、「圓」,就是化法四教。化法的法包含了理論與修行方法。將經、論中的理論與方法,以類相從,而以一個字為代表,這是化法四教的來由。
第一、藏教的「藏」字,是根據於《法華經》中的「不得親近小乘三藏學者」。天臺宗以《法華經》為一乘圓教,小乘佛教中的經、律、論為小乘三藏,所以說,不得親近。因此,小乘佛教通名小教三藏,簡單稱它為「藏」教。四阿含、俱舍、六足等論和五部律,都是屬於小乘三藏的。
「通」教者,前通小乘三藏教,後通別、圓教大乘。智者大師說:「三乘同秉。」所以叫「通」。也就是引小乘而入大乘的意思。諸如《大般若經》,令須菩提等四大聲聞陞座,說般若轉教菩薩,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
「別」教者,專為教化菩薩,不與二乘共有,所以前別於藏、通,因此叫「別」教。
「圓」教者,圓以不偏為義。智者大師說,此教「正說中道妙理,故言不偏」。
藏、通、別、圓,是智者大師告訴我們佛教經、論中教理之淺深、高下的。目的教我們依圓教而修行,其餘藏通別都不究竟,智者大師還特別撰了一部《天台四教儀》。

此四教。至今傳。

在北魏的時候,就有菩提流支法師,判釋迦如來一代時教為「一音教」。
理由是:「如來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因此,後來還有十幾家,而以智者大師的四教,體系算是完整的。
加上章安灌頂尊者、荊溪湛然尊者而後,歷唐而至於宋,天臺宗的學人不下數百千人。
所以說:「此四教。至今傳。」
談性具。善惡兼。
這是天臺宗理論,也是它的特色。「談性具」的「性」,就是每一個眾生現前的一念靈知心體。心是無形象和聲音可以見聞的,然其作用乃不可思議。
「性具」者:眾生行動上的善惡諸法,心中原來皆有,所以叫「性具」。
天臺宗說,眾生心中,本來具有六凡法界之「惡」和四聖法界之「善」。佛、菩薩、緣覺、聲聞,謂之四聖法界;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叫做六凡法界。合攏起來,又叫做十法界。
天臺宗又說,闡提不斷性善,諸佛不斷性惡。闡提是無菩提種子的,但能斷惡,照樣可以成佛;諸佛雖斷盡惡行,但性自本具的惡性還在,但佛已大覺,不會再發動惡行。所以叫「善惡兼」。
百界如。有三千。
以下是天臺宗所說的「百界千如」一心中具足十法界,一一界中又各具十法界,這就成了「百界」。
每一界中各具十如,是為千如。
加上五陰一千、眾生一千、國土一千,就成為「三千」。
「十如」者見於《法華經》方便品:「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
天臺宗稱為「三千性相,百界千如」。
此一派。號天臺。
天臺宗由智者大師創始起,凡是學習、弘揚智者大師言行的法師們,都是「天臺」的子孫。
宗法華。佛慧開。
「宗法華」前面說過,慧思大師一見到智者大師,就說:「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復來矣!」而智者大師又因讀法華而入定,而開悟,在定中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
《法華經》是釋迦世尊在靈鷲山說的。足見智者大師和《法華經》有甚深的淵源。
「佛慧開」者:《法華經》方便品,世尊自說:我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天臺宗是學習佛門中「成佛的《法華經》」,《法華經》是一乘教典,所指的佛慧就是一乘實相,因此學習天臺宗所開的是一乘佛慧,而非小乘法或世間法的知識或不究竟的智慧。
這是指出《法華經》的宗旨,也是天臺宗教的歸趣。
《法華經》的開經為《無量義經》,主要部分為《妙法蓮華經》,結尾為《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將此三部經合為一部,稱為《法華經》十卷本,又稱法華三經。
《無量義經》是南齊曇摩伽陀耶舍譯。此經主旨,在闡述實相之法。
因《法華經·序品》所言之「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古大德如智顗法師、慧基法師等以此經為《法華經》的開經。
其次《妙法蓮華經》是三者中的主經,流布最廣的是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


而《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則由劉宋曇摩密多大師譯。本經承續《法華經》終章〈普賢菩薩勸發品〉,闡述觀普賢菩薩的法門、功德,是《法華經》的結經。